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涉刑案件先行处理办法
关于涉刑案件移送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涉刑案件处理程序,及时对涉刑案件作出党纪政纪处分,保障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案件查处综合效果,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和《中共江西省纪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纪检机关案件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赣纪办发〔2012〕5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涉刑案件,是指市纪委监察局立案调查,且被调查人涉嫌刑事犯罪需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党纪政纪案件。
第三条 对党员、监察对象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检查室在查清主要事实并提出倾向性意见后,应及时提请案件审理室提前介入审理。
第四条 提请审理提前介入的案件,由案件检查室与案件审理室沟通后填写《案件审理介入审批表》,报分管案件检查室领导和分管案件审理室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 确定审理介入后,案件审理室应根据案件调查工作需要积极在线索排查、调查方向引导、证据收集和采信、法纪运用等方面为办案工作服务。同时,对案件调查方式、证据收集、办案程序、违纪款物收缴等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第六条 审理人员在审理介入过程中提出的意见,不能作为案件审理室的最终意见。在调查终结后,案件检查室仍应按规定将案件移送案件审理室审理。
第七条 对查审意见不一致的案件,由分管案件检查室领导和分管案件审理室领导共同组织审理、调查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讨论,力求达成共识后,再提交纪委常委会或监察局长办公会讨论。
第八条 涉刑案件,在移送司法机关前,应当移送审理并提交纪委常委会或监察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第九条 纪委常委会或监察局长办公会可以在决定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作出党政纪处理。对案情重大复杂,一时把握不准的,经纪委常委会或监察局长办公会决定,可以先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查核,但在法院判决前,应作出党政纪处分。
第十条 纪委常委会或监察局长办公会决定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检查室按规定办理案件移送手续。凡需给予党政纪处分的,由案件审理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案件移送后,案件检查室负责与侦查机关、案件审理室负责与审判机关的跟踪协调,及时掌握案件信息和进展情况。
第十二条 对于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后移送纪检监察的案件,由案件审理室直接提取有关材料,依据生效的司法判决、裁定,提出相应的党政纪处理意见。案件审理室经初步审查,发现除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外还有其他违纪问题需要调查核实的,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转交案件检查室立案调查。
对于公安、司法机关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宣告无罪、免予刑事处罚、裁定终止审理,但需追究党政纪责任的,由案件检查室提取材料,办理立案手续,按照有关规定调查核实。
第十三条 被调查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和受到刑事责任追究后,案件审理室应及时督促其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办理有关处分执行手续。
第十四条 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对联系单位所管理的党员干部的涉刑案件,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2009年至2011年纪检监察机关涉刑案件审核处理情况报告
神龙县2009至2011年纪检监察机关涉刑案件审核处理
调研报告
近年来,神龙县认真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2008]33号(下称《意见》)文件要求,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积极探索涉刑案件先行处理方式,逐步规范对涉刑案件的移送和处理,确保涉刑案件及时稳妥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神龙县涉刑案件审核处理工作现状
2009年以来,神龙县共发生涉刑案件39件,其中立查自办涉刑案件9件,司法机关移送案件34件(不起诉或免于刑事处罚案件5件。我们在审核办理涉刑案件中主要把好三个关口:
(一)把好案件审核关。加强内部联系,提前介入审理,积极参与案情研究,审查证据材料,既对调查的事实、证据和定性、处理意见进行审理,又对办案的手续、程序以及涉案款物管理等进行了审查,对主要事实未查清,关键证据不到位的案件应向案件检查部门提出补证意见,促使证据全面收集和违纪违法事实的进一步固化,并及时向纪委常委会报告初步审查意见,提出是否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建议。
(二)把好案件办理关。涉刑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后,全程跟踪案件司法处理进程和案件变化情况,加强与司法机关沟通,对侦查、公诉、判决等司法诸环节的进展、变化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都及时沟通、认真研究、稳妥处理。
(三)把好案件结案关。加强与检察机关、司法机关沟通协调,取得相关印证材料,完善相关证据,积极做好涉刑案件的结案工作,及时依法依纪对涉嫌犯罪的党员作出相应的党纪处分。
二、涉刑案件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司法机关案件移送不及时,造成党政纪处理滞后。按照《意见》要求,追究依法受到刑事处罚的党员的党纪责任,由审理部门直接提取证据材料,依据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相应的党纪处理意见。目前,司法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或机制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或个别工作人员工作没有到位,特别是异地判决司法案件移送存在脱节和长期滞后,导致司法机关的证据材料不能及时移送,造成移送司法机关、触犯刑律的违法嫌疑人不能及时开除党纪及公职,存在一些已经羁押收监人员“带着党籍蹲监狱”,党纪政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影响,党政纪处分的警示和诫勉作用减弱,社会效果差。
(二)对非党员涉案人员约束办法少,立查自办案件证据难以完全固定。案件处理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经得起历史检验,但在实际查办案件中,特别是查办经济类案件缺乏扎实有效的办法。如在受贿案件中,对行贿的非党员工程老板或工作人员难以实施“双规”,缺乏约束措施,证据难以固定,只能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导致案件处理被动。另外,由于司法机关独立裁判权以及保密性的要求,纪检机关难以跟踪督办,对被调查人涉刑问题调查不能深入,纪检监察机关缺乏有事实根据的话语权,案件处理最后只能依据司法机关的定论,使得一些涉刑案件移出去后大幅“缩水”,有的甚至构不成刑责,致使办案成果流失。如2011年办理卫生系统原财务负责人徐某某受贿案中,我们核定受贿数额有9万多元,而移送司法机关后,因为证据固定等原因,法院最后只认定1万多,被免予刑事处罚。
(三)法与纪在案件处理上不完全一致,容易发生申诉案件。按照《意见》要求,纪检机关先行调查的涉刑案件,应在移送司法机关前做出党纪处分。实际工作中,同一个案件,有可能司法机关在证据 材料、案件定性、处理依据等方面与纪检监察机关不完全一致,甚至发生冲突,出现纪检监察部门对违纪行为漏究或者违纪人进行案件申诉,影响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的权威性。
(四)死刑案件处理时间跨度长,审理时间短。作为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被判处死刑须经复核程序才能生效,才可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条作出处分决定。实际操作中,一审死刑判决和死刑复核之间时间跨度长,而死刑复核与执行死刑的之间时间很短,造成死刑案件处理总体时间很长,审理的时间却很短,诸如召开支部会、征求意见等程序难以到位。
三、加强涉刑案件审核处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全程沟通协作机制。正确处理与公检法的关系,做到主动上门,沟通情况,交换意见,争取其重视、支持与配合。一是移送前,案件是否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应及时征询检察机关意见,听取他们是否符合刑事立案标准、需要完善证据的意见,必要时召开公检法等机关联席会议,形成执纪司法机关协作办案的合力;二是移送过程中,及时向司法机关按照规定移送案件材料、办理有关手续,在移送前后需要与被调查人谈话、核对事实、补充取证、送达处分文书等,及时与公安或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管、侦查监督、公诉以及法院的审判部门保持联系,争取配合和支持;三是移送后,应共同全程跟踪案件在司法机关的办理情况,既各司其责、互相监督,又协调配合、互通情况,及时掌握案件进展及变化情况,做好司法判决或其他处理后的有关后续工作。
(二)积极灵活处臵,正确应对法与纪认定不一致问题。涉刑案件先行处理移送司法机关后,司法认定可能发生变化。对此,一是提升审理人员业务素质,重视和培养熟悉法规、通晓证据、擅长研判、懂得协调,兼具德才的专业审理人员。二是明确办理涉刑案件与司法 机关加强沟通极其重要,对侦查、公诉、判决等司法诸个环节的进展、变化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都要有所预见、及时研究、妥善处理。三是明确不能简单以司法结论定“成败”。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认定给予处理的事实,司法机关改变定性或不认定为犯罪的,审查后如果构成违纪,且不影响处理结果的,可以维持;对于司法机关认定变化而影响到处理结果的,区分情况区别处理,该坚持的说明理由,做好工作;该纠正的按照规定纠正,吸取教训。
(三)抓住处理时机,探索实施涉刑案件起诉后判决前处理机制。鉴于涉刑案件移送后处理造成党政纪处理滞后、社会效果差等问题以及先行处理碰到的证据固定难、执纪风险大等问题,拟在今后处理中实施起诉后判决前开展案件审理。一是及早掌握案件基本情况,提前做好审理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加强与检察机关对接联系,及时跟进案件进展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案件证据材料。三是简化审理程序,建议对于违纪事实见面材料、支部大会等程序酌减。
(四)出台有关制度,尽快完善死刑案件的快速处理机制。一审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为罪大恶极之人,不会出现终审或复核中不判主刑的情形,完全可在一审判决后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开除党籍。鉴于此,希望上级尽快出台死刑案件简易处理的制度解释,为基层纪检机关及时有效处理一审死刑案件提供法纪支撑。
第三篇:处理涉检信访案件的经验办法总结
处理涉检信访案件的经验办法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访工作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信访和群体性事件背后反映的大多数是因利益诉求而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涉检信访问题的出现,是矛盾纠纷在检察工作环节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矛盾凸现期社会反映的重要方面。基层检察院如何处理好涉检信访案件,能否让人民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检察机关维护稳定的第一要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体现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效果。
一、涉检信访问题呈现的特点
(-)涉检案件主要集中在侦查监督、公诉、反贪污贿赂三大诉讼环节,这些环节是涉检信访隐患的源头。
(二)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信访群众多是一些弱势群体,主要是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上访的,反映的问题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信访问题广泛。有的涉及案件实体处理和诉讼程序、办案效率,有的涉及干警廉洁文明、态度、方法等问题;
(四)信访行为多集中在敏感时期。有些群众往往选择在敏感时期进行上访,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企图造成影响,蓄意将群众信访当成要挟国家机关的一种手段,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五)重复访、越级访突出。部分群众对于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没有寻求正当合法途径,而是采取越级、进京上访,也有个别案件已经通过处理,当事人无理取闹纠缠检察机关;
(六)重点涉检信访案件处理难度大。一些群众故意钻法律空子,如果处理结果没有达到其信访目的,便不断上访,不接受检察机关的合理合法处理,蓄意增加问题处理难度。
二、处理涉检信访案件的对策
控申部门和相关办案部门要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上述案件特点,因案制宜、因势利导、多策并举,分类处理涉检信访问题。
(一)以正面引导为前提,营造依法有序的信访氛围
加强控告申诉、信访举报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结合法治宣传活动,通过设点宣传、散发宣传材料,选择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绘制宣传图板、利用各种媒体、网络、新闻报道和电视讲话等形式,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下访巡访,检察长接待上访群众,最大限度地扩大宣传受众面,加大经常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责权限和控申部门的工作范围,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引导群众理性反映问题,营造依法有序的信访氛围,使上访群众可以通过正确合法的渠道表达诉求。
(二)以耐心倾听为基础,让群众充分表达利益诉求
信访案件常见的群众利益诉求中,无理要求当中有有理的部分,合理要求之中又混杂着无理的要求,让群众充分表达利益诉求,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不轻易拿出我们的既定观点,而是要耐心倾听信访事实和理由,从中探究对方的心理,找出问题的症结,再因势利导。切忌轻易否定来访人的要求,即使通过来访人自己所提供证据材料,已说明来访人的要求不合理的,也要在稳定其情绪的前提下,针对来访人的理解症结,耐心讲解有关法律规定,引导来访人端正心态,正确对待所反映的问题。其次换位思考,认真分析,从来访人的角度审查群众的来访事项,设身处地的将群众的来访事项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对待,要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释法明理,对其受到的损失表示同情和理解,尽量和其拉近距离,使其感到你是在真正帮助他,切实把话语传递到其内心并适时地加入法律讲解,对方的提问要不怕麻烦细致解答,自然地与群众感情达到融洽,让其信服。树立有理推定的理念,切实做到对群众的反映百分之一的问题百分之百对待,让群众充分表达利益诉求。
(三)以细致开导为方法,形成息诉罢访的良好氛围
加强控申队伍自身建设,在接访能力和法律专业能力上满足涉检信访工作的新需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态度,对来访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了热情接待,释法明理和思想疏导有机结合,在开展释法明理上下功夫。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工作效率,在接待首次来访群众的工作中,把问题解决在本部门,解决在首次办理的环节中,对上访人员合理合法的诉求,严格依法办理,不留后遗症;对不合理的要求或已妥善解决仍不服,提出过高不合理要求的来访群众,不能姑息迁就,要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定要找准突破口,找准要害,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由于对法律理解不正确或对事实认识有错误的要耐心讲解、分析,尽力稳定信访人情绪,帮助分析问题症结,引导信访人依法行使权利。注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案件具体情况、不同的上访人心理进行工作,主动做好释法说理, 既要对其积极肯定,又要引导其消除心结和疑虑,让其怨气得到排解,有了良好的谈话氛围后更要抓住有利时机,明利弊,善劝解,让其进一步产生认同感,客观对待案件,引导上访人做出决定。如某村多名群众来我院控告该村村书记、村主任共同虚报退耕还林面积,贪占补贴款等问题,要求我院及时进行处理,否则,将到市里直至中央有关部门上访。由于群众较多,情绪非常激动,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引发社会不稳定,针对群体上访,我们高度重视,一边耐心宣讲法律规定,对群众表明态度,稳住群众情绪,一边立即深入该村进行调查,通过走访300多农户,及时与该镇粮管所核对了该村各农户应补亩数及补偿款情况,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了该村村书记、村主任在任职期间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贪污公款的犯罪事实。在此案结案时考虑到涉案人已将补助款全部用于家庭支出,一时无法退赔,若逮捕,可能就不退款,为村民的利益考虑,通过讲政策、法律,促使犯罪嫌疑人陆续退款。但由于结案时间的延长,部分村民不理解,几乎天天有几个村民询问结果,并称若不及时处理,将逐级上告。干警从法律程序、定案依据、村民利益等方面耐心做思想工作,并积极与县林业局、镇政府进行协调,将扣除村民的亩数,如数退还给村民。在当年补助款中,村民应享有的补助款全部兑现,及时化解了村民的不满情绪,维护了村民的利益。此案提起公诉后均被法院作了有罪判决,二被告人未提起上诉,做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只有在感情上与群众零距离,能够耐心与来访群众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妥善处理群众诉求,促使其息诉罢访
(四)以全面疏导为手段,建立涉检信访排查的长效机制 高度重视集中处理信访案件清理排查工作,加大办理信访案件工作力度。一是创新排查方式,实现双向排查信息反馈。办案部门每月向控申部门书面通报涉检信访案件排查情况,遇有紧急情况要随时通报。另一方面,控申部门排查出的涉检信访隐患也会在第一时间书面通报相关办案部门,使排查信息随案同行,以长效机制保证排查常态化。二是重点排查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等九类涉检信访案件,作为长期排查目标。深刻认识潜在的社会矛盾,坚持不间断排查的工作机制,全面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做到反复排查、动态排查,办案部门也要层层排查,层层负责。在办理案件、履行检察职能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中,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矛盾纠纷的产生,有效防范不稳定因素的突然爆发,瞬间升级。三是控申部门实行排查信息汇总分析长效机制,全面进行信访风险预警评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对排查出的每个案件进行分析预案及日志记载,一直到隐患排除之日。并将信访责任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强化案件承办人、包案领导的责任,实现对排查案件的有效控制。四是建立信访督查专员制度,配齐配强督查力量,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在信访督查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信访群众家庭,做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执法行为和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完善决策措施,营造减少和避免涉检来访的良好氛围,形成息诉罢访的良性循环,争取较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五)以联合接访工作为契机,提升涉检信访工作效能 控申部门加大与办案部门的联合接访力度,注重强化各环节的联合接访工作。尤其对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等九类涉检重点类型案件加大领导责任,在侦查监督、公诉、反贪环节做好办案的同时,提高妥善处理案件诉讼和善后工作的能力,避免在办案环节出问题,有效减少涉检新访的发生。由于公诉案件的特点,控申部门与公诉部门的联合接访数量最多,此类案件公诉部门多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办案人办案,控申部门也有专人密切关注案件动向和信息,控申部门一旦接到来信来访迅速和公诉部门进行沟通,随时可启动部门联合接访机制,并做好预警、信息跟踪及可能的稳控准备。公诉部门则迅速做好审查起诉、出庭的各环节稳定工作,保证平稳诉讼、不出纰漏。要充分发挥联合接访的效能,一是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二是还必须坚持举一反三,改进方法。将涉检信访工作效果作为评价联合接访的尺度和群众评价检察工作以及控申窗口的渠道。通过联合接访及时交流情况,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联合接访前的准备和预案。重大信访案件检察长要亲自参与接访并提前召集控申、办案部门研究方案、对策,包括了解信访人基本情况及社会背景、诉讼环节、反映主要问题和症结等一系列影响信访稳定的问题,提前摸底数、摸情况,提前预研、预判,提前定方法、定策略,有力地促进了联合接访水平的提高。
(六)以办理案件为根本,有效解决涉检信访实际问题 化解涉检信访隐患最终还是要看案件办理,刑事案件的涉检隐患往往伴随案件的诉讼过程,而反贪部门侦查案件的涉检隐患多是诉讼终结时显现不稳定,特别是不立案、撤诉案件要特别注重办案评估和结果答复。
1、对侦监、公诉部门的刑事涉检信访案件在处理上应抓住三点,一是准确定性、公正处理。要正确判断案件性质,是合理诉求要支持,要面对群众表明态度,稳住群众情绪,只有案件公正处理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和基础。二是要疏导稳控,见机行事。需要稳控的案件首先必须明确领导包案责任,从多数案件看,实体部分没有问题,多是对程序和工作作风的不满。但是情绪激烈的案件必须要重实体,先在案件自身上找原因,首先保证案件的办理没有纰漏,经得住考验,再结合上访人情绪激烈的诱因进行分析,及时报告,通知相关部门果断采取稳控措施。三是要依法打击,强化监督。一方面要给个别挑战法律的犯罪分子以震慑,通过打击增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发挥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各项职能;另一方面要倾听群众呼声,改善工作作风,规范工作程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切实办理,通过群众的认可提高司法公信力。如2009年,某村农民蔡某来我院反映,2008年,其母刘某与村民曹某发生争执,曹某将刘某持砖致死案,县检察院审查长达6个月不移送法院审理,有意拖延案件审查超越时限等问题,要求尽快处理。我院高度重视此信访案件,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案组,由公诉科提供案件材料,控申科负责全面审查,各部门积极配合,落实办案责任。经审查,本案公诉科诉讼活动完全依法进行,不存在信访人所反映的违反法律规定,有意拖延案件审查超越时限的问题,并形成书面材料,依法律规定向蔡某作了详细的释法明理解和书面答复,蔡某对上述意见无异议,表示息访摆诉。
2、对职务犯罪侦查案件中的涉检信访案件办理要重视认真严谨的复查,突出对涉检信访案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要坚持复查过程同当事人见面,努力做到问题不清的不放过,问题不解决的不放过,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要做到认真审查案卷材料,及时走访原办案人员,带案下访调查核实证据,坚持实事求是和“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依靠社会群体力量,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如调解、协商、听证等,将依法处理与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思想问题融为一体,将公正办案、规范办案和文明办案有机结合起来,合法、合情、合理的解决当事人的诉求,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确保案结事了,防止矛盾扩大化。如2008年8月,正值“奥运”期间,某村10多名村民代表来到检察院,控告该村村长李某在任职期间有占用村集体款物问题,要求我院及时对李某进行处理,否则,将到市里、省上直至中央有关部门上访。鉴于情况紧急、案情复杂,办案干警驻扎该村,利用一周时间,不分昼夜对李某任职期间的帐目进行核查。经查:李某在任职期间的帐务一直没有结算,不能认定李某有贪污事实。在办案人员的监督下,该村组成帐务清算小组,李某与该村村民代表细致清算其任职期间的帐务,清查出李某任职期间占用村集体款物3万余元。由于涉案人是将集体款物陆续占用,一时又无法清退,针对实际情况,为村民的利益考虑,办案人员通过讲政策、法律,促使褚某陆续清退了该社集体款项,及时化解了村民的不满情绪,维护了村民的利益,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到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此外,自侦案件涉及经济利益,还要协力做好救济工作,对涉检信访案件中反映出来的涉及民生问题,特别是那些不属检察机关办案范畴但与案件有一定关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且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要体现人文关怀,协调各方力量做好办案后的救济帮困工作,多层面推动涉检信访案件息诉罢访。
第四篇:伤害案件处理办法
伤害案件处理办法
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的处理(当事人版)
作者:余音
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大多数可以认为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根据伤情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伤及以下、轻伤、重伤三种不同情况,伤情程度应当以法医鉴定意见为准。作为当事人,具体处理时可参照下面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一、故意伤害、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及以下的,属于治安案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处理:
1、双方自行和解或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是否形成协议依双方的意愿。公安机关一般不会插手处理,但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或和解协议显失公平等情况除外。
2、一方或由群众报案至公安机关的,公安机关在接报案后应当调查案件事实、固定和收集证据。在案件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之规定主持调解,调解原则上进行一次,必要时可以再进行一次,调解应当制作《调解笔录》。如调解成功,双方达成协议且履行的,公安机关不予处罚,调解达成协议的办案单位应当制作《治安案件调解协议书》;如经调解,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此时公安机关程序结束,民事赔偿问题由被侵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二、故意伤害致轻伤的,属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处理,这类案件的处理较为复杂,具体分为如下类别:
1、双方自行和解或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是否形成协议依双方的意愿。公安机关一般不会插手处理,但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或和解协议显失公平等情况除外。
2、公安机关接到报案或举报的,公安机关会接受刑事案件先予以初查,在伤情鉴定意见做出后,公安机关应当询问被人是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如被害人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但是公安机关认为伤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比如,一耳光把对方打成耳膜穿孔的。)如被害人不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则公安机关的程序结束,且不会再接受被害人再要求立案侦查的请求。
3、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自诉的,对于证据充足,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如法院认为证据不足,需要公安机关侦查而移交公安机关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4、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故意伤害致轻伤的案件,属于公诉案件,任何人
不得再对刑事责任提出不予追究的主张。此时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检、法三机关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5、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前双方自行和解的,对已有法医鉴定意见的,公安机关一般不会主持制作调解协议书或和解协议书,而以被害人不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结束程序;对拒绝做法医鉴定的,如明显不构成重伤,可能以治安调解结案或做其它处理。
综合以上情况,对于被害方,如果要得到较多的赔偿费用,最佳时机是公安机关接受刑事案件后,尚未立案之前这段时间。对于加害方,如果想要不被追究刑事责任,就要争取在公安机关立案前与被害方达成和解。
三、故意伤害致重伤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加害方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求得被害方的谅解是法律意义上的悔罪的表现,是法官在量刑时考量的重要情节,更是能否获得缓刑的关键!
对于不属于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系应当依法惩处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与刑事和解,违法犯罪嫌疑人应当受到治安或刑事处罚。
第五篇:异常案件处理办法
文 山 金 文 山 丰 产 林 有 限 公 司
W E N S H A N G O L D E N W E N S H A N F O R E S T C O.,LTD.异常案件处理办法(试行)
一目的
本办法旨在规范指引金光纸业在文山丰产林项目公司(简称公司,下同)异常案件的处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及时、合法、合理、高效处理异常案件,营造有利于林浆纸项目发展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利益。二异常案件含义及主要案件分类界定
本办法所称异常案件系指妨碍林班有效经营管理以及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损害公司利益,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件,包括但不限于:森林火灾、林地林木权属纠纷、盗伐、盗窃、滥伐、破坏生产经营、非法放牧砍柴、滥垦、征地占地、临时占用、非法占地、移动损坏标志、偷采矿产、其他案件(水土流失、病虫害、冻害、水涝、旱灾、风灾、偷采野生植物、偷猎、非法经营木材业等)。
处理异常案件,除提请案件处理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外,应当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循相关渠道取得当地政府、林浆纸(业)部门等党政部门的支援或协助。1 森林火灾
(1)森林火灾系指因各种自然、人为(故意或过失)以及因暂时无法判断之状况发生的林地火灾,云南省一般每年12月1日至次年6月15日,为全省森林防火期。每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为全省森林防火戒严期。(2)森林防火期内,在森林、新造林地内,严禁下列活动和行为:
(一)烤蜂、烧山狩猎和使用火药抢狩猎、烤火、烘烤食品和野炊;
(二)上坟烧纸、烧香、燃放鞭炮;
(三)使用火把照明、吸烟;
(四)其他非生产性用火。
(3)森林防火期内,确需在林区、林缘进行生产性用火的,必须经村民委员会(相当于村小组)同意,报村公所(相当于村委会)、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批准。经批准进行的生产性用火,必须落实防火措施,有专人负责。
炼山造林、烧牧场,必须提前10天报县(市、区)森林消防指挥部批准,发给用火许可证。经批准的野外用火,必须落实消防措施,按批准的时间、范围,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进行,由批准机关指定专人监督实施。森林防火戒严期内,在林区内,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4)引起森林火灾案件的责任人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行政处罚、赔偿公司损失和追究刑事责任),并先由当地林业局或授权的当地森林公安机关(无森林公安机关的,由地方公安机关管辖,下同)或乡镇林业站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提请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2.盗伐(1)指违反森林法及其他森林保护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数量较大的行为:
(一)擅自砍伐国家、集体、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擅自砍伐他人自留山上的成片林木;
(二)擅自砍伐本单位或者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三)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国家、集体、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2)法律责任
(一)构成行政处罚的规定:不足0.5 M3或幼树不足20株,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至5倍的罚款;0.5 M3以上或幼树20株以上,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5至10倍的罚款。
(二)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2—5M3或幼树100—200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20—50 M3或幼树1000—2000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100—200 M3或幼树5000—10000株),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责任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盗伐案件首先由当地林业局或授权的森林公安机关、乡镇林业站管辖。3.滥伐
(1)指违反森林法及其他保护森林法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数量较大的行为:
(一)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林木采伐许可证,但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时间、数量、树种或者方式,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二)超过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数量采伐他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三)林木权属争议一方在林木权属确权之前,擅自砍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2)法律责任
(一)构成行政处罚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M3或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至3倍的罚款; 2 M3以上或幼树50株以上,以立木材积计算2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50株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二)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10—20M3或幼树500—1000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50—100 M3或幼树2500—5000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责任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盗伐案件首先由当地林业局或授权的森林公安机关、乡镇林业站管辖。4.权属纠纷
(1)权属纠纷系指因林地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产生的争议。(2)法律规定:
(一)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二)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三)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3)林班责任人应当随时掌握并报告权属纠纷发生情况,发生权属纠纷(特别是公司给付承包费、已经发包造林的林地)时,采取初步处臵措施后,应当毫无迟延地向公司提报;因权属纠纷引起的各种异常案件均与该案合并提报。
林地权属纠纷发生后,积极协调争议方协商处理,签订协议,协商未成的,为排除对现场作业的干扰因素,建议争议各方先行搁臵争议,交政府部门确权处理,并不得影响我方正常作业。涉及争议地的所得部分提存有关部门或留存我方,待争议处理后,按权属比例或我方原合同约定原则再行给付,根据处理结果对合同作相应变更或补签合同。5.征地占地
(1)征地(包括征收和征用)占地系指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需占用(相对于国有土地)或征收征用(相对于集体土地)公司林地的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给予补偿的合法活动。(2)上述工程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用地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含补偿协议书),经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二)占用或者征用防护林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35公顷以上的,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低于上述规定数量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重点林区的林地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三)用地单位需要采伐已经批准占用或者征用的林地上的林木时,应当向林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3)法律责任: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4)征收征用或占用土地的,公司有权依法获得补偿;征地占地案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处理。
(5)占用公司林地,占用土地人持有征地占地审批文件,未与公司洽商处理或虽有洽商处理但未达成意见的,应取得乡镇人民政府、县林浆纸、县人民政府等部门支持,向乡镇林业站、土地管理部门或县级林业局林政资源部门详细反映、了解情况,提报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处理。6.临时占用
(1)临时占用林地系指临时占用人基于一定需要占用公司林地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并依法给予公司补偿的活动,一般不超过 两年。
(2)临时占用各类林地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临时占用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面积不满二公顷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二公顷以上不满十公顷的,由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十公顷以上不满三十五公顷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三十五公顷以上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临时占用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不满十公顷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十公顷以上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临时占用其他林地面积不满十公顷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十公顷以上不满三十公顷的,由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三十公顷以上不满七十公顷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七十公顷以上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临时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使用期满后负责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并应当对林地所有者或者经营者进行补偿。(3)办理程序
(一)临时占用单位向林地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并送有关材料占用林地的地点、面积、范围的说明及有关资料等。
(二)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用地单位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临时用地协议书。
(三)按规定支付补偿费。
(四)经批准并交纳费用后,到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办理临时占用林地手续。
(4)占用公司林地,占用土地人持有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文件,未与公司洽商处理或虽有洽商处理但未达成意见的,提报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处理。7.非法占地
(1)非法占用林地系指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用公司林地的行为。
(2)占用公司林地,未与公司洽商处理或虽有洽商处理但未达成意见,初步了解没有发现占用人持有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文件的,按非法占用案件处理,应取得乡镇人民政府、县林浆纸、县人民政府等部门支持,向乡镇林业站、乡镇土地管理部门或县级林业局林政资源部门详细反映、了解情况,提报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处理。8.破坏生产经营
(1)破坏生产经营系指由于泄愤报复(包括林地林木权属纠纷)或其他个人原因,采用拔苗、破坏林木、损坏林道、集材道、运材道、培育生产种子苗木、贮存种子苗木木材、汽车等林业生产服务设施等方法破坏公司生产经营的行为。等行为。
(2)法律责任:除赔偿公司损失外,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发生该案的,当地乡镇无森林公安机关派出机构的,应当按照就近原则,努力取得当地乡镇政府支持向当地乡镇地方公安机关派出机构提 报调查、采取措施,同时以《异常案件报告表》的形式提报公司处理,当地乡镇设有森林公安机关派出机构的,应直接提报查处。9.放牧砍柴
(1)砍柴放牧系指违反林业法规,在幼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内 放牧砍柴,致使公司林地受到毁坏的行为;因泄愤报复或权属纠纷等原因,放牧致使公司林地受到毁坏的,按放牧砍柴、权属纠纷与破坏生产经营案件并案处理。
(2)法律责任: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
(3)发生该案的,视情况提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森林公安机关、乡镇林业站查处。10.滥垦
(1)滥垦系指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沙、采土及其他毁林行为。(2)法律责任:,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3)该案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森林公安机关、乡镇林业站处理。11.偷采矿藏
(1)偷采矿产系指未取得采矿许可擅自采矿的行为。
(2)法律责任: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3)偷采矿产案件由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处理,国家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该案无论是否取得采矿许可,只要采矿威胁、侵占、毁坏公司林地,未与公司洽商处理或虽有洽商处理但未达成实质意见的,按偷采矿产和非法占地案件并案提报处理。12.移动损坏标志
(1)移动损坏标志系指擅自移动或者毁坏林业服务标志的行为。
(2)法律责任:擅自移动或者毁坏林业服务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3)该案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森林公安机关、乡镇林业站处理。三 依据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经营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四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异常案件的处理。五 处理部门及其职责
1.公司实行林政部门主导异常案件制度,林政部门的配臵可以在林务部设立,也可以逐级设立,总体负责异常案件的管理、跟踪和督办以及处理机制的拓展;根据案件的性质,法务部门对林政部门和林场处理异常案件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2.林场、林政及法务部门都是处理异常案件的部门,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密切配合。
(1)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不大或涉案标的2000元(含)以下的异常案件一般由林场处理;(2)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大或涉案标的2000元以上的异常案件一般由林政部门处理;
(3)对公司生产经营构成重大影响或牵连诉讼和刑事案件的一般由法务部门处理,对牵连法律问题的生产技术性异常案件仅提供法律建议;(4)经公司总(副)经理特别指示交办的案件可不受上述金额、标准限制。
影响是否重大应当从案件是否对林班的有效经营管理构成重大影响、案件的危害程度或持续负面影响、侵权人(次)数、侵害(动机、工具、手段、面积等)、社会关注度等方面综合判定。
3.处理部门必须坚持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切实、高效地处理异常案件,并及时将处理过程或结果反馈至上级部门或主管,上级主管都负有对异常案件处理进行及时组织、领导、协调和支援之责任。六 处理程序及方法
(一)报告
对事后发现或对正在发生的异常案件经林场现场尽职处理后,林场应在发现后48小时内填写《异常案件报告表》(附件1)(情况紧急的立即提报,事后补办),根据《异常案件报告表》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告案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由相关部门签署案件处理意见,最后由总经理综合多方意见,形成决策。
《异常案件报告表》中案件发生详细情况栏根据案件性质说明定植时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现场尽职采取了何种措施等,案发时开始,现场责任人应毫无迟延地进行线索摸查,保存有关证据材料,为案件进一步处理提供便利条件。
请求事项可包含对案件合理合法化处理的意见或建议,应尽可能详尽,林场得根据案件性质和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合理提供具体处理方案和处理部门,以供权责主管参考。
(二)报案
案件承办部门或人员根据立案标准及公司领导决策进行具体事项的操办,对需向政府主管机关报案处理的,应具以书面形式,包括案件发现者、当事人、时间、地点、证人证言、损失情况及对案件的处理请求等基本内容。报案书由林政部门拟制,经法务审核;情况紧急的由林场先口头报案。
1、构成刑事案件的,依法报主管机关查处及追究刑事责任。在公诉机关提起公诉前公司案件承办人员可代表公司与对方当事人对损害赔偿进行和解,也可在追究刑事责任进入诉讼程序后,由我司提出附带民事诉讼,以达成追偿经济损失或持续维护林浆纸基地建设之利益。
2、尚未构成刑事案件的异常案件经总经理批准,依法报政府主管机关查处,同时通报相关单位如当地村委会、林业站。当事人因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接受行政处罚,如限期恢复原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同时因该行为而造成我方物质损失的还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处理现场:
1.现场人员对正在实施的不法行为在表明身份时应立即予以制止,可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以制止不法侵害继续发生和防止损失继续扩大,并及时电话报告上级;在事态难以控制或情况紧急时,应毫无迟延请求当地执法机关依法予以制止、扣留作案工具及扣押有关责任人员,必要时及时请当地村委会、林业站、乡镇政府、森林公安或当地派出所协助处理;相关部门怠于处理的,应毫无迟延地报告相关主管处臵。2.收集有关证据,对现场拍照留存,照片应一底两片,交政府主管机关一份,公司存档一份。
3.现场被政府主管机关确认并请示公司后再进行清理,现场遗留有财产的,在清理前应有人员看守。
(四)跟踪案件处理情况
主要由案件承办人员或指派人员在职权或授权范围内跟踪督促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案情进展情况或请示处理办法。
(五)追偿损失
1.确定损失:以给我方造成的直接实际损失为准。如有评估机构作出的损失评估报告则依之,如没有,则按我方制订的相关规定评估。如因侵权行为造成林地永久流失的,则将我方承包期限内的预计可得利益计入损失范围。
2.追偿时间:从损失确定之日起,案件承办人员就可代表公司对当事人提出具体的索赔要求,每次索赔时应保存有关证据,一般要求有书证,并注意时效性,一般是两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3.追偿损失可先由林场或林政部门与当事人协商,法务部门、财务、总务等相关部门配合,若不能及时取得赔偿或补偿,经公司总经理核准以诉讼方式索赔的,由法务部门处理。
(六)结案
1、经主管机关处理过的侵权人已经得到处理、我方损失得到全额赔偿或持续维护林浆纸基地之利益已达成的案件或已超过诉讼时效、其他长期积压无法处理的案件,由案件承办部门或人员制作《结案报告表》(附件2),并依报批程序逐级呈报到公司总经理决定是否结案。
2、结案后应通知公司相关部门,对原有事实及现场状况需做变更的,由相关部门及时调整,同时通知林场执行处理结果。
3、结案后,整个案件材料应完整归档,作为该林班档案的组成部分,交公司档案部门保管。
七 各异常案件承办部门应定期将待办案件(纯粹技术性的异常案件除外,如病虫害、风害等)汇总报法务部门,法务部门根据案件的性质、进度及难点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推进案件的解决进度。对于需要诉讼或即将超过诉讼期限的案件,及时进入诉讼程序,或采取有效措施,使诉讼时效得以顺延。
八 公司逐步设立异常案件奖惩办法,以促进异常案件及时有效处理。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异常案件负有提报、处理、配合、组织、领导、协调、支援等责任的责任人怠于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予以处分或依法追究。
九 本办法经权责主管签署生效。
事业区负责人 总(副)经理 审核 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