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歌剧欣赏对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的作用7
歌剧欣赏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姓名:周金方
学号:20100380328
以前对歌剧的了解不多,甚至可以说大学之前很少看歌剧。如果非要说接触过,也只是看过一些歌剧剧本,比如一些中国本土创作的:《小二黑结婚》、《白毛女》、《花木兰》、《窦娥冤》,也看过一些外国的名著,不过更是寥寥可数了。今年选修课觉得自己对歌剧还是有点天赋选了中外歌剧欣赏这门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歌剧有了一些方面的认识与了解,认识到歌剧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也有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的作用。以下是我对歌剧的了解:
1、歌剧产生及其发展
歌剧是一种由诗歌、音乐、戏剧表演、舞蹈等多种独立艺术综合而成舞台艺术形式,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旺盛的生命力征服了几个世纪的观众,在文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推崇,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历史渊源之深,都是其它音乐体裁所无法比拟的,它被视为世界文化艺术的稀世珍宝。凡举一个时代在政治、文化、社会风尚上的巨大变化,总会在这个时代的歌剧艺术中清楚的表现出来,瓦格纳与威尔第的歌剧创作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出生在同一时代,同是伟大的音乐家,又是伟大的戏剧家,但是由于他们各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又决定了他们在歌剧创作风格上的差异性。尽管如此,歌剧作为一种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应当有所革新,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人民大众的审美要求。歌剧最早起源于意大利,17、18世纪的意大利,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经济霸权开始衰落,;教会的内部日益趋向世俗化;教会中的开明分子在世界观上倾向于人文主义,积极支持艺术工作,一些音乐家本人身就是神职人员。音乐逐步脱离了宗教的束缚,独立性的世俗音乐得到快速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涌现出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文主义艺术理想发展的要求,一种将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手法和世俗音乐融合的新的声乐体裁—
—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了,而《达芙尼》正是其诞生的标志。此后,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把意大利牧歌和经文歌的创作经验,运用于歌剧之中,将歌剧的启蒙时代推向了第一个高峰期,巴罗克晚期,人们在思想上已没有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极端的个性的放纵,开始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个人幸福。歌题材逐步演变为历史传奇和风俗化的内容为题材,形成正歌剧。18世纪的欧洲,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百科全书派”经历了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在它的影响下,音乐更趋向于通俗化、世俗化,喜歌剧就此诞生。这种轻松诙谐的新的歌剧体裁形式,正是对启蒙运动追求“回归自然”的思想的回应。19世纪的意大利随着欧洲革命和封建复辟,政治形势也不断变化,世纪初的艺术领域里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浪漫主义创新精神的深入人心。艺术家狂热的追求自由和解放、标新立异,力图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迎来了意大利歌剧的再次繁荣。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是19世纪初期意大利产生的三位歌剧大师。罗西尼创作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贝利尼的《梦游女》等作品旋律流畅美丽,音乐中有许多炫技等个性部分,迎合了当时意大利人的天性和趣味。19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掀起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同时推进了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民族主义潮流。歌剧中也出现了许多反映强烈爱国和民族情感的题材。威尔第正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其成功之作有《纳布科》、《欧那尼》等作品,表现出威尔第对意大利传统的继承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政治思潮也不断涌现,出现了同情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悲惨遭遇的作家。他们以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主,以接近自然主义的写作手法,表达环境与情感的“真实”。这种文学上的真实主义思潮,带来了歌剧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
与欧洲歌剧相比,中国的歌剧发展就显得逊色多了,歌剧在中国刚一起步就遭到来自各个方面其他艺术的阻力,很多人认为歌剧适合西方人的口味,但是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就不怎么合适了,歌剧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然而在这种音乐剧、戏剧都跃跃欲试的及其不利的情况下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创作:二十世纪
中国歌剧创作的拓荒者是黎锦晖,他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共12部,在当时的中国曾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中国歌剧创作开了先河。1934年聂耳和田汉推出《扬子江暴风雨》。从三十年代中期起,上海、重庆一些专业作曲家在创造民族歌剧方面作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出现了《西施》(陈歌辛,1935)、《桃花源》(陈田鹤,1939)、《上海之歌》(张昊,1939)、《大地之歌》(钱仁康,1940)、《沙漠之歌》(王洛宾,1942)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成就较高、影响最大者,当推黄源洛的《秋子》。在延安也出现了《农村曲》(向隅等作曲)和《军民进行曲》(星海作曲)这两部作品。继而出现的《白毛女》在我国歌剧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标志着中国歌剧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美学品格。继《白毛女》之后,又出现了《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作曲)等优秀剧目。后来歌剧史家把从《兄妹开荒》到《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等优秀剧作在短时期内连续出现称为“第一次歌剧高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马可等作曲)、《红霞》(张锐作曲)、《红珊瑚》(王锡仁、胡士平作曲)、《窦娥冤》(陈紫等作曲)、《刘三姐》、《星光啊星光》(傅庚辰、扈邑作曲)、《王贵与李香香》(梁寒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望夫云》(郑律成作曲)。其中《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这种创作模式有两部歌剧杰作——《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足可证明其卓有建树。
2、我欣赏歌剧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1)《小二黑结婚》:一群和我们一样大小的学生演绎了一场向封建礼教抗衡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我们都耳熟能详了,但是第一次看到歌剧场景我还是比较有触动的,从演员的服装,动作,语言等有别于我们平时经常看到戏剧,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共同之处的。虽然老师说演员的表演有些稚嫩,但是从我不专业的角度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2)、《奥赛罗》: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完全被场面的恢宏所震慑了:浩瀚无垠的大海在暴风雨的蹂躏下变得汹涌澎湃,现在回想起来我仍旧记忆犹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在观看的过程中尽管中间有些地方听得不太清楚,但听了老师讲解,同时我自己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对这部歌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3)、《卡门》: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歌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之一,也是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它讲述了生性无拘无束的吉卜赛女郎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卡门引诱无辜的士兵唐·约瑟,使他陷入情网,舍弃了原在农村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并被军队开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贩行列;同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吕卡。于是,约瑟与卡门之间产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约瑟的爱情,终于死在约瑟的剑下。因为之前对这个故事的喜爱,所以对这部歌剧我有很深的感触。大概是东西方文化地异等差别,我对女主角有这不同的感受,很多人都认为卡门热情奔放,追求自由,但是我觉得从东方的伦理道德上看她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当然啦,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欣赏的《茶花女》、《白毛女》、《江姐》等也都是一些很优秀的作品,在此不一一列出了。
3、歌剧与文化素质教育
歌剧世界真的非常迷人,在课上欣赏歌剧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忘却时间的流逝,会把自己的人生与其联系起来进行深切的思索,让自己置身于那巧妙的情节,美妙的歌声中。不过,不管歌剧演绎的故事有多么的感人,演员的歌声有多么的动听,最终还是要通过音乐的桥梁才能走过去,走入这迷人的世界。
听音乐,需要文化。这文化,不是指学校里学的数理化,也不是语文课上对文章的分析,英语课上对语法现象的认识。而是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对社会这本大书的细细品味。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人生的意义是不同的,对生活认识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一部歌剧作品,或者也包括交响曲、甚至是一首短小的乐曲,再扩大一点,对一首诗、一部小说来说,主观感受和品出来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那些歌剧名家,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瓦格纳等等,名家举不胜举,名作数不胜数。他们被誉为开创者,鼻祖,先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歌剧,也同时展现了时代的气息。他们不仅仅是用音符,更是用心在创作,用灵魂在解读,挥洒出自己的思想,对人生的追求,对命运的感悟。
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没有雄厚的文学修养做基础,就无从产生歌剧的音乐。我觉得歌剧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是全世界共通的,但是由于各个地域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特点的不同,所形成的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会有所差别。无论是是在歌剧的样式、民族特点还是美学观念上都体现了歌剧与文化相辅相承的特点。我们作为学生都讲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健全的心理品格、良好的内在气质、浓厚的形象意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能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当时代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紧迫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早在1996年11月国家教委在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口号。而各大高校开设音乐歌赏析这一课程也正是响应了这一口号,歌剧有它独特的地方,它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对加强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吸纳人类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全面塑造大学生人格。
第二篇:歌剧欣赏对大学生的影响1
歌剧欣赏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歌剧作为一种优秀的综合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都有很显著的作用。歌剧欣赏有必要作为一种基本艺术审美要求在普通人群尤其是大学生中进行推广。关键词:歌剧赏析 大学生 素质教育 艺术审美能力
这一学期我选修了《中外歌剧欣赏》这一门课程。下面就本学期的自己的所学,所听,所看,所想发表部分个人观点。
本学期的课程就要结束了,我比较深的感触是:《中外歌剧欣赏》——它的价值应该不仅在于对歌剧知识的普及,或者仅限于对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展现一种别样的艺术形式,打开一个新的视野,一个新的世界,甚至一种新的看待或思考问题的方式。就像《天堂电影院》中菲罗多所说的那样:If you don't walk out, you will think that this is the whole world(如果你待在原地,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是的,有时候你学会了一种技术或者是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一个很高的评价,这些也许很有用,很有意义,甚至很重要,但我认为与得到一种新的“东西”相比,上面所说的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那么,这个新的“东西”是什么呢?打个比方:一个人学习桥牌最次的境界是什么?是过分在乎输赢。一个高手心中装的往往使他们这个队伍的最大利益,有时候为了实现小组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分数。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啊。歌剧作为一种流传已久传播广泛的艺术形式,更有能力起到这种作用。
因为我们知道,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歌剧的起源也有说法: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和奇迹剧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众所周知的,文艺复兴对艺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对于歌剧也不例外。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称为牧歌剧。
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曾讲到了田园剧。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和柯尔西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诗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随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
就像科学家提到航天事业肯定会提到阿姆施特朗一样,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第一部歌剧了——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也有一说是: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
说完歌剧的起源,不得不说的是我们欣赏歌剧的时候,往往会过分注重声音的技巧或舞台的华丽等等。可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内容再高超的炫技又有什么用呢?
这或许是歌剧给我的另一个启发吧。
教我知道一个没有内涵的花架子是不能够被时间考验,被岁月保留的。譬如,我们看的《再别康桥》。起先,被偶像剧荼毒的我觉得角色的选择与我的臆想中的人物大相径庭啊。从外表看完全毁了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在我心中的形象。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虽然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机会听完这幕剧,但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
很美。内容很美,意境很美。联想到当时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一段美丽故事。演员很厉害,透过歌穿过词再回到我们无法去一探究竟的民国。林徽因梁思成的幸福,徐志摩不可的爱情,金岳霖一生孤独。或悲或喜,都通过歌剧的形式表现出来,音音有韵,深深动人。
我们也曾看过《卡门》。因为事先知道了这她必死的结局,所以开始时欢快的序曲反而更让人感到悲哀。男主人公的挣扎,斗牛士的勇敢,卡门的决绝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卡门唱出了《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啊,她那么自由,像她的爱情,不能为谁停留。你要把我的自由拿走,好吧,那么把我的生命也拿去吧。她爱过谁?都爱过。她爱着谁?都不爱。
她爱的是自由,是歌唱。
歌剧就有着这样的魅力与魄力,把人物内心的狂风暴雨细细的带给观众。也许电影电视剧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原作的精髓,但歌剧可以。因此,有些人曾给歌剧以很高的评价。
譬如,英国剧作家约翰·伊维林说:“歌剧是人类智慧所能发明的最壮观、最奢华的娱乐之一。”“这种独特而奢侈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大不相同,即使电影、舞台剧、芭蕾或是音乐会中的音乐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也正因为如此,歌剧中所包含的不同元素独唱、大合唱、重唱、灯光、美术设计、管弦乐、走步以及舞蹈等等互相结合,使它成为最受欢迎而又让人神魂颠倒的表演艺术。
而美国戏剧演员嘉登纳则说:“歌剧就是当一个人背部被刺了一刀,他没有流血,却仍在歌唱。”
歌剧不关心剧情如何,只关心剧中心情的表达。
但是也有人这么说——萨谬尔·强森的著名字典中,对歌剧的定义是:“一种华丽而非理性的娱乐。”或许是强森所在的时代的歌剧风格使他有这样的想法,可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证明了歌剧能够强烈地抒发人物内心的感情。歌剧是一种非常具有舞台魅力的多样化表演艺术,它不只呈现出音乐之美。歌剧舞台上所呈现的,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周遭的小缩影。歌剧舞台反应了我们的人生。
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学习歌剧赏析无疑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好的影响,对大学生尤其如此。
有人说这是一个物质时代。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迫切的需要有什么东西能够点亮他们的精神世界。不一定是你要多么多么的高雅,多么多么的有品位,或者说你很很高的学历。艺术本身就有不同的形式,所以对于欣赏它的人并没有太苛刻的要求,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艺术的审美能力不正是在欣赏的同时渐渐培养出来的么?
当然,也并不是说我看了几部歌剧我就多有品位了,我就变得很有文化了。只是或深或浅他,歌剧都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大学生身处校园,有很大的优势比其他人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尝试不同的东西,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除了这些,我们本身的也有不断学习的必要,因为,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歌剧欣赏就是这样一门能够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推动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的课程。
我国的歌剧虽然发展比较慢,但是“万口传唱《北风吹》,处处皆闻《洪湖水》。哪个不知《刘三姐》,谁家不哼《红梅赞》”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歌剧在中国取得空前繁荣的一个写照。前一段时间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歌剧节,很火爆。据说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开口谈必提歌剧,可惜人不在榕城”(本届歌剧节是在福建榕城举办的)。
这无疑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也使全民增加了对歌剧的了解,更为大学生增强对歌剧欣赏的兴趣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有一个口号是:
让歌剧的影响力蔓延到全中国。
但是,这必定是一个很长的路。并且不是那么容易路。
素质培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迅速见成效的。歌剧赏析为我们提供了一扇门。走进它很容易,但是怎么才能走的远呢?或者,怎么才能把对歌剧赏析的兴趣持续下去呢?三分钟的热度是很容易的。我并不认为素质教育是随便说说就可以达到的。有些事情当我们刻意去提及的时候效果反而不是那么好。我们都说素质教育,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就可能被抛掷脑后了。这在欣赏歌剧的时候感触尤为深刻:有没有觉得,有时候我们对一件约定俗称的东西的感觉并非像约定俗称的那样?别人都说这部歌剧表达是A种感情,C种思想。于是,在我观看这部歌剧之前就有了一种思想先入为主,观看的中间甚至会下意识的按照这种模式去思考。但是我自己的感情呢?该是被自己扼杀于无形了吧。这样的欣赏只不过是主流思想的一次加深教育罢了,毫无意义可言。
事物再美好没有我的主观感知,没有引起一星半点的触动,那它于我的价值体现在何处呢?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没有个性就毫无美感可言。也许这就是歌剧教给欣赏它的人的第一课吧——不要带有色眼睛去看世界。
也许,很多年后我忘记了自己听过什么歌剧,但是曾经的感觉却不会消失。因为它已经存在过了,时间不会与它自己争夺什么。所以,这种感觉不会消失。它不会被磨灭,只是没有想起,而已。当有一天,看到某个熟悉的场景,听到某段熟悉的旋律,这种感觉就会从记忆里,渐渐升华„„
第三篇:《歌剧艺术与名作欣赏》考试提纲
《歌剧艺术与名作欣赏》考试提纲
总成绩:考查成绩占90%,平时成绩占10%一、二、三、四、五、六、七、听辨题(2*10=20分)填空题(1*10=10分)单选题(1*10=10分)多选题(2*5=10分)连线题(1*10=10分)简答题(5*2=10分)剧评(30*1=30分)
复习大纲: 选段欣赏:
1、奥菲欧咏叹调《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选自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2、凯鲁比尼咏叹调《你们可知道》——选自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3、《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
4、费加罗饶舌咏叹调《给大忙人让路》——选自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
5、《饮酒歌》——选自威尔第《茶花女》
6、《凯旋进行曲》——选自威尔第《阿依达》
7、瓦格纳《婚礼大合唱》——选自瓦格纳《罗恩格林》
8、卡拉夫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选自普契尼《图兰多》
9、卡门哈巴涅拉舞曲《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选自比才《卡门》
10、《斗牛士之歌》——选自比才《卡门》
11、《卡门序曲》——选自比才《卡门》
12、卡门塞吉迪亚舞曲《塞维利亚老城墙旁边》——选自《卡门》
13、《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洪湖赤卫队》
14、《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选自《洪湖赤卫队》
15、娜仁高娃咏叹调《情歌》——选自《苍原》
16、《夜后的咏叹调》——选自莫扎特《魔笛》
17、《让我痛苦吧》——选自亨德尔《雷纳尔多》
18、《绣红旗》——选自《江姐》 考点:
1、歌剧的概念及其音乐构成。(简答题)
2、歌剧的内容与形式;歌剧的声乐: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
3、歌剧中的器乐:管弦乐队编制(弦乐组、铜管乐组、木管乐组、打击乐组)、功能
4、如何欣赏歌剧(简答题)文艺复兴时期:
5、西方第一部有乐谱留存的歌剧及其作者、国籍。
6、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生平、成就及代表作《奥菲欧》的故事内容。
7、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建于1637年的威尼斯圣·卡斯阿诺(S`Cassiano)古典主义时期:
8、德国作曲家格鲁克生平及歌剧代表作,歌剧改革主张,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剧情及主要唱段。(简答题)
9、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生平及歌剧代表作(至少知道三部),《费加罗的婚礼》的剧情,剧本作者(法国戏剧作家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主要唱段。浪漫主义时期:
10、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生平及代表作(至少知道2部),《塞维利亚理发师》剧情及主要唱段。11、12、13、14、15、16、17、18、19、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生平及代表作(至少知道3部),《阿依达》剧情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生平及歌剧代表作(至少知道3部),瓦格纳乐剧的法国作曲家比才的生平及代表作《卡门》,剧情、人物、主要唱段。真实主义歌剧及其代表人物。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生平及代表作(至少知道3部),《图兰多》剧情印象主义歌剧及其代表人物。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生平及其歌剧代表作《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剧情现实主义歌剧及其代表人物。
德国作曲家贝尔格生平及其代表作(《璐璐》、《沃采克》),歌剧《沃及主要唱段。
特色及思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剧情、人物、艺术特点。(简答题)20世纪西方歌剧:
及主要唱段。
及音乐特色。
采克》的剧情及音乐特色。中国歌剧: 20、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探索期:20世纪20年代初到1944年;奠基期:1944-1949年; 拓展期:1949年一1966年;振兴期:1976—至今。21、22、23、24、25、黎锦辉、秧歌剧、聂耳、冼星海。
《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苍原》、《原野》。《洪湖赤卫队》剧情、艺术特征及主要唱段。
《苍原》剧情及艺术特色、主要唱段,重点第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作品(至少知道3部)、音乐剧作品(韦伯)。舞剧、音乐剧
剧评:试着对你曾欣赏过的,感兴趣并熟悉的歌剧作品作观后感,内容应包括作曲家介绍、剧情介绍、音乐特色、艺术特征、表演形式、思想内涵等方面,题目自拟。(1000字左右)
第四篇: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摘要: 审美,这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精神活动。它的复杂是因为它包含着感觉、心里、思维、情感等一系列多样化统一的精神活动。它的高级是因为除了人类以为,再没有任何其他生物也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了。而油画是人类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以独具的魅力使得人类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大大丰富了,也使人们的艺术审美与思想境界获得巨大的启迪。油画在再现自然美以及理想美、形式美的探索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境界。
引言:美术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生活课题,还是博大精深的学术课题,它反映着民族的历史积淀,也预示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状况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的标志。
美就有了艺术,难怪一切艺术形式都要强调美的 重要性。但是,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较起来。美可视得在美术体现得更为突出,显示得更为重要。美需要体现具体感觉在形式中。所以高尔基说:“美是各种材料如,声调,色彩和语言得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的创作品,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作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艺术作品毕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创造美和表现美,是艺术所要表达的目的。美的创作先与美的观念。没有了在美术的创作中,原本在于头脑中的审美意识是通过色彩,线条,形象以一定得物质材料来表现出来。但在不同时期注重点不同,有的比较注重色彩,有的注重线条,有的注重形式和瞬间的感觉等等。在不同文化的族群存在观念和审美趣味性,而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社会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结果。
一、再现自然美
人类是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和交流中进步和发展的,作为人的意识形态的艺术更是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再现自然的能力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油画的出现将整个绘画史在再现自然的深度上推进了一大步。油画创造三维空间幻觉的能力和表现自然对象的真实程度以及丰富、深入程度都大大超越了其它画种,画家们利用高超的油画技巧有力地创造出自然之美以及人的精神之美。如达.芬奇,他强调只有认识自然,忠于自然,人才能理解人,才能激发人对于自己有着复杂矛盾的世界给与更大的关心,他要求绘画应该表达光、空气、地质和人的内心世界。像《蒙娜.丽萨》一画中对人的内心的捕捉,已成了千古之谜。画面上她优雅地侧坐在阳台的椅子上,背景是欺负的远山,蜿蜒的小路和溪水,使人感到在心灵视野的空间。
培根说过:“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凡高也说:“艺术是人加自然、解放自然。”确实,这是公认的艺术创造的两大支柱。黑格尔说:“艺术的难点在于使外在的现象成为心灵的表现。”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因此,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为艺术作品。总而言之,自然物之所以美,是由于主体在其中获得了一种自然理性秩序的发现。二这种超自然理性的深层结构,却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因为缺乏这种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感受到自然物中这种内在和谐统一的理性结构,就不可能感知自然美。而同样的“油画审美”也需要人的发现、体会生活、感受自然草有好的作品,给与人欣赏。而这种超自然理性的深层机构,却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如果缺乏这种审美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感受到它的美了。
实际上,所有关于自然美具有实体性的说法,都在于自然物形式上具有某种特征,像整齐、对称、有序或者色彩缤纷,普遍为人们喜爱。材料在形状、颜色等方面都产生美感。例如,天空的纯蓝,空气的透明,平静如镜的湖以及宽阔的海面,也因为同样的缘故而使人愉快,也产生美感。
二、理想之美、形式之美
艺术中的理想美是对自然美提炼、规范后建立的一种符合人们主观愿望的美。理想美的规范化表现形式即是形式美。在油画中再现自然和追寻理想美是同时并进的。古典油画注重现实与理想的分寸把握,是人类唯美情怀的标准化反映,它讲究匀称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圆润的形状、和谐的色彩、典雅的情调。如古典主义时期,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少女矗立在崖前,左肩越过头顶扶着瓶底,右手半弯曲向上托着瓶口,刚盛入的泉水又倾倒入清澈的山泉中。人体左侧从肘到足有着微弱的起伏,与右侧大幅度的曲线美形成柔和的对照,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中,显示着她的文静、丰满和成熟,暖色沉着的背景,色彩和谐鲜明。在加上典雅的情调,更能衬托出人体的艺术之美。这也是画家所追求的艺术技巧和古典主义美学观点的最高表现。
同时,理想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家个性的差异而变化的。除了程式化的美,还有巴洛克风格豪放艳丽的理想美,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上流社会审美趣味性的反映。巴洛克是具有雄伟磅礴的气魄,讲求富丽堂皇,奇行怪诞。而洛可可追求的是柔美轻窕,讲求的是小巧玲珑,光滑润洁。前者趋向壮美,后者趋向秀美。如鲁本斯的画《玛丽.美狄奇的一生》,但手法而言,构图之博大,气势之巍然,色彩之金碧辉煌,至今仍可使人感到其艺术的魅力。于巴洛克相比,洛可可的比较小巧,如夏尔丹的《厨桌上的餐具》虽然静物写实逼真,但是比较娇媚轻佻,比较渺小。亦有简朴、厚重的自然之美。理想美的追求带来了形式美的开掘。
形式美不是艺术美的全部,这正是黑格尔得指出的“美得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内容就是借以出意蕴和特殊性,如果说作品得内容就是借以构成艺术形象得一切因素得总和。那么,美术作品得艺术形象是可视得构成这一形象得形式要素也主要是可视艺术。近代得学者说过;"一切的美皆形式之美。”如果在美术当中用是很符合实际的,以造型的手段创造丰富得视觉形象以满足审美得需要。
实际上,在艺术中,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达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于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例如,拉斐尔<《圣母》像就是这样的。在大家早已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形式中,他以自己精湛造旨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机。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的深刻啊!在拉斐尔的圣母像中,还有什么样的女性的形象能比她被表现得更真实、更感人的呢?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形式表现是不可分割的。
三、油画审美意识
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进而强调指出:我们对艺术的许多误解,主要由于长期以来把艺术与美混为一谈了。“我们总以为凡是美的就是艺术,或者说,凡是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殊不知这种陈腐的观念是妨碍我们鉴赏艺术的根本原因,甚至对于那些美感十分灵敏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艺术作为自然与人的理想化,除了其形式价值之外,还应具备意境和精神内涵,心理和哲理情感。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艺术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
事实上,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有这里可以得到一点启示称赞一幅作品优美时,往往是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前者是对物,对作品;后者是对人,对作者——艺术家。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达丑恶?对于艺术来说,问题并不在于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做出反应。实际上,丑陋只是题材的丑陋,它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高超。
例如:乔托的油画作品《犹大之吻》这是当时人们经常谈到的一个圣经故事,说的是耶稣有十二个门徒,其中有个叫犹大的为了30块银币做了叛徒暗暗的把耶稣出卖给反对耶稣的罗马传教士总督。反映的是现实丑陋的一面,但通过画家的描绘,画面有宽敞明净的前额,严肃而宁静的目光注视着叛徒犹大,深色的胡须使人物造型更加完美。还有弗拉戈纳尔的《秋千》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比较放荡的生活方式,心花意乱油头粉面的青年绅士和画面的主角荡在空中秋千上的少女肆无忌惮的风情卖弄。尔现实的丑陋经过画家的表现神奇般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在作品中,现实抽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在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到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即艺术的美。
四、油画艺术审美
油画审美有多层性。油画发展后期主要以形式美的探索为目的,油画技法的改进使形式的变革多姿多彩,从而使油画作品面貌纷呈。浪漫主义重自然、重感情、重形式。到后印象派主要是把注意力转向主的再创造,着重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感情个性。他们追求的更多是表达性的笔触,用色彩去塑造物体的体积感、量感,以及绘画的装饰性和造型性。像凡高的《向日葵》画面上浮雕似的笔触非常明显,它后涂的颜色不但丰富了视觉触感,而且展现出画家热爱生命的激烈情感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到现实主义时期野兽派,它们以粗狂的线条、强烈对比的色彩来逆反对自然物象于色彩的纯客观模仿的传统。马蒂斯的《舞蹈》在一片纯蓝与纯绿的背景上,画家以极其简练的线条,夸张的形体,具有节奏的动态,单线平涂的色彩,塑造出装饰意味极浓的红色人体,表现得很优美。表现主义主要强调绘画必须透露某种感情和体验,传达作者的“内在信息”常表现为造型的扭曲和夸张,色彩的强烈和主观,视觉上的冲击和粗放,故给现代艺术以有力的推动。如蒙克的《呐喊》画面中央一个有几张变形的人正捂着耳呼叫呐喊,在惊吓的情况下感受到人类在苦难中紧张、恐惧、不安和绝望。作者准确地反映了青年的失落感和内心的激烈冲突。这就是油画艺术能很好的反应现实生活的美,让人回味和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之美。
在中国艺术里,形式主要靠线条来表现,但凭线条,用单色来描绘,就能表现许多实实在在一副画。而西方则不然,他们靠空间来表现,靠多样化色彩的来表现。如塞尚所说:“有丰富的色彩,就有完美的表现形式,审美价值也会随着得到体现。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在伦勃朗的作品和17世纪的荷兰风俗绘画中,一些琐事的生活细物,如一枝冒烟的烟斗,一杯咖啡,一缕散射在紫天鹅绒上的光,一幅肮脏的扑克牌等等都作为题材描绘。就这些细物本身来说,它们在任何意义上并不具备审美的特性。但对于画家伦勃朗来说却是很重要的。艺术的审美活动,实质是使人类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解放的方式。
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情感,思想是渗透 并影响绘画。画家罗丹说过:“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其性格,这是因为他坚决而直率的观察。他还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达芬奇说:“智慧是经验之女,那么让我们不断熏陶和积累审美经验,在实践中训练出一双艺术的慧眼吧!”
第五篇: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作用
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活的启示和作用
摘要: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个人情况入手,分几个方面讨论了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的提高。还讨论了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展望及本人对中国音乐简史课程的感悟。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
正文:
一、从自己的收获谈起
我是个理工科学生,中学时忙着考试,现在平时主要的时间用在读专业书籍和做实验上,接触的唯一艺术形式是流行音乐,这样的状况对我的全面发展与素质培养是不利的。
大学生素质现状中有很多让人担忧的情况,比如:大量外界信息使多种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冲击我们的思想,一些不良元素趁机污染我们的心灵;只注重专业学科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反而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心理障碍不能及时疏导、不愿意与人交往和攀比、嫉妒等使心理健康状况下降。艺术教育能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通过艺术教育这种几乎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艺术教育就是让大学生通过学习艺术知识和艺术经典作品的熏陶、陶冶心灵,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然后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格、修养、气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认真学习艺术类课程,必定会有所收获。
对于艺术和人生,早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如柏拉图就已经注意到艺术的地位,他似乎更注重人生,要把诗人赶出他的理想国度。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影Ⅱ向更深的是马克思提出的艺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他认为,某个时代的生产体制,根本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艺术内容,而内容又往往决定了艺术形式。他还说艺术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阶级性,而这是我们国家知识分子曾经讲了很多年的基本观点。所以,在一个极端的年代,把中国传统绘画当成“封建毒草”来批判,只不过是这种思想的极端反映而已。相信在遥远的未来,关于艺术和人生的讨论还将继续下去。然而,对中国古人来说,艺术和人生的讨论实际是个伪命题。中国古代文人希望的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状态。比如庖丁解牛,说它是艺术也可,人生也可。还有那个被宋元君称许为真画者的画师,之所以判断这个画师是真正的画家,就在于他的艺术精神和生活态度融为一体。对此,清代恽寿平说“作画须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籍。”化机在手,就是说艺术和人生是不能做对立理解的,它们本来就是一体。
那为何又有区别呢?古代禅宗大德说,一开口就是错。为什么?就是有了区别心,一有了区别心,那么
人生和艺术就开始分家。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就往往流落于形式,对人生的理解就往往拘泥于功利,这都是在对艺术和人生进行不同的肢解,认为更科学了,实则对理解艺术和人生没有丝毫的意义,更不用说享受艺术人生了。从道德层面讲,也是如此。人生需要道德,艺术也需要道德,那么艺术和人生的结合点就是道德。无论是艺术道德,还是人生道德,扩大了都存在于“道”的范畴里,显得十分融洽,一团和谐气氛。孔子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因为道这时候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思想,他的一举一动,都是道的完整体现,所以,你说他是艺术也好,是人生也好,是生活也好,是具体的抽象的概念也好,都不影响孔子的伟大存在。这就是中国古人所向往的“天人合一” 的境界。所谓的“天”绝不仅仅是说自然世界,它应该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主要的是指形成世界的阴阳之道,即一切的本源。《中庸》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就是“道”,而中国的一切学问、伦理的归宿就是“道”,于是阐述“道”,完善对“道”的认识,能最终天人合一就成了中国文化的终极目的。对“道”的探寻代替了对神的崇拜,若有若无,若远若近,人们不必有深刻的负罪感,也不必有强大的恐惧感,而是一种亲切的适意,闲适的愉悦。说深,即使是博古通今的学者都不一定能完全了解:说浅,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平凡百姓都可以完全贯彻它。事实上,崇拜“道”的文化,不仅仅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1.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艺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没有经过艺术教育的学生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2.艺术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花园,欣赏艺术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培养美德、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因为艺术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对美的意识和观念,使学生的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对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启迪人、感染人的巨大力量,有助于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变得更加完美和高尚,从而在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时期内形成科学进步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基础。
3.艺术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艺术修养并非是艺术工作者拥有的“特权”,它是每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一项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与美国国家教育部提供资金,历时2年完成的一项“艺术教育合作组织报告”中,肯定了接触戏剧、视觉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的学生在阅读、写作、和数学等方面会比那些一心扑在课业上的学生做得更出色,艺术教育不仅不会妨碍专业学习,而且能有所促进。
这项研究充分说明,艺术对青少年的智力发育、专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教育因其形式的丰富性,内容可感性,比直接传授知识和方法的学科教育更丰富、更生动,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发大脑,激发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艺术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教育以其独特的力量,对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以艺术的一种形式——音乐为例,我们习惯心情低落时听听音乐,融入其中,一切的烦恼就会消失。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以情感性为重要特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困扰、心里失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艺术是心灵的情操”它可以使不健康的心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下得以矫正,增加大学生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三、如何完善艺术教育
既然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如何让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产生积极作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虽然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院校的不同,但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要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构建规范、科学的艺术教育体系;其次,应组织专家组编写、审查、评选出高质量的艺术课教材供学生学习;再次,改革课堂艺术教育形式,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情趣、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2.艺术欣赏课程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机结合艺术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和有效途径。可以将学生艺术团的表演带进课堂,或者让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艺术表演中,将艺术的教学与活动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活动中体验艺术,丰富课堂。
3.营造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校园的艺术文化构建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艺术活动;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营造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提供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让大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开启心智。
在艺术史上,有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已经被人们遗忘,或者从未被大众所关注过。乔治·莫兰迪便
是其中的一个。关于莫兰迪的生平介绍并不多,仅有的一些介绍也可用“乏味”来形容。一生都定居在故
乡意大利波洛尼亚。为了观看古迹与美术展览,旅行也只到过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意大利城市,仅有一两次离开意大利到瑞士观看画展。这位终生未婚的画家,一直与家人住在一起,父母过世后,由三个未婚的妹妹料理起居,过者如隐士般的生活。与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其生活方式可谓十分的规律和低调,甚至显得有点冷清。但这样的生活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绘画事业,终其一生。大多数人看来,莫兰迪的画与他的生活一样,显得相当简单、无趣。我记得曾经有位学画的人跟我说,她认为莫兰迪的画就像是初学画的考生画失败的静物练习稿。当时我很惊讶于这句话出自一个专业美术院校学习绘画的高年级学生之口。对于她的这种理解,我个人觉得,是来自她对莫兰迪绘画的表面肤浅的认识,在她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些普通的毫无生气的静物。但莫兰迪的静物可不是这样,这些造型看似简单的瓶瓶罐罐,其实是画家放弃了复杂结构,把精力主要放在对色彩的研究上而有意为之的。这种把物体的“形”做了提炼,去其繁复,留其精华的方式体现了莫兰迪趋于“极简主义”的美学原则及其创作选择。这种选择,使他在画面上更自如地表现物体而又不被物体的形所牵制,并通过色彩本身的微妙变化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内敛,含蓄的画面,自然而流畅的笔触,令这位西方画家的画呈现出一种东方的韵味。中国传统水墨画中“以感情驾驭笔墨,以笔墨抒发感情”在莫兰的实证迪这些由瓶罐组合而成的画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莫兰迪的绘画哲学与东方人的绘画哲学有着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团山民居丰富、有序的装饰艺术,继承和延续了我国自古以来的艺术创作方法,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粉本在传统美术创作、传承和行会行业规范。
参考文献:
郭声健(2001),艺术教育--基础教育新概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
袁群,何华(2010),高校理工类学生审美艺术教育的途径,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26(1): 181-182。
叶乐(2008),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作用,高校讲坛[J],2008(25): 212。刘样(2010),谈音乐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儿童音乐[J],2010(2): 58-59。
张海鹏,邓江(2009),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丝绸之路[J],2009(14): 108-109。探析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白俊梅(2010),探析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魅力中国[J],2010(3): 389。
《艺术导论》结课作业
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班
姓名:郑二刚
学号:09160115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