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语文之专项复习——标点
C 标点
4.C[2012·江西卷]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整,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4.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B项,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顿号用于同一层次之间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析句子中各词语之间的关系,大陆同胞、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为同一层级的并列词语,而港澳台同胞分列为港、澳、台同胞则为更小一层的并列词语,最小一层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而比它更大一层的并列词语之间则要用逗号,否则,其间的逻辑关系就混乱了。C项,第一个破折号前的逗号应去掉。破折号有解释词语的作用,在解释词语时可以在解释词语的前后都用破折号标示,但双用破折号时,其前后都不能用点号隔开,否则会破坏语气的连贯,因此,“朋友”后的逗号应删除。D项,将“心理异常”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是“有人认为”的内容,但冒号的作用不能管到“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一句。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2.2012·江师大附中、鹰潭一中联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
B.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
C.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红火火,有人戏称为“汤圆”动辄败给“玫瑰”„„等。
D.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连日来的气候异常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3.2012·南昌市二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备受市民关注的南昌快速公交专用道已全面竣工。车道为“一纵一横”:“一纵”贯穿阳明路、八一大道、井冈山大道;“一横”途经洪城路、解放西路。
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现在的许多文章,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看,就都需要提炼。
C.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D.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4.2012·江西六校一联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新个税法即将于9月1日实施。北京市地税局新闻发言人在今天上午(8月30日)的新个税法以及实施条例说明会上表示,个税免征额的提高,将惠及北京市470万纳税人,约
有229万纳税人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约201万人税负相应降低。
B.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不把群众“意见”当“异见”,最重要的还是要广开言路。记得温总理曾说过“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只要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当作“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
C.所谓的“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三公消费”难治,归根结底,是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作祟。因而,根除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D.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执委会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及时报道“七城会”。宣传厚重密集,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城运中提升了南昌形象。
5.2012·九江一模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学界对“耘籽”一词词义的争论,他根据自己对农业生产的了解,结合古今注家的注释,最终完成了论文《归去来兮辞“耘籽”考释》。
B.即使欺骗不了别人,他(她)也要用谎言安慰自己。当第一个谎撒出去之后,第二个、第三个谎就像细菌一样依次衍生、停不了。
C.“四海之内皆兄弟呀。”有个人大声笑着,喊:“啊,你不是从山北的下洼来的吗?那也算是邻居了。”
D.这种意境往往就是沈从文情感流程的中继站,就是他的整个心路历程,他实践着“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水云》)的艺术追求。
第二篇:2013年高考备考语文专项:标点
2013年高考备考语文专项:标点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课标语文16.ABCD[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从荧①(pí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院,从舞台到广场„„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②,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别。因此,③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 ? ④是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⑤还需冷静思考的。⑥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
答:第________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__。
课标语文16.ABCD[2011•福建卷]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汉语基础知识,涉及字形字音、词语、标点等知识点。这是最近几年中,首次考查基础知识,是对中学淡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纠正,也可能是今后的命题热点之一。其中第④处标点改为逗号的理由是,“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在文中仅是主语部分,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不能用句末标点。
【答案】(1)①屏(2)然而(但是)(3)第④处,改为,(逗号)
语文5.C [2011•湖北卷]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语文5.C [2011•湖北卷] B 【解析】 B项句中的第一个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内。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湖北考试院的专家们非常执著青睐的一种传统题型,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考点,因为学生在作文中“一点到底”的标点符号写法的现象非常普遍。高考命题点聚集在“应用”“易混”处,具体为:引语后标点不明,对标点符号功能认识混淆,标号与点号错位,加引范围不清,破折号与括号混用等。
课标语文4.C[2011•江西卷]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课标语文4.C[2011•江西卷]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分号连用
错,分号应改为逗号。B.“„„”与“等等” 重复,连用出现了错误。C.倒装问句中,问号在后面。应该为“怎么了,你?”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也在句末。A项提示了我们应注意正确使用冒号的方法:冒号多用于表分项列举;用在需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说明;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后面,以总结上文等。标点符号一般都是考查较为常见的用法,平常记住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做好标点题的前提。
语文4.C [2011•重庆卷]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语文4.C [2011•重庆卷]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迷”应加引号;
B.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D.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标点符号往往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偶有修改标点或加标点的题型。另外,正确使用和书写标点在作文中也有所体现。标点符号的重点在于是否能规范使用,难点则是点号与标号的连用(如点号与引号、括号的连用)。备考时可归纳常见误用、混用、滥用的典例。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NBA新赛季对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的“走步”规则作出调整——即NBA球员在行进、停止、传球或投篮之前允许持球走两步。
B.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是对“坦然”做了最好的诠释吗?
C.“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英国政治学家洛克17世纪留下的一句物权名言。换句话说,就是私有财产和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D.久经沙场的奥巴马,心中早有一杆秤,提问精彩与否?能不能挑起他的兴奋神经?从他的用词便可窥知。
1.B 【解析】A.“即”与破折号重复;C.引号后逗号去掉,引号内加句号;D.整个句子没有问的语气,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
B.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过程中,人户分离、房屋空置、流动人口居住地点不固定、上班族早出晚归无人开门等,均给人口普查工作增加了难度。
C.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反复吟诵,而后微微颔首,不一会儿眼泪就涌了出来。(王翰《凉州词》)
D.2010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在山东莱芜举办,来自美、英、日、俄„„等18个国家和国内近30个省市的近千名飞行员为这一航空盛会献上他们的航空“绝活”。
2.B【解析】 A.书名号改为引号;C.“(王翰《凉州词》)”这个出处应紧跟诗句;D.省略号和“等”字功能重复,不能连用,去掉省略号。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年夏天,他躺在病床上对《齐鲁晚报》的记者说:“有这么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下一辈子还做环卫工人!”
B.2010年11月10日,京沪高铁先导段率先完成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力“四电集成”施工,展开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工作。
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
3.B 【解析】A.第一个叹号错;C.顿号连用导致并列关系层次不明,“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应为逗号;D.分号改为问号。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8月15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国家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B.被誉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央视广告招标今日举行,董卿、白岩松、王小丫、张斌、康辉、李梓萌到场助阵兼吆喝。从整个上午的招标情况来看,央视2011年依旧“不差钱”。
C.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了总后勤部《关于在全军推广军人保障卡的意见》,标志着全军又一重点工程:军人保障卡推广工作正式启动。
D.我不知道记者们这样卖力地宣传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还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以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呢?
4.A 【解析】B.“中国经济晴雨表”“吆喝”都要加引号;C.冒号改为破折号;D.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的高考“独木桥”式选拔忽略了学生发展,高考改革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形式以及选拔和录取方式,让考生能多渠道、多层次走过适合自己教育的立交桥。
B.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
C.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D.如何看待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意义呢? 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5.D 【解析】A.“立交桥”应加引号;B.“之路”后面的句号应在双引号外,或“指出”后改为冒号;C.“持有毒品”“大麻等植物”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第三篇: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情节
第一课时
概括小说情节
【题文】
情节概括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二、考点解读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情节常考查的有这几种类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到贯穿小说的线索或叙述主体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常见设问方式】
(1)请围绕主人公XXX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方法归纳】
解答情节梳理型题目的一般步骤: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第一步,根据小说特点,选定概括方法
(一)结构概括法
(1)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2)明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梳理概括情节。如《枪口下的人格》一文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二)场面概括法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线索概括法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第二步:灵活运用答题模板
(一)完整叙述的参考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参考模板
故事较复杂、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常用模式:某人做某事。
第二课时赏析小说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题文】
情节叙述手法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涉及到情节结构手法,还会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考点解读
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二.叙述手法
(一)知识积累 1.叙述人称
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特点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去掉插叙的内容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插叙内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特点是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常见设问方式】
(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三)、答题步骤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手法类型 是哪种叙述手法。
(2)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①首先点出所用的情节手法,②结合文本所用此情节手法的内容具体分析 ③明确叙述这种情节手法的作用(效果)。
三、结构手法
(一)熟悉常见的“情节结构手法” 1.悬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2.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3.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7.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8.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9.抑扬,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二)设问方式: 【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中某个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4)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何作用?(5)小说采用×××方法开头,这样写有何作用?
(二)、一般答题步骤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手法类型 是哪种结构手法。
2.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①首先点出所用的结构手法。②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③明确叙述这种情节手法的作用(效果)。
第三课时小说情节的作用
【题文】
情节作用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二、考点解读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文中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3)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三、方法归纳
第一步:从五个对应关系考虑。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 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3)就开头来说:
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设置了悬念。
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4)就结尾来说: ①出人意料的结局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古渡头》的结尾就有此作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如《祝福》“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被狼吃”这一情节,就刻画了一位想念儿子而又希望获得别人同情的祥林嫂形象;如《古渡头》一文结尾渡夫的任情高歌这一情节就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性格,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考虑
这一情节是否是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
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
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如《古渡头》一文结尾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第二步: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模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5从”思维考虑作用点,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第四篇:高二语文考前专题复习之标点口诀
一、标点符号使用口诀
1、问号
选择问、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尤其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多个问题来发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冒号管到一句末,冒号里边不套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放句外。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 a.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b.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都要用问号。)
例: a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b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
留下一面啊?
2、感叹号
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逗号,而不打顿号。)
例: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开来。如“师生员工”“中外记者”,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a.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吧!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打顿号。)
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4、分号
能用分号。)
例: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5、冒号
(1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2如果点号前有不归冒号所管的内容,或之后还有属于冒号所管的内容,该冒号均使用错误;一个句子中冒号之后不再套用冒号。)
例: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 的:“凤”是雄鸟,“凰”是雌鸟。凤凰台台标也由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6、引号
引用,引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外;完全引用,引句末的标点要放在引号内。)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放在整 个句子或段落的句末标点之外。)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
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b.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第五篇:标点复习专题训练
一、知识普及
◆顿号
1.定义:顿号(、)是中文中特有的标点,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顿号歌: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
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例:这篇文章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和云海。
2.注意事项: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例: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3)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4)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5)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逗号
1.定义:逗号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2.逗号是汉语中最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丰富,为避免语法带来的学习复杂化,请同学根据例句来熟悉。
(1)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分号
1.定义:并列的词语用顿号,并列的短语用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就应该用分号。
2.用法:
(1)主要表示并列关系(即两个句子无轻重之分)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
例1: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
例2: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
例3: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例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在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
例5: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3)有时候,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也可以用分号来间隔。
例6: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
例7: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问号
1.定义: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基本用法:
(1)凡是表疑问的句子,不论是询问,还是责问、反问、选择问、商量、设问或不需要回答而语气是疑问的句子,末尾都用问号。
例1:“真的?”“真的。”(特指问)
为什么不能去呢?(反问)
把笔借给我,好吗?(商量)
你怎么不说了呢?(询问)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我?(独词问)
我们是坐车去,还是走路去?(选择问)
(2)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但反问句语气很重,感情强烈,末尾可用叹号。
例2:国家主席可以被活活整死,连在骨灰盒上署真名的权利都被剥夺;堂堂元帅在集会中竟遭无知学生的辱骂和问罪;„„这哪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关于选择问句
注1:一般情况下,在选择问句中,问号标在句末而不是句中。
例3:我们是坐车去,还是走路去?
注2: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但是这种用法在考试中出现的较少。
例4:我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3.常见误用(括号内是正确用法)
(1)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例1:至于谁来当我们医院的院长?(,)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例2: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
(2)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
例3:去北京哪天动身啊?(,)张主任。(?)
二、练习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3.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
4.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5.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6.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7.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
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
8.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9.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10.我哪里知道他从何处来()
1.,,;
2.;
3.,;,;,,,,;
4.,;,;
5.、、,,6.?
7.、、8.? ?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