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 歌德《浮士德》在中国的翻译与介绍

时间:2019-05-13 18:3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较文学论文 歌德《浮士德》在中国的翻译与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较文学论文 歌德《浮士德》在中国的翻译与介绍》。

第一篇:比较文学论文 歌德《浮士德》在中国的翻译与介绍

歌德《浮士德》在中國的翻譯與介紹

歌德是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 曾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深受卢梭, 莱辛和斯宾诺莎的影响;和席勒交谊深厚,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早期重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访问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发生兴趣, 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进行文艺创作完成剧本《哀格蒙特》。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系根据16世纪民间传说写成 , 长达一万二千余行, 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 ,反映从文艺复兴至于19世纪初德国进步的, 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的、神秘的力量之间的斗争, 宣扬人道主义的思想。他的作品对德国和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歌德是一位文化巨人,被恩格斯誉为 “德国文学的伟大时代” 开创者之一,在我国广大人民心中是光辉的。他的思想曾对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过影响。他的艺术曾滋润过我国现代的新兴文学, 我们现代文学的许多前辈, 都直接从歌德的作品中吸取过思想和艺术养料, 推动了我国文学的蓬勃成长。

歌德作品在中国有著廣泛的翻译与流传。歌德的名字早在1878年就已出现在《李凤苞使德日记》中.李凤苞是清末外交家,深为李鸿章赏识。李凤苞在《使德日记》中写道:午后,李参加美国驻德公使耶台勒丧仪,“美国公法师谟孙诵诔词。耶生前笺注《果次诗集》(即《歌德诗集》),脍炙人口。”钱钟书在《七缀集》中称李凤苞“中国著作提起歌德,这是第一次。据吴晓樵先生查证,晚清文坛怪杰、学贯中西的辜鸿铭与德国文豪歌德的文学因缘,是应使我们认为:辜鸿铭是比较早接触歌德的,而且在中国,辜氏是最早尝试翻译歌德诗篇的先驱之

一。而更重要的是,辜鸿铭还是最早将孔子思想与歌德精神相互参比的文人。曾与辜鸿铭合作以法文翻译出版《论语》的法国学者弗兰西斯·波里这样评论道:“他(指辜氏)也是人文主义者,罕见的人文主义者,因为他接受了东方圣贤和西方圣贤———特别是歌德———的教诲。”有人也看到,在辜鸿铭的家里左首上方显赫地悬挂着歌德的肖像。可以看出辜鸿铭对歌德的喜爱和崇敬.1898年辜鸿铭在上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译著《论语》,1906年又推出了第二本译著《中庸》。辜译《论语》的副标题是:“一部引用歌德和其他作家的言论参证注解的特别译文”,标题直明对歌德的景仰。辜氏对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推崇备至,多次引用,而且提及著名的《迷娘曲》。在英译《中庸》里,辜鸿铭也大量援引歌德。辜氏早年负笈英伦欧陆达十年之久。他精通多国语言文字。他也曾在歌德母校莱比锡大学留学数年,获工科文凭。在求学德国期间,他经常往返于耶拿、魏玛等地,凭吊往昔先贤圣哲。辜鸿铭对歌德的钦仰还可能受到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时的导师、著名学者托马斯·卡莱尔的影响,因为卡氏本人对歌德深有研究,也是非常推崇歌德的,并且翻译过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第一部。从辜鸿铭所援引的歌德文字中,可推知他阅读涉猎的歌德作品至少包括《浮士德》、《威廉·迈斯特》、《歌德童话》、《歌德格言与感想集》以及歌德自传《诗与真》等。据传,辜鸿铭在留学欧洲期间,就是能背诵《浮士德》的。辜鸿铭是中国接受和传播歌德的先驱者。光绪三十四年,杂志《学报》《百年来西洋学术之回顾》一文里 , 作者仲遥更概括的介绍了歌德,并提到《浮士德》、《赫尔曼与窦绿苔》。歌德作品的翻译始于名诗人马君武。继马君武之后, 有名的诗人苏曼殊, 热爱歌德。较全面深入介绍和研究歌德的莫过 1920 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三叶集》, 收有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人通信数十封。在信里交换了对歌德的看法和评价 ,反映了对歌德作品倾倒的情形, 以及他们互勉对歌德迸行全面深入研究和介绍。“歌德” 这个译语就是田汉首先使用的。五四运动以后, 郭沫若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郭译《维特》风靡读书界, 引起了我国的 “维特热”。继郭沫若之后, 其他人也纷纷翻译《维特》。新中国成立后, 重印郭沫若的旧译《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新出版了朱光潜《歌德谈话录》、冯至《歌德与杜甫》、《歌德研究论文集》等中央实验话剧院与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中国艺术研究话剧所戏剧工作室合作, 连续在北京演出了

十几场歌德名剧《浮士德》, 广受好评。

在郭沫若的译著中,歌德的两部作品一一哲理诗剧《浮士德》、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两书的翻译, 我们可以看出郭沫若和歌德的关系以及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郭沫若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的一些片断, 张东蒜就约郭沫若为其学社的丛书把《浮士德》译完。郭沫若感到非常高兴, 但不幸的是最初翻译的《浮士德》的译稿遭了一次 “鼠灾”,影响了他的翻译工作进行。郭沫若从 1919 年开始翻译《浮士德》。他说 :“我是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着手翻译的。我们的五四运动很有点象青年歌德时代的„狂飙突起运动', 同是由封建社会蜕变到现代的一代划时代的历史时期。因为有这样的相同,所以和青年歌德的心弦起了共鸣 ,差不多是在一种类似崇拜的心情中 , 我把第一部译完了。那时的翻译仿佛自己在创作一样 , 我颇感觉在自己的一生中做了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 ”浮士德“ 第二部译后记》)书,由于种种原因直到 1928 年才由现代书局出版。郭沫若说 :” 我开始做诗剧便是受了歌德的影响。在翻译了《浮士德》第一部之后 , 不久我便做了一部《棠隶之花》。“可以说 , 收在《女神》第一辑中的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禄之花》都是在歌德影响下写成的。《女神之再生》开头就引了《浮士德》结尾的诗句 :” 永恒之女性 , 领导我们走。“ 《女神》这个诗集的题名 ,也很可能是出自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第二部于 1947 年 5 月初译完。从着手译第一部到第二部译完差不多绵亘了三十年。周扬在《悲痛的怀念》一文中曾谈到郭老与歌德 ,”我们在谈话中, 偶然谈到了歌德。我想起恩格斯曾经把歌德比喻为奥林普斯之神, 我面前的这位老人不也可以比作泰山之神吗 ? 两个文化巨人确有相似之处。文思的敏捷和艺术的天才。百科全书式的渊博知识, 对自然科学的高度热爱, 都是相似的。……但是比拟总是不能完全切合的, 郭老和歌德到底不同。我对郭老说, 您是歌德, 但您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这位《浮士德》的译者, 聽了我的话微笑了。郭老和歌德一样是文化巨人, 是自己民族的骄傲, 就这一点上也是相似的。“我们认为郭老是一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而十八世纪七十年代 ”狂飘突进时期 “的歌德是与他无法比拟的。

馮志對歌德在中國的傳播也做出了偉大貢獻。1987 年联邦德国驻華大使韩培德在北京将代表该国最高荣誉的 ”大十字勋章" 授给我国著名诗人、翻译家 冯至教授。表彰他在德国文学研究、翻译和教学以及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我国文化界人士首首次获得联邦德国最高荣誉勋章。冯至在德国求学, 专攻文学与哲学, 获博士学位, 冯至不断把世界文坛巨匠海涅和歌德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 并培养了许多青年学者。他发表了译歌德诗《箜篌引》和《迷娘》、《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组诗 14 首。冯至在昆明联大教书 , 开始认真阅读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德国出版的 40 卷《歌德全集》中一部分.他自己手中还有袖珍本《歌德书信日记》、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等书。他还翻译了歌德的长篇小说《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1979 年撰写论文《〈浮士德〉海伦娜悲剧分析》,可以说冯至的一生是宣传、研究歌德的一生。

第二篇:论文 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

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人只有每天追求自由和生存,才配享有自由和生存!浮士德一生孜孜追求的是什么? 是官能

享受,能力?美?还是人生境界的完美?

关键词:浮士德,人生追求,完美,辩证主义,人性 正文:

《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更可以形容为是一部对欧洲文明思想有深远影响的作品。郭沫若译本的《浮士德》的小引里曾经提过:列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时候,在他所携带的不会太多的书籍中就有一部是“浮士德”。这可保证了这部作品的生命。几个世纪以来大家们对这部作品的各种解析,导读,见解,自然是源源不绝。我只拜读过郭沫若的译本,和一小部分由Tom Griffith编译的英文版,其内容确实让人读起来深感艰深晦涩,但阖书细想,也是颇有感悟,不敢说对这部贴上各种标签的巨著悟出什么独到的见解,只是就自己所思所想的角度来浅谈浮士德——有关于什么是“人生最完美的追求”。

在这部长达一万两千余行的诗剧中,讲述了一个名为浮士德的老博士,在垂垂老矣的时候,为了追求此生未经历的事物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梅菲斯特,从而在魔鬼的帮助下变身翩翩少年,经历了与年轻女孩玛甘泪的爱情,帮助皇帝解除财政危机的政事,对美神海伦的追求,填海造陆等等故事,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尾。最终,天神从梅菲斯特手中带走了浮士德,老博士在神秘之群“一切无常者,只是一虚影,不可企及者,在此事已成,不可名状者,在此已有实用,永恒之女神,领导我们走”的歌声中升入天堂。

看过一些对《浮士德》的学界研究,这个老博士经常会被形容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德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这种概括在某些方面是恰当正确的,不过我觉得这些形容有些抽象和单一,我认为浮士德是个非常丰富的形象,他可以说既是个具象的,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个抽象的符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图式将浮士德归类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以其创作背景是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来考虑,将浮士德定义为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如果同时考虑浮士德内心的矛盾,灵魂的挣扎与痛苦,人性的全面性与行动的具体性来看,浮士德身上有着表现资产阶级的一面,更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类的精神,与其说浮士德所经历的这些悲剧,是由于社会矛盾,是来自魔鬼的诱惑,还不如说是浮士德自身内心的的痛苦和矛盾造成的。歌德曾说:“《浮士德》每一行,都铭记着对于人生与现实世界的仔细研究。”所以说这是部探讨人性的心理剧,浮士德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源于他对现存生活状态的不满足,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他向往更高更完美的人生境界,追求更完美的人格。从被别林斯基称为“近代人的史诗”的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发现,浮士德的五次追求并没有明确 1 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而是在“历遍人间事”,是追寻人人的种种体验,产生老博士一生没遇到过的矛盾并不停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当一种生活状态没法继续时,他义无反顾的向一个新的人生状态走去。有些文章中写道,浮士德是“探索宇宙奥秘”的人生,我觉得这个观点将浮士德抽象的如同超人一般了。

在浮士德的第一个追求里,体现出知识分子对学海无涯知识无止境的恐慌和悲观,虽然这个老博士一出场就是一学识渊博,功成名就,受人尊敬的长者,但是浮士德依然说:哲理啊,法律啊,医典,甚至于神学的一切简篇,我如今,啊!都已努力钻研遍。毕竟是措大依然,毫不见聪明半点,成什么导师,更叫什么博士,颐指了一群弟子东南西北十余年,我心焦欲燃,究竟所知有限!这种痛苦来源于知识无限而生命有限的矛盾,是每个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理性痛苦。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既然选择了脑力劳动那就必然会面对这个问题,一般人自然会在自己所最擅长和最热爱的行业不断追求,但浮士德却想到了饮毒酒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仅是因为他深深的陷入上述矛盾的痛苦,还有他长期书房生活带来的缺憾。晚年浮士德几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闭门造车的环境与状态,书房生活脱离了实际的社会生活,与生机勃勃的外界相比,浮士德所在的书屋倒像个没有人情味的牢笼,所以他渐渐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变得“与世人一向不适应”。但是同样作为一个社会生物,即使到了暮年依然存在着参与社会活动的本能和向往,就像浮士德里一段著名的独白说的那样:有两个‘我’居住在我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于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扭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另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跃。所以浮士德选择了消极的自杀来“反抗”生活,但当他听见复活节钟声时,少年时的美好人生回忆仿佛昨日重现,浮士德的思想开始变得积极,在这个过程中他彻底完成思想转变,认为行动比思想更重要,他要“冲向人间去”。随后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签订契约,投身到五颜六色的世俗世界,这是浮士德第一个人生追求。我们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中都会有对知识追求的过程,虽然没有多少人如书中那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我们都各有所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习着探索着,追求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反馈到社会实践中,这样也好避免“思想的线索已经断头,知识就久已是我作呕”的状态。

在对爱情的追求上,浮士德完全表现出人性的回归,致使梅菲斯特都责备他:你开口像登徒子之流”,浮士德进入了一个酒与色的官能享受世界,知道情人玛甘泪因他入狱被判死刑的悲剧发生后,浮士德又抛下这所有,向着新的追求进发,这种追求也是浮士德认为更合理更完美的人性生活。

对于前两种追求,虽然结果悲剧,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歌德并不是持全部否定的态度,《浮士德》中充满了辩证的思想和关系,就如在浮士德冲破书屋生活的牢笼奔向世俗社会时,他的弟子瓦格纳还对书屋生活“兴趣也很浓”,还研制出“人造人何蒙古鲁士”(资料表明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师用把粪便装在烧瓶里的方法“人造人”,其实是无稽之谈),作者肯定了瓦格纳的这种做法,就相对书屋生活的不完全否定。而浮士德在少女玛甘泪身上的得到了纯洁真实的爱情,但梅菲斯特的利用又使这场无私的爱情变成一种官能上的享受。浮士德对于这两种生活都热烈的追求过,这也正是对两方面人性完美统一生活方式与人格完美、人生境界的追求。

结束了书屋生活和爱情纠葛,浮士德又经历了对政治生活的追求和对古典美的追求,在前半部分,浮士德发现专制政体下宫廷生活无比腐朽和空虚,人们全无个性和追求,有的只是奴性和可悲可恨的面孔,这个经历让浮士德看到了人性的不完美,不健全,于是他又逃离了现实,来到油画世界般“和谐静穆”的古希腊世界,但古典美是无法拯救现代人不完美的精神和人格,浮士德与美女海伦结合生下的欧福良陨落在父母脚下,海伦也飘然逝去,只给浮士德留下了衣服和面纱,又以悲剧收场。浮士德却在接下来的填海造陆的事业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项事业使他感性与理想、精神与物质、感官与心灵得到了统一,达到了最高层 2 次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结合,因为他拥有了理想的人格,体验到了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使浮士德最终“感到了满足”,也最终被救赎了灵魂。

浮士德这一生的追求中,既给人一种具象的现实感,又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抽象的象征意义,一方面是我们需要从概念的方面去理解分析歌德画六十年时间写下这卷鸿篇巨著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另一方面使我们身边其实并没有人臆想着如果“获得了超能力”要如何去风流快活填海造陆,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现实的追求中,而且都有对生活的最高最美好的目标,这也是不断鞭策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我曾经在看浮士德的时候,问过身边的同学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有种超能力,或者和什么神之类的签订契约,无论你要什么做什么都可以达成,你会要做什么?一般的回答都是一家人生活幸福美好之类。我觉得人本性是积极美好的,就像其实《超人》之类的英雄电影,《叮当猫》之类的先进机器人辅助主人的故事,都能反映出和《浮士德》相类似的一种思想形态——对穷奇人力都难达到的追求的想往,同时人性也有着黑暗的一面,就像《死亡笔记》这类的作品讲述主人公一旦拥有超能力就将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淋漓精致展现出来的故事。就像我在问同学上文的问题是,对方只说了好的一面,但其实如果真有一只梅菲斯特降临的话,人们所做出的事情估计是浮士德都难以想象的形形色色。

综上所述,《浮士德》虽然是一篇晦涩的诗剧,但它精彩的阐述了一个有关“人性与追求”的故事,郭沫若先生说《浮士德》是一部人类灵魂的历史,因为它确实具有不朽的魅力和感染力,值得我们细细研读用心体会,感受其中对于“人性”这一主题生动的诠释。

第三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论文选题(参考)

提示:

1、以下选题及方向仅供参考;

2、论文选题最好与自己的考研方向和兴趣统一;

3、学生可以与梁建东老师共同商讨选题方向;

4、论文选题确定后,不要再轻易改变;

5、论文准备阶段一定要认真查找资料,做阅读笔记,并在观点较成熟之后,写出写作提纲,并交梁建东老师审阅、批准,否则不能进入下一步写作;

6、绝对不允许抄袭,否则后果很严重;

7、论文写作讲究学术规范;

8、梁建东老师邮箱:liangjd2011@gmail.com

9、一些与论文写作有关的资料,请查阅 华为网盘: a)用户名:liangjd2011@gmail.com b)密码:liangjd2011

文学史系列

(一)古代欧洲文学

1.希腊神话 2.希腊悲剧 3.希腊喜剧 4.荷马史诗

(二)中世纪欧洲文学

1.骑士文学 2.市民文学 3.但丁《神曲》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2.3.4.5.6.拉伯雷

蒙田

《随笔集》

塞万提斯

《唐·吉诃德》

莎士比亚

(四)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1.2.3.4.弥尔顿 《失乐园》

莫里哀 《伪君子》

(五)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1.2.3.4.5.6.7.8.9.10.11.12.13.14.孟德斯鸠

卢梭

狄德罗

伏尔泰

《新爱洛伊斯》 《忏悔录》 《爱弥尔》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菲尔丁

《汤姆·琼斯》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

(六)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

1.2.3.4.5.6.7.8.9.10.拜伦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

雪莱

济慈

华兹华斯

普希金

《黑桃皇后》 《青铜骑士》

《叶甫盖尼·奥涅金》 11.奥斯汀

(七)十九世纪中期欧美文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红与黑》

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

王尔德 《驴皮记》

《道连·葛雷的画像》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

《大卫·考坡菲》 《董贝父子》 《双城记》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果戈理

《钦差大臣》

屠格涅夫 《处女地》

爱默生

惠特曼

(八)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宪章派诗歌

左拉 《金钱》 《妇女乐园》

莫泊桑

《漂亮朋友》 《人生》

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无名的裘德》

易卜生

《玩偶之家》

肖伯纳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契诃夫

《哈克贝利·芬》

马克·吐温

杰克·伦敦

(九)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文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高尔基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肖霍洛夫

《静静的顿河》

罗曼·罗兰 《伟人传》

《约翰·克里斯朵夫》 《巴巴拉少校》 《苹果车》

普鲁斯特

乔伊斯

卡夫卡 《变形记》

德莱塞

《欲望》三部曲 《美国的悲剧》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老人与海》 《丧钟为谁而鸣》

加缪

萨特

跨学科系列

(一)哲学与外国文学

例:

1.希腊神话特征的哲学分析 2.《拉摩的侄儿》与辩证法

3.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哲学基础

(二)伦理学与外国文学

例:

1.《荷马史诗》的伦理基础

2.罗尔斯《正义论》与当代美国文学 3.《红与黑》的幸福观

(三)美学与外国文学

例:

1.从莎士比亚剧作看作为美学范畴的“悲” 2.荒诞派戏剧审美分析 3.拜伦诗歌的审美魅力

(四)历史学与外国文学

例:

1.《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哲学

2.狄更斯对法国十八世纪历史的独特描绘

(五)心理学与外国文学

例:

1.弗洛伊德视野中的希腊悲剧 2.欧洲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发展 3.作为心理小说的《红与黑》

比较方法讨论

例: 1.2.3.4.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比较

希腊文学对罗马文学的影响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后世史诗创作的影响 “新新人类学”与六十年代美国文学

(一)比较文学史

以中西比较文学的历史联系与平行比较研究为主,特别是对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的研究。也可以适当考虑其他国家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1、主题学

某一文学主题在不同国家文学中的流传,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如: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中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比较;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文学比较;“乌托邦与桃花源”;“小人物”形象;“多余人”形象;中西隐逸主题比较;中西文学作品中的植物与动物象征等。其中也有具体的文学意象之间的比较,如:中西诗歌中的鸟类形象(阿里斯托芬《鸟》与《诗经》“雎鸠”等类似意象的比较)。

2、文学类与类型学比较研究

以中西文学体裁、类型和流派的比较为主,具体作品和基本类型的研究并重。如:中西史诗比较研究(也可以具体的作品为主,如:《格萨尔》与荷马史诗等);中国戏剧比较研究;中西抒情诗比较;中西小说比较研究;中西戏剧比较研究;中西浪漫主义文学比较;中西现代主义文学比较等。

3、作家作品影响研究

以不同国家之间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影响为主,也包括历史思潮对于作家的影响,如:苏俄作家对于中国现代作家如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影响;西方作家对于中国戏剧家如曹禺等人的影响;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但丁、塞万提斯、歌德、雪莱、拜伦、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高尔基、萨特等在中国的影响;唐代诗人受到佛经文学的影响;中国戏剧对于布莱希特的影响;中国诗对于美国诗人庞德的影响等。

4、平行比较

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历史联系,但彼此有共同的特征和美学思想的联系,同样可以成为研究对象,如:《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贾宝玉与奥涅金;巴金的《家》与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等。

(二)译介学研究

包括翻译史,作品比较,各种文类翻译的特点等,如:严复的翻译研究;论诗歌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多种翻译比较研究;中国古代诗歌英语翻译、法语翻译等。

(三)比较诗学研究

以中西诗学比较研究为主,特别是对于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孔子儒家诗学、《文心雕龙》、各体诗话词话与西方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或是佛学之于中国文学理论范畴的比较,如“神思”与“灵感”、诗言志与模仿说等。

(四)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研究

跨学科研究,指文学与哲学、历史、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的比较。跨文化研究,包括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特征、具体表现、历史形态、发展规律的研究。

(五)当代各种文学的关系

当代各种文学之间的关系包括,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后殖民主义与比较文学;阐释学与比较文学;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符号学与比较文学;女权主义与比较文学等。

第四篇:比较文学论文(鲁迅与契诃夫的比较研究)

摘要:比较文学中关于契诃夫和鲁迅的比较之多,笔者从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入手比,试图比较分析两者创作的异同点。如创作的手法,作品

情感的倾向,人物的塑造等等。

关键词:鲁迅 契诃夫 比较 文学 狂人 讽刺

鲁迅文学与契诃夫文学的比较

鲁迅,一个为众人皆知的名字,一个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从《阿Q正传》到《孔已己》、从《药》到《狂人日记》,从《彷徨》到《呐喊》,再到《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自己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及‚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千古名言‘。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他就是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他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他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裳、心灵、思想;人的智慧上应当是明豁得,道德上应该是清明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明的‛。他也曾和鲁迅一样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知识分子,偶然遭受一两次痛苦,便会觉得这个刺激过于强烈,便会大叫起来;可是广大的群众,无时无刻不受着痛苦的压迫,即便感

便麻木了,他们在大街上或者在住宅中所能看见的,只有沉默的人们,毫无声息地在活着动着他们到了过于痛苦的时候,反而只吹一声口哨。‛他就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科夫。

-契诃夫与鲁迅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但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人称鲁迅为“中国的契诃夫”.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们的弱点这一点,鲁迅和契诃夫是相似的。‛

郭沫若为纪念契诃夫逝世四十周年曾专门著文,认为‚鲁迅与契诃夫的极类似,简直可以说是孪生的弟兄。假使契珂夫的作品是‚人类无声的悲哀的音乐‛,鲁迅的作品至少可以说是中国的无声的悲哀的音乐。他们都是平庸的灵魂的写实主义‛。他感觉前期鲁迅在中国新文艺上所留下的成绩,‚也就是契珂夫在东方播下的种子‛。

同一个地球,不同的地域,两个不同国籍的人,去碰撞出无数火花,向人们昭示着他们的共同与不同。

(一)契诃夫和鲁迅笔下的‚狂人‛

契诃夫和鲁迅在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物,那就是‚狂人‛。契诃夫笔下的‚狂人‛诞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他笔下的狂人与众不同的是,都是一些睿智的学者、思维活跃、具有超

越时代的意识,可以说他们都是俄罗斯思想界的先驱,是俄罗斯这个巨大的沉闷的套子里的最坚决破坏者。

鲁迅受契诃夫影响至深。鲁迅的整个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狂人日记》和《第六病室》有着十分相通之处。如《第六病室》里病人格罗莫夫的心理,处于《狂人日记》的狂人的感觉,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作出相似的、病态的、恐惧的反应。一个是被虐狂一个是迫害狂,可以说这一疯、一狂都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封建社会‛

但是由于东西方传统和文化的不同鲁迅的狂人在侧重上却各有不同,这都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契诃夫的小说有着鲜明的道德取向,也正如其自己的宣称,道德上的败坏意味着愚蠢和美感的幻灭。中国也有自己的道德伦理但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真正的精神信仰,而是一种孔孟之道的强烈的理性道德,这种儒家所提倡的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体系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缺乏以人为本的到的尊严和价值尺度。用它来规范人,让人会变得冷漠而自私、虚伪。批判吃人的传统文化机制变成了鲁迅文章的根本。

(二)契诃夫和鲁迅的讽刺艺术

其二者的讽刺不是简单的嘲笑,而是深入人灵魂的致命一击。鲁迅与契诃夫讽刺艺术的相同点:

通过小人物,用讽刺来挖掘生活的真实。如《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以及华老栓的肉血馒头,无不是对当时下层人民的无知和讽刺,他们用深邃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他们用笔作刀锋将那隐藏在常见的一般生活里的丑陋本质曝光于世人,他们的一生都在与丑恶的庸俗的社会现实在斗争,揭露着人性的弱点。他们的文章不会去猎奇,而是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挖掘深刻的人性。正如鲁迅所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有曾经有的实事,但必须有会有的实情。‛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作品‛,艺术的完美与深刻更在于他以其独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想要表现的真实。无论是契诃夫的奥楚蔑耶夫、普里希别叶夫,还是鲁迅笔下的华老栓及七大人,都是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情小人物在彰显深刻的主题。

讽刺的程度他们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做到了讽刺尖锐,但从不尖酸刻薄。

鲁迅的一生都在寻找病态的社会根源,他‚叫喊于生人之中‛,他希望所谓的‚生人‛能被自己的‚呐喊‛惊醒,他希望能疗救病态的社会和扭曲的人性。契诃夫在写作上他致力于揭露庸俗和市侩习气。他们讽刺的共同点是都在嘲笑、鞭挞着‚不合理的、可笑的、可鄙甚至于可恶‛的社会现象,以唤起人类正常的精神心理。

契诃夫与鲁迅短篇小说讽刺艺术的不同点:(三)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契诃夫侧重于漫画式的手法。如契诃夫的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漫画版的主人公别里科夫,那诡异的装束足够读者笑个半晌‚在顶晴朗的天气也要穿雨鞋带雨伞,而且一定要穿着暖和的大衣,把里暗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眼‛,这一切都仿佛是一张精彩绝伦的漫画,把一个总是限制在陈规旧俗圈子里、不越雷池半步的沙皇专制制度维护者的丑态赤裸裸的暴露了出来。

鲁迅采用的是中国画中的手法就是白描的形式进行讽刺。他用高度凝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表现生活,对丑恶的现象揭露无疑。如在《祝福》中,写到辛亥革命后封建制度仍然笼罩下的旧中国农村小镇鲁镇的生活,他将主人公的生与死都安排在一个特定的节日里,也就是在辞旧过新年的冬天,祥林嫂在别人的‚祝福祭祀‛中,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悲惨的死去了。在环境的鲜明对比下,深刻的揭露了像四叔一样的封建卫道士对祥林嫂一类人的残害,从而直接的揭露了文章的主旨。可以说祥林嫂身上所发生的并不一定真的是一个人的遭遇,他将多个人的遭遇集中的、典型的反应在一个人身上,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其实祥林嫂身上的这些事情是中国很多妇女遭遇的一个集合体,可以说鲁迅先生的白描艺术,真正的反应了艺术源于生活却又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的规律,让文学作品在高度凝练的笔墨下达到至高的境界!

(四)批判的深度和尖锐不同。

由于写作手法的不同,总是让我们感受到契诃夫的漫画式的主人公在给予我们的总是一种滑稽的表演和快乐的享受,之后才是对社会的一种剖析。而鲁迅的作品在写作的时候我们总能从其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如《阿q正传》里的阿Q,我们在阿Q的自我宽慰和嘲解中感受到那似乎就是在写自己,在阅读中无形之间就在进行着自我的反思和觉醒。

(五)契诃夫和鲁迅笔下的‚忧郁情结‛

‚忧郁情结‛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阴郁、苦闷、彷徨、悲愤的艺术氛围。他是作家创作的一个整体情绪的表现,鲁迅及契诃夫的作品中都有这样的情结存在,下面试以例来阐述:

环境描写的忧郁。

鲁迅的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始终都是处于一种阴冷的灰暗的感受和色彩中,小说《故乡》中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其中‚萧索‛‚冷风‛‚阴晦‛‚呜呜响‛‚苍黄‛ 没有一些活气。通过对故乡阴冷天气和萧条景象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萧条的气氛,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情,为下文目睹故乡人的变化,心生悲哀作铺垫。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社会的由于不满苦闷和彷徨。

契诃夫的环境忧郁体现在人物生活背景的灰色和阴冷。契诃夫小说中的背景多为牢笼、拘留所、精神病院,狭小的空间、令人压抑的办公场所等等,在《第六病室》中作者是这样描写的‚那些尖端朝上的钉子、院墙、小屋本身都带着阴郁的、罪孽深重的特殊模样‛这样的忧郁的场所是契诃夫为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所设臵的最合适的生存环境。

人物的忧郁情结。

除了环境的由于外我们还感受鲁迅小说中人物的由于,你看那个迂腐的被人打断腿的,又懒且偷的孔乙己满载着别人的嘲笑;那个迷信麻木而又悲苦的华老栓,还有自我麻痹的自欺欺人的阿Q,我们发现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其自身的忧郁也有鲁迅对国民性的担忧。

契诃夫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孤独凄凉、自轻自贱、敏感多疑、冷漠内向、谨小慎微、对任何事物缺少信心的。他们似乎总有派遣不完的苦闷,总是烦躁忧郁。

结局的忧郁和迷惘。

契诃夫的小说在结局上试图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出路和对生活的希冀,但是由于作者本人在思想上的困惑和当时社会的黑暗结局却总是让人迷惘和忧郁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伊凡在看到别里科夫的死之后呢自己也认识到了不能这样的生活下去,然而在结尾处他却并没摆脱自我的由于和苦闷,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梦醒了无路可走的人‛

鲁迅的小说人物最终的结局也都是悲哀的,祥林嫂的悲剧的一生也未换来圆满的结局,最终仍然被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吞噬。

不同国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风俗,但却成就了两个在小说创作上异常相似的人物。无论是说契诃夫小说的传入影响了鲁迅,还是说鲁迅在为自我国家的解放苦苦的挣扎与奋斗着,我们必须承认,二位伟大的小说创作家都在为我们所谓的人性弱点奋斗着,为我们民族的崛起,灵魂的清灵在贡献着自己的毕生力量,再此,我们为两位文学大师敬礼!

参考文献:

[1]鲁迅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2]契诃夫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3]李广宏 契诃夫《第六病室》中的话语权利[J] 广西社会科学 2004(2)110-115 [4]汪晖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78-80 [5]徐家荣 不同国度的两部—狂人日记[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2):34-38

第五篇:中国传媒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方向介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中国传媒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方向介绍

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方向

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研究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包含了外国文学专业的基础研究和全球化趋势下跨文化之间文学关系的前沿研究等两个领域。是为了文化交流的发展和比较文学的发展而设立的专业研究方向。它以培养具有相当的外国文学专业基础,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现代知识结构,能够熟练使用双语从事文学研究与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本方向有两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国别文学和文学关系。

国别文学是外国文学专业的基础研究,重在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文学思潮,跟踪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对其成就、价值与意义,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日本文学等研究内容。

文学关系是跨文化之间文学关系的研究,侧重对文学和文化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同一种文学现象、文学理念和思潮往往在不同文化体系,在知识层面、政治层面、观念层面、文化层面有着不同的评价、影响和变异,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就是本研究领域所要关注的重点。本领域包括中外文学关系、中日韩文学关系、国际汉学等研究内容。

本方向的研究,要求学生系统地接受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训练,能够较好地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既有相关的理论研究能力,也有较强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本方向将发扬中国传媒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为我国的学术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政府及外事部门等各个行业提供熟悉中外文化,能够运用多种语言服务于中外文化交流和建设的高级人才。

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

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以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考察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当代西方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和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之间的关系,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传播主要依托的媒介形式及其历史变迁;二是现当代西方大众传媒的发展变革对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主题、内容与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三是现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主要传播形态,以及这种传播形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传媒文化等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方向需要考生熟悉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基本形态、思想主题与主要艺术特征,阅读过大量的现当代西方文学及艺术作品,对现当代西方社会历史、大众传媒文化、文化研究等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对研究西方现当代文学的传播形态及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系统掌握文学及文化传播理论,拥有丰富文学艺术的思想资源,并有志于文学艺术的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

3.中外戏剧文化研究方向

中外戏剧文化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所辖的一个重要学术研究领域。它建立在从古希腊罗马到二十世纪西方戏剧文化成就和以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东方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戏剧文化成就基础之上,其研究内容在世界文化领域和媒介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世界戏剧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包罗了戏剧艺术的各个方面,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从艺术实践到理论总结,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西方和东方各国的戏剧理论家、作家、表演艺术家们建立和发展了这个重要的文化领域,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系。因此,中外戏剧文化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了比较文学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研究在面向世界戏剧领域的同时,更多的突破在于将中国的戏剧引入与西方和东方戏剧的比较研究范畴,更大的突破则在于从媒介的角度去看待戏剧,并且把它与新兴的媒介影视放在同等的平台上,从比较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从而开辟了一个极具创新性的研究领域。

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戏剧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戏剧和中国戏剧在各自的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同等重要,都经历了各自的繁荣发展时期,都取得了各自的辉煌成就。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显然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代影视艺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研究作为媒介形式之一的戏剧的传播,研究以表演为特征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影视艺术对戏剧艺术的冲击等,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既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当今人们的一个心理期待,那么发挥我校的大众传媒的学科优势,利用我校的优势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料,建立特有的知识结构更是我们的重心。本方向的研究特色在于:①、世界戏剧文化领域成就的整体研究,②、世界各国戏剧理论、创作、表演及作家作品的研究,③、中外戏剧文化关系的比较研究,④、在比较文学理论框架下各国戏剧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⑤、戏剧作为传播媒介形式与内容的文化艺术研究,⑥、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戏剧与影视文化关系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开阔心态、创新精神、多元文化意识、较高理论水平和开拓性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培养了解和掌握中外戏剧文化相关知识和理论,认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在媒介理论和知识的层面上具备本专业要求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尤其是能够胜任学术研究、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才。本研究方向将融合本专业的学业特长,培养学生面向中外文化研究、教学、国内外文化服务等工作领域的综合能力。

页 共 2 页

下载比较文学论文 歌德《浮士德》在中国的翻译与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文学论文 歌德《浮士德》在中国的翻译与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参考书籍介绍

    2014年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参考书籍介绍 2014四川大学研究生(以下资料由至善川大考研网提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推荐 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参考......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参考书籍介绍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参考书籍介绍 2014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以下资料由文汇南师考研网提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推荐 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2014年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参考书籍介绍

    2014年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参考书籍介绍 2014武汉大学研究生(以下资料由珞珈武大考研网提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推荐 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参考......

    安娜与娜拉的艺术形象分析(比较文学论文)(推荐5篇)

    [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独立人格] 安娜与娜拉的艺术形象分析[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1-摘要: 《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列......

    论文摘要说明与介绍

    一、什么是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即“摘其要点而发” 论文摘要即“摘其要点而发”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內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內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

    售后在介绍产品时如何与竞争对手做比较

    ※售后在介绍产品时如何与竞争对手做比较 一、不贬低对手 1、你去贬低对手,有可能客户与对手有某些渊源,如现在正使用对手的产品,他的朋友正在使用,或他认为对手的产品不错,你贬......

    基于PHP的个人网站设计与实现论文介绍[精选多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站已经被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个人网站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步骤,详细介绍了应用PHP动态......

    论文在品德与社会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精选合集)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开展有效教学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记得余文森老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