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修订)的通知(共5篇)

时间:2019-05-13 18:1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修订)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修订)的通知》。

第一篇: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修订)的通知

区直各办、局,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修订)》已经区政府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修订)

为发挥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效应,不断引优引强,持续推动我区楼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海峡西岸重要的商务营运中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健全服务机制

(一)成立服务机构。区政府成立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服务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动楼宇经济发展。辖区商务楼宇较多的街道办事处应成立相应服务机构。

(二)建立联络员网络。街道办事处应确定一名以上的楼宇经济联络员,并建立健全辖区商务楼宇服务制度。

(三)做好统计调查。区发改局、财政局、统计局以及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楼宇经济统计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负责提供商务楼宇入驻企业名单,并开展本辖区楼宇经济统计调查,按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办公室要求汇总填写有关调查表格并拟写上报分析报告;区财政局负责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的纳税情况核实并提供相关数据;区统计局负责提供商务楼宇内入驻的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产值)和基本信息(规模以下、限额以下、资质以下以及其它入驻企业营业收入和基本信息由商务楼宇所在街道办事处负责调查统计);区发改局负责全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综合分析。

(四)强化跟踪服务。街道办事处楼宇经济联络员应加强与楼宇物业的联系沟通,及时跟踪了解辖区商务楼宇企业变动情况,更新“思明区楼宇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相关信息,同时协助做好楼宇招商、协税护税工作。对新建商务楼宇入驻率低于30%,所在街道办事处要设立临时性服务窗口,派驻专人实行“一门受理、限期办结、一条龙服务”。

二、加强政策扶持

(一)对纯商务楼宇开发主体的扶持

1、开发主体新投资开发建设的纯商务楼宇采取只租不售方式的,在该商务楼宇入驻企业产生税收次年起三年内,每年按该商务楼宇对区级财力贡献(不含房地产、建安税收)比上一年度新增部分的3%给予扶持。

2、开发主体新投资开发建设的纯商务楼宇采取租售结合方式的,在该商务楼宇入驻企业产生税收次年起三年内,每年按该商务楼宇租用企业对区级财力贡献(不含房地产、建安税收)比上一年度新增部分的1%给予扶持。

(二)对商务楼宇物业服务企业的扶持

1、物业服务企业达到国家一级管理资质且在我区内管理2座及以上商务楼宇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的扶持。

2、物业服务企业所管理的商务楼宇在我区年纳税总额3000万元及以上,比上一年度新增部分分别超过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且该楼宇入驻率达到80%及以上,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和3万元的扶持。

(三)对纯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的扶持

1、入驻企业为新登记设立,内资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外资注册资本100万美元及以上,注册登记过程中发生的工商注册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含中介机构有偿服务收取的费用)予以全额或部分补助。

2、区外新引进的纯商务楼宇入驻企业,自企业纳税归属我区当年(企业在下半年税收归属我区的则从次年算起)起三年内,年地方级财力贡献在100万元(不含房地产、建安税收)及以上的年度可对应给予以下扶持:第一年按其该年对区级财力贡献的15%给予扶持,第二、三年均按企业该年对区级财力贡献比上年增加部分的30%给予扶持。

3、区外新引进的总部型企业,在纯商务楼宇新租用自用办公用房(租赁合同期在5年以上)并实际入驻办公的,自获得总部型企业认定当年起3年内,年地方级财力贡献300万元及以上的年度可给予20万元租金补贴,但不超过年度实际支付租金。同时,该企业还可按《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厦思政【2010】1号)给予相应扶持。

(四)对老旧纯商务楼宇更新改造的扶持

1、对投入使用时间超过15年、商务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老旧纯商务楼宇整幢整体进行公共部位、公共设施设备等更新改造的,工程竣工结算款(需由有甲级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审核认定)超过500万元的,对出资组织实施更新改造的楼宇业主或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工程竣工结算款的5%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老旧纯商务楼宇更新改造后采取只租不售方式经营的,在更新改造次年起三年内,每年按该商务楼宇对区级财力贡献(不含房地产、建安税收)比改造前一年度新增部分的5%给予出资组织实施更新改造的楼宇业主或物业服务企业扶持。

(五)对原有厂房经批准后转为纯商务楼宇的扶持

原用途为厂房,经批准用途转为纯商务楼宇,从按新用途使用当年起三年内可将其缴纳的房产税对区级财力贡献的50%给予纳税企业扶持。

三、调动工作积极性

区政府每年结合楼宇经济工作会对在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考评工作每年由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办公室组织并提出建议,报区政府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研究和批准。

(一)先进单位:满足以下条件可参评楼宇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经区政府批准后,给予5000元的奖励。

街道办事处参评条件:有效开展楼宇招商、协税护税、统计调查、更新系统信息等工作;上年度辖区内有2幢以上在我区年纳税总额超亿元商务楼宇或有3幢以上在我区年纳税总额超5000万元商务楼宇或辖区商务楼宇在我区年纳税总额比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辖区纯商务楼宇(不包括投入使用两年以内的楼宇)入驻率均在80%以上;辖区商务楼宇中在我区的纳税额和纳税企业数达90%及以上。

(二)先进个人:对努力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成绩显著的个人,由单位推荐1-2名,经区政府批准后,每人给予1000元的奖励。

四、其它

(一)本修订意见中的“商务楼宇”是指现有或新建,以对外出租、出售为主,主要用途为企业商务办公的楼宇,商务办公用途的建筑面积应在5000平方米及以上。

(二)本修订意见的适用范围为:

1、在我区区域范围内(不含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启动区、自建区和软件园等另有政府扶持政策的商务集聚区)纳税归属我区的商务楼宇开发主体和物业服务企业。

2、区外新引进并经区招商责任单位或招商部门认定、纳税归属我区的商务楼宇入驻企业。

(三)本修订意见中“总部型企业”是指按照《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厦思政【2010】1号),经区政府审核认定的企业。

(四)本修订意见中涉及的楼宇“入驻率”是指:(该楼宇中企业已实质入驻办公的面积总和/该楼宇用于商务办公的建筑面积总和)X100%。“入驻率”以年度楼宇经济统计调查数据为准。

(五)对高端服务业入驻企业、商务楼宇招商等方面的扶持参照我区现有相关政策执行。

(六)我区在商务楼宇开发建设时已给予开发主体其它综合扶持的,不再给予扶持。企业同时符合本修订意见与区政府出台的其他扶持政策时,可择优但不重复享受扶持政策;扶持政策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楼宇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需予以鼓励扶持,而本修订意见未明确的,则另行研究确定。

(八)本修订意见中涉及的扶持资金(不包括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励)一年集中申报办理一次,按照区街现行财政体制分成比例共同承担。申报单位需在每年第二季度之前提交扶持兑现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由相应街道办事处初审,经区发改局、财政局进行复核后,报区政府审批。

企业注册登记时工商注册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补助由各街道办事处按相关规定及时予以兑现支付。

(九)本修订意见由区发改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十)本修订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

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7月12日印发

第二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计划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计划的通知

文号:深府〔2011〕1号 [内容纠错]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一日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深发〔2010〕12号),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以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互动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推进力度,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计划。到2015年,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技术攻关,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生物医药、基因工程、干细胞、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60%。

加快组建自主创新公共研发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设立科技创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巩固和扩大领军企业的创新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批知名创新型中小企业。(以上三项工作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采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方式强化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培育发展技术评估、技术转移、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到2015年,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1.2万件。(市市场监管局、科工贸信委牵头)

完善资助办法和创新奖励机制,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建立重点企业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深圳企业、行业协会主持及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市市场监管局牵头)

表1 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的主要举措

(二)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强与著名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支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大招研引智力度,鼓励跨国公司来深设立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支持企业建立跨国研发机构,大力推进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

提升深港创新圈研发创新活动的广度深度,建立深港生产力基地、深港创新圈互动基地等公共服务载体,吸纳港资企业研发中心和项目进驻。充分利用深港创新资源,在食品安全、药物研发、重大疾病预防、无线射频等领域及知识产权工作方面设立创新专项。(以上两项工作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表2 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的主要举措

(三)加强聚才引智工作,建设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组织实施院士、优秀青年科学家、国家科技大奖获得者、重大前沿核心技术技能掌握者、新产业新行业创新创业者引进培育扶持计划。

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充分利用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平台招贤纳才。创新海外引智工作机制,在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统筹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定期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

加快人才载体建设,打造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公共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园区、首席技师工作室等为核心的人才集聚平台,加快南方科技大学建设,推动深圳大学、北大、清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发展,支持深圳虚拟大学园升级,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为人才入户、医疗、保险、出入境、住房、子女入学等提供便利,对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以及技能培训等进行资助。(以上四项工作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教育局牵头)

表3 聚才引智工作的主要举措

二、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制定和落实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及实施政策,着力突破三网融合、云计算、射频识别、基因药物、储能装备等前沿技术,重点发展新一代宽带、核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基因工程、干细胞、生物医疗、无线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领域。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抢占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制高点,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性能IPv6路由器基础平台及实验系统、基于IPv6的多功能网络终端产业和信息家电产品,打造涵盖设备制造、网络运营、软件和信息资源开发的产业链。支持设备制造商与运营商合作创新,通过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培育若干大企业集团。

积极发展网络经济,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和智慧深圳。争取在物联网关键领域技术的研发创新上取得突破,积极参与物联网标准制定工作,推动整合现有无线射频产业群链,巩固提升深圳领先优势。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作,鼓励电信运营商与广电企业在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内容、商业模式等领域开展合作。大力推进光纤接入网、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动通信网络IP化、宽带化、全光化,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城域网。

培育发展云计算产业,建设华南云计算中心,以系统应用为重点,突破虚拟化核心技术,构建云计算管理平台和基础设施,形成国际领先的云计算技术解决方案,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一批重点软件企业。(以上三项工作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表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举措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强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推动优势企业改制上市。落实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进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入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鼓励和支持征信评级、支付清算、货币经纪、外汇黄金交易、外包服务等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发展。继续做好深圳参评全球金融中心评选工作,确保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保持前列。(市金融办牵头)

以深圳港、深圳机场为核心,全面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加快建设平湖、龙华等重点物流园区,重点提高深圳港相关增值服务水平,以及深圳机场国内国际货运吞吐量,加快机场国际航线建设。发展提供融资咨询、融资担保、结算、通关、信息管理及相关增值服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为电子商务交易提供物流及相关增值业务的综合服务型企业,支持现代物流企业拓展网络服务体系,发展高端物流。(市交通运输委牵头)

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新媒体、文化旅游、影视演艺、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重点领域,构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着力将文博会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推进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以上市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群,推动广电、报业、出版发行集团以分拆方式上市融资,扩大经营规模。(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扶持发展高端旅游,大力推广旅游与科技、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产品,加快建设东部滨海旅游圈、中部都市旅游圈和西部沿海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强旅游精品宣传推介,建立覆盖全市的旅游景点与酒店互相联通的动态信息系统。(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加快建设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承接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服务外包业务,重点发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网络管理、技术培训等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结算、财务处理、跨国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商务流程外包(BPO)。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国际资质认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自主品牌。

鼓励发展信用消费、租赁消费、网络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深入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网上现代产业集群。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以上两项工作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心落户深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表5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举措

(六)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加快深圳加工向深圳制造、深圳创造转变。发展汽车产业,完善以环保节能和电子化为特色的汽车产业链。培育航天航空产业,形成从宇航产品制造到航天航空技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海洋油气钻采等海洋装备制造领域,尽快形成海洋石油采、储、运成套装备的制造能力。大力发展邮轮游艇产业,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游艇产品。

做强数字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模具、物流设备、环保设备、电气设备、电器机械、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数字化仪器仪表、数字化办公设备、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设备、机械基础件制造等领域。

壮大仪器仪表产业,重点发展基于先进控制系统的智能自动化仪表、公共能源计量仪表、数字化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及其应用产品、城市安全和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仪器、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

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高端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鼓励传统产业增强自主研发和创意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到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四项工作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表6 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的主要举措

(七)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推动产业链条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重点促进低端产品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零配件向关键部件生产转变,加工制造为主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为主转变。

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信息传输、数字内容、信息技术等服务产业。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比较优势,实现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制造装备数控化以及营销服务网络化,全面提升现有产业的增值能力。

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品牌之城,鼓励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积极实施商标标准战略,支持著名品牌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名牌企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以上三项工作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表7 提升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的主要举措

三、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八)坚持市场化取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投资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编制社会投资重点项目计划。进一步开放社会投资领域,切实放宽对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

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及慈善机构合作投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新机制。

在资源环境、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等领域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上三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产业用地年期管理,探索产业用地租售并举的多元化供应方式。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建立供应引导需求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制度,研究推出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模式,争取成为国家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市规划国土委牵头)

加快推进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和企业购买服务、政府资助和政府奖励的投入机制。创新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盘活政府存量资产,提高政府资金收益。(市财政委牵头)

创新市属国资国企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健全与市场接轨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市国资局牵头)

表8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

(九)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研究推进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事权,积极探索扁平化管理新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市编办、市委政研室、市民政局牵头)

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稳步扩大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范围,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以及科学明晰的职位分类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推进公务员考试(核)任命制度。(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控制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立,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和其他审批事项。(市法制办牵头)

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市行政服务大厅管理办牵头)

加大政务公开、政情公开的力度,完善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建立完善评价和监督机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的绩效评估机制。(市监察局牵头)

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管,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制度,加快绩效审计立法。(市审计局牵头)

表9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

(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参与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合理调节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

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推进区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给方式改革。(市编办、市财政委牵头)

加快建设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稳步开放文化市场,推动落实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事业建设的优惠政策,引导和调动民间力量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和新华书店网络资源整合重组,有序推进市属国有文化集团改革。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新型文化业态,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加快社会组织管理立法,明确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积极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简化登记程序。(市民政局牵头)

表10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主要举措

四、以开放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一)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开拓国外新兴市场,支持企业开拓拉美、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大力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整合传统出口市场网络,稳定欧美、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份额。完善贸易摩擦的预警和应对机制,稳步推进对外贸易发展。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提高一般贸易比重,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鼓励中小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和国际采购体系。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着力引进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项目。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企业结盟走出去自建销售网络,或在海外设立工厂,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努力打造中国企业国际总部基地。全面扩大与东盟的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增强企业整合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以上四项工作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表11 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

(十二)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外溢型经济水平。加强深港战略合作,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等四大领域。积极推动深港落马洲河套地区合作,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和深圳河治理四期工程规划建设,深化深港澳旅游推广合作,打造深港澳旅游圈。

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和城镇群协调发展、交通一体化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交通运输、界河及跨界河治理、信息共享、公共服务、产业等合作平台建设,争取在茅洲河界河段治理、医保服务体系互联互通等方面实现突破。以坪地的高桥工业园为基础,加快建设深莞惠城际产业合作示范区。

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项目合作,积极参与建设连通深圳经济特区周边区域的交通轴线,加快形成深圳--泛珠三角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物流网络,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作,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地区人才合理流动。(以上三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完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珠三角和深莞惠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加强与国家、省干线公路网、铁路网、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的衔接,打通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战略通道。加快港口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班轮航线数量及密集度,形成覆盖世界主要航区的全球性航运网络体系。(市交通运输委牵头)

表12 加强区域合作的主要举措

(十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快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营造符合国际惯例和运行规则要求的一流服务环境。精心办好高交会、文博会等品牌展会,高水平举办大运会等一批高端赛事,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培育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的特区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融汇东西方文化精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深圳精神,提炼凝聚共识、和谐共生、引领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打造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构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市委宣传部牵头)

制订并实施面向全球的城市形象公关宣传计划,通过政府传播、媒体传播和活动传播等途径,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大力开展市民讲外语活动。统筹深圳已参评及被评的世界性评级工作,积极参加世界性城市间的组织,扩大交往,提高外籍人士在深圳居住比例,支持在深高等院校扩展留学生项目,使深圳成为重要的来华留学生城市及归国留学生城市。(市外办牵头)

表13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举措

五、以加快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四)推进特区一体化,提升现代化城市功能。依照“主攻西部、拓展东部、中央突破”的城市规划实施策略,加快形成2个城市主中心、5个城市副中心、8个组团中心的城市中心体系和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推动城市空间布局向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结构发展。

在宝安、光明西部地区加快推进鲛鱼湾以北填海工程,实施大机场功能综合体建设及深中通道等重大建设项目,初步完成宝安、光明区域国际化、高水平城市区再造。在龙岗、坪山的东部地区,结合汕尾工业区、坪山大亚湾区及深惠合作区建设,全面提升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次中心功能。以龙华新客运站至深港边界为中轴,依托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实施新城市中心建设计划,构成沿城市中轴向北向南拓展的城市结构。

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以区域性整体开发为目标,高起点、大手笔规划设计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大力推进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和旧住宅区改造,着力推进福田环CBD地区、罗湖笋岗-清水河地区、南山大沙河地区、盐田港后方陆域地区、宝安松岗地区、龙岗深惠路沿线地区、华为科技城等重点区域的城市更新。(以上三项工作市规划国土委牵头)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逐步淘汰原特区外传统劳动密集、高消耗的加工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园区经济。加大土地整备力度,为高端产业集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空间。加快探索社区经济转型发展。

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优先向原特区外布局,继续扩大原特区外公办学校办学规模,促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原特区外重大卫生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均衡布局。(以上两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卫生人口计生委、教育局,各区政府及光明、坪山新区管委会牵头)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一特区各类交通设施的建设标准,交通建设资金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重点推进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市政干道路网、机场、客货运枢纽站规划建设。(市交通运输委牵头)

表14 推进特区一体化的主要举措

(十五)加快新型功能区开发,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将光明新区建设成循环经济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生态区、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区、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新中心。(光明新区管委会牵头)

将坪山新区打造成生态型和创新型现代制造业新城、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极。(坪山新区管委会牵头)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把前海打造成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前海管理局牵头)

以将大鹏半岛建设成具有国际标准的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深化规划与开发研究,着手进行高水平开发。(市规划国土委、龙岗区政府牵头)

表15 开发新型功能区的主要举措

六、以促进低碳绿色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六)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完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鼓励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加强节能考核,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进一步加大“十二五”节能力度,全面实现政府物业实行合同能源管理(EMC),在重点产业领域、高耗能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逐步形成符合节能减排减碳要求的产业结构。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达到0.47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达到19.4立方米。(以上两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逐步开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试点交易。(市人居环境委牵头)

全面研究开发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加快对高能耗建筑改造力度,实施绿色建筑认证制度。推行太阳能屋顶计划,创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市住房建设局牵头)

表16 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举措

(十七)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全方位建设包括各类公园在内的绿地系统和城市立体绿化走廊。启动重点生态节点的修复工程,推进河流等生态湿地系统建设,深入开展生态创建活动。

加快建设绿道网,增加城市绿量。2010年实现市域内总长约300公里的区域绿道全线贯通,2011年完成全部区域绿道的建设任务,并启动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与区域绿道的衔接互通工程,到2015年,建成约2000公里的绿道网络体系。(以上两项工作市人居环境委、城管局牵头)

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交服务体系,逐步增加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到2015年,力争推广新能源公交大巴6000辆、电动出租小汽车3000辆。(市交通运输委牵头)

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防御和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构建气象灾害联合预警预报机制,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市气象局牵头)

表17 改善人居环境的主要举措

(十八)增强能源资源供给能力,构建清洁安全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稳步推进电源、电网、油气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利用天然气资源和外来电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市科工贸信委、发展改革委牵头)

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推进雨水、再生水利用、低冲击开发(LID)雨水综合利用、海水淡化等示范项目试点,继续开展节水型单位的创建工作,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市水务局牵头)

表18 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主要举措

(十九)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构建全防全控污染防治体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加快医疗废物、危险废弃物焚烧处置工程和安全填埋场等项目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大力淘汰电镀线路板、印染、造纸、有机溶剂等行业重污染企业。建立完善近海海洋气象、灰霾、二氧化碳等城市气候环境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控体系。到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60天以上。(市人居环境委牵头)

加强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推广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逐步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系统。(市城管局牵头)

加快推进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坚持流域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相结合,干支流并重的综合治理方法,基本完成深圳河、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茅洲河等流域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基本形成污水处理能力与排放量的动态平衡机制。(市水务局牵头)

表19 污染防治的主要举措

七、以增进民生幸福为目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十)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充分发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引导和鼓励发展网商、家庭企业、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形式。健全就业信息提供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定期调整机制,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构建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创业指导服务机制,对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的建设和创业服务给予支持。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援助。到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实行中低收入阶层劳动技能及劳动素质培训奖励补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推进就业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完善企业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制度,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扩大劳动监察执法覆盖面,及时纠正和查处劳动违法行为。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到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以上四项工作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

表20 创新就业创业服务的主要举措

(二十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等协调发展,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到2015年,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5年以上,继续教育参与率超过7%。(市教育局牵头)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社康中心推行药品零加成销售。以创新滨海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社区首诊、分级诊疗,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卫生人口计生委牵头)

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筹集、分配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户籍低收入家庭、夹心层和人才的住房问题。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全面落实人才住房货币化补贴政策,加快建设安居型商品房。(市住房建设局牵头)

加快重大文体设施和基层文体设施建设,构建10分钟公共文化圈,加快建设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项目,加大街道文体站和文体中心等建设力度。(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表21 发展社会事业的主要举措

(二十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实现“全民社保”。进一步健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争取率先实现“全民社保”。加快完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参保范围,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

健全以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示范工程等建设。(市民政局牵头)

财政保障重点向公共领域倾斜,优先满足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加大科教、文化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优抚救济等民生领域投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让人民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市财政委牵头)

表2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举措

(二十三)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施全口径分区域人口调控计划,扩大户籍人口规模,实施全市统一的个人申报入户政策,户籍迁入计划继续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倾斜,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政策。(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进一步完善居住证管理制度,加大人口管理与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市场管理、就业管理的联动执行力度。(市公安局牵头)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与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优生优育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创建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牵头)

表23 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举措

(二十四)构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平安深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全面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为抓手,坚持开展针对涉黑涉恶、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犯财产犯罪的严打行动,加大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整治工作力度,推进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使深圳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之一。(市公安局牵头)

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做好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市科工贸信委、应急办牵头)

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启动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加强重要工业产品和食品的监督抽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

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健全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建立统一、快速的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市药品监管局牵头)

表24 建设平安深圳的主要举措

八、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效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各区政府和光明、坪山新区管委会的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各区政府和光明、坪山新区管委会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十六)完善政策机制。各区、各部门抓紧研究制定贯彻《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的相关配套政策,以及落实本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编制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并把分解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目标任务涉及多部门配合联动的,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同时,要加强自查自评,牵头部门按季度向领导小组提交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改进方案的报告。

(二十七)强化督查督办。市政府督查部门全年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的重要专项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督促检查,适时召开协调会,积极稳妥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年末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市监察部门重点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部门,按规定进行问责,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扎实推进。

(二十八)实行考核通报。市监察部门要制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考核办法,逐步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形成富有活力、导向性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考核办法联合组织开展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全市,并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激励约束的重要根据。

(二十九)引导舆论宣传。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强大合力。市新闻宣传部门要精心策划主题宣传,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统一开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专栏,组织刊播一批重点文章和言论,及时宣传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展示我市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举措、新进展和新经验,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政文32号)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意见11

二七政文〔2009〕32号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楼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新型经济形态,已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破解土地制约、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综合功能的重要手段,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为切实引导我区楼宇经济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

3年内规划新建30幢高标准商务楼宇,用于引进楼宇型企业;每年引进财政区级留成在50万元以上楼宇型企业100家。

2009年从已建成楼宇中打造3幢标准化楼宇(1幢综合性楼宇,2幢专业特色楼宇),2010年打造5幢标准化楼宇,2011年打造8幢标准化楼宇。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商务楼宇规划建设

全力打造我区楼宇经济“三圈五带”。“三圈”即以二七商圈为中心的“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圈”、以火车站西出站口为中心的“西广场楼宇经济圈”、以南水北调工程两岸为中心的“南部城区楼宇经济圈”。“五带”即中原路、航海路、嵩山路、大学路、京广路楼宇经济带。

通过城中村和老城区改造建设商务楼宇。在城中村和老城区的改造中,新规划的房地产项目,必须含有一定比例商务楼宇的规划,不含商务楼宇的房地产项目不予提供土地。在南部城区南水北调运河两侧,规划建设楼宇经济基地,建设一批商务楼宇,把这一区域建设成集办公、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居住于一体的“黄金地带”。

建设电子商务型楼宇和特色产业楼宇。建设商务楼宇时,要配置完善的电子商务设施与功能,打造现代化的、适合入驻企业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楼宇。同时,结合我区产业优势,建设一批特色楼宇,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服装大厦”、“创意大厦”、“研发大厦”、“中介大厦”和一批工业楼宇。

(二)建立标准化楼宇经济基地

按照工作目标要求,每年从已建成的楼宇中选择一批条件较好、适宜发展楼宇经济的商务楼宇,作为我区楼宇经济基地进行挂牌,典型引领,带动全区。对挂牌“楼宇经济基地”的楼宇,实行标准化、专业化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每个挂牌楼宇由专门服务小组进驻其中,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贴身服务;出台详尽

2的服务手则,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对挂牌楼宇实行封闭式、全程化、代办制服务,使入驻企业放心经营、和谐经营。通过楼宇经济基地建设,吸引大型企业入驻二七,确保我区楼宇经济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三)加大楼宇经济引进力度

一是积极协助楼宇开发商和业主开展招商活动,引进优质企业入驻,降低楼宇空置率,提高商务楼宇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摸清我区商务楼宇资源底数,建立详细的楼宇资源档案,编印辖区楼宇招商手册和楼宇分布地图,免费发放到重要场所和重点窗口,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宣传推介。三是与工商、税务部门以及工商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窗口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聘请这些窗口部门工作人员为楼宇经济招商联络员,着力引进有注册意向的楼宇企业。四是瞄准世界及国内500强、民营100强等大个头企业,确定招商重点,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总部、地区性总部、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入驻我区,以龙头企业的入驻带动楼宇经济的发展。

三、扶持奖励政策

(一)对引进楼宇经济企业个人的奖励

按企业纳税总额区级留成的10%对引荐人进行奖励(区级留成需达到10万元以上)。

(二)对目标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奖励

1.对年内打造一幢以上(包含一幢)商务楼宇,且楼宇经济工作扎实有力、成效突出的,设立楼宇经济工作组织奖,按每幢5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2.对从区外引进楼宇型企业入驻我区的单位,设立楼宇经济贡献奖,奖励标准为:(1)区级留成300万元以上的,按区级留成的20%进行奖励;(2)区级留成500万元以上的,按区级留成的25%进行奖励;(3)区级留成1000万元以上的,按区级留成的30%进行奖励。

3.贡献奖奖励资金由目标单位专项用于发展楼宇经济,其中50%用于对辖区内楼宇经济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完善设施、美化环境等;为入驻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如购置会议设施、图书报刊、电子商务等)。50%用于设立楼宇经济“奖励超市”,由企业自行选择奖励方式,如:垫付房租、支付水电费、购置办公用品及电子设备、提供用车服务等,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三)对入驻企业的扶持

1.对在我区购买商务写字楼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根据购房成交额的0.5%进行扶持(仅含房产成本不含各项税费)。2.对在我区租赁商务楼宇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给予租金扶持:(1)对纳税额区级留成在20—100万元的企业,政府提供30%的租金。(2)对纳税额区级留成在100—300万元的企业,政府提供40%的租金。(3)对纳税额区级留成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确定。

(四)对物业公司的扶持

对单幢商务楼宇纳税额区级留成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按区级留成的5%对其物业公司给予扶持。

(五)对引进楼宇经济企业个人的奖励,连奖两年;对目标单位的奖励、对入驻企业的扶持、对物业公司的扶持,连续执行三

4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二七区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楼宇办”),设立独立的办公场所,具体负责楼宇经济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楼宇经济发展方向、规划布局、工作目标、推进措施等,加强对楼宇经济的协调和指导,解决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区楼宇办负责制定全区楼宇经济发展目标,统筹组织重大楼宇经济招商和宣传推介活动,负责对乡镇、街道楼宇经济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楼宇经济服务机构,明确职能和责任,确定一名主管副职和信息联络员,负责本辖区楼宇经济工作的组织落实。

(二)完善服务体系。在发展楼宇经济工作中,不仅要形成“政策洼地”,还要着力打造“环境高地”、“服务高地”。凡引进楼宇企业,在招商洽谈中要及时上报区楼宇经济领导小组备案,由区领导挂帅参与楼宇企业的引进工作。

简化审批手续,为新入驻楼宇企业提供人事、社保、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项目立项等全程代办制服务,在区行政审批办事大厅设立楼宇经济专门窗口,为企业办事提供绿色通道。实行免打扰制度,未经区楼宇经济领导小组批准,严禁到楼宇企业所在地进行检查、收费、罚款,凡违犯规定者,一经发现,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围绕我区确定的楼宇经济“三圈、五带”发展战略,从规划建

设入手,加快周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楼宇停车场、商务餐饮、商务娱乐休闲等商业、文化、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商务环境。

(三)健全招商体制,完善考核机制。按照“服务为先、管理跟上、区乡(镇、办)联动”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划定一批重点楼宇和特色楼宇,在对外招商中重点推进。进一步完善高效灵活的楼宇招商组织体制,形成楼宇招商合力。按照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楼宇经济考核体系。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六、本意见施用期限暂定三年。

附件:二七区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九年三月十一日

第四篇:蜀山区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

蜀山区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试行)

为优化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合政〔2010〕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蜀山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中商务楼宇是指在蜀山区注册、经营、并产生区级分享税收的商务办公写字楼。入驻企业性质包括商业银行总部及分行、保险公司总部及地区分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企业;国内外知名法律、会计、审计、科技信息等中介与服务企业;广告、策划、传播、制作、版权交易、艺术品拍卖、文化艺术商务代理等文化创意企业;国际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的总部、区域性营运总部、分支机构。大卖场、宾馆餐饮酒店、专业市场等不在奖励范围。

二、奖励对象

蜀山区行政管辖范围内,注册、经营、并产生区级分享税收的、总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主办单位,包括新建、盘活商务楼宇的投资主体,优质服务商务楼宇的管理主体,新设立或新引进总部型企业,楼宇经济贡献突出的镇街园等。

三、奖励方式

以辖区各楼宇企业当年实现区级分享税收为基数,提取5%设立区楼宇经济专项基金。按照“盘活新增、规模集聚、专业特色、效益优先”的原则,通过申报审核、绩效考核,采取无偿奖补方式给予扶持。若企业同时符合区政府若干奖励扶持政策时,按照“从高原则”,以企业当对蜀山区地方财力贡献为上限,按企业受益最多的项目给予扶持,不重复奖励。

四、奖励标准

(一)鼓励开发建设商务楼宇

1、对新建商务楼宇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并持有全部产权的楼宇投资开发主体,按商务建筑面积(不包括产权单位自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元予以一次性补贴。

2、对非商务楼宇(含旧厂房)经土地、规划等相关部门审核置换为商业性质,新增商务楼宇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投资主体,按商务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元予以一次性补贴。

(二)鼓励提高商务楼宇入住率

对新建成的单体商务楼宇,企业入驻率分别达75%以上,并在蜀山区注册、经营、并产生区级分享税收的,按照新入驻企业当形成的区级可用财力,给予管理主体20%的一次性奖励。

(三)鼓励打造特色楼宇

1、世界500强企业、全国500强企业(省级以上)总部、经市认定为总部型企业,在我区注册、经营、并实际产生区级分享税收的,每新引进一家不同企业,分别给引进人(无单位背景资源的奖励个人,有单位背景资源的奖励其所在单位)或引进单位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鼓励新建商务楼宇管理主体通过引进同行企业,形成企业集群,打造特色商务楼宇。对符合特色化发展导向,同行企业占入驻企业总数达75%及以上,单体商务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及以上的特色商务楼宇,一次性给予管理主体5万元奖励。

(四)鼓励商务楼宇管理企业提升服务

对在我区注册纳税管理商务楼宇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具有国家一级、二级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的,获得国家、省、市物业管理示范大厦荣誉的,促成入驻企业办理属地纳税实际产生区级分享税收的物业管理企业,每组织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对前三名的的物业管理企业,分别给予第一名5万元、第二名3万元、第三名1万元的奖励。

(五)鼓励镇街园发展楼宇经济

依据楼宇招商、协税护税、管理服务的成效,辖区商务楼宇增量,打造品牌效应的商务楼宇情况,财税增幅和贡献等,对镇街园进行考核,评选区发展楼宇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给予6万元、5万元、4万元工作经费奖励。区商务局(旅游局)作为楼宇经济发展责任部门捆绑考核,实现楼宇区级分享税收达到或超过同期财政增幅的,奖励6万元工作经费。表彰12名(含相关部门)在发展楼宇经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经单位推荐,区商务局(旅游局)审定报区政府统一表彰,每人给予1000元的奖励。

五、申报审批

由区商务局(旅游局)负责制定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奖励(补贴)均按申报,每年年初,各商务楼宇单位提交申请奖励报告及新入驻企业的备审核材料。包括:写字楼名称、位置、面积、入住率等基本情况;申请奖励业主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各镇街园负责初审、汇总,向区商务局(旅游局)申报。由区商务局(旅游局)负责审核,区财政局、招商局、住建局、审计局、工商分局协助。部门联审后,报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六、其 它

本办法从2011年1月1日起试行,由区商务局(旅游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全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意见

为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优质名牌产品为依托,按照“政府扶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思路,努力营造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环境,着力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能侵犯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正确处理好专业合作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要按照规范的章程和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成员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规范运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合作经济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实现组织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合作制分配制度。要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实现盈余按成员投资额和交易额比例返还给本组织成员,完善分配机制。

(四)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权利,又要给予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依法保护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发展目标

重点引导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及服务业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优质米、肉鸡、农机等方面促进发展,在现有近200余家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新发展50家,总数达到250家以上。全县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普遍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有5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四、推进措施

(一)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或专业村镇,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大、生产相对分散的产品,以乡镇或村屯为单位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生产相对集中的产品,以行政村、自然屯或特定生产区域(可打破村界)为单位直接建立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的前提下,都允许存在、鼓励发展。要注重培养创办合作事业的领头人,支持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及乡镇经济技术部门的科技人员发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尤其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或直接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主创业。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形式多样,既可发展松散、半松散型的合作组织,更要鼓励发展经济利益紧密联结的合作组织;既可发展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要鼓励发展产销结合和产销一体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规模、上水平。支持和引导已经具备一定经营条件及管理基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成员规模,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内部管理,增强自身活力。通过树立典型、扩大知名度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发展。扶持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参股、控股或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因势利导,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组建农产品联合社或行业协会,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三)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优越的生产经营机制,注重提高产品生产质量。要认真贯彻有关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引入新技术和新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专业合作社设立农资销售点,对社员统一供应农资,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创立品牌,并享受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积极组织合作社开展产品推介活动,帮助扩大销售,提高知名度。在全县范围内,农贸市场应优先安排设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产自销摊位。

(四)支持开展“四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按照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要求,积极开展“四有”创建活动。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地区特色产业,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上,扩大产业经营规模,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要引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指导其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效益;指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重点要突破合作组织在产品联合营销和收益两次分配上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拓展合作内涵,加强利益联合。在具备一定条件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吸收农民投资入股,兴办股份合作性质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合作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让农民通过参与合作获得更多收益。

五、优惠政策

(一)加强扶持。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重点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和包装,农产品联合营销及对组织成员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把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有关农业、科技等项目立项上给予支持。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简化登记手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依法登记,需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便于政策、业务指导和工作决策。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合作社),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专业协会),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取得社团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

下载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修订)的通知(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修订)的通知(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