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法》培训讲义
《标准化法》培训范围
一、填空题
1、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
定标准化法。
2、“标准”的含义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3、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4、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5、已经授予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认证部门撤销其证书。
二、判断题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标准那些属于强制性标准?
1、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
2、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
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
4、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5、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
6、国家需要控制的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
7、互换配合标准;(+)
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9、我公司生产的螺纹钢筋产品;(+)
10、我公司生产焦炭产品。(-)
三、问答题
1、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2、“标准化”的含义是什么?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3、《标准化法》规定 对那些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
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第二篇:教学标准化培训讲义2
梯田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教研标准化工作
——对《梯田业务手册》教学教研标准化的解读
问题一:为什么要有教学教研的标准化?
提问:为什么要有教学教研的标准化?或者说教学教研标准化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层层引导,反复追问梳理出教学教研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1、规范管理
2、减少差异
3、复制模式
4、传播知识 问题二:标准化的内容
引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纲要》 问题:标准化与创新之间是否矛盾?有了标准化,会不会限制我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引导:哪些方面适宜纳入标准化的范畴?哪些方面不适宜纳入标准化的范畴?
解答:适宜标准化——形
不适宜标准化——神 讨论:哪些是形的范畴?哪些是神的范畴?
形
管理
形式
流程
基本要求
指导要点 神
目标
设计
内容
方法 分析:形和神的关系是什么?
形神兼备 梯田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问题三:如何使用教学教研标准化的内容
(一)把握正确地学习标准化内容的方法
1、通读,了解教学教研标准化部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2、深入学习跟自己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
3、遵照内容的要求进行实践
4、结合实践再对内容进行深度学习
5、再实践,做到融会贯通
通读——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二)工具书
《手册》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可将其作为实用的工具书来使用,在工作中遇到有不清楚的地方随时查阅、学习。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标准化的内容,随着我们教学教研工作的深入,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 分组讨论:
除了目前标准化手册中的内容,你认为还有哪些内容可以纳入标准化内容的范畴中?
第三篇:《行政监察法》讲义
公务员学法讲义
《行政监察法》讲义
时间:2012年4月8日晚上7:00
地点:乡法制学校
主讲人:陈玉柱(纪委书记)
教学内容:《行政监察法》
一、行政监察的概念
《行政监察法》第二条的规定: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依照本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行政监察实际上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客体是行政机关工作的公务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二、行政监察的基本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依法行使监察权的原则。第二条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和适用法律、政纪人人平等;第三条原则是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第四条原则是依靠群众原则。
三、举报制度
举报工作有相对独立的工作程序,受理举报的机构对于受理案件、查处情况以及处理结构,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尤其对于实名举报的情况,《行政监察法》中第六条规定:对实名举报的情况,应当将处理结果等情况予以回复。举报制度中还特别规定了对举报人保护的措施:首先,建立举报保密制度;其次,在其他的《行政监察法》法规中规定了对于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法的原则;再次,还规定了对于举报人的奖励制度。
四、被监察者的陈述和申辩权
第34条规定:监察机关在检查、调查中应当听取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的陈述申辩。陈述和申辩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五、重要的监察决定和监察建议申报制度的规定
本法第35条规定:监察机关作出的重要监察决定和提出的重要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本法第36条规定: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单位、人员。监察机关对违反行政纪律的人员作出给予处分的监察决定,由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执行。监察决定和监察建议的送达必须是以书面形式。
六、监察决定和建议执行通报制度
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自收到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监察决定或者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通报监察机关。
第四篇: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
2018年4月
一、食用菌国内外发展综述
食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植物性营养食品的顶峰”,一直被国际营养学界所推崇。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具有抵抗疾强身健体的作用,因而作为健康食品,食用菌产品市场前景持续看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由于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菌物业三大产业之一,在农业总产值中,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大宗农产品,许多地方甚至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全国食用菌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具达98个,超亿元的县有12个。
据国家农业部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突破了千万吨,在国内种植业产值排名中,仅次于粮、棉、油油、菜、果,食用菌产业已跃居第6位,成为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另据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有关专家的预测,今后中国食用菌消费量将保持每年10%的增长,既意味着我国食用菌产量每年至少要增加1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正如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顾二熊所说,食用菌在全球流行是“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食用菌的生产,一方面是在现有品种的生产上不断提高品质,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食用菌发掘利用新的品种进行人工生产,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入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不是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是由于经济之富有,食物之富裕,体力活动之减少而带来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而具有真核的菌类食品,以其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并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而广受重视,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上升,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食用菌栽培生产是一项本小利大,无污染、低能耗,市场前景广阔,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其生产原材料主要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变废为宝,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思路,以基地建设和规模发展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十农户”的开发经营模式,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品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经营,采取“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果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方法,不断开发和延伸产业链。
当前我国菌类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数量制约,转变成品种、质量、市场制约为主,必须改变长期以来菌类产品的增长方式和租放的生产经营模式,适时地对菌类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突出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竟争力。栽培生产珍稀食用菌,不仅及时占据了了市场,而且会给菇农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因此既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又深入分析了当地的特点和优势把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结合了起来,才会形成米坪特色,创出米坪食用菌品牌。
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一)、食用菌标准化的定义 在该规则的约束和指导下,我们在生产之初就要对生产场所及其环境,包括土壤、用水、原辅材料进行监测和选择,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还要对加入促其生长的营养、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药物等进行严格控制,改种控制至少包括四个含义:及浓度问题、用量问题、肥料及药物的转化及其残留问题,使用的时效与实效问题等;在产品收获后,整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中,任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总之,标准化是一个系列,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一辆车的运行,需要合格的机械零部件的合理组合、适宜的燃料、、相相应技术水平的驾驶员以及较好的路况,才能使车子平稳运行,高速前进,这是密不可分的,应当环环相扣,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食用菌标准化是为了适应市场对食用菌食品的安全性,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促进国内食用菌产业化的正常发展而提出的,应是今后各级政府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工作重点。
(二)、食用菌标准化的作用
1、有效实施科学管理,为现代化生产创造条件: 无标准的生产结果,其后果必然是盲目发展,无序竟争。没有标准的产品必然是规格不一,质量不同,价格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样产品因名称不同而使客商和消费者大受迷感。现代的产业要求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离不开标准化的贯彻执行,只有在标准化生产基础上,才有可能组织现代化生产。
2、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只有为市场提供安全的食用菌产品,才能维护消海费着利益,反过来才能促进消费。
3、合理发展生产,有效调整产品结构:
根据当地物质、地理、技术等情况,确定发展的适宜品种必须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4、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劳动效率: 在标准化生产条件下,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避免产品规格不质量不同造成的再加工间题,节约了劳力和时间。
5、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应变能力:
只要我们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就可使产品堂堂正正地进入市场,及时甲市场偶有不测,也完全可以去乙市场获丙市场,甚至在市场相对饱和时可以居货待售,而不必担心质量标准问题。
6、消除贸易障碍,提高竟争能力:
目前,尽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没有了过去那种明显的歧视性壁垒,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为保护其本国农业,大都提高了贸易的门槛,亦即“绿色壁垒”(又称“技术壁全”),例如前几年我国出口口到日本的鲜香菇、出口到欧美的双胞菇罐头等遭受了较大损失。如果我们实行了标准化生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能力自然提高,将不再成为出口口的障碍。
(三)、如何实施标准化:
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标准化的相关内容,并严格实施。目前,我国现有食用菌标准主要包括平菇、香菇、双胞菇、黑木耳、金针菇等品种,其它品种可参照这些标准进行制定和组织实施。其次,提高生产技术,改变传统操作,树立全局观念。在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无论作为生产者还是加工者,起初均会有“不习惯”的感觉,这是一个标准化贯彻的“适应期”,要想使食用菌产品长久占领市场,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必须有全局发展、持续发展的新观念,坚持标准化生产,才能使效益逐步提高。
最后,要主动接受相关检测和评价。不要怕检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标准化生产。
4、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一)菌种质量
(二)生产设施
(三)栽培材料
(四)管理措施
(五)病虫防治
(六)采收加工
(七)包装储藏
(八)运输销售
所谓种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及菌种日身的生物学特性,这是菌种的基础。比如,一个在南方表现好的菌种,在北方不一定有好的表现,关键就是菌种的“种性”不应,当然,其中也包含着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二是菌种的制作质量问题,一个原本非非常优良的菌种,在设施设备不配,操作技术不规范等条件下,在埏级转接扩大生产过程中,或者感染病清、病菌,或老化、退化,在生产上就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轻则表现产量低低、品质差,重则表现抗性差、发病率高、甚至不出菇的严重后果。
(1)菌种种源的获取与标记
所谓菌种种源,顺名思思义就是指菌种源头,也可称之为原始种。产生原始种利用的于于实体或孢子、基质或菇木、以及子实体着生的土层土壤等,均统称为种原材料或原始材料。原始菌种般用F0为标记,由F0原始菌种再转接后培育出的试管种用F1标记,以此类推,由下F1原始菌种再转接后培育出的试管种用F2标记。F2~F3}{F3~F4}。从理论上来讲,原始种是可以直繁殖下去的,但是,在实实际生产中随着原始种的转代培育,其菌种活力会逐渐降低,即出现菌种的退化。一般生产上引进的原始种都在F2以后,这还要看从什么单位引进,有的菌种可能是F的无限代了。一般情情况下,F2到F3的菌种都是可用的,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品种F3代后便很难出菇,如北虫草等。
(2)生产用菌种级别划分
菌种级别的划分有三个级别:及一级种(母种)、二级种(原种)、三级种(栽培种或生产种),一般生产上习惯称为母种、原种、我培种。各级菌种的划分及其意义如下:
母种:作为种源形式出现,多以试管为菌种容器,作为种源,在生产上既可以进行多次继代(转管)培养,以几何级数扩大数量,又便于保存、携带、邮寄和运输等。一支母种试管,一般可继代培养转接试管50支左右,在保持其种性的条件下,可继续相同操作的继代培养,以几何级数迅速扩大数量,而且,母种制作较为简单,一般为7天左右,个别品种在20天左右。原种介于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一个级别,多以玻璃瓶或特制的聚丙烯型料瓶为容器,其种源为母种,生产上一般一支母种可转接原种5到6瓶,种源为大型试管时可转接6到8瓶或更多,栽培种:多为袋装,系由原种转扩而来,一般毎瓶原种可转接栽培种1020袋。载培种只可用于栽培播种,不可继续转扩。
母种必须经过原种扩大后才能用于生产,母种不可以直接用于载培种,但原种可以不经过栽培种直接用于生产。
(3)菌种质理要求
菌种必须通过鉴定和质检后才可投入生产使用,菌种质量标准如下:1用统一的或标准的菌种名称和编号。
第五篇: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讲义
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讲座
一、集约化管理
(一)集约化的来源及概念
《辞海》解释其本义为:“集约”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现代意义的“集约化经营”的内涵,则是从前苏联“引进”的。1958年苏联经济学家第一次引用“集约”一词,解释其义为: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也就是说,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所以,集约化的管理就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果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其内涵,就是要求企业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企业通过集中统一配置人、财、物、机,以及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达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组织高效运转的管理方式。其目的就一个:通过管理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更高效益,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使企业持续性地发展。
简单说:“集”就是集中资源和生产要素,并统一配置。
“约”就是以节俭、高效的价值取向,从而降低成本,保持可持续竞争的优势,达到最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
(二)集约化管理模式的适用环境
在集约化的概念中,说道,要求企业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何为“规模适度呢”?
1、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方式
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
一般来说,粗放型经营管理以企业的外延式的扩张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注重的是速度和规模。
集约型经营管理则以企业内涵式的增长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注重的是效率和收益。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在企业发展初期,往往会比较注重企业外延式扩张。这对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市场认知度、迅速占有市场、迅速完成原始积累是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应该将经营管理的方式转到注重企业内涵式增长上来,即在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规模的同时,把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集约化管理的意义
外延式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当社会其利润增长已不能支撑扩张需要的资金量,毕竟企业是始终是以效益和价值为中心的,此时只有走集约化管理,追求内涵式利润增长,才能使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长期有效地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三)集约化管理的中心内容
就是对企业的资源、生产要素进行整合、集中,统一配置。以成本的经济分析为管控手段,以标准化作业为实施手段,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
我们局采取的集约化管理方式:
慨括地说,就是“5化”管理体制,即:组织构建专业化、经营承包责任化、要素管控集中化、劳务建设组织化、基础管理精细化。
具体地说,就是:
1、成立专业公司,发挥专业管理的优势,对物资、施工设备、试验检测仪器等施工生产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
2、成立架子队和劳务队,对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
3、以经济承包责任制为成本管控载体,进行成本控制。
4、通过“5个集中”,即:资金集中、物资集中采购、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租赁、劳务资源集中管理、商业保险集中投保等生产要素进行集中管控。
二、标准化管理
(一)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标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岗位,以人为核心,制定详细的、科学的、量化的、标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按照标准进行管理、进行施工生产,各工序和岗位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此标准来执行,规避各行其事,制止结果五花八门,杜绝质量参差不齐,截断成本质量难以控制的后果。标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
(二)集约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关系
前面说过,集约化管理是管控手段,标准化管理是实施手段,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最终目的是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仍然要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使企业能长久生存。
(三)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标准化管理也是“5化”建设,组织标准化、流程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制度标准化。
1、组织标准化
组织标准化就是确定“谁来做”,1)成立管理体系,或者说是管理机构,制订部门职责,确定岗
位人员及岗位职责。
2)制订管理体系运行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各部门、各工序的标准化管理手册
3)制订成本控制系统,如:经济承包责任合同,成本控制红线,月经济分析,各部门的考核办法,各部门的奖罚措施等。
4)人员培训制度、计划、目标
2、流程标准化
确定怎么做。
1)组织结构的工作流程
a、纵向管理流程,明确上下级的管理权限
有三个原则:服从指挥的原则、一个上级的原则、逐
级的原则
b、横向管理流程:各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和相互制约。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
2)施工工序流程
编制《实施性施组》,确定个工序间的前后施工顺序,施工起讫地点。
3)质量监控流程
4)安全监控流程
5)财务流程
6)经济活动分析流程
7)外部协调工作流程。
8)物资采购、计量、保管工作流程
9)设备租赁、维修、保管工作流程
10)后勤及内务工作流程
3、质量标准化
通俗地说,就是做成什么样子,做到什么程度。
质量标准化包含三个方面:施工成品的品质规划;施工成品的品质管制;施工成品的品质的信息跟踪
1)施工成品的品质规划
包含: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流程;施工成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成品的质量状况记录。
2)施工成品的品质管制
包含:质量管理流程的教导;质量管理流程的实施;质量管理流程的核查。
3)施工成品的品质的信息跟踪
质量管理流程数据的收集;质量管理流程数据的分析;质量管理流程改进。
4、作业标准化
通俗讲,具体怎么做。
作业标准化指以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遵循安全生产及施工规范的要求,选取最经济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从而形成企业的作业程序标准并贯彻、执行该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作业指导书是施工现场作业标准化为核心,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文件。现场每一项作业都是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全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必须明确具体施工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
《作业指导书》中的施工方法必须达到作业程序合理性、规范化;作业动作经济性、标准化;作业过程连续性、顺畅化。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
1)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2)在施工作业开始前编制,按照施工内容、施工规范、施工要求,量化、细化、标准化每一施工工序。做到作业程序有要求,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3)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4)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一项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6)应规定保证本项作业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工序及验收内容。
5、制度标准化
就是做好了或者做坏了怎么办。
当一个项目组建以后,根据公司的相关制度,结合项目具体特点,就要制定适合该项目的管理制度。一般,管理制度包含:项目管理手册;施工生产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工程资料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办公室总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执行包括六个步骤:收集数据编撰、实施、检查、反馈、考核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