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工作之体会(共)
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工作之体会
2002年大学毕业后即进入检察机关,先后从事公诉、反渎、反贪工作,2009年调至纪委监察局,先后从事案件检查、效能监察、案件审理工作。如今又重回检察机关,个中经历感触颇多,特别是纪检监察机与检察机关在机构性质、工作范围、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此从自己工作中的体会,尝试分析一下这两个机关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检察机关的相关职能作一些探讨。
一、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关系
(一)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区别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对党员、党员干部和党的组织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能机关;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由此看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与人民检察院的特征和性质是有一定区别的。具体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1、监督对象不同。纪检机关监督的对象是党的组织和党员,监察机关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而检察机关监督的对象,除了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党员干部)以外,还包括广大公民,监督对象要广泛得多。
2、监督范围不同。纪检机关只能对党员违反党纪行为进行检查处理,给予党纪处分;监察机关只能对国家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检查纠正,给予政纪处分;对其中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则必须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而检察机关监督的范围,一方面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违反法律达到犯罪程度的进行追究;另一方面是对侦查、审判、监狱等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法律监督。它的监督活动所涉及的法律是相当广泛的,包括宪法和刑法、民法、刑诉法、民诉法、行诉法等国家基本法律以及各种行政法规和经济法规。
3、监督方法不同。检察机关主要是运用刑事侦查及提起刑事诉讼的方法行使其法律监督职权,即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刑事追究,提起公诉,以维护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这种特殊的监督方法是纪检监察机关所没有的,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督对象违纪行为的调查与检察机关对犯罪案件的侦查也是不同的,检察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拘传、拘留、逮捕等;而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只能依照党章党规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党纪监察措施,如责令违纪嫌疑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违纪事项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即“两规”措施,但目前该措施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在此不作探讨),这些措施应该是不能超出党纪、行政法规及法律的规定。
特别是在实践中,对违纪对象查询冻结银行交易存款、通讯记录、技术侦查等方面,由于缺少法律的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只能打擦边球,利用各种办法去达到调查目的,总是不能正大光明地进行。所以纪检监察机关在办理一些大要案过程中,一般都要抽调检察、公安等机关予以协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借助强力机关的一些合法必要措施来突破案件。前面所提到的“两规”措施,实际上是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案件威力最大的武器,就内部来说,办案人员可以24小时随时了解对象,对其进行政策法律攻心,在这种强大的心理攻势下,违纪对象的防线很容易崩溃,这种优势是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所不具备的,但是这种优势还能存在多久则是个问号,因为随着依法治国的完善,一切组织的活动都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来办理。
4、监督效力不同。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具有国家强制力,有权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或提起公诉,使其承担刑事责任。而纪检监察机关是以党和政府的名义进行的,只能给违反党纪政纪者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二)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作配合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协作配合问题,中纪委和高检院先后联合出台过几个文件,《中纪委、最高法院、高检院、公安部关于纪律检查机关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查处案件中互相提供案件材料的通知》(中纪发﹝1989﹞7号)、《中纪委、高检院、监察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协作的通知》(高检会﹝1993﹞31号)等文件中就协作配合的范围、程序等做了明确的界定,是在现行体制下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开展工作协调配合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工作。
1、规范联席会议制度。笔者之前所在的市中区纪委监察局每半年召开一次与检察机关、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案件联席会议,会议由各单位分管领导和会议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的内容主要是通报反腐败工作情况,各部门提供违纪违法线索,对正在办理的反腐败案件进行协调。
2、加强案件移送制度的协作配合。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经审查认为触犯刑律,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按照《刑事诉讼法》有关案件管辖的规定,及时将案件和有关证据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机关。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检察机关要积极受理,及时审查,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检察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应说明原因,并将案件材料退回移送的纪检监察机关。
3、加强办案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纪委监察局作为党委政府的一个部门,在案件查处及处理方面会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干预,比如有些案件没有深入调查下去,或有些案件仅进行党纪政纪处分而没有移送检察机关。对于这种情况,检察机关应主动出击,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的案件,要根据查办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案情,最好是在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突破之时,检察机关能及时启动侦查程序,同步介入案件的侦查调查,同步固定证据,通过法定的侦查手段,整合办案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对纪委监察机关起到一地的监督促进作用。依靠纪检监察机关这个资源,可以给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带来诸多便利,据笔者了解,市中区检察院自侦部门每年所办职务犯罪案件有近一半是与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办案所得,而且基本上都是大要案。检察机关主要依靠的是纪委监察局作为党和政府纪律检查机关的强势力,在对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时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另外通过借力纪检监察机关的“两规”、“两指”等调查手段,也能为突破案件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4、规范互相提供有关案件材料的配合协调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在案件查处过程中或结案后,需要互相提供案件的有关材料时,能移送原始资料的尽量移送原始资料,对于复印件应加盖移送机关公章并注明出处,另外还应必须办理正式交接手续,双方在受理案件后,应及时将办理情况通报对方。
二、对检察机关相关职能的探讨
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期间感受到在进行案件调查时,整个机关是一个整体,全员办案,各部门协同作战,包括案件审理部门(类似审判机关)都要提前介入,很多问题都解决在了调查阶段,为以后的案件处理铺平了道路。当然,这种模式不能适用于司法程序,因为按照我国宪法及刑诉法的规定,侦查、公诉、审判是互相制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法律的公平正义,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效率,导致一些应该追诉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检察机关虽然地位崇高,属于法律监督机关,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法律监督实权,对于审判权,笔者认为应该保持高度独立性,不应对其过多干涉,检察机关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行使审判监督权就已足够。而对于侦查权的法律监督,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该行使的权力还远远不够,完全不能体现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它和批捕权及公诉权虽相对独立,但都属于检察机关的内部职权,容易形成合力。目前侦查权的法律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公安(国安)机关侦查权的监督不足,故下面主要谈一下检警关系。
1、我国检警关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检察机关在我国是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实行监督的权力,但由于历史及国情原因,公安机关在我国一直是司法机关中最强势的部门,其权力至今仍在不断膨胀。检察机关的这种侦查监督权与现实中的检警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是矛盾的。我国目前的这种检警关系是以检警分立与检警制约为特征的,其实质上是检警对等平行关系,实践中则是警主检辅,公诉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依附于侦查职能。在刑事案件审判前都是以公安机关侦查为中心,检察权对警察权的控制力相当薄弱,更没有对侦查活动的司法审查。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部门也只能从是否决定逮捕这一个方面来制约公安机关,对于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案件,也只能要求其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至于公安机关坚持不立案,检察机关也没什么好办法。
宪法赋予检察机关至高的权力,1996年之前检察机关也实实在在拥有一定的侦查监督实权,如1979版刑诉法第十三条规定“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的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并可以进行调解。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渎职罪以及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其他案件,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和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第一、二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案件的侦查,都由公安机关进行。”,对于公安机关懈怠不予立案侦查及不适合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检察机关完全可以自己决定进行侦查,这就体现了检察权高于警察权的,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但1996年之后的刑诉法却完全限制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权,不但剥夺了检察机关自主决定侦查的权力,甚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都需要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才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由此对法律监督机关的种种限制可见一斑。笔者之前还寄希望于今年3月14日新
修订的刑诉法能够纠正这个严重违宪的规定,但是令人失望的是竟然还是维持“原判”,我国的诸多所谓法律专家还是服从于强权,检察机关影响力远逊于公安机关,这是法制的倒退。
2、建立新型检警关系
笔者在公诉部门工作过一年多时间,对基层公安干警的法律知识及办案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一些简单的案件反复退回补充侦查,甚至多次退补后仍不符合要求,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就更不要说了。法检两家进入门槛远高于公安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人员的素质也注定是高素质人才,为何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呢?笔者就纳闷如何能改变这种状况,在了解了我国周边日韩及台湾地区的检察制度后,才发现我国的检察机关实际地位及权力真是太低了,以台湾地区为例:台湾的司法制度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因此台湾地区检察机关拥有侦查权,其侦查权涵盖警察机关的侦查权,其检警关系模式就是检察指挥侦查的模式,也就是实行检察官主导侦查的检警分工合作模式。根据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官是侦查主体。检察官在侦查犯罪时,有指挥调度警察官和命令警察的权力;警察则被视为检察官的助手,有协助侦查犯罪的职责,但没有独立的侦查权限。检察官是侦查活动的发动者,对刑事案件有起诉、不起诉和缓起诉的决定权;侦查中,检察官有侦讯、勘验权,对传唤、拘传、通缉、责令赔付、交纳保证金、查封、扣押等强制处分有决定权。同时,检察官对警察有要求其主管单位给予奖惩的权力,主管单位必须执行。
我国检察机关对警察部门的法律监督与台湾地区相比差距大矣,我们不苛求像台湾地区一样把警察部门放在完全从属的地位(在我国这也不可能),只要对于疑难重大案件,检察机关有介入指挥的权力,能够要求公安机关按照提起公诉的要求进行侦查,并且恢复1979年刑诉法第13条的规定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到那时提到检察官,警察们也会肃然起敬吧。因此合理的检警关系应该是“侦诉一体化”,我国现行刑诉法对侦查和公诉
阶段分工明确,受此影响,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破案和结案,而忽略对公诉人法庭上指控犯罪的作用;检察机关公诉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法庭上指控犯罪,而忽略怎样调取收集更多、更全面的证据来指控犯罪。因此,这样的模式没有将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两方面的资源特点有效的结合起来,存在明显的缺陷:侦查作为公诉前的一个独立阶段,侦查人员虽然拥有侦查权,承担调取收集固定证据的责任,但是远离法庭审判活动,对控辩双方质证辨论的审判活动缺乏切身体会和深入了解,致使侦查人员对法庭最终据以定案的证据标准缺乏足够的了解,也不直接承担因证据不合要求而造成败诉的后果。这种权利和责任的分离,必然造成侦查人员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侦破过程中,而对破案后全面及时地收集固定诉讼证据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侦诉分离制度的缺陷问题,必须实行侦诉一体化制度,台湾地区模式在大陆目前是不可行的,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我国的侦诉一体化制度。该制度一方面吸收检警分立模式的优点,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保持一定的距离,两机关分工负责,相互独立,这有利于检察机关及时介入侦查活动,防止证据的灭失,又有利于发挥公安机关的积极性和优势;另一方面,它又吸收了检警结合模式的优点,强调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互相配合,减少内耗,注重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介入引导和指挥,尤其是对公安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予以实际监督,赋予检察机关指挥权和立案侦查权,防止公安机关侦查权的滥用。所以,侦诉一体化是下一次刑事诉讼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世界刑事司法体制的趋势,我们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应该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陈宝生
2012年10月16日
第二篇: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效率的五点体会
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效率的五点体会
提高工作效率,是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发现办事拖拉、责任心不强、推诿扯皮的不良习气仍然存在,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顽症。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务必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个人认为提高机关管理效率,应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确立目标,从容应对。目标具有导向效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直接参照系。一是树立先进典型。典型是一面镜子,是我们学习榜样。各条战线都有自己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本地区、本部门也都有一些标杆人物,做为单位的领导,要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善于用先进典型的事迹来激励人、鼓舞人,不断提升本单位人员的工作激情。二是把握时间节点。有些机关工作效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时间节点。从总体上看,机关工作具有长期性、季节性和临时性。对长期性工作,要制定一个推进时间表,领导者按照节点有条不紊地推进即可;对季节性工作,要提前准备,预先着手,这样才能在任务来临时从容应对;对于临时性工作,可安排骨干力量进行突击,也可安排人员进行歼灭战。总体来说,要在时间节点上留有余地,一旦出现失误,才能有改过的机会。三是总结推广经验。每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整理,把好的做法和经验以规定的形式转化为机关工作的制度,并尽可能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执行起来管用有效。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制度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建立健全一套实在管用的制度,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在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注重系统性。要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建立健全监督、执纪、问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程序,从源头上预防治理、从制度上防范约束影响机关工作效率的问题,努力建立符合机关实际的、科学严密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注重针对性。要注意解决好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上级的制度规定总体粗放,属于普遍适用的类型,而每个地区、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照抄照搬上级规定肯定是行不通的。要注意研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将上级的制度规定具体化、本地化,解决好个性问题。对于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工作来说,要总结好发案单位的经验教训,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做到查处一个案件,完善一套制度。三是注重可操作性。现在机关单位的层层发文现象还是大量存在,有的为体现“水平高”,甚至搞“1+X”配套文件,文件字数达到好几万,这样的文件,我想大家能看一遍就不错了,就不要说具体执行了。因此,要摈弃为发文而发文的不良倾向,在制定文件规定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尽可能简洁、明了,提高可操作,这样才能受到基层的欢迎。
三、奖优罚劣,营造氛围。奖优罚劣,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先进,营造积极向上的机关工作氛围。一是加强目标考核管理。对照全年纪检监察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对于考核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或者在上级考核中排名连续靠后的,要在提拔使用、评先晋级中予以限制;对完成任务好,考核名次靠前的,要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鼓励,甚至可以合理地拉开差距,从制约和激励两个方面入手,促进和保障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按注重实绩、群众公论的原则,对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干部,做到优先提拔使用,不唯年龄、资质、票数取人。同时,建立容错机制,对于在改革创新中走弯路、有过错的同志,要提供机会,保护好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办事公开公正。风气正,人心顺。一个单位的领导如何用人、办事、做决策,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整体干事创业氛围。要坚持以公正为导向,以公开为手段,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办事公开公正,充分尊重民意,每一个决策都要让人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形成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四、运用科技,推进创新。科技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推动力量。一是创建纪检监察电子综合办公平台。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涉及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宽,任务越来越重,除围绕党委、政府的决策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外,还面对各式各样的专项工作办公室(如党风廉政办、公车治理办等),同时还有纪检监察机关自身职能。仅打电话、传阅文件这种机械工作,就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纪检监察电子综合办公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和自动化办公,达到机关行政开支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的目标。二是推进科技创新。按照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运用“制度+科技”等有效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推动已经建立并形成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成果在实践中得到转化运用。结合XX实际来说,为解决“三公”消费监管难题,我们开发了“三公”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了公务接待、公车运行、公费外出的网上申请、审核、报批、监督和报销,实现了月度、季度和报表的自动统计,“三公”经费监管效率得到有力提高,经费支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五、注重人文,提升素养。人文素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润滑剂。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在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人的追求方向会转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应鼓励单位工作人员参与书法、太极、摄影等各种兴趣爱好培训班,满足工作人员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同时,通过专家辅导、清风讲坛、室主任讲坛等载体,既学业务知识,也学人文知识,从而提高机关的凝聚力。二是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要使团结成为机关工作的主流,大家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要采取多种沟通方式,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统一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要通过多方协商和沟通,消除冲突,减少内耗,避免工作脱节和重复,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提高效率。三是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无形的向心力。现在有的机关领导和下属之间谈心交心少,不知道下属在想什么、干什么、要什么,这其实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领导干部只有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把下属当成兄弟姐妹,了解下属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赢得下属的尊重,下属也会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主动帮助领导排忧解难,形成群策群力的工作效应。
第三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转”之建议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转”之建议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转”之建议
日前,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刊登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重要论述——《“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深刻变革》,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贯彻落实好郭永平同志重要论述精神、立足“三转”开创全县党风廉政工作新局面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纪检监察干部,要用讲话精神指导当前工作。要重点监督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重点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腐败案件。要切实落实“三转”要求,积极探索履行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方法,履行好监督责任,切实把中省市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转”,开展“减负增力”是基础,实现“上下联动”是重点,形成“内外同转”是保障,做到“远近结合”是目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作为,勇于实践,正确把握好“四个关系”,坚定不移推进“三转”,确保实现快转、真转、实转。
一是把握好“减”与“增”的关系。落实“三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收缩战线,回归主业,把更多的力量调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业上。因而,要转变过去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重新摆正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及时把不该牵头或参与的监管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腾出更多的精力履行执纪监督职能。落实“三转”,表面上看,具体工作面减少了,实际上监督工作面增大了;副业减少了,才能厘清和凸显主要职责;减少了不必要的牵绊和束缚,才能为集中精力干好主业创造条件。不参与具体的协调事项,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不是说不介入具体业务工作,相反,应该对所属监督对象以及具体业务要进行全程地、系统地、深入地监督,尤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要掌握实情、及时介入、监督到位。转变观念,认真履职,不会弱化职能,只会强化职能。转变方式,敢于履职,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地位不会被边缘化,只会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转变作风,善于履职,严格执纪监督,经常善意提醒,维护党的利益和单位形象,不会被同事疏远,只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赖。“瘦身”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力”,“减”会改变过去“贪大求全软无力”的现象,“增”将带来“集聚力量促清廉”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正确对待和把握好“减”与“增”的关系,找准定位,认清实质,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犹豫、不懈怠、不麻痹,迅速贯彻落实“三转”。
二是把握好“上”与“下”的关系。落实“三转”,纪检检察机关要聚焦中心任务,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实现这一要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务必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铁面执纪、严格问责。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抓好“三转”,先转一步、转深一步,为下级做示范、指方向、当表率,以实际行动带动下级纪检监察机关抓落实;要及时制定出台“三转”配套的具体意见和实施办法,比如: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具体保障措施,改进考核办法,将纪委对派驻机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评价作为考核该干部的主要依据,等等,以制度保障推动下级纪检监察机关抓“三转”;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下级在“三转”中面临的诸如:体制编制的问题、提高业务能力的问题,等等,从组织层面解决下级纪检监察机关遇到到的实际困难。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领会“三转”精神实质,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工作实际,深化贯彻落实,防止出现盲目跟风,形转而质未转;要坚持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及时主动向上级纪委报告;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及时总结落实“三转”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向上级纪委定期汇报履职情况,接受上级纪委的评议和监督,实现上下联运,共同发力,确保“三转”落到实处。
三是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落实“三转”,表面上看是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一项重要改革工作,实际上离不开外部的支持和配合,是一项关联各方的系统工程。优化调整内设机构需要同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对党委部门、基层一些单位派驻纪检机构,需要统一党的组织设置,以解决统一派驻机构名称、便于管理的问题;取消和退出承担一些议事协调机构,需要有关部门来具体承接;落实纪检组长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需要各级党组给予支持,不再分配和安排具体业务工作;不参与具体业务后,纪检干部开展“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等工作,需要单位上下的积极配合,自觉接受监督;充实纪检监察力量、关心干部成长、保障工作经费,等等,都需要各有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没有这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力的组织保障,“三转”将是“空转”、“虚转”。因此,落实“三转”,必须正确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对“内”要做到准备充分,迅速行动,积极推进,全面落实;对“外”,要做到主动宣传,争取各方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统一步调、共同行动、“内”“外”同转,确保转得动、转到位。
四是把握好“近”与“远”的关系。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三转”要求,迅速调整角色定位,加快精简议事协调机构,主动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将履行职责的范围回归到党章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上来。这些,只是落实“三转”第一步,为今后更好地履职奠定了一定基础。在做好当下工作的同时,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三转”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实现治标提供坚强保障,为治本赢得时间。落实“三转”,在做好近期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考虑远期的目标和效果,集中主要力量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把工作聚焦到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上,把攥紧的拳头打出去,释放“三转”的能量,提升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要严明党的纪律,深化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纠正“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形成有力震慑作用,把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三转”是否到位的唯一标尺。要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建设,敢于叫响“工作向我看齐、廉政向我学习”,以过硬的素质、能力、作风,切实做到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
第四篇: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汇报材料
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区纪检监察机关紧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思路,从体制机制、内容方式、重点环节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一、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形
成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整体合力
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调动上下各方面力量,基于这一认识,区在工作开展中,加强协调,注重联动,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构建大宣教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密切配合,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建立由纪委、组织、宣传、教育等部门参加的全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是建立多方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宣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情况,相互借鉴学习,保持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进展平衡。结合实际,与机关工委、发改委、农委、教文体局及区属乡办协调配合,挖掘资源,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形成了反腐倡廉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其参与的态势。
三是建立规范有序的考核机制。建立反腐倡廉教育责任制,完善目标管理及考评体系,对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将反腐倡廉教育目标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年初签订目标;纳入反腐倡廉考核内容,做到年中督促检查,年末考核评估。同时,在区纪委监察局内部加强协调,成立各科室主任参加的宣教工作领导小组,各科室均承担一定的任务,调动了各科室做好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对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在反腐倡廉教育中,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教,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突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针对各单位领导干部责任大,权利亦大,受到诱惑更多的特点,我们把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开展经常性教育。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主题教育,开展述职述廉活动,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情电子档案》,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修订颁布后,我区将《廉政准则》的落实,作为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的重要载体,区委及时召开了常委会议和中心组扩大会议,对《廉政准则》原文进行专题学习,区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对照准则,逐条自查,撰写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并在区委中心组会议上围绕准则的落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对照“八项禁止”和“52个不准”,形成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干部职工会议,将两个报告在会上接受本单位干部职工的评议,在全区上下形成了用《廉政准则》规范、矫正、指导从政行为的氛围,特别是随着准则的落实,我区廉政帐户收到各类违规资金9万余元,表明《廉政准则》学习贯彻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以主题教育强化广大干部的教育。我区结合区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锤炼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过硬作风。开展了“抓作风抓管理抓落实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一促主题教育。开展“廉洁型、勤政性、落实型、学习型”机关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区创建“学习型”“勤政型”“落实型”“廉洁型”(四型)机关的考核细则(试行),对区直各单位的工作制度进行了规范。使党的纪律包》过政治纪律、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真正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间得到贯彻落实,在全区上下形成勤政、廉政、反腐倡廉的强大思想舆论,保证在重大问题上,绝大多数干部得到了锻炼、警示和考验,保证了整个队伍的思想稳定,思想不散,工作不乱,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是以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强化领导干部家属的教育。在全区上下开展以“营造幸福美满家庭,构筑家庭拒腐防线”为主题的区家庭助廉活动月活动。举办了活动启动仪式,区属各乡办党政正职的家属、区直各局委主要负责同志及学校校长的家属,共100余人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活动期间,区纪委和区妇联向干部家属们赠送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光碟,组织家属们在《家庭助廉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开展争当廉内助征文活动,征集各类廉政文章100余篇,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把握关键环节,强化教育的实效性
把握好关键时机,对于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把握好三个环节,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把握干部提拔调动前后的关键环节进行预防教育。坚持实行任前廉政谈话和廉政培
训制度,每次由纪委书记对干部进行人前廉政谈话。有针对性的提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要求。在全区干部调整后,举办廉政培训班,对新任职干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以来,共开展任前廉政谈话17人次,新任职干部向区纪委递交廉政书面承诺17份。
二是把握重大节假日、婚丧嫁娶关键时间进行提醒教育。针对逢年过节、婚丧喜庆
等易发不正之风的时机,区纪委及时加强引导,教育和提醒党员干部防止问题发生。每年年初,制定有廉政台历,在春节前送至各单位领导干部手中;节假日期间编发廉政短信,等形式进行温馨提示,并开展监督检查活动,教育、提醒和监督领导干部防止节日病的发生。
三是把握党委换届这一敏感时机,进行党纪教育。结合今年区、乡两级党委换届这一重要工作,区纪委和组织部加强换届纪律宣传教育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肃区乡两级党委换届工作纪律的通知》,开展“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守纪律,自觉遵守换届选举各项规定,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确保区、乡党委换届工作健康顺利进行,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亮点、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廉政文化“七进”活动深入开展,在区属各乡办建成廉政文化街巷5条,廉政文化活动室14个,制作廉政橱窗板面70多个,组织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12部,制作廉政宣教台历1000余册。在区委机关周刊《要情》开设“创优环境、提升效能、反腐倡廉”栏目,全年共刊发30期。不断廉政文化七进示范单位和廉洁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管理机制,建立了评审验收备案制度、奖励惩处制度和百分考核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在全区建成市级廉政文化七进示范点3个,廉洁示范单位7个,区级廉洁示范单位11个。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纪委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四个重在”的要求,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区防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为区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桂汉良 舒 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路线图,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切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打造反腐铁军,是新形势下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纪检监察干部如何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成效及不足
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正人必先正己”的原则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体系、选人用人体系、聚焦主业的履职体系、抓落实的激励奖惩体系、监督者接受制约的监督体系等五大体系日益完善。但纪检监察机关及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需要不断加强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在谋事干事上,存在“三怕”。一是怕办案。敢办案的勇气不足,能办案的水平不足,办成案的信心不足;二是怕困难。出现问题相互推诿,遇到矛盾退避三舍;三是怕担责。多了一点人情世故,少了一点责任担当。
(二)在履职尽责上,存在“三无”。纪检部门长期存在的“上岗前无专门培训,在岗时无时间培训,轮岗时无机会培训”现象导致部分纪检监察干部理论水平不高、业务知识不精,直接表现为执纪监督的无序、无方、无力。
(三)在执纪监督上,存在“三缺”。一是遇到问题缺对策。习惯于老思维、老套路,不想、不愿、不敢面对新问题。二是分析问题缺能力。面对疑难复杂问题,理不出头绪,抓不住症结,找不准根源;三是解决问题缺方法。习惯以“管人者”自居,逞强摆谱、颐指气使、态度蛮横、方法简单。
(四)在职权运用上,存在“三忧”。一忧用权漏洞大。线索尤其是信件线索容易在流通环节被人为隐匿,成为暗箱交易的砝码。二忧自由裁量权大。是否立案、如何定性量纪容易成为以权谋私的手段。三忧权力滥用危害大。该不该使用和解除“两规”、“两指”措施,容易成为自毁形象的利刃。
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管是打老虎还是拍苍蝇,都要坚决,绝不手软。只有提高自身硬度,才能在打“老虎”、拍“苍蝇”的反腐败斗争中敢于硬碰硬,能够硬碰硬。面对当前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必须正视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用纪检检察机关准确的职责定位、严密的制度体系、科学的运行机制、出色的工作业绩和纪检监察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职业操守、无畏的责任担当以及不断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的实际行动,积极回应党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期待。
二、多措并举努力打造自身建设的“亮”点
(一)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打牢固本培元的思想基础,让纪检监察干部从精神境界上“亮”起来
1.锤炼忠诚可靠的政治品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和对纪检监察系统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其中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按照政治过硬的要求,认真开展“为谁执纪、执纪为谁”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打造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忠诚于纪律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让“政治上靠得住”成为纪检监察干部的最高追求和最大亮点。
2.筑牢有腐必反的执纪理念。“信念坚定”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的第一条,也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构筑的思想“高地”。要深刻领会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理念、基本任务、基本方式和基本方向,坚持“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严格纪律约束,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以义无反顾的精神和气概除恶扬善,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坚决查办和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最大限度地震慑和惩处腐败分子,从执纪理念上打造正直、正气、正派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3.塑造秉公执纪的作风形象。按照敢于担当、铁面无私的要求,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坚决克服和防止选择性执纪甚至用感情代替党纪,尤其要把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作为执纪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执纪是否严格和执纪是否取得成效的唯一标准,强化能碰硬、敢碰硬,能担责、敢担责的工作作风和进取精神,打造无私、无畏、无惧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二)切实加强主业定位,构筑执纪监督的科学体系,让纪检监察部门从工作职能上“亮”起来
1.聚焦主业,优化结构。按照全员办案、全力办案的要求,将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和人员力量向办案一线倾斜,尽可能地增加办案机构和办案人员,让纪检监察机关70%以上的人员直接从事案件查办工作,把分散的手指攥成紧的拳头,以更大的气势和更强的力度向腐败分子宣战,用治标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治本赢得宝贵的时间。
2.履行主责,精简机构。认真清理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按照还政于政府、还权于部门的原则,坚决从与纪检监察机关主职、主责、主业不一致的议事协调机构中退出来,收缩战线,集中精力抓主责。纪检监察部门要深刻认识到,执纪监督、严惩腐败,就是纪检监察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就是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就是正确回应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部门的呼声和期待。
3.突出主力,创新机制。完善纪检监察部门的体制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省、市、县三级的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体系比较完备、运行机制比较科学,但乡镇一级显得相对薄弱,必须强化“底部”、夯实基础。要加大乡镇办案协作区建设,整合多个乡镇的力量,成立办案协作区,实行“县级纪委纪检监察室+派出(派驻)纪检监察机关+乡镇办案协作区”的案件查办组织模式,解决乡镇办案力量不足、能力不够的问题,全面提高乡镇执纪监督、反腐倡廉的水平。
(三)切实加强工作创新,逐步实现公开透明,让纪检监察部门从运行机制上“亮”起来
1.完善集体决策机制。线索的筛选、立案的取舍、“两规”措施的使用、审理的定性量纪等核心权力,极易滋生“灯下黑”。因此,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显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完善信访初核、线索管理、两规两指措施的使用和解除、案件定性量纪等核心权力使用的集体决策制度,对核心权力使用的各个环节一律提交书记办公会或纪委常委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规范权力的运行,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2.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反腐败的责任主体是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但纪检监察部门绝不能把自己当作孤军奋战的“独行侠”,一定要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完善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责任制度和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审计、财政、政法机关等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全面抓好反腐败工作的整体协调和个案协调,切实起到同频共振、系统联动的效果。
3.完善追责问责机制。建立完善党委、纪委定期向上级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定期巡视和同级纪委之间不定期交叉巡查制度,加大对纪检监察部门执纪执法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工作不力、办案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追责问责既应该顺查,也可以倒查,任何一级组织和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在党纪政纪面前同样要坚持人人平等,绝不可敷衍塞责、文过饰非。要执行一案双查制度,确保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四)切实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夯实返璞归真的感情基础,让纪检监察干部从工作作风上“亮”起来
1.在紧密联系群众上,坚持亲民爱民为民。腐败现象败坏的是党风,祸害的是百姓;对腐败现象不能做到重拳出击,就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要坚持抓早抓小,围绕“常”、“长”二字做文章,下功夫,建立狠刹“四风”的常态化机制,对“四风”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长抓不懈,并一律实行点名道姓曝光,让党员干部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真正俯下身来当好“公仆”和“廉吏”,不以善小而不为,更不以恶小而为之。
2.在关心群众疾苦上,坚持立说立行立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民生疾苦优先,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紧紧围绕教育医疗领域、涉农收费、食品卫生安全、环境保护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组织开展媒体问政等活动,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及时公平地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和尊严指数。
3.在回应群众期待上,坚持严查严办严处。认真开展基层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深入查办案件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以零容忍态度和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腐败分子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用实实在在的反腐倡廉成果取信于民,从根本上解决举报难、告状难、处理难的问题,避免重复访、越级访和群体访,让老百姓处处找得到“清官”,时时看得到“青天”。
(五)切实加强自我约束,不断拓宽社会监督,让纪检监察干部从社会形象上“亮”起来
1.健全自我监督机制。“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倡导的“三严三实”为纪检监察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和努力的方向。“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率先垂范,自我净化,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纪检监察机关率先实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和纪检监察干部财产公示制度,强化刚性的自我约束,“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用自律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用铁的手段及时清除系统内部的“害群之马”,以优良作风和高尚道德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2.探索外部监督机制。纪委独立办案,谁来监督纪委?群众监督是最可靠的保障;纪检监察部门处于反腐倡廉的风口浪尖上,更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的一举一动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全面推行纪检监察机关开放日制度,探索邀请相关人员旁听纪委常委会制度,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发布制度,聘请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员制度等等,主动将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让依法依规反腐成为纪检监察部门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让纪检监察干部的贪心、贪欲、贪念在“阳光下止步”,让系统内部的各种腐败现象在利剑高悬下得以及时查处和有效防止。
3.建立互动监督机制。一是普遍信息全面公开,消除纪检监察部门的“神秘感”。将工作职能、工作流程、文件制度、人员信息等在网上公开。二是线索信息有限公开,破除“一言堂”。执行案件线索集体讨论制度,对所有案件线索由书记办公会集中讨论,统一管理。三是个案信息全程公开,杜绝“暗箱操作”。执行个案全程上网公开制度,将自办案件从立案调查到处理结果及时上网发布,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及时受理、认真回复,真诚架起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桥梁,积极主动应对和引导社会舆论,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纪检监察部门及其干部队伍的理解度、信任度和认同度。(作者桂汉良系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舒敏系潜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