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校园招聘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黄飘寒

时间:2019-05-13 16:4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校园招聘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黄飘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校园招聘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黄飘寒》。

第一篇:有关校园招聘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黄飘寒

关于校园招聘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8级姓名 黄飘寒学号081546056

一、选题的意义

高校校园招聘会以其针对性强、时效性好、易于交流沟通、成功率高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当前毕业生数量攀升而就业需求职位数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深入探索如何在保证校同聘会数量的同时.提高校园招聘会的质量,促使校园招聘活动的有效信息被广大应届毕业生充分利用,提高毕业生的择业成功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研究现状

作为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招聘形式,校园招聘已经在舆论宣传效果上超出了企业的想象,并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和推崇。但由于校园招聘所针对的主要群体与社会上的求职人员相比,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工作经验,校园招聘的效果却又远远没有达到企业所设计的目标。于是如何有效地开展校园招聘,便成了众多企业HR所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存在不足

尽管有许多企业进行校园招聘甚至是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进行巡回招聘,但是还有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真正地理解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本是企业为自身做宣传,吸引优秀人才的绝佳机会,可许多企业却由于没有对招聘行为的弊端拥有足够的认识,不知不觉中走入了误区:

1、不重视和不理解校园招聘。在校园招聘中。优秀公司更为注重的是大学 毕业生管理才能的潜力 而不单单考虑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背景、学习成绩等因素。他们认为大学毕业生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阅历不丰富。不如从社会上招聘的员工。

2、前期宣传不够。许多企业没有在校园招聘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宣传,广大毕业生只有在当日才知道招聘的职位条件等,会造成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就浪费了一个很好的招贤纳才的机会。

3、简历筛选上的弊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毕业生在制作应聘简历和材料

时都各有千秋。在面对这么多精美得不知虚实的简历时,招聘者难免眼花缭乱。如何从简历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就成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难题。

三、综合分析

校园招聘工作是否有效,从短期来看,企业是否招到所需要的人,人员的数

量、质量、层次和结构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招聘的成本效率如何;从长期来看,人员是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他长期的融合度、忠诚度如何。面对数量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企业却常反映校园招聘的有效性差,那么如何提高校园招聘的有效性昵?

(一)制定招聘计划。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业务拓展和员工流动等情况,客观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生招聘计划,招聘计划主要包括四部分:

1、确定招聘专业、人数和层次等。

2、确定录用标准

3、拟定招聘行程

4、建立应聘信息库.(二)发布招聘信息。企业应该提早与学校联系,发布有关招聘信息或发放

宣传画册,一方面让毕业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面试时的介绍时间,提高现场招聘的效率。

(三)成立校园招聘项目组。招聘项目组成员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招聘部门的副总监以上的高级经理、具有校友身份的公司员工、人力资源部门成员。高级经理主要是在校园宣讲会上介绍公司及所在部门.以示公司对这次招聘活动的重视。校友则以亲身经历现场说法,拉近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他们也负责与高校的联系和协调;人力资源部门成员则是招聘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协调者,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

(四)评估招聘工作。招聘评估是招聘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本年度招聘工作的计划、执行及完成情况,结合近年录用员工的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员工满意度及离职率进行分析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形成招聘评估报告,用于指导企业今后的招聘工作。

参考文献:

[1] 冯万里,孙晓宇.完善就业市场体系,作好高校校园招聘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5期.[2] 杨育谋.独特的校园招聘方式.中外企业文化-2008年6期.[3] 余昌海,徐茂.浅析企业如何在校园招聘中取得成功.商场现代化2008年4月.上旬刊总第535期.[4] 吕仁军.浅析企业校园招聘的有效方法.大众商务2o09年7月(总第103期).[6] 企业校园招聘常见“五病”.人事天地2008.2.[7] 沙海华.校园招聘中应注重考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之友2008年06月(17).[8] 从危机中寻找机遇--金融海啸下的校园招聘面面观.就业2009.01.[9] 赵彩瑞.校园招聘会之我见.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10 ]杜燕.外贸企业如何实现校园招聘的最佳化.人才资源开发2008.05.附录:

[1] 冯万里,孙晓宇.完善就业市场体系,作好高校校园招聘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5期.文章摘要:高校校园招聘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签约的主要渠道。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局面,在面临“就业率”指挥棒的强大压力下,高校要主动出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因此,在当前毕业生数量攀升而就业需求职位数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探索如何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成效,促使校园招聘活动的有效信息被广大应届毕业生充分利用,对于促进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杨育谋.独特的校园招聘方式.中外企业文化-2008年6期.文章摘要:论述了宝洁公司,IBM公司,欧莱雅公司独特的校园招聘方式。宝洁公司认为,校园招聘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把申请者当成既是一个所需要的人才,又是消费者,像对待顾客一样真诚地对待大学生”,这是宝洁校园招聘的一个特点。IBM为了招聘到符合公司价值观的毕业生精英,I B M推出了每年一期的”蓝色之路”学生实习计划。欧莱雅的各种校园竞赛不仅对人才引进渠道进行了细分,还针对不同的候选人群设计了不同的策略。由此.欧莱雅”到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方法、找到正确的的战略招聘思想,也逐渐体现出来了。

[3] 余昌海,徐茂.浅析企业如何在校园招聘中取得成功.商场现代化2008年4月.上旬刊总第535期.文章摘要:在校园招聘中,企业必须要走出某些招聘误区.在招聘前和招聘活动中做足文章,才可以在人才的双向选择中赢得最大的成功。招聘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调研.对招聘请求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确定是否需要招聘新员工.准备招聘几名什么样的新员工,通过哪条渠道进行招聘。招聘活动中避免种种不良因素,慧眼识人才,找到企业需要适合的人才。

[4] 吕仁军.浅析企业校园招聘的有效方法.大众商务2o09年7月(总第103期).文章摘要:从企业角度,分析析当前企业校园招聘的形势以及企业校园招聘行为的弊端,在原有招聘体系的基础上,对原有校园招聘体系进行再设计,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获取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校园招聘解决方案。

[5] 宋昊.让校园招聘走出误区.人力资源2008年10月上.文章摘要:于是如何有效地开展校园招聘,便成了众多企业HR所思考的问题之一。以浅显的语言描述了专业知识,先分析误区,再根据误区设计有效的招聘方案,进而分析招聘计划与预算、发布信息。招聘测试、协议的签订、招聘的后续阶段沟通以及招聘总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今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因此企业在校园内进行如火如荼的宣传造势时同样不要忘了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借助他们的渠道为自己造势。

[6] 企业校园招聘常见“五病”.人事天地2008.2.文章摘要:本文列举了在企业的校园招聘中常见的五个问题,第一病:招聘时间越早越好 第二病:宣讲会排场越大越好 第三病:简历收得越多越好 第四病:学生表现越优秀越好 第五病:相关工作经历越丰富越好症 并对此作出诊断。更是列举了联想和英特尔公司的优良作风,作为参考。

[7] 沙海华.校园招聘中应注重考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之友2008年06月(17).文章摘要: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的一些什么素质呢?一,主动性。二,坚韧性。三,合作性。四,适应性。五,悟性。正是这些综合素质决定了一个大学生能否适应单位,并做出突出业绩。那么又用什么样的方法测评这些素质呢?一,行为面试。二,基本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三,小组活动测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参与校园招聘的体会和大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成长经历,就如何在校园招聘工作中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评做了初步的探讨。

[8] 从危机中寻找机遇--金融海啸下的校园招聘面面观.就业2009.01.文章摘要: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场机遇和挑战,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寻找虽然经济低迷,但这恰恰是用低成本储备人才的最好机会。所以要把握好校园招聘的各方面要求,结合好目前社会的实际经济水平下的人才供给需求关系,做好高效率的招聘工作。

[9] 赵彩瑞.校园招聘会之我见.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文章摘要:对于招聘会的主办方或者高校来说.虽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用人单位就提出.他们提前与主办方联系好要来参加招

聘会,但是到了会场才发现他们的展位上显示的是其他企业的名字.可能是上一场招聘会遗留的.也可能是本次参会单位的.不得而知;因此应该事先做好招聘的前期工作,招聘人员也必须是专业人员,才能使招聘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万无一失。

[10 ]杜燕.外贸企业如何实现校园招聘的最佳化.人才资源开发2008.05.文章摘要:首先对外贸企业的地位进行分析,降再降的出口退税、一升再升的人民币汇率、国内原辅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使不少外贸企业举步维艰。然后开始分析外企企业校园招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由此得出外企校园招聘的最佳化路径选择,打造招聘品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打造诚信品牌,二是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问题及研究 文献综述

毕 业 设 计(论 文)

文献综述

题目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学号40741703系别科学技术系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

2011年1月7日

经营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已成为当今社会企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信息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可以说,掌握了信息,就有机遇;掌握了信息,就有发展。因此,对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搞信息化建设的,因此,与信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以及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虽然与过去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但还是存在着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信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信息化现状之后的总结,提出了目前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观念落后、受企业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发展缓慢、人才缺乏、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配套环境限制、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不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的信息化分析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信息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形成迅速传播的信息机制;另一方面,产业信息化成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传统经济的有效组成。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都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

合,形成信息产业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信息资源推动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信息采集、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进程。

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企业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已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种形式,现代企业提出“向管理要效益”,企业信息化管理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知识优势,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先级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景旗,宋贵侠.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

学,1999,(04),22-26

[2] 石钧,王盈楚.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 2007,(12),55-57

[3]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06

[4] 谭跃进.定量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出版社

[5] 李鸿吉.模糊数学基础及使用算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6] 姜启源等.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 吴皓.信息化如何带动企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11),105-109

[8] 信息化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02),42-48

[9] Information extraction system: design and its commercial use, 2007

[10] Data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using metadata acquired by ‘spyware’

第三篇: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扩大的群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报道、概念界定、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解决对策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留守儿童问题 研究 综述

一、国内相关媒体对留守儿童问题报道综述

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从以下数据就能看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新浪爱问网页:搜索“留守儿童”找到网页约324000个,(用时0.026秒);;当然除了网络之外,电视、报纸等也都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以下是对相关报道的综述。

(1)新华社报道:2004年2月,江西省都昌县一对夫妇双双到东莞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妻妹家中。2月19日,孩子从两米多高的床上摔了下来。因未能及时发现脑内淤伤,最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2)《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6月,湖北省黄梅县一名上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女孩因与奶奶顶嘴斗气而被脾气暴躁的奶奶用毛巾勒死,当时女孩的父母正在外地打工。

(3)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孩子珍珍特别想外出打工的爸爸,经常睡到半夜要找爸爸,有时候做梦还会喊“爸爸救我”。可当她爸爸回来时又认生,躲在一边不出声。(中国儿童信息中心)

二、国内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

(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背景及定义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叶敬忠1[②]等,段成荣2[③]等,周爱民2005)。

李雯婷(2005)【1】和段成荣等(2005)【2】都将把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刘允明(2005)【3】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反应为小学和初中生。曹加平(2005)【4】则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

(二)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主要出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安全和权益问题

郭三玲(2005)指出监护权的缺失,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尤其是留守女童屡被猥亵的情形令人揪心。

很多学者都指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而且有时受到侵害,没有倾诉的亲人,往往不易被发现。“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受到人身的侵害。

这里的安全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周宗奎等,2005)【5】。本文在前面相关报道综述(3)就是很好的例证。1[②] 叶敬忠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 2[③] 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2.学习和教育问题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差,大部分留守子女学习成绩平平,少数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逃学行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等级为优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儿童,而等级为“差”的比例又明显高于其他儿童(郭三玲,2005)。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实际上是隔代抚养(即祖辈抚养),曹加平(2005)认为祖辈囿于教育观念落后和精力有限,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疏于管教或管教不当。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因祖辈管教不力,在学习上放松自己,大部分时间耗费于看电视、与伙伴嬉戏,甚至沉迷于录像、网络、电子游戏,学业几近荒废。

3.心理情感和道德发展问题

心理方面,吴霓等认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恼。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儿童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问题应对策略和方法

刘允明(2005)对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食宿,配备以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同时强化家庭的监护意识和教育责任,确保家庭教育力量的存在。二是政府和社会的热心关注。这样政府资金注入,保障寄宿制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创新管理模式,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援。

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和城乡二元结构有莫大关系,所以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必须考虑如何从城市入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吕绍清(2005)【6】建议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政府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给予流动农民市民待遇,保护流动农民的权益;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三、对现有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评价

综上所述,自2005年以来,国内相关学者和专家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和探索。但国内目前这些研究在取得很大进步和成果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憾。我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研究对象概念界定不清晰。对于什么是“留守儿童”,国内学者往往只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去“轻松”下定义,学界没有统一概念界定。因此也导致了研究对象的缺失。

二是研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由于留守儿童是一个全国性存在的群体,所以任何只针对一小部分留守儿童或一个地方的留守儿童研究都有其局限性

三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但是系统、全面性研究很缺少,另外跨区域的深入研究更是缺少。这也是造成留守儿童研究片面化、局部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国内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一些大媒体来进行对留守儿童的报道从而引起社会对其关注。但是大量报道只是给人感性的认识素材,学界研究之后提出的解决对策也欠缺操作性、可行性。给留守儿童“一片广阔的绿洲”,让大家共同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中来!

参考文献

【1】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载《四川

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月第10期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载《人口研究》2005第1期

【3】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3期

【4】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载《教育科学论坛》2005

年第10期

【5】周宗奎、孙晓军、刘 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6】吕绍清:《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载《中国发展观察》2005

年9月号

第四篇: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关于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晚,国外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所涉及。受政府性债务演变进程的影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主要开始于1994年分税制的改革。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形式不断丰富和债务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应对2008年底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增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十年来急剧攀升,财政隐患巨大,国内外从不同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关键词:地方政府 债务 风险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争论

刘尚希在《如何看待地方债务》一文中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与否,和政府偿债的公共资源、政府债务的体制机制等相关因素有关,单纯的看债务的数字化指标是不能正确判断债务的风险的。对地方政府债务持乐观态度的有:巴曙松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宏观考察》一文中指出,“根据国际惯例,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总体上处于可以承担的水平,个别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债行为”。吴晓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总体负债规模占GDP比重仍不超过 50%,无须对地方债务过度担忧。持担忧观点的人则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魏加宁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指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威胁”。呼显岗(2004)则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局部已经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向中央政府转嫁,将会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2)地方政府债务特点的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特点多样化,但代表性的观点表现如下。陈静在《地方政府债务的探究及建议》一文中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有三个特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透明,债务数目缺乏准数;地方政府债务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额大。王克群发表的文章《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成因及化解》则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和形式多样化、举债方式隐蔽、还款时间长、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多由地方政府提供隐形担保。审计署审计科研所课题组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规模失控、主体不明、责任不清。孙勇在文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初步分析》中通过对辽宁的直接显性债务的分析得出,债务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权债务和中央再贷款债务比重下降,其他债务提高;地区间债务负担率差异较大,个别地方债务率过高。牟放则认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地方政府负债日益隐性化。(3)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的分析

地方政府负债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体制性原因,二是政策性原因。报告《中国经济中长期风险和对策

(六)》指出,体制性原因包括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其中财政体制的原因表现为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均衡,地方政府财权小,事权大,导致地方政府不得不举债。支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张莉、王克群、李显杰、冯树建等。张莉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初探--基于分税制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研究》一文中提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担保状况不佳、责任主体不清晰、投资回报率低等情况是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助推剂。冯树建认为银行信贷种种违规行为也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更加严重。在接受《小 康》杂志采访时,陈穗红认为地方政府治理不善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一个重要原因;孙明非认为政企不分、政府经营企业亏损导致的债务占县乡债务比重最大的一块。上述都是体制性原因的表现。而政策性原因表现在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不能落实,或者是在实行过程中管理和控制不严格,或者是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负担而引发的政府债务的上升。魏加宁(2004)认为,地方政府负债的原因如下:①各级政府之间财权事权划分不清,地方政府收入减少、任务加重;②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机构繁杂、人浮于事;③地方政府行政层级过多,地改市后财源匾乏;④财政金融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正规融资渠道;⑤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缺乏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⑥行政管理体制缺乏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短期化。(4)集中于研究如何化解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李冬梅在其著作《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中着重从发行地方公债的经济学分析角度和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要性角度论证了发行地方公债是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途径之一。王建国则认为解决地方政府负债问题首先必须要以法律区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合法化规范化。崔斌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问题探索》文章中提出充分利用外汇储备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并且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偿债基金。张子荣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中提出加强对地方债务监督管理,规范地方各级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从而使资金落实到实处,减少浪费,从而减轻债务。

总体来看,国内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对从实践中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很多研究侧重地方债务的某一个方面,并且缺乏完整、规范、统一的数据,因而不利于我们对地方债务问题从总体上把握。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对于地方政府是否应该举债的问题,西方理论界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世纪 30 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们大多主张政府无为而治,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否定政府借债的作用。他认为“最初债权者贷与政府的资本,在贷与的那一瞬间,已由资本的机能而转化为收入的机能了,换言之,已经不是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而是用以维持非生产性劳动”。他还认为“政府债务会增加国家负担,因为偿债时将会加重人民的税收负担”。这些原因使得亚当·斯密极力反对政府举债。另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李嘉图也认为“政府借债对经济的发展无贡献,反而存在较高风险。”因而,李嘉图也反对政府举债。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衰退之后,大多数经济学家开始赞成政府举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之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繁荣,必须实行赤字财政,这样必然会产生债务。他认为“举债支出虽然浪费,结果倒可以使社会致富”。因此他鼓励适当举债。美国经济学家勒纳“抛弃了预算平衡的原则,把公债的功能从弥补财政赤字拓展为调节经济发展的政策手段的高度”。总之,凯恩斯学派认为政府举债有益于经济发展,因而支持举债。(2)很多外国学者认为适度举债对经济是有好处的,但是要把握好这个“度”就

涉及到债务应该怎么管理的问题。Elizabeth Currie、Jean Jacques Dethier 和 Eriko Togo(2003)研究了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安排,将OECD国家政府债务管理经验总结为:把战略性的公共政策目标而不是战术性的贸易目标放在首要地位;在金融资产管理和有关债务管理的公共政策方面,应加强制度建设,使债务管理现代化;建立相关机制,以保证权利下放的成功和对财政部和议会负责。国外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的时代烙印,相应地也具有时代局限性,面对我国日益上升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我们还是要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可行性对策。

三、对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成果的评价

综合来看,国内外已有文献在基础理论、现状解释以及对策方案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为进一步系统研究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但从体制基础层面认知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特殊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基于财政分权和政府行为的视角性并构建一套与中国经济、社会体制转轨客观实际相契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而言,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1.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系统性研究还有待深入

在转轨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具有阶段性特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式、形成原因、债务规模以及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等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因此,就债务而论债务并不能说明问题,理性看待和分析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的纵深视角来探寻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发展历程。

2.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统规范的实证研究还有待加强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现有大多数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策论方面的理论探讨,仅有的实证分析也大都是基于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某一方面的研究,因而难以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供总体的建议或有价值的结论。因此,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础数据构建规范的实证研究体系,从中找寻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内在规律,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对造成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体制性根源的认知还有待加深

在转轨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产生和发展既有财政体制改革等深层次的体制背景,又是中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的客观结果。财政体制的分权化改革本质上是对政府间关系的重新调整,这种调整在纵向上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纵向财政不均等,在横向上则表现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进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系统地探讨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体制性根源,为构建科学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魏加宁,唐滔.国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综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2)[2][3]杨大楷,王天有,蒋萍,杨晔.国债风险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1.1-24 [4]哈维.S.罗森.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12-428 [5] 刘华.公债的经济效应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78 [6]卢晓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8:5-6 [7]安秀梅.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实证分析[J1.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6):40一45 [8]郭玉清.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目标设计与制度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09.6 [9]李冬梅.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2 [10]冯静.我国地方政府发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l月.财政研究,2009,(4):41一44.

第五篇: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摘要: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年新建建筑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占到世界总量的50%。建筑总能耗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己经超过27%。校园建筑能耗大范围超出各建筑类型的能耗均值,教育部大力推广绿色校园建筑。国内外相关机构针对绿色可持续建筑出台了不同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体系,而相关案例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中。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能耗 引言

我国是教育大国,特别是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面积在增加,学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也急剧膨胀。与此同时,大学校园通常采取的是幵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少高校的节能措施流于形式,注重了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但在人性化的新技术应用的采用上还是较为欠缺。另外,不少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节能意识比较淡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带来的是高校能源消耗量的过速增长,最后加大了学生的培养成本,从而致使学校本来就不宽裕的资金更加紧张。据统计,截止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约为1800多所,在校学习的学生数已经超过2600万人,就是教职工的数量将近220万人。据估算,全国高校总能耗大约相当于2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的8%;高校的总用水国生活总消费量大约45亿吨,也占到全国生活用水的9%。高校的人均用水量和用煤量也超出国家人均水平两到三倍。因此在高校实现对能源消耗的控制相当有意义,譬如,高校学生能耗降低15%,那么全国高校每年节能约356.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一个76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能总量;水消耗降低15%,节水可达4.356亿立方米,也相当于一个500万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水总量。当前情况下,推行节能措施、加强能耗监管,推进节能工程,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内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进展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校耗能过塑增长,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筑界开始了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舒适室内物理环境的一系列研究。万澧等对上海高校校园建筑热环境性能分析和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他从设计策略、设计程序、设计观念等多个层面对上海高校校园建筑热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总结:微观层面——选择适宜的建筑设计策略,中观层面——建筑设计程序应该科学化,宏观层面——重视建筑设计中的性能因素(1)。曹燕华对绿色校园建筑的节能发展策略进行了理论研究,其认为绿色校园建筑应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运营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充分考量,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学生和老师提供一流的学习、工作、科研环境和各类行政辅助功能,兼具健康、舒适、节能及环保特性(2)。郭瑞芳从景观系统,屋顶及垂直绿化,双层玻璃幕墙,利用窗户大小控制太阳辐射及热量损失等几个方面对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进行了探讨(3)。郭臻从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整体复合化、绿色生态等三个方面对绿色校园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4)。

国内校园绿色建筑案例分析——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

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2003年5月开始设计建设,于2004年12月投入使用。公寓由山东建筑大学节能建筑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院与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开发。绿色公寓的平面、立面及造型都与其他普通公寓尽量保持协调一致,在保证原有建筑风格及使用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将多项绿色节能技术与建筑有机结合。公寓采用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太阳能烟囱技术、对流通风及新风系统、太阳能热水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卫生间背景排风技术、智能控制及中水回用技术。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作为一个示范性的低能耗绿色建筑,在太阳能利用、节约能源、改进学生公寓空气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参考有关文献在该公寓使用六年之后对其进行公寓舒适度测试与问卷调查,其综合分析如下:(1)、公寓夏季和冬季的室内水温平高于普通学生公寓。这与公寓良好的隔热围护结构和相关生态技术的得利应用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发现南向房间由于缺少阳台,加上南窗外遮阳板遮阳范围不够,无法有效的遮挡夏季阳光,可引起夏季室内过热现象。(2)、绿色学生公寓的室内湿度在冬季和夏季均能控制在30%-70%之间。保持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内。室内湿度变化幅度较小。(3)、公寓夏季通风效果明显比普通公寓好,与普通公寓相比,该公寓在通风窗和太阳能烟囱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良好的通风。(4)、太阳能烟囱具有明显的通风效果,且每层进风口的风速控制的很稳定。但在关闭楼道东端门的情况下,距太阳能烟囱远的宿舍通风效果减弱。(5)、太阳墙系统在冬季室外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当太阳墙将室外空气温度加热到20℃,便可为北向宿舍输送暖风。但由于风管在送风时有温度衰减现象,在总长约36m的风管内,温度衰减率约为13%-15%。这使得底层送风远端宿舍,在某些时段得到的新风温度低于18℃,低温的新风虽不影响新风换气的要求,但在冬季给人带来不适感。(6)对于南向直接受益式采暖设计,没有阳台为学生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晾衣服难的问题显而易见。同时南向宿舍还有眩光问题影响(5)。对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设计的评价:综合分析山东大学绿色学生公寓建筑设计及参考文献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公寓在节约能耗这一方面具有卓越成就,但在设计中也存在些许不尽完善的地方,如房间温度波动大、眩光问题、太阳墙系统送风温度衰减问题等。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公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a.针对其被动式采暖技术而造成的室内温度波动、眩光、无阳台无晾衣空间等问题,笔者选用阳光间式太阳能采暖作为改进对策,即在公寓南向加封闭阳台。阳台作为一个过渡空间的设置,在夏季和冬季均能够起到改善建筑内部空间的热舒适的作用。过渡空间在夏季能够为房间提供遮阳,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晾衣空间,可以减少风沙灰尘进入室内,最重要的它具有很好的热工性能和遮阳功能。b.太阳墙系统可以为建筑提供足够的新风量并辅助供暖,但根据参考文献作者调研资料显示,其存在送风温度衰减问题。对此,解决办法一方面可以提升送风温度,另外一方面可以考虑管道保温。根据鞠晓磊《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生态技术应用分析研究》一文,影响送风温度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太阳辐射强度、集热效率、风量(空气流速)和管道保温。在太阳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送风温度与风量大小成反比。而集热效率随风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集热效率增至0.8左右时,效率曲线开始变缓,随风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此外,公寓管理者与使用者也应该提高节能意识,以节能为己任,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6)。

国外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进展现状及评价

自1972年“绿色校园”理念提出至今,很多国际组织以及著名高校都先后启动和实施校园绿色生态计划,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绿色大学计划”,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校园绿色行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环境议程”。还有许多的跨校联盟,例如美国高校联合建立的“环保高校联盟”、欧洲大学协会的哥白尼可持续校园组织等。目前西方国家无论是对旧校区的绿色改造,还是新校区的生态规划以及针对“绿色校园”理念建立的制度和机构,都已经较为成熟。

哈佛大学是美国开展绿色校园项目最广泛的大学。其建立了绿色校园推进组织,制定了绿色校园建设相关的可持续原则和战略规划。大力推行包括校园节能计划、学生绿色生活计划、资源高效利用计划和综合能源管理在内的一系列绿色计划,开展了绿色之杯、绿色生活调研、校园节能项目等一系列活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环境研究与教育的领导者。多年来坚持推行绿色校园建设,并注重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与责任感来推动学校环境责任的履行。成立了环境管理计划委员会;设立免息基金用于节水和污染控制方面;成立绿色校园社团,并对其成果进行奖励。

在亚洲,很多高校在绿色校园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也表现十分突出,例如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韩国的汉阳大学;印度的新德里大学、印度统计学院;泰国的清迈大学;越南的河内国际关系学院等。东京大学为建设低碳校园制订了长期和近期两个计划,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建设绿色低碳校园力求达到的最优原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减少校园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全校范围内采取了热源系统大规模更新;为照明设备提供人体传感器;使用节能日光灯;升级空调设施等一系列节能措施(7)。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案例分析——东英吉利大学Thomas Paine Study CenterⅡ项目 东英吉利大学(UEA)位于英国英格兰地区诺威奇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英吉利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在创新和卓越两方面享有国际认可的荣誉。Thomas Paine Study CenterⅡ为UEA最新的绿色校园建筑。其实现目标以低碳建筑的宏观目标为依托,在实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同时,为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满足他们各种需求的舒适的环境。

其核心节能策略主要是新能源利用策略、建筑保温策略、照明系统以及监测管理系统等。具体如下:1、TPSCⅡ发展了冷、热、电三联产系统(CCHP)结合生物质燃料气化器系统,作为新能源为整个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和热能。2、UEA自1994年以来的低碳建筑使用了Swedish TermoDeck系统,以增加建筑维护结构的储热性能,实现被动式环境控制。3、天然采光区域选用高性能、在密封的双层玻璃单元填充氩气的玻璃作为窗户。在建筑下端背面暴露在外的区域,选择悬挂式安装灯具在有悬吊顶的区域,选用嵌入式安装灯具。4、TPSCⅡ通过使用者满意度以及能耗性能两方面评价建筑使用性能,通过对它们的监测和管理可获得有关建筑使用性能的有效反馈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建筑使用环境、同时降低建筑使用能耗(8)。

对东英吉利大学TPSCⅡ项目的评价:

根据相关文献的调研资料,得知其使用者满意度较高,能耗较低,在诸多国内外绿色校园建筑经典案例中,东英吉利大学的绿色校园建筑群成规模性发展,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其最新绿色校园建筑TPSCⅡ很好地实现了控制碳排放以及提供舒适高效的教学办公环境的双重目标。同时,笔者也建议在做国内校园绿色建筑项目时参考TPSCⅡ项目,结合本地气候特征、日照条件、地理位置及建筑设计的空间功能,充分考虑与TPSCⅡ的不同,对本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考量点展开研究。

本文不足与展望

不足: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有限,本课题文献综述的写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绿色校园作为一个微型社区,其涵盖范围较广,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环节较繁杂,本文仅从建筑单体的绿色可持续方面着手探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没有涉及校园整体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具体的道路系统设计等方面。同时,当前的研究成果仅能够为绿色校园设计的前期基础阶段提供参考,具体操作方法还需要根据建设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进一步深化。此外,文中部分案例具体的数据信息较难获得第一手调研资料,仅能通过网络或文献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论文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老师的指正和谅解,学生将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对研究课题做进一步深化和修正。

展望:我国的校园建设热潮空前,然而当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使人们的危机感倍增,因此传统的校园规划与建设亟待改进与革新,发展绿色校园则是改善当前问题的迫切需要,关于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复杂系统,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如何实现绿色校园的设计更为人性化和生态化,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绿色校园建设任重道远,需通过设计师、建设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协力,切实有效的推进校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后世造福。参考文献

(1)万澧;宋德萱.上海校园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评价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建筑科学,2007-8(2)曹燕华.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新建环境科学楼为例.复旦大学.2013-4(3)郭瑞芳.高校教学楼热环境及防热保温措施浅议.天津大学.2010-10(4)郭臻.绿色校园设计策略初探.上海交通大学.2014-9(5)刘薇薇.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测评与改进分析.山东建筑大学.2011-5(6)鞠晓磊.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生态技术应用分析研究

(7)王民,蔚东英,李红秀,仁青措.国内外绿色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环境保护.2010(8)Martin Ingham.Thomas Paine Study Center:How it Works.Build with Care.2012-3

下载有关校园招聘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黄飘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校园招聘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黄飘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网络招聘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招聘正作为一种极有效的招聘方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网络招聘的特点及优势进行了概述,对网......

    人才委托招聘问题研究

    人才委托招聘问题研究一. 人才委托招聘的概念和发展的必要: 人才委托招聘是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用人需求,委托专业化的人才中介机构,在社会上招聘人才的做法和程序。由于招聘的人才......

    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研究特工队 一、绪论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行政、教学与补习已构成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它们三足鼎立、相辅相成。而课外补习则......

    企业校园招聘研究综述(五篇材料)

    企业校园招聘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校园招聘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校园招聘的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人通过探究校园招聘的现状,提炼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灵魂所在,它为社会及其个体提供奋斗的方向、发展的动力和行动的尺度。培育和弘扬社会核心价值......

    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文献综述 题 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及对策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及对策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温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文 献 综 述题目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学院班级学生姓名 商学院 10工商管理 程东化 专 业 学 号 指导教师 工商管理 1010......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共5则)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邱梅芬行政管理09022103090218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大量务工人员的进城,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日趋突出。研究解决好农民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