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保留行政审批及有关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23:5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宜宾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保留行政审批及有关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宜宾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保留行政审批及有关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宜宾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保留行政审批及有关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宜宾市国家税务局文件

宜国税发„2008‟201号

宜宾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保留行政审批 及有关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国家税务局、市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行政许可法‣、•四川省实施行政许可规程‣及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的意见‣(宜委发„2008‟15号),市局对本部门保留的行政审批及办理税务登记核准(开业、变更)公共服务项目修订完善了实施办法,并已报市审改办审定和市政府法制办备案,现将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由相应主管单位另行制定实施办法。现就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

— 1 — 市局实施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项目第一责任人为市国税局局长,第二责任人为市局分管副局长,行政审批科负责人为具体负责人。

二、强化管理,严格规范实施程序

本实施办法为我局实施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项目的具体依据。市局将加强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本通知所确定的实施办法规范行政审批及有关公共服务的办理程序,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办理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项目以方便群众为本,在承诺时限内尽量提前办结,不得故意积压和拖延,要注意部门职能协调,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四、强化监督,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

在办理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四川省实施行政许可规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通知确定的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不遵守办理程序、办理标准、承诺时限的部门和人员,将严格按照有关责任追究制追究其责任。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日

宜宾市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8年12月3日印发

打印:袁静 校对:征管科 贺子清

— 2 — 使用经营地发票审批实施办法

一、项目名称:申请使用经营地发票审批

二、项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1993年12月)第十八条:“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凭所在地税务机关的证明,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领购经营地的发票。”

三、申请受理单位:市国税局

四、决定单位:主管国税机关

五、办理数量:无数量限制

六、办理条件:申请人应当是来自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当地已纳入正常税收管理,到本辖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四川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川国税函[2004]162号)

七、申请材料:

(一)•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二)•使用经营地发票申请审批表‣(三)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复印件(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五)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六)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印模

— 3 — 以上申请材料根据•四川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川国税函[2004]162号)的规定。

八、申请表格:申请人需要填写•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和•使用经营地发票申请审批表‣。上述两种表格可以直接在政务中心国税窗口免费领取,也可以在市政务中心网站上下载使用。

九、办理程序:(一)受理申请

承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窗口

职责及权限:①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材料齐全的,制作并发出•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材料不齐的,制作并发出•补正税务行政许可材料告知书‣,申请人补齐有关材料后,再行受理,申请人不愿意补齐有关材料的,制作并发出•税务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②立即对受理情况进行登记,整理好相关资料。③将申请材料及时传递给行政审批科。

时限:当场办理

(二)审查审核及作出决定 承办:市国税局行政审批科

职责及权限:接到窗口传递过来的相关材料和文书后,指派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开展现场查看和案头审查,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核,并在•使用经营地发票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查审核意见。行政审批科以审查审核情况为基础,对照法定许可条件,在•使用经营地发票申请审批表‣上 — 4 — 签署准予或不准予意见,制作•准予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书‣或•不予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将相关资料和文书传递到窗口。

时限:5个工作日(三)文书送达

承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窗口

职责及权限:①通知申请人凭•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到窗口领取相关资料和文书。②向申请人送达文书。

时限:当场办理(四)立卷归档

许可实施工作结束后,各环节将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进行立卷归档,每月汇总一次。

十、法定时限: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宜宾承诺时限:5个工作日。

十一、证件及有效期限:•准予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书‣,从取得该项许可之日起,180天(含)以内。

十二、法律效力:取得该项许可后,申请人方可在临时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经营地发票。

十三、收费:不收费。

十四、年审、年检:无

十五、监管措施:未经许可而非法从事该项活动的,由国税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经许可准予其从事该项活动的,国税部门依法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

— 5 — 印制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审批实施办法

一、项目名称:印制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审批

二、项目依据:•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3]157号)第七条:“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财务和发票管理制度健全、发票使用量较大的单位,可以申请印制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

三、申请受理单位:市国税局

四、决定单位:主管国税机关

五、办理数量:无数量限制

六、办理条件:(一)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二)财务和发票管理制度健全;(三)在使用发票业务上有特殊需要。(•四川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川国税函[2004]162号)。

七、申请材料:

(一)•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印制企业衔头发票资格申请审批表‣(三)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复印件(四)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五)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印模(六)发票票样

以上申请材料根据•四川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川国税函[2004]162号)的规定。

八、申请表格:申请人需要填写•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和•印制企业衔头发票资格申请审批表‣。上述两种表格可以直接在政务中心国税窗口免费领取,也可以在市政务中心网站上下载使用。

九、办理程序:(一)受理申请

承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窗口

职责及权限:①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材料齐全的,制作并发出•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材料不齐的,制作并发出•补正税务行政许可材料告知书‣,申请人补齐有关材料后,再行受理,申请人不愿意补齐有关材料的,制作并发出•税务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②立即对受理情况进行登记,整理好相关资料。③将申请材料及时传递给行政审批科。

时限:当场办理

(二)审查审核及作出决定 承办:市国税局行政审批科

职责及权限:接到窗口传递过来的相关材料和文书后,指派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开展现场查看和案头审查,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核,并在•印制企业衔头发票资格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查审核意见。行政审批科以审查审核情况为基础,对照法定许可条件,在•印制企业衔头发票资格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准予或不准予意见,制作•准予税务行政许可

— 7 — 决定书‣或•不予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将相关资料和文书传递到窗口。

时限:5个工作日(三)文书送达

承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窗口

职责及权限:①通知申请人凭•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到窗口领取相关资料和文书。②向申请人送达文书。

时限:当场办理(四)立卷归档

许可实施工作结束后,各环节将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进行立卷归档,每月汇总一次。

十、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宜宾承诺时限:5个工作日。

十一、证件及有效期限:•准予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书‣,从取得该项许可之日起,至税务机关依法撤销或注销该项许可之日止。

十二、法律效力:取得该项许可后,申请人方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向所在地国税机关提出印制冠名发票的业务需求。

十三、收费:不收费。

十四、年审、年检:无

十五、监管措施:未经许可而非法从事该项活动的,由国税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经许可准予其从事该项活动的,国税部门依法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

— 8 — 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最高开票限额审批实施办法

一、项目名称: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

二、项目依据: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管理‣的通知(川国税函[2007]257号)第一条:一般纳税人除国税发[2006]156号文件第八条所列举的情形外,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万元开票限额,申请十万元(含)以上开票限额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申请十万元开票限额。工业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100万元(含)以上,商贸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300万元(含)以上。

(二)申请百万元开票限额。工业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2000万元(含)以上,商贸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1亿元(含)以上。

(三)申请千万元开票限额。工业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1亿元(含)以上,商贸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3亿元(含)以上。

(四)对达到上述标准的一般纳税人,但其销售业务不需授权最高开票限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审批与其销售业务相应的小面额专用发票。

(五)对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变更纳税地点等,其存续企业仍可按程序申请原开票限额。

三、申请受理单位:市国税局

四、决定单位:主管国税机关

五、办理数量限制:无数量限制

六、办理条件:

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只能申请使用万元限额(千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十万元限额及以下(万元版及以下)专用发票条件:(一)财务核算健全;(二)纳税申报、抄报税工作正常,一年内无增值税专用发票违规使用行为;(三)工业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100万元(含)以上,商贸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300万元(含)以上;•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管理的通知‣(川国税函[2007]257号)

申请百万元限额(十万元版)专用发票条件:(一)财务核算健全;(二)纳税申报、抄报税工作正常,一年内无增值税专用发票违规使用行为;(三)工业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2000万元(含)以上,商贸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1亿元(含)以上;•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管理的通知‣(川国税函[2007]257号)

申请千万元限额(百万元版)专用发票条件:(一)财务核算健全;(二)纳税申报、抄报税工作正常,一年内无增值税专用发票违规使用行为;(三)工业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销售收入累计在1亿元(含)以上,商贸企业连续12个月(含)内应税 — 10 — 销售收入累计在3亿元(含)以上;•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管理的通知‣(川国税函[2007]257号)

新办大中型工业企业(职工人数300人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上)在投产初期,销售收入虽然达不到(川国税函[2007]257号)第一条规定的标准,又确需使用大面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限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审批与其销售业务相应的大面额开票限额。•四川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放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审批权限的通知‣川国税函[2007]300号

新办商贸企业(注册奖金500万元以上)在开办初期销售收入达不到(川国税函[2007]257号)第一条规定的标准,但销售产品单个价值在10万元以上,且产品不能分割的,又确需使用大面额增值税专用发票限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审批与其销售业务相应的大面额开票限额。

对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变更纳税地点等,其存续企业仍可按程序申请原开票限额。

七、申请材料:

1.•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1份 2.•最高开票限额申请表‣3份

3.单笔销售业务、单台设备销售合同及其复印件和履行合同的证明材料

— 11 — 以上申请材料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1077号)

八、申请表格:申请人需要填写•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和•最高开票限额申请表‣。上述两种表格可以直接在政务中心国税窗口或办税服务厅免费领取,也可以在市政务中心网站上下载使用。

九、办理程序:(一)受理

承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窗口

岗位职责及权限:①审核查验纳税人出示的证件、资料是否齐全、有效,材料齐全的,制作并发出•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对需补正资料的,制作并发出•补正税务行政许可材料告知书‣,申请人补齐有关材料后,再行受理。申请人不愿意补齐有关材料的,制作并发出•税务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②立即对受理情况进行登记,整理好相关资料。③将申请材料在受理当日及时传递给行政审批科。

时限:当场办理(二)审查

承办:市国税局行政审批科

岗位职责及权限:行政审批科接到窗口传递过来的相关材料和文书后,指派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开展现场查看和案头审查,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核,形成核查报 — 12 — 告,并填写•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最高开票限额核查情况报告‣,并在•最高开票限额申请表‣上签署审查审核意见。

时限:5个工作日(三)制证及文书 承办:行政审批科

岗位职责及权限:以审查审核情况为基础,对照法定许可条件,在•最高开票限额申请表‣上签署准予或不准予意见,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将相关资料和文书传递到窗口。

时限:2个工作日(四)发证并告知

承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窗口

岗位职责及权限:①通知申请人凭•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到窗口领取相关资料和文书。②向申请人送达文书。

时限:当场办理(五)立卷归档

岗位职责及权限:审批工作结束后,将审批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进行归档整理。

十、法定时限: 20日,特殊原因可以延长10日。宜宾市承诺: 7个工作日。

十一、证件及有效期:•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从取得该项许可之日起,至税务机关依法撤销或注销该项许可之日止。

十二、法律效力:取得该项许可后,申请人方可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开票限额的授权,使用相应版面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十三、收费:不收费。

十四、年审、年检:无

十五、监管措施:未经许可而非法从事该项活动的,由国税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经许可准予其从事该项活动的,国税部门依法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

办理税务登记核准(开业、变更)实施办法

(适用于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一、项目名称:办理税务登记核准;

二、项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五条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第十六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料。”第十四条“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不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机

— 15 — 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三、申请受理单位:市国税局

四、决定单位:市国税局

五、办理数量:无数量限制

六、办理条件:

(一)开业登记条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征管法第15条第1款、征管法实施细则第12条、•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10条)。

(二)变更登记条件: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征管法第16条、征管法实施细则第14条、•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18条)。

七、申请材料:

(一)开业登记:

1、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3、全国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4、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以上申请材料根据征管法实施细则第12条第1款、•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13条、•四川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川国税函[2002]259号)的规定。

(二)变更登记:

1、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业执照;

2、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

3、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正、副本);

4、其他的有关资料。

以上申请材料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19条、第20条的规定。

八、申请表格:开业登记,填写•税务登记表‣;变更登记,出具主管国税机关签署同意意见的•变更税务登记表‣;上述表格纳税人可以到国税窗口或主管国税机关免费领取。

九、办理程序:

(一)开业登记:

1、受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窗口收到纳税人申请后,发给纳税人•税务登记表‣(一式三份)填写,并对填写的•税务登记表‣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资料齐全、符合办证要求的,予以受理。资料不齐全,不符合办证要求的,一次性告知纳税人补正。

工作时限:当场办理。

2、审查:对符合办证要求的,市政务中心国税局窗口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确定主管国税机关,并录入税务登记信息。对不符合办证要求的,告知纳税人。

工作时限:当场办理(大批量办证等特殊原因在3个工作日之内办理)

3、制证并告知:对符合办证要求的,市政务中心国税局窗口开具税票收取税务登记证工本费,打印税务登记证给纳税人。

— 17 — 时限:当场办理(大批量办证等特殊原因在3个工作日之内办理)。

4、资料传递:窗口对办理的开业税务登记的电子信息资料在2个工作日内传递到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纸质资料按月集中向各主管税务机关传递一次。

5、归档:主管税务机关将各环节形成的资料进行归档。

(二)变更登记:

1、受理:纳税人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窗口提出变更申请,并出具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同意的•变更税务登记表‣等相关变更资料。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对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要求的,通知纳税人补正。

时限:当场办理。

2、审查:变更内容涉及到税务登记证内容的,市政务中心国税局窗口审查纳税人出具的•变更税务登记表‣等相关变更资料,确定是否重新办理税务登记证。

时限:当场办理。

3、制证并告知:市政务中心国税局窗口对变更内容涉及到税务登记证的,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并按规定收取工本费。

时限:当场办理。

4、资料传递:窗口对办理的变更等税务登记的电子信息资料在2个工作日内传递到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纸质资料按月集中向各主管税务机关传递一次。

5、归档:主管税务机关将各环节形成的资料进行归档。

十、法定时限:开业登记30个工作日,宜宾承诺时限:即办件;变更登记30个工作日,宜宾承诺时限:即办件;

十一、证件及有效期限:税务登记证的有效期限原则上为办证之日起至统一换发新的税务登记证止(每年必须按税务机关要求验证贴花)。

十二、法律效力:办理税务登记证后,方可享有相关的开设银行帐户、申请减(免、退)税、申请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歇业、办理其他有关税务事宜等权利。

十三、收费:

(一)川价函(2006)219号文件规定:税务登记证工本费每套(包括正本内芯、副本内芯、副本套、正本外框)20元;

(二)国税函(2006)233号文件规定:下岗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执行到2008年底)。

十四、监管措施:未按规定办理开业、变更税务登记手续而从事生产经营的,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进行处罚。税务机关应依法加强对纳税人开业、变更税务登记情况的日常检查与监督管理。

第二篇:关于印发宜宾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文件

宜人社发〔2011〕94号

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宜宾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宜宾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

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级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宜宾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关心,对于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绩效工资关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政策性强。各区县、市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2共同组成工作组开展督查。

四、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

(一)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由相当于单位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构成。

按照分级核定的原则,各级政府直属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水平,由同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水平等因素核定。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具体核定办法。首次核定绩效工资水平时,要考虑清理核查后津贴补贴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控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差距,妥善处理相关矛盾。

(二)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本级政府直属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单位主管部门核定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并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备案。

(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后,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确因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须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批准。

五、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可设立岗位津贴、综合目标考核奖励等项目。

(二)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为50-70%。基础性绩效工资具体分配办法,由单位主管部门确定。

基础性绩效工资分配中,单位主管部门要结合单位实际,统筹平衡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之间以及同一岗位序列不同等级人员之间的工资关系,合理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单位在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具体分配方式和办法。

(四)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引导事业单位不断提高社会公益服务水平。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同时,妥善处理单位内部各类人员的绩效工资关系,防止差距过大。

(五)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

(六)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对主要领导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单位主要领导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的关系。

六、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事业单位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

6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指导和督促事业单位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

第三篇:印发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印发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穗府办〔2009〕19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法制办)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自1999年以来,我市共进行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2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目前保留行政审批事项816项(其中行政许可55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260项),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过于繁琐、审批周期过长、办事效率不高等等。这些与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以及全国各地行政审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不相适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5号)和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9〕1号)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优化审批职能配置,切实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之间,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公开、公正、高效、便民的行政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为我市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改革,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离,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新型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对于目前保留的816项审批事项,清理后精简50%左右,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减少行政审批管理层级,努力实现行政管理重心下移,达到方便申请人的目的;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建立并联审批等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加强审批监督,建立严密完善的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

二、组织保障

市政府组成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审改联席会议),由李荣灿副市长任召集人,陈如桂秘书长任副召集人,成员由张火青副秘书长及市法制办、发展改革委、监察局、人事局、编办、信息办,市政务管理办负责人组成。市审改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审改办),设在市法制办,负责日常工作。市审改办根据国家和省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要求,负责指导各区、县级市政府、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市审改办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一)清理审批事项组。负责指导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直职能部门开展现有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负责跨地区跨部门审批事项清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负责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的检查验收;负责拟制我市保留、取消、调整、下放、转移的审批事项目录,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报市政府同意后公布。这项工作由市法制办牵头会市发展改革委、编办实施。

(二)优化审批流程组。以2009年我市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清理结果及保留、取消、调整、下放、转移的目录为依据,理清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审批方式,制定我市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的相关规定,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并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建立我市审批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机制,负责市直跨部门审批事项协调工作。这项工作由市政务管理办牵头实施。

(三)行政审批监督组。在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的基础上,制定我市对审批行为实行监督制约的规定,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并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这项工作由市监察局牵头实施。

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按照全市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开展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监督审批行为的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县级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市政府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要组成相应的工作小组或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本部门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监督审批行为的工作。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认真组织实施本单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市审改办要加强与各区、县级市及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的联系,认真听取意见、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要积极配合市审改办的工作,按照市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开展工作。市审改办下设各工作小组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经费由市财政专项划拨。

三、工作任务

(一)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1.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于目前保留的556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属法律、法规设定或国务院、省政府公布保留并下放到我市的行政许可事项,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在明确审批主体、条件、标准、责任、权限、方式、时限后,予以保留;不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难

以达到管理目的的,予以清理。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根据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需要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取消。对于同一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职能部门在其审批环节或办事程序中另行设定的审批,合并调整为一个许可事项;不同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审批主体、内容、条件、程序等相同的,合并调整为一个许可事项。对于行政许可法实施后,一直未实施的许可事项,重新评估其合理性,由市审改办向市政府提出取消或调整为一般管理事项的建议,经市政府同意后按法定程序上报。

2.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于目前保留的26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属法律、法规、规章设定或国家、省政府公布保留并下放到我市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予以保留;不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难以达到管理目的的,予以清理。对于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设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重新评估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由市审改办向市政府提出保留或取消的建议,经市政府同意后按法定程序上报。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类行政审批一律取消;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事项外,对企业和证照的年检、年审一律取消;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对职业技术技能的培训、考核活动,不再实行审批管理;对通过认证、事后监管可以达到管理目的的行政审批项目,不再实行审批管理;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本机关内部以及下属单位的人事、外事、资金及资产管理等事项,不再实行审批管理;对同一行政审批项目多部门、多环节审批的,按照相同或者相近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其他部门配合的原则,予以调整。

在清理许可类和非许可类审批事项的过程中,要注意理顺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对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已明确属于企业登记前置审批的项目,与我市实际管理需要相适应的,予以保留;已经不适应我市实际管理需要的,由市审改办向市政府提出不再作为前置审批的建议,经市政府同意后按法定程序上报。同时,规范前置审批项目管理,明确前置审批的顺序,避免出现互为前置条件的现象。

3.全面清理和规范备案项目。对于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设立的备案项目,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予以保留;不符合科学发展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难以达到管理目的的,予以清理。对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设定的备案项目,在重新评估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由市审改办向市政府提出保留或取消的建议。凡是确定为备案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禁止改为行政许可;凡是明确实行事后备案的项目,禁止改为事前备案。

(二)扩大区、县级市政府管理权限。

通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管理层级,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区、县级市政府管理权限。对属于区、县级市管理事务,可以委托区、县级市政府及部门管理的,原则上委托区、县级市政府及部门管理。依法既可以由市级政府及部门实施,也可以由区、县级市政府及部门实施的审批项目,原则上依法下放由区、县级市政府及部门实施,市级政府及部门不再实施。对实施机关为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由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的许可项目,保留为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对实施机关为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由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但同时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规章又要求由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或审核”的,原则上列为区、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市级主管部门不再审批。现行须由县级市政府报送市初审后报省审批(含审核、核准)的,除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部门规章另有规定,以及需要市一级综合平衡的外,原则上由县级市政府直接报省审批,报市备案。

(三)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

经过清理后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备案事项,经市政府同意后统一编制目录,向社会公布。凡列入我市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备案事项目录的项目,实行审批、备案“零收费”制度;凡未列入我市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备案事项目录的项目,任何单位不得实施审批和备案。

(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1.科学合理地再造行政审批程序。以市政府同意且向社会公布的2009年我市保留的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目录为依据,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根据审批事项的性质、特点和复杂程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具体的审批流程。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分别实施审批且相互之间关联度大的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明确审批的直接受理部门,由直接受理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受理,并抄告相关部门;明确每个审批环节的前后置条件、办理时限和责任;明确在规定期限内相关部门同步进行审核并出具批件,并向社会公示。对于技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审批项目,明确审批技术规范。对于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审批项目,要求审批机关加强事前调查研究,做到充分论证,严格把关,科学决策。对于取消审批后仍需监管的事项,制定新的管理办法,积极运用规划、协调、指导、事中检查、事后监督等手段,实施有效的后续监管,防止出现监管职能“缺位”现象。

2.完善行政审批配套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行政审批决定公示制度、行政审批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审批决定报告制度以及行政审批跟踪和信息反馈制度,推进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

3.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完善审批业务网上办理的机制,明确网上审批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网上审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降低公众网上申请审批事项的成本,到2010年底,实现我市网上办理审批业务率达到80%。完善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实现相关审批事项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五)进一步完善审批监管体系。

1.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电子监控系统自动生成各部门行政审批绩效情况,并定期在网上进行通报。同时,建立健全行政审批项目动态评估机制,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项目,依法定程序向设定机关提出调整建议。

2.健全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审批机关应严格履行行政审批职责,对审批对象实施有效监督。对审批机关超越职权审批或者不按规定实施审批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审批部门负责人和审批责任人的行政及法律责任。各级监察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月至3月)。市政府对我市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对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浓厚氛围。

(二)清理阶段(4月至6月)。市直有审批和备案事项的职能部门对现有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逐项分析其设立的依据、管理目标及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提出拟保留、取消、调整和下放的清理意见及目录,于5月15日前报市审改办。同时,就优化本部门与相关联部门行政审批流程提出具体意见。市审改办就拟下放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在充分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专家学者及各区、县级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于5月31日前提出清理意见及目录,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后报市政府。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组织本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清理工作,根据清理情况及市政府下放的审批事项,提出本级保留、取消、调整、转移的清理意见及目录,于6月30日前报市审改办。

(三)审查验收阶段(7月至8月)。市审改办对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直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上报的清理意见及目录,分别征求市发展改革委、编办及法制办的意见,并在充分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专家学者及各区、县级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定2009年我市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的清理意见及目录,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后报市政府。

(四)向社会公布阶段(9月)。经市政府同意,向社会公布2009年我市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清理结果及保留、取消、调整、下放、转移的目录,同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各部门网站上公布。

(五)优化审批流程、完善监管体系阶段(10月至11月)。市审改办以向社会公布的2009年我市保留、调整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事项目录为依据,在充分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专家学者及各区、县级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我市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审批监管体系的规定,提交市审改联席会议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六)总结提高阶段(12月)。全面回顾本次审改工作,总结经验,召开总结大会。

第四篇:关于印发江西省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西省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

施办法的通知

赣卫妇社字〔2011〕32号

各设区市卫生局、财政局: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10〕112号)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卫妇社发〔2011〕38号)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切实提高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搞好绩效考核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原则

(一)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考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属地管理,以县(市、区)级为考核主体,重点加强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的主体责任,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考核、指导。

(二)坚持公开公平、客观公正。明确考核程序、内容、标准,所有按照规定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均要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实施和进展情况,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三)坚持科学规范,准确合理。考核应当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准确、合理地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情况。

(四)坚持考核结果与改进服务和经费补助相挂钩。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财政部门在安排和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时要与考核结果挂钩。

二、考核对象

(一)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卫生、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

三、考核内容

(一)2009年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省卫生、财政、计生印发《关于促进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赣卫妇社发〔2009〕8号)规定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二)2011年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发〔2011〕37号)规定,2011年新增服务项目包括:一是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儿童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二是增加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三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数;四是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承担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

(三)省内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省在城市社区增加的妇女保健、低保对象保健、残疾人保健。

(四)社会效果。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等。逐步将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长期考核指标。

四、考核方法

(一)考核采取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多种方法。考核工作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加,并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日常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纳入综合考核。

(二)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可依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考核,以提高考核工作效率。

(三)委托有资质的调查服务机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真实性、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进行调查。

五、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周期原则上为一年,从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到本的第三季度。县(市、区)级卫生、财政部门应当于每年11月底前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

六、考核管理

(一)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年初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相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末开展绩效考核。

(二)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机构内部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分工,将相关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

(三)省级和设区市级卫生、财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和督导检查,并作为省级、地市级财政部门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各设区市选取不少于30%的所辖县(市、区),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省级抽取一定比例的县(市、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督导考核。

(四)省卫生厅商省财政厅制定我省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千分制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分值在800分以上的为优秀,799—600分的为合格,60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七、考核结果应用

(一)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下一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交流;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已完成服务量结算补助经费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二)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服务和加强管理的意见,督促下级有关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改。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提供服务资格。对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三)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拨付和下一预算编制和安排的重要依据。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信息公开发布制度,以适宜的方式公布绩效考核结果。

八、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充分认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探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指标纳入对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推进各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各地区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保障考核工作有效开展。

(二)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考核领导机制,负责考核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加强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通过绩效考核,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作用,要根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切实落实好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加强宣传,接受监督。各地区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使城乡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免费服务政策,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机构向社会公开的信息范围。要鼓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村(居)委会参与考核,充分听取社会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附件:

1、江西省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2、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江西省卫生厅 江西省财政厅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宜宾市司法局政治部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宜宾市司法局政治部文件

宜司政字„2010‟11号

宜宾市司法局政治部

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作风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司法局、临港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工作局、市律师协会、公证员协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司法鉴定人协会: 根据省委政法委《四川省政法系统作风建设制度》和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系统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2010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将执行情况报市局“三项制度”建设办公室。

二O一O年四月二十日

2010年全市司法行政作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作风建设工作,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和诚信法律服务,根据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省委政法委《四川省政法系统作风建设制度》和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系统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全市司法行政系统2010年作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要求

作风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中纪委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建设工作会以及市纪委全会精神。按照省委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要求,以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坚持抓党建、带队建,抓班子、带队伍,抓党风、带政风、促行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廉政型、效率型、服务型和责任型机关,建设依法、诚信、高效法律服务单位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评价标准,落实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制度建设,推进队伍建设和工作业务的规范化,保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不断提升队伍形象。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办法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全市司法行政系统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各单位切实抓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员的党风建设工作,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党员人人有责的党风建设责任制,不断健

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此,要重点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特别是认真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相关制度;严格落实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十条措施》,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在推行“政务公开”的同时,按照当地党委的要求,探索推行党务公开工作,党委、党组要定期向党员、群众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作风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

(二)推行“一线工作法”。按照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政绩在一线创造,形象在一线树立的要求,市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深入基层,在基层工作不少于50天;区县局领导干部每年在基层工作不少于90天。凡是重要工作或处置突发事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实际,亲自抓、具体指挥。机关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主动帮助基层排忧解难,推进工作。为此,各单位要建立领导干部、机关科室、政治指导员包片责任制;建立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明确服务基层工作重点,督促落实;要坚持和完善选派机关干部到司法所锻炼和帮助工作的制度,进一步落实好监狱干警到区县司法局帮助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市、区县局要按照党委、政府的要

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进村入户,落实“千村工程”和落实信访接访工作;将落实“一线工作法”的情况纳入对干部的考核;建立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和调研成果展示、转化机制,领导干部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至少1篇调研文章,市局将进行优秀调研文章选登。

(三)强化工作纪律、完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以建设法治、责任、服务、效能、廉洁机关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严格考勤和请销假等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大治懒治庸力度。严格群众工作纪律,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坚决消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办人情事、人情案现象。凡是因工作作风被举报、投诉的部门和个人,必须深刻检查,当年不得参加评先评优。二是结合机构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优化部门和岗位工作职责。坚持以职位管理为核心,制定系统、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落实岗位管理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人;按照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规定,强化流程监督,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切实落实责任制。三是各单位要探索绩效考核办法,把平时考核与考评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结合,办事过程与工作实效结合,工作实绩与群众反映结合,强化考核、考评结果的运用,达到客观、公正、公平,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四)加强法律服务行业作风建设。按照依法、诚信、高效、廉洁的要求,各法律服务行业协会和各法律服务单位,要进一步

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完善案件受理、审查、交办、承办、结案、归档和办案质量监控制度;细化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律师、公证员诚信服务考核体系;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单位和工作者的管理,强化依法、诚信服务教育,建立相适应的考核、考评机制。为此,要切实加强司法行政机关行政管理与行业协会行业管理,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年内组织开展执法、执业大检查;落实区县局律师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和片区政治指导员制度;切实加强监督,加大对各类投诉、举报的查处力度,做到违规必查、违法必究;今年将有重点地开展行风评议工作。

(五)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市、区县司法局要按照司法厅的要求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组织开展本司法行政机关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结合机关政风行风评议,对法律服务行业进行行风评议。在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逐项整改落实。要办好“行风热线”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工作要求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党政一起抓,上下齐努力,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办法,在“严”和“细”上下功夫。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加强作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领导干部责任制。要分解和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作为考核的重要项目。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党的各项纪

律,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做到带头自律、加强严管、带好队伍、引领发展。

(二)执行制度,常抓不懈。首先对过去所有自定的制度进行清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行政管理制度。其次,加强制度执行和监督,要开展制度教育,做到人人皆知;要加强监督,定期检验、分析制度执行情况,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发挥制度管理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

(三)营造氛围,推进作风建设。在作风建设中,要以弘扬主旋律,弘扬正气为主,各单位要采取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本单位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宣传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及时查处违规违纪现象,营造树正气、扬正义的浓厚氛围,推进作风进一步转变,树立司法行政良好形象。

主题词:司法 作风建设△ 方案 2010年 通知

抄送: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司法厅“三

项制度”领导小组,局机关各科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宜宾市司法局办公室2010年4月20日印

下载宜宾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保留行政审批及有关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宾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保留行政审批及有关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