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19-05-13 16:4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篇: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2009年2期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分析了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了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与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高职院校具有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双重身份,作为科学文化与职业技能的传播主体,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凸显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基地,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国人提及并重视,它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新的文化产物,具有高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才得以明确提出并有不同的诠释。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校园及其中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的一种文化气息、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应该囊括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的精华,也应该囊括学校的各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的各个环节,既有隐性的表现,又有显性的表现,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内,在创新中发展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既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在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有属性的同时,还具有其独特的内涵。

(一)文化载体要传递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各类建筑、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宣传设施、校园环境等,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校园内每一个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和理念。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如我院在校园内树立以1960年版一元人民币正面图案,我校毕业生全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雕塑,展示我院悠久的历史和办学特色,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们置身校园时,单是这些附加建筑传递的历史信息,映射的人文精神及其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亦可以起到催人上进、令人奋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校园设施自然会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真正形成和谐校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考虑到历史、现状、发展等特点,在设计上注重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办学特色,在建设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文化积淀是内聚力建设之源

文化积淀是反映高职院校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文化传承意识状态,是学校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互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所有成员所共识的一种群体意识。文化积淀及其表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犹如一个人的秉性,是学校的灵魂,这是激励大学所有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是大学社会主体发展的行为方式,是校园文化的内聚力之源。校园文化积淀的生成源自学校内部,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这种色彩使得各所院校各有特色,避免了学校千校一面。学校的特色,不仅仅是教学、办学和专业上有特色,还要关注它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形成自己的个性。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淀和传承会鼓励自己的所有成员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影响大学生对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与校园文化相近乃至相吻合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校园文化积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思想文化,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思想观念。这种校园思想文化自然会使师生员工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使教师能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让师生都能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自然而然地塑造和发展自己,从而养成与学校的思想文化一致的思想文化素养。第二是感情纽带,是广大教职工对高职院校的归属感和眷恋。第三是校园风格,包括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歌、校徽等等,是校园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第四是凝聚力。每一种校园文化积淀形成的核心都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它无时无刻不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是激励学校所有成员奋发工作的源泉。校园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要素,它是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当中,由一代代大学成员共同创造、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和成为学校师生员工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办好一所职业院校一定要有很好的文化历史积淀。

(三)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

校园行为文化是职业院校的运行和互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终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互动等方面。它是学校办学理念及其操作过程内化到师生员工的思想过程和外化过程,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对学生而言,优秀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对学校而言,优秀更重要的不是事件的过程,而是一种风气、一种精神,也就是一种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被学校成员普遍认同,成为群体的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并显现为群体的行为,才能逐渐形成为学校的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学生品格塑造功能。即引导、规范学生外在言行、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品性的功能。第二是指导科技文化的功能,即在教学、科研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形成的文化氛围。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都比较突出,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训实验、顶岗实训和能力培养等行为方面也相应要形成各自的特点。第三是指导高职院校文化交往的功能,即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提高力学水平、扩大办学领域,通过产学研服务社会,通过组织师生到工厂、企业实习实训和与校内外学校的联合办学所形成的—种新的文化氛围。这些行为,对于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锻炼师生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走开拓创新之路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是引导学生消费的功能。大学师生是社会消费群体中—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业院校特有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指向等所形成的消费环境,形成其特有的消费文化。对许多学生而言,校园生活是—种全新的体验,把握不好消费就可能加重学生的家庭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是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方面。第五是体现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度。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

教育、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四)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校园制度是师生的行为准则,是校园内在运行机制的基础,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文化的传承引领,制度是根本。制度建设实质上是建设、强化、内化和形成行为准则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学校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关注每一个教职工个体和活泼有序的管理环境,体现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师生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与其说是为了管理,不如说是为了校园的文化积淀。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是问题的关键。一些高职院校盲目模仿高校校园文化模式,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特色的一面。出现校园文化建设严重滑坡的现象,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职业院校人文精神积淀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缺乏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数学校重视和发展建设还远远不够,以至于校园文化的成长和发展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停滞乃至萎缩。

高职院校在大发展时期,人们往往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忙于学生就业安置,却往往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即使意识到了,其建设速度也远远落后于教学楼、体育馆和光缆等等。于是,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化了的文化,如粗俗文化等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有迅速渗透入校园的趋势,且具有出奇的吸引力,很容易迎合青年学生,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还没有达到校园文化自觉,有可能还要为之推波助澜。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相比,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显然都跟不上需要和期望,要使其能够真正体现出承担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就要有意识地建设适宜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第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升华。2005年10月教育部周济部长来我校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性人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学校、从社会到家庭、从教师到学生,却形成了一种仅重视“智育”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清,工作不到位。

第二,重教轻学,忽视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很多高职院校还未能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更多的是单一的学校教学。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办学不仅仅是为了“授业”,同时也应该重视“传道”和就业。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是硬任务。而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归纳为课外活动,可有可无。抓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多,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少,缺乏管理和引导。

第三,只重视正面说教,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学校可谓是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教育,正面说教的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少,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的教育和氛围之中,缺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创新。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指导。由于认识出现偏差和客观条件限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校园文化建设很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设施简陋、布局凌乱、品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校招生规模一再扩大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更是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科学有序地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新模式,是高等教育事业当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它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2007年,高职在校生为861万,约占普通高校的50%;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院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原中专升格而来,因而校园硬件建设与软件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很多院校的设施数量少、条件差,校区分散,实验实训条件也比较简陋。学校各项事业的运行基本上是在过去历史的“惯性”的基础上逐步新陈代谢,新的与高职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样也迫切需要冲破过去历史“惯性”的束缚而重新塑造。校园文化具有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的强大育人作用。对高职院校来讲,面临学校条件有限,学生文化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只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培养出知识、技能和能力接近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更有其特殊性和迫切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就是选择、批判、适应、创造、发展和传承的过程,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亦如此。应该借鉴和吸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特色将其延伸、发展和创新。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高职校园文化同大学校园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以如何凝练和塑造学院办学的个性特色,则是校园文化实现的根本途径。学校在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的差异,表现出各个学院校园文化的不同。而校园文化缺乏个性,是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的具体表现,只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各领风骚。

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要与凝练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从长远来讲,办学特色是一所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办学特色内容丰富,如学科特色、行业特色、民族特色等,但一所学校最本质、最重要的特色应该是文化特色,这是一所职业院校的精神、灵魂和标志性特征。因此,凝练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突出和彰显办学特色,要立足于与本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继承和发扬本校优秀校园文化传统。

凝练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还要结合时代特征,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在互动中吸取精神和经验,不断丰富本校校园文化思想内涵,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鲜明的个性。一所学校从其建校伊始,就是在创造自己的个性化的历史。高职院校要善于从历史沿革中归纳出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其途径、形式和侧重点应该结合自己的和周边的条件,找准学校的历史传承和校园文化定位,找准方向,发扬并彰显自己的特点。只有那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自觉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维的学校,才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继承和创新性的特点。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还要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在学校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共识,并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外显行为。同时还要引导师生员工以科学的精神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理智的态度选择先进的外来文化,在坚持办学特色和优化校园文化的前提下,繁荣学术、创新办学机制,邀广大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自由驰骋,将校园文化中传统的、现代的精华与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因素交融、协调、整合、再造,保持并有所创新。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提倡领导者自觉身先示范

自觉就是不需要意志努力、不需要外部激励和要求,主动愉快地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亦如此,要求领导者在对校园文化的本质、规律、价值的认识和定位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责在感性和理性层面上进行内化和外现。这种自觉自然会在全面、系统、科学和长远的基础上引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领导者要做到自觉就必须加强学习,这是决策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学校领导若能自觉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结合国家宏观需求和学校自身状况,从创新办学理念、凸显科学理性等方面着手,必将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领导者还要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引导和培养全体师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氛围。

良好的办学理念是指导一个院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均比较短暂,短暂的历史既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又带来了挑战。用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开放的观念体系做指导,凸显科学理性,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方针政策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汲取时代精神精华,铸造自己的人文传统,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运行和习惯行为特色模式,就等于抓住了机会;反之,新学校创建伊始的随意、盲目和混乱也将会形成一个院校的风格和习惯,不好的习惯也是一种自觉。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规范的办学行为是良好开端和形成良好运行模式的根本前提。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全方位统筹协调发展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既需关注整体构思、设计和实施,又要统筹校园载体、行为、文化积淀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使校园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和谐统一。优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人际互动、学术关系、校内外合作、传承与创新习惯等等,属于行为文化,对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是文化积淀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管理体制、校规校纪既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是制度文化的体现。多形态的校园文化元素协调建设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处处体现着一个院校的整体特色和时代特征,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共进,并逐渐演化为群体的意识。理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强调良好的文化活动设施与浓厚的学术气氛的和谐;优雅美观的环境与师生健康心灵的和谐;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汲取高校的传统文化精髓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是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共同财富。大学是知识库、思想库和精神库的总和。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先进科技的普及者、社会文化的反映者。国内外高校历史性的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学习和借鉴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用战略性眼光审视高职教育的事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战略一定要建立在对成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体现并汲取大学的校园文化价值追求和特质,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来发展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自己的方向,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校园内的各种文化现象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无所不在,渗透性、传承性和发展性并存,校园文化也如此,它浸透

在全体师生的全部校园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也通过各种包括自发的校园文化现象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如体育文化、课桌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化、饮食文化、时装文化、寝室文化、甚至厕所文化等等,只要有师生出现的地方就有相关的文化现象,可谓无处不在。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多样性甚至自发性等特点,满足了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的需要,体现了他们成长过程吸收力强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思想潮流不断激荡、各种文化现象亦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不良和腐朽。只要有活泼向上、求新、求异的年轻学生,校园文化现象就会丰富多彩。校园内各种文化现象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又给理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动态管理的难度和要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有配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稳定教学秩序的“约束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学习的“凝聚功能”,又有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融合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专业、钻研岗位能力的“激励功能”。要注重借用各类载体,如校训、校史、校徽、校歌、第二课堂活动等等,引导好大学生的自发的文化现象,使各类文化现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精神食粮。总之,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件少有同类借鉴模式、正处于探索中的新生事物,所以影响和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会更多。只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服务。

第二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论文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现状

(一)学生社团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平台

在调查中,高职高专学生对“你参加最多的文化活动是什么”的回答时,有28.7%的学生“学生社团或协会组织的活动”,这是选择中比例最高的一项。这表明,学生社团是当前高职高专校园中举办校园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吸引高职高专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大学校园中的各种学生社团或协会因其与学生距离最近,对学生的需求、爱好了解最深,在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上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它们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所以,学生社团已经成了当前大学校园里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最活跃、最主要的平台。

(二)娱乐兴趣类文化活动

最受学生喜爱在调查中问道“你最喜欢参加的文化活动是”,选择娱乐活动、艺术活动、兴趣活动这些令人欢愉轻松类型的活动的学生分别占36.8%、20.8%和16.8%,在所有的选项中居于前三位,共计达到74.4%,占了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而在问道“你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时,有27.8%的学生认为是兴趣所致,在所有可能回答中处于第二位。另外,调查中问到他们心目中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是什么样时,有16.9%的学生认为应该是能放松娱乐自己。通过上述的这些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看出,那些有娱乐性、令人感兴趣的轻松欢愉的校园活动在当前高职高专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他们积极性高,参与性比较强。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把那些比较严肃的知识、技能活动参入一些娱乐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既得到了锻炼,获得知识和技能,又能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因学习和社会竞争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三)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以功利性为主调查中,有77.3%的学生明确回答他们理想中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是有利于他们学到东西或交到朋友;而对“你参加最多的文化活动是什么”的回答时,28.7%的学生选择社团或协会组织的活动,18.7%的学生选择竞技性活动,选择这两种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的文化活动的学生共计达到47.4%。当在调查中问道“你对你校的学生文化活动的最大看法是什么”时,有17.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的实用性不够;而在回答“你最喜欢参加的文化活动”时,只有7.2%的学生选择“公益活动”,4%的学生选择“文化讲座”。高职高专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可能与他们当前面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加之高职高专学生的社会劣势越来越明显,他们就业也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必须要更好地掌握将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这种要求也直接反应在高职高专学生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他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学到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公众场合所需要的胆量、勇气等,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所以,只要那些有实用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他们都比较愿意参加,而对那些注重精神内涵、文化修养、公益性的文化活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相对较弱。

(四)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有待提升

尽管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在每学期开展一定数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学生需求等这些内涵性的东西还不够。调查中问道“你对你校的学生文化活动的最大看法是”时,有31.2%的学生选择“活动参与性差”,有27.2%的学生选择“活动质量有待提高”,这两项反映校园文化活动内涵高低的选项共计有58.4%的学生选择,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还需要在质量上深挖,提升活动的内涵。另外在关于“学校的文化活动最主要的不足是什么”的问题上,有47.2%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主义严重,为举办而举办”,有35.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古板单一”,有17.8%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过时”,这也正好反映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不高,内涵有待提升。质量和内涵是文化活动的灵魂和生命,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源泉。如果校园文化活动缺少了相应的育人理念和精神,或者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其结果就只能是为活动而活动,出现数量重于质量、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文化活动本身应具有的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素养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

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实施措施与途径

为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保证校园文化活动顺利进行,根据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需要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途径。

(一)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

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和制度,在政策和意识上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监管性和统摄性。另一方面,是良好地贯彻和执行完善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发挥应有的效力,就必须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去严格地执行。否则,它们就是停留在人们口头上、意识里的符号,只是走过场和文字游戏。

(二)加强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

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牵涉面广,涉及的部门多,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复杂,需要协调统一,在建设的过程中才会形成合力,达到尽可能好的效果。因而,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说来,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由学校党政的主要领导牵头,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形成。这样,全校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容易达成共识。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也容易做到分层管理、条块结合,各部门、各人员密切协作,从而使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效率性。现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组织系统性差,组织结构不科学,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缺乏整体化、系统化和程序化,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应有的重要作用。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缺少引导、没有规划、重形式轻内容等无不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缺乏坚强的领导有关。所以,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的领导组织机构是保证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和谐、顺利的关键。

(三)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条件

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前者是显性物化的投入,后者是隐性的软投入。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投入就是解决包括经费、场地以及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运用保障机制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和设施等达到一定的标准,使其顺利开展。学校在进行物质投入时必须考虑把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与学校其它建设结合起来,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进行的必要物质投入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投入就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学校精神、价值观念、文化理念、校风校貌等的培养和塑造。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投入需要以物质投入为载体,在显性的物化存在上得到体现。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投入需要精神投入来升华,隐性的精神文化是显性的物化存在的灵魂。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底蕴不足,文化品位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中重视物质投入,却忽视精神投入。所以,在校园文化活动投入中既要加强物质投入,更要重视精神投入,从而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的,高职院校的产生,就是高校创新的一种表现。常为新的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的校园文化,常为新的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系、研究的范围,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与先进文化的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的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的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的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建高职院校师范院校和品牌学校。

(二)明确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管理文化、道德文化、人文与科技文化的综合性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变革在高校的折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使高职院校师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对于教育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优良的人文素质,实现高等教育造就道德品质高尚、智能结构合理、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模型

本课题理论研究的模型,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分为四个模块: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

(四)拟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模块的主要内容

模块

1、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它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指针和航标,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指高职院校校园人在办学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集中体现在校园精神。模块

2、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这是精神文化结晶方式的实体存在;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模块

3、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主要是指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制度文化贯穿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体现在高职院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模块

4、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主要由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行为环境三个要素构成,主要指校园活动形态、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行为文化是教职工、学生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高职院校精神风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精神、共同价值观的诠释和折射。

(五)研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适功能;

5、的辐射功能;

6、促进功能;

7、稳定功能;

8、展示功能;

9、调节功能;

10、继承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些功能,显性或隐性存在,能够即把全校师生员工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六)剖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相互关系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社会先进文化的整合和导向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教育,英国的教育家纽曼说过:“大学教育教会人们如何适应他人,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如何相互理解,如何相互宽容,与任何人相处,他都融洽自然,与任何人相交,他都有共同之处。这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

2、社会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文化是时代的文化,不同社会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

3、先进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促进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文化变迁,我国的文化结构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多元化趋势。世界文化在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不断地发展变化,直至发生文化的整合。西方文化所表达的心灵境界和精神价值的追求,给了高职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感觉和全新的内容。其中以人为本、科学与民主相结合、自由、民主、博爱与法制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对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和发展作用。

(七)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1、产学研结合,定单式教育,使高职特色更为突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瞄准市场需要,合理定位,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更加重视技能训练,才能更好地寻找到自身的位置,在就业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为了适应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的教学要求,应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就是高职院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3、继承光荣的传统,挖掘闪光沉淀,创出优良品牌。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有其光荣的传统,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如何继承光荣的传统,挖掘历史沉积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新旧文化的更好融合,将会形成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

4、发挥独特的个性,建立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系部是高职院的组成部分,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将会汇集成为学院更加丰富多彩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5、学练并重,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创出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高职院校学生所特有的思想特征和文化特征,要求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持之以恒,点滴积累,特色鲜明,健康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就一定能建成。

(八)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时间短,基础薄,办学模式处于摸索过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新兴的一种办学类型,绝大多数都存在着历史短、基础弱、起点低、缺少历史文化积淀等问题,故而高职院校的校园制度文化尤显薄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理论指导,大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很多学校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的“克隆”或“微缩”,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脱离,无从显示高职院校的特色。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短期突击现象严重,未能持续长久发展。为了迎合教育教学评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或者受到学校主管部门的好评,临时编造一些特色项目,或短时间里设计几个特色项目加以突击建设,临时应付,这些特色项目在评估之后,慢慢失去了其重视的热度,久而久之,特色项目也就慢慢趋于平淡。

4、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高职特色的教学要求。目前,多数的高职院的教学模式,实际上还局限于普通中、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框框,这种在运行机制上,以学校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

(九)探索高职院校建设良好校风的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风建设远不如普通高校抓得紧、抓得好,其状况令人堪忧,建设高职院校良好校风有以下几个路径:

1、统一认识,狠抓校风建设;

2、大造舆论,强化校风教育;

3、齐抓共管,落实校风建设责任制;

4、端正教风,树立良好考风;5.求真务实,调动师生积极性.

(十)提出建设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方法

建设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方法有:

1、学术和艺术文化建设;

2、教师行为文化建设;

3、学生群体行为文化建设;

4、学生个体行为文化建设;

5、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

6、道德实践建设;

7、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的组织;

8、行为文化活动的设计;

(十一)探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途径

1、班子和谐,形成统一价值取向;;

2、发展和谐,提升学校竞争实力;

3、教学和谐,突出高职职业特色;

4、管理和谐,打造教书育人基础;

5、环境和谐,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四、成果与影响

(一)成果得到社会认可

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专著,已于2010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二)研究成果较丰富

课题组共完成院级课题1个,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刊物2篇,获奖论文1篇。

1、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院级课题.2007.11.结题.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究[J].大学时代.2006.11.(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

3、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问题探讨[J].职业时空.2007.3.(中文核心期刊)

4、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9.(经济类核心期刊)

5、高职院校校风建设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3(双效期刊)

6、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0.5.(双效期刊)

7、论传媒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相互影响[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8.2.8、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途径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9.4.9、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里调适功能[J].教师.2008.10.10、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体系构架及特征分析[J].湖南工业职院学报.2006.12.1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7.12

12、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教育[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8.2.13、校园体育文化要素与传播[J].时代文学杂志(理论版).2007.7.14、浅论高职院校法制文化建设[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10.3.15、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10.2.16、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7.11.17、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初探[J].科学时代.2008.10.18、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10.1.(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校园精神文化深入人心。课题组有长达7年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从2004年起,便开展了院级课题《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使校园文化的理念在学校逐渐生根发芽。

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图书馆与特立公园融为一体,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尽显山水校园特色,校园绿化覆盖率高达50%。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对外国际汉语传播基地大楼于今年5月竣工,1万多平方米的校园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

3、促进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成立了“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以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该项工作由学院党委书记亲自负责,课题组核心成员,党委副书记分管,课题主持人担任“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将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本校,大力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4、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实践形式多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文化节”活动,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与陶冶,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5、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成果。近年来,学院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园林式单位”、“长沙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是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对外国际汉语传播基地。

五、改进与完善

精神和文化,相对于每所高职院校来说,都是内在的,有鲜明的特色与个性。很难像生产一个产品那样,有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如文科学校和工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不一样。在这方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关于研究的方法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如何处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高职院校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我国更多的是指中专及以下的教育,包括职业培训,这些不同的教育类型,校园文化也是不一样的,怎样来区分,需要研究。高职院校已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还不是一个学科,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已经作为课题组下一步研究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学研究》作为院级重点课题,已于2009年6月立项,目前正在研究中,已经取得部分阶段性成果。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

(执笔:罗军强)

专家对课题鉴定的意见

2010年6月24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同行专家,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罗军强主持的“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进行会议结题鉴定,专家组听取了课题主持人的工作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实地考察了校园文化建设,并与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进行了咨询交流,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一、完成了原课题设计的研究内容并达到预期目标。从2006年开始,课题组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研究模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建设良好校风的路径、行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谐校园建设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全面反映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风貌。该课题构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基本框架并立足学校同步实施,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互为依托,构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其中行为文化的提法具有一定创新性。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的研究思路切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成果丰富。一是撰写了课题著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专著,已于2010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书27.8万字,共分为四篇、十六章,每章分为若干小节,每一篇的四章构成一个体系,本书理论研究的基点,是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现象和问题,因此,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二是完成院级课题1个,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刊物2篇,获奖论文1篇。

三、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一是校园精神文化深入人心,课题组有长达7年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使校园文化的理念在学校逐渐生根发芽。二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校园绿化覆盖率高达50%。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三是促进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四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实践形式多样,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健康发展。五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学院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多项光荣称号。

四、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实在,研究过程真实,研究方法得当,研究措施有力,研究结果可信。起到研究促工作,工作促研究的作用。对指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照。

五、建议课题结题后,加强对课题成果的推广、继续课题的纵深研究,将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经专家组鉴定,同意结题,鉴定结论为良好。

专家组组长签字:彭蝶飞

2010年6月24日

第四篇:论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论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论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一个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时期。高职教育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其校园文化核心是高等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结合与融合。而每一所成功的高职院校都必须依托若干个制造或服务行业。作为交通类高职院应结合专业结构、办学模式、所在区域等因素,依托具体的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形态,不断增加校园文化亮点。

关键词:交职院校;职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基金项目:2013-2014湖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 编号G2013C3 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园文化定位是属于学校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应该要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研究人员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征阐述时认为: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定位、生源层次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应用性、职业选定性、特色性、行业指向性、文化地域性等个性特征,正是基于这种共性和个性差异,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首要的事情就是做好本校校园文化定位。

交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交通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是企业职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的总和。[1]它包括了蕴含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和体现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现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职业理念及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文化;体现交通企业外在形象的物质文化。

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与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发展要求是一致的。实现校园文化与交通文化的快速对接,构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校园文化,更好地实现交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才具有吸引交通企业的巨大魅力和竞争力。构建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须把交通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价值观念的标准等,具体表现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上,并通过知识、观念、社会关系、活动等形态、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灌输、启发、示范和陶冶,使其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专业学习、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符合交通运输行业的需要,这对毕业生成才立业具有深远意义。

交通行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交通企业种类繁多,涉及到社会生活中一个关键的领域就是“行”。交通文化就是人类为了克服时间和距离障碍开展社会性活动时外化于交通的期望。这种期望具有先进性、超前性、开放性、大众性、公平性等特点。因此,作为“校企文化熔炉”的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体现以上特性。

(1)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气势恢宏的交通设施相继建成,这一点反映在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总体规划中,就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在精神凝练、学院规划、学院管理和学院教职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校训、校名的书写等方面都要体现,要体现出雄浑大气的一面;

(2)交通发展的实践始终吸收和体现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等的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因此,一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创新、推广,把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创新看作是能否实现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大事来抓。这一点体现在交通高职院校,就是指在长期发展历史中积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灵魂和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很好地传承下去。同时,文化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应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交通高职院校精神,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多层面、多角度展开,既要做好交通知识的传承,还要站在科技前沿,及时把握交通科技时代精神及要领,不断发挥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院科研优势,营造学科技、用科技、创科技的浓厚氛围,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3)交通运输行业是基础行业、先行行业,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纽带作用。交通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处于校园文化的表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优美的校园基础设施能给人舒畅、自然、耳目一新的感觉。近几年来,各地的交通高职院校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伊始,交通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硬件的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浅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不可忽视。因此,要有好的硬件规划,在追求实用、技术价值含量高的同时,还要力求体现建筑设施的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造型式样等的发展趋势和美感,用必要的超前意识、战略性的眼光、领先时代的发展观、高于现实的标准严格要求各项设施建设,这样才能赶得上时代对建筑的审美需求,才能形成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

(4)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校园活动的丰富性、多彩性上下功夫。通过交通参与者的参与,渗透到每一个交通参与者身上,使其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大众性特征。这一点体现在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校园活动策划的新颖性和参与者的广泛性上做出努力。交通资源作为社会公共资源,要保障交通消费者获得公平的消费权益和消费民主。在交通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政务公开、决策民主以及关注弱小群体上有所体现。不同的交通方式在运行组织和人员配置上有明显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交通文化。所以,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既要考虑建设具有共同的一般交通特色的文化,又要体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突出特色中的特色,如主要以公路桥梁、汽车运用、物流管理、交通信息化等专业群为主的学校,可以着重打造“道桥文化”、“汽车文化”、“物流文化”等板块,并将它们有机融合,以形成交通高职院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特征。突出行业特色,建设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实施策略

(1)引进交通文化元素,建设环境优美的交通高职院校校园。交通高职院校学生是准“交通人”,其在全面接受交通文化前需要一个适应性的平台。在硬件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如校园建筑设施方面应据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教学功能注入更多的交通文化内涵,如在气势、外观、颜色、校标、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指示牌、信封、稿纸、交通工具上的标识、命名、名人画像、雕塑、园艺等都应力求注入有别于普通高校、其他高职院校风格的要素,从而体现出含有丰富的交通内涵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实习实训场所布置、仿真模拟方面也要体现交通文化色彩,通过引导,使学生从课堂学习到业余学习的侧重点上,从校内学习到社会调查及毕业设计上,都以交通为核心,将交通特色融入其整个学习生涯。

(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改革为抓手,搭建与交通文化对接的平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而实施这个模式的关键因素在于人。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交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交通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交通企业管理和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地按照交通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交通企业文化的熏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加强和一些交通企业联合办学,使企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办学的具体事务中来,能有效地保障教学内容与交通社会的需求同

步。再次,要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如聘请交通企业专家、知名人士、技术能手参与教学改革;定期邀请交通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交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交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育;组织学生到交通企业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等。学生在领略到交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认识,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交通人”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3)把握交通运输行业的职业特点,加强准“交通人”职业素质培养。不同行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交通人的职业素养有交通运输行业的特色。因此,针对行业的职业特点,培养良好的“交通人”职业素质对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影响深远。因此,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的长期教育、专业实训课教育、实习动员教育等各教学环节的潜移默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教育、熏陶、养成。此外还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辅助教育,如开展主题班会、专业技能比赛尤其是集体项目比赛,聘请事业成就突出的校友回校“现身说法”,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

(4)以各类创新活动、技能竞赛为载体,凸显具有交通特色的校园文化。每年定期举行与交通运输行业特色接轨的大型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和各类各项灵活多样的、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活动。如举办桥梁文化周、汽车文化周、物流文化周、演讲辩论会时,要求其内容紧密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这对提高学生对交通问题的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和整个交通系统融为一体,进而自觉关注交通现实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交通问题的兴趣和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将会有显著成效。另外,作为交通高等职业院校,还要注意活动与技能竞赛的高等层次性,要不断采取措施,使学生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文体活动逐步倾向技能型活动,且每年活动都要有所创新,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包含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测量大赛、CAD大赛、信息检索大赛、模型制作大赛、桥梁结构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养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院的学风、校风建设,进一步凸显具有交通特色的校园文化。

(5)开展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实现师生人生价值,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人文性。交通高职院校也要把交通运输类专业群为主的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加美誉的主攻点。考取有关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汽车维修等方面的各类资格证书和参加有关机电动车或船舶驾驶技术培训应成为师生员工业余时间的努力方向。尤其要注意为师生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各职业做好准备,为学生就业和将来师生职业转换创造条件,尽可能多的开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试,为师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创造良好条件,使师生有过硬的交通专业素质、较高的交通专业热情,有成就感,带动校园文化的人文性氛围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振福.交通文化及其生态机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6):37.[2] 傅新平.论交通文化中的几个重要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报(社会科学版),2006(5):697-700.[3] 闵春发.高校应特别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N].中国教育报 2009-2-23(2).[4]刘波.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作者简介

杨涛(1963―),女,大学本科,湖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国际交流越发密切,在我国加入WTO后,更对国外文化、信息流入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大量思想文化、思想流入国内,这使得国内社会环境变的日益复杂。另一方面,网络中也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和当前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学生思想受到侵害,我国各大院校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主要手段。育人先育德,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是未来国家发展建设的核心力量,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本文将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现状与问题;发展与创新

报纸曾经是受众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媒体,是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人类社会现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网上可获取的信息非常丰富,又因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上网发布信息,这对传统报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虽说传统报纸还不至于差到无人问津的程度,但是总的来说,发行量低、读者群下降、广告收入递减等实际问题,现已成为全球报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一、传统报纸的发展困境

(一)传统报纸的含义及其现状

传统报纸是不同于新时代媒体的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它因为自己有生俱来的传统优势,它运用纸张和传统的印刷方式来传播,它是一种比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更早的传统媒体,所以称之为传统纸质媒体。与新时代媒体的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合称三大媒体。它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

相比网络媒体,报纸的传播速度和互动功能明显不足。相比期刊杂志,报纸由于刊期比较短、每期的版面有限,承载的内容信息也就有限,篇幅短小使得报纸信息的深度、广度不足。报纸仍需要以文字为主要传达元素,相比期刊杂志的内容厚实和新媒体表现形式的斑斓丰富,报纸的内容和形式显得过于单薄和单一。简言之,传统报纸处在网络媒体和期刊杂志的夹缝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报纸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读者群老龄化,受众减少

如今,大概只有那些难以快速接受新媒体,或对报纸怀有阅读和感情的中老年人会有看报的习惯。报纸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读者群老龄化发展是整体趋势。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看报的越来越少,读者群日益老龄化成为纸质媒体走向衰落的一大隐患。报纸的忠实读者日益减少,甚至可以说“后继无人”。

2.内容被替代,影响力下降

新媒体的内容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纸媒的内容,同样一个新闻,当纸媒还在排版或还没发行前,新媒体已经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抢先发布,而且内容开放、信息量大、及时发布,还具有互动性。纸媒是我国发展最早,最具有权威性的媒体,而现在很多热点新闻是网上先炒热,然后传统媒体才跟进报道的。更有一些纸媒在报道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时候,总是避而不见或者断章取义,有意或无意间的隐瞒事实,这使得纸媒的权威性受到读者质疑。相比之下,新媒体完全不受地点、距离、时间的限制,使受众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新闻信息。

3.经营陷于困境,人才流失严重

广告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报刊广告刊例总额为234.39亿元,报纸广告同比下滑4.73%,2014年继续大幅下滑。广告减少使传统媒体的经营状态举步维艰,而人才流失则是传统报业的最大损失。从薪酬、发展空间、学习新知识等方面来看,传统媒体都缺少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更为糟糕的是,很多从业人员由于纸媒的江河日下转而投身于新媒体,导致传统报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雪上加霜。

二、新媒体的劣势

虽然新媒体依托网络发布信息,信息量广泛,但是这些信息繁多,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真假难辨,不便于受众对信息的选择。选择新媒体的受众是要有一定的电子设备,才能从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同时,新媒体的电子设备需要的花费,远远高于报纸的价格;而且,网络电子设备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很难正常使用。

有一些会使用新媒体的受众,在长期使用电子媒体,会引起眼睛疲劳,而且,电子设备会带来辐射,这写辐射是对人体不利的,尤其是老年人受众和孕妇受众。加之我国的网络普及率还没有达到完善程度,在偏远的地区,很多人是接触不到新媒体的,无法获取信息的。

新媒体的自由性和广泛性,缺乏权威和公信力。这里既是新闻的来源,也是谣言的起点。新媒体定位不够清晰,相互雷同,缺乏各自特色。新媒体上有很多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等不健康的内容。新媒体在安全、信息的深度等,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媒体的要求。新媒体的劣势正好给了传统报纸的发展机会,报纸应在夹缝中积极寻求生存发展优势,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三、夹缝中寻求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策略

(一)报纸比网络更值得信赖

从新媒体上获取信息需要一定的设备,而报纸可随取随看。特别是传统报纸凭借其专业的采编队伍,对重大事件及时、准确深入的报道,赢得了许多读者的信赖。例如《学子读写》,是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育类周报,创刊二十年以来,在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省内校园里逐步树立起卓越的信誉和影响力,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类报刊中的名牌。尤其是2015年以来开设的“鱼化龙文苑优秀作品选登”专版,受到读者和订户的喜爱。独特广阔的视野、权威准确的观点、清晰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低廉的零售价,使得《学子读写》享誉三秦大地。

(二)比期刊价格便宜且更为实用

报纸价格便宜且携带方便,是期刊杂志无法比拟的。这使传统报纸在新媒体时代保有自己的发展机会。迄今仍有一些人在阅读中会有剪报的习惯,他们根据自己需要会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读者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摘录下来,这样就无意间强化了报纸信息的储存性和重复阅读率。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长久以来养成的的阅读习惯,很多的老年人还是不习惯用新媒体的,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三)通过打造自身特色寻求发展空间

每个报纸媒体,都有其独特的办报宗旨,不同的报纸有着不同的特色,这是传统报纸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仍以《学子读写》为例,它是面向全国发行的语文教育类专业报刊,主要的读者受众就是校园里的广大师生,简言之,它的风格特点是聚焦校园。同时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不仅推出了电子版,还联合“鱼化龙文苑”建起了QQ群“读写化龙联谊会”,利用微博、微信等全面发布信息,通过融合新媒体、发展全媒体而备受欢迎。

另外,新媒时代对新闻人提出了更高标准的人才要求。传统报纸媒体要先发制人,需要的不仅是“四能”人才,更需要专业新闻从业人,能采访、能编辑、能写作、能摄影的既通才又专才的采编人才,及时更新和培养新闻工作着的专业素养和知识面,多与其他媒体工作者交流沟通;加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品质的全能专业新闻人才。

参考文献:

[1]孟盈.不同介质媒体的依存和发展[J].新闻战线,2010年(04).[2]李兹新.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J].魅力中国,2009(21).[3]倪玮玮.试论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意识转变[J].中国报业,2012(14).作者简介:

贾勇(1967―),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汉语言文学副教授,供职于西安外事学院,“鱼化龙文苑”创建者,现任全国发行的周报《学子读写》理事,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下载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探索

    张钦军 (1975-),男,汉,山东省寿光市,东营职业学院(邮编:257091地址:山东省东营市黄河路569号东营职业学院),高校讲师,硕士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探索摘要:高职教育逐渐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大......

    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初探(范文)

    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初探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颜芹芹)摘要:本文阐述了寝室文化的界定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当代高职学生的寝室文化的功能和对学生的影响,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精选多篇)

    纺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程祝礼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建设优秀的校园......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传统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按照教材安排章节依次讲授,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学......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探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探究 吴小敏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意义.本文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定位,提出如何创新性建设......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陈小波,刘东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发布时间: 2008-7-15【摘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目标、教......

    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五篇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 石门楼中学在积极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校园文化教育建设,发展,与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自由的......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与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与发展王家辉 唐贵平企业文化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更高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总体上讲,企业文化不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