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贵仁:在高校中普遍开设校务班级微博微信
袁贵仁:在高校中普遍开设校务班级微博微信
人民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申宁)日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
袁贵仁提出,要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探索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启动实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项目”,把校园网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
第二篇: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互联网应用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微博、微信等信息管理手段出现。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将微博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在总体上能够推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深化发展。但是,基于微博信息量的庞大和参差不齐的质量,如果高校应用不当将会阻碍其教育管理发展。为此,文章在简述微博和高校教育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应用成效,并针对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应用问题提出实现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微博 高校教育管理 意义 问题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b)-0098-02
2.0网络技术对原有互联网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改变,将互联网的应用方式从原有的信息发布和使用转变为用户网络应用服务平台,网络产品的模式也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微博是2.0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发展成果,具有开放性、集成性的特点,和传统的博客相比具有信息传播快、信息形式多样的特点。在移动终端计算能力迅速发展以及4G网络的加快普及下,微博成为一种重要的互联网工具。将微博应用到高校的教育管理中能够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稳定发展。微博概述
1.1 概念
微博主要是指建立在用户关系基础之上!实现信息共享、传播等目标的平台!用户通过网页及客户端等建立个人社区,以字内文字及图片等信息更新状态。最终达到实时分享的目标。目前,新浪网推出的新浪微博是我国第最多的国家,我国已经进入微博时代。微博效应也在影响着大家生活。
1.2 特征
第一,操作简单。微博只需要在注册一个账号之后就能进行使用,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充分满足了大众表达情感的内心诉求。在方便的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省时间与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相符合,迎合大众心理需求。人们通过微博能够即时分享自己的动态。第二,内容多样。微博在文字表述的同时还具有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传达信息的形式,能够为人们带来直观化的信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微博的传播广泛。传统媒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微博的出现充分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及时性。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内容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发展地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教学方面。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其优劣对高校的未来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学主要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管理工作,并通过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教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第三,信息方面。表现为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第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园文化是高校的软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了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具体内容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3.1 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第一,微博延伸和拓展了大学学生的校园生活。现阶段,微博已然成为信息的重要传播载体,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每天基本都会花费自己75%左右的时间在微博使用上,通过微博的使用获得了了解社会信息的渠道。同时,微博的存在也促进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互动,在节奏加快的社会环境下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拓展了学生社交范围。第二,微博提升了高校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很多高校都在新浪微博上进行了实名制认证,这种实名验证促进了高校权威信息的及时性传播。第三,实现了对高校微博学生管理模式的改进。很多高校的微博平台定位明确、主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因而引来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3.2 微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第一,实现了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在微博的引用下,教师积极转变了自身的角色,实现了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在微博上,教师能够第一时间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回复学生的问题咨询,并有效解决学生的困难。同时,还能借助微博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二,微博实现了对教学的延展。在微博的作用下,学校可以通过微博渠道要求往届的优秀毕业生来校讲述自己的就业成功经验,并利用微博平台向自己的学弟学妹讲述以往在学校的感人、励志事迹和在社会上的成长励志事迹,从而加深在校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信心,减少学生就业迷茫,加强对母校的归属感。
3.3 微博在高校课堂教学的应用成效
第一,通过微博利于交流。每条微博的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使得学生们不必考虑标题、文章构思以及写作格式这些问题,学生能方便地撰写微博内容,也能通过手机立即接收到所关注微博的信息。这便于记录学习中产生的各种思想火花,可以迅速用文字表达出来。另外,微博极具表现力的特点,可以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信息于一体,使许多艰深难懂或者讲解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得到直观、明朗的表现,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第二,微博使用成本低。将微博融入教学过程只需支付很低手机流量费。一方面,信息发布成本低。用手机发布微博,则只需支付极低的手机流量费。另一方面,微博信息接收十分方便。同一平台下的微博用户可以互相关注,互成为粉丝,人数增加再多都不会增加任何成本。第三,微博的实时性强。相比较用书面材料来设计、制作、发布、接收信息的传统媒体,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实现师生间的快速沟通,教学群体间可以实现更直接、更自由的交流沟通。微博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高校教育价值观多元化发展
在网络支持下,微博不断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高校教育的主流价值观。突出表现为微博中宣传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会产生冲突。微博影响下带来的信息较为自由、开放,能够满足学生的交流心理,加快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但是微博平台上也出现了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大学生在缺乏对信息辨别能力的同时很容易受到这些部不分善恶信息的影响。
4.2 微博的开放性加强了西化思想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存在思想迷茫的问题,一些学生受网络的影响,会整天混迹在网络上,长此以往,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效率,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微博的不断发展下,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校园微博力量,向大学生宣扬一些本国的思想观念,对我国大学生网民实施“网络西化”,间接地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
4.3 微博加大了高校对突发事件处理的难度
微博是新产生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但也是这种特点导致微博平台下的信息难以把控,加重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在社会重大事件和校园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平台对高校危机处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校园环境的稳定带来了冲击,甚至有一些人利用校园微博制造一些不合规的言论,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完善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5.1 发挥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利用微博宣传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微博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学生带来更多新的社会观念,但另一方面也会对学生的三观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求高校微博要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加强对微博言论的控制,实现对不良信息的控制。同时,高校学生管理者也要加强对微博言论的正向引导,利用微博向学生渗透责任、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第二,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对校园微博进行科学的规划,充分实现微博的功能。高校要根据自己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微博平台进行合理的管控和安排。对于初期发展起来的高校教育微博,一般要注重对微博内容的精选,发布微博的形式和数量不能太多。另外,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要对高校微博平台形成清楚的定位。要认识到高校教育微博管理只是高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第三,实现对高校微博的有效管理。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微博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总体情况,因此,微博高校形象的重要代表,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规范,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高校对微博平台的管理要有组织、有计划,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微博发展进行引导。其次,要形成高校微博发展的准入机制。通过转入机制加强对高校微博的及时性审核,在根本上对高校教育微博的质量进行把控。最后,要加强对微博发布时间的管理。微博的发布时间要和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练习,多选择学生课余休息时间来上传微博,从而保证学生对微博的充分阅读。
5.2 发挥微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要形成一种具有校园特色文化的主题性微博。高校微博的发布要符合高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心理。为此,可以开设一些以生活导向为主的微博主题,通过生活实际图片和富有感性化的语言加强学生对微博的青睐,在体现生活实际的同时活跃学生的阅读范围。第二,要充分发挥出微博在高校文化建设发展中的沟通纽带作用。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开通了微博,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实现了对微博的充分应用。利用微博能够向校内外学生展示学校的文化风采,提升学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意义。第三,产生一种积极的文化价值导向。学校官方微博平台的建设对于加快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校意见领袖的培养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5.3 实现微博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将微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高校传统教学是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将微博引入高校教学能够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共鸣。受学生学习个体差异的影响,一些学生不喜欢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进行提问,微博平台的出现解决了学生不想当面提问的问题。第二,发展微博群组,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在微博平台的作用下,可以将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学生和教师分成不同发的微博阅读小组,在微博阅读小组中促进学生对感兴趣文章的深入交流,丰富个人知识。结语
综上所述,微博在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加强对微博平台的应用,充分利用微博平台丰富校园文化、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对学生的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文英.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2] 饶建华,李佳佳.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43-246.[3] 李敏.如何将微博应用于高校教育的管理中[J].新闻战线,2015(9):197-198.[4] 黄欢.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60,82.[5] 陈佩馥.刍议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新闻传播,2015(18):42-43.[6] 张家骁.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管理观察,2015(8):87-88.
第三篇: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微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大学生市场,并受到了追捧。这就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要求他们能够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本文从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先效应出发,对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剖析。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技术更加成熟和普及。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在博客和微博之后,微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大学生市场,并受到了追捧。微信是由腾讯公司在2011推出的,该软件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系统平台操作,可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支持多人语音对讲,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根据相关统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手机中都装载了微信,而且从数据统计来看,很多大学生在该软件上花的时间远超其他社交软件。微信在大学生中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削弱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主要都是通过课堂讲课、一对多式的面授,授课的内容主要由施教者来决定,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施教者处于绝对主动地地位,但是微信的出现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进行传播,在这种方式下,施教者将会由主导者变为网络各方平等的参与者。
2.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要求提升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陈旧,随着微信等新媒体的大势推广,这就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要求他们能够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不仅仅要学会使用微信的基本功能,同时还需要对公众号经营有所涉足,只有多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实时的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积极探索微信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规律。
3.校园网络舆情监控的难度增加,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以往的宣传栏、展板等媒介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地下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了大学生的生活,不同的观点都会与大学生固有的思想发生碰撞,再者加上大学生自身新鲜感强、缺乏独立的判断力,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诱导,对于微信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受众面积广,大学生思想变化更快,这对于我们如何掌握监控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思想认识上,看到微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微信有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日常感情,一般来说,大学生和政治老师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愿意对老师将真话,将很多想法压在心里面,这并不利于政治工作的开展,但是如果我们使用微信,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手段的衍生,又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微信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中,一般都是面对面的课堂讲课方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但是通过微信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平台,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再微信平台上发布相关的学习资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播,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微信里热议的话题作为讨论的引入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激发他们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的便利性,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意见的反馈,进而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平台推送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将学校的主流思想和文化精神进行及时有效地传达,同时还可以发布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建微信服务平台,全方位为学生服务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转变以往以教学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创建微信服务平台,更好的为学生工作服务,不仅可以进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开辟专栏发布毕业生所需要的信息,诸如求职技巧、招聘信息之类,微信的这些功能都可以为学生服务提供更好的客观条件。
3.构建不同层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平台
在当下,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大学生交流表达新变化,我们可以从整体上进行建构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支部、社团等由上及下不同层级,党团组织、党团干部、学生骨干等不同纬度的整体格局,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教育体系,不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传递思想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平台效应,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在微信中推送学生身边的先进事迹,然后通过朋友圈进行转载,扩大影响力。
4.建设适应微信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随着微信的推广,在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下,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思政 [ 2014 ] 2 号文件中,对于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要求进行新的界定,需要辅导员能够对学生应用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对于网络语言有所了解,熟练使用微博、博客等社交软件。辅导员作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辅导员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强,理想信念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当前我们应该看到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作为一种新的通讯工具,对于大学生的交流习惯有了很大的影响,这对于高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在客观上就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思想,积极对微信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思考,更新工作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6(02).[2] 姚利权.当代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实证研究报告――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调研[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9).
第四篇:“微”力无穷——微信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微”力无穷———
微信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微信平台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它以其方便快捷、灵活、智能、跨平台沟通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喜爱。通过微信平台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家校、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让每位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丰富班级活动,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关键词】
微信 学生心灵 展示平台 管理主人 教育合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多样化也更趋便捷,作为新形势下的班主任,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微信作为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平台以它的绝对优势受到了我的青睐,通过微信我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地和同学、家长取得沟通和联系。一年多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积极应用微信平台辅助班级管理,有力地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微信平台帮助教师走入学生心灵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友爱的握手,轻轻拍一下肩膀,学生都会被好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特别是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这些孩子性格较内向,许多在办公室不好当面讲的话语可以通过微信的方式交流,传递。能通过微信平台得到我及时的疏导和关爱。很多问题会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并且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年我带初三,学生学习较紧张,面对的学习压力较大,此时,老师的细微关爱优为重要。每当班上某位学生取得了小小的进步后,我立即发微信祝贺并鼓励他再接再厉;某位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了波动,我及时和他交流、沟通,使他尽快放下思想包袱;有同学生病卧床在家时,我和孩子们通过微信先送去真诚的问候,希望他早日康复,等有空时再抽时间上门探望;节假日或某位学生过生日,发一张电子贺卡送去老师和同学的衷心祝福。天气转凉了,我会提醒学生添加衣服.....轻轻一键,加深了师生、生生的情感沟通。
二、微信平台帮助展示学生风采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会要求进行班级布置,每次布置完,我便会拍几张照片放在班级群中展示,班级每月都会定期更新一期黑板报,我每次都会把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展示在上面。班级开展活动,如英语课本剧表演等,我把孩子们表演的片段放在微信上,学校开展书画作品展,我便把班上获奖的孩子的作品晒在我们班级群中供大家欣赏和学习。我也经常展示班级校外活动片段:如社会实践活动、校运动会、观看戏剧等可以用手机抓拍几张照片放在微信群上,对班级活动进行及时的报道,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关注班级活动情况,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微信平台帮助孩子成为班级管理主人
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时,运用微信平台可以更好地拉近彼此的距离。为方便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在班级群中我开辟了“我的班级我做主”“大实话”“悄悄话”等栏目供孩子们有选择地交流、倾吐。通过微信平台和学生保持经常联系,这种方式可以让班主任用最快的速度获悉最新的班级动态,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干部可以将他们对班级建设的建议、意见或他们在管理班级时碰到的难题通过微信平台发送到我这儿;学生个人也可以将自己对班级管理、班干部或授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传来;同时也可及时捕捉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例如教室零食的现象、随地乱扔垃圾、个人抽屉脏乱差、学生上体育课去了,但教室中灯依旧开着,在学校餐厅,个别学生不排队,部分学生吃剩很多饭菜都倒掉了等等不文明现象用手机拍下来再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及时进行纠正。
四、微信平台帮助形成教育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就像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联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应用微信平台,可以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有助于形成家校合力。
现代教育都提倡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教育,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信平台已成为“三位一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单独的班级微信群信息平台,能直接明了地反映孩子周围发生的一切,促进家校信息的及时沟通。1.发布公告。我经常通过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班级简讯或公告,特别是要告知家长的,避免学生遗忘或传递信息时的错误。2.反馈学习。家长可以通过成绩管理系统,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3.论坛交流。家长通过论坛或留言等,也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取得教育的共识。4.分享资源。我经常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一些国内外优秀的育儿经验,或鼓励家长把自己平时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优秀经验“晒”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并对现阶段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微信群里抛出来让大家共同讨论并出谋划策。如:面对初三的孩子,如何使孩子由压力变动力?很多家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把自己的做法在微信群里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使家长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采纳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现场直播。我还常常把孩子们在校的一些表现或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通过手机录像或者拍摄下来在微信群发布,如学校开展的“红五月歌会”“校广播操比赛”“运动会开幕式”等,家长看了视频后,纷纷点赞,并对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高度负责和精心培育表示放心和支持。家长们纷纷留言:“一直以来都在为孩子不肯锻炼而困扰,看了视频很受感动。”“真诚感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的老师们”“看了老师们在孩子身上的付出,作为家长深感惭愧”等等发自内心的赞叹。通过这样的现场直播,让家长真实感受到了学校对孩子全面发展所做的各种努力和付出的心血,融洽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关系,让家长更愿意配合学校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对学校和老师带有成见的家长态度也有了转变。
五.利用微信平台要注意的几方面
1.普遍问题可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最好是单独与家长沟通。
2.教师在班群中晒照片要注意公平看待每一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3.教师要注意说话方式,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4.教师要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生在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拒绝提醒。
微信平台就像一座空中桥梁,促进了家校、师生和生生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强家校联系,丰富了班级活动、能有效地节省时间,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文平《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探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班级管理模式》 2007(4)
(2)《微信平台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主编:曾小程2012.1(3)《班级微信群的引导和管理》(《江西教育》2015第34期)
第五篇:浅谈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应用的快速发展,微信也慢慢的出现于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本文从微信的功能出发,结合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改革等方面,阐述其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微信课堂教学创新,从而充分利用微信有效地促进教育发展,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把课堂教学创新引向深入。关键词:微信;微信互动课堂;公众平台
当今世界,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比如视频网络、博客、网游、购物网站、搜索引擎等,特别是人人网、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使得人们的媒体接触和使用习惯也随之改变,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网络的依赖,电脑和手机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最佳载具。微信除具备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平等开放的人际交往平台恰恰契合青少年学生渴望交流、乐于自我展示的价值需要,这就为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途径。
一、微信概述
(一)微信简介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
微信用户数量自从微信2011年1月推出后,用户数量增长非常迅速。2013年1月15日,微信官方宣布其用户数量已经突破3亿。
(二)微信的主要特点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完全免费,任何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支付给运营商少量的流量费,所有的功能不需要额外付费。支持二维码扫描,可以方便的随时随地扫描和记录二维码信息。支持邮箱绑定,通过用户设置微信绑定邮箱,可以利用微信实现在移动平台下处理邮件。支持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朋友圈或者加入需要的朋友圈。支持推送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而且名字可以重复。通过公众账号,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发布,共享,推送等功能。
二、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改革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改革领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要求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微信作为一个网络资源的传播者,其在学习中的作用类似于“中介公司”。虽然它无法对学习资源本身进行改善和优化,但是他通过良好的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方便的传播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
(一)教学与微信相结合具备以下优点。
1.微信有庞大的用户群,可以直接用手机QQ登陆微信。微信现有的3亿客户的规模,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应用平台,一旦有用户将相应的教育资源上传或共享至微信平台(不一定非得通过移动设备,固定设备也可以完成这一过程),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教育资源进行移动学习。
2.微信可以对用户设置分组,并发布有声有图有文字的多媒体资讯信息。
信息传送的交互方式,可以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往往被忽视和无法顾及,利用微信的互动方式,老师可以针对某个学生和某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微信可以主动进行消息的精准推送,并可以在后台对用户进行跟踪,查看用户对推送消息的浏览情况。
后台对用户进行跟踪保证了教学的时效性,以前学生在课下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学校里请教老师,这就造成了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和宝贵的课堂自习时间被过多的占用。而微信的及时沟通功能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4.微信可以与用户实时进行交流,特别适用于互动式的学习。
考虑到现在的生活节奏较快,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无法抽出连续的时间进行1对1的沟通和学习。而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向教师提问,以及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快速响应。教学双方在不断地留言交流中,可以实时的建立1对1沟通环境,而无需专门的预约和安排。5.微信平台提供朋友圈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
任何一个在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班级学习组织,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圈子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班主任和教师发送推送消息,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而不同兴趣爱好者之间通过搜索功能,可以在微信上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6.微信平台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学习资源,进而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此可见,微信本身并不是一个类似数据库一样的学习资源载体,而是一个可以快速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的强大的平台。在学习中使用微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所尝试的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方法和平台。
(二)微信互动课堂
微信互动课堂是指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为教学辅助,科学设置微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的互动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而言,教室多媒体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微信互动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课堂微信交往促进了及时的教学反馈,加强了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乃至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课堂微信交往促进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心智的激发、情意的感染以及新型教学体系的生成与建构。1.课堂知识点的有效传播遵循传播学aisas模式
课堂教学是围绕知识要点展开的,中学课堂知识点的有效传播遵循“引起关注——产生兴趣——主动搜寻——采取行动——进行分享”这一过程,每次课堂的知识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感兴趣,往往大家不会完全赞同老师的观点,会针对这一知识点展开搜索,然后进行记忆和掌握知识点的行动,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老师分享。因此,中学课堂的教学应更多地开展讨论互动。2.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师角色已发生新变化
传统教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学教学手段越来越注重多媒体教学,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让师生在信息获取上趋于同步,教师在教学信息资源的掌握上不再具有绝对优势,特别是新兴前沿学科,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比如物理学相关课程,往往要利用最新的题型和生活实例用于教学中,而这些信息学生们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因此,中学教师的角色较以往有很大变化,更多的担任教学内容引导者的角色,如何组织好教学,引导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上实现良性互动,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3.让微信互动课堂成为师生感情交流互动的新平台
微信群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用于教学,在课后更是成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感情交流的纽带。通过朋友圈版块大家可以发布自己的生活动态,对有意思的说说点个“赞”或发表看法,特别是在节假日,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问候自己的学生及其家人,氛围倍感温馨,学生们也会给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
(三)校园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组织等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全国首家教育微信导航,收录了高质量教育微信公众账号,是以发布、展示及教育微信用户订阅和用户学习需求为目标的微信导航网站,全面打造最权威的微信公众导航平台,网站中汇集了最优秀的教育微信公众信息资源。为用户、媒体、学生、机构、企业等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沟通模式,以及通过自由平台打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体验。同时区别于校园杂志、校园手机报、校园微博等媒体,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将是快速传递校园信息的又一新方式。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是要打造成为一个全新的传递校园信息的主流媒体,以“主流性与草根性并重,思想性与娱乐性并重,观念引导与行动实施并重,服务学校与服务学生并重,立足校园与放眼社会并重”为原则。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实现了信息一对多的传播,而且互动性更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3G、4G网络业务的深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微信和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市场巨大。微信产品不断升级,各种功能不断研发,使得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微信与教育的发展
微信在教育领域会是一个很大的助力,首先,微信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建立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平台,也就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而教学如何教得好就是建立在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另外,微信教学方法多元化,可以图文、语音、视频,能很好的表达老师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学生在微信上也可以很好、很详细的问出心中疑问,从而获得要学习的知识。
随着微信软件的发展,它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和平台。因此,微信也慢慢的出现于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5).[2] 陈旭远,杨宏丽.论交往教学[J].教育研究,2006(9).[3] 詹义清,邓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2,(26).[4] 张韵.交往教学的课堂应用——生生交往的实现[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5).[5] 李春梅,李思齐.大学生手机媒体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青年记者,2012,(33).[6] 时荣.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综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2).[7] 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