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松阳茶业谋“转型”
2012,松阳茶业谋“转型”
2012-03-26 10:01 点击:
52出处:浙江日报 文字大小:【大】【中】【小】
起点领跑:茶园生态化
松阳茶农当上“甩手掌柜”的背后,是茶园的良种化、标准化、丰产化建设,确保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
“这么一盏杀虫灯,杀虫效果可以覆盖周边30亩茶园。”松阳县第一茶乡新兴乡茶叶办公室主任李关俊介绍,这种绿色、节能、高效的杀虫灯,白天可自行利用太阳能充电,晚上则根据光线的亮度进行开灯诱捕害虫,有效解决了虫害防治时机难把握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这,仅仅是松阳县在推进茶园生态化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近年来,加快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融合,促进科技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已成为松阳县在茶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共识。该县先后制订颁布了《松阳银猴系列茶》地方农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松阳茶》省级地方标准,同时积极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从茶树新品种引进、母本园基地建设、良种选育环节入手,推进茶叶品种结构调整。
在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后,先后引进福云系列、浙农系列、乌牛早、白茶、中茶108等20多个无性茶树良种,目前无性系良种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浙江省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良种之乡、浙江省茶树良种先进县,成了浙西南茶树良种繁育中心。
随着全县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千家万户分散防治病虫害的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松阳县在茶园标准化建设和产品质量管理上下功夫,开展良种化、标准化、丰产化茶叶基地建设,实行生态化、高标准建园,确保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根据茶类生产地理条件,松古平原形成早生高效无公害茶区,山区地带形成有机茶区。同时严格按照“统一防治人员、统一植保机械、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统一安全间隔期”的五统一要求推进茶园统防统治工作,茶叶安全生产和小规模种植得到有机结合。松阳县新兴乡上安村的张海宝自去年年初与松阳茗春茶叶农机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协议之后,他便以每亩260元钱的价格将自己的16亩茶园托付给了合作社,自己则安心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在统防统治的基础上,该县又大力实施茶产业“提质增效立体开发工程”,推广茶园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提出了“减氮、少磷、增钾、补镁”的“八字方针”,全方位地减少和规范化肥施用,2.1万亩农业部标准茶园亩产值达7360元,比非核心区的茶园每亩增加15.1%。同时,完善了茶叶质量可追溯管理,提高茶叶经营质量,确保松阳银猴系列茶产品的生态特色品质更加突出。
弯道超越:加工精深化
从“喝茶”扩展到“吃茶”,折射出松阳茶产业的规模发展和拉长产业链之路。
放入一小汤匙速溶绿茶粉,顺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瓶矿泉水冲兑,不到2秒钟,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正荣就为前来考察的“康师傅”采购代表泡出了一杯色泽碧绿、香气浓郁的正宗生态绿茶。
凉水泡茶、口味更醇、茶氨酸含量更高、“100%原叶”绿茶却不见茶叶,这让客商们不禁啧啧称奇:振通宏让世界喝上了中国“咖啡”!这意味着松阳县茶产业正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迈进,传统产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实现从传统的“喝茶”到“吃茶”转变,这只是松阳茶产业走向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十年来,松阳全县良种茶园面积从最初的1万亩左右迅速增长到超过11余万亩,全县半数农民依靠茶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随着茶园面积日趋饱和,走规模发展之路,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了松阳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当务之急。于是一家家龙头企业,一个个茶叶能人成为茶产业转型升级道
路上的一匹匹领跑“骏马”,带领全县茶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弯道超越”。松阳诚天和食品有限公司别出心裁,用茶叶老枝条研制出了茶叶熏火腿新产品。在这家公司里,一排排腌制的火腿正挂在特制的灶房里熏制。公司负责人陈金富介绍,这些熏火腿多以茶农修剪下来的老枝条作燃料熏制,外表呈紫褐色,味道淡甜而带茶叶清香,别具风味。茶叶熏火腿在松阳供不应求,松阳县城多家酒店已订走大部分产品。
而浙江茗阳茶业生物有限公司,则不断开发茶类终端保健食品,成功研制出茶宁片、茶口含片、茶爽、茶叶籽油等深加工产品。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保健食品证书,2010年12月被鉴定为浙江“省级新产品”。
目前,松阳全县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茶厂,并优化改造了130多家初制茶厂,其中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和越玉兰茶厂被认定为“浙江省示范厂”,3家茶厂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7家茶厂通过QS认证,茶厂优化改造工作成效明显,有力提高了茶叶加工水平和加工质量。
据松阳茶叶办初步统计,目前松阳茶叶深加工年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而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
关于松阳,笔者在2011年记住了一组数据: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茶产业,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茶产业,全县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从事茶产业。
这样的数字,使得松阳茶业的魅力,已远不止于以“一叶之轻”牵起松阳“众生之口”,舞起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一条龙;它更以不断强大的集聚效应,辐射着丽水以及金华的周边县市区以及湖北、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的100多万亩茶园,惠及四面八方茶农。经历了一年的深耕,松阳茶业是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阳春三月,笔者再度来到恢复县制30周年的“田园松阳”,只见茶农乐田头,茶商闹茶市,银猴销四方。茶叶,谱成了松阳春天里最令人愉悦的大地飞歌:
2011年,松阳全县茶园总面积发展到11.3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10500吨,产值8.08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5.38%和25.66%;
浙南茶叶市场全年交易量5.59万吨,交易额25.99亿元,同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18%和46.01%;
松阳茶产业主打品牌“松阳银猴”更是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之列和“中国最具经营力品牌”,品牌价值达12.78亿元。
2012年,松阳茶业如何不断谋取转型升级之道?松阳县委书记钟昌明简洁明了地进行了概括:“茶园生态化,加工精深化,监管全程化,市场全国化。”
耐力考验:监管全程化
要泡一杯放心茶,松阳实行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
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而有效的市场监管则是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手段。近年来,随着茶叶来源渠道的拓宽,一些以次充好的问题茶叶责任不清,严重制约了松阳茶产业的升级发展。
今年年初松阳县在全程溯源监管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探索推出了茶叶交易卡,通过刷卡不仅可识别走进浙南茶叶市场交易的上万茶农、茶商的真实身份,还能查询茶农以及茶商在市场内所有的交易记录,进行跟踪管理。此举进一步加强了茶叶市场的监管。
三都乡下田村的茶叶加工大户叶火青说:“凭卡交易后,只要卡一刷,我们的所有信息都在卡上,如果茶叶有问题,客户就能通过卡上的信息返回来找到我们,今后更要对自己的茶叶质量负责任了。”
强化对本地市场监管的同时,松阳县还积极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主动加强与茶叶销售地工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先后与茶叶的重要销售地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山
东青岛和济南的工商部门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协作机制,逐步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无缝监管。
2009年,松阳与北京市宣武区率先成立了协作组织机构,建立了日常联络、学习交流、信息互通、宣传推广、监管执法合作协查等五大协作机制,双方实现了两地食品安全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与北京成功构筑产销两地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上,2011年,松阳县又与山东青岛李沧区、济南槐阴区签订了全过程无缝隙监管协议,推出了“茶叶来源可识别管理”承诺,进一步加强了产销两地茶叶安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了茶叶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强化了生产源头管理,共同营造了安全稳定的茶叶市场秩序。
“松阳茶叶实现了从茶园地头到茶几桌案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市民才能喝到松阳的放心茶。”青岛市工商局李沧分局局长王军英如是说。
终点冲刺:市场全国化
“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松阳茶业总部经济模式正在形成。
这两天,随着春茶的上市,一群又一群来自本地或外地的茶农茶商纷纷前来销售、采购,将偌大的浙南茶叶市场挤得水泄不通,每天早上6点到中午12点是市场的交易旺期。从马路市场到浙南茶叶市场,从有形市场到无形市场,三易场址的浙南茶叶市场在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后,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拥有店面200间、摊位10000个,不仅联结了本地11万余亩茶园,还辐射周边县市和湖北、四川、贵州、江西等省100余万亩茶园。
谁拥有市场,谁就能主导产业的发展,这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黄金定律。近年来,松阳县茶产业发展迅猛,然而同时也存在着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发展空间不大等瓶颈问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松阳县委在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构建“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的茶产业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即让松阳茶叶企业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思路,通过“基地外拓、加工外移、产品外销”等形式,最大程度地整合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优势资源,不断拓展松阳茶产业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绿茶集散地”这一金名片的获得,松阳茶叶的知名度不断上升,“松阳茶师”这个特色劳务品牌的名气也逐渐变大,不少省市的茶农、企业老板纷纷到松阳请“师傅”,不少“松阳茶师”也凭借着一技之长大胆走出去发展创业。茶叶种植能手李关俊、刘晓高凭着响当当的“松阳茶师”称号,每年都受邀外出到省内的磐安、龙泉,甚至到外省的江西吉水和四川、重庆等地作种植技术讲座,开办培训班。新兴乡大石村的“松阳茶师”陈全福到江西吉水承包了100余亩的白茶基地,并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将炒制好的茶叶运到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销售,几年下来,他创办的企业成为了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在四川、湖南、贵州、湖北、福建、安徽等地均能看见“松阳茶师”的身影,每年有500多位“松阳茶师”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到外地开发创业,宣传推广松阳茶种植、加工技术。在带动这些省市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松阳茶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与此同时,松阳还开设了松阳茶师培训班,希望通过培训为茶叶加工企业培养和输送具有评茶资格的技术人员,走一条“松阳茶师”的精品化之路,推动松阳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在外建基地获取原料,逐渐化解本地资源要素瓶颈,这已成为松阳县茶产业“借力”发展的战略。与此同时,松阳县还积极打造“松阳银猴”品牌,争取在三年内将“松阳银猴”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精心编织销售“大网”,有针对性地选择苏州、济南等消费大市,与当地的茶叶市场结为友好市场,借产销联姻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松阳茶叶;看准时机,及时组织了茶叶企业、生产大户、流通人员到中国北方茶城开设直销点,在华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石家庄商城内进一步构建县外市场网络„„
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了松阳茶叶与全国大市场的对接,把千家万户茶叶生产与“千
变万化”市场对接起来,推动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逐步实现了松阳茶产业“破茧成蝶式”的蜕变。
第二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松阳茶业发展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松阳茶业发展
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区、瓯江上游,全县土地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境内群山连绵,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农业生产特别是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战略,把茶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县域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松阳茶叶面积达11.02万亩,2010年全县茶叶产量9100吨,产值6.43亿元。浙南茶叶市场2010年茶叶交易量5.12万吨,交易额17.8亿元,连续几年位居全省之首。目前,全县农业产值三分之一来自茶叶,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茶叶,全县人口三分之一从事茶叶。松阳县已确立了浙江茶乡、中国茶叶主要集散中心的地位,迈入全国产茶重点县之列,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绿茶集散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和“浙江省茶叶强县” ;“松阳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浙南茶叶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并成为丽水市唯一一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松阳正向“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快步迈进。现将松阳近年茶产业发展概况综述如下:
二、主要措施
1、以品质提升为根本,实施“科技兴茶”战略
品质是茶叶站稳市场脚跟的根本,而科技则是品质提升的保证。为引导松阳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标准化建设上下工夫,专门成立了
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和茶叶产业办公室。我们不断提高茶叶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产品质量标准,重视产品质量安全,从根本上提高茶叶品质。一是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的目标,制订颁布《松阳银猴系列茶》地方农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 松阳茶》省级地方标准,大力实施无公害有机茶种植,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等先进技术,全力推广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关键技术。全县通过无公害以上认证的茶园基地达5.3万亩,其中有机茶认证面积达2465亩。二是推进茶叶品种结构调整。近五年松阳良种茶园面积平均每年以7000亩的速度在递增,2010年底全县茶树良种率高达93.8%,促进了松阳茶产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茶类品种结构。在规模生产松阳银猴、银猴山兰、银猴龙剑等名茶的同时,成功开发银猴香茶生产,银猴香茶的规模生产促进了茶叶种植、加工、经营三者之间逐步分离,细化了产业分工,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松阳茶业效益。四是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县政府专门发文规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禁止销售和使用一切茶树上禁止使用和控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全县重点产茶乡镇建立了标准化建设绿色农资专卖部,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今年,我们全面推行茶叶统防统治工作,通过组建合作社,全县有5.4万亩茶园加入到合作社,实行统防统治,同时综合采取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茶叶的农药残留。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茶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建立质量问题追溯机制,成立了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对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施定期监控和抽检,确保松阳银猴系列茶产品生态特色在市场中体现的更加突出。五要重视培养茶叶人才。结合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大茶叶技术人才培育,打造“松阳茶师”劳务品牌,定期开展“种茶状元”、“采茶状元”、“制茶状元”评比活动,营造科技兴茶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以典型带动为重点,实施“龙头兴茶”战略
松阳茶产业已经走出了单纯农作物的范畴,基本形成了贯穿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但加工环节的相对薄弱和缺失,已经成为松阳茶产业从做大转向做优做强的瓶颈。为此,我们在扩大茶叶生产的同时,积极实施强龙兴农战略,努力转变生产方式,逐步实现茶产业发展由粗散向精深的转型,努力培育更多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全面开展了茶叶小作坊整治工作,有效改变了茶叶加工点多、散、乱、小的局面;重点扶持按无公害标准生产的茶叶加工企业,促进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目前,松阳已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2家,省示范茶厂4家;有4家茶叶生产企业分别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1认证,22家茶叶生产企业已通过了QS认证,全县茶叶加工企业40%的茶青原料来自外地。在稳定松阳银猴茶、松阳香茶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高度重视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启动了“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已有两家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以生产速溶茶为主的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已投入生产。
3、以市场开拓为导向,实施“市场兴茶”战略
谁拥有市场,谁就能主导产业发展,这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黄金定律。我们把市场体系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紧紧依托“中国绿茶集散地”这个牌子,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成功培育了浙江省交易量最大的茶叶市场——浙南茶叶市场。2011年前8个月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4.63万吨,交易额22.31亿元,同比增长了10.21%和42.64%。市场辐射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茶叶基地100多万亩,被命名为“农业部定点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根据茶叶生产特点,我们还在重点产茶乡镇建立
了全国首创的茶青市场,全县90%以上青叶通过茶青市场流通,有效推进茶叶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在建好、管好县内市场的同时,制订了扶持政策,鼓励茶商到省内外城市设立银猴茶专卖店,拓展银猴茶销售渠道。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济南、石家庄、青岛等城市建立了50多家专卖店,与外地市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和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松阳银猴、松阳香茶与全国大市场的对接,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不断拓展松阳茶叶的营销市场空间。
4、以提高市场竞争为目的,实施“品牌兴茶”战略
我们在确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时,就考虑到想在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名优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叫得响的品牌。松阳银猴茶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吸收传统精华,融入精湛的采制工艺,集生态早茶、文化名茶、精品绿茶于一体,被王家扬先生誉为“茶中瑰宝”。为提高松阳茶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我县将 “松阳银猴”作为全县茶叶的代言品牌,成功开发了银猴山兰、银猴龙剑、银猴白茶、银猴香茶等系列产品,为打造“银猴”大品牌确定了产品基础,引领松阳茶叶在市场打拼。我们每年投入巨资打造“银猴”品牌,组织企业到北京、兰州、沈阳、济南、杭州、宁波以及香港、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推介会、品尝会等推广活动。几年来,50余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对“银猴”品牌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松阳银猴茶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在1929年活动首届西湖博览会金奖的基础上先后荣获了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华东十大名茶等多项殊荣;“松阳银猴白茶”成为了国务院紫光阁会议接待指定用茶;“松阳银猴”品牌被认定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经营力茶叶区域品牌”,2010年品牌价值12.78亿元。“松阳银猴”系列茶正日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松阳银猴茶多年出口德国,为加快松阳茶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以丰富内涵为目标,实施“文化兴茶”战略
文化是活的生命,有文化内涵的产业必定是有生命力的产业。为提高松阳银猴茶的市场美誉度,我们在充分挖掘松阳茶叶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松阳茶文化》一书,叫响“一千八百年历史文化名茶”的宣传口号。依托松阳“惟此桃花源”的优美生态自然风光,积极开展茶文化生态休闲游,启动了“百里茶乡、万亩现代茶叶观光示范园”项目建设,将饮茶品茶与休闲旅游、修身养性结合起来,使更多的人在松阳茶乡中“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连续几年联合国家、省、市权威部门在松阳举办了松阳银猴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四届中国茶商大会等全国性的茶事活动,借国际国内茶文化组织之力,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丰富“松阳银猴”的文化内涵。
三、今后思路
总体而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松阳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当前茶产业依然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竞争等众多压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设现代园区,推进基地升级。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生物、物理防控技术,实行茶叶统防统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选用有机专用肥,做到科学施治。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同时,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使散户种植的茶叶向大户、基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产业效益,最终实现基地升级。二是建设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升级。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园和茶叶初制加工园“两园”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浙江绿茶加工基地”,突破茶叶加工瓶颈,使松阳茶叶加工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升松阳 5
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强产品研发,推进产品升级。在稳定以“松阳银猴”和“松阳香茶”为主的名优茶生产的基础上,重视低档茶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精深加工终端产品研发。在现有两家茶叶深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有实力的茶叶企业从事茶叶精深加工,加快培育茶叶精深加工产业,降低茶产业风险。四是健全市场网络,推进市场升级。充分发挥“中国绿茶集散地”的效应和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浙南茶叶市场,完善市场信息、物流、储运等功能,不断增强浙南茶叶市场的辐射能力,重点建好茶叶检测检测中心和浙南茶叶市场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平台,促进市场交易换代升级。继续鼓励松阳茶农、茶商走出去,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开设直销点,在巩固北京、山东等北方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北、西北潜在市场,完善市场网络,把松阳茶叶进一步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五是打造公用名牌,推进品牌升级。充分运用中国茶商大会的成果,发挥“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区域品牌,以及“松阳银猴”全国农产品公用品牌百强的品牌效益,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做好 “松阳银猴”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和“松阳茶地理标志产品”推广使用工作,形成以松阳银猴、银猴白茶、银猴龙剑、银猴山兰、银猴香茶为骨干、企业商标为基础的“松阳银猴”品牌体系,努力把“松阳银猴”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六是加快主体培育,推进主体升级。主要是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培育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生产经营机制,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和农村能人领办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强茶叶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茶农队伍,发展一批茶叶专业技术骨干,提高茶叶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
第三篇:传统书店谋转型 福建新华涉茶业
传统书店谋转型 福建新华涉茶业
本报实习记者 刘旸
现今,经营茶叶已不再是茶商们的专利,福建新华发行集团也将战略眼光投向了茶叶市场这块沃土。想必您和记者一样都有疑惑,书店经营茶业可行吗?发展前景又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咨询和调查。
书香牵手茶香 谋求多元发展
记者了解到,福建新华发行集团转型涉足茶业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响应国家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充分依托茶乡福建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加工优势,以及茶文化与茶行业人才众多的优势,将售书和售茶相结合,促使书文化和茶文化相融合,从而做大做强新华文化产业;二是积极面对电子书籍便利、网络书城低价等竞争上的挑战,抓住福建特色茶文化,实现产业转型,丰富产业链,以多元化发展谋求多方位营销的胜利。
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泉州分公司总经理陈文伟对记者谈到,现在实体书店经营难,新华书店利用位于闹市中心或经济繁华地带的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打出地方特色茶品牌产品,例如闻名遐迩的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等。他说,新华书店销售的不单纯是茶叶,更多是通过销售平台把创意赋予其中,达到台湾实体书店的销售效果,将茶销售和文化结合在一起,带动地方茶叶产品推广,满足顾客读书与品茶的需求。
书店经营茶叶,在创新经营模式的同时,也引来部分消费者的质疑:茶叶的销售会不会压缩新华传统的图书销售呢?福建新华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暨鸿华认为并不矛盾。因为茶与书这两种产品并不冲突,不会彼此争夺市场空间,相反书与茶的文化结合会壮大彼此的实力。书茶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精华,读书人偏好饮茶古而有之。现在,新华书店的书籍不再只陈列于普通门店,而是多了一个展示的窗口,被摆放于古典高雅的茶室内(新华茗茶终端门店),成为艺术品供人欣赏。这种做法,不但提升了整体书籍产品的层次,还丰富了新华文化的内涵。所以说,书店卖茶,谋求多元化发展也未尝不可。
新华茗茶 国有品质
提及新华书店转型涉足茶业,就不能不说到借由新华书店的优势渠道而成立的福建新华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新华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茶叶、茶文化衍生品为主要产品,同时涵盖精品图书、红木、陶瓷、寿山石等福建特色文化产品,以打造书、茶文化为主,形成强势的“新华茗茶”文化品牌,通过成立省级合资公司、开设直营店、联营合作店、加盟连锁店及批销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销售目标。从已开业的福州门店、宁德店、光泽店的销售情况,以及参加河北省新华书店首次“文化礼品”推介会(一次性订货销售达70多万)的情况来看,“新华茗茶”的市场前景无比广阔。
福建新华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行政人资总监卢香海在电话采访中告诉记者,现阶段,新华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全国推广工作进展顺利,市场反响良好。2012年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新华茗茶”品牌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众多领导、嘉宾的关注,得到了充分肯定。各省合作单位都表示出浓厚的合作兴趣,山西、河北、黑龙江、北京、辽宁、内蒙古、吉林、天津、浙江等省份出版发行集团已与“新华茗茶”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新华茗茶”将借由新华书店成熟的全国渠道系统迅速实现市场覆盖,积极拓展省外非产茶区的市场,尽快在各省推动省级合资公司,直营门店以及加盟连锁店的市场拓展工作,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公司战略规划。
卢香海坦言道,“新华茗茶”拥有其他茶企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将逐步凸显出来,在中国茶行业品牌中树立一枝独秀。首先,新华茗茶系出名门——福建新华发行集团,与新华书店一脉相承。凭借新华书店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和优质的服务,“新华茗茶”将迅速在消费者与合作伙伴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新华茗茶”有别于传统茶企单一的茶文化营销模式,走多元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公司以茶叶、茶文化为基本,结合母体集团特有的书籍文化、书籍产业链,实现书、茶两种文化的融合,同时配以销售福建特色的文化产品,最终形成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交谈中,记者感受到了新华茗茶人的自豪与自信。对他们而言,每一个开设的新华茗茶门店,不单是书香与茶气相宜的雅室,也是多元文化与多元产业的展示窗口,还是新华茗茶人发扬“爱拼、敢拼、能拼”精神的依托。记者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新华茗茶”成为新华书店后的又一个经典是不难落实的愿景。
企业转型 引起关注
新华书店的转型经营,吸引了不少茶企、茶叶专家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得知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投资经营茶业的措施后,为此叫好,他说叫好的原因有三:一是又有企业青睐茶产业了,茶业梧桐树又召来了金凤凰;二是福建省在整合资源优势、推动茶产业发展方面又带了一个好头;三是茶业消费的多元化带动了茶业生产的多元化。陆尧认为,这是茶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现代茶产业必不可少的步骤。叫好的同时,他呼吁不要轻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建议茶界朋友向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取经学习,顺应多元化消费趋势,拓展多元化经营渠道,积极建设服务品牌,彰显人文关怀,使茶文化彰显中国软实力。
针对此事,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对记者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复合式经营对茶叶销售与书籍销售是件好事,为留住买书顾客,茶可以作为辅助产品在书店内销售,增加茶文化服务。他建议,售茶可采取多渠道销售模式,茶叶资源共享和营销渠道供销,如果将茶与其他商品整合销售,高端茶和奢侈品礼品搭配,中低端茶和烟酒搭配在便利店里出售,既方便消费者的便利需求,又能减少运营成本,让利给中低端消费者。同为业内专家的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认为,若要考究新华发行集团这一转型经营的经济效益,需要时间经验的积累,不可急于求成。如今的茶叶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有专业的质量把控团队来衡定茶叶产品质量,这对采购、销售集为一体的新华书店而言是不小的考验。
记者就此也咨询了著名品牌专家、和君咨询独立董事蒋同,他认为,在当当、亚马逊这些垂直电子商务网站的冲击下,未来书籍音像市场会被有成本优势的电子商务网站垄断掉,国有体制下的新华书店也难逃困境。所以,福建新华发行集团业务模式的更新是必然,联姻茶业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就福建省来看,茶叶的市场广阔,目前市场容量是100亿,未来五年将会超过200亿。蒋同建议,新华书店若想做足体验感,绝不是卖茶这么简单,应该在门市网点辟出区域做“茶巴克”,消费者买书的同时享受品茶氛围。
第四篇:中国移动谋转型
中国移动谋转型:流量经营成新增长点
2012年08月20日 10:47
来源:凤凰科技 作者:唐穗英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科技讯 8月20日消息,8月16日,中国移动公布2012年中期业绩,期间中移动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2,665亿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622亿元,其中无线上网业务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51.6%,流量经营成为新的增长点。
移动互联网给传统通信业带来的冲击明显,全球运营商增长几乎都在放缓。转方式、调结构,成为通信运营商近期的核心要务。拥有最大网络规模与客户规模的中国移动也不例外。近年来,面对移动通信普及率高、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新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产生替代等挑战,中国移动加快推进四网协同、全业务运营与移动互联网发展,谋转型升级。财报显示,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达760亿元,同比增长17.3%,收入占比升至28.5%,其中,无线上网业务收入为292亿元,同比增长51.6%,收入占比达11%。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达246亿元,同比增长8.2%,流量经营已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网络结构方面,中国移动从语音经营为主的单一网络向语音、流量并重的2G、3G、WLAN、TD-LTE四网协同调整。上半年,中国移动TD-SCDMA客户总数超过6,700万,承载话务量同比增长1.9倍,承载的手机数据流量同比增长近2.4倍,大中城市的连续覆盖和热点区域的有效覆盖持续增强。TD终端实现与其他3G制式手机同质、同时、同价推出。WLAN无线接入点已达到283万个,对数据流量的分流效果显著。TD-LTE扩大规模试验正式启动招标,共涉及13个城市,预计2012年年内,TD-LTE基站将达到2万个。
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方面,中国移动已在全国321个城市推出无线城市门户,应用超过
1.87万个。MM移动应用商场产品总数达到11.5万个,累计用户超过2亿,累计下载量超过8亿次。飞信用户超过9000万户。手机音乐、手机阅读、手机视频、手机邮箱、手机游戏等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移动上半年分别与中国银联、浦发银行展开深度合作,推出移动支付系列产品。
中电信获市场看好 大三角博弈倒逼运营模式创新
2012-09-05 16:22来源:金融界网打印本页 关闭
近期,中国电信利好消息不断:由于中期业绩好于预期,资本市场看好中国电信发展后市,纷纷上调评级;中国电信iPhone 4S销量逐渐追赶中国联通(600050),仅在北京地区,中国电信iPhone 4S总销量已达联通的57%;中国电信天翼阅读与首都社科十联十二社数字化战略合作意向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去基地化”的移动互联网经营道路更进一步;201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收入增长11.2%,非固网语音收入占83.9%,业务结构是三家中最为稳健的。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半年报有力说明中国电信的增长已转向内涵式增长,传统的话务量经营向信息流量经营的转变提升了发展质量。在全国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运营大思路下,中国电信加快转型的步伐明显提速,这是提升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最好时代,可以说中国电信的发展正步入快车道,并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终端引领战略:加速2G 转3G
随着时间之窗越来越紧迫,中国电信正进入深化转型、规模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2G转3G的发展进程是当务之急。从终端切入提升市场竞争力或是中国电信3G发展之路上的最大创举,终端软肋的破除令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如虎添翼。
3G用户是上半年中国电信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净增1771万户,总量达
1.44亿户,市场份额升至13.8%;3G用户净增1467万户,总量达5096万户。新增用户中3G用户占80%以上,3G用户ARPU为74元左右。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认为这一数字下半年还会继续上升。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新晋者,中国电信正是充分发展创新思维,在3G市场与竞争对手的发展才能实现并驾齐驱,在新增用户上更是趋于三分天下的均衡格局。自今年3月9日正式销售iPhone 4S以来,中国电信3G用户在5个月内累计增长约1266万户,而去年同期,电信3G用户累计增长约880万,引入iPhone 4S后中电信3G用户同比增长了约43%。明星终端对3G用户的刺激作用显而易见,这成为中电信后来居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电信手机补贴大幅上升超过50%至115亿元,如何平衡好高额终端补贴与运营利润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电信的发展重点。从近期高层表态来看,中国电信将坚持终端引领的发展策略,打消了外界对是否继续引入iPhone 5的疑问。王晓初称,如果新版iPhone性能出现戏剧性转变,有可能会让补贴再增加。虽然从目前的效果来看,iPhone、诺基亚Lumia系列中高端品牌智能机的引入,对用户质量的提升效果还未显现,但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立足流量经营:数据业务比增近五成从上半年财报来看,运营商收入增速相对于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而言表现平平,腾讯达到54.3%,百度第二季度收入增幅更高达69.6%。运营商们已明显感受到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战与冲击,并加快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
加快流量经营、打造智能管道已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顺应潮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型,这是其在新格局中能否胜出的关键。随着2012年“新三者”战略的提出,中国电信转型业务的发展有所突破,对提升企业流量经营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上半年移动数据业务收入达到192.67亿元,同比增长46.7%,移动数据业务占收比达到45.3%,其中手机3G流量迅速提升,户均流量达到111M。很明显,在话音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基于流量的业务收入正成为运营商营收增长的新引擎。
“倒二八”的景象在中国电信财报中出现。从上半年财报看,中国电信在优化企业营收结构、加快用户2G转3G方面有所斩获:传统的固网语音业务与非固网语音业务收比占入呈现二八分配,尤其是传统固网语音业务收入占比降至16.1%,风险逐步释放;而增长型业务包括移动语音、移动数据和固网宽带等占比达83.9%。
此外,移动、宽带和信息化应用三大核心业务并驾齐驱的局面也已经形成,分别占到收入份额的33.6%、26.3%和12.9%。其中,中国电信移动服务收入为425.56亿元,同比增长
了36.7%的数字令业界欣喜。从这些数据综合分析来看,数据业务正成为中国电信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以上数据释放出这样的积极信号――非话音业务的崛起,不仅代表中国电信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而且实现企业把握信息通信主流消费能力,提升价值创造力的又一跨越。大三角博弈:运营商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
如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所言:当下,我国电信运营商已经不再是原有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所构成的小三角的竞争,而是在由电信运营商、新兴互联网运营商、走向服务的IT设备商所构成的大三角综合信息服务中的博弈。
尽管存在各种发展阻力,但成立专业子公司、专注发展互联网业务、避免管道化的思路,已是运营商的共识。从目前模式来看,中电信正加快“去电信化”思维,构建新兴业务创新体系,基地运营模式就是一大创新成果。
对此,业内知名分析师付亮称:“此前中电信剥离中通服、号百公司,已经在成立独立分公司的模式上有了成功经验,而且单个业务成立公司,会对主要业务方向集中支撑,集中火力跑得更快。”业内分析师预计,随着天翼视讯、爱游戏等公司化运作走上正轨,中国电信的移动互联网转型将走向深入,流量价值会进一步释放。
“我们在8大基地的基础之上,去年天翼视讯已经公司化,今年上半年进行第一轮私募已经成功,市值估值完成资本市场的运作达到19亿,我们发现投资者还是很看好视频业务。另外,我们的游戏在江苏,阅读在浙江,现在已经开始公司化运作。”中国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肖金学指出。在着手打造全新互联网运作模式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移动互联网应用是运营商走互联网道路的必然选择。正是在移动互联网运营方面的不断探索,中国电信的流量经营方面逐渐走在运营商“移动互联变革”的前列。
从2004年转型前面临业务增长急剧下滑困境的传统固网运营商,到目前移动、宽带、信息化应用三大核心业务规模化发展的综合信息服务商,在流量经营当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电信的“新三者”战略加速企业创新步伐,成为下一步转型的重中之重。
责编:海量我要评论
第五篇:转变观念谋思路----转型汇报
突出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精品 加速经济转型 助推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 追求实现跨越发展
----金森公司(林业局)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十二五”以来,金河森工公司(林业局)在集团公司(林管局)党委、集团公司(林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十二五”规划和经济转型规划总体要求,秉承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原则,结合企业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深入挖掘转型项目,大力发展森林经济。超前谋划,科学论证,谨慎决策,确定了“生态与产业并举,富民与兴林共赢”的总体发展目标,规划了转型产业项目、生态项目、政府对接项目、科研项目等一系列经济转型发展项目。目前,各项目正在有序开展,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汇报如下:
一、在生态建设项目上
一是积极申报金河湿地公园审批项目。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面积为21380公顷,计划总投资2900万元,现已通过了集团公司专家评审和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年底有望通过国家林业局的审批。通过这个项目 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保护激流河源头的生态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与自然保护区协同开展湿地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助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湿地补偿金。二是积极推进中心苗圃改扩建工程。金河苗圃改扩建项目已得到森工集团(林管局)的批准,投入苗木培育费为72万元。我们自筹资金扩建育苗地1000亩,维修房屋2000平方米,维修道路2000延长米,更换钢化玻璃大棚板6000平方米。并且新建育苗大棚6架、面积为6亩,维修改造4架。同时,我们还对牛耳河原苗圃圃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平整,维修房屋1000平方米,维修道路1900米,新建大棚6亩。目前,此项工程已经基本完工。现已定植樟子松苗7万株,完成整地60亩。规划年产苗量达到500万株,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三是申报高寒地带偃松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得到了集团公司(林管局)等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预计投资500万元。目前已上报国家林业局,等待批复。该项目是从偃松种质资源保护技术、偃松育苗技术、偃松植被恢复技术和偃松分布极限突破技术等四个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如果该项试验研究获得成功,无论在生态方面、还是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将得到很大的收益。四是申报落叶松种质保存插接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报告正在编制过程中。
二、在转型产业项目上
一是加快矿业开发进度。我局从2008年开始在金河卡达梯岭55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金属探矿。截止目前,探明含有铅、锌、银、铜、钼等金属矿一处,预计矿石储量超过200万吨,品位较高。其中铅锌金属量3.3万吨、银金属量51吨,同时还含有铜和钼,而且含量较高。为进一步探明储量,2012年集团公司矿业公司与内蒙古凯德房地产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风险探矿合同,今年探矿进尺3300米,明年将加大探矿力度,我们将积极配合集团矿业公司、凯德公司,推进这项产业向前发展。二是成功建立了育苗纸容器生产线。该生产线是从广西林科院引进的全国唯一一条具有专利技术资格的育苗纸容器生产线。该生产线具有装杯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生产出的纸杯有环保可降解功能等特点。该生产线于2012年3月11日正式投产,总投资120余万元。截止目前累计生产育苗纸杯5000万只,实现销售2000万只,产值250余万元。为降低生产成本,我们正在筹备上一条原料纸淋膜生产线,在体制上,实行股份制经营,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销路,确保经济效益。三是积极推进**沟矿泉水项目。该项目我们以委托黑龙江省九○四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对**沟山泉水进行了水质化验,丰水期勘探监测已完成,主要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极具开发价值。枯水期勘测水样已经取走,等待检测结果。四是积极开展山野果深加工项目。今年我们为配合兴安酒业原料收购,收回原
金河林业局养殖站冷库一处。容量为300吨,现已储存蓝莓48吨。另外公司以派人到上海对蓝莓挑选机进行实地考察,下一步,我们将开发生产蓝莓干、浓缩果汁等系列产品。同时,我们还将积极筹建红豆浓缩汁生产线,预计投资85-90万元,年生产规模150吨,为此项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提供原料保障。在蓝莓、红豆的开发利用上我们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选用国内先进、一流的浓缩果汁生产线,生产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产品。五是积极推进单位式小规模股份制经营项目。为增加职工收入,我们鼓励电讯管理处和接待处两个单位职工,以领导带头职工入股的形式,成立股份制超市,并为其提供两处闲置房屋免费使用和指定相关单位的办公用品、劳保用品、防火用品到两个超市定点采购等相关扶持政策。洪福超市由接待处职工集资入股,吸纳股金20.8万元,超市于2010年10月21日开始运营,截至2012年10月29日,两年间营业额共计88.46万元,分得红利为11.78万元,目前超市经营情况良好。金河福利超市由电讯管理处职工集资入股,吸纳股金23万元,2011年4月开始运营,截止10月末累计销售金额为50余万元(其中各单位制定销售18万元,超市自行销售32万余元),扣除各项费用销售纯利润达5万余元。按同期销售额预测,预计年末销售纯利润可达7万元左右。另外,电讯处与中国电信合作,开通了宽带光纤业务,中国电信投资70%,电讯处投资30%,入户
后由电讯管理处统一管理。预计可入户300户,实现利润10万元。现光纤已入户20户。六是促进北极狐养殖产业发展。该项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无论是在种群的喂养,还是种群的繁殖和扩充,在技术上金河都非常成熟。由于2008年至2010年国内市场的多方面原因,养殖数量下降幅度比较大。2012年金河地区北极狐存栏3万只,养殖户197户,安置就业人员300余人,年产值近1700万元。为了健康持续发展好此项产业,公司(林业局)正在筹备成立服务中心、理事会,从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市场预测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推动这项富民产业健康、良性发展。七是扎实推进森林旅游业。制定了“一园、二村、三点、四线、五景区”的旅游规划。入股100万元加盟根河假日旅游公司,依托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及根河--莫尔道嘎--满归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路线,在位于根满公路距金河镇44公里处,建造偃松林栈道一处;在位于金莫干线26公里处,建造兴安树王栈道一处;在位于金河东山,建造兴安怡园一座。同时,以“兴安之巅、冷极之源”为主打品牌,规划依据金岭-52℃极寒优势,在金林管护所建设冷极村,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充实和丰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积极融入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漠河、莫尔道嘎旅游网络,推动旅游业发展。
三、与政府对接项目
一是建立了萨河生态农场。该厂实行股份制运营,已经初具规模。今年共出栏生猪19头,鸡100只,鹅50只,产值18万元。现正在建造养鱼池,计划明年投放4000尾鱼苗。同时开垦荒地搞种植业,向复合经营农场方向发展。今年该厂已与根河市经济局、农业局对接,筹备成立兴旺合作社,取得营业执照,享受政府相关补贴、争取政策扶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二是筹建了职工洗浴中心。通过与政府对接,争取到扶持资金45万元,其余资金采取职工入股的形式,前期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完工后将交由生活服务处管理。
四、科研项目
一是杜香油开发与应用。杜香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下广为分布,其叶、茎、花经采割后,第二年即可复原,第三年长势更好,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林区现有杜香林面积75万公顷,金河杜香林面积为128156公顷,占全林区的杜香林面积的16%,可采杜香144176吨,以最低出油率0.5%计算,每年可提炼杜香油720吨。其中杜香被认定有九种可开发产品:(1)天然食品色素叶绿素铜盐;(2)降压药物松脂醇甙;(3)降血脂的桃叶珊瑚甙;(4)营养物植物蛋白质;(5)抗氧化剂绿源酸;(6)抗衰老药物水溶性酸多糖;(7)抗HIV药黄酮类似物;(8)耐酸耐碱性的天然杜香胶;(9)香精、香料。目前公司正积极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对接取得合作,找准杜香产品研究开发的切入点,研究出适合市场需求,功效俱佳的好产品。
2、落叶松树皮的开发与利用。据分析研究发现落叶松树皮中含有较高的抗氧化成分和花青素,经过提取和分离可制成保健品和化妆品。下一步,我们也将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对接,深入研究落叶松树皮的开发与利用。
3、偃松籽的开发与利用
金河地区偃松籽资源十分丰富,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据统计2011年金河地区采收偃松籽1000余吨。偃松仔可制成松果粉和松籽油,其中松籽油中含有天然维生素A、维生素E、SPN及其他植物油没有的皮诺林酸和含量甚微的几种二十碳类不饱和脂肪酸。这些微量元素不仅是人体必需的成分,而且实验证明,松籽油对皮炎、支气管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下一步我们也将对偃松籽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我们将在集团公司(林管局)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按照十二五规划和经济转型规划要求,紧紧围绕林区“3598”总体发展思路,积极培养承接政策的项目和载体,集中能够调动的一切力量,将政策争取到位,将项目落实到位。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擎作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对已经规划好的生态项目、转型项目、与政府对接项目分批次、分阶段地推进,将资源转化成产业,增加企业效益。开发出具有金河特色的新项目、新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职工增资的目标。
以上是金河森工公司(林业局)在经济转型、产业发展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和想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们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