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6:0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产业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第一篇: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示范区发展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围绕三洲杨梅参观线路及集镇交通沿线共720亩,其中:①沿河田——三洲生态景观道(三洲段)全线沿途已征用扣除建设两边空置地块,合计415亩。具体为:汀江东岸280亩,化工厂旁山坳25亩,湿地公园项目部对面75亩,兰花基地三角地35亩。②湿地公园往集镇方向110亩。③东林寺背后(三洲村部往汀江河边)300亩

二、实施内容

体现生态富民,利用空置地块借鉴“五朵金花”模式,通过福建农林大结对帮扶,发展生态观光带或产业带。主要种植福建山樱花、紫薇、红色桂花、枫香等观赏类苗木,或连片种植油菜、药用白勺或菊花等。

三、实施计划

第一步进行土壤调查,由县农业局进行土壤取样调查。第二步由农林大学根据土壤调查情况,提出具体产业品种。同时为加快进度,可行项目先上。整个产业安排9月份落实所有项目前期工作,10月份开始动工移植,12月底初具规模。具体考虑如下:

1、湿地公园项目部对面75亩,初步考虑规划为“蝶舞三洲农业生态园”由回乡创业肖贞芳等6个农林大学生建一 1

个蝴蝶园、无土栽培果蔬高优农业园,目前规划方案已做好,合作方式谈好,县农业局帮助道路大棚等基础设施扶持,6个大学生贷款实施。

2、兰花基地35亩和化工厂25亩,初步考虑由县林业局作为苗木基地,种植可供观赏的福建山樱花或紫薇等景观苗木,县林业局正在研究落实。

3、沿河2.2公里280亩,对接农林大服务团队,为三洲镇的土壤、气候、水源、日照、雨量,并给出适合种植的树木、花卉的方案。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进行打造沿河观光带。

4、枣树凹湿地公园往集镇110亩,继续跟踪台商预期投资2个亿的野姜花种植观光项目。

5、东林寺背后(三洲村部往汀江河边)300亩景观花卉种植示范园。目前由三洲村已租赁70亩,还230亩由当地村民进行集中流转。

三、资金方式

1、积极争取市级苗圃项目资金400万(其中75为育苗资金,其它为基建资金),现已下拔100万到县林业局。

2、争取整合全县水保项目资金,尽快在11月小阳春左右可以马上开始大规模花卉苗木种植。

3、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花农,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4、探索三洲湿地公园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等模式,为产业发展作一些带动。

四、存在的问题

1、明确发展花卉还是苗木的问题。8月9日,林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三洲几个地块查看土质,认为三洲现有土质基本为河流冲刷地,土质含沙量过大,较为稀松,固化作用不明显,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苗木,只适宜种植花卉。因此,苗木产业是否需要还要发展,或者全力发展花卉产业。

2、物流体系的问题。花卉产业考虑采摘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运抵销售地,三洲现有物流条件较差,花卉产业的市场销售存在隐忧。

3、景观道两边是未来土地升值的最核心地块(均已征地),当前在两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租赁时间是否定为10年,待10年后再行开放这些地块。

五、意见建议

建议县政府除已出台相关政策外,针对三洲产业发展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如已征用的免租或贴租等优惠政策。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委会

2013年8月9日

第二篇:产业生态管理

产业生态管理(Industrial Eco-management)

什么是产业生态管理

产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管理就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

生态管理的前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末端治理为特征的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应急环境管 理。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兴起的清洁生产,促进了环境污染管理向工艺流程管理过渡,通过对污染物最小排放的环境管理减轻环境的源头压力。九十年代发展起来 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产业生态管理将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加工、流通、消费和废弃物再生过程进行系统组合,优化系统结构和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率。

产业生态管理是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生产全过程,研究生产中的资源、产品及废物的代谢规律和耦合调控方法,探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正面影响的管理手段[2]。

产业生态管理的实质是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将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社会服务功能。产业生态管理的焦点包括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耦合;物质代谢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生态演替过程的健康程度;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及自然调节功能的强弱和活力,运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生态学原理去探讨产业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 和控制论方法,协调产业内部、经济与环境、局部与整体建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序理上复杂的耦合关系,促进物质、质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 充分融合。

产业生态管理的创新

产业生态管理是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首先,它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其次,它意味着一种管理范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线性管理转向非线性管 理(又称循环经济模式)。再次,生态管理非常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谋求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 态系统协调、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它涉及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生态效率的创新,二是生态效用创新。

1、变对工业剩余物质的管治管理为预防管理

传统工业对剩余物的管理是管制管理。末端治理就是典型的管治管理。管制管理并不能彻底解决资源 利用问题,不会带来生态效益的提高。工业预防管理模式则是针对工业废弃物质的生产源,通过科学规划生产流程,深度利用生产资源、技术提升生产工艺,力求使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剩余物质能够不断重复使用(可以被不同的生产 程或在不同生产阶段重复利用)。它一方面使剩余物质不退出工业生产,由此减少环境的剩余物质;另一方面加强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更少地利用自然资 源,最终实现资源的有限循环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双重目的。

工业预防管理模式的重点不在排放物而在提高产生这些排放物过程的生产效率。如果将末端治理技术理解为结果管理的话,那么工业预防可以理解为过程管理。它是一种生产过程的整体、系统整合。从而减少剩余物质的危害能力。

2、变单一化的、封闭式的传统产业管理为在产业共生基础上的生态系统管理

传统工业由于过分强调工业的专业化、区域化,企业产品单一化,生产周期过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导致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集中、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系统超载,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严重,工业废弃物大量、集中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而生态产业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相对封闭性,不仅系统要经常引进和吸收周围环境的先进技术、人才、新材料、新能源等,而且系统内的人流、物流、价值流和能量流应该在整个工业生态系统中按照多种工艺路线合理流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能量转换。

生态产业共生体的耦合研究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代谢功能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通过 “食物链网”紧密相连,彼此间的物质传输仅需少量能量。而在目前的产业系统中三者基本上是分离的,在物质传输与转换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建立一种高效的生 态产业系统就要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生态设计与建设。在产业系统个体间建立高效和谐的产业物流“供给网”,进行物流的“闭路再循环”。即要 在生态产业系统内的个体间形成一种高效的“食物网”供给关系。生态产业共生体区别于传统的废物交换项目,它不满足于简单地进行一来一往的资源循环,旨在系 统地增加一个地区的总体资源,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回收为重点,形成一体化的资源再生体系作为共生体的支撑。因此,产业生态系统管理就是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出发,依据加环增值、增 效或减耗和生产链延长增值原理,运用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经济措施优化配置组合,建立一个物质和能量多层利用、良性循环且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与 生态效益双赢的工业链网结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丹麦Kalundborg城镇的工业综合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高效、和谐的生态产业共生系统。该共生体并非其是技术的特殊突破,重要的是它极其重视并鼓励企业、政府等建立密切的内部联系。目前该系统包括一个发电厂、炼油厂、生物工程公司;塑料板 厂、硫酸厂、水泥厂、种植业自然生态系统和园艺,Kalundborg镇的供热系统以及卡伦堡政府。这些企业与政府间建立了颇为创新的生态共生与耦合关 系,他们通过市场交易共享水、气、废气、废物和能源等,并实现经济利益的共享。一方面使得整个镇的废物产生实现了最小化,另一方面,各个系统单元均从相互 合作中,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接获得了经济效益。Kalundborg产生共生系统成功地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利润,真正做到经济——环境双赢[3]。

产业生态管理的方法

产业生态管理方法可分为五类:① 面向产品环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评价;② 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的方法即产品生态设计;③ 面向区域的规划方法生态产业园规划;④ 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的方法生态产业孵化;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在生态管理的发展历程中,生命周期评价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作为核心方 法和国际重要标准,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1、生命周期评价(LCA)

按照国际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在1990年提出并给予的定义;生命周期评估是一个目标过程,这一 目标过程在于评估涉及到产品、生产或者鉴别能源和资源用途和环境释放活动的环境负荷,以此评价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释放对环境所造成的冲击,并且评估和提供 改善环境的机会。这些评估包括产品生产活动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还包括提炼原材料、制造、运输、销售、利用(或再利用和维护)、循环和最后处置。

从上述定义可知,对于环境和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的生产阶段,运用这一方法将评估的领域扩展到生产、流通、消费和资源回收等4个方面。

生命周期评价必须具备环境亲和性、产品耐用性、资源可回收型、产品功能灵活性、产品节能型。因 此,生命周期评价可理解为实现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废物最小化,减轻环境的负担;与此同时使工业产品具备相当高程度的生物特征,以此实现“产品生态 化”,最终实现“人造产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的应用:产业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和环境部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对个人及公众消费行为的引导。

目前,生命周期评价(1ife cydle assessment,LCA)方法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框架、技术步骤和系统软件。有关产品生态设计的理论尽管尚不完善,但在实践上发展很快,生命周期设 计(LCD),生命周期工程(LCE),生命周期管理(LCM)为环境而设计(DfE),为拆解而设计(DfD),为再循环而设计(DfR)等一系列新的 设计理念和方法正在成为产业界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2、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科学技术组织。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它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 期评估、环境行为评价及产品中的环境因素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IS0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是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1~ISOl4009),其中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为重要,因为IS014001是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审核认证的 准则,是一系列随后标准的基础。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在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体系由环境方针、规 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基本要素构成。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组织内部对自身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同时也是系列标准中其他标准的有 效实施,发挥先进环保思想与技术作用的基础,促进组织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组织与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4]。

参考文献

[1]潘祥武,张德贤,王琪.生态管理:传统项目管理应对挑战的新选择[J].管理现代化,2002,(5)

[2]王如松.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

[3]苏伦.艾尔克曼,徐兴元译.工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4]周文宗,刘金娥等编著.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林云莲.产业生态管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新范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1期

第三篇:XX县生态经济产业基金实施方案

XX县生态经济产业基金实施方案

为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好的支持我县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外资本、优质项目、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向我县聚集,推进我县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立政府产业基金的意见》(X政发〔2015〕17号)和《XX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政府产业基金运作与管理的实施意见》(X财企〔2015〕65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功能定位

XX县生态经济产业基金(以下简称“产业基金”)指由县政府主导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类管理、防控风险”的原则进行运作,体现以下功能定位:

(一)政策性:产业基金要充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投向我县生态经济,推进我县经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得投向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等限制产业。

(二)引导性:政府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基金,并与省级基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同发起设立多种形式的子基金,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推动我县实体经济发展。

(三)市场性:产业基金实行所有权、管理权、运营权相分离的管理运作体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产业基金的监督管理,指导产业基金开展投资并做好对接服务,不干预产业基金具体管理和运作,充分发挥基金专业化管理团队的独立决策作用,按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

二、资金来源及基金规模

(一)产业基金资金来源。产业基金资金来源为财政出资,财政出资主要来源于本级预算安排、上下级财政合作出资、基金投资收益,并可通过清理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深化财政存量资金改革和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财政专项资金等渠道筹集。

(二)产业基金规模。产业基金首期总规模3亿元(人民币,下同),出资资金分次到位,首期到位资金1.2亿元,其余资金分步到位,全部到位期限不得超过基金审批设立后3年。

三、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

(一)组织架构

1.产业基金管理委员会。设立XX县生态经济产业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县长为主任、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主任,各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县财政局(国资办)、发改局、金融办、经济商务局、经合办(招商局)、旅委、工业园区管委会、科技局、环保局、农办、农业局、市场监管局、审计局、人民银行、银监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基金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

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负责产业基金决策机构的日常工作,由县财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工业园区管委会、财政局、金融办、经济商务局、农办、农业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任副主任,牵头建立相关成员单位投资决策和沟通协调机制,为管委会提供决策建议。

2.产业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由管委会主任委托常务副主任或其他副主任,召集管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和相关专家组成,对项目投资计划与方案等具体事项进行决策。

3.产业基金法人机构。成立XX县产业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基金中心”),为县财政局下属事业单位,与县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合署。由县政府授权基金中心代行县级出资人职责,出资组建XX县产业基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投资公司作为基金法人机构,具体履行对外股权投资职责。投资公司按《公司法》规定要求建立董事、监事制度,不设日常经营机构。

4.产业基金运营机构。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择若干有经验、有实力的基金运营机构管理基金,负责产业基金的日常经营管理,并根据管委会的要求和投资公司的委托,按照委托协议约定负责产业基金的具体投资和运作。

(二)职责分工

管委会、县财政局、县行业主管部门、基金监管部门和基金运营机构要明确职责,根据国家预算、金融和财务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基金运作与管理的监督管理及考核评价。

1.管委会主要职责:根据国家和省、市、县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原则,决定基金的资金筹集计划,审定基金工作报告,监督基金投资进度和投资质量,批复基金管理重大事项,委托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决策投资计划及方案,为基金运作提供必要支持。

2.管委会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管委会日常工作,贯彻落实管委会关于基金发展运行的重大决策,研究制定产业基金投资指南,组织投资决策委员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议决策,协调基金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3.投资决策委员会主要职责:受管委会的委托,根据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项目投资计划与方案等具体事项进行决策。

4.县财政局主要职责:负责做好管委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筹集落实产业基金的资金,牵头拟定或修改基金管理办法,制定产业基金的资金管理办法,对基金进行财务监督、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对获得产业基金扶持的项目,引导合作银行进行投贷联动。

5.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调控导向,研究提出相关领域基金投资方向,为项目投资提供对接服务,参与基金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产业基金投资决策、行业监管和考核评价。6.基金监管部门主要职责:金融办、国资办、审计局等监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对政府产业基金的设立、运作与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和政策监管。

7.基金中心主要职责: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选聘基金运营机构和托管银行,对产业基金运作进行监管和指导,做好产业基金财务审计和运营机构的考核评价,定期向基金管委会办公室报送基金运作情况,一般不直接参与具体投资运营。

8.基金运营机构主要职责:根据基金管委会的要求和投资公司的委托,按照委托协议约定负责产业基金的日常投资和运营工作。具体负责收集产业基金的投资合作意向,按照基金投资计划对拟投资合作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入股谈判、拟定章程或合伙协议、投后管理、基金退出等专业化运作,定期向基金法人机构报送基金运作情况

四、投资方向和要求

(一)坚持县委、县政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产业基金投资项目应符合我县产业政策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所投领域应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有一定的人才、技术、项目储备,能够有效引领我县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重点投向县内生态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古村落保护开发、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及农村发展等领域。对于县外优质企业或项目,采取“直接投资”方式投资的,原则上要求被投资企业或项目落地我县,或将企业总部迁入,迁入的企业或项目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三)产业基金不得从事以下业务:

1.不得投资股票、期货、企业债券、信托产品、高风险理财产品、保险计划及其他金融衍生品;

2.不得从事担保、抵押、房地产(包括购买自用房地产)、委托贷款等业务;

3.不得用于赞助、捐赠等支出;

4.不得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或向任何第三人提供贷款和资金拆借;

5.不得进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对外投资; 6.不得用于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业务;

7.经县基金管委会批准的创新业务不受上述条款限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的除外。

五、运作模式

根据产业类别特点和差异性,产业基金以让利性股权投资、同股同权股权投资(主要包括与社会资本设立“子基金”、“直接投资”两种模式)等方式进行扶持,同时实行“投贷联动”,引导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项目的资金投放力度。产业基金的投资期限一般为3-5年,“子基金”模式最长不超过10年,确需延展投资期的,应按项目投资原有审议决策程序报批后确定。

(一)让利性股权投资。让利性股权投资以优先股方式进行投资,投资的对象、额度、期限、约定股息率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资金运作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投资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约定股息率最高不超过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85%。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可给予股权投资额度放大、期限延长、约定股息率降低等优惠政策。让利性股权投资额度不超过产业基金总规模的50%。

(二)同股同权股权投资。同股同权股权投资以普通股方式进行投资,政府出资与被投资对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产业基金与国有资本、民间资本拼盘,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和决策机制(由行业主管部门对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作出指引),引导带动各类金融资本对产业项目的投入。

1.“子基金”模式。是指政府出资设立的产业基金作为“母基金”,与上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或以增资方式参与现有基金等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区域合作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各种“子基金”的投资模式(“子基金”初始规模的额度不低于产业基金总规模的30%,以后规模逐步扩大)。

2.“直接投资”模式。根据不同类别的产业资金和投资对象,采取注入资本金、直接参股、参与定向增发、“金股”投资等不同的股权投资管理形式(“直接投资”模式额度不超过产业基金总规模的20%)。

(三)投贷联动。对获得产业基金扶持的项目,引导合作的银行进行原则上不低于1:1的配套额度贷款,进一步发挥基金放大、引导作用。银行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的,由财政调配政府性存款保障银行收益。

六、投资项目退出

(一)产业基金投资项目应在投资协议及相关合同中载明退出条件和退出方式,在达到投资年限或约定退出条件时,应适时进行股权转让、股票减持、股东回购以及清算等方式实现退出。

(二)产业基金退出时,除按约定价格退出的以外,基金运营机构应聘请符合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所持股权进行专项审计和评估,作为确定退出价格的重要参考。

(三)对政府需要重点扶持的投资项目,产业基金可以采取一定期限收益让渡、约定退出期限和回报率、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收取一定的收益等方式给予适当让利。对于按约定价格实行协议退出的,应报管委会审核批准。

(四)采取“子基金”运作模式的,基金运营机构除与其他出资人在基金章程中约定退出方式外,有下述情况之一时,产业基金可无需其他出资人同意,按照投资项目审议决策程序报批后选择退出:

1.子基金组建方案确认后超过1年,其他出资人未按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完成设立或增资手续的;

2.产业基金拨付子基金账户1年以上,参股子基金未开展投资业务的;

3.子基金投资领域和阶段不符合政策目标的;

4.发现其他危及基金安全或违背基金政策目标等事前约定的退出情形的。

七、费用和收益管理

(一)基金运营机构的委托管理费用按照委托管理协议支付,根据“让利性股权投资”、“子基金”、“直接投资”三种不同投资模式,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按照委托管理协议约定比例,由投资公司按年支付。

(二)为激励基金运营机构引进人才,不断提高运作管理水平,对于投资效益特别好的项目,经投资公司提出申请,基金中心审核,并报管委会批准,可从该项目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对基金运营机构的业绩奖励;对于投资亏损较大的项目,由投资公司提出建议,基金中心审核,并报管委会批准,以一定比例相应扣减基金运营机构的管理费用。

(三)投资公司仅限于列支法律规定作为公司存在所必须进行的法律行为所需的成本和费用,以及根据本办法规定支付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用和业绩奖励。投资公司的税后利润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后不作分配,全额留存投资公司用于投资。

八、风险防控和考核评价

(一)县财政局应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对产业基金运作与管理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健全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审议决策规程,按照“公开、透明、择优”的原则确定基金投资项目,并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基金规范运作和管理,更好发挥基金政策引导作用。

(二)基金中心要认真代为履行出资人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加强对基金运作与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对基金投资运作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并视工作需要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项审计,有效防范运作风险,确保基金安全和效益。

(三)投资公司要按照管委会确定的投资原则和投资要求,组织制定投资计划,并加强对基金日常运作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对投资计划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及时报管委会办公室和基金中心备案。

(四)基金运营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包括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组织和风险控制流程在内的风控合规体系及内部管控制度,严格实行规范的投资项目征集、筛选、预审、投入、退出等全过程的运作管理工作,确保产业基金投资活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运作。投资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管委会办公室报告。

(五)对投资中发生损失确无法追回的,由受托管理机构拟定方案,报管委会审核同意后,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进行核销。

第四篇:赣州市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赣州市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市发[2015]1号)和《关于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赣市办发[2015]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林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扶贫思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实施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达到逐步脱贫致富的目的,探索一条靠山养山、养山兴山、兴山富民的林业产业扶贫开发之路,为推进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实现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和实施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严禁在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天然阔叶林等重点生态区域发展油茶产业,立足绿色、生态、富民和可持续,促进油茶产业扶贫与林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2、坚持新造高产林与改造低产林相结合的原则。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在适宜新造油茶林的林地营造高产油茶林,对需要改造的现有低产油茶林进行及时改造,通过新造与改造并举,扎实推进油茶产业精准扶贫。

3、坚持因地制宜与因户施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根据各地林地、油茶资源情况和农民意愿,选择适合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方式,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制油茶培育计划,通过发展产业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三、目标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8年实现脱贫和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五化”(开发生态化、适度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技术标准化)要求,从2015至2018年,在全市18个县(市、区)新建油茶精准扶贫高产生态示范基地100万亩,每年建设25万亩,其中50万亩用于精准扶贫,形成一批精准扶贫生态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群,按每个贫困人口1亩的标准,辐射带动10万户,约50万贫困人口参与发展油茶产业,让贫困户通过发展油茶产业获得长期稳定收益,达到脱贫致富目的。

油茶精准扶贫高产生态示范基地建设要遵循“五化”要求,努力实现“一精准、二高效、三示范”。“一精准”就是创新经营机制,用好产业发展和扶贫政策,把油茶基地建成精准扶贫的示范基地,创造条件让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直接参与基地建设,投身油茶产业发展,并从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达到“扶真贫、真扶贫、不返贫、能致富”目的。“二高效”就是发挥科技作用,通过应用良种壮苗、良法造林、科学抚育、生态经营等技术措施,将基地油茶林建成年亩产茶油40公斤、年亩产值3200元以上的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三示范”就是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创新机制、成熟技术和经营模式,为全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和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技术和模式示范,让农户看得见、学得会、做得到、有实效。

四、扶持政策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原则,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出台扶持政策等方式,实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重点扶持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领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1、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一是中央现代农业发展油茶项目、油茶产业中央基建投资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油茶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补助、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优先满足有一定数量贫困户入股或吸纳一定数量贫困户就业的油茶种植企业和大户的需求,并严格执行相关补助标准。二是在省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0%用于支持有一定数量贫困户入股或吸纳一定数量贫困户就业的企业和大户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三是从省级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指标中调剂部分指标用于低产油茶林改造。四是在精准扶贫资金中安排油茶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五是对贫困户在房前屋后种植的油茶按照5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六是支持企业、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对吸纳贫困户达到一定数量的,在项目资金、信贷规模、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根据油茶种植特点及投入产出规律设计专门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如农行的“金穗油茶贷”等,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实行利率优惠;积极探索开展油茶扶贫贴息贷款试点工作,解决发展油茶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具体包括油茶林地流转、租赁、承包及油茶树苗、肥料、农机具等的购买和油茶整地、抚育、种植、简易房建造、果实采摘等环节的投入。(详见赣市府办字[2015]75号、赣市银监发[2015]14号文件)。

3、整合涉农惠农资金。在中央财政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支持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权限不变”的要求,对上级部门和市、县财政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主要包括:财政部门的现代农业扶持产业发展等资金,国土部门的土地整治项目等资金,水利部门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等资金,农业部门的粮油高产创建等资金,林业部门的造林补助等资金,扶贫部门的产业扶贫等资金,交通部门的农村公路建设等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土地治理项目等资金,水土保持部门的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等资金),用于支持油茶产业精准扶贫。

4、实行全产业链发展。切实抓好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油茶高产种植基地、油茶产业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油茶工程研究中心、油茶产品检测中心、油茶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建设,实行油茶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扩大市场知名度、引导支持油茶产品商标注册、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等措施,加强油茶加工、品牌培育、销售平台、技术攻关、检验检测等环节的配套建设,提升油茶品牌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整合油茶加工企业和油茶种植基地等资源,支持推动龙头企业上市,实现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工作措施

1、创新经营机制。依据贫困人口脱贫的需要,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形式入股,积极创新“林权变股权、补助资金作股金、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兼顾社会、企业、政府利益,实现多赢。积极探索贫困户参与油茶经营的多种模式:一是家庭自主经营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种植、分户经营”的模式进行开发。二是参加油茶专业合作社模式。以村组为单位,组建油茶合作社,统一开发经营。三是股份制模式。以林地、补助资金入股,参与公司+农户(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四是回购返租模式。对已有产出的油茶基地,引导产业扶贫资金进行回购,回购方倒租给企业经营。五是股权改造模式。对已有产出的油茶基地,引导产业扶贫资金进入,进行产权改造。回购返租、股权改造油茶林面积和收益分配,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测算,要符合当年有收益、年年有增长、三年能脱贫的要求。

2、发挥带动效应。坚持从本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切实抓好各县(市、区)生态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并与精准扶贫挂钩,实行“五个一”,即“组织一套力量、规范一个技术标准、筹措一笔建设资金、建好一个示范基地、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带动机制,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传、帮、带”和辐射作用,把贫困户培养成为发展油茶产业的技术能手,带动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3、强化科技培训。大力推行油茶造林良种化,落实油茶良种补贴,实行定点育苗、良种良法造林,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新造油茶林全部为优良高产品种;以江西环境工程技术学院、赣州农校、市林科所及各级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为依托,免费为贫困户培训新型油茶实用技术,传授实用技能;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指导贫困农户的生产建设,提高油茶产业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产出能力和发展水平。

4、完善工作制度。各级政府是实施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的主体,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组织扶贫、财政、发改委、林业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协调解决油茶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建立健全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作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

5、严格考核评价。建立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纳入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调度、通报、考核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就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质量、建设成效等内容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考核。

第五篇:新材料产业(生态经济区)

新材料产业

一、目前现状

阜宁县新材料产业主要以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新型树脂材料、有机颜料及涂料为主体,加之晋煤乙二醇项目、中铝稀土分离项目2个重大项目等构成目前阜宁县3+2新材料体系。

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县重点实施的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规模以上企业9家,2016年,实现开票销售27.6亿元、税收7338万元,分别占全县的8.96%、8.98%。

二、发展方向

围绕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发展以下六类新材料项目

1.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其他功能合金等。

2.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轻合金材料等。

3.先进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其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先进陶瓷、特种玻璃、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5.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6.前沿新材料。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

三、目标定位

以阜宁高新区为主体,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研发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新型有机颜料及涂料、新型树脂材料,基本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产品为主的转型,使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1.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8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020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2025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成为阜宁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2.培育大企业目标

到2020年,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5家左右,形成一批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影响力大、竞争力强、产业链完善的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聚区。

四、重点招引项目

重点招引可丹卡粘胶强力丝、无锡双象超细纤维、晋煤乙二醇、上纬新型树脂扩能、中广核制氢设备与氢能源综合利用、中铝稀土分离、盛和独居石综合利用、龙喜腰果酚、亚盛表面固化剂、石墨烯等重点在手跟踪项目

下载生态产业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产业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一、专题研究 1主体概念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概念定义: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内涵外延: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历史背景: 2......

    产业与生态论文范文

    产业与生态论文产业与生态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01班 姓名:陈敏璇 学号:1022410120 生态县发展之我见 摘要:生态系统不仅支撑人类的生存,而且还陶冶我们的精神,为人......

    生态课堂实施方案[大全]

    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市、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以五六年级为基点,通过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再提升,特制......

    生态补偿实施方案

    科才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政策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我乡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文大全)

    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 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现结合我镇......

    生态产业的广东模式

    生态产业的广东模式:顺德先行酝酿一年的《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今日正式出台。顺德将选择光伏产业、环保科技、新型材料、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打造顺德西部......

    农业局: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大全]

    XX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专题汇报材料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

    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合集五篇)

    蓟县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的典范——不断发展壮大的蓟县国营苗圃多年来,蓟县国营苗圃在县委、县政府和林业局的大力协助和积极政策的扶持、引导下,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求实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