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课程作业 关于林场的(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6:1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课程作业 关于林场的(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课程作业 关于林场的(共)》。

第一篇: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课程作业 关于林场的(共)

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课程作业

姓名: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

学号:

题目:关于林场覆盖率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新田县两大林场的调查研究,分析出林场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文献记录及调查问卷查找原因,针对每一项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林场改革,林场发展,优化林场投入

正文:

一、序言:

社会调查的目的:树木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重大,为了了解新田县林场覆盖率及其基本情况,加强新田县的林场管理,促进林场建设,为建设绿色新田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社会调查对象:湖南省新田县各大林场及其管理人员

发放问卷数量:20份;回收数量20份;有效问卷数量20份;发放对象:新田县林业局工作人员

二、问题提出:

林场现象:通过查阅文献记录、个别林场访谈、林场实地调查等途径了解到新田县有肥源、大湾两个国有林场,分别始建于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位于县城的东北部,地处山区与丘陵区的交界地带。是金陵、两江口、肥源三大水库和县城日东、日西河的活水源头,又是县城抵御北风的一道生态屏障,区位优势极为重要。两场经营总面积25987亩,森林蓄积量8633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3%。在岗职工83人,退休43人,现有林木资产4800万元,固定资产80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负债总额483.8万元。六十多年来,新田县国有林场在培育、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旅游,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全县林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90年代以来,新田县两大国有林场走生态建设之路,以绿化荒山为己任,为新田的林业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林场的投入逐年减少,采伐木材已成为林场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物价、职工工资逐年增长,林木蓄积消耗过快,林场逐渐陷入资源危困、经济危机的局面。就在国有林场处在最困难的时期,新田县林场主管部门针对林场现状,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战略举措,寻找林场发展之路,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走跳出林场办林业、跳出林场办产业之路,探索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思路。

一是充分利用林场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二是鼓励职工创办家庭林场发展林果业。林业局出台了优惠政策,并为家庭林场提供周转资金,无偿提供种苗。

三是项目建设的扶持。1990年至2000年,各项林业工程项目重点安排在国有林场,为林场注入项目资金300余万元。

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两大林场经济负担过重,主要是退休人员逐年增多。退休人员321人,每年共发放养老金230万元,仅是退休档案工资的61%,人平月工资730元左右,仅此一项每年需消耗木材蓄积1.3万m3,占林场年采伐量的70%。新田县林场的养老保险还不是全社会统筹,林场人员大部分不属于规范性养老保险范畴。加之近段企业退休职工连续增加工资,也给林场带来了压力。林场退休人员要求增加工资经常与局、场领导产生矛盾。林场的资金来源80%靠采伐林木,而林木采伐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一是森林公园内不能采伐;二是生态公益林内不能采伐。生态保护与林场的生存和发展矛盾很突出,林场现在过日子已相当困难,还需挤出资金搞发展,林场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局面。

同时,林场职工年龄结构老化,年轻人员受体制限制又不能招收,林场职工素质大部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市场能力低,林场技术人才主要是市林校毕业学生,高学历人才近几年也没有引进,现有技术干部是单一的营林知识,林场缺乏能适应市场的多门类高等人才,人才资源严重缺乏。造成留不住人的局面,现有的基础设施相当脆弱,抗灾能力极差。

除此之外,2010年以来,林业局缩减了对林场的投入,林场林种结构、产品结构较单一,收入来源简单。林场的林种结构、产业结构虽然经过调整,但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砍伐木材,对资源消耗过大。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在林场很难落实,如近几年的农村电网改造、改水、通路等一系列工程建设未将林场列入计划。

三、原因分析:

从问卷上工作人员的回答了解到,造成新田县国有林场当前困难的原因,既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失调,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投入严重不足。大湾林场建设难度大。

二是林场定性模糊,政策环境不优。一方面,国有林场木材采伐、造林更新都受上级指令性计划控制,缺乏经营自主权,也享受不到企业应有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国家取消了对国有林场的财政补助,减少投资,性质障碍使得国有林场又无法享受“通乡通村公路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和“邮政村村通”、人畜饮水等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

三是生态建设任务重,经济结构单一,经营机制不活,国家补偿杯水车薪。四是人员增长过快,职工素质偏低。国有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难以留住人才,职工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而且相当部分思想观念闭塞僵化,“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

四、对策及建议

从问卷调查工作人员的建议和文献资料来看,对国有林场的改革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做好解决措施,并总结出一下几点:

1、转变国有林场的发展方向。在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新时期下,必须对国有林场发展的方向重新定位。建设生态公益型林场,应该在一段时期内全面禁止林场的林木采伐,实行封山育林全面禁伐。以此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确保林场山青水秀,生态良好。

2、改革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国有林场现在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自收支的管理体制,已不符合新时期的林业发展需要,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3、积极稳妥的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工作事关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全局。重点部署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充分领会做好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联系点建设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以分类经营和养老保险为核心,精心做好工作方案;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领导,迅速成立国有林场改革联系点领导班子,为国有林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指导有关县区加强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不等不靠,加快出台国有林场改革的各项指导性意见和政策,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四是加强对各试点县区改革工作的指导,积极探索分类经营改革背景下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具体措施。五是密切关注基层动向,做好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及时了解两大国有林场改革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

4、切实解决职工保险金和工资拖欠问题。两个林场退休工人较多,及所属产业的收入不高,职工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资金不足,工资拖欠现象时有发生,林场职工年工资不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关注林场职工的生活,给予两个国有林场更多的财政投入,增加每个林场职工的收入,从而提高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让退休职工可以及时拿到各种保险金,给林场的发展和建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5、抓住机遇,加快国有林场发展。随着旅游休闲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国有林场的发展有了更多更好的契机,两大国有林场都拥有丰富、宝贵的资源,利用环境资源优势,通过多途径的投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提高林场的收入。国有林场要改革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机制,积极创新,引进专业人才,把林场的生态建设和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带动新田县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五、结论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到,新田县个国有林场的生态建设前景应该是可观的,希望相关部门参加,认真研究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促进国有林场改革有关政策的早日出台,只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和利用林场的资源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和自我管理,国有林场是想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一定可以为新田县增添更多的青山绿水,为县生态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使新田县成为一个“天蓝、地绿、水清、音静”的生态县。

参考文献:

[1]省林业局.湖南省国有林场改革调研报告.绿色财会.2012.8

[2]县林业局.关于加快我县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报告.新田县林业局文献.2013.4 [3]赵圆.国有林场绩效评价问题研究文献综述.2012.4期

[4]李红勋,田明华.我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问题探索.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1

3附件:

湖南省新田县林场情况调查问卷

1、您现任林业局职务是:___________

2、您在林业局工作____年

3、您认为这几年新田县林业总体发展如何?____

A.经济效益不错B.成绩平平C.日趋下滑

4、您所了解的两大林场中哪一个林场发展状况相对于来说更好一些?____

A.肥源林场B.大湾林场

5、您满意现在的林场监管机制吗?____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6、您认为如今新田县国有林场的发展滞缓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国有林场改革,您个人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于如今现行的林场政策,您认为如何改进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您的回答,祝你万事顺利!

第二篇: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修)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

课程名称: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

学分:2

时间:第2-3学期暑假2-4周面向对象:新闻传播学院一年级学生

教学大纲(暂行)

一、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和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撰写实践报告。

二、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的组织和指导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由学院学生工作组负责,具体指导教师为该年级辅导员。放假前,学院领导和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动员,向学生提出目标和要求,宣布学生在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期间的纪律,开展指导、负责考核和成绩评定。

三、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的内容不局限于专业范围,各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等,单独或者组成团队,团队应分工明确,个人均有自己的研究侧重点。结合我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热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选题,教师应给予指导,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在第2-3学期进行,时间为2-4周,可以采取实习、采访、调研、考察等多种形式。完成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后,若在单位实习须有实习单位评语,并加盖实习单位的行政公章,每位同学须在开学一周内递交本人独立完成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的考核依据是每位同学完成的社会实践报告。学生通过实践和调查,从国家、社会、地方、社区和家庭等不同方面寻找和发现问题,对此做一定的深入研究,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完成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的考核标准为选题联系实际有意义、调查目的明确方法科学、调查报告正文叙述清楚明白、理论论据充分、数据资料真实可信、语言准确简炼,符合学术规范。社会实践被报道或者实践报告被有关单位接受,应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在成绩评定中予以肯定。

附件:社会实践介绍信

新闻传播学院

2009年6月

介 绍 信

根据我校教学安排,为了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我学院于今年暑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兹介绍我学院 2010级专业同学前来联系实践事项,请予以大力支持,并给予必要的管理与指导。对于贵单位的积极支持与帮助,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2011年 5月10日

选题参考

1、提高党在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研究

张晨玥***

2、赴西藏支教、考察

任青诺增***

3、青年自组织:快闪、AIESEC等

焦轶伊***

4、9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徐韵 ***

5、自媒体(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

张珺怡***

6、社交网站(人人网、开心网、易班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 刘平***

7、拖延(社会热点)关注

马怡敏***

8、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与国外对比)上海老建筑古迹的开发利用与改造 中国古代文学

高瑞梓***

第三篇:社会调查作业

社会调查作业

论文题目: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蒋恩铭:《广告法律制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于林洋:《虚假广告侵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

【3】刘建民主编:《新编经济法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4】杨紫恒主编:《经济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5】魏振壕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张龙德主编:《广告法规案例教程》,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刘云生:《民法与人性》,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8】丛新强、梁绪敏:《广告法规与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

【9】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0】张龙德主编:《广告法规案例教程》,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教研室主编:《民商法纵论:江平教授70年华诞祝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12】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尹章华:《消保法制本土化》,汉兴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

【14】孔祥俊、张双根:《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15】肖汉奇、郑国生主编:《广告法实用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

【16】梁彗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民商法论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

【17】范建得、庄春发合著:《不实广告》,汉兴书局有限公司,1994年。

二、期刊、论文类:

【1】何琦:《名人虚假广告研究》,载《法制与经济》

【2】应飞虎:《对虚假广告治理的法律分析》,载《法学》

【3】陈树森:《名人虚假广告的司法规制探析》,载《法治论丛》,【4】马慧鹃于、林洋:《论虚假广告侵权的归责原则》,载《中国律师》

【5】转引自《法律严格规定广告细节,外国明星代言慎之又慎》,载((J七京娱乐信报》,【6】卢文道、张斌:《论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载《同济大学学报》

【7】李麒、冯卫国:《浅论虚假广告及其法律责任》,载《山东法学》

【8】南珠:《真实,是广告的生命》,载《当代传播》,2005(6).【9】张明楷:《论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法学》,载《法学》,2006(10).【10】吴彦书:《论当前虚假广告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载《社会科学辑刊》, 2005(3).【11】黄邦道:《虚假广告的特点及法律治理》,载《北方经济》,2006(3).【12】王小红、钟海华:《试析虚假广告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民事责任》,载《法律适用》, 2005(9).【13】于剑华:《商业广告中出演者的法律责任问题》,http://Law一Star.Com.【14】王梓臣:《明星代言广告的法理分析》,http://Law一star.com.

第四篇:社会调查原理与心得课程心得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心得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要正确认识并科学管理现代社会,离不开对社会信息准确及时的收集和处理。社会调查作为一种收集和处理社会信息的基本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掌握社会调查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工作水平。

总结来说社会调查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社会调查是一种自觉的认识活动;第二,社会调查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第三,社会调查的目的是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真相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进而寻求改造的途径和方法;第四,社会调查时一门科学。

社会调查具有实践性、客观性、综合性三个特征。其目的和根本任务是揭示事物的真相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进而寻求改造社会的途径和方法。由于社会调查的目的各不同,其具体事物也有所侧重,有的侧重于反映客观社会事实,有的侧重于对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探求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有的侧重于在探求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作对策性研究,等等。

本学期我们组选择的社会调查课题是“关于对待流动商贩态度问题的调查”,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流动小商贩日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流动小商贩与以城管执法人员为代表的城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严重有悖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成为目前城建管理的重要科题。但是一些人却认为流动商贩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活力和魅力。而且他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们也要生存。而且很多居民也认为流动商贩为其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没有他们生活将会无法想象。生存与次序,便利与和谐,小贩与城管,我们到底应该对待现代经济条件下的流动商贩经营权利?他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对此我们提出了关于流动商贩管理问题的调查。并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小组讨论提出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并制定步骤。

2.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地点是离学校最近的培黎广场因其人员流动大,且处于高校区可以包含各个群体。)

3.对流动商贩进行采访。(主要以学校周围的小摊为采访对象。)4.对城建管理人员进行采访。(如安宁城管,清洁人员)5.对居民进行采访。

6.确定实施方案,分配好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头行动。7.进行汇总,并查阅更多的资料和案例进行完善。8.形成完整的课题调查得到结果。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社会调查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这个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获益匪浅。

第五篇:社会调查课程论文

湖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生(MPA)

社会调查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XXX

***1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周 学 荣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方面面,规划性、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化的大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基本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机制体制,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三农 统筹推进 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思路的新认识、方略的新发展、举措的新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一、必须把握本质目的,有原则的推进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必须把握好推进一体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可偏离,更不可背离。

(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并适度超前,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搞好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做好一体化发展能力的前期评价,对不具备条件的必需缓办,不可降低标准建

[1]设。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原则。以提升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水平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原则,重点推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争取群众意见,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以城带乡,统筹兼顾原则。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切实加强工业、城市对农业农村的反哺、支持作用;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结合区域发展水平、资源条件、产业特色等因素,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城乡统筹、共同建设、同步发展,做到“全局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

(四)尊重实践,务实创新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基层组织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胆创新,只要有利于城乡经济和社会融合发展的实践,都给予鼓励和支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机制体制,依法、依规,有组织、有秩序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必须明晰发展目标,分阶段的推进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阶段性、系统性特点,既不能消极等待城乡一体化自我演化、自我实现,更不能好大喜功、大干快进,应该结合城乡经济特点和水平,科学、合理划分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层次性目标。

(一)明确阶段性目标。以时间为轴线,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分阶段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短期

[2]目标应着力于制度体制创新,消除城乡对立的体制壁垒,促进城乡产业、劳动力、技术、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融合;中期目标应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逐渐消除城乡经济和社会水平的差距;远期目标应在中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完全融合,并形成一体化的网络型系统。

(二)明确层次性目标。以空间为主体,明确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城市郊区发展目标、乡镇村发展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开展建设,最终使城乡总体达到一体化布局的目标。中心城区应以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建立快捷、通畅的交通网络,质优、完善的文体医等服务设施网络,突出城市特色,增强城市辐射能力。城市郊区应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建立优质、集中地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作为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和融合的纽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乡镇村应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建立城乡连通、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乡村社区。

三、必须突出核心工作,有重点的推进

城乡一体化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推进中必须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基本导向,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统筹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公共管理等六个一体化。

(一)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坚持规划先行,用一体化的理念统领建设发展规划。

1、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围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

2、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全面协调城乡利益关系和整合城乡资源为着眼点,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根本,按照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和权威性的要求,结合产业规划、旅游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3、完善乡村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布局,明确农村土地功能分区,设定农业现代化园区,调整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城市、郊区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纳入一体化规划中,并编制专项规划,规划一旦确定,必须依规划执行,循序渐进,梯次推进,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从完善城镇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统筹安排重点产业和布局,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生态环保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1、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完善城镇功能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按照节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和开发区。

2、调整优化现代农业结构和布局。以“土地向规模化集中”为导向,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思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以园区促进企业集聚,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聚,加强三大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向非农化转变,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转变,降低农业人口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为目的,以构建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为目标,全面开展城乡路网建设、城乡水利水系建设、城乡电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的网路化建设。

1、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打造快速、便捷、流畅的市区交通网络,完善通往市外、省外的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等路网建设,打造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城市到乡镇、乡镇到重点村屯的路网建设,促进城乡路网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完善重点村屯到一般村屯的路网建设,加快改扩建、硬化,实现村村通。

2、构建城乡一体的水利网络。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城乡饮水、供水系统一体化。加强区域水系建设,以现有河流、湖泊、水库为基础,除险加固,清淤疏通,构建城乡一体、循环利用的生态水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农村农业灌溉用水体系。

3、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城乡供电、供气、给排水、公交等公用设施,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乡镇为基本联络点,覆盖城乡的通讯网络、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网络,形成城乡配套的商业网络体系。

(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事业规划和建设,整合优化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立城乡覆盖、城乡一体的教育、卫生、文化及体育设施网络和管理网络。

1、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重点加强对非农化农民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及再教育。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普及普通

[5][8]

[3]高中教育和幼儿教育,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使广大农村享有与城市同等的教育条件。

2、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引进高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补充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量,重点提高乡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健全以城区医院系统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纽带,以村(社区)卫生室(站)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3、积极发展农村文体事业。加快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在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重点镇村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文体健身活动场所。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发展文体产业,培育特殊人才,推动文体事业发展。

(五)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保障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以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以缩小、消除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为根本目的,系统化、整体性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

[10]。

1、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农村劳动力水平提高和转移的责任,搭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服务平台,做好劳动力资源的推介、引入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重点保障失地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努力形成城乡统一、城乡居民“同工同酬同保障”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

2、扩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可以享有一体化保障服务。加强城乡各种社会保险制度间的相互衔接,扩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积极创新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均等化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的全覆盖。

3、健全底层群众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城镇“三无”人员、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集中供养、长期供养的长效机制,基本应保尽保、城乡覆盖的帮扶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事业,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11]。

(六)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加强城乡社会矛盾调解。建立健全矛盾调处解决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利益不受损失,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2、加强基层社会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对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民主、法制宣传和知识普及,使社区、农村民主化、法制化,构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正。

四、创新机制体制,有依据推进

在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改革创新,探索建立适合并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体制,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使一体化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1、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是限制农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因素,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必须首先打破这种户口性质的差别,消除因户口性质而产生的阻碍。进一步放宽农村居民到城镇落户的准入条件,逐步扩大“农民市民化”的范围和规模,当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逐步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

2、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置换等方式,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囊括国有土地出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流转的城乡统一的土地有形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个人,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3、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作用和影响力,增加信贷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农惠农制度,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直接为“三农”服务的民间资本、投融资组织服务于农村、农业,并建立完善的资金、机构管理体制。

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公共资源整合的原则,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参 考 文 献

[1]厉以宁.论城乡一体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0(11):7—10.[2]陈锡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4—181.[3]贾淑惠.国内外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评价和借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9):142—143.[4]刘伯霞.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和城乡关系现状分析[J].三农研究,2006(9).[5]付明星.城乡一体化的具体路径[N].湖北日报,2012—12—26(12).[6]吴伟年.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与对策思路—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4):46—53.[7]段娟,文余源,鲁奇.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06(7)118—127.[8]张英魁,袁和静.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J].现代城市研究,2009(2).[9]王维工,蒲再明.上海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J].上海改革,2003(1).[10]郭建军.日本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和经验教训[J].国际农业,2007(2).[11]范朝礼.江苏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下载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课程作业 关于林场的(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课程作业 关于林场的(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调查课程教学计划

    社会实践课程(《社会调研I》和《社会调研II》)教学计划 一、社会调研目的社会调研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管理、营销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进行一项模拟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

    社会调查第二次作业

    单选 1、非参与式观察又称为(D.局外观察)。 2、在实验过程中接受自变量刺激的一组对象是(A.实验组 )。 3、( A.社会调查研究)注重通过对第一手的信息的分析达到认识社会的目的。......

    社会调查与方法个人课程总结

    个人课程总结 本学期的第一到第九周,我们班开设了社会调查这门课程,通过周均旭老师的授课,我对社会调查这门课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在与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调查的同......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副本[精选合集]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2018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赵瑞红 教学目的:社会调查是人们的一种自......

    社会调查课程设置方案

    广州大学教育硕士《社会调查》课程设置方案1.课程名称:社会调查 2.课程设置目的 (1)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应用社会调查方法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

    概论课程2012寒假社会调查

    概论课程2012寒假社会调查 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和面临 问题指导教师:张冠军 班级:机械 姓名:迪力夏提 10-3班高博 侯健 胡重阳 李保震 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江苏电大社会调查作业

    《社会调查方法》平时作业六一、名词解释 1、分层抽样 答: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

    社会调查方法作业1

    第一次作业(第1~3章) 一、 填空题(每空4分 共4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 ),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