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纪委监控网络反腐信息应对网友曝光问题
杭州纪委监控网络反腐信息应对网友曝光问题
已有评论10条杭州市纪委监察局首创网络快速反应机制,旨在第一时间应对“网络曝光问题”,监控网民对公职人员的反腐信息。有反腐专家称,这是新时期的舆论监督方法的创新,能有效解决政府监督与社会民主监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本报记者 孔令泉 发自杭州
“也许谁也不会料到,我们的一篇博文、一个帖子,就可能破获一个大案,此项规定让人兴奋!”网民碧翰烽欣喜地说。
碧所指的是最近杭州市纪委应对网上“反腐帖”的一项制度。从2009年4月起,杭州市纪委和监察局建立了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监控网民披露的杭州各级党政干部的腐败问题,并及时调查处理和公布。
杭州市纪委表示,此举是纪委对网上反腐败渠道的创新,以便抢占舆论的主动权,及时介入,及时调查,及时发布,最大限度地减少网上“反腐帖”的负面影响。
纪委监控网络反腐信息
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的是杭州市各级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网络监督信息。杭州市纪委、监察局通过及时收集社会上、媒体和网上舆情,若发现苗头,将启动该机制。
杭州市为此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由杭州市纪委副书记担任,一名市纪委常委和秘书长担任副组长。
杭州市纪委宣教室主任吴凤莲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建立这个机制,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监督信息;重大监督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以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监督信息,杭州市纪委已建立了四条收集渠道,其中部分渠道已发挥效力。
2008年,杭州市纪委在该市媒体中聘请了13名一线记者,收集党风政风和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情况。
杭州市纪委与杭州市外宣办网络处、市公安局建立了网络监督信息传递机制,后者为前者提供从网上监控的相关信息。
杭州市纪委自己有一支网络信息搜集队伍,来自委局各个室(厅),被称为反腐倡廉舆情监控小组。“每个委局都有一名宣传信息员,他们经常上网,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及时报告。每个月都有一次例会,研究和分析,并制定下一步计划。”杭州市纪委宣教室也有专人浏览网络。
这四个渠道的信息都汇流到快速反应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吴凤莲说,领导小组会研判可能引起的网上舆情走向,决定是否启动快速反应机制,有些信息如果涉及重大事件、某个领导干部,将建立调查处理小组和新闻发布小组。
事件调查小组调查后,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与些同时,新闻发布小组据此通过发新闻通稿、召开新闻通报会或网上跟帖等方式,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件,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网络反腐舆情汹涌
“去年以来,国内发生一些网络监督事件,由于有关部门处置不及时,比较被动,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吴凤莲说。
2008年,中国掀起网络反腐热潮,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深圳“猥亵女童”局长林嘉祥、剑阁“节约”局长曹正直、“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等十几名腐败官员均由网络反腐帖掀翻。
网络舆情汹涌,昭示着民众并不缺乏反腐的热情。对于公权力机关来说,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尊重民意表达,并更好地吸纳、整合民间智慧来推进反腐,已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大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在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监督是很好的手段,可以向社会公开,网民都有监督的权利,对监督就很有力,现在很多事实都证明了网络监督是很有效的形式。
作为中国最高反腐败机构——中纪委、监察部也在了解网络反腐动向。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日前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国家预防腐败局的网站里有一个网友互动栏目,每天会有专人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和归纳,对网友提供的线索及时处理。比如曾经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对几起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进行了查处。
吴凤莲说,进入2009年以来,浙江省连续发生两起网络反腐事件,更引起杭州市纪委的关注。
一件是东阳市审计局局长韦俊图2003年公款支付娱乐消费,今年1月,其消费清单被网上发布,舆论哗然。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后,证实情况属实,韦俊图为此被免职。
今年4月,有网友在网上曝光了一份温州官员低价购拆迁安置房名单,引起轩然大波,经温州市纪委查实后,涉及“购房事件”的原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党组书记、副指挥吴权书被“双规”。
“这两起网络事件当地有关部门的处理还是及时和公开的,虽然当地纪委还没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我们内部也作了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纪检部门如何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吴凤莲说。
事实上,杭州市纪委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当一些热心市民来到临安市民政局捐献爱心时,却发现4名工作人员在打牌,冷落捐赠人员。有网友将此事发帖到网上,引起民愤。
帖子被杭州市纪委监控发现,便跟踪网上舆情,马上着手处理。
政府监督与社会民主监督
在一系列网络反腐事件后,杭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明就指示市纪委酝酿建立一个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
吴凤莲说,在形成这个方案时,也有过担忧。有人提出,网上的帖子鱼龙混杂,如果把虚假的信息提供给领导,会不会误导领导的决策?
“这种担忧来自我们第一道关的筛选和甄别,压力是有的,但叶明书记要求尽快建立。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形成方案初稿后,杭州市纪委寄给杭州市党风廉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征求意见。
在李成言主任看来,这个机制很有意义。李说,以前,一些纪检机关设立了网络举报机制,因为是匿名的举报,在查证核实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不太好落实。杭州市纪委的做法开辟了另一通道,有利于逐步形成一种网络监督机制和全民参与反腐的网络文化。
事实上,为监控政府官员的不良行为,杭州市纪委监察局之前已设置了多种途径,如设立举报信箱、全国统一的举报热线12388等。
早在2003年,杭州市廉政网就开通了网上举报,“但效果不明显,有效的举报信息不多,尽管只要举报人留有电话或邮箱都会有反馈。”吴凤莲分析,这可能是与举报人心存顾忌有关。
吴凤莲表示,杭州市纪委监控“反腐帖”,不局限在杭州市的网站,只要是网上涉及杭州市各级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等方面的信息都在监控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筹)主任毛昭辉很关注杭州市纪委这一举措,他指出,网络舆论监督是监督的一种形式,但非权威性非正式,现在通过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将网络舆论监督转化为政府体制内的监督,就解决了过去社会民主监督薄弱的现象。因此这个机制从其可操作性、完整性来看在全国具有首创性。
毛认为,快速反应机制是一种矫正机制,能矫正网络舆论监督的异化。现在网络也存在网络暴政、虚假信息,此举既能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还能够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起到引导作用。
在毛看来,过去政府决策上的失误、腐败,是与民意不对称造成的。通过快速反应机制,能够一定程度上拓展政府决策的视野,了解民意,也可以把政府的决策方案放在网上,提高政府决策行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我们这个发展型的社会中出现了各种矛盾,而网络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这个机制最核心的内涵是解决了政府监督与社会民主监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因为参与主体较多,能有效整合政府公共治理的资源,避免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
反腐专家:不能当成政府管制手段
杭州市纪委这一举动引起网民的喝彩。有网民认为杭州市纪委从网络上寻求腐败线索,是信息时代反腐的必然趋势,也是正视民意监督的积极体现,值得肯定。
网民碧翰烽说:各级政府针对网民“反腐帖”,不主动应对,也得被动应对,总之,你不能不应对。这是网络时代的新要求,而且是成本低、见效快、威力大的反腐新方法。
网民中原草民称:杭州市纪委派专人监控“反腐帖”的新举措,与“跨省抓捕”“因言获罪”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
网民云上飞则发出了自己的质疑声音:此举仍逃不脱体制内监督的窠臼,有作秀之嫌,还可能是“官官相护”的需要。如果是貌似“重视”,葫芦里卖的还是旧药,那么监控的就只能是帖子而已,所谓的快速反应机制,也可能是“擦屁股”、“补好台”的代名词,而这对于发帖者就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还有网民怀疑,杭州市纪委这一做法是不是专门监控和搜集“反腐帖”,然后删除或屏蔽。
吴凤莲回应道,包括市纪委的领导都没有这种想法,删帖和屏蔽不是根本办法,再说市纪委也没有这个技术。我们的出发点是主动应对,及时回应。
不过网民们发现,在杭州市纪委办公室发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不到一个月,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网络论坛、博客、网络游戏和其他即时通信实行实名登记,并且“严禁恶意评论”,违者个人最高可处5000元罚款,单位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
有网民将此条例与杭州市纪委的网络监督“反腐帖”联系起来,认为既然杭州市规定网民实名制,那么谁敢署名在网上发布“反腐帖”?杭州市纪委似有反监控之嫌。更有人称两者一前一后,一唱一和,把网民忽悠了。
杭州市纪委否认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市纪委没有参与条例制定,而且这不是我们的初衷。另外,杭州市出台的实名制是针对杭州地区,而互联网是跨区域的,杭州市纪委的网络监控反腐帖是针对整个互联网,条例并不能涵盖。
快速反应机制建立至今已1个多月,吴凤莲表示还没有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因为没有遇到这方面的事件。
显然,无论是媒体还是网民都对快速反应机制的运行效果抱有很大期望。网民“会飞的猪”认为:网络监督若没有体制内的力量帮扶,充其量只是表面文章,成为一场表面华美的盛宴,而要将它打造成为网络时代反腐败的一支奇兵,则不是广大网民一厢情愿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学习杭州市纪委,将网络监督与制度反腐建立链接。
在毛昭辉教授看来,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快速反应机制在对舆情判断上树立了一个理性、科学的判断办法,过去通常做法是总想把社会的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但这些矛盾只针对具体问题。
毛昭辉提醒道,不要把快速反应机制当成一个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手段,应当通过这个平台,让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这个平台上反映意见,然后政府加以分析、综合、决策,而不能当成为了防范社会问题蔓延扩展的政府管制手段,这应引起注意。目的是通过构建这个利益协调的平台,通过诉求整合达到平衡。毛昭辉认为,这个机制是杭州市纪委颁布的,当然目前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
第二篇:网络反腐弊大于利自由辩问题
自由辩问题 一,网络反腐存在失真性,、盲目性的弊端,导致了现阶段网络反腐弊大于利!1,网络上的信息一定是真的吗?网络上曝出的“有腐败迹象”的官,他们的腐败迹象一定是真的吗?
2一部分网民有“是官必贪”的心理定势,使得网上只要出现某位官员失误的消息,网民必然以为其是贪官进而群起攻之。这种盲目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结:网络反腐存在失真性,、盲目性的弊端,导致多数网民被误导,被利用,不辨真假就乱抡道德大棒,不问事实就群情激愤。扰乱民意成为可能,从而破坏反腐机制的运行。
二:网络反腐是对法制的更大破坏和危害。不利于反腐工作。
1.网络反腐的资料通常是利用非法手段获得,根据我国法律中“非法获取
资料不能作为证”的这一规定,就算这些资料属实也无法作为证据指证贪官,还使贪官有理由脱身,严重阻碍了反腐工作的进行!这点你方做何解释?
2.网络反腐通常伴随着过量的私人信息曝光,在此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侵犯
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情况。这点你方做何解释?
3.网络上一旦曝出有官员疑似腐败的信息,网民们便认定其有罪,对其群
起而攻之,这种“疑罪从有”是否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总:网络反腐是对法制的更大破坏和危害。阻碍了反腐工作的进行,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不否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三,网络反腐会对政府工作造成影响。
1.如果网络爆出官员疑似腐败信息后,纪委就要介入调查,造成纪委疲于应付,是否阻碍了纪委的正常工作?
2,网络反腐这种通过舆论压力,风风火火的反腐,假如此官员无腐败,就算日后澄清了,他又该如何的为曾诬陷谩骂过他的人们服务呢?
结:网络反腐的确揭发了一些贪官,但是其对政府工作造成影响不容忽视,而过大的舆论压力,会误导“舆论审判”,甚至可能影响到司法公正。
1.2.从网络曝光到纪委介入搜查是否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许多网络举报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举报是过度夸大和捏造事实,这点你方怎么看
3.网络提供的官员疑似腐败信息,纪委是否要查
4,对于其他官员的影响
第三篇: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
E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博、博客、智能手机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已进入信息网络化的新媒体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4.1%。网络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以开放度高、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广泛等特点,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发酵场、放大器,更成为群众反腐的新渠道,许多“苍蝇、老虎”被网络反腐打落。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反腐舆情成为摆在各级党政机关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张家港市在积极应对网络反腐舆情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反腐舆情的主要特点
网络反腐舆情就是网民借助互联网,对社会公共事务、公职人员个人行为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负面意见或言论,主要包括网民意见舆论和网络新闻舆论两大部分。就本市而言,涉及张家港(简称“涉张”)的网络负面舆情主要有: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类、维权集访类、执法执勤类、案件事故类、民生环保类、政治人事类等。
通过对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发现的各类互联网负面信息的数量、内容、信息发布人员等指标统计,以及对异地和境外网站涉及张家港的网络负面舆情收集分析,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一)数量逐年上升。新媒体时代,网民热衷从网络寻求信息、通过网络表达诉求、使用网络宣泄情绪、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以近三年涉张互联网负面舆情数据为例,2010年公安机关共发现各类涉张负面互联网舆情99条,2011年为202条,2012年年为395条,涉张互联网负面信息条数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在递增。
(二)热点逐步发散。本市网民除了对传统的征地拆迁、事故案件、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关注外,对其它的社会民生问题、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也更加关注,像“爱满港城捐款”等以前网民不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网民的关注。特别是2013年以来,因社会经济环境引发的社会问题,成为网络的热点较为明显。
(三)手段更加隐秘。越来越多的网民,特别是别有用心的网民,发帖手段较为隐秘,有的侵入他人无线网络发文、有的使用无安全审计的公用无线网络发文(酒吧、茶座等)、有的使用图片发布文字信息、有的通过联通手机发文等,以此来规避公安机关的侦查。2012年上半年,在落地调查的26条负面舆情中,有9条是从无法调查的非计算机平台工具发出的,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官二代张XX”舆情。
(四)发帖更趋异地。以前网民发帖主要集中在本市的52KD、爱上网等少数论坛。现在越来越多的网民知道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本地论坛进行封堵,故将负面舆情信息发布到国内主要门户网站上,有的甚至将负面信息发送给国外的博讯等敌对网站,以期扩大传播。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135条互联网信息中,有39篇通过外地网站发布,约占29%,2011年异地发布为30条,占比为15%;2010年异地发布为8条,占比为8%。由此可见,网民发帖更趋异地化。
(五)微博渐成热源。微博具有注册简单、扩散迅速、监控困难、影响广泛等特点,特别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通信工具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发布,使其成为网民发布各类负面舆情的新的平台。2011年来,本市多名上访人员都在网上开设微博,炒作本市的征地强拆事件。如上访重点人员顾XX的微博已经有近4万的粉丝关注、杨XX微博发文超过2万多篇。
二、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主要做法 网络反腐舆情的出现,一方面,暴露出了本地社会矛盾和各方面工作的不足,有利于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通过网络被渲染放大,有的甚至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也损害了本市的形象。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虚拟社会管控,积极加大网络信息监控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发现在早、处置在快、影响在小”。
(一)建立“横向拓展,纵向深入”的舆情监控机制,规范监控工作。2011年上半年,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大队就与市委宣传部多次沟通,就进一步改善互联网监控工作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建立“政府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互联网监控机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2011年下半年,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大队与市委宣传部紧密协作,参与起草相关文件、制定工作制度,2012年初成立“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以市委宣传部、公安局为依托,以全市各机关部门为抓手,由点、线再到面,把互联网监控工作推广到全市各成员单位,形成由全市机关单位共同负责涉张互联网信息监控的立体监控格局。
(二)建立“人员精干,素质过硬”的舆情监控队伍,强化监控能力。2012年以来,市公安局积极选调精兵强将充实网警部门警力,使互联网舆情监控工作队伍由原先的5人增加到14人。2012年10月,市互联网监控分中心在市公安局网警大队成立,互联网舆情监控力量进一步加强。同时,通过改进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常态监控、定期监控、敏感期重点监控对互联网监控信息进行分类,通过统一的账号开展监控工作。为强化舆情监控能力,市公安局将互联网涉张信息发现上报纳入派出所综合考核之中,发动基层民警、网评员、辅助人员等共同参与到舆情监控工作中,切实提升互联网信息监控能力,形成多条互联网监控战线,实现了“一条信息多层过滤”的互联网监控格局。
(三)建立“信息互通、快速流转”的舆情协作机制,提升监控效能。市公安局不但利用市局指挥中心、公安派出所情报收集的工作优势,还与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卫生局、教育局、城管局等多家舆情多发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尽可能早掌握本地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可能引起网上炒作的负面信息,了解事件真实情况,提炼关键字,有目标性、有针对性开展互联网监控和舆情引导工作。对可能引起负面炒作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巡查,争取达到“未发先觉,即发即处”的监控处置能力,避免事件被炒作放大而引发涉稳事件。
(四)建立“快速响应、随时应变”的舆情引导队伍,及时应对舆情。2009年夏天,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成立了以文字功底扎实、网络知识丰富、法律素质较强的民警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本市历次网络负面舆情处置中,都能按照上级要求和市局新闻办的引导口径,通过论坛发帖、回复、评论等形式,以网络发帖压制、干扰阻断、正面宣传、批驳辩论等手段,进行网络评论和引导处置。
(五)树立“严格执法、文明规范”的网络执法形象,严打涉网犯罪。每年,本局都召集全市各大网站负责人、版主,政府部门网站、校园网站负责人,就加强本市互联网舆情管控和虚拟社会管理等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严厉打击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不实信息、制造网络恐慌、网上侵害他人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树立了公安机关网上良好形象,使广大网民认识到,互联网信息传播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010年以来,先后行政拘留30余人,刑事拘留120余人;每年通过监控手段删除各类违法信息、负面信息达上万余条。
(六)确立“主动宣传、公开透明”的舆情处置观念,加强互动交流。市公安局积极把公安微博建设作为“提高公安机关办事效率的新资源、密切警民关系的新平台、探索现代警务活动的新模式、推动队伍建设的新载体”,建成公安博客、微博近百个,主动宣传公安工作,在强化警务信息公开,加强与网民交流沟通,强化互联网舆论引导,改进社会管理服务,提升警务效能,加强治安防范以及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在本地主要网站论坛以“张家港网警”、“公安局发言人”等身份主动应对负面舆情信息,赢得了网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积极利用公安微信、QQ群等宣传公安工作、开展舆情引导、进行警民沟通、发布防范预警,积极丰富警民网络沟通手段,提升网民互动的及时性、有效性,以便及时有效化解负面舆情。
三、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难点问题 从近年来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处置工作的经验来看,目前应对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发现难。“发现在早”是网络舆情监控的第一要求,事实证明,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发现的越早,处置起来就容易,效果就越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1.难在“早”。现在互联网上网站多、信息量大、传播平台丰富,如何尽快尽早发现负面信息一直是困扰互联网信息监控工作的重要难题。2.难在“准”。有些事情是可以预知会有网民在网上反映,但难以准确找到,一些网民通过图片或在关键字中加入特殊符号等方法逃避搜索引擎的过滤。3.难在“快”。许多重大事情在发生后几分钟就会在网上出现,而此时可能相关信息还没有报送到有关部门,特别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公众关注的地方的案事件。比如本市曾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网民先将事故现场上网,而后才报警。4.难在“选”。互联网上各类负面信息很多,有大有小,如何选择可能会引发负面舆情的信息报送给上级机关部门,也是难题。
(二)准确研判难。对报送的网络反腐舆情进行有效研判,对可能存在的炒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处置对策建议,这也是应对困难之一。1.判断有没有炒作难。有些事情只是网民通过网络反映现实问题,有些则可能背后有力量在炒作,甚至给政府施压,判断负面信息背后有没有黑手比较困难。2.判断会不会炒热难。并不是所有负面信息都会引发关注,成为网络热点,每个负面信息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情况,会不会炒成网上热点,形成负面舆情是较难判断或预见的,有的内容甚至在网上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被炒热。3.判断影响范围难。网上的一条信息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产生负面影响是不大可能控的,故无法判定影响范围。4.判断要不要处置难。有的负面内容并不一定需要处置引导,或者说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处置就可以了,不需要过问,而有的则需要及时处置,很难判断冷处理之后会不会因为偶然的原因再度被炒。5.判断能不能处置难。采取何种方法处置负面信息,能不能控制住负面舆情的传播,如何处置,特别是发布在异地的网站论坛、微博的负面信息有没有可能进行处置,进行处置会不会帮助炒热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以判定的。
(三)妥善处置难。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如何将影响缩至最小,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确实比较困难。1.难在缺乏处置意识。许多部门领导,一厢情愿地认为负面信息可以一删了之,可以通过两台一报予以平息,缺少如何应对处置的正确认识,也有的领导害怕网络舆情,错误认为上了网就无法处置、听之任之。2.难在缺乏处置队伍。全市虽建立了网络宣传志愿者(网评员)队伍,但多数缺乏上网经验,无法使用网言网语开展对负面舆情的正面引导,多数单位没有建立自己的网评员队伍,在网络上没有自己的“意见领袖”。3.难在缺乏处置机制。互联网负面舆情涉及到当事部门、新闻宣传、文广部门、网络管理、公共安全等多个部门,有的甚至牵连到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目前未能统一扎口管理,缺乏处置机制,现有的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没有明确的对负面舆情处理预案,许多部门网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有名无实。4.难在缺乏处置手段。对网络负面舆情,有的只是被动应对,本地的可以删帖封堵,异地则束手无策,缺少有效的处置办法,不敢积极回应、不能及时回应、不能主动发声、不会开帖引导。5.难在提升处置速度。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通常鼠标一点,通达全球,特别是微博的推送机制,信息上网会立即推送给所有关注的人。因此,提升处置速度极为重要,但现有的响应机制从信息发现上报、研判到决定处置,通常需要数个小时,压缩这个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在现有机制下还比较困难。
(四)有效引导难。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通过封堵进行处置是不太容易的,也是不可取的,及时进行核查、积极开展网络评论和正面引导是正确的应对方法,但在引导工作上也有困难。1.启动引导机制难。具体而言,由谁按照负面舆情的应对处置预案启动网络评论和舆情引导机制,何时需要组织网络志愿者和网评员开展正面引导。2.确定引导口径难。根据负面舆情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引导口径,然后在网上发布引导,但由于对舆情的了解程度、社会影响、网络认识等方面存在不同认知,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引导口径,难以确定。3.评价引导效果难。对网络评论和舆情引导缺乏评价方法,现实的负面舆情通常是网上网下互动之后才平息和消弥的,网络引导和评价具体的效果难以认定。4.微博引导工作难。微博的信息发出后,无法像论坛帖文一样进行跟帖引导,虽然能够在评论里进行引导,但由于评论内容正常情况下不显示,网民直观见到的仍是帖文内容,引导内容看不见,同时博文能够有选择地删除引导内容,甚至拉黑引导账号,使引导工作徙劳无功。
四、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各单位要积极对待网络反腐,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如何积极应对新媒体、及时回应网民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有效压制网络谣言传播、妥善化解外界质疑、尽快平息网上舆情?笔者认为,应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核查、早化解的“五早”原则,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做好网络反腐舆情应对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正能量”。
(一)构建多部门参与的网络反腐舆情联动应对机制 1.切实增强敏感意识。在当前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开放的新形势下,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界限更加模糊,网络聚焦放大效应更加突出,一些看似普通的事情,一旦被网络炒作,容易发酵、放大,成为事关稳定和城市形象的热点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敏感意识、责任意识、稳定意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应对网络反腐舆情,要善待网络、诚待网民,要履职尽责、落实工作,又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不能事不关己看笑话。
2.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党委政府要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加强人员配备,保障经费投入,统一扎口负责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并组建跨部门的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细化舆情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时联动响应,充分发挥主管部门总揽全局、专业部门有效处置、相关单位资源聚合的优势,坚决防止网上舆情失控引起现实社会矛盾激化、酿成事端。
3.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各单位对发生在本单位内部、辖区等可能引发网络等媒体炒作的突发敏感事件、矛盾纠纷,特别是党政部门人员违法乱纪、贪污腐败、执法不公、侵害群众利益、管理不当、服务缺失,以及涉官、涉警等事件信息,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以便超前应对处置。
4.健全应对处置机制。要建立完整的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发现、核查、研判、处置机制。(1)建立舆情发现机制。网络反腐舆情应对处置专门管理部门要强化与公安机关网警部门的沟通协调,会同公安机关网警部门对涉及本地的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实行全方位24小时监测,及时收集信息。对已发案事件,专门管理部门要及时会同公安机关网警部门加强网上监控,强化信息互通。公安机关网警部门日常巡查发现涉及本地网络负面舆情信息的,要及时报送专门管理部门,由专门管理部门决定核查与否,并将核查情况反馈公安机关。(2)建立舆情核查机制。专门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涉及本地的网络反腐舆情信息通知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核查,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及时独立核查,或会同涉事单位及时核查,还原事件真相,对于核查属实的要严肃处理,并将结果反馈专门管理部门。(3)建立舆情研判机制。专门管理部门和涉事单位要共同对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并最终由专门管理部门收集汇总研判意见。(4)建立舆情处置机制。对舆情的引导,由专门管理部门决定或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重大舆情要及时上报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研究决定,专门管理部门制定统一引导口径,一般事件由涉事单位组织网络志愿者和网评员进行引导,重特大舆情由专门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本地区网络志愿者和网评员进行引导。
(二)健全多成分组成的网络反腐舆情应对队伍 1.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各单位要指定由新闻宣传或对外联络部门的负责人作为网络新闻发言人,根据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并在本地重要网站论坛积极注册发言人身份开展工作。
2.建立网络志愿者(网评员)队伍。选择政治素质过硬、懂得网言网语、擅长交流沟通的人员作为成员(一般为本单位各部门人员),建立网络志愿者(网评员)队伍,平时自觉进行网上活动,必要时根据指令开展网上新闻评论和正面宣传引导工作。一方面要为网络志愿者(网评员)提供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和完善对其工作的培训、考核。
3.建立新闻宣传员队伍。要建立以“两台一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党报)的传统媒体记者为主体,包括本地主要网站管理人员在内正面新闻报道队伍。
(三)加强分层级响应的网络反腐舆情应急预警 1.制定科学预案。要针对各种类型的网络反腐舆情,制定科学实用、分层级响应的不同应对预案,并依据舆情的发展,适时启动预案,及时进行预警,发布指导意见和引导口径,着力提高应对处置的科学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舆情应急预警方面,根据不同情况,可将应急响应等级分为Ⅰ级(特大级)、Ⅱ级(重大级)、Ⅲ级(较大级)和Ⅳ级(一般级),实行红、黄、橙、蓝的“四色预警”,并制定相应的应对处置措施,每一等级由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应对处置。
2.加强监测预警。网络反腐舆情专门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预警工作制度。对涉及本地的重要网络反腐舆情,要启动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对舆情进行评估,分析舆情发展变化走势、可能的结果形态,提出相应的处置对策,并及时预警,超前做好应对准备,防范负面舆情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或发酵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
3.判准舆情性质。准确定性是处置舆情的根本,要准确判明舆情是否事关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是个人发帖炒作还是背后推手炒作,矛盾的性质是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
4.判明舆情影响。要判明具体舆情能否引发网上网下的互动炒作,对本地形象的损害情况,依据舆情所在的网站研究其在互联网上的影响范围。
5.判明舆情走向。要根据舆情的访问浏览量,研究该舆情的关注度情况和进行引导是否会将舆情炒热,能否通过引导改变网民的认知和看法,在没有引导情况下,该舆情是否会自然冷却,会不会在特殊情况下或一段时间之后被炒作或炒热。
(四)落实多方位设防的虚拟社会管控措施
1.增加投入,不断完善技术手段。要深层次掌控网络动态必须加大投入,积极采购网络舆情监测设备、网络舆情分析研究软件,为加强监控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要完善公安机关各类网侦、技侦手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2.主动出击,切实占好网上岗位。要加强网上政府、网上纪检、网上公安等公开透明的电子政府建设,让现实单位的管理职责延伸到互联网,及时、主动、正确回应网民关切,使群众网上意见能够迅速得到答复,由此既减少了负面舆情网络发酵的可能,也提高了负面舆情网络发现的的针对性。
3.拓宽渠道,积极推动多平台宣传。应对网络反腐舆情,传统的“两台一报”已力不从心,要切实占领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各个传播平台,积极推动多平台宣传的舆情应对方法,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妥善化解外界质疑,尽快平息网上舆情。首先,要主动占领网络上的各种宣传平台,包括网站新闻栏、网站页面空间、论坛、BBS、博客、微博、微信、QQ群、MSN组、旺旺等,要通过网络志愿者(网评员)将正面信息、压制信息等发布到网络的每个角落。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平台工具,如手机短信、QQ、微信等发布正面信息,澄清舆情真相,不要留有传播空白。再次,要继续发挥“两台一报”传统媒体作用,展开对事件的深度报道,引导网民和群众对负面舆情进行理性思考。
4.上下互动,及时化解负面舆情。要更新观念,主动出击,积极开展网上互动,通过网站、论坛、政务微博及其它互联网平台与网民进行坦诚沟通交流,树立政府部门网上新形象。同时,要改进作风,积极开展网下互动,让网民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改进政府形象。对于一些可以通过网下互动解决的,要积极进行网下解决,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带动网上舆情问题的解决。对于单纯地通过网络堵控、宣传引导无法化解的舆情,一方面要查实是否系本人亲自发布,是否是有人炒作,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网上网下回应,网上廓清事实、去伪存真、还原真相,网下认真思考,积极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要注意及时负责任地进行核查,及时发布官方权威、客观、真实信息,以便平息谣言,及时化解负面舆情。5.依法管理,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公安机关要依法管理、规范网络信息发布,及时清理整治不良信息、有害信息,特别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实信息。同时,要积极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对于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虚假信息,诋毁政府形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惩处,切实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
第四篇:网络反腐中的隐私权问题参考答案
网络反腐中的隐私权问题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截至2012年6月底,人均上网达5.7时/天。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2012年12月23日,因泄露“房叔”事件主角蔡彬的个人房产信息,责任人受到处理。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5.38亿。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隐私保护是文明的标志。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3亿多。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越自由开放的国家越不注重隐私保护。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网络反腐,权利冲突凸显。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2013年2月25日,美国()指出,中国禁止“以人查房”的政策再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正确 √
A.《大西洋月刊》
B.《独立评论》
C.《科学》
D.《自然》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侵权责任法》()中指出,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正确 √
A.第35条
B.第36条
C.第37条
D.第38条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
案分析:
无
3.我国在历年腐败指数及世界排名中,在1997年排名()。正确 √
A.50
B.41
C.58
D.66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问责决
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正确 √
A.5日
B.15日
C.25日
D.30日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5.以下不属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的是()。正确 √
A.责令公开道歉
B.停职检查
C.引咎辞职
D.写检讨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6.贺国强同志曾指出:“要高度重视()举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正确 √
A.网络
B.电话
C.实名
D.匿名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正确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广西来宾烟草局长韩峰的日记被人窃取后放到网上,引起轰动。随后韩峰被查处并以受贿罪被判刑。正确 √
A.2010年2月28日
B.2012年2月28日
C.2012年8月2日
D.2010年8月2日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情形,并且应当从重问责不包括下列()情形。正确 √
A.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B.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C.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D.对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问责决定一般应当()。正确 √
A.向社会公开
B.在单位内部公开
C.在本地区公开
D.以上均不正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1.(),福建省漳州市政府出台《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正确 √
A.2013年2月16日
B.2012年2月16日
C.2012年1月12日
D.2013年1月12日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2.1986年()没有直接保护隐私权的规定。正确 √
A.《
侵权责任法》
B.《民法通则》
C.《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决定》
D.《刑法》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3.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正确 √
A.所在单位
B.家人
C.所在社区
D.上级领导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4.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正确 √
A.3.88亿
B.10亿多
C.5.38亿
D.3
亿多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5.《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第一条第一项所称的“以借为名占用”是指利用职务和职务上的影响,以借用名义占有或者使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财物超()。正确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6.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正确 √
A.5日
B.15日
C.25日
D.30日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7.本单位、本部门或本系统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按照(),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正确 √
A.《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B.《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C.《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D.《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8.()以前,中国法制中基本上没有隐私权的概念。错误 ×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9.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形式。正确 √
A.民主政治
B.领导约束
C.群众监督
D.政治监管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20.《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中指出,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正确 √
A.相同责任
B.较轻责任
C.连带责任
D.较重责任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
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中国缺乏隐私权保护的传统的表现()。错误 ×
A.“上级”打探、干预下级私人生活
B.家庭中,尊亲属干预卑亲属的私生活
C.人们之间,问年龄或者家庭琐事,也不被认为是逾越社交规范的D.尊亲属不过问卑亲属的私生活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网络曝光特点主要是()。正确 √
A.便捷
B.廉价
C.参与度高
D.自下而上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
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错误 ×
A.合法
B.正当
C.必要
D.公开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4.对有违反本决定行为的,依法给予()、关闭网站、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从事网络服务业务等处罚,记入社会信用档案并予以公布;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正确 √
A.警告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吊销许可证或者取消备案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当前中国网民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包括:()、加强廉政建设。正确 √
A.社会道德建设
B.食品安全监管
C.缩小贫富差距
D.房产市场调控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世界人权宣言》:“任何人的()不得任意干涉。” 正确 √
A.私生活
B.家庭
C.住宅
D.通信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7.以下哪些属于隐私()。正确 √
A.自然人的私人生活
B.自然人的储蓄、财产状况
C.自然人的通信
D.自然人的档案材料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近30年来中国隐私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较快发展,如()。A.人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
B.居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C.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分化
D.新媒体的蓬勃发展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9.中国缺乏隐私权保护的传统的原因: 错误 ×
A.农
耕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团结和互助
B.封建君权“无处不在”,不给私人社会留下空间
C.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社会管理
D.媒体不发达,电台、报刊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与工具
正确 √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10.以下属于隐私的是()。正确 √
A.姓名、肖像
B.住址、住宅电话
C.住宅不受非法侵入
D.自然人在私人空间内的个人活动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第五篇:网络伦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网络伦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思想层面治理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下,社会主义道德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德观,它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是对我们的基本道德要求。网络道德虽然有其独特征,但网络道德建设始终应以社会主义基本道德为基础,而不能脱离这一主题。研究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层面的变化,关注新发展,重视新思维、新内容、新方法的研究,使之更具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时代性。要多角度地考察网络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基础,要立足当代又要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在批判继承、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创新的目的。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体系。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冲击, 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式。网络语言英语化、网络边缘文化和网络“文化殖民”等正严重威胁着网络文化的建设。要把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坚定性,加强伦理建设, 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保持思想伦理的纯洁性一定要从“三个代表”, 特别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高度来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用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 进而引导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2..技术层面治理。
网络社会的发生发展与网络技术息息相关,因此,利用技术手段无疑是构建网络伦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能够对网络不道德行为加以预防和控制,为网络社会提供第一道屏障。因而要治理网络伦理问题,首先必须考虑开发建立安全的计算机系统,尽量完善技术本身。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是防火墙、信息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网上监控、入侵检测等。例如: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提供者提供的内容加以审查;在网络站点对不良信息加以堵塞,使用户无法接触;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进行加密,以防泄露;对某些特殊局域网加强访问控制,防止侵害;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登记,使人们的网上行为有踪迹可寻要通过高科技手段预防网上不文明行为, 建立道德伦理监督管理中心和法律咨询援助中心;对网络文化提供者的内容加以审查;安装过滤软件, 对不良网络文化加以堵截,等等。为了确保网络安全,国外一些政府机关和公司企业,纷纷利用黑客技术对自己的系统安全性、技术安全性进行测试,找出漏洞,从而尽快修补、改进,进一步完善系统技术的安全性。早在几年前,微软、惠普等公司就相继招募黑客,帮助寻找本公司的产品的漏洞。3.主体层面治理。
网络伦理的主体层面治理,是指从网络的操作主体——人的角度去寻求解决网络伦理的办法。
第一,建立正确的网络主体道德意识,制止网络不道德行为。要认识到他人利益、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根本一致,是我们在网络社会立身处世的根本,从而能够自立规范,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第二,加强对网络主体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和培养。网络是年轻人的世界,青少年占了上网人数的绝大部分。有资料统计,中国网民中岁以下的占到了,超过网民总数的2/3,另外,据美国当代经济情报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对网络进行攻击的人群中,以上都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网络失范行为主体主要集中于14岁—21岁。
第三,实行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从我做起”。只有网络主体建立了积极向上的高尚道德人格,才会有一种严肃负责的态度,并通过道德实践培养起独立自觉的判断、选择能力,从而自觉遵守、维护网络社会的伦理规范。4.法律层面治理。
法律治理是以法律为武器,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制性地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的一种手段。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网络伦理方面的立法控制,如美国的《数字时代版权法》、《禁止电子盗窃法案》、《反垃圾邮件法案》等;英国的《反计算机滥用法》、《数据保护法》等;日本的《反黑客法》等。我国公安部 1997 年 12 月颁布的《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利用网络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传封建迷信、淫秽、色情等信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其中,国家,为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青少年由于思想尚未发育成熟,自我辨别能力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站的监控和管理,尽可能地让网站上少出现不良信息。我国在这方面己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年开展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活动。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门联合发起“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截止到2009年3月共曝光了批家违法和具有不良信息的网站,9批103个网站对多个栏目进行了有效整改。5.管理层面治理。
安全技术是控制网络伦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同其他管理一样,网络安全管理也要解决组织、制度和人员这三方面的问题。具体说就是:建设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责任;建立和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使网络安全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和网络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只有这样,网络安全的管理才能实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和避免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