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审批科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7:0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审批科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审批科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审批科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

定水围〔2010〕22号

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 行政审批科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

局各科室:

根据行政审批科的职能,为加强行政审批科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科学管理、优质高效、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内部管理机制,现制定以下行政审批科内部管理制度,全科人员须严格遵守。

一、学习制度

每月安排半天时间,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审批业务知识。

二、文明办公制度

卫生清洁,整齐有序,不得放置无关物品;仪容整洁,-1-

举止端正,不得闲谈嘻笑;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得串岗溜岗;热情服务,谦虚谨慎,不得无礼待人;团结协作,加强沟通,不得影响团结;讲究效率,规范准确,不得拖压申请事项。

三、科务会议制度

每月召开科务会议,总结交流本月工作完成情况,布置下月工作计划,根据新任务新情况提出新要求。并根据行政审批工作的需要,随机召开科务会议作出行政审批建议。

四、集体审批制度

除现场办结的行政审批事项外,其他行政审批事项都必须经科务会议集体讨论,并严格按照行政审批制度和程序规定办理。

五、A、B岗制度

为方便群众,迅速高效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整个审批流程的受理、核验、审批三个环节实行A、B岗制度,A岗人员上岗受理,B岗人员协助A岗做好有关工作,当A岗人员有事离开时,向B岗人员交待清楚,B岗人员立即上岗受理。

六、现场核验制度

对依法需要现场核验的行政审批(含认定、验收、审核、联审)事项,科室派出两名核验人员,或与相关行政部门联合,或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到申请事项的现场进行核验,对申请材料填报的场地、设备、制度、涉及公共利益、与他人的利害关系等情况进行逐一核验,将核验

情况进行记录,根据现场核验结论提出行政审批(含认定、验收、审核、联审)建议,报科务会议研究。

七、优质服务制度

在接待申请人时,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对申请人提出问题一次性告知清楚;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材料及时退回,并说明理由;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材料,及时受理,并在承诺期限内做到提前办结;对经实质性审查不符合法定的申请材料,及时退回,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申请事项办结后,真诚地征求申请人意见。

八、定期征求意见制度

除受理人员在申请事项办结后征求意见外,科每半年一次采取电话、信函、走访等各种形式征求被审批人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九、考勤制度

做到准时上下班,有事请假,无故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违反者按照有关规定视情予以处理。

十、印章管理制度

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审批专用公章(2号章)由审批科内勤人员管理,凡需用章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内勤人员进行用章情况登记。

十一、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凡以局名义下发的文件,工作人员负责起草交科长修改核稿后,交局分管领导签发。上级下发的文件由办公室内勤

人员统一签收登记,送局领导批阅后传阅。对于紧急件、明传电报等,应及时呈报主管领导处理,不得贻误。对秘密级以上文件,要按保密规定办理。公文承办后,要分类归档,做到有目可查。申请材料办结后,由核验人员整理存档。

十二、轮岗制度

本科工作人员岗位设置为:行政审批申请材料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材料核验。

十三、台帐登记制度

为规范内部工作秩序,建立以下台帐登记:《收文登记》、《发文登记》、《集体审批会记录》、《现场核验情况记录》、《行政审批事项受理与办结情况登记》、《上级行政部门来电与落实情况记录》、《行政审批处学习记录》,由本科人员根据各自职能,对所完成工作进行分类记录。

十四、廉政制度

本科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过程中不得接受申请人宴请、礼品、财物,不得向申请人提出其他不正当要求,如发现以上违纪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查处。

二O一O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印发管理制度通知

察局、区法制办、区审改办、区办证中心。

第二篇: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运行规定(试行)》的通知

定水围〔2010〕20号

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 行政运行规定(试行)》的通知

局各科室:

《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运行规定(试行)》已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O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印发运行规定通知

抄送:区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区监

察局、区法制办、区审改办、区办证中心。-1-

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运行规定(试行)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办公室•转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定政办函„2009‟65号)精神,理顺局内设(委托)机构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水行政运行机制,制定本规定。

一、行政决策

局长办公会议为局行政审批决策领导机构,对行政审批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一)水行政监督、水行政执行(含行政许可、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等)的重大事项,分别由内设机构相关职能科室提出建议意见,经局分管领导同意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二)办公室组织起草的内部依法行政运行规范性文件,经局分管领导同意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三)有关职能科室负责起草的有关水行政许可的总量规划、要求和行政监管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经办公室审核并报局分管领导同意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四)有关职能科室负责起草的有关水行政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合理行使规定、长效监管机制等,经办公室审核,并报局分管领导同意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二、行政执行

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行政管理、行政处罚”分工明确、沟通顺畅、相互制约、协调高效的依法行政运行机制。

(一)行政许可

整合局行政审批事项的许可、认定、验收、初审、备案、延续等相关职能(以下简称行政审批)由行政审批科承担。

1、行政审批由行政审批科统一受理、审核,可当场办结的,由行政审批科依法即时办结;需现场勘察的,由行政审批科负责实地勘察(需组织专家认定、论证、验收的,由行政审批科会同有关职能科室组织实施),行政审批科征求有关职能科室意见后提出许可建议,报分管行政审批的局领导同意后作出审批决定;需要会同区级有关职能部门联审的,先由行政审批科与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提出行政审批建议、征求有关职能科室意见后,报分管行政审批的局领导同意后作出审批决定。

2、对有总量、结构和布局以及其他政策要求的、涉及公共利益或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害的等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科征求有关职能科室意见后提出审批建议,报分管行政审批的局领导审批;需集体研究决定的,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3、新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有关增加、归并、变更、废除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由有关职能科室依法提出,经办公室初审并报局分管领导审核,按程序批准后,由行政审批科执行。

4、行政审批科负责受理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的政策咨询。需

要有关职能科室配合的,有关职能科室予以配合。

(二)行政管理

相关职能科室分别负责职责范围内的水行政管理。

1、有关职能科室要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审批后的行业监管上来,加强调研、把握态势,创新监管思路、方法与手段,提高水行政能力。

2、水政法规科负责本局法制建设、普法教育、法制培训宣传,制订实施方案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后,会同有关职能科室组织实施。

3、有关项目的核验,由相关职能科室组织实施;需换发新证的,先由相关职能科室审验同意后,统一由行政审批科受理、核发。

4、行业发展规划和行政审批事项规则、标准的制订,以及行政执法等工作,一般由一个职能科室牵头负责,有关职能科室予以配合。上级布置的有关专项整治,由有关职能科室提出整治方案,报局领导同意后由有关职能科室科负责实施,有关职能科室予以支持。

5、对人大议案、政协提案、上级领导批办件、信访、阳光热线等反映的事宜,由有关职能科室调查处理并反馈。

(三)行政处罚

由水政法规科依法履行有关法定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和日常监督检查职能。

1、要切实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效打击与积极防范相结合,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行为,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2、相关职能科室要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通知并督促有关职能科室查处,相关职能科室要及时反馈查处结果。

3、对群众举报、投诉违法违规行为,统一由水政行政科受理查处,查处结果按有关程序反馈。

4、水政法规科在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能时,如需要相关职能科室配合的,相关职能科室应予以全力支持。

三、行政监督

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对依法行政工作实行全面监督,并自觉接受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

(一)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对全局各个科室行政许可、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等行为进行监督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于每年年中、年终对行政许可档案和行政处罚档案进行检查,督促局内设(委托)机构依法规范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二)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全局水行政执法机构错案责任追究工作,发现错案,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举报、投诉、反映行政许可、行政监管、行政处罚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由局依

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三)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后,必须强化日常执法监督,建立衔接紧密、高效顺畅的联动协调机制。相关职能科室负责对全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行为实施内部监督。行政审批科在行政审批后3日内、水政法规科行政处罚结案后3日内报送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及时通报有关职能科室。

(四)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全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规范和监督检查,发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调查核实、及时纠正。

(五)在查处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应当给予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和较大数额罚款的案件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大案、要案时,水政法规科在调查终结后,应当及时将案件有关材料报送案审小组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核后再报局分管领导审批,需集体研究决定的,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本运行规定由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篇:印发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印发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穗府办〔2009〕19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法制办)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自1999年以来,我市共进行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2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目前保留行政审批事项816项(其中行政许可55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260项),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过于繁琐、审批周期过长、办事效率不高等等。这些与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以及全国各地行政审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不相适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5号)和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9〕1号)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优化审批职能配置,切实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之间,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公开、公正、高效、便民的行政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为我市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改革,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离,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新型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对于目前保留的816项审批事项,清理后精简50%左右,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减少行政审批管理层级,努力实现行政管理重心下移,达到方便申请人的目的;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建立并联审批等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加强审批监督,建立严密完善的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

二、组织保障

市政府组成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审改联席会议),由李荣灿副市长任召集人,陈如桂秘书长任副召集人,成员由张火青副秘书长及市法制办、发展改革委、监察局、人事局、编办、信息办,市政务管理办负责人组成。市审改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审改办),设在市法制办,负责日常工作。市审改办根据国家和省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要求,负责指导各区、县级市政府、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市审改办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一)清理审批事项组。负责指导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直职能部门开展现有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负责跨地区跨部门审批事项清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负责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的检查验收;负责拟制我市保留、取消、调整、下放、转移的审批事项目录,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报市政府同意后公布。这项工作由市法制办牵头会市发展改革委、编办实施。

(二)优化审批流程组。以2009年我市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清理结果及保留、取消、调整、下放、转移的目录为依据,理清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审批方式,制定我市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的相关规定,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并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建立我市审批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机制,负责市直跨部门审批事项协调工作。这项工作由市政务管理办牵头实施。

(三)行政审批监督组。在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的基础上,制定我市对审批行为实行监督制约的规定,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并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这项工作由市监察局牵头实施。

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按照全市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开展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监督审批行为的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县级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市政府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要组成相应的工作小组或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本部门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监督审批行为的工作。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认真组织实施本单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市审改办要加强与各区、县级市及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的联系,认真听取意见、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要积极配合市审改办的工作,按照市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开展工作。市审改办下设各工作小组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经费由市财政专项划拨。

三、工作任务

(一)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1.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于目前保留的556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属法律、法规设定或国务院、省政府公布保留并下放到我市的行政许可事项,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在明确审批主体、条件、标准、责任、权限、方式、时限后,予以保留;不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难

以达到管理目的的,予以清理。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根据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需要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取消。对于同一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职能部门在其审批环节或办事程序中另行设定的审批,合并调整为一个许可事项;不同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审批主体、内容、条件、程序等相同的,合并调整为一个许可事项。对于行政许可法实施后,一直未实施的许可事项,重新评估其合理性,由市审改办向市政府提出取消或调整为一般管理事项的建议,经市政府同意后按法定程序上报。

2.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于目前保留的26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属法律、法规、规章设定或国家、省政府公布保留并下放到我市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予以保留;不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难以达到管理目的的,予以清理。对于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设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重新评估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由市审改办向市政府提出保留或取消的建议,经市政府同意后按法定程序上报。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类行政审批一律取消;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事项外,对企业和证照的年检、年审一律取消;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对职业技术技能的培训、考核活动,不再实行审批管理;对通过认证、事后监管可以达到管理目的的行政审批项目,不再实行审批管理;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本机关内部以及下属单位的人事、外事、资金及资产管理等事项,不再实行审批管理;对同一行政审批项目多部门、多环节审批的,按照相同或者相近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其他部门配合的原则,予以调整。

在清理许可类和非许可类审批事项的过程中,要注意理顺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对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已明确属于企业登记前置审批的项目,与我市实际管理需要相适应的,予以保留;已经不适应我市实际管理需要的,由市审改办向市政府提出不再作为前置审批的建议,经市政府同意后按法定程序上报。同时,规范前置审批项目管理,明确前置审批的顺序,避免出现互为前置条件的现象。

3.全面清理和规范备案项目。对于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设立的备案项目,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予以保留;不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难以达到管理目的的,予以清理。对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设定的备案项目,在重新评估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由市审改办向市政府提出保留或取消的建议。凡是确定为备案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禁止改为行政许可;凡是明确实行事后备案的项目,禁止改为事前备案。

(二)扩大区、县级市政府管理权限。

通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管理层级,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区、县级市政府管理权限。对属于区、县级市管理事务,可以委托区、县级市政府及部门管理的,原则上委托区、县级市政府及部门管理。依法既可以由市级政府及部门实施,也可以由区、县级市政府及部门实施的审批项目,原则上依法下放由区、县级市政府及部门实施,市级政府及部门不再实施。对实施机关为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由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的许可项目,保留为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对实施机关为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由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但同时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规章又要求由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或审核”的,原则上列为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市级主管部门不再审批。现行须由县级市政府报送市初审后报省审批(含审核、核准)的,除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部门规章另有规定,以及需要市一级综合平衡的外,原则上由县级市政府直接报省审批,报市备案。

(三)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

经过清理后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备案事项,经市政府同意后统一编制目录,向社会公布。凡列入我市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备案事项目录的项目,实行审批、备案“零收费”制度;凡未列入我市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备案事项目录的项目,任何单位不得实施审批和备案。

(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1.科学合理地再造行政审批程序。以市政府同意且向社会公布的2009年我市保留的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目录为依据,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根据审批事项的性质、特点和复杂程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具体的审批流程。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分别实施审批且相互之间关联度大的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明确审批的直接受理部门,由直接受理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受理,并抄告相关部门;明确每个审批环节的前后置条件、办理时限和责任;明确在规定期限内相关部门同步进行审核并出具批件,并向社会公示。对于技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审批项目,明确审批技术规范。对于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审批项目,要求审批机关加强事前调查研究,做到充分论证,严格把关,科学决策。对于取消审批后仍需监管的事项,制定新的管理办法,积极运用规划、协调、指导、事中检查、事后监督等手段,实施有效的后续监管,防止出现监管职能“缺位”现象。

2.完善行政审批配套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行政审批决定公示制度、行政审批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审批决定报告制度以及行政审批跟踪和信息反馈制度,推进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

3.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完善审批业务网上办理的机制,明确网上审批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网上审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降低公众网上申请审批事项的成本,到2010年底,实现我市网上办理审批业务率达到80%。完善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实现相关审批事项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五)进一步完善审批监管体系。

1.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电子监控系统自动生成各部门行政审批绩效情况,并定期在网上进行通报。同时,建立健全行政审批项目动态评估机制,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项目,依法定程序向设定机关提出调整建议。

2.健全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审批机关应严格履行行政审批职责,对审批对象实施有效监督。对审批机关超越职权审批或者不按规定实施审批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审批部门负责人和审批责任人的行政及法律责任。各级监察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月至3月)。市政府对我市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对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浓厚氛围。

(二)清理阶段(4月至6月)。市直有审批和备案事项的职能部门对现有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逐项分析其设立的依据、管理目标及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提出拟保留、取消、调整和下放的清理意见及目录,于5月15日前报市审改办。同时,就优化本部门与相关联部门行政审批流程提出具体意见。市审改办就拟下放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在充分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专家学者及各区、县级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于5月31日前提出清理意见及目录,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后报市政府。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组织本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清理工作,根据清理情况及市政府下放的审批事项,提出本级保留、取消、调整、转移的清理意见及目录,于6月30日前报市审改办。

(三)审查验收阶段(7月至8月)。市审改办对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上报的清理意见及目录,分别征求市发展改革委、编办及法制办的意见,并在充分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专家学者及各区、县级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定2009年我市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的清理意见及目录,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后报市政府。

(四)向社会公布阶段(9月)。经市政府同意,向社会公布2009年我市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清理结果及保留、取消、调整、下放、转移的目录,同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各部门网站上公布。

(五)优化审批流程、完善监管体系阶段(10月至11月)。市审改办以向社会公布的2009年我市保留、调整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目录为依据,在充分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专家学者及各区、县级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我市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审批监管体系的规定,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六)总结提高阶段(12月)。全面回顾本次审改工作,总结经验,召开总结大会。

第四篇:人社局行政审批科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

人社局行政审批科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

人社局行政审批科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打算

2012年1—12月,我窗口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和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下,我们从规范服务、收退件的管理、限时承诺、办事结果、工作纪律、服务对象评议等方面入手,对我窗口工作人员从德、能、绩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1、今年1—12月,我窗口共办理新《就业失业登记证》2160份。

2、工伤认定受理673件,已认定673件,结案率为100%,案件无一积压,保持了较高的办案水平。并为其中的189人进行了劳动能力伤残鉴定。

3、认真梳理全市“老工伤”人员情况,同原工业、二轻、商业系统留守工作人员积极联系,并进行走访调查和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最终确认了14名“老工伤”人员符合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4、加强用人单位工时管理,规范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需要,依法审查申报资料,到企业实地调查,领导批示等程序展开工作,今年受理5件,并在规定时限内为5户企业办理了“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作制”;

5、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今年新申报增加1户,通过实地查勘,符合办学条件,成为我市第一家专业培训保安的学校,并为两家学校增加培训项目进行了评估,将结果报送德阳上级机关备案。我窗口在今年的“政务服务先进窗口”的评选活动中,二次被授予“流动红旗”。

在2013年的工作中,以“强化服务、争创一流”和“提高业务水平、办事效率”为主线贯穿全年工作。具体工作措施为:

一、以“作风转变年活动”为契机,加强科室的业务政策方面的学习,开展好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1、坚持周五学习制度,让科室工作人员熟悉人社局各类法律、法规政策,提高业务水平,为网上咨询和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满意的答复。

2、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一站式服务,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工作制度。

3、办理事项做到“四清”:咨询一次写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拿清,内容一次审清。

4、注重自身能力建设,做到“提高三个能力”: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提高接待服务对象的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5、主动协调,不能让服务对象跑冤枉路。通过开展陪同办理,预约办理,延时办理(下班后),公开服务电话。

6、及时向政务中心和局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了解情况,争取支持,化解工作中不利因素。

二、立足本职工作,开创行政审批工作新局面

1、在工伤认定办案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发生。其次,是集体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对典型、复杂案例进行分析,共同研究案件的共性和特点,不断增强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责任理念。第三,在工伤认定期间主动联系双方,通过对当事双方讲解政策,并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办理,使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有力的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伤认定工作,结案率达到100%。同医疗保险局加强联系,每星期定时对参保的工伤职工的身份、受伤情况、住院情况每周不定时到医院进行了解和核实,并每月定时到xx市以外的定点医院对工伤住院职工进行了解和核实,避免出现冒名顶替的现象出现。第四,在处理工伤案件的过程中,主动对未参保企业以实际案例进行工伤保险方面的宣传工作,做到认定工作和宣传工作两不误。

2、按时保质完成《就业失业证》的打印工作。并逐步推行送证件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3、加强用人单位工时管理,规范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需要,依法审查申报资料,到企业实地调查,领导批示等程序展开工作.同时,对申请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职业介绍机构对材料审查后,组织工作人员对其申办条件进行实地考察核实,提出审查意见报领导审批。对以上的审批项目在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予许可的,告知其理由、复议权、诉讼权及期限。

4、配合劳动监察大队,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中介行为,打击非法职业介绍机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益。

5、实施周五学习制度及行政审批工作月小结制度。每周五下午安排科室工作人员学习业务及传达有关文件精神,每月由科室负责人召集本科室工作人员小结当月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研究改进措施。

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办法,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开创人社工作的新局面贡献力量。

第五篇: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规定》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规定》的通知

(水财务[2011]174号)

部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现将《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规定》(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规定》

二零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工作,明确审批权限和审核审批责任,根据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财政部关于授权水利部审批1亿元以下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通知》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按照财政部规定,水利部及所属单位管理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额在1亿元(含1亿元)以下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含前期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由水利部及所属单位实施的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中央水利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第三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主管部门根据权限进行审批或审核。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四条 申请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凡申请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项目单位,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项目主管单位向上级审批(审核)单位正式提交申请报告;

(二)工程项目单位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编制了竣工财务决算。前期项目单位按照《中央水利基本建设前期工作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办法》编制了竣工财务决算;

(三)项目通过了竣工验收或项目鉴定;

(四)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符合编制要求,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程序进行了审计,并由审计部门出具了审计报告;

(五)项目单位完成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修改,并对审计中提出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

了整改;

(六)主持项目竣工验收的同级审计部门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已出具了确认意见。第五条 申请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项目单位,应报送以下资料:

(一)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或项目鉴定书;

(二)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三)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

(四)主持竣工验收部门的同级审计部门的确认文件;

(五)对各级部门提出整改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

(六)债权、债务已落实清理回收的方案;

(七)上级财务部门对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审核文件。

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指项目主持验收单位的同级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以及项目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审计意见。未设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由单位内具有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出具审计意见。

第六条 对于以前决算中已核销的基建项目,其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批,根据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以下要求处理:

(一)2002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完成、单项金额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并在当年决算中已经核销的前期项目,可以不再补报审核、审批手续;

(二)2002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完成、在决算中已经核销的其他建设项目,在权限范围内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可以不再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批:

1、项目已经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或鉴定;

2、财政部批复同意在决算中予以核销。

(三)2003年1月1日以后完成的基本建设项目,无论在以前决算中是否核销,其竣工财务决算均按照本规定审核、审批。

第三章 审核程序和内容

第七条 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隶属关系,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逐级上报,逐级审核,报送至审批单位。

第八条 各级审核部门应对项目单位报送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复核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投资计划和初步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内容实施,有无超标准、超规模、超概算;

(二)项目资金是否全部到位,核算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有无挤占、挪用现象等;

(三)项目形成资产是否全面反映,计价是否准确,资产接受单位是否落实;

(四)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所填列的数据是否完整,表间钩稽关系是否清晰、正确等;

(五)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历次检查和审计所提的重大问题是否已经整改落实;

(六)已经核销的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有无依据,是否合理。

第九条 项目单位的上级财务部门负责对竣工财务决算报告进行审核,如有必要,可要求项目单位修改或重新进行编制。

第四章 审批管理

第十条 水利部对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原则上实行集中办理,一般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

第十一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核和审批工作,按照《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工作细则》(另发)进行。

第十二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单位应对竣工决算报告先行进行审核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出具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意见。

对授权权限范围以外的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在报送上一级审批单位审批前,应先行予以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财政部另有规定的,按财政部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按照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经批复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作为主管部门或项目单位进行账务最终调整的依据;未尽事项,按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单位不予办理或暂缓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批:

(一)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和格式;

(二)决算资料报送不完整;

(三)相关主管部门没有出具审核意见。

第五章 权限划分

第十五条 由水利部主持竣工验收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或由水利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六条 其他总投资额1亿元及以下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水利部审批或经水利部授权后由有关单位按规定权限审批,报水利部备案。审批权限划分如下:

(一)水利部直属单位本级项目,单项设备购置概算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和其他项目概算总投资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在此限额以下的本级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直属单位自行审批;

(二)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下的,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分别审批;

(三)其他流域机构、综合事业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2000万元(含2000万元)以下的,由上述单位分别审批;

(四)水利部其他直属单位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下的,由各单位自行审批;

(五)水利部各直属单位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上述规定限额以上的,由水利部审批;

(六)对于上述授权,水利部各直属单位不得向下级单位再授权。

第十七条 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下达投资计划,建设单位全部使用自筹资金的建设项目,其竣工财务决算由项目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审批。

第十八条 各授权单位在其审批权限内审批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均须抄报水利部备案,并由水利部抄报财政部。

第十九条 水利部对所属各单位授权审批的竣工财务决算实行抽检,对不符合竣工决算编制和审批要求的项目,相关单位要及时进行整改,或重新编制、审批。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央级小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规定》(水财务[2009]253号)、《关于印发〈中央级小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规定〉有关解释的通知》(水财务[2009]337号)同时废止。

下载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审批科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围垦局行政审批科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