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改革与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doc(本站推荐)
浅谈改革与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创新 农垦绥化分局柳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庆安县境内,距离哈尔滨市200公里。境内大小水库、池塘星罗棋布,盛产10多种鱼类。水库周边是一望无际的人工林和天然林,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曾以中国第一所五七干校而闻名于世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创新 农垦绥化分局柳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庆安县境内,距离哈尔滨市200公里。境内大小水库、池塘星罗棋布,盛产10多种鱼类。水库周边是一望无际的人工林和天然林,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曾以中国第一所五七干校而闻名于世。2004年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集吃、住、玩、游、购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480万元。景区管理体制关系着风景区的前途和命运。如何改革创新旅游景区现行管理体制,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重大课题。1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弊端柳河以旅游立场,离不开农场休闲山庄的诞生。2000年,农场第一个休闲度假山庄———华龙山庄建设完成并接待游客。华龙山庄美丽的欧式别墅、垂钓湖、九曲桥构成了华龙山庄一条风景线。山庄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吸引了众多游人。2001年柳河生态山庄应运而生,这是一座集餐饮、畜牧业观光、农业采摘、垂钓等项目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山庄,依水而建占地240平方米的阳光餐厅,游客络绎不绝。随着当地旅游不断升温,风景区内又相继开发了太阳升度假区、林果采摘观光区、生态养殖观光区等10多个景点,各景点均独立经营。由于农场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周边区域旅游事业的迅速升温。
2007年农场成立旅游服务中心。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该景区经营管理体制与现代旅游业发展以及建设黑龙江省精品旅游景区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显得不相适应,主要问题表现在:1.1难以协调关系,管理不顺因为柳河风景名胜区就座落在农场,管理部门众多,与旅游服务中心管理职权相近的部门使同一个景区产生了数个管理主体,不仅破坏了景区资源管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规划、建设、开发、保护等方面很难统一思想和行动,而且相互之间利益矛盾难以协调统一,影响了景区管理和旅游企业发展速度。1.2政、企不分,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角色混同一方面柳河农场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和所有者直接从事农场经营管理,农场与旅游企业产生利益纷争,既使企业丧失公平竞争地位,也使农场无力管好旅游市场,难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旅游服务中心做为管理机构,政企不分,既要搞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组织开发经营,还要行使政府的管理职能,还要承担系列接待任务,既不象一个企业单位,也不象一个事业单位,因为没有行政执法权,在旅游区进行执法管理变得很困难,此外,由于分配机制不灵活,从而降低了旅游服务质量。1.3各个经营主体独自营销,没有形成统一宣传品牌由于同一个景区存在多个独立经营景点,往往在对外宣传促销口号上存在分歧,各打各的牌,使游客对柳河风景名胜区的概念不明晰,影响了宣传促销的效果和景区的对外形象,不利于柳河旅游风景区的精品建设。2改革创新旅游景区现行管理体制的必要性改革创新柳河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是为了克服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是柳河农场经济、社会迫切发展的要求。第一,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是适应旅游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生活,让一些人在室内有空调、电视、电脑,出门坐汽车,室外高楼耸立、空气污浊,从而远离阳光和新鲜空气,加上竞争激烈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许多人经常处于萎靡不振、忧郁烦闷的状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一种非健康的状态,特别是城市人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现象”。因此很多人闲暇的时候愿意选择走进大自然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回归大自然。特别是国务院公布了《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后,休假制度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旅游活动当中,城市周边短
线游和休闲度假游明显呈上升趋势,所以说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是适应旅游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第二,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是加快自我发展的需要。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高回报产业。我们之所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获得自身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垦区各项事业的进步。经济实力上的缺乏,必然给我们的旅游业及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障碍,这就需要我们要发掘出旅游景区资源所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切实推进景区的企业化和产业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搞活经济、提高效益,农场也才能减轻包袱,增加受益,真正发挥旅游龙头作用。而要达到此目的,根本的出路还是在于体制的改革。第三,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是建设全省旅游精品的需要。近年来,各级领导来柳河考察时指出,要把柳河建设成省内旅游精品。分局党委也提出了“把柳河打造成黑龙江省最佳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的宏伟目标。要把柳河打造成黑龙江省旅游精品,不外乎在两个方面努力,一个是在城区,另一个就是在景区。景区的精品建设包含着方方面面,如总体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如果景区管理体制不理顺,存在多个管理主体,一个全面的总体规划就很难制订,就是制订了在各自利益驱动下贯彻下去也会有偏差。3改革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目标原则在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管理主体统一性原则。这是改革创新的关键。柳河旅游景区只能有一个具有行政综合执法的管理主体。二是品牌宣传一致性原则。柳河旅游景区对外宣传促销只能打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就是“柳河”。三是政、企分开原则。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农场不再直接参与景区经营,企业完全实行市场运作。a.成立柳河旅游景区统一的管理机构。成立具有行政执法权力的“柳河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由旅游、环保、林业、水力、农业、计财、安全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旅游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对柳河旅游景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保护、重要接待、执法、营销策划等。b.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在成立“柳河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同时,组建柳河旅游开发公司。通过资源整合、成立协会,优化资本结构,建立以柳河风景区景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龙头企业,按照“权责明确、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公司直接对管委会负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改革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要妥善处理好几个问题首先,要协调处理好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问题。
第二篇: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钱益春中南林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侧叉抖
摘要旅游管理体制如何适应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业内外人士一直在探讨和摸索的既具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旅游管理体制的模式和我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现状,进而提出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关键词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中图分类号卯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抖一一旅游业作为一门先导产业,客观上要求其管理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能按照市场经济的特有规律进行运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中,旅游业应是最先实现与国际接轨并按照国际惯例组织行业生产的行业,然而我国现存的旅游业管理体制却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旅游业将逐步对外资开放,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成了必然趋势。只有改革和创新,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才能适应“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大管理”的新型发展需求。
一、世界旅游管理体制模式众所周知,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旅游业,这些机构统称为国家旅游组织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旅游组织作用可概括为开拓者—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旅游业的战略规划,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规范者—旅游业逐步兴起,旅游投资与日俱增,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越来越多,市场情况复杂化,这一时期,主要是制定、执行旅游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协调者—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为国家赚取外汇、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趋明显,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调控和协调工作,以提高旅游业的社会效益。纵观世界各国旅游业管理模式,无论其管理部门作为政府部门的独立部门还是隶属于商务部、交通部、文化部、经济部,其管理体制模式主要有三类一市场主导型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让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最大的作用,国家一般不设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海外市场促销、行业利益协调、国际信息交流、旅游市场管理等都由旅游协会这类半官方的组织机构来承担。市场主导型旅游管理模式十分强调市场机制对旅游发展的基础作用,在旅游市场上起一个公正且高水平的裁判员作用。如香港的旅游业由香港旅游协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管理。香港旅游协会根据港府的法规成立,是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法定社会机构。旅游协会实行会员制,一类是旅游会员,另一类是普通会员,会员包括国际客运商、酒店和旅行社代理商、饮食和娱乐等与旅游业有关的企业。旅游协会的工作目标是推动香港成为旅游胜地统筹旅游业内各种活动促进旅游设施的改善广泛报道香港的旅游特色向政府提出有关旅游业的各种建议等等。旅协理事会的委员一半由政府委任,一半由会员推选,既有行业自律,又有政府权威。香港旅游协会因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旅游业管理机构之一。二政府主导型这种模式是将政府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力量的强制性干预,促使一国旅游业实现快收稿日期减拜一一作者简介钱益春一,男,山东人,中南林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管理。
速增长。它主要适应在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制定、补充、修改、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对旅游企业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国家设立强有力的政府主管部门,如旅游局或者旅游委员会,承担包括旅游规划、竞争规划、市场促销、人才培养等行业管理基本职能,并对地方旅游主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行业协会的作用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实行政府主导型的旅游行业管理模式的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取决于政府的组织与决策能力。三政府干预型该模式认为,由于政府长期奉行不干预政策,导致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不平衡,而旅游市场没有能力改变这种不尽人意的现状。为了弥补旅游市场的缺陷,政府有必要对旅游业进行适度干预。该模式强调市场竞争与政府管理并存,在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政府积极进行旅游市场规制与管理,规制的目的是克服旅游市场的失效,政府管理以市场手段为主,鼓励旅游企业公平竞争。在充分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旅游市场的同时,政府加强对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规划与指导,以避免市场经济产生的盲目性,发展规划通过旅游产业政策来保证。以三种不尽相同的旅游业管理模式很难说哪种更优,因为不同的国情决定了每个国家的旅游行业管理模式的不同。一般而言,当一国的市场经济尚不成熟,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处于重要地位时,该国的旅游业管理通常采用政府主导型。与之相反,该国的市场经济较发达,并且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较高时,该国旅游业的管理模式更倾向于选择市场主导型。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国家则以政府干预型管理模式为主。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现行模式目前我国采用国家、省、市、县四级旅游局为旅游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模式。国家旅游局主要职能是拟定发展旅游产业的方针、政策和主要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发展旅游业的长远和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地区、企业间的经济关系组织对外宣传和旅游信息的传播处理对外旅游事务监督检查政策、计划和法令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旅游作中的问题等。省旅游局作为省下属的行业主管部门对全省旅游业进行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有负责涉外饭店开业许可证的审批和星级评定负责国际旅行社的审核和国内旅行社的审批,收缴保证金负责旅行社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负责各类旅游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负责涉外商店、涉外餐厅和旅游汽车公司的资格审验和定点管理负责全省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各市、县旅游局作为当地政府下属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旅游业的管理工作。《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政府越权管理,干预企业的正常运作不可否认,随着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和逐步成熟,中国旅游业在一些措施方面已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操作,在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的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的行业规律,并制定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旅游业有章可循。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的现象在许多地区还存在,并冠以“中国特色”。这种不协调关系的存在,既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更有其剪不断的现实联系。其原因主要有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即很难弄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部门尚未脱离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另一方面是管理部门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在行使政府职权进行行业管理时,就不可避免地在行业中导致不公平现象,直属企业和非直属企业不能等同视之。另外在行业管理中实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从而降低了行业管理部门的威信。企业方面的原因。企业惰性和企业领导人的怯懦,是滋生政企不分的土壤。在世界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一片繁荣的景象中,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于许多工业企业要好得多。企业在比较中内部很容易滋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惰性。同时一些领导人不能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本质,对企业全面走向市场诚惶诚恐,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缺乏信心,因而不能以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胆识把企业引向市场,却甘愿接受管理部门直接干预。于是,在政府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居然有了一种契合,那就是维持现状。管理部门有了干预企业行为的权力,而企业也无可奈何地接受着政府的干预。旅游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些管理部门同时挂上“旅游局”和“旅游总公
司”两块牌子,这既不符合市场经济中政企分离的原则,也不能保证在行业管理方面的公平性。企业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管理职能是以规范行业行为为首要任务,他们之间的利益取向不能说没有对立的方面。条块分割、政企不分、各自为政的旅游管理体制,使旅游宏观管理失控迄今为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仍未建立,没有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管理机构来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布局、控制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使得我国旅游业长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盲目扩张导致了过大的产业规模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而又引起了恶性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旅游业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以风景、文物、园林、文化等为主,由于各级旅游局缺乏全面的宏观调控手段,行业管理和行政约束的能力很弱,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空白加上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许多产品或景区被人为分割,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磨擦和冲突加重,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诸多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人、粗包装、低效益的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总体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除核心旅游业外,辅助旅游业遍布几十个行业部门。同时,我国旅游业又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变型时期,产业界定尚不清晰,产业组织也巫待规范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实属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必须及早构建既适应旅游业特点,又符合我国实际的旅游管理体制。一明确角色定位,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最适合的还是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在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下,管理部门应对整个行业进行宏观管理和宏观服务。具体而言,旅游管理部门应主要行使好以下职权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供求关系的平衡负责组织社会力量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及旅游项目的审批负责制定行业管理法规并通过各种手段监督实施组织旅游业对外宣传促销,塑造所在地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的整体形象组织开发适宜的旅游产品组织行业人才培训,开发行业人力资源提供行业服务,使管理手段和服务手段并存。《二建立多层次、多侧面的旅游业管理网络体系建立旅游领导小组或旅游管理委员会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和边缘性较强,必须建立一整套级别高、权威大、职能强的旅游管理机构。它能够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开发或整合,能够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使一国或一地区的旅游业走“大旅游”的发展新路子。国家可成立国家旅游领导小组,由主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任组长,组成成员包括交通部、外交部、国家计委、民航总局、国土与资源部、公安部、环保总局、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建设部和文化部等与旅游业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管理和监督旅游局的工作。国家旅游局是旅游领导小组下设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市场促销、投资引导、信息统计、教育培训、行业管理、景点开发、受理游客投诉等。各省、直辖市可按照上海模式组建旅游管理委员会,旅游管理委员会是全省旅游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和综合协调部门,旅游管理委员会由本省主要领导任主任,旅游局和相关局的负责人任副主任或委员,下设有关职能处室及咨询机构。旅游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决定本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并监督实施,决定或审批重要的旅游项目并监督实施,处理旅游活动中出现或涉及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各市、县可根据本地区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管理委员会,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从而避免了旅游行业多头管理的弊端。建立旅游行业协会政府行政管理是中国旅游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旅游行业规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管理网络体系来制定、贯彻和监督行业行为标准,从而形成一种行业制度和行业纪律。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单纯依赖于旅游管理部门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但旅游局应在这个管理体
系中起核心作用,并有义务扶持这个体系的形成,操纵其运作以完成行政管理意志。旅游行业协会应成为管理网络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层面。行业协会是由同业经营者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实行联合的组织,它对外沟通政府与具体行业从业者的联系,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以更加有效地保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并在政府准备实施具体的法规、政策和计划时,及时向政府反馈本行业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对内沟通信息,规范本行业从业者的行为,使其严格地遵守政府的政策法规,以更加谨慎的态度从事经营行为,防止危害本行业整体利益的行为的发生和蔓延,降低交易成本,使行业的行为统一到效率最佳状态。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旅游企业主体自觉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协会是行业自我约束的重要组织形式。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注重协会在管理中的作用,协会管理的优势在于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利益要求出发,从而超脱于管理组织的自我利益,以被约束对象更易接受的方式完成行业管理意志,但协会只能成为当前中国旅游业管理的辅助手段。目前我国全国性旅游行业协会有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旅游报刊协会、中国之友基金会。在地方层次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有各种名称不一的旅游协会。这些协会在性质上也都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但在工作开展时要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组织的指导。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监督和管理机制社会公共监督和管理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建立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是完成行业管理的一重要侧面。因此建立一种沟通消费者与管理部门的畅通渠道,为消费者创造一种信心和安全感,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完善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很突出的产业,涉及到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的职能范畴内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某个方面进行管理,如公安、文化、文物、环卫、城建、规划、宗教、园林、物价、工商等部门,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协调,就可能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旅游行业管理的重点应从对个别企业的管理转移到宏观调控和总量平衡的职能上来,使每个企业都能自觉遵守市场规则,以服务质量为标杆,公平竞争。但这种目标的实现在我国还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当前政府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合适有效的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来制约企业不成熟的市场行为,强行使企业纳人轨道,在秩序中发展,而不是任其徘徊不前或恶性发展。三开源节流,寻求行业管理经费来源新渠道建立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管理部门与企业在经济利益上脱钩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资金困难的缺乏。只依靠政府的行政经费是难以维持庞大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的,以前靠收取直属企业管理费来服务于整个行业,这对直属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在新的体制下,管理部门所需经费来源有三条途径建立旅游发展基金通过从旅游企业的营业收人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来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既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企业所缴纳的那部分资金实质上是以个体货币投人转化为整体货币资本投人。旅游业的特殊性对整体城市形象的要求比对个别企业的要求更为重要。只有当一个城市或一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被世界所认可后,方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争取应有的份额。旅游发展基金征收的范畴、方式和数额可在全国统一政策范围内根据各地情况而定,但该基金的主要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应主要用于市场开发、促销和调研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行业组织活动资源开发导向的激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各类用途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配,但绝大部分应用于宣传促销,这可参照发达国家宣传促销费占旅游业总收人的。的比例来进行预算。建立旅游行业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在我国,旅游资源绝大部分属国家所有,因此在旅游企业的资产中,占大头的是国有资产,而这些资产的管理权分布在众多的行政管理部门手中。这种产权虚置的状况使国有资产缺乏合理的监控手段,易于流失。随着政企分开和企业进人市场,这类国有资产应按行业归属建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该公司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全权对所管辖资产负责其增值保值。这种设想对于旅游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客观环境,从而打破了以前资源分化、不合理竞争的局面,同时也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行业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政企应截然分开,但公司经营国有资产所获得的利润应在明确的政策范围内按一定比例缴给旅游管理部门以补充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所需经费。采取税收部分返回的方式给旅游一定的资
金补贴在现有国有资产经营体制下,政府税务部门将征收的旅游企业所得税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旅游管理部门。这样做的结果是政府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将收取更多的企业所得税,旅游经济会更具活力。《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事业,同时它也是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作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必须早日实施管理现代化,提高办事效率。如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统计、旅游项目审批、资格证年审、旅游政策发布、对外宣传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使我国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角度规范政府行为,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同时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组织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社会化属性很强、公共产品比重较大的产业,尤其需要政府的介人。但是由于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使得政府行为异化或弱化,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参考文献〔」聂蒲生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构建【重庆商学院学报,一【〕孙艳红,张斌我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洛阳师专学报,性巧兮,一【〕郝索关于陕西省旅游管理体制的思考【旅游学刊,哭目,一〔〕张俐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社会科学家,一卯〔」张俐俐,袁国宏论行业协会在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演进中的作用【社会科学家,犯,一【〕冷晓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抉择〔商业经济与管理,卯,一印〔审稿刘
第三篇:国内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研究
国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主要是采取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国家不设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海外市场促销、行业利益协调及国际信息交流、旅游市场管理等都由旅游协会这类半官方的组织机构来承担。市场主导型旅游管理模式十分强调市场机制对旅游发展的基础作用,在旅游市场上起一个公正且高水平的裁判员作用。如香港的旅游业由香港旅游协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管理。香港旅游协会根据港府的法规成立,是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法定社会机构。
旅游协会实行会员制,一类是旅游会员,另一类是普通会员,会员包括国际客运商、酒店和旅行社代理商、饮食和娱乐等与旅游业有关的企业。旅游协会的工作目标是:推动香港成为旅游胜地;统筹旅游业内各种活动;促进旅游设施的改善;广泛报道香港的旅游特色;向政府提出有关旅游业的各种建议等等。旅协理事会的委员一半由政府委任,一半由会员推选,既有行业自律,又有政府权威。香港旅游协会因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旅游业管理机构之一。
国内先进管理体制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东模式,上海模式的核心是成立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旅游事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全市旅游行业管理的职能。市政府下辖的旅游局、商业局、交通办、园林局和新亚集团等单位,均为旅委会成员。锦江、华亭、衡山旅游集团公司和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由旅管会领导。上海市副市长兼任旅管会主任,形成以旅游、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大旅游管理体制。“上海模式”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权威,旅游管委会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确定了旅游与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的行政及业务关系,使得旅游业管理由运动式转向制度型,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向社会综合管理,为上海市发展都市旅游产品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篇:旅游景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实施方案
为了使旅游景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第二阶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总结,稳步推进,取得实效,依据《泰山景区党工委关于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实施方案》,特制定第二阶段实施方案(中国
线">公务员在线)。
一、总体要求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泰山景区党工委确立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在客观总结第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全面分析检查,确实把问题查全、查准,把原因找深、找透,把目标定准、定实,把措施制细、制好,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科学制定整改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二、方法步骤
(一)研究部署(4月21日至4月30日)
1、工作内容
(1)召开党委(总支、党支部)会议,对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小结,讨论确定本党委(总支、支部)第二阶段活动实施方案,研究强化活动开展的方法措施。
(2)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总结第一阶段工作,部署第二阶段工作任务。
2、有关要求
第一阶段工作要形成书面总结报告;第二阶段部署会到会率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数的80%,缺会人员要及时补课。
(二)继续深入调查研究。(5月1日至5月15日)
1、工作内容
(1)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和改革创新目标要求,在原来调研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调查,完善调研报告;
(2)各单位、各部门要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相关方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3)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面向系统内人员和驻山单位、面向游客、面向社会公众,进一步征求基层、群众、游客及驻山单位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建议,完善调研材料。
2、有关要求
(1)调研报告要继续按照“六个一”的要求撰写,“六个一”即:确立一个调研主题、明确一个调研联系点、开好一次调研研讨会、完成一篇调研报告、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形成一项现实成果;
(2)征求意见建议要立足“四个面向”,即:面向系统内人员,主要征求干部职工对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面向驻山单位,主要征求经营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面向游客,主要征求风景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面向社会公众,主要征求改进和加强风景区全面建设的意见建议;
(3)谈心交心活动,要按照“三个层次”、“三个贴近”、“三个目的”的要求进行。“三个层次”即: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和主要科室负责人必谈,分管领导与分管人员必谈,科室负责人与下属人员必谈;“三个贴近”即:要贴近干部职工的现实思想,贴近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贴近单位建设和岗位特点的实际;“三个目的”即:达到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消除隔阂、建立友谊,博采众长、集中智慧的目的。
(4)要通过一定形式,汇总梳理意见建议,对于合理化意见建议能整改落实的要立即整改落实。对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意见建议要及时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深刻剖析,认真查摆问题。(5月16日至5月20日)
1、工作内容
(1)党委(党总支、党支部)领导班子、党员干部职工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回头看”、征求意见等成果,撰写书面剖析材料。
(2)召开党小组(班组)会、党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干部职工大会,由下而上地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汇报和交流,引导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完善剖析材料。
(3)开展“剖析材料大家评”活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
见。重点是组织好“一评五议两公开”:“一评”,就是本单位内互相评;“五议”就是议对“在行动”的认识深不深、议查找的问题准不准、议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议发展思路清不清、议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两公开”,就是领导班子、个人的剖析材料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2、有关要求
(1)查摆方式,要由上而下地逐一进行。
(2)领导班子和个人的剖析材料须经过一定的有效渠道(印发材料、张贴上墙、会议发言)进行交流,以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
(3)剖析材料着重在思想境界、改革创新、工作效能、服务素质、廉洁自律等方面,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确定整改目标、具体措施,并承诺整改时限。
(4)要把评议作为发扬民主,集中才智、交流看法、增进了解、促进团结,取得共识的过程。评议结束后,完善整改方案
第五篇:简论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精选)
简论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和员工,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它是一个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当前要大力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对策
高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后勤管理以及行政管理,而行政管理在整个高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是相对于高校教育、科研活动而言的辅助性的但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相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研究人员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其成员是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弊端,如机构膨胀,人员臃肿;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等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要大力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以德行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以德行政,对实践“三个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高校的行政管理做到坚持以德行政,可以强化高校民意识,使学校的行政管理以教师、职工、学生等的意志为核心,可以理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效率,促进学校发展。其二,以德行政包括“行德政”和“施德数”两个方面“。行德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公仆要求的体现。它要求管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干部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行政竹理能力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善于、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办公方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只的这样,才可能在实践中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正确地履行职责,完成好管理任务“。施德教”是用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因此,在“施德教”过程中,要把对教师、职工、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作用,以先进性带动广泛性,又通过广泛性进一步推动先进性,使高校的整个行政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新境界。2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要有利于营造和谐高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和谐校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高校的发展,构建和谐高校也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要举措。高校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正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反映到高校使得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的扩大,给贫困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使部分学生形成自卑、自暴或反叛的复杂心理;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一部分学生毕业等于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高校的稳定增添了新的变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学生必然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高校要稳定,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效化解风险,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大力促进校园和谐。
高校行政管理的总趋势是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人性化和民主化。我们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其一,厘清行政管理的本质,一切围绕学术活动为中心。学术活动是大学最重要的活动,学术活动是大学中包括行政管理、后勤、生产以及其他校园活动存在的逻辑依据。高校的行政管理要紧紧围绕教育科研等学术活动为中心。其二,改变旧的官僚制管理模式,适当分散权力如今,高校中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日渐盛行。而学院制的建立,根本上是要将高校权力中心逐渐下移,变垂直管理为扁平式管理,扩大学院和系的自主权,从而适当加强基层行政机构的适应能力,激发基层自主寻求发展的动力。在权力分散时,要注意权力在更多的利益群体间进行分配,并且还要适当建立一些代表机构让各种利益群体参与学校的决策,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避免各种群体因相互间的分歧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形成内耗。其三,完善领导竞聘和考核制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基础上,大力推进领导人才的公开选拔,对适宜使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岗位,全面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实行领导责任制和民主评议制,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的监督。认真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考核述职制度,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落实民主评议制,加强监督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重要岗位的领导人才交流轮岗,健全和完善公开、民主、富有活力的领导制度。其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基层行政管理干部选拔。要根据管理和服务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既要考虑德才兼备,又要考虑岗位性质、岗位要求和岗位技能素质,把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选拔上来,形成一批服务意识强、踏实肯干的管理服务队伍,保持中层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五,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顺利完成岗位工作的根本保证。目前,急需提高的是管理人员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加快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拓宽各种渠道有计划的做好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大力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其六,以人为本,强调行政管理的服务功能。高校行政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从最广大师生的正当需求出发,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事程序,精简办事机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同时,领导者也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行政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潜能。[论文网 LunWenNet.Com]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应用。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其一,坚持服务第一。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职能,又兼有服务的职能。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活动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其二,动态绩效管理。动态管理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管理观和方法论,是最能挖掘组织潜力和应对外界挑战的新管理哲学。高校行政管理的动态管理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重要方面。动态管理为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首先,由于高校必然会受到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对学校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和各种管理都产生动态影响,因此,高校行政办公的绩效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管理原则。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动态管理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妥善解决。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最后,动态绩效管理确定目标的合理性在于达到组织、个人与社会目标的统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在宏观的动态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管理体制。其三,绩效沟通。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绩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绩效沟通犹为重要。首先,重视绩效沟通、建立沟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层要明确绩效沟通在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绩效沟通作为提高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其次,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种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为了提高管理绩效,有必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绩效沟通网络,使得被考核人员、制定战略的高层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行政部门、其它的行政部门之间实现全方位的沟通。其四,绩效问责。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高校问责不仅是高校稳定与发展的一项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公共服务以及增强高校回应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美国,通过绩效评价对高校校长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管理实践。当预期的绩效没有实现时,校长就有可能被董事会解雇。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问责的一个具体层面。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体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体问责代替多元利益主体问责,另一方面内部问责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现问责主体迁就问责对象的现象,从而偏离了高校问责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问责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导致内部权力无序,直接影响学校绩效难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公平、效益、质量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法人的权责不对等,高校自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权力的泛化和责任的边缘化,最终难以落实高校问责。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其五,持续改进。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