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跨越发展--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纪实

时间:2019-05-13 17:3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兴农跨越发展--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兴农跨越发展--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纪实》。

第一篇:科技兴农跨越发展--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纪实

科技兴农跨越发展

——甘肃省庄浪县“强科技促发展”的实践与成效调查

庄浪县是甘肃省18个贫困县之一,现有18个乡镇,293个村民委员会,8.6万农户,农业人口41.19万人,占总人口的92.3%,耕地面积91.66万亩,人均2.2亩,人口密度287人/平方公里。

本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这里曾经是山荒岭秃,坡塌屲陡,万物萧疏,满目疮痍,广种薄收,缺衣少食,民不聊生,苦甲天下,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贫瘠土地。由于人多地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资源紧缺,掠夺性经营,农业生产面貌十分落后,山穷水尽!

这里也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如今,梯田如画,绿树成荫,柳暗花明,土壤肥沃,禾苗茁壮,是陇上粮仓。

穷则思变„„,面对生存与发展,庄浪县自矢不愈,充分发扬庄浪精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施“科技兴农,富民强县”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研发、引进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庄浪县自始自终以“高效生产、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健全农业技术体系,创新、集成运用综合技术,发挥综合增产作用。整合坡改梯、土壤培肥、全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建立“梯田+全膜+集雨+保墒+良种+良法”的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围绕关键农业技术开展试验研究300多项,取得了20多项技术创新,增加了50多项技术储备,组织推广实用新技术93项,实施部、省、市、县重大农业科技项目70项,实现了大幅度增产和旱地高产稳产,推动了深刻的技术革命,粮食产量一路攀升,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宏伟目标,庄浪人民的千古遗梦化为美好现实。开展改土造田,建设高产农田

庄浪县自1964年起,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梯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改造自然,坚持改土造田。经过40多年的梯田建设,累计移动土石方3.8亿立方米,建成水平梯田96.3万亩。

梯田建设标本兼治,使农业生产面貌和人民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结束了“穷山恶水,苦甲天下”,“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历史悲剧,迈走了生态脆弱区长期困扰“三农”问题的艰难境地,奠定了“生态、粮食、经济、民生”四大领域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范畴和谐发展的基础,实现了县域粮食自给,取得了整县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跨越,为黄土高原乃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庄浪

1人民梯田建设的伟大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谱写了人与自然抗争的壮丽诗篇,铸就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梯田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举世瞩目。1998年被水利部授予首个“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的光荣称号。

1.1 大幅度提高了农田生产水平

梯田建设,坡地变平畴,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土壤养分、水分等土壤理化状况均显著优于坡地,粮食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据调查,梯田(5年)较坡地土壤有机质提高1.37%,速效氮增加25.6%,有效磷增长17.9%,速效钾增加19.3%,0-100厘米土壤水分提高7%-12%,产量增加40%以上。粮食产量由五六十年代的50公斤/亩以下,提高到2011年的250公斤/亩。特别在1997年,本县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年降雨量仅272.2mm,比正常年份减少50%,在坡耕地绝收的情况下,梯田仍保持了160公斤/亩的产量。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梯田的增产力不断增长。80-90年代,单位面积增产50公斤/亩,每年增产粮食5.20万吨;现阶段,单位面积增产量达到150公斤/亩,每年增产粮食13.74万吨。梯田建设,实现了粮食全面增产,一举摆解决了温饱问题,并由粮食输入县份转变为商品粮大县,粮食商品化程度达到50%以上。

1.2 有效控制了水、土、肥的流失

通过梯田建设,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7%,建成治沟骨干坝和淤地坝33座,各类小型拦蓄工程1700多处,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1平方公里,发展集雨节灌工程7.48万眼。多点调查表明,水平梯田可以减少坡地径流量的92-96%,拦泥效率和蓄水效率分别为92.8%和90.5%,梯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约433万吨,拦水总量2500万立方米,保住了233万吨有机质、17万吨氮素、33万吨磷素、45万吨钾素等土壤养分。土壤蓄水和工程蓄水量,相当于25座库容百万方水库的蓄水量,节约水利工程投资约3亿元,为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1.3 奠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

梯田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水不出田,土不下山”的目标,收到了“大雨难下山,暴雨不成灾”的良好效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有效地拦蓄了降雨,显著地增强了抗旱能力,遏止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为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和人工生态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广旱农技术,实现高产稳产

庄浪县年均降雨量498毫米,10毫米以下的小雨和无效降雨占总降雨量的42%,且时空分布不匀。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6倍,干燥度1.55,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旱灾发

生历史规律是,五年一特大干旱,两年一大旱,无旱年仅十年一遇。为此,把降雨的高效利用作为抗御干旱,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技术对策和工作内容,大力组织推广综合运用以地膜覆盖、抗旱良种、土肥水为核心旱农技术,推动粮食生产跨越式发展。

2.1全膜覆盖栽培引发旱农技术革命

庄浪县狠抓以地膜覆盖集雨保墒为核心的田间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先后成功地推广普及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马铃薯全膜侧播等重大旱作节水新技术,从而使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实现了集雨、保墒、增温的有效统一,显示了突出的集雨节水效果和抗旱增产的巨大威力。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作物采用全膜覆盖技术,平水年增产幅度40%以上,干旱年份增产在50%以上,使旱地达到了水地的产量,使山地达到了川地的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由每公顷每毫米15公斤,提高到35公斤,降雨的利用率由35%提高到70%,降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5.36%,降雨的保蓄率提高20%,土壤0-2m的贮水量增加120毫米,全县耕地每年因之增加保蓄土壤水分超过7000万立方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了旱地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促进粮食产量迈向新的台阶,困扰多年的旱灾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引发了新的旱作农业科技革命,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实现了以“集雨抗旱”为核心内容的旱作农业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主动抗旱的新时期,开创了旱作农业的新局面。2005年以来的6年间,全县玉米仅全双垄沟播一项技术增产粮食12万吨以上,相当于增加30万人口1年的口粮,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从露地栽培到半膜覆盖栽培,再到今天的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全县旱作农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大旱面前从容增收。从玉米到马铃薯、蔬菜、豆类、油葵等作物和果树,步步深入,不断地完善的技术体系,把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由玉米推广到由稀植作物向密植作物延伸,覆盖主要作物。从播前覆膜到秋覆膜和春季顶凌覆膜,徐徐渐进,秋雨和冬雪集蓄春用,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纳雨保墒。从一膜一年用到覆一用二,在栽培模式上,推广少耕免耕,增墒节本增效。从人工覆膜到机械覆膜,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到步伐,提高了农业的效益。通过一次次技术革新,农业生产的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促进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抗旱能力抗御由一年一遇的小旱,提高到抗御2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农业的生产效益翻了一番。

2.2 良种引进提升旱农水平

粮食增产,良种先行。2000年以来,庄浪先后选育、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实现了农作物品种的五次大规模更新换代,累计示范推广1199万亩,总增产粮食36万吨,帮农民增加纯收入3.9亿元。本县先后培育出了庄浪13个小麦新品系,累计推广150万亩以上。引种方面,先后引进的中梁系列、兰天系列冬小麦新品种的种植面积累计达到48万亩,总增产量2400吨,总增产值336万元;引进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富农、金凯等系列等新品

种已占到全县玉米面积的98%以上。

2.3土肥水技术奠定旱农基础

庄浪县先后推广了“新修梯田快速培肥技术”、“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农肥集造”等一系列的土壤培肥技术,使土壤养分得到迅速提高,目前土壤养分和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提高2.81克/公斤,全氮增加0.04克/公斤,速效磷提高21.89毫克/公斤,速效钾增加27毫克/公斤。至2011年,依托“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总面积477.35万亩,增产粮食12.183万吨,油料0.1824万吨,瓜果5.678万吨,总节本增收53344.59万元,并建立了“县域耕地信息管理系统”,对土壤养分、配方施肥实现电子化管理。依托“旱作节水项目”,安装了自动气象仪,对降雨量、气温、土壤水分等要素实时监测。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富民强县

按照“立足梯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培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运用“梯田+科技+节水+产业”的综合开发模式,近年确定果品为全县的主导产业,马铃薯、畜牧、蔬菜为三大助农增收区域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病虫害较少,且无工矿业污染源的自然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3.1做大苹果产业

庄浪苹果色泽鲜艳,品质上乘,风味独特。农业部把庄浪县认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十二五”把苹果产业打造成庄浪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以5万亩的年增速扩张规模,在现在27.2万亩的基础上达到50万亩,基本全覆盖全县最佳适生区。果园建设上,高起点规划,标准化生产。全县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标准果园”等国家级果品基地12万亩。大力推广无毒苗木、配方施肥、物理杀虫等绿色、环保、安全生产技术。果品储藏上,扶持果品经销大户建成10个苹果保鲜库,总贮藏能力5.5万吨,全县50%以上的鲜果可以就地贮藏,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2011年,全县苹果产量10.5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5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3.2 做强马铃薯产业

庄浪县建立了从种薯选育、组织培养、繁殖供种、商品薯生产和加工一条龙的的马铃薯产业。县农技中心成先后功选育出7个马铃薯新品种,尤其是“庄薯3号”新品种,在全省区域试验和全国区域试验中产量位居第一,于2005年、2011年分别通过甘肃省和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马铃薯新品种庄薯3号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2011年经甘肃省科技厅鉴定验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甘肃省财政厅、农牧厅把庄薯3号作为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重点补贴品种,甘肃省农技总站将庄薯3号作为高产创建示范田主推品种,在全省推广。

庄薯3号在甘肃省39个马铃薯生产重点县及外省区累计推广647.52万亩,平均增产26.7%以上,总增产量296.27万吨,总增加产值19.49亿元。在《甘肃省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年生产“脱毒瓶苗500万株、原原种1000万粒、原种扩繁网棚基地750亩、一级种薯基地3000亩、二级种薯基地3万亩”的脱毒种薯生产规模,不但实现了全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而且还供种于周边地区,促进本县形成了陇东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和甘肃省四大供种基地之一的核心地位。2011年全县马铃薯面积达到26.77万亩,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纯收入达35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3.5%,并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认定“绿色马铃薯”13万吨,“绿色粉条”450吨。同时,大力发展商品薯营销和淀粉、粉条加工。全县建成了3个马铃薯销售市场,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贩运大户30户。建成以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银海淀粉有限公司等6家大中型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年生产原原种512万粒,加工马铃薯10万吨左右,生产精淀粉6000吨、粉条和粉皮6500吨,实现销售收入2102万元。

3.3壮大畜牧产业

庄浪县按照“加快发展肉牛、做大做强猪鸡、配套现代科技、完善产业体系”的要求,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小区13处,建成省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和育肥小区1处,带动全县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5处,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跻身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全县发展各类养殖大户9050户,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60万头和220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5万头、30万头和140万只;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1.1万吨和0.17万吨。以建设绿色畜牧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大力推广“同源引种、四良配套、整进整出、分段饲养”的现代饲养模式,并配套的现代综合养殖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推进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生态安全。

4结束语

庄浪县崇尚科学,运用科技,实现了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平田整地,使荒坡陡屲化为平畴沃野;建设旱农,使旱薄之地变成殷实粮仓;发展产业,富民强县。科技兴农,扭转乾坤,科技创造奇迹,科技改变命运。科技之花常开,命运之神永驻!

第二篇:传承跨越--发展纪实

传承跨越

——崇阳县中医院发展纪实

崇阳县中医院就座落在县城风景秀丽的隽水河畔,始建于1979年,是一所中西医并重发展的二级优秀中医院。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洪湖风湿病医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

医院现有职工208人,其中卫技人员178人。具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8人,享受咸宁市政府津贴专家一人,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一名,并拥有一批德高望重、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崇阳县中医院曾一度跌入低谷。在“非典”时期,被定为崇阳县传染病区,医院业务处于停顿状态,干部职工资得不到保障,人心涣散,面临着建院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危难时刻,徐匹夫院长走马上任。徐院长把管理理论与医院实际紧密结合,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提出了“创特色专科,树中医品牌”的经营思路。

多年的励精图治,医院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医疗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280万增长到2010年2600万元,增长了9倍,出院病人4500人次,增长10倍,创历史新高。

2009年对县中医院对老住院楼进行了改扩建。新增病位

170张。所有病房设有卫生间、配置了呼叫系统、电视机,住院病房明亮、宽敞、整洁、规范,为病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手术室进行了高标准建设,满足了临床手术业务开展需要。

医院投入资金770多万元,配置了CT、彩超等高新医疗设备,购置了两辆救护车专门接送病人,更新了所有病床和病房设施。目前已开设二个内科、二个外科、一个妇产科、理疗科、西医门诊、法医鉴定等科室,以骨科、理疗科、肝病科、风湿科为特色专科。现已开展四肢骨科、脊柱、关节、普外、胸外、泌尿、神经外科、腹腔镜、微创等大中型手术,特别是骨科诊疗技术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崇阳县中医院骨科由享誉湘鄂赣地区的王氏正骨起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30多年来,骨科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使科室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骨科2006年确定为“咸宁市重点专科”,200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十一五重点专科”。现分设一外科和二外科两个病区。

骨伤科采取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功能锻炼等治疗四肢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具简单方便,费用低廉,创伤小,疗程短,功能恢复快等特点。骨伤科还与省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技术协作关系,除开展了常规骨科手术外,还开展了脊柱、关节等一系

列高难度骨科手术,疗效显著,得到了全市人民的赞许。

2010年一外科开展了首例颈椎手术、首例脊柱矫正手术,是骨外科继开展四肢骨外科、关节外科、腰椎外科手术以来的技术创新,标志骨科医疗技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普外科成功开展一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胰肠吻合术”,是咸宁市的第二例此类手术,标志着普外科医疗技术跨入了咸宁市先进行列。

肝病科以刘华华主任中医师为学科带头人,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道路。他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增免疫、保肝、护肝的立体化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肝癌等各种疑难肝病有良好的疗效。与省中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

理疗科已开设门诊和住院。2010年被省残联确定为“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中脑瘫康复训练、智力康复训练” 定点医疗机构。

风湿病专科多年来与洪湖市中医院进行技术合作,为中医院风湿专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重点专科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科室业务的发展。全院初步形成了院有名科、科有名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格局。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健康快乐的家园。医院一方面注重医疗服务和学术研究,同时也十分讲求医院文化建

设。崇阳县中医院以中医文化为载体,坚持继承与创新,围绕“仁、和、精、诚” 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以“传承发展、融汇中西、惠泽民生”为医院宗旨,以“诚信立院、质量建院、特色兴院、科技强院”为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使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各科之间形成了健康、和谐、有序发展,科室之间合作精神不断增强,形成了服务、质量、效益、管理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和谐病区、和谐医院建设已见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崇阳县中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医院职工满意。2006年,检验科被省卫生厅授予“二级合格检验科”;2009年,县中医院被评审确定为“二级优秀中医院”,成为咸宁市率先达标的二级优秀中医院;医院多次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湖北省卫生系统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修德至仁,修业至专。崇阳县中医院始终坚持“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替病人着想、医疗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以“崇德、尚学、精业、创新”的中医文化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合理的收费价格、优质的医疗服务、优美的医疗环境服务于广大患者。

刘素标

第三篇:关于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现有耕地113.4万亩,旱作农业面积53.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2.9%,特别是处在中部干旱带上的***、***乡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农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近年来,在自治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缓解水资源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大力实施以节水改造为重点的农业节水项目,全面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不断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效益,旱作节水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在硒砂瓜产业上。通过挖掘地方独特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山区及***、***地区丰富的山地和光热资源,出台优惠政策,采取部门帮扶,干部带头,企业参与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群众压砂,大力发展硒砂瓜产业。目前,全县共有压砂地40万亩,其中发展硒砂瓜28.6万亩,压砂地红枣接续产业11万亩,形成了沿***滚泉坡至***土坡山,***桃山路口高速公路两侧至白圈子等地段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带。硒砂瓜产品已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远销广州、成都、重庆、上海等50多个大中城市,并成功打入沃尔玛、家乐福、北京物美等世界知名连锁超市。12、在红枣产业上。坚持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硒砂瓜产业的接续产业,在积极发展枣瓜间作的基础上,先后分两期在大青山、天景山、滚泉坡、红梧山实施高效节水农业,采用以色列先进节水滴灌技术栽植大规格枣树15.6万亩423万余株,其中压砂地单种和枣瓜间作11万亩,建成大青山、天景山、永大线、滚泉坡等5个万亩无公害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永大线枣瓜间作基地已被确定为自治区南部山区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关心和重视。高效节水农业项目的建成,使我县新增林地15.6万亩,可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10个百分点,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2.5个百分点,有效改善了高速公路沿线及当地的生态环境。项目区枣树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左右,同时在中部干旱带起到良好的节水示范效应,每年可节水2262万立方米,成为继硒砂瓜产业后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优势特色产业。

3、在枸杞产业上。充分利用荒山地资源,先后在大战场乡花豹湾和上渠村以及红梧山发展旱作节水有机枸杞2.2万亩,其中,红梧山万亩节水有机枸杞示范基地是作为提振枸杞产业的一项重点示范工程,该基地采用的是符合绿色生态农业要求的有机枸杞滴灌高效种植技术,目前已投资3000余万元,种植枸杞总面积达1.2万亩,并且配套建设了农田林网和相关绿化设施。该基地达产达效后预计亩产优质枸杞250公斤左右,总产量达到2750吨,实现总产值1亿元以上,与常规(大水漫灌)枸杞相比每亩可节约水量600方,节水率达到70%以上。该基地的建成在改善生态环境、滴灌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合理开发利用荒山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4、在马铃薯产业上。今年,县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乡马家塘移民区群众,改变以往传统种植作物和方

式,大力发展马铃产业,先后购置马铃薯种植机械12台套,免费为群众提供种薯56吨,地膜4吨,发放种植技术资料

1.5万余份,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10余期。目前,已种植马铃薯1.5万亩。

二、主要做法

1、立足实际,谋划节水方略。在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上,坚持走好“三条路子”:一是走压砂蓄水保墒的综合开发路子,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压砂地旱作节水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同时积极推广以条覆膜、穴覆膜、塑料碗覆盖为主的硒砂瓜抗旱节水覆膜种植技术,全面实行催芽坐水点种,提高抗旱保苗能力,提高硒砂瓜商品率,促进丰产早熟;二是走地膜覆盖新技术为先导的覆盖保水路子,有效控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降水利用率,大力发展春秋两季覆膜技术,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抗旱作物,发展节水产业;三是走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为保障的产业路子,推广应用滴灌、喷灌、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拓展红枣、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空间,解决了农业生产受制于干旱的问题。

2、综合治理,改善基础条件。按照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的原则,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总目标,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蓄水与灌溉结合,节灌与农技配套,大力实施集雨工程、兴建扬水工程、修蓄水设施等措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目前,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上,全县共建设蓄(配)水池85座,总蓄水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其中,今年实施的高效节水农业二期项目建设蓄水池45座,另外还建设了扬水泵站5座、加压泵站39座,铺设玻璃钢及各类管道7221公里,滴头356万个,架设高压输电线路236公里,安变压器以及相关电力控制柜44台(组)、配套机电设备及水泵97台(套)、铺设砂石路面148.7公里,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旱作节水农业区降水量少,有限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时间分布与农作物特别是夏粮的生长期相错位,在农作物出苗、拔节、灌浆的关键阶段往往是最干旱的时期,导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县在充分利用节水技术措施的同时,积极推广春秋覆膜技术,发展设施拱棚,种植小杂粮、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油料、果菜等经济作物,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促使旱作节水农业朝着特色农业的方向发展。今年,在旱作区共发展设施拱棚2283座,种植小杂粮14.5万亩,覆膜玉米5000亩。

3、抓点示范,提高生产水平。实行行政和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干部和农技人员的身上,组织技术人员把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资辐射到乡村农户、田间地头,抓好培训指导工作,引导群众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尤其是在硒砂瓜种植上,指导群众增施有机肥、平整砂地、科学覆膜、选用优良品种,严格把好覆膜过程中的覆膜机械的使用和起垄播种的标准等关键技术环节,切实提高示范引领水平。目前,建设滚泉坡、白圈子硒砂瓜示范基地2个,面积达2万亩;红枣示基地4个,在栽植期间可带动6万多劳动力,为当地群众带来工资性收入2000余万元;枸杞示范基地3个,仅红梧山万亩节水有机枸杞基地就可带动2万多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管理和加工,就采摘一项可给农民带来工资性收入6000余万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在旱作节水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要切实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我县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区

土地所属权属国有、干部、群众所有三种形式。项目前期由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目前建成的15.6万亩节水滴灌红枣基地枣树暂由绿化公司进行管理,但项目完工后交政府管理,今后的水源保障、设备维护、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销售等工作运行难度较大。建议由市上牵头,组织两县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采取农户+基地+企业的形式集中管理,形成产加销为一体的运行模式,提高组织化水平,加快红枣、硒砂瓜等旱作农业发展步伐。

2、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工程量大、投资大,仅此一项县财政投资近5个亿,加之我县近年来开工项目多,所需资金量大,财力有限,难以及时拨付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也给后期管理带来了极大资金隐患。建议市上协调自治区相关厅局积极争取将全市50万亩节水滴灌红枣纳入国家、自治区生态补偿机制范围,采取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投入,切实提高旱作农业建设效益。

3、要切实解决卖难问题。随着全市100万亩硒砂瓜、50万亩红枣等旱作节水产业的发展壮大,销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销得出,见效益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市上同一协调组织,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覆盖率。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市上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农产品精深加工路子,提高旱作节水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4、要切实选定枣树主打品种。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建设规模大,标准高,所需苗木(地径5-7厘米)数量巨大,采购的苗木品种混杂,缺少主打品种,下一步需要进行优良品种的嫁接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建议市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全市种植的优良品种,组织力量进行嫁接改造,培育一个叫的响的红枣品牌。

5、要切实保障水源供给。我县高效节水二期工程水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局面,尤其是天景山项目区,由于建设面积大,又属固海、高干渠、红寺堡扬水灌溉区域供水,因高干渠和固海渠灌溉范围内农民种植玉米面积大,在用水高峰期争水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水源不足,灌水指标无法落实。截止目前仅供水90万立方米。同时,红梧山万亩节水有机枸杞基地也存在和红寺堡农民种植玉米争水源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水源紧张、供水不足问题,将造成项目区部分已成活树木干旱死亡。建议市上能够积极协调水利厅及相关管理处增加年供水指标,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供水源保障。

第四篇:乐至跨越发展纪实(三)

以下信息由乐至新闻提供 转载保留链接

升级:高起点规划“融入成渝联动周边”

乐至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突破点在哪里?乐至县委书记万志琼给出了准确的答案:主要在于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奋力加快发展。

据介绍,在这方面乐至经过科学规划并明确了思路,首先是以“童家两化互动示范区”为主平台,做强工业,在强力推进示范区基础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电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及现代物流业,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再造一个“产业乐至”;然后以县城“四区统筹四片互动”为主阵地,做大城市。即推进天池商贸区、西郊工业园区、盐湖新区及童家两化互动示范区“四区统筹、四片互动”,启动以“四山四湖”为主体的第二轮城市绿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人口达25万,全面建成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然后是以“融入成渝联动周边”为主方向,做活开放,对接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对接成都新机场,加快规划连接机场的快速通道;对接天府新区产业布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以大开放推动乐至大发展。

同时,正在建设中的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将彻底结束乐至无高速路的历史,与国道318、319线,省道106线交汇,和相邻的成渝高速、成南高速和成渝铁路一道,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全面奠定乐至名副其实的区位优势,快速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后,对乐至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一、澳大利亚农业与水资源概况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km2,其中天然草场4.4亿hm2,耕地面积0.5亿hm2,澳大利亚农牧业已成为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据统计,200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302亿澳元,其中农作物(包括水果和蔬菜)总产值为139亿澳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6%;畜牧业总产值为163亿澳元,占54%。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牧业灌溉面积4%,90%采用直接灌溉,10%采用微灌、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大陆之一,年平均降雨量470mm,且时空分布不均,有近40%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250mm。澳大利亚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表起伏最缓的大陆,全境平均海拔350m,87%的地区海拔低于500m,海拔1 000m以上的山地不到1%。其河流稀疏,且无流区面积较大,共有大小河流240条。

澳大利亚对水资源管理实行政府管制、农场主按配额有偿使用的方式。具体做法为:农场主向当地水管理机构供水站申请,供水站根据用水需求和配额向州政府水资源管理机构购买,然后通过水资源机构管理的渠道将水出售给各农场,用水价格由运行成本确定。当地水资源管理机构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水资源,并为广大农场主提供优质服务,他们将所收取的水费大部分用于供水渠及输水管道的改造,通过采用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实行因水、因作物精确灌溉,以减少渠系水的损失,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二、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管理与旱作节水农业

1.水资源管理及宏观控制

(1)水资源管理及机构改革。近几年来,由于降雨量的不断减少,城乡用水量剧增,澳大利亚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为此,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下放水权,将原来由联邦政府控制的水资源管理权下放给州政府(或行政管辖区)管理,同时,各州又通过多种形式将水权委托给各大公司经营;二是对水资源管理机构进行改制,主要是将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形式改成公司组织形式,吸纳农场主、私营公司参与水的管理,公司组织形式由原来政府统管,转变为政府、农场主、公司共同管理,并成立水资源管理董事会,董事会任命执

行经理,执行经理负责管理各执行机构。例如GMW就是公司组织形式的水管理机构,下设7个执行机构(水库管理服务机构、其他水资源管理机构、区域服务管理机构、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策略和发展机构、水系统和环境机构、经营财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为区域提供水利服务,并在征求用户协会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供水政策、分配配额、确定水价等。同时,综合协调水资源与自然环境、近期目标与长期发展、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等各方面的关系。

(2)水资源管理机制。澳大利亚法律规定用户不得私自建坝、打井灌溉,对地下水资源实行特殊保护制度。在灌溉用水方面,水资源管理机构根据农场主拥有的农用地面积确定用水配额,农场主在用水配额范围内可申请用水。同时,政府允许不同用户之间相互有偿转让用水额度,实行水资源商品化,即通过市场调节配置水资源。

(3)节水措施。为了限制用水,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澳大利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鼓励农场改造灌溉渠道,推广应用先进的微、喷、滴灌节水技术,以改变传统灌水方式。政府规定,农场需改造灌溉系统,可以向州政府申请1.2万澳元的设计补助,州政府农业部门负责推荐专家,帮助渠道设计,同时州政府向农场主补助30%的灌溉系统设备费用。二是鼓励种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对种树农场提供相应的补助。三是严格用水配额,不允许农民私自建坝拦水,如果农产要建坝,其拦水量超过径流量的10%,必须向州政府申请。四是对城市草坪浇水、洗车等用水实行限制,不允许用水笼头、喷、滴管浇水、洗车,对违反规定的,要高额罚款,并接受社会监督。五是政府出资鼓励科研机构进行节水技术的研究,对节水技术和产品实行产业化开发。六是鼓励废水处理循环综合利用等,2.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新技术

(1)APEC—VC冬储地下水技术。由于季节不同,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需水与降水不同步,当水源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合理的储存水资源,成为澳大利亚节水灌溉的一项新举措,APEC—VC冬储地下水技术主要是将地表多余的水资源,通过压力贮存到地下aquifer层,一般位于地下100m左右。在缺水的季节,通过动力机器抽水灌溉农田。地下quifer层储水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地下quifer层容积大,可以储存相当多的水资源,合理地解决了水资源供给和需

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且性价比相对合理;二是地quifer层储水可以起到净化水资源的目地。

(2)测水灌溉技术,通过土壤水分监测,分析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溉时间、灌水定额,以提高水利用率。这项措施已在澳大利亚,尤其是种植果园等经济效益较高作物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其测定方法包括三种:一是张力计法,根据水分张力作用原理,采用固定(或移动)式水分探测头监测土壤中水分的含量,以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水定额;二是声纳法,根据土壤中含水量与电导率的关系,采用Diviner 2000便携式土壤水分监测器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同时结合传统的手摸土壤水分测试方法,综合分析判断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及灌水定额;三是环刀式植株水分测定法。根据植株(主要指果树)基部直径变化与植株水分含量的关系,采用红外测试仪测定植株直径的变化情况,根据变化情况确定植株的含水量状况,判断植株水分丰缺状况,决定灌溉时间和灌水定额。

(3)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技术。澳大利亚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大部分耕地土层较薄。为了保墒,大部分地区应用了免耕、休耕、少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全境免耕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左右,少耕占耕地面积35%左右,秸秆还田覆盖有不同程度应用。同时,许多农场采用了牧草、小麦、三叶草等作物倒茬轮作。

(4)3S和3M技术。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三项技术,3M技术是指制图系统(Mapping)、监控系统(Monitoring)和管理系统(Management)。目前,澳大利亚已将3S和3M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上进行了应用,特别是在农业灌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包括在水分监测、水分利用讦估、管理风险及水资源利用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等方面应用。

三、启示

1.加强宣传教育,唤起公众节约用水的意识

近几年来,由于持续干旱(百年一遇),水资源紧缺,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越来越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澳大利亚通过专家学者呼吁、议会调研立法、政府政策宣传,现已逐步建成节水型社会,节水意识已深入到全社会各个阶层,节水已成民众的自觉行为。在城市,喷浇花园草坪、冲洗车辆基本绝迹。在农村,农牧场节水技术应用及设备随处可见。

中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国家,但人们节水意识十分淡薄。因此,建议国家通过加强对节水重要性、紧迫性的宣传,唤起公众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政策法规制定,规范人们节水行为,同时,在社区、学校广泛开展节水培训教育,让民众接受节水的理念,为中国建设节水型社会营造广泛持久的社会氛围。

2.健全节水保障体系

澳大利亚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相当健全和完善。一是在用水制度上,由原来的以农(牧)场的土地面积、种植作物确定供水量,转变为配额定量、科学灌溉、有偿使用方式;二是在水资源的流转上引入了市场机制,农(牧)民将技术措施节约下的用水配额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额外收益;三是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广泛得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科研院校所、企业和个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四是政府对有利于节水各个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和鼓励,形成一套完整的节水保障体系。

结合中国实际,应借鉴澳大利亚做法,加强旱作节水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一要重视和强化田间农艺节水措施;二要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基础性研究,逐步走技术物化道路。在灌溉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确定作物用水定额,实行计量灌溉。在旱区,加强耐旱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改革耕作制度,并配套深松蓄水、以肥调水等农艺措施;三要加大集成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3.重视节水技术的物化工作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对节水技术的物化工作十分支持,各种节水技术通过产品渗透到千家万户。鉴于中国农民素质相对比较低,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比较难的实际,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节水农业技术物化产品的开发和引进,国家通过制定政策,鼓励科研、推广部门及相关企业由单一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向技术产品开发转变,以加速节水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下载科技兴农跨越发展--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兴农跨越发展--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发展调研报告

    xx管理区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缺水非常严重,素有“十有九旱”之称,农牧业生产频频遭灾,农业经济脆弱,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饲草短缺,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发展纪实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是21世纪初的新建企业,具有科研人员多、技术先进、员工队伍年轻、建设......

    推进科技兴农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建言献策,按照县政协年度工作统一安排,我委以“如何推进科技兴农......

    推进科技兴农 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建言献策,按照县政协年度工作统一安排,我委以“如何推进科技兴农......

    探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建议论文5篇

    1具体做法1.1健全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抽调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抓示范点建设、技术培训、物资配套和入户指导、跟踪服务等工作,为农民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县......

    农业发展

    就日英两国农业发展现状谈谈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方向 植物保护学院11级植物保护二班 学号:1107101056 姓名:邹旭阳 摘要:分析了日英两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日本保全性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

    实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应把握四个方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10-23 12:07:00 ]作者:谢少波编辑:studa090420摘 要:当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农业发展

    人人献策怎样解决农村农业 旱天用水问题 自然灾害,久旱天气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大敌。怎样规避干旱风险解决农业农村用水已是我们国家重要课题。 南水北调工程,国家已实施与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