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复习5篇

时间:2019-05-13 16:2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标准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标准复习》。

第一篇:食品标准复习

简述标准对贸易的双向作用

答:对市场贸易而言标准是把双刃剑,设计良好的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市场秩序,但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标准技术水平的差异设置国际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市场和利益。由标准产生的国际贸易壁垒多是由于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的壁垒。这种壁垒由于其制定初衷的合理性不能“打破”,而只能通过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产品的质量以达到标准的要求等方式予以“跨越”。标准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一般都是量化的。因此,其对进人国际贸易的货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显形的贸易壁垒。与之比较,技术法规的技术要求虽然明确,但通常是非量化的,有很大的演绎和延伸的余地。因此,其对进人国际贸易的货物的壁垒作用是隐性的。如何理解我国食品标准的分类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的级别来分类及第七条的规定性质来分类 答:(1)按级别分类

标准的种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的级别来分类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

①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是指对在全国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

②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工业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属于民间组织,它们制定的标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通常称为行业协会标准。我国的行业标准是指由国家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标准。

③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我国的地方标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标准。

④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并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批准、发布的标准。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企业标准是企业独占的无形资产;其次,企业标准如何制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第三,企业标准采取什么形式、规定什么内容,以及标准制定的时机等等,完全依据企业本身的需要和市场及客户的要求,由企业自己决定。

其中食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要求,或者严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2)按性质分类

根据《标准化法》第七条的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

准按性质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但实际上目前许多地方标准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是强制性标准,地方标准在本地区内是强制性标准。如食品卫生的基础标准,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安全,属于强制性标准,其他食品产品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代号是“GB”,字母GB是国标两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大写;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代号是“GB/T”,字母“T”表示“推荐” 的意思;

我国强制性标准属于技术法规的范畴,其范围与WTO规定的五个方面,即“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基本上完全一致。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而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数85%以上的推荐性标准则与国际上的自愿性标准是一致的。

虽然,推荐性标准本身并不要求有关各方遵守该标准,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以转化成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如以下几种情况:①被行政法规、规章所引用;②被合同、协议所引用;

③被使用者声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标准。

2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答:本条是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内部食品卫生管理的规定。

所谓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指一切从事食品生产(不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采集、收购、加工、贮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的企业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卫生状况是保证全社会的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最重要的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和检验,以保证向社会提供卫生的、高质量的食品。同时,企业加强内部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内部食品卫生管理,本条规定三个方面的要求:(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企业内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是一个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保证其所生产经营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基本前提,科学的、合理的食品卫生制度得到经常性地、严格地执行,才能使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树立良好的食品卫生意识,才能使一个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卫生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工作程序、有适当的奖惩措施,才能与卫生行政执法部门配合搞好本企业的食

品卫生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由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负有食品卫生监督职责的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发现未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或者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可以要求制定或者改进。一般来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对本企业食品卫生负责人员、内部管理机构、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法的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卫生检验、奖惩等方面的内容作出规定。(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规模大小、生产经营特点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做到企业的食品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应的食品卫生管理、检验机构,以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检验。企业内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1.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实施企业内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2.对本企业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3.对食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检验或者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食品出厂前或者销售前进行必要的卫生和质量检验,是保证食品卫生的关键。食品的生产企业应当依照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并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食品卫生。食品的销售者应当按照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并在销售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有腐败变质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实施检验的标准是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规定,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和规程进行检验,合格的才能出厂或者销售。鼓励企业采用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不能在未作检验的情况下在食品上或者包装内放置“合格证”,敷衍了事,欺骗消费者。

第二篇:食品标准法规论文

图书分类号: 密 级:

A

食品标准与法规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院名称 授课教师

2014 年

6月 8日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既有本土企业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蒙牛强致癌物质事件、双汇的瘦肉精事件等,也有国外企业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家乐福出售过期板鸭事件、麦当劳出售过期食品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监管被推上风口浪尖上,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我们不能否认,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非常繁重: 目前全国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 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2.6万家, 规模以下十人以上的企业6.93万家, 剩下的35.3万多家是小企业和小作坊。面对如此繁重的监管任务,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却存在着诸多的漏洞, 这是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一直得不到好转的根本原因。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政出多门造成的监管混乱。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的多机构监管模式, 至少有七个部分直接介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 农业部、卫生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环保总局。具体的分工则是: 农业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负责生产企业卫生许可与餐饮企业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负责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我们都知道, 除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副部级单位, 其它部门都是正部级。用一个副部级单位来协调数个正部级单位, 其效果可想而知。这直接导致多部门之间不但缺少协调和联动, 而且造成现实监管中大量的权力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 有费可收的项目大家争着管, 无费可受或无利可图的事务便相互推委。而且职能部门既是法规标准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执行与标准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各个部门责任不明确,在执行的过程中相互推诿,而且只负责各自的工作,不能统一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漏洞。2 缺乏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典型的多部门参与管理的模式, 但是始终没有

一个部门为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负责。2003 年, 国务院增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食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以及对重大事故进行查处的权力。但是, 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授权和管理领域, 风险管理职能一直空缺。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委员会统一管理, 而像中国这种将其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而且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 只会引起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委。

目前,国内也有相应的部门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和监督,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与监管体系透明度相对较低,由此而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公众选择的困难[1]。缺乏预警体系,而且在出现问题之后能隐瞒就隐瞒,实在瞒不过去了就开始检讨、撤职,进行事后危机公关,很难及时遏制即将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3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滞后。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滞后,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总体的标准体系比较复杂,标准“不够标准”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准过老过少,与国际标准差距大;二是标准体系复杂,既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又有地方标准,还有企业标准;三是不同的标准分散在不同的部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形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监管内容上依旧不够健全, 过于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发现、事后查处和责任追求, 忽视预防工作, 忽视从食品生产的源头控制食品安全、在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保证食品安全;只重视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 忽视非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 等等.监管内容的不健全助长了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 起不到有效监管的作用.4 基础建设不到位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长期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在投入方面,有限的财力被分散到各个部门,造成财力不集中的局面。同时因各部门主要职责的不同,食品监管只在部分职能部门被列入工作重点,所以也就很难保证将有限的投入落实到食品监管的实处,资金不足也造成检测设备更新慢,人员技术培训跟不上,适应不了食品市场监管需要。负责食品监管的各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按照所在部门的想法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与调度,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建设一直处在欠账状态,无法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变化[2]。5 队伍建设“被落后”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被缩小”,在国家实施精简机构、压缩人员编制的政策指导下,政府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人员基本没有增加;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被老化”,迫于进人指标紧张的压力,新的人员,特别是经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无法进入体系,监管队伍新鲜血液补充不足,使得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趋于老化;三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素质“被低化”,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面临新的挑战,而监管队伍人员知识更新不够快速,对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很多先进检测设备得不到应用,检验检测水平低下;四是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被分散化”,我国独特监管体系使得我国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缺乏一支稳定、独立、专业的食品监管队伍,无法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要求。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进行全方位考量,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国外在建立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过程中,经历了由乱到治,从自由放任到强化监管的发展历程,为保障公众健康、提振消费者信心奠定了高效而牢固的基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调整与变革,才能进一步深化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有效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简介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建立由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卫生和公共服务部(DHHS)、农业部(USDA)、环境保护局(EPA)等多个部门具体负责的综合性监管体系。该体系以联邦和各州的相关法律及生产者生产安全食品的法律责任为基础,通过联邦政府授权的管理食品安全机构的通力合作,形成一个相互独立、互为补充,综合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证了美国食品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2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是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局,统一负责欧盟境内所有食品的相关事宜,负责监

督整个食品链安全运行,根据科学证据做出食品风险评估。二是建立快速反应的预警系统。对原有的预警系统做了大幅调整,实施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它是一个连接欧盟委员会、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以及各成员国食品与饲料安全主管机构的网络。三是颁布实施了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要求满足食品可追溯性。新法规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场准入的标准,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问责制,强化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更加注意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四是积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建立了及时快捷的信息发布制度。信息经过认真审核和合理评估,以诚实负责的态度向消费者说明情况,并告之欧盟所采取的与风险规模相适应的措施,提醒消费者注意加强自我保护,积极欢迎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众的参与与互动[3-4]。3 日本食品监管现状

日本的监管模式和美国一样,也是多头式监管,效率很高。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日本的食品监管还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日本媒体上经常有主动召回食品的广告。日本采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农业和食品政策。食品只有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的餐桌[5]。

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意见 完善HACCP质量管理体系。

HACCP 体系能有效的预防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保证食品安全, 这一点已经被世界各国所公认。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已经证明该体系是非常有效的, 据美国FDA 证实: 由于美国在水产品加工方面运用了HACCP 体系, 已经防止了20%-60%由水产品所携带的疾病[6]。越来越多的国家将HACCP 作为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 但是我国并没有广泛采用该体系, 而且存在体系实施有效性差, 产生危害相关的环境监控能力差, 危害分析不足等问题。因此, 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2 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及标准。

中国应对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出台一系列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制定更详细、涉及面更广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3 推行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借鉴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行为、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测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制度、食品安全质量承诺和召回制度、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从而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以及进出口等所有与食品有关的环节进行监管,覆盖从“农田到餐桌”食品链的所有方面,通过完善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体系来确保食品安全[7]。4 发挥行业协会自治作用

提高食品行业自律行业协会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供给主体的一部分, 是行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治组织, 不仅对行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对行业不端行为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出台优惠政策、给予项目和资金扶持等措施, 鼓励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企业及行业协会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 建立起行业内部自我监督体系, 提高食品供给主体的自律性, 保证食品质量安全[8-9]。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充分利用“声誉效应”和“社会嵌入”机制。

信息披露机制实质上是与奖惩机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应注意的是, 对假冒伪劣食品供给者和违规(渎职)监督者的惩罚不仅应包括经济上的惩罚, 还应包括“声誉”等非经济性惩罚。在这方面,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立完整的“声誉”考核体系。比如实行监督机构及检测者实名公开制, 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所食用的食品是由谁来负责质量监督的, 出现问题该起诉谁。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那些违法者不仅在食品行业里难以立足, 而且在整个社会中也难以立足。而要达到这一点, 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监管, 还应当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的作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说明, 熟识信用等社会规范会通过“社会嵌入”使人们注重“声誉效应”[10], 因此应当通过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结合媒体报道, 充分发挥横向监督的作用。完善预警机制,加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惩罚力度。

建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预警机制,借鉴欧盟的预警制度,实行每周一上报的原则,对虚假隐瞒、敷衍了事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现体系化监管和全民监管。通过对食品安全的舆论宣传、新闻监督、群众监督以及前面提到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行业监督、体制监督等形式,构成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形成对食品安全“人人关心”的全民监督机制。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给国家足够的时间,我们总能建立起一个完善安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 周艳琼.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标准化工作新进展[J].杭州食品科技, 2006,(2):9.[2] 陈锡文, 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7: 941-945.

[3] 万融.商品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9-12.

[4] 沈明浩.食品安全性评价原理一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列[M]. 北京: 轻工出版社, 2005, 8.

[5]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2.[6] 刘旭霞, 朱鹏, 陈晶.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三种力量[J].甘肃农业, 2008(11): 48-50, 61.[7] 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 问题、成因、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 2002(10): 45-48.[8] 何岫芳.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构的探究[J].食品与机械,2012,28(5):262~264.[9] 管骁, 易翠平, 徐斐.关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问题的思考[J].食品与机械,2009,25(3): 143~145.[10] 杨亚莉.食品安全集中性监管体系的理性重塑与优化[J].食品与机械,2012, 28(5): 259~261.

第三篇:“食品安全问题”标准表述

“食品安全问题”标准表述

“食品安全”背景:

广义的食品安全实际上包括了数量的概念,比如农业部门提供的粮食充足与否;而如今,食品安全通常指质量而言,主要指食品包含有毒、有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

“餐桌上的污染”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在转型期的中国,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严峻。曾几何时,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一个接一个。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福寿螺吃出线虫病、多宝鱼检出违禁药物、面粉里“调白块”超标、粉丝中发现致癌物等等,如此信息接触多了,让人似乎不知道吃什么才安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一、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较重。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饲养禽畜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这些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消费安全性。

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有的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有的掺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奶粉,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许多生产者在生产中不会使用安全生产工艺进行种植、加工,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三、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食品的小作坊式分散化生产。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看,几亿农民分散生产农产品,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他们使用的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落后、卫生状况恶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食品生产从“田间”到“餐桌”的环节越来越复杂,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35万家,29%的企业无标生产,60%的企业出厂不检验或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这些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工艺乱”,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小作坊”难题,已经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决定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突出问题。

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一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农业法》等,仅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有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且《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不适应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的现状。二是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

和宽泛,有些条款甚至完全过时,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三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而言,缺乏威慑力。四是食品安全监管配套法律法规未出台,执法力度不够。

三、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监督管理部门多,如水产品的监管就涉及到包括渔业、质监、食监、卫生防疫、检验检疫和工商等部门。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重复抽检、执法缺位、监管空白等现象较为突出,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四、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机构数万个,行政色彩浓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由于部门障碍,检测报告的法律效力不被广泛承认,造成了检测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而不同环节的检测,必然导致监管效果的不同。如工商部门为了整治流通市场食品安全,制订了一系列商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试图通过进行经常性的市场抽检发现问题。但由于处于管理链条的最末端,发现问题时危害往往已经造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建立和规范食品召回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二、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三、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同时基于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作为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决策的技术依据,提高国内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与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四、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五、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六、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

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广告,重点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广告;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七、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制订科学合理、与国际接轨的准入程序;提高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的有效性;完善进口食品查验制度;建立完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制定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制订、修订与食品检测相关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此外,还要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第四篇:安全食品标准认证

1、安全食品泛指食用后不会伤害消费者,能够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的食品。(包括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其他能够满足相应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2、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试点取得成效。3、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4、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图案主要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无公害象征环保和安全。标志必须经过当地无公害管理部门申报,经省级无公害管理部门批准才可获得使用权。无公害产品认证包括产地认定(省级)和产品认证(国家)两方面一体化认证。无公害产品的三个特性:安全性、优质性、高附加值。

5、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为何要分级:1 大量开发AA级绿色食品尚有一定难度,用A级做过渡。2 A级绿色食品国际上不承认。3 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有机食品,跟国际得到接轨,各项标准均达到或严于国际同类食品。

A与AA级绿色食品的标志:A级 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AA级 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中文是绿色食品、英文“GreenFood”绿色 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的4种形式。

绿色食品必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储运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磺和标签规定。

6有机食品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生产、加工并经专门机构(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严格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有机产品必备的条件:1.原料来自有机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2.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其相应的标准,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禁止使用基因技术及其产物与衍生物。3.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并需要2-3年的转换期。4.有机产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南京国环有机认证中心,中农有机产品认 证中心(有机茶)有机稻米认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有机产品证书有效期为1年,无公害农产品由农业部门认证,其标志的使用期为3年 有机产品标志主要有地区标志、国家标志和认证机构的标志三种类型。

2004年5月,有机食品认证管理正式移交给国家认监委。

食品不安全问题:1食物中毒

2假冒伪劣产品

3食品标识滥用

4食品污染。

不安全的原因

1)农民生产仍以产量目标为主,对发展安全食品缺乏应有的认识。2)安全食品生产的一些

关键技术跟不上发展的要求。3)缺少符合安全食品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制约了安全食品大规模发展。4)缺少全程生产过程的跟踪监督机制。5)多家认证,标准不一。6)缺少检测安全食品的简易手段与技术。7)对安全食品生产缺少必要的扶植。

7、我国和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为4个层次: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制定,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农场品质量安全法》,《标准化法》,《农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 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河北省食品卫生法实施细则》《河北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 部门规章:《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11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

8、食品标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要的执行依据,是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监管的依据。

按照标准的等级和使用范围不同划分

食品标准分为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五大类。国际标准代码ISO,国家GB或GB/T,(行业(不统一)原轻工业部QB、SG,商业部SB、GH、LS,原农牧渔业部SG,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SN,卫生部TJ,农业部NY、NY/T,)地方“DB”企业一般为“Q”开头。

9、食品生产许可证是工业产品许可证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由国家主管食品生产领域质量监督工作的行政部门制定并实施的一项旨在控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条件的监控制度。

10、食品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制度。

11、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为英文字母QS加12位阿拉伯数字。QS为“质量安全”编号前4位为受理机关编号,中间4位为产品类别编号,后4位为获证企业序号。

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企业在有效期内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向原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换证申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对企业进行审查并换发证书。产品编号样式如下:

(旧的)LB----------XX-------------XX-------------XX----------XX----------XXX--------------X

标志代码

/产品类别

/ 认证年份/

国别

省份

产品序号

产品级别

LB

09

01

标志代码

茶叶

2009年

中国

福建

当年第123

A级

个批准产品

(新的)LB----------XX------------XXXX-----------------XX-----------XXXX-------------(例A/AA)

标志代码

/产品分类

/批准年月/

地区省份

产品序号

产品分类

12、根据2010年4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9号令颁布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QS标志下方汉字将由“质量安全”改为“生产许可”,我国将在2011年12月1日全部改为“生产许可”,否则将被处罚。

13、(一)食品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申请的准备阶段1建立食品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工作领导小组。2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相关文件和政策的培训。

(二)食品企业内部整改 2

阶段。(结束后进入申请阶段)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流程:建立领导小组→培训、学习→逐项整改→自我检查→认证申请→材料审查→现场审查→样品检验→材料上报→公告、发证。

14、三项制度: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制检验制度、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制度。

15、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工作流程图 :企业申请、申请受理、企业生产条件现场审查、产品抽样检验、材料汇总上报、决定、证书颁发。

QS申请费用:申请费用2200元/个,同时申请的单元产品两个及其以上,每加一个加440元;公告费400元/个检验费用 1000-1500元左右,要看具体的品种和省份;

16、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CCP即关键控制点)这是一种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预防性管理体系。

7个原理:1 进行危害分析和确定预防控制措施 2 确定关键控制点 3 建立关键限值 4 建立监控体系5 建立纠偏行动 6 建立验证程序 7 建立有效地记录保存和管理体系。

17、GMP:良好操作规范。要求 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卫生环境。

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1水(冰)安全

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清洁度

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4手的清洗和消毒、厕所设备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7雇员的健康和卫生控制 8虫害的防治。

18、ISO9000标准族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9、食品按性质不同可分为生物性食品安全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20、简述制定haccp的12个主要步骤?

(学习CAC应用)

1)组建haccp小组

2)产品描述

3)确定产品用途及消费对象4)建立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厂人流物流示意图

5)现场验证生产工艺流程图工厂人流物流示意图

6)危害分析及危害程度评估7)用CCP判断树确定CCP 8)建立关键限值(CL)(区分食品是否安全的分界点)9)建立监控程序。10)建立纠偏措施11)确定验证程序12)建立记录的保存文件程序。

想一想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获得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必须经历现场审查和内部整改阶段。

2、食品生产许可证分为主证和副证,其有效期为3年(附身换证要提前6月)。

3、按照来源不同食品安全危害分为外部污染和内部污染。

4、按照性质不同食品安全危害分为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

补充

1、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市场准入的含义:是指一国允许外国的货物、劳资参与国内市场的程度。

3、冲顶加工:在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加工结束、有机产品加工开始前,先用少量有机原料进行加工将残存在设备里的前期加工物质清理出去(即冲顶加工)。

冲顶加工的产品不能作为有机产品销售。冲顶加工应保留记录。

推行ISO14000标准对企业的意义:1提高守法意识2节能降耗,降低成本3帮助企业提高环境管理能力4实力企业形象和提升市场信誉、知名度5冲破壁垒,扩大产品市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6改善企业和居民、社区和其他相关方的关系7产生环境效益,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8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第五篇:食品标准与法规

一、填空(共20分,每题2分)

1、食品()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2、标准从本质上属于()范畴。标准同其他规范一样都是调整社会秩序的规范,但标准调整的重点是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尽量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技术法则,其目的是要建立起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技术秩序。

3、技术法规是由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其他机构制定的并()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形式的文件,技术法规管辖范围内的产品都必须符合技术法规的相关要求。

4、由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表现为产品销售或交付,企业、顾客、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的关注焦点集中表现为产品质量。因此,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食品标准中,()标准是核心标准。

5、()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国家食品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6、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三项具体制度:①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②()、③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7、食品的安全性,即“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会造成()。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

9、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进行控制。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答:

1.标准与法规 2.技术规范 3.强制执行 4.食品产品 5.食品行政法规

6.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

7.对人体危害 8.售货工具 9.使用量 10.卫生行政

二、选择(选项数量不定,共20分,每题2分)

1、我国规定:()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①法规;

②技术规范;

③标准;

④强制性标准。

2、技术法规的类型有:()

①规定性技术法规;

②选择性技术法规;

③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规; ④类比性技术法规。

3、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其学习中不只是简单的记忆,更应该注意其()。

①复杂性; ②重叠性; ③动态发展性; ④系统性。

4、无论国际标准,还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就食品产品标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以下那些个方面:()。

①卫生与安全;

②食品营养;

③食品标志、包装、运输与贮藏; ④规范性引用文件。

5、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属于哪一类标准()

①强制性标准;

②推荐性标准;

③食品的基础标准; ④食品的产品标准。

6、发生食物中毒时,()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①发生食物中毒;

②食物中毒患者;

③接收病人进行治疗; ④负责食品安全监督。

7、食品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主要特征是:()

①具体性; ②强制性; ③临时性; ④非制裁性。

8、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就是,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因此,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

①行政授权制度; ②行政许可制度;

③行政确认制度; ④行政限权制度。

9、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①食品生产主管人员;

②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③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人员; ④食品质量控制人员。

10、()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管辖范围内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①县; ②市; ③乡; ④镇

参考答案 答:

1.③

2.①③

3.①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③

6.①③ 7.①②③④ 8.②

9.②

10.①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5分)

1、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参考答案 答:

(1)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2)防止贸易壁垒;(3)促进技术合作。

2、简述标准的非强制性参考答案 答:

《TBT协定》明确规定了标准的非强制性的特性,非强制性也是标准区别于技术法规的一个重要特点。标准虽是一种规范,它本身并不具有强制力,即使所谓的强制标准,其强制性质也是法律授予的,如果没有法律支持,它是无法强制执行的。因为标准中不规定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不规定不行使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与其他规范立法程序完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对标准是否强制性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如上所述,强制性标准本身还是标准,只不过在特定情况下,由于法律法规的引用而赋予其强制性属性。

另一种认为强制性标准符合《TBT协定》中关于技术法规的定义,因此它是技术法规的一种形式,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因此一些列入技术性法规的标准是强制性的,我国的标准化管理部门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将新拟定的强制性标准作为技术法规向WTO秘书处通报。

3、虽然,推荐性标准本身并不要求有关各方遵守该标准,但在那些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以转化成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参考答案 答:

(1)被行政法规、规章所引用;(2)被合同、协议所引用;

(3)被使用者声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标准。

4、食品的基础标准有哪几类,并举例 参考答案 答:

(1)名词术语标准

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常用的基本术语。内容包括:一般术语、产品术语、工艺术语、质量、营养及卫生术语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工业生产、科研、教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如:GB 15091—1995《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T 9289—1988《制糖工业术语》、GB/T 12140—1989《糕点工业术语》、GB/T 12728—1991《食用菌术语》、GB/T 15069—1994《罐头食品机械术语》、GB/T 8874—1988《粮油通用技术设备、名词术语》、GB/T 8875—1938《碾米工业名词术语》、GB/T 15070—1994《制盐工业术语》、GB/T 15109—1994《白酒工业术语》、GB/T12729.1—1991《香辛料和调味品名词》、GB/T 19480—2004《肉与肉制品常用术语》、SB/T10006—1992《冷冻饮品术语》、SB/T10252—1995《糖果术语》等。

(2)图形符号、代号标准

食品的图形符号、代号标准如 GB/T 13385—2004《包装图样要求》、GB/T 12029.1—1990《粮油工业图形符号、代号 通用部分》、GB/T 12529.4—1990《粮油工业图形符号、代号—油脂工业》等。

(3)食品分类标准

食品分类标准是对食品大类产品进行分类规范的标准。

如:GB/T 8887—1988《淀粉分类》、GBT 10784—1989《罐头食品分类》、GBT 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SB/T 10007--1992《冷冻饮品分类》、SB/ T 10033—1992《中式糕点分类》、SB/T 10173—1993《酱油分类》、SB/T 10174—1993《食醋分类》、GBll782—1989《水产及水产加工品分类与名称》。

(4)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如 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通则》、QB/T 2461—1999《包装用降解聚乙烯薄膜》、GB 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等。

5、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内容参考答案 答: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①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②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③绿色食品生产作业历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

(5)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

6、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根据其调整的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类并举例。参考答案 答:

(1)综合性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我国食品卫生最基本的法规,不仅规定了我国食品卫生法的目的、任务和食品卫生工作的基本法律制度,而且全面规定了食品卫生工作的要求和措施、管理办法和标准的制定,以及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监督、法律责任等。(2)各种单项法律法规

针对食品的某一方面所制定的法规,如《进出口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

(3)食品标准和管理办法

我国已制定了很多食品卫生标准,如《粮食卫生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以及各种调味品、肉、乳、蛋、水产品、豆制品等卫生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卫生标准的执行,我国还对各类食品和包装容器、食品添加剂等制定了卫生管理办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二)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哪几种情况参考答案 答:

(1)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河豚鱼、毒磨菇)。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如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鱼类产生组织胺)。(3)含有致病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8、简述“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的含义。参考答案 答:

(1)法律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这里所说的药物,是法定意义上的药物,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的定义,并列入国家药典的药物。

(2)在规定不得加入药物的同时,又对于以下三种情形做了例外规定:

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可以作为食品原料加入的。这些物品自身就是食品,在加入食品中时,不应被视为是加入药物而是作为食品原料加入的。

②作为调料加入食品的,其加入量较小,不会引起食品成份的明显变化。应当在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上进行限定。

③含有或是本身就是允许使用的营养素,可以作营养强化剂加入到食品,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应当符合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四、论述题(共计20分,每题10分)

1、如何理解我国食品标准的分类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的级别来分类及第七条的规定性质来分类参考答案 答:

(1)按级别分类

标准的种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的级别来分类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

①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我国的国家标准是指对在全国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

各国的国家标准有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按专业划分的标准种类,我国国家标准的种类就是采用了按专业划分的方法。

②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工业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属于民间组织,它们制定的标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通常称为行业协会标准。

我国的行业标准是指由国家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标准。根据我国现行标? 准化法的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③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我国的地方标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标准。根据我国现行标准化法的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④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并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批准、发布的标准。

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企业标准是企业独占的无形资产;其次,企业标准如何制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第三,企业标准采取什么形式、规定什么内容,以及标准制定的时机等等,完全依据企业本身的需要和市场及客户的要求,由企业自己决定。

从标准的法律级别上来讲,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高于企业标准。但从标准的内容上来讲却不一定与级别一致,一般来讲企业标准的某些技术指标应严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在食品行业,基础性的卫生标准一般均为国家标准,而产品标准多为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但无论哪种标准,其中食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要求,或者严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

(2)按性质分类

根据《标准化法》第七条的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性质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但实际上目前许多地方标准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是强制性标准,地方标准在本地区内是强制性标准。如食品卫生的基础标准,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安全,属于强制性标准,其他食品产品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代号是“GB”,字母GB是国标两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大写;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代号是“GB/T”,字母“T”表示“推荐” 的意思;推荐性地方标准的代号如陕西省地方标准的代号为“DB61/T”。

我国强制性标准属于技术法规的范畴,其范围与WTO规定的五个方面,即“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基本上完全一致。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而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数85%以上的推荐性标准则与国际上的自愿性标准是一致的。

虽然,推荐性标准本身并不要求有关各方遵守该标准,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以转化成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如以下几种情况:

①被行政法规、规章所引用;

②被合同、协议所引用;

③被使用者声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标准。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制定本法。”论述本法制定的目的。参考答案 答:

本条是对制定食品卫生法的目的的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制定食品卫生法的目的主要有四个:

(1)保证食品的卫生。这里的食品卫生是指食品的良好性状。也就是食品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①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不能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换句话说,食品必须保证不致人患急、慢性疾患或者潜在性危害;

②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③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具体说,包括食品的澄清、混浊,组织状态上的软、硬、松等,以及其他凭人的感觉所能判定的性质和状态。

(2)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介入食品的现象。有害因素是指食品本身含有的或者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有害因素是影响食品卫生的主要原因。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来源和种类,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方面:

①由于外界污染造成的食品卫生问题。如被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及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②加入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使用不当引起的卫生问题;

③食品本身含有的有毒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等;

④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或加入的有害物质,如酒中的甲醇、发芽土豆产生的龙葵素等;

⑤各种情况下食品感官性状的异常变化。

(3)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食品,必须有益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二是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侵害,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增强人民体质。“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食品。人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食品,从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以便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

下载食品标准复习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标准复习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和食品标准的英文名称

    食品和食品标准的英文名称糖、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其它制品标准名称蜂蜜标准Standard for Honey 可可脂标准 Standard for Cocoa Butters 巧克力标准Standard for Chocolate......

    食品和食品标准的英文名称

    食品和食品标准的英文名称 糖、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其它制品标准名称 蜂蜜标准Standard for Honey 可可脂标准 Standard for Cocoa Butters 巧克力标准Standard for Chocolat......

    食品工厂设计 复习整理

    《食品工厂设计》复习整理 第一章:基本建设程序 1.新建一个食品厂的基本建设程序是什么?各主要环节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答:指基本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

    绿色无公害食品复习材料

    第一章 1绿色食品概念: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新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2......

    国际国外有机食品标准.

    国际国外有机食品标准 发布日期: 2010-09-27 08:49:18 来源: 《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3期 编辑: wjzx 人们在追求健康食品的进程中,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形成有机农业/有机食品......

    食品标准法规期末复习题

    《食品标准与法规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概 论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称为法律。 2、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

    BRC全球标准-食品 Ver.5(范文大全)

    BRC全球标准-食品 Ver.5 目录 1.最高管理者承诺和持续改进 2.食品安全计划-HACCP 2.1HACCP食品安全小组 2.2产品描述 2.3识别产品预期用途 2.4建立工艺流程图 2.5工艺流程......

    标准食品购销合同范本[大全5篇]

    标准食品购销合同范文一: 甲方(供方):__________ 乙方(需方):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据《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