第一篇:宁夏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乐民镇的森林资源迅猛增加,林地面积达3266.25亩,其中森林面积达892.35亩。林下闲臵的土地和空间的不断增大,使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显。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既增加了有形资产,又增加了农民依托林地的发展空间。倡导发展林下经济,把林地变为农民的“钱箱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意义
1.1发展林下经济是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利用林下闲臵的土地和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又能有效带动农村的交通运输、物质流通、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和推广林农牧相结合的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可以增加林区农民经济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通过带动林业大户、林业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3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可以加速森林的新陈代谢,提高树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培育保护林木资源,还可以弥补林木生产周期长的不足,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的综合效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乐民镇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1林下养殖业初步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林下生态鸡养殖业,盐池县大力扶持林下养殖滩鸡,已形成年养殖滩鸡150万只的规模。彭阳县通过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奖励调动、订单收购等措施鼓励农民林下散养生态鸡,已经形成“家家林下种草,户户林下养鸡”的格局,目前全县林区生态鸡养殖点达50个,散养生态鸡100万只。
2.2林下育苗成效初显。南部山区部分县(区)林下种植云杉、油松、落叶松等特色经济苗木,建立起了现代化的苗木储运、销售市场,苗木远销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省区。2010年,仅泾源县的育苗面积已达16.8万亩,建成千亩育苗园区14个,培育500亩以上苗木专业村28个,5亩以上育苗专业户1250户,直接实现苗木销售收入5400万元。
2.3经果林产业初步发展。依据独特的自然条件,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精力逐步发展起以林药、林果、林菜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林下种植业。泾源县在林下种植以柴胡、黄芩、串地龙等为主的中药材,蕨菜、刺五加等山野菜,农民年均增收近1000元;彭阳县种植山杏、山桃等特色果品,培育了一批个体户、果品生产基地和果品深加工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生产销售产业链,人均年增加收入1000余元。1
3.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1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乐民镇具有山、川、沙等复杂的地形地貌,常年干旱少雨,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这些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3.2模式和品种单一。目前乐民镇只初步发展了种植荔枝、龙眼等果品的林果模式,但从的整体条件分析,适合发展和推广的模式至少还包括种植等中药材的林药模式,林草、林菌等模式;林下养殖还仅限于生态鸡和走坡鸡,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从全镇的整体情况看,养殖品种还显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3.3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林下产品种植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缺乏专业组织的协作指导,导致产销不对路,市场竞争力不强,直接给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4资金不足。由于没有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农民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
3.5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缺乏参与的热情。
4.对策建议
4.1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通过整合扶贫项目、生态移民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六个百万亩”防护林工程等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完善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4.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对林下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宁夏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以下九种模式。一是林果模式,利用林下空地,间种、套种桃、杏、枸杞等水果;二是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苜蓿等牧草,用于发展养殖业;三是林菜模式,在林下种植耐阴性野菜如蕨菜、刺五加等经济作物;四是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香菇、蘑菇等菌类;五是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柴胡、黄芩、串地龙等中药材;六是林禽模式,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禽类;七是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等家畜;八是林蜂模式,在林下养殖蜜蜂;九是森林旅游;十是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
4.3加大技术培训。为农民定期组织开展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林、农、牧等部门专家就一些林下经济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现场指导;成立林业、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和规范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引导农民走联合经营的路子,提高农民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经营技术及管理水平。
4.4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投资,扶持和补助林下经济种养殖户;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补助基金,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龙头企业和优秀林业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设立林下经济小额扶贫贷款,重点帮扶个体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贷款扶持。
4.5加大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鼓励和扶持一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和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农民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扎根林下经济。
第二篇:宁夏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简述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和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还存在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模式和品种单
一、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对策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六个百万亩”等生态林业工程的实施,宁夏的森林资源迅猛增加,林地面积达3266.25万亩,其中森林面积达892.35万亩。林下闲臵的土地和空间的不断增大,使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显。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既增加了有形资产,又增加了农民依托林地的发展空间。倡导发展林下经济,把林地变为农民的“钱箱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意义
1.1发展林下经济是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利用林下闲臵的土地和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又能有效带动农村的交通运输、物质流通、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和推广林农牧相结合的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可以增加林区农民经济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通过带动林业大户、林业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3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可以加速森林的新陈代谢,提高树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培育保护林木资源,还可以弥补林木生产周期长的不足,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的综合效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宁夏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1林下养殖业初步发展。截至目前,宁夏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部分县(市、区)为主的林下生态鸡养殖业,创立了“朝那鸡”等自主品牌,产品销售已扩展到内蒙、陕西等周边省区,基本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经营链条。盐池县大力扶持林下养殖滩鸡,已形成年养殖滩鸡150万只的规模。彭阳县通过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奖励调动、订单收购等措施鼓励农民林下散养生态鸡,已经形成“家家林下种草,户户林下养鸡”的格局,目前全县林区生态鸡养殖点达50个,散养生态鸡100万只。2.2林下育苗成效初显。南部山区部分县(区)林下种植云杉、油松、落叶松等特色经济苗木,建立起了现代化的苗木储运、销售市场,苗木远销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省区。2010年,仅泾源县的育苗面积已达16.8万亩,建成千亩育苗园区14个,培 育500亩以上苗木专业村28个,5亩以上育苗专业户1250户,直接实现苗木销售收入5400万元。
2.3经果林产业初步发展。依据独特的自然条件,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精力逐步发展起以林药、林果、林菜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林下种植业。泾源县在林下种植以柴胡、黄芩、串地龙等为主的中药材,蕨菜、刺五加等山野菜,农民年均增收近1000元;彭阳县种植山杏、山桃等特色果品,培育了一批个体户、果品生产基地和果品深加工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生产销售产业链,人均年增加收入1000余元。3.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1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宁夏具有山、川、沙等复杂的地形地貌,常年干旱少雨,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这些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3.2模式和品种单一。目前宁夏只初步发展了种植山桃、山杏等果品的林果模式,种植柴胡、黄芩等中药材的林药模式,种植蕨菜等蔬菜的林菜模式也才刚刚起步,但从宁夏的整体条件分析,适合发展和推广的模式至少还包括林草、林菌等模式;林下养殖还仅限于生态鸡和滩鸡,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从全区的整体情况看,养殖品种还显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3.3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林下产品种植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缺乏专业组织的协作指导,导致产销不对路,市场竞争力不强,直接给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4资金不足。由于没有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农民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
3.5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缺乏参与的热情。4.对策建议
4.1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通过整合扶贫项目、生态移民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六个百万亩”防护林工程等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完善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4.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对林下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宁夏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以下九种模式。一是林果模式,利用林下空地,间种、套种桃、杏、枸杞等水果;二是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苜蓿等牧草,用于发展养殖业;三是林菜模式,在林下种植耐阴性野菜如蕨菜、刺五加等经济作物;四是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香菇、蘑菇等菌类;五是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柴胡、黄芩、串地龙等中药材;六是林禽模式,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禽类;七是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等家畜;八是林蜂模式,在林下养殖蜜蜂;九是森林旅游;十是林下产品 的加工流通和销售。
4.3加大技术培训。为农民定期组织开展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林、农、牧等部门专家就一些林下经济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现场指导;成立林业、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和规范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引导农民走联合经营的路子,提高农民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经营技术及管理水平。
4.4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投资,扶持和补助林下经济种养殖户;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补助基金,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龙头企业和优秀林业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设立林下经济小额扶贫贷款,重点帮扶个体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贷款扶持。4.5加大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鼓励和扶持一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和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农民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扎根林下经济。
第三篇:宁夏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宁夏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09年5月11日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四个尊重”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高,为推进宁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持续、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截至2008年底,宁夏人才总量为35.78万人(不包括25.45万初中级技能人才),占全区总人口的5.8%,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41万人,经营管理人才5.53万人,高技能人才4.5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为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有1.71万人,其中,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27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在职人选9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人才129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在职人选353人,在宁工作的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352人,回国留学人员381人。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自治区成立以党委书记陈建国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市、县(区)及区直有关单位也分别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领导机制。编制《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2004—2013年)》《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两部人才规划,颁布《宁夏人才市场条例》《宁夏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和《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30多部规范性文件。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支持宁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12条政策措施。与国家外专局签订了《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为宁夏“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和一个目的地”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书》,确定了今后五年支持宁夏发展的一批重点引智项目。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机制
一是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意见》《关于2008—2012年宁夏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了党政人才培训工作。2008年,全区行政机关培训公务员18575人次,占公务员总数的75%;首次开展了区直机关处级公务员轮训工作,培训处级公务员1570名。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举办党政人才经济管理、公务员能力建设、农业产业化等培训班27期,培训616人。首次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举办了由34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的为期一年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立自治区级培训教育基地43个,市、县级培训教育基地75个,区外教育培训基地6个。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567”工程,2008年全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的专业技术人才近12万人次。三是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开展了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新世纪313人才工程”人员选拔工作,并从去年开始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选拔范围。四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区有科技特派员4986名,其中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951名、法人科技特派员235家、信息科技特派员2800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创业培训学院,成为科技部培训试点基地,并被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12个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省。五是建立人才开发合作机制。2008年,我区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签订了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建立区域人才技术合作服务机制。当年举办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设施农业培训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6期。今年3月,我区又与国家外专局、香港中华教育基金会签署了《关于联合组织宁夏回族自治区乡镇长赴香港培训的合作备忘录》,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在香港将全区300名乡镇“一把手”轮训一遍。5月初,第一批45名乡镇“一把手”已赴香港进行为期14天的培训。六是开展人才助农活动。连续两年将人才助农列入自治区政府民生计划和为民办实事之中,实施了“412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程”。2008年,全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6万人,以奖励方式选送到农业发达省区学习考察600名,选送到宁夏大学研修深造20名。与乐义集团合作建立了宁夏山东寿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并在永宁县建立了我区第一个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项目机制
一是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自治区政府柔性引进4名院士担任地矿局和羊绒产业基地顾问,聘请28名知名专家担任我区13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顾问,聘任16名区内优秀专家为各产业首席专家,筛选出120名专家组成产业专家团队。对口组建面向自治区重点产业和各市、县(区)的35个专家服务团,组织300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定向深入到基层和生产、教学、科研一线开展决策咨询、科技合作、技术指导等服务。设立专家服务热线,将来宁的材料化工专业的11名院士、天津的23名医疗专家与我区相关的专家进行匹配。三年来共组织专家796人次参加区内服务行活动。二是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先后举办四期“企业之星”培训班,组织10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青岛、南京等地进行培训。举办中小企业“银河培训班”,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00多人。三是加大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骨干。从2005年开始实施“基层之光”计划,目前已有210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得到强化提高。从2006年开始实施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计划,为全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业务骨干300名,为全区188个乡镇培养卫生技术骨干500多名。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园丁工程”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1135”计划,培训100名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1000名自治区级、3000名市级、5000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实施名校长培训“牵手工程”,已组织6批160名中小学校长到上海、江苏、深圳挂职学习;今年又与江苏省达成“牵手工程”名医培养协议,从8月起将选派20名重点学科临床医生参加为期半年的实践培训。五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才。截至2008年底,我区累计安排1.62万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到事业单位实习、担任农村“特岗教师”和到农村服务。今年又筹资1.47亿元,通过“八个一批”,力促1.8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工作和自主创业。
(四)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人才选拔评价制度。制定了34个系列的职称评审办法,并将人才评价范围延伸到非公经济组织和农村实用人才。2003年以来,使服务于非公经济的1.9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820名“田秀才”“土专家”得到应有评价。二是实施创新团队建设。2008年,全区建立了15个创新团队,其中工业领域7个,农业和社会领域8个。围绕特色农业和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建立了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和1个羊绒产业专家服务基地。三是做好人才服务对接。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组织国内19名知名专家,围绕煤化工、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等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开展专家服务行活动,召开咨询论证会9场,组织医疗手术演示10例,提出意见建议30多条。四是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了自治区专家数据库、高级专家联合会会员库和宁夏籍在京(外地)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五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成立国家级“中国宁夏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人才信息发布和统计分析机制,畅通人才信息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2008年,全区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279场次,使17610人次实现流动和就业。
(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一是积极引进国外人才智力。近年来共聘请国外技术、管理类专家1000余人次,实施农业引智推广示范项目40个,建立自治区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7个。二是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从今年开始,自治区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宁夏创新创业。今年3月,我区首次在北京举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发布会暨引进人才签字仪式,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区企事业单位已达成引进人才意向协议383人,拟引进博士20名,硕士209名,本科154名。自治区人民医院一次性引进16名高层次人才,其中留学归国博士6人,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博士、医学专家10人。医院专门在银川市中心地段购买住宅楼30套,提供给引进人才使用,同时每月发放3000-5000元不等的特殊津贴,并解决科研启动经费,配备实验室。三是借助资源优势引进人才。近年来,我区围绕农业、能源、旅游等优势资源开发引进部分高层次人才,在医学、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开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引进的畜牧博士杨奇解决了南部山区发展肉牛养殖的技术瓶颈问题;自治区附属医院引进的海外医学博士李玉奎年薪100万,帮助建立了“宁夏人类干细胞研究所”,研究成果已通过了PCT国际发明专利。四是成立宁夏留学人员联谊会,健全完善了留学人员来宁创业发展政策协调机制。
(六)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对院士、博导、硕导、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持续性定额津贴补助。二是建立优秀人才休假疗养制度。我区每年都组织各类专家、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优秀人才到外地休假疗养,特别是2008年组织50名专家,成立农业专家团、企业专家团、博士和留学人员团,分赴长三角地区休假考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2月,首次组织14名农村实用人才赴美国培训考察。三是设立并开展了“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奖”“科技进步奖”“六盘山友谊奖”“文学艺术奖”“有突出贡献技师政府奖”“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奖”等评选表彰活动,特别是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我区对4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6名创新专业技术人才、3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分别给予每人10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并向37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颁发了“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四是建立高层次人才优待制度。今年,我区为50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办理了优待证,为他们提供在宁期间的医疗、交通、旅游优惠待遇。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人才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随着“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和一个目的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宁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人才总量偏小,高级人才短缺。我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581人,与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相差13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34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5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38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285人;高技能人才3.82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62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只有14438人,平均每万在岗职工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6人,平均每万在岗职工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78人。全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型人才短缺,国内知名专家和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甚少。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仅有1.71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9.8%。全区高技能人才3.82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只有3458人。
(二)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而在宁夏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化工、新材料研发、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2.6%。二是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青年人才缺乏。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占38.1%,但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仅占2.2%,而50岁以上的却占24.2%。
(三)人才培养、流失、引进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一方面,宁夏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端人才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培养的中青年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宁夏跨省区调出的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年富力强、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中青年骨干,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47%,年龄多在30岁—45岁之间。而宁夏同期调入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仅2500人左右,引进与流失之比为1:12。如2006年以来,宁夏大学先后流失教师67人,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流失人才300多名。同时,宁夏每年在外省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求学的3000多名青年学生,毕业后大都留在外地工作,返回宁夏的很少。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创业条件相对较差,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先天不足。如上世纪60年代,国家从天津整体调入自治区人民医院的47名医生,目前留在宁夏的仅有6人(已退休)。二是人才待遇低。在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宁夏划入一类区的有11个,二类区的有5个,三类区的有3个,工资待遇与全国相比差距不是很大。2006年实施新的工资制度以来,列入三类区的南部山区八县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人均每月230元,列入一类区的川区市县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人均每月仅为70元,而西夏区、金凤区还没有进入类区。第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后,宁夏最高的银川市年标准为22992元,最低的泾源县年标准仅为11162元,相差11830元。第二步规范后,银川市虽然比以前增加300元,但国家至今未批准,最低的市县也仅为15000元。2008年,宁夏地方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22995元。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在职职工工资津补贴待遇与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都非常大。同时,就区内而言,工资待遇也存在山区低、川区高、农村低、城市高,甚至同城不同标的现象,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难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如革命老区盐池县,由于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群众发生车祸全县尽然没有医生能够进行抢救治疗。三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还不够。有的市、县和单位总担心花大价钱培养、引进的人才留不住,有的市、县和单位重人才引进、轻人才使用,而有的市、县和单位对人才的培训、培养重视不够。四是我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相对落后。近年来虽积极调整但受周期性影响,培养出来的人才仍以师范类、财会类居多,涉及工业方面的专业少,经济发展急需的煤化工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也不及时。如今年宁夏宝丰能源一次性拿出500多个岗位,面向社会招聘煤化工及相关专业人才,50多天仅有20多人报名。一季度大中专毕业生求职统计数据表明,有38%的岗位招不上合适的人才,36%的求职者找不上合适的岗位,专业和岗位不匹配。
三、主要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出发点,把能力建设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进一步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注重人才资源全面开发和协调发展,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各类人才支撑。
(一)树立人才发展新观念。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开发各类人才,重视对本地人才的开发利用,加快培养熟悉本地情况、适合本地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既要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和挖掘人才,盘活人才存量,提高人才增量,又要改变单纯追求人才数量,忽视人才质量的做法,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优化人才的资源结构上下功夫。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发挥六盘山高级中学和育才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扶贫先治愚、发展先育才”上取得新的突破。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思想观念,创新招才引智新模式,按需引才、“借脑生才”,实现人才与智力资源的共享。
(二)完善人才政策环境。遵循人才特点和规律,加强人才工作的长远规划,制定出台《宁夏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颁布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条例》,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稳定现有人才和引进紧缺人才的若干意见》。逐步建立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职称社会化评价体系,健全以能力业绩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人才队伍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综合平衡。
(三)创新集聚人才方式。坚持事业聚才,加大人才高地、创新团队、创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力度,为人才的成长搭设创新创业平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用事业的发展来吸引和集聚人才。坚持用环境引才,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用一流的环境吸引人才,用一流的服务回报人才。坚持用感情留才,优化服务,简化流程,特事特办,及时兑现优惠政策,做到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途径,给予一流人才一流待遇,鼓励创一流业绩。
(四)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百人计划”,重点引进留学归国优秀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973”“863”项目主持人、博士研究生、技师、高级技师,以及其他方面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柔性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畅通高校毕业生成才通道,通过公务员招考一批,事业单位补充一批,企业招用一批、农村大学生村官任职一批、“三支一扶”计划安排一批、企事业单位习见一批、鼓励应征入伍一批、优惠政策自主创业一批等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推进理论与实践、追求与需要的最佳结合,使高校毕业生尽快由“预备役”人才转为“现役”人才。引导人才个体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自我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人才培养与就业、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
(五)提升现有人才素质能力。加强对现有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要本着缺什么、需要什么就培养、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培养急需紧缺型人才。引导我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根据我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项目需要,及时动态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使人才培养更具前瞻性。鼓励和支持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全部进入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接受系统的技能培训。
四、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建议国家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中,对宁夏给予倾斜和支持,每年力争4至5人进入“千人计划”。
(二)建议国家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设置审批等方面,给予宁夏政策倾斜和支持,帮助宁夏加快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
(三)建议国家在组织专家服务西部行、中央博士团和安排干部到东部挂职锻炼时,在名额分配上给予宁夏适当倾斜。
(四)建议国家借鉴新疆、西藏等地的经验和作法,尽快对我区上报的《关于为宁夏培养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人才的请示》进行论证,支持和帮助我区开展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
(五)建议中央加大对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宁夏改善和提高人才待遇,以便留住更多人才,引进更多人才。
第四篇: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题目: 题目: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班级:
班级:工程管理 序号: 序号:10 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摘要:我国自上世纪 90 年代实施保障性住房制度至今,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已经建 立了经济适用房等多种类型的住房构成的保障性住房体系,这些住房在住房商品化过 程中,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居民居住困难缓解居住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居民对于居住环境要求的 提高,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济 适用房发展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适用房当前建设的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 策。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 现状分析 建议对策 2 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一、保障性住房研究背景综述 1.1 经济适用房的定义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 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 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1.2 国外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概况 世界各国均比较重视民生的基本问题—住房保障问题。而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 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历史较长,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特色。从国外保障性住 房的总体情况来看,在住房供应上多是租售并举,租房者占有较大的比例。表 1-1 发达国家租赁住房和私有住房比例关系图表(%)
日本 私有住房 租赁住房 59.8 38.5 美国 58.3 30.3 英国 67.7 32.3 法国 54.3 39.7 德国 38.0 60.4 1.2.1 新加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新加坡是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其国土面积仅有 699.4平方公里,却居住着 448 万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很大。要保证如此多的人口“居者有其屋”,新加坡政府在 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实施的“公共组屋”政策功不可没。新加坡在 1959 年脱离殖民 统治独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屋荒”,为解决最现实的居住问题,新加坡政府于 1960 年宣布成立了建屋发展局,自 1964 年起就推出了目标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 政策。(1)政府主导并低价提供土地 新加坡的组屋建设并不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的,而是新加坡政府委托建屋 发展局负责组屋的开发与建设。因此,在组屋的建设与开发上,作为政府所属的独立 非营利机构,建屋发展局就担负了重要职责。它受政府委托,既要负责组屋的开发建 设,又要负责组屋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房屋的管理。在这样的机制体制下,保证了作为 房屋的开发方建屋发展局没有追求利润的原动力,同时又便于其争取行政、法律、金 融和财政领域的支持。在新加坡,既有国有土地,又有私有土地,其中前者占到总额 的 80%左右。根据新加坡政府 1996 年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 3 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地用于国家建设。因此,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建屋发展局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 土地用于开发组屋,从而保证了大规模建设组屋所需的土地。(2)利用住房公积金制度为组屋提供支持 新加坡从 1955 年开始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央公积金的制度在其组屋的建 设和运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公积金为组屋建 设提供了基础性资金。同时,符合条件的新加坡公民使用公积金去购买政府提供的组 屋,以现金或者贷款的方式支付,又使更多的款项流入国家手中,形成了良性的循环。(3)实行宽严相济的准入与交易政策 对于组屋的准入制度方面,新加坡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时,新加坡政府规定月收入在 1500 新元以下者才可申请组屋;到 80 年代,准入月收入提 高到 2500 新元,随后又放宽到 3500 新元。这样相对宽松的准入政策基本上保证了 80%以上中等收入的家庭能够得到廉价的组屋。组屋政策实施以来,建屋发展局在新 加坡境内各地兴建组屋,使得民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90 年代组屋入住率达到顶峰。截止 2010 年,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是向政府廉价租赁。但在交易政策上,建屋发展 局也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规定在组屋购入后,一般上必须在屋主住满五年以后才 可以进行转卖。同时又规定一个完整的家庭只能同时拥有一间政府保障性住房,此外 对单身人士购买组屋也做出了相当多的限制。
表 1-2 新加坡组房构成情况 廉价房屋 9% 公寓别墅 3.40% 政府租房 87.60% 1.2.2 德国的“住房储蓄金融体系” 1.2.2 德国的“住房储蓄金融体系” 德国住房保障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是“住房储蓄金融”。早在 1885 年,德国就成 立了第一家住房储蓄银行,从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逐渐成为个 人建房储蓄的专业银行,开办住房储蓄业务,为个人购房、建房提供贷款,并为公共 住房的建设提供着资金来源。到了 80 年代,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转变为公营机构,有了政府做坚强后盾,居民纷纷开设了住房储蓄账户。到目前,德国共有专业的住房 储蓄银行近600 家,为 900 多万户家庭提供住房储蓄服务,储户数量占全德国家庭总 数的 40%。4 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德国的住房储蓄金融,是通过开办个人住房储蓄业务吸纳储户手中的闲散资金,然后向有购房需求的储户发放购房贷款,以互助的形式达到自助的目的。经过 80 年 的发展,德国的住房储蓄金融体系已日趋成熟,具体操作方法如下:(l)储户先与住房储蓄银行签订合同(内容包括所需贷款总额、储户储蓄的数额、贷款 利率及偿还期限等),然后每个月至少存入所需贷款资金的 0.4%,当存够 40%时即可 向银行贷款;存款的期限依照每月存款数额而定,为 13 个月至 8 年零 4 个月不等;(2)一般存款利率为 2.5%,贷款利率为 4.5%,或由政府适时调整,但存款利率与贷款 利率差为 2 个百分点固定不变;(3)政府对于参加住房储蓄的公民给予奖励,奖励分为三种,见表 1-3: 表 1-3 德国的住房储蓄奖励办法
奖励种类 储户条件 单身且年收入不超过 5 万马克,且住 每年奖励其 100 马克 房储蓄存款达到 1 万马克 政府对普通储户的奖励 年收入不超过 10 万马克的家庭,住 每年奖励 200 马克 房储蓄存款达到两万马克 雇主对参储雇员的奖励 政府对低收入雇员的奖励 所以参储雇员 低收入雇员 奖励,最高为 936 马克 最高位 936 马克 每年给予其储蓄款 10%的 奖励额度
1.2.3 日本的保障性住房发展 日本在对外侵略战争失败后,战争的破坏使原本困难的经济如雪上加霜,住房资 源严重短缺,造成 2000 万人无家可归。日本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力鼓励私人建 房,同时还成立了相应的住房发展机构,到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基本解决了住房短 缺问题。如今日本政府将扩大居民居住面积作为住房建设的下一个目标,并且很快在 住房管理、住房制度、住房金融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尤其是日本政府 的投融资和公团开发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3 国内经济适用房建设发展现状 1.3.1 经济适用房建设机制存在弊端 住房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经济适用房供求关系失衡住房制度改革 市场化的政策大大推动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市场的属性决定,市场在配置房地 5 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产资源中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但也表现出其对房地产业调节的缺陷。房地产市 场商品房开发成为重头戏,忽略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重要问题。直接造成近几年房 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失调,大众普遍性住宅(中小户型)严重缺乏。开发商为追求利益最 大化甚至打着经济适用房的旗号建设 160m ~180m 大户型商品房,造成全国许多城市 房价飞速上涨。超出了占有 70%比重的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造成大批需要住房 的群众望而却步的状态。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经济适用房供求失衡。各地由于实际 情况的不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利益冲突,地方政府如果大量建造经济适 用房就必须要划拨较多土地,而可供给开发商建设商品住宅的土地就相对减少,地方 财政收入随之减少。不少地方政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政策不到位,各地经济适用房每年的建造数量远不及各地的需求量,就造成了现在供求的紧张关 系。据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9 年 10 月 28 日发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调研 报告得知,在中央颁布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 2009 年 8 月仅完成投资 394.9 亿元,完成率仅为 23.6%。事实证明,建设保障性住房 难度大,困难多。如果中低收入群体长期得不到基本的住房保障,社会就有可能产生 不稳定因素,危及经济和社会发展。1.3.2 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对象没有明确的界定 由于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对象难以界定,使得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者中,有许多 不是城市低收入群体。有调查显示,1998 年至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中有 16 流入到了高收入阶层手中,有些高收入阶层甚至把经济适用房当成了投资工具。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经济适用房的供需不平衡,更削弱了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社 会保障性质。经济适用房售价逐年增加,1.3.3 经济适用房售价逐年增加,超出了供给对象的购买能力 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售价一直呈上涨趋势。从 2002 年到 2008 年,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售价一直呈上涨趋势。表 1-4 我国经济适用房销售均价(元/平方米)年份 价格 2002 1283 2003 1380 2004 1482 2005 1655 2006 1729 2007 1754 2008 1929 2009 2132 2010 2436 2 2 由图 1-4 可以看出,从 2002 年到 2010 年,我国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呈持续上涨趋 势,其中,2004 年-2005 年和 2009 年-2010 年间涨幅较大。近年来,我国经济适用 住房的售价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低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6 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3.4 经济适用房周边的配套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规定了“经济适用住房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 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但在实际操 作中并不容易实现。大部分城市的市区建筑用地基本已处于饱和状态,即使是拆迁 造房,成本也会太高,因此,就会出现经济适用房多是成片开发在城郊地带,居住环 境普遍较差,交通不便。这也容易在城市边缘形成新的穷人区,造成居民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导致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与隔离,不利于社会 和谐共处。1.3.5 经济适用房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滞后 在配套政策方面的滞后性主要表现:1.个人收入申报、信用管理等制度还不健全。2.经济适用房产权不清晰,退出循环机制不完善。3.经济适用房公积金制度,金融体系 不完备。经济适用房建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越发关注。经济适用房的居住条件一般是中 1.3.6 经济适用房建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越发关注。低产阶层,由于该阶层的聚集所带来的城市资源共享,教育公平等问题日益严重。
二、经济适用房完善措施 完善经济适用房准入、2.1 完善经济适用房准入、退出机制(1)建立起经济适用房管理动态数据库,对经济适用房使用者家庭收入情况、建立起经济适用房管理动态数据库,对经济适用房使用者 家庭结构、居住状况和信用状况进行统计。在经济适用房分配时,可以利用数据库中 登记的资料,对申请家庭的困难程度进行打分排队。最后,要严格审查申请人家庭情 况,经审核通过后通过媒体、网络进行公示,发动民众进行监督。对于开具虚假收入 证明的单位或个人,相关部门要给予经济处罚,制定出明确的处罚标准。(2)建立合理的经济适用住房退出机制 政府在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目的是对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进 行保障。但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在认购五年后,即可上市交易,虽然买卖双方需缴纳一 定的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但国家投入的大量资源及税费优惠仍会被买卖双方获 利。应延长经济适用房的上市交易年限,甚至推行经济适用房租赁模式,禁止经济适 用房上市交易。若购买者要退出,统一由政府收购。另外,定期抽派专职人员对经济 适用房入住情况进行暗访调查,对于长期空置或出租他人使用的经济适用房,一经查 实,政府要强制收回,并制定出处罚标准。如: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取消其受经济适 7 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用住房保障资格。2.2 合理规划选址 我国在经济适用房项目的规划时,要尽量避免由于经济适用房集中产生社会问题 的发生。政府做城市整体规划时,在交通较为便利或发展潜力好的区域预留一定量土 地用作经济适用房项目开发;对于市区长期闲置未开发的土地,政府应强制收回用作 经济适用房项目的规划用地,使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分布尽量分散,使社会不同收入阶 层更好地交流、融合。2.3 鼓励开发商参与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 对于一些位置较偏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其周边服务配套设施一般都不够完善,要 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再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建议政府 对经济适用房项目承建企业给予优惠,鼓励他们对周边地块同时进行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注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2.4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注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几种不同类型住宅的合理比 例,以确保住房保障体系发挥最大作用。以确保住房保障体系发挥最大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在将来,住房保障体系一定会更加的合 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也会随着人们不断地探索更加的合理,成为住房保证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形成“机制健全,管理科学,建设合理”的保障性住房体系。8 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l]姚珍玲.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愈.经济适用房纵横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3]曹国安.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体制及其启示[J].中国房地产,2003(6).[4]厉以宁.中国住宅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5]田野.转型期中国城市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陈玲燕.空置商品房转换为廉租房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7]王欢.我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8]王承慧.美国可支付住宅实践经验及其对我国经济适用房开发与设计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4.[9]李琳琳,李江.新加坡组屋区规划结构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08.vol.23.NO.2 [10]马上著.经济适用房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产生的作用及存在问题[J].房地产市场,2000(5).[11]新加坡住房发展局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hdb.gov.sg
第五篇:XX西餐厅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原创]一篇酒店内部的文章(1)
御园西餐厅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万豪大酒店在清溪是最豪华的酒店,也是唯一一家星级酒店.御园西餐厅是酒店内部最好的餐厅之一,无论从其硬件设施设备的先进、豪华还是从其软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专业来说,御园西餐厅均应该是清溪最好的西餐厅.最好的西餐厅应该有最好的利润,(并非指营业额)然而从七八月份的营业额(七八月份的营业额分别为182038元和322244元,早餐以68元计算)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本文试图从分析御园西餐厅的现状入手,总结其优势和劣势所在,参照客人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想法以及餐厅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的对策。(仅仅指对策而已,不一定是可行的)希望本文能够给御园西餐厅带帮助。
一、御园西餐厅现状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
有市场就有竞争,只是显形和隐性竞争而已。万豪大酒店是清溪的唯一一家星级酒店,但是作为西餐厅来说,清溪地区的各种西餐厅比比皆是,所以御园西餐厅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下表为清溪镇及周边地区西餐厅的调查表,御园西餐厅主要
店名 地址 早餐元/位 午餐元/位 晚餐元/位 客源 服务费 酒水 备注
上岛咖啡厅 清溪 套餐20 套餐30-80 套餐30-80 港、台本
地 无 / 牛扒/元70-120 莱莉雅西餐厅 清溪 套餐20 套餐30-80 套餐30-80 港、台本地 无 /
聚富西餐厅 清溪 无 套餐15-30 套餐15-30 港、台本地 无 / 牛扒/元30-50 名典西餐厅 清溪 无 套餐20-30 套餐20-30 本地 无 / / 富丽都西餐厅 清溪 无 套餐10-30 套餐10-30 本地人港、台 无 / / 伯顿西餐厅 清溪 15元/位周末爆满 套餐15-40 自助餐 本地人港、台 无 啤酒22无瓶 牛扒/元68-128 宏信假日 清溪 套餐22—28 套餐35-60 套餐35-60 / 10% / 中华60沙龙25 新都会 塘夏 46 半自助 98 / 15% 啤酒28无/ / 新都会 樟木头 36 半助餐 98 / 10% 啤酒25/瓶 / 广开花园 樟木头 28 / 68 / 10% / / 三正半山 樟木头 38 68半/全 128 / 15% / / 万豪酒店 清溪 68 套餐38-88 68 港、台商务客 无 啤酒25/瓶 / 以套餐和自助餐为主,所以从下表可以分析得出显形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本地的西餐厅,隐性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周边镇上的高星级酒店的西餐厅。
就显性的竞争对手来说,其优点主要在以下3点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首先,整体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好。这里所说的整体环境是指竞争对手们可以给消费者(本地客人)提供包房,一来消费者可以比较的安静,二来他们也可以在里面打牌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声音大小不受限制。而御园西餐厅就不能够提供这些方面的东西。其次,提供的食物比较大众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再次就是价格比较低。价格始终是消费者敏感的因数之一。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茶餐厅的价格肯定是不能够和高星级酒店的价格相提并论的。显性竞争对手最大的缺点就是服务差或者叫服务比较随意,另外就是没有自助餐。说完显性就是隐性竞争对手了。隐性竞争对手的主要优点也是在以下5点比较突出。首先是服务质量相对本餐厅好。因为他们都是开业很久的酒店,各种最优化的服务方式他们都已熟知并掌握,并且实际操作了很长的时间。服务员和客人也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面对客人服务员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紧张的感觉,笑起来也比较自然,对客人的特别要求也能熟记。第二还是和他们开业很久有关。因为他们开业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以长期培训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都做得很详细,具体落实方面讲究实效。员工得到了学习机会,能够提升他们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无论在说话方面还是在做事情方面都比刚从工厂出来时要有水准得多,所以服务员在素质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第三就是他们自助餐出品比御园西餐厅的丰富。至少他们都有饮品包含在自助餐中,这一点是很多客人反映较强烈的。第四是客人都已习惯他们餐厅的模式和口味,对一个新的事物总有个从不习惯到习惯,再由习惯到不习惯的一个过程。当时清溪没有高星级酒店所以他们只有习惯那种
不习惯的餐厅。最后一点就是他们的客源相对已经稳定,他们可以掌握客人的口味和习性,经常做他们喜欢的菜式来满足客人的要求。隐性对手最大是缺点就是路途遥远,另外就是客人长时间吃一种口味的食物,会感觉很腻,没有新鲜感。
2、客源分析
中
国
人 亚洲其他 欧洲 澳
洲 美
洲 非
洲 合 计 备注
内地 香港 澳门 台湾 合计
合计 中国人比例 外国人比例 香港人比例 澳门人比例 台湾人比例
抵达人数 8/Sep 12 5 / 14 31 13 5 / 5 / 85 0.36 0.64 0.06 / 0.16 此表数据有出入
九月 133 58 / 142 333 52 13 1 16 2 750 0.44 0.56 0.08 / 0.19
全年 1297 442 3 879 2621 349 79 13 148 6 5837 0.45 0.55 0.08 / 0.15
在店人数 8/sep 57 26 / 105 188 34 20 2 9 4 445 0.42 0.58 0.06 / 0.24
九月 225 88 3 342 658 130 57 7 45 6 1561 0.42 0.58 0.06 / 0.23
全年 1699 520 3 1604 3826 861 228 25 394 25 9185 0.42 0.58 0.06 / 0.17
早上的客人以房客为主。上表统计的是入住万豪大酒店的客人信息。从此表中
不难反映出御园西餐厅早上外国客所占的比例。中午的客人最不稳定也是最少的,主要是以周边少数厂家的客人为主。晚上自助餐主要以台湾客人和协议客人为主。因为御园西餐厅是以自助餐为主的餐厅,所以以开自助晚餐为界线来划分是比较恰当的。开自助餐以前主要是商务散客和本地以家庭式为主的客人,开自助餐以后主要是台湾客人和协议客人。从以上二种途径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开自助餐以后我们失去了大部分的外国客人(主要是指晚上)和本地的一些散客。清溪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要想招揽所有的客人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作为一个高星级酒店的西餐厅来说,如果失去太多的外国客人是值得深思的。(除非目标市场定位在本地客人)另外,清溪这个特别的地理位置,紧邻小香港,(樟木头)清溪台商协会也成立了14周年,这么大的港台同胞市场,作为清溪唯一一家星级酒店也应该分得较大的一更。但是从上表可以看出香港人的比例不是很高。
3、菜式分析
对一个餐厅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食品和饮料的出品质量。没有高水准的菜式,体现不了餐厅的档次,没有高档次的酒水,吸引不了高品位的客人。
我们先来分析御园西餐厅菜牌。(Menu)餐牌一共4页,但是从头到尾找不到一个很有特色的菜式,并且可供选择的菜式太少;从头盘到甜品满是大街小巷能够找到菜式,满足不了客人的多种需求。从菜牌
上看餐厅完全是一个咖啡厅的消费模式,完全是一个Coffee Shop 的消费档次。商场上讲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没有想到反倒被竞争对手抢占了先机。儿童喜欢吃甜食,但曾几何时西厨房告示牌上的各种甜品沽清的字样依然黑然可见;老人喜欢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结果白粥是最佳的选择。习惯了边吃边盘着脚在椅子上的感觉,又何必花高价钱来吃这种“老百姓”的食品呢?现在再回头来看看我们刚才分析的失去了部分当地的以家庭式为主的客人,原因就不用再细说了。
再来看商务午餐。传统的销售方式是先生产出产品再到市场上去找需要这种产品的消费者,现代的销售方式是先找需要某种产品的消费者再来生产产品。时代在变化,商家的经营理念也在变化。是的西方人的主食以肉食为主,东方人的主食以米饭为主,但是餐厅中午的消费客人决定了我们的市场定位,所以商务套餐的主食全部是肉类食品应该是不妥。再看9月份的商务套餐,6个主菜中有3个是辣的。诚然,有客人建议厨房多一些泰式风味的菜式,但也不能为了一个客人的要求而不顾其他客人的感受吧?
最后来看自助餐的情况。相对这种低廉的价格来说,自助餐是很好的了。一分钱一分货,没有错卖的卖家,只有错买的买家。但是几个常见的东西在御园餐厅还是没有出现。首先就是早餐自助餐中没有太多的面包,(Bread)(目前餐厅出的面包只能够说是Pastry而已)比如牛角包、丹麦包、法包等。另外从健康的饮食来看早上也应该吃点多水分的食品。但除了各式粥之外就没有其他的食品了。晚餐是最正
式的一餐也应该是最丰盛的了,但是拥挤的自助餐台上摆满了“垃圾食品”,(客人评价)要烧烤没有烧烤,要饮料没有饮料,简直就是要什么没有什么要什么又有什么。
没有高档的菜式,酒水也不能为其弥补什么。除了长城干红和王朝干红外,唯一的进口红酒就是法国2000年的武当红,(Mouton Cadet)(其实武当红也不是很好的红酒)叫客人怎么搭配菜式,怎么款待贵客,怎么庆祝喜悦呢?再回头看我们自助晚餐中没有很多外国客人的原因也就很明白了。
4、价格分析
当供求不平衡时,价格会随着价值上下波动而起伏变化。客人普遍对自助餐的价格能够接受,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价格方面,买卖双方始终是一对对立的矛盾,所以从这点出发,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价格是极低或者偏低的。从调查竞争对手的调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同级别的酒店中,晚上自助餐的价格只有御园西餐厅的是最低的了。现在我们是需大于供,何必一开始就拿低价格来吸引人头呢?动用这种价格战,如果没有一定的商业智慧最后只有两败俱伤。当年只有美国AA航空公司利用收益管理(Revenue Management)才挤跨其他公司而且自己还钱的。新开张期间有各种促销活动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这种价格还有各种促销,那以后正式营业还怎么促销呢?很现实的里例子:房价由398调整到440,很多客人就难以接受。
5、服务分析
“五星级的酒店一星级的服务”,可见服务的质量有多么的低劣。很多资料都显示在服务方面,东莞的酒店就是比广州深圳要差,包括御园西餐厅在内,笔者个人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1、服务员总体素质不是很高。尽管有实习生是从旅游学校出来的,但是他们和很多的员工一样都是没有经验的新手,加上在学校或者在社会上混了一段时间,也学不了什么东西,包括服务意思都是那么的差。尽管也个别的老员工是从其他酒店应聘过来的,但是熟人的介绍,老油条式的服务就比比皆是。
2、培训不得力。很多酒店,特别是私营的老板很少说在开业前能够培训3个月以上的,大部分都是赶在某个展销会或者什么节日之前开业,结果在开业时又赶工程又更进采购培训自然丢在一边了。开业之后也没有制定出的长远培训计划和短期的培训计划,结果,员工感觉学不到什么知识又没有升职的机会就频繁跳槽。部门或者人力资源部认为员工频繁跳槽,搞培训也是浪费,干脆就停止培训,恶性循环从此就开始了。
3、中层管理者实际经验不足。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所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最常见。经常就是老大跳槽后带着原来的服务员过来做领班,领班过去做主管。因为中层管理者本身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就有限,还怎么带领和控制整个局面呢?
4、管理者监督不力,放任自由,或者集权不放,独断独行。管理者独断独行那至少还说明他在管某些事情,只是他们不听取中层管理
者在实际工作得来的意见,给员工工作带来不便,员工觉得领导没有才能,灰心意冷,结果大家相互混,看到员工不足的地方也不管,服务质量自然下降。放任自由的管理方式是最没有职业经理人道德的管理者。新开张的酒店,如果在一开始员工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在以后的服务中是很难得纠正的,新员工加入后总能够看到老员工偷工减料的工作程序,结果一批不如一批,整个餐厅都是老油条。
6、内部沟通与管理
如果硬是要给刚开业的酒店的那种混难的局面加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各个部门、员工没有默契的配合,还需要时间来磨合。但是酒店应该开业2个半月了,如果餐厅还是一团糟,那么个恰当的理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1)资产管理混乱
因为最开始酒店筹备期间的采购程序就出错,再加上西餐厅和酒吧是一个部门,但是后来分开之后,所有的资产都没有清点和分开,所以,给整个财务带来极大的不便。现在各个吧台所使用的杯具器具都是西餐厅的财产,包括他们人为或者自然的破损都是算西餐厅的。另外调拨给其他部门的东西也没有一个下文,不知结果如何。如果按照目前各个部门所以的财产来清点资产,也没有谁来跟进此事。就拿8月底的盘点来说,酒吧和西餐在一起时以西餐的名义申领了3台引水机,分开时资产没有调拨,结果在盘店时,西餐盘点3台,酒吧盘点1台。像这种混乱的资产不仅是引水机,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2)开源节流做得不好
不是自己的东西,浪费与否无关紧要,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加上管理者的监督不力和中层管理者的不监督,员工的这种想法会更突出。从员工使用客用的一只牙签到偷吃厨房的一个苹果,从水龙头哗哗的流水到灯光的不合理控制,一点一滴,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成本。如果说开源节流仅仅是控制好这些表面的浪费那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申够、申领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在部门,然后堆积在仓库,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各种毫无用处的杯具、用具到处都是,各种餐具器具的数量多到同时接待几个大型宴会还用不完,管事部——一个没有人注意的部门——在洗涤时不按要求洗涤,破损率、报损率日益提高,这怎么能够做好开元节流呢? 3)沟通不畅
楼面和厨房关系(仅指个别人的关系)一直不好是开业到现在的事情。楼面有预定也没有和厨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厨房提前准备好足够的菜品;厨房要出什么新的菜式也没有通知楼面提前作好培训工作,客人的意见又不能够及时的反映到厨房(和相关部门),仅仅是在窝里斗而已。楼面和厨房完全是唇齿相依相,相互没有一个商量协调的过程,怎么回有好的配合呢?当然这只是说餐厅和厨房的沟通,餐厅和其他的部门,如客房部,财务部等也是沟通得不是很畅。
餐厅内部的沟通也是幢碍重重。从服务员到管理者,从高层到低层,我行我素,不分工也不协作,部门有什么新的动态只有个别的人知道。管理者之间没有正常的交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也没有交班和正常的例会,更不用说经常性的会议。总之就是下面的意见反映不上去,上面的意见落实不下来,因为没有人支持和监督。4)
制度不健全
没有葫芦怎么画瓢呢?部门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员工没有有效的参考,只能按照自己原先的酒店做事,加上各个级别的沟通不畅,(以上已经提到)中层管理者失去监督信心,所以整个内部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个别智商高的员工也能够趁混水摸鱼而没有人发现和制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格拉撕的X—Y理论也说明人性是懒惰的。一个正式的组织怎能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呢? 5)员工的思想管理是个盲点
不是西餐厅所有的员工全部是实习生,也有其他星级酒店或者集团管理公司来的员工,按照酒店约定俗成的习惯,有部分事情本来是其他部门的义务,而他们的权利给我们强行的剥夺的了,完全一个茶餐厅的管理模式。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完还义务“帮”其他的人,每天都有员工加班,叫员工怎么不闹情绪呢?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人。不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不知道员工的想法或者不重视员工的意见,对员工的意见不发表任何意见,员工自然失去信心。因为上司对下属莫不关新,就证明上司对该下属不信任或者说上司是在怀疑下属
的能力。有多少人希望自己在普通的岗位上平凡的工作一辈子呢?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反映得很清楚,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是希望得到情感的归宿。
以上所分析的是西餐厅的现状,综合起来其优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很大,竞争对手很少(显性的竞争对手不够档次,隐性的竞争对手距离太远)。
2、设施设备完善,整体环境幽雅。
3、价格低廉,出品丰富。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服务细节不到位,服务员素质不高,培训没有落实。
2、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横向纵向的沟通不协调。
3、菜式普通,价格低廉。变换菜式时没有根据有效的信息来源作为依据。
4、客人信息收集不齐,客人意见没有受到重视
5、员工的思想管理不足,各种制度没有制定或者没有落实。(著作权所有,不得转载)[原创]一篇酒店内部的文章(2)
二、对策研究
分析了西餐厅的现状,知了己也知了彼。根据西餐厅目前的条件和客人的一些意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可行性没有经过
分析)
1、菜式改造
根据前面分析的客源主要是台湾人和小部分的外国客人,我们可以做一些适合他们口味的菜式——比较西式化的菜式。比如意大利菜式、法国菜式。因为中秋节准备推销法国菜式(先不说是否合适这么推销),平时自助餐中的意大利菜式(冷盘)、法国菜式(甜品)是比较多的,所以这对于厨房的师傅来说不非很高的技术要求。因为隐性竞争对手的酒店餐厅中还没有像这种高档的西式餐厅,所以我们做这些菜式他们是很难模仿得到的。等他们请到有这些手艺的师傅的时候,我们已经吸引了应有的固定客人。当然台湾客人也是比较喜欢吃日餐的,鉴于兄弟部门就是日餐,所以日式风味的菜式可以不做很高的要求。好马配好鞍。有了新的菜式,增加了新的菜式,这么小的自助餐台怎么够用呢?所以自助餐台也要作相应的改动。根据笔者的想法,自助餐台可以做以下调整。改造后的buffet台以IBM凳的形式
组成,既方便各美食节的装饰,又方便节日的摆设。
改
造
前
改
造
后 有了好的菜式,要搭配好的酒水才可以体现餐厅的档次。所以采购一些国外的名酒也是必要的。高档次的酒水是必不可少,中低档次的酒水也要兼顾。
2、价格调整
五星级的酒店价格肯定是不能够和差餐厅的价格相比较的。当然也不是说价格要高到不敢想象。新都粥城一个白粥6元,我们的价钱就定16元;肉丝汤米粉的价钱是25元,黑椒牛柳炒意粉的价钱就是28元;扬州炒饭消夜25元,正餐时间还是25元,自助餐68元,一瓶没有年份的王朝干红188元,等等。不同的原料有不同成本,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不同的食物酒水价格要有一定的参照物。当然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来定价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是我们自己财务部也应该有专门的人员来核算这些成本和定价,根据分析、沟通选择最优的方案来定价。但是所有所以的价格好象都是部门自己定价而已,没有经过有效的分析(包括成本和客人消费心理)。做专业事还有专业人,所以只懂管理不懂经营也是一大遗憾。(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68元的自助餐,一听这价格您猜想会是什么档次的自助餐?同级别酒店的餐厅只有御园最低。在钱不是问题的前提下,如果招待一个非常重要的客人您是选择128元的餐厅还是选择68元的餐厅呢?散客68元每位,VIP卡的客人也是68元每位,那何必要花688元买一张VIP卡呢?商务客人的消费心理是不用再说的了。失去商务客人的原因也不用再赘说了。当然如果目前御园西餐厅的市场定位是当地客人那又另当别论。
3、促销活动
1)
前面分析菜式和菜式改造时已经提到过我们的厨师是经验丰富的厨师,泰式或者亚洲风味、意大利式、法式,轻轻松松。所以定
期做一些美食节是不成问题的。自助餐台改造以后各种节日美食节也好装饰,所以这应该是很有可行性的促销活动。
2)
上面说的是在菜式方面的促销。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动脑筋的。再来说前面提到的中秋节推销法国菜式,合适吗?笔者个人是持否定态度的。中秋节是中国的节日,搞个什么全鱼餐或者全鸡餐之类的不更有中国风味?如果硬是要搞个什么活动的话,不一定非要在菜式上下工夫啊。中秋节和月饼嫦娥有关,搞一个有关这些文化方面的活动也可以的(当然这个最好是以酒店的形式来组织成功率会比较高一些)。这也是促销活动的一个方面吧。再来看晚上自助餐只有一批客人(5:40—7:40),服务员少,客人多,服务自然不是很周到,兼顾VIP客人的意见(“没有VIP 卡也68元那我还买VIP卡有什么用呢”),可以促销在7:30—9:30之间消费的VIP 客人给予咖啡赠送(因为很多客人反映没有饮料)或者优惠等等。这样既照顾到了VIP 客人,要分流了客人,服务也可以提高。根据80%/20%理论,80%的利润来自20%的回头客,相信这20%的回头客中VIP 客人至少占了80%。
3)最后再来看价格方面的促销。各大商家都促销买100元送30元(比如而已)消费券,吸引客人下次继续消费;或者买100元送价值30元(是售价而不是成本)的礼品。虽然这俩种方法性质一样,但是他的思路很明显是用高端的价格来出售,然后做各种促销。没有一种方案是直接降价的。唯独御园西餐厅餐厅是从88元降到68元(听说而已)。拿喜来登酒店作例子会更合适。他们酒店开业时也没有说
价格低到几十元,而是直接定到138元,原后打5折。(VIP卡的客人)效果一样(也是但是不超过70)但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根据商家的这种思路。我们以88元为售价,68元为最低折扣价,以普通散客为例,来进行促销。至少有4种方案可供选择。
A. 8折
88*80%-68=+2.4
及散客以88元的价格消费后给他8折扣,在营业额上要比68元 的价格高2.4元 B. 买4送1
(88*4-88)-68*4=-8
及4个人消费后马上免去1个人的消费,按3人消费买单,这样在营业额上比68元的少8元钱。但是,以4人消费后免费送一人下次的消费券的效果就大不一样。88*4-68*4=+80,也就是说以88元的售价要比68元的售价尽赚80元,就算有一个人的赠送,以68元为最高成本(最低折扣)也还可以赚12元。
C. 买10送3
(88*10-88*3)-68*10=-64
及10个人消费后马上免去3个人的消费,按7人消费买单,这样在营业额上比68元的少64元钱。但以10人消费后免费送3人下次的消费券的效果就大不一样。88*10-68*10=200,也就是说以88元的售价要比68元的售价尽赚200元,就算有3个人的赠送,以200/3=66.7元为成本(最低折扣)也还可以保本。但是卖68元的自助餐,成本有66.7元吗?
D. 买10送X
如果我们知道毛利率,或者能够算出平均成本是很容易计算出,在自助餐不赢利(保本)的情况下的可推行的促销活动的。
4、加强内部管理 1)重视培训
因为开业初的培训实际上只要10天的时间而已。开业后7月份没有培训,8月份也只培训了3个知识点,并且只是填鸭式的培训没有经过考核,9月份的培训计划还没有批下来(9月份已经过了1/3),可想而知餐厅员工的专业知识有多少。也不怪客人评价是“一星级”的服务。根据笔者对餐厅员工的一分书面调查报告显示,90%的员工希望得到培训,并且都认为加班培训不算是加班而是一种福利。所以建议培训由专人管理,作好长期培训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作好培训笔记和每月培训分析表,把培训真正当一回事来做。2)加强沟通与协作
没有良好的传播渠道,信息肯定会失真或者中断。餐厅内部的沟通都不畅,还怎么对外协调呢?加强领导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作好分工协作,作好交班交接,统一标准、统一步伐才能齐步前进。作好相关部门的协调,才能得到客人的满意结果。3)重视员工管理,注意细节服务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人,没有满意的客人就没有满意的薪水。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多和员工沟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一来稳定员工情绪,减少员工流失;二来体现领导对员工的重视。服务大同小异。好的服务就体现在“异”上。不注重细节的服务,整
个服务程序就和大排挡没有区别。要想提高服务注重细节,除了培训以外,重要的一点是改变员工的班次时间。就目前班次时间看早班员工下午3点下班,晚班员工下午4点上班,各个班次没有班前会(Briefing)也没有班后会,更不用说交班会。有人说领导者就要像一个老太婆整天喋喋不休。没错,如果没有一个领导者在例会上整天重复着各种各样的小事,纠正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员工怎会引以为戒呢?
4)清理资产,作好开源节流工作
清理资产,把该调拨的东西调拨到其他部门,多余的东西寄存到管事部,以免造成更到的破损,同时也方便其他部门营业所需。加强员工开源节流意识,减少开支,增加赢利。
三、媒体策划
酒香固然重要,但还需要一个会吆喝的人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会包装策划自己产品也是成功的一条途径。
广州中国大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等的电视CI创意都是很成功的典范。依托喜来登酒店强大的资源优势,我们酒店也可以做一期CI广告,目标可以锁定清溪本地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以及政府官员。有他们的宣传,酒店和餐厅的知名度会提高得更快。根据这一思路,媒体载体可以选择本地的电台和政府报纸。
以上是以知名度来带动美誉度的传播方式,以名誉为传播途径带动知名度的宣传方式也是最常见的宣传方式。市场定位始终还是商务客
人,所以拜访客户,提供最新的信息给客人;在酒店大堂或者其他比较合适的位置摆放Pop 水牌,告之来店客人有效的信息;在酒店门口拉巨大条幅来宣传最新活动等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预期效果评估(略)
五、经费预算(略)
六、结束语
19世纪末期以法约尔和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者讲究通过分析、改造体制、构架和工作环境来提高生产率,达到利润的最大化;20世纪中叶以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为代表的行为管理理者论突出的是剖析人性,利用人的感情来提高生产率,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20世纪末期的现代管理理论者要求管理者融合旧的管理思想,建立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管理体系。
作为一个领导者既要懂得管理还要懂得经营,作为一个领导者既要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又要搞好人际关系,还要考虑个人的利益,要想做好他们的平衡发展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推开御园的大门,迎面接来的是广阔的天地,前途一片光明;踏上宽广的大道,迎面接来是无穷的荆刺,令人一片茫然。
(著作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