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20: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

国科发社〔2011〕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民生科技工作,促进科技惠民,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附件:

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

为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对民生改善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意义

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发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生事业加快进步,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我国在提高医疗健康水平,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民生科技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我们加快培育和发展了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绿色建筑等民

生科技产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民生科技已成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

通过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培育了新业态,开发了新市场,创造了新经济增长点,增加了新就业。民生科技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对民生科技工作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公众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改善、防灾减灾等重大民生需求将日益紧迫,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已成为“十二五”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明确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思路

“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要把握好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强调政府主导和市场需求牵引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着力开展民生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示范,着力加强民生科技队伍建设和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工作重点:

一是提高健康水平。加快医疗健康科技发展,突破重点疾病防治技术,发展现代医学、药物创制技术,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二是促进公共安全。大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生产安全能力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核心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重大装备研发,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是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勘探与开发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四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针对突发性灾害天气、农林病虫害、突发重大事故和灾难等,开发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技术和应急救灾重大装备,加强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全面提高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实施一批重大民生科技工程,着力解决重大民生难点热点问题

1.实施全民健康科技工程。加强临床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建设完善的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等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提高疾病防治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研制创新药物、医疗器

械、残障人群康复和生活用具研制并实现产业化,培育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调动多方力量,普及健康知识,促进适用健康技术和产品在广大农村和社区的示范推广。要加强体育科技研究开发,建立强身健体科技公共服务网络。

2.实施公共安全科技工程。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控制等技术支撑和保障。加强安全生产技术、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防范和打击犯罪的技术装备。加强对非传统安全的研究,提高我国风险与危机管理水平。

3.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工程。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体系,支撑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保障民众呼吸清新空气。大力开发饮用水净化技术、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保障居民城镇饮用洁净水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开展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综合治理综合科技示范,消除垃圾污染。推广节能和绿色建筑,加强村镇低成本自助建造技术开发,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促进绿色社区建设。开展城镇绿化、园林建设、水环境整治与湿地保护等,建设宜居生态环境。

4.实施防灾减灾科技工程。加快发展台风、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灾害的精细化预警预报技术,建立灾害预报预警体系,提高防范气象灾害的能力。加快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和应急技术创新,增强抵御重大地质灾害的能力。加快发展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加快防灾减灾技术装备产业化。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网络,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研究开发灾后恢复重建技术。研究开发全球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民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

1.加强民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实施,把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在健康、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领军人才作为重要任务。采取必要措施,通过民生科技重大需求和任务的牵引拉动,锻炼和培养民生科技队伍。支持和吸引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向民生科技领域集聚,鼓励和支持民生科技的创新创业。

2.强化民生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在全民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民生科技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学家工作室等在民生科技领域的布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立民生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3.加强民生科技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积极发展民生科技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要率先开展民生科技综合示范,促进

成果转化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要积极探索发展民生科技的新模式、新机制。

4.加强民生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放科技资源,服务民生科技。鼓励技术交易、科技咨询、知识产权、创业投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专业化机构服务民生科技产业,开展民生科技信息咨询和专业培训。公益类研发机构要深入基层、民众和特殊群体,了解民生需求,开展科技服务。

五、营造加快民生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重要任务,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进取,努力创造条件,保障民生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要加强对民生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民生科技,把发展民生科技作为中心任务之一,加强对民生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基层科技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把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作为重要任务,真抓实干。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在人员和机构支撑方面要给予支持。要把加快发展民生科技作为部际会商和省部会商的重要主题,凝炼目标、明确任务、共同推进。

要切实加大对民生科技的投入。积极贯彻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强各类科技计划对民生科技研究开发的支持,逐步提高资源配置份额。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要进一步加强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促进产业化。加大对民生科技应用示范、用户工程、新产品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采购首台(套)民生科技产品的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支持民生科技事业。积极鼓励各种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及民间资本支持民生科技产业。把发展民生科技相关产业作为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的重要支持方向。制定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支持社会福利型企业的发展和民生科技产品的开发。

要积极推进民生科技国际合作。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把民生科技作为重要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深化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科技合作。注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推动先进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为重点,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援助与合作。

要加强民生科技的科普宣传和社会服务。通过各类媒体,开展远程人员培训、科普宣传、成果推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社会对民生科技认知水平。大力开展民生科普、民生科技帮扶、救助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实惠与便利。

第二篇:关于印发加快龙岩市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加快龙岩市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加快龙岩市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龙岩市第三届人民政府第七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

加快龙岩市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增长极建设、实现综合竞争力跃升的有效途径。为加快龙岩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结合龙岩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其它产业互动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我市服务业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逐步建立“产业互动、区域联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40%,服务业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

二、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三)交通运输业。持续推进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有效衔接公路、铁路、航空、城市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枢纽站点建设,提升枢纽站点运输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长距离的城际快速客运及货运,扶持冠豸山机场培育航线增辟航班,发展农村客运,进一步凸显龙岩作为闽粤赣边交通枢纽地位。培育发展一批交通运输骨干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完善运输服务,提高运输效率。

(四)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闽粤赣边区域物流中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项目,优化物流业发展软硬环境。采取扶优、扶强措施,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聚,以点带面,发挥集群效应,推动物流业全面发展。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加快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吸引沿海发达地区和港澳台物流企业投资和入驻,引导企业走规模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鼓励、引导工商企业加快主辅分离,剥离内部物流功能,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五)商贸流通业。以延伸社区服务、开拓农村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连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全面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流通业。加强规划和引导,扶持发展大型专业市场、综合体、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卖店等各类新型流通业态。围绕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一批覆盖区域广、辐射能力强、经营规模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大型粮油、干货批发市场,综合性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加快引进和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支持做强做优一批我市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催生一批商贸流通企业成长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限上企业。扶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六)金融服务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各类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和引导组建龙岩地方银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积极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设立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典当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等股权投资机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融资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业,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创新,形成体系完善、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水平。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

(七)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发展一批高水平的研发、设计等服务企业,积极引进境内外著名公司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研发。加快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推动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6?18平台的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增强网络通讯能力和覆盖率。大力扶持信息处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促进工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完善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资质认定制度,重点培养技术经纪人、咨询师等专业人才。

(八)商务服务业。支持鼓励大集团、大企业在中心城区设立总部或地区分支机构,发展“总部经济”。支持举办区域性或国家级的展销会,发展会展经济。大力发展会计、审计、证券、保险等财务类服务业,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类服务业,信息、工程咨询、评估等咨询类服务业,代理、经纪、拍卖、担保等市场交易类服务业。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商务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生产经营策划、产品设计、市场调查、资质培训、专项代理、标准与计量等服务业。创造更加有利于商务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努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各类商务服务机构,支持发展一批营销联盟等商务组织。加大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培育一批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

(九)旅游业。以建设海峡西岸西南翼旅游产业集群、全球客家文化旅游中心、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抓好旅游产业规划和景区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龙岩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深入打造古田会议、世遗土楼、海峡客家、大陆阿里山、生态和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行社、星级饭店、特色旅游商品,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强化深度营销,办好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份额。重视发展旅游集团,培育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旅游企业。实施高素质人才培育工程,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规范行业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十)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挖掘利用龙岩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创意广告、体育健身业、工艺美术业、娱乐业、动漫业等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集团,促进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结合,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以创意设计为龙头,加快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策划服务、时尚设计等创意领域。支持建设一批有地域特色、有集聚效应的创意园和创意产业基地,促进一批重点创意企业发展壮大,策划一批创意高端研发设计平台。加快建设中央苏区主题公园、志高动漫科技产业园、台湾群创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新的文化及创意产业项目。充分利用、整合、激活现有文化资源,谋划生成一批储备项目,丰富文化产品,增加服务网点,提升服务功能。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十一)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探索社区服务运作模式,提高社区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病患陪护、社区康复、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满足家庭的服务需求。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完善社区超市、早市、便利店、快餐店、维修点、再生资源回收站、早午餐工程等商业网点布局;引导发展面向民生的“跳蚤”市场、夜市、早市、周末集市、小摊小贩集中区等交易场所。增加老年服务业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管理监督规范化、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业。

(十二)农村服务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发挥供销社系统在农村流通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资、农业机械等生产性服务。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流通环境和条件。在交通物流节点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市场配送和调控功能的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配送中心。建立健全县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站,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就业、维权、信息服务服务网络。发挥农村合作组织作用,健全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技协会等,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科技中介服务,完善科技特派员机制。拓展农村文化、体育、医疗、养老服务业,加大村镇建设、交通通讯、安全饮用水、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民居住、出行等条件,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突出抓好小城镇服务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三)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另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性审批条件。新办的服务业企业,注册标准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可实行分期到位。以专有技术、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自办企业资本金或在与企业合作中作价出资,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金)的70%。服务业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拥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和在2000万元以上的,可办理企业集团登记。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行业实行一店一证外,对连锁经营的一般性服务业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或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核准登记。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等部门对本领域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要研究提出放宽市场准入目录及准入的具体措施。

(十四)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应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授信额度。积极增加金融服务品种,包括设计门票收益权质押贷款等符合旅游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拓展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经营性收费权(不含专营性)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等支持其他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业务。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以及规范的信用担保机构积极面向服务业企业开展业务。进一步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服务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加快推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培育服务业企业上市后备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组建和引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多渠道筹措服务业发展资金。

(十五)增加资金投入

1.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资金管理具体办法由市发改委、财政局另行制订),从2011年起每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和带动性强、聚集效应明显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业态服务业项目,以及国家、省引导资金的配套,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各县(市、区)要安排一定数额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服务业发展。

2.积极争取中央、省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粮油仓储设施项目,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设计服务平台、服务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工业园区配套生产性服务中心,农业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创意产业服务平台等各类服务业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快我市服务业项目建设。

(十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切实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家、省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科技服务业、软件产业、涉农服务业、金融业、育养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和小型微利服务企业等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1.自2011年1月1日起,对县及县以下依法登记设立的农村服务业企业,3年内,参考其缴纳的营业税,属于地方级收入比上年新增部分的50%由当地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给予扶持。扶持范围按《关于明确农村服务业扶持范围的通知》(闽发改服务〔2011〕751号)执行。

2.对从事货运、物业、会展、广告、保险、知识产权等代理业的,就其取得的收入按规定扣除费用后,计征营业税。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省重点物流企业及公司制运作的省重点物流基地,经省有关部门认定后,可参照国家试点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政策。对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有关规定适当给予减免。自2011年1月1日起,对新设立的物流企业,3年内,参考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营业收入和纳税都增长特别突出的物流企业,由当地政府从该企业当年税收增量中给予一次性奖励。

3.积极落实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服务企业产品研发,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自2011年1月1日起,对新设立的工业设计企业,3年内,参考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给予一定的奖励。科技中介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依法免征营业税。服务业企业购置国家有关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含报废船舶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征收的增值税,按规定的比例退还,由此新增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4.积极落实文化与出版服务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经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依法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法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依法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

5.积极落实金融服务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信用担保公司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3年内依法免征营业税,免税时间自担保机构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之日起计算。至2011年12月31日,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依法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6.积极落实旅游服务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获得信用等级3A级以上(含3A)且安全等级达A级的旅行社,自营业之日起5年内按其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的地方所得市、县分成部分的标准,由市、县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奖励给旅行社。新评定的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且安全等级达A级的饭店5年内按其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的地方所得市、县分成部分的20%的标准,由市、县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奖励给星级饭店。新开发旅游综合体、旅游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于正式营业后5年内按其所缴纳的税收地方所得市、县分成部分的标准,由市、县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奖励给相应的企业。

7.积极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依法免征营业税。对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其自用的房产、土地3年内依法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民办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8.积极落实社区服务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依法给予3年免征营业税。对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育服务收入依法免征营业税。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依法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经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其免税收入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依法扣除。

(十七)强化要素供给

1.国土资源、规划部门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修编中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城市和小城镇黄金地段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不适应城市功能从中心城区退出的工业企业土地,要优先用于发展高端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凡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第9号令)的用地项目,依法可按划拨方式提供用地。

2.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规范标准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3.列入省物流重点规划的现代物流建设项目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经批准开山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可优先用于发展物流业。

4.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5.利用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第三方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可暂不变更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

6.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

7.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用地和建设规费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幼儿园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设施建设,在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

8.对新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经有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优先供地;对新办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土地政策供地,出让起始价不得低于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缴纳的有关税费之和,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出让起始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级别的基准地价;对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的,可按照国家和我市的规定免收征地管理费、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证照费除外)。

9.物价部门根据管理权限牵头完善价格政策,使养老机构、学校(含托儿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与居民用水、用电、用气同价;其他鼓励类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实现与工业用水、用电、用气同价。

(十八)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务活动采取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委托旅行社安排。鼓励生产企业将企业技术中心、重大技术产业平台组建成为专业化的具有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环保功能的服务型企业。引导生产和其他企业将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内部服务功能剥离,整合组建专门的服务企业。

大力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开拓国际和省外市场,在信息技术外包、对外设计咨询、对外工程和技术承包、软件出口、文化产品出口、劳务合作、医药研发外包等方面形成较强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外商尤其是知名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有利时机,发挥在港澳台华侨的优势,深化服务业的合作。

(十九)培养引进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支持服务业领域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建立服务业人才高地,加大服务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龙岩兼职、挂职、合作。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和留学人员创业团队以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创办企业的,按实施龙岩市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并在住房、办公场所、户口落户、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学校与社会合作进行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施服务业人才能力培训工程,不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人才中介机构建设投入,建立健全人才资源服务业体系。加快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特别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建设一批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中心人才市场及县级农村人才市场。

四、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建立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政策措施和项目布局。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市直各单位要按照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应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推动本地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十一)明确部门分工。发改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联席会议,筛选储备服务业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市农办、交通、经贸、科技、旅游、文化与出版、民政、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围绕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编制重点领域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储备,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把发展任务分解到工作计划中,落实目标责任。

(二十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服务业各主管部门之间、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各行业主管部门提请协调解决的行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对联席会议无法解决的,由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及时提交市政府研究解决。

(二十三)加强服务业统计。交通、贸易、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金融保险、信息传输、教育、卫生、商务服务等服务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服务业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制度;逐步将服务业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意见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提出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第三篇: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

【法规标题】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国家计委 / 财政部 / 等部门 【发文字号】卫基妇发[2002]186号

【实施日期】200208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词】发展 城市 社区 卫生 服务

【全文】 【发布日期】20020820 【法规类别】医疗、生育保险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二年八月二十日

关于加快发展城市

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

为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合理分工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基层卫生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一)实行政府调控与时常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推进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调整,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逐步完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比例,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对公立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要按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行结构与功能改造,允许大、中型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既包括提供综合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也包括为社区居民提供转向服务的护理院(站)、诊所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原则上按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求及区域卫生规划设置。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按照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可分为营利和非营利性。鼓励部分国有中、小型医疗机构转制为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实行国有民营。

(三)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公平、择优的原则,采用公开招

标方式,选择具备提供社区一生服务基本条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精简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在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广大居民的意见。

(四)在卫生资源缺乏,且没有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地区,当地人民政府有责任按区域卫生规划及配备标准进行卫生资源调整,举办或委托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五)根据居民需求,社区世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应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 1

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二、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剥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帮助其配备基本设备和房屋等设施。在设区的市,区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集中力鞋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地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和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纳入则政预算。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可按照有关规定由政府举办的社医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

(八)各地人事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照本地综合性医院的工资水平合理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资总额,搞活内部分配,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员进社区工作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中用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部分可用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延伸性服务收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主分配

(九)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规定医疗保险基金应支付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应低于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就诊自付的比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

(十)在城市新建或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须按规划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干预留社区卫生服务用房,鼓励优惠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十一)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上地使用税

(十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向非营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 除。

(十三)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各地应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促进社会力量支持、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优惠政策。

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十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招聘符合规定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全面实行聘用制,原有人员中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应予转岗。

(十五)推进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上岗培训,加强企科医师的规范化教育培训,所需费用由地方财政、用人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加快正规化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队伍的建设步伐。

(十六)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流动。大、中型医疗机构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安排本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或利用业余时间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挂牌医生、护士为居民提供服务。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应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退休待遇不变。上述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或兼职的,2应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注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以受理。

四、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十七)地(市)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运用规划手段促进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与发展。

(十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必须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设置并进行执业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执业。

(十九)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实行准入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规章、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监管,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制度,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介组织并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人员要依法严肃查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经常听取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广大居民的意见,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

(二十)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及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外,允许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性服务,延伸性服务的价格可予放开。对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价格伞部放开,实行市场调节。

(二十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和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快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用、急救药品目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可经销该目录内药品外,不得从事其他药品的购销活动。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把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统认识,加强配合,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卫生、计划、民政、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建没、税务、物价、药品监管、中医药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建立检查、督导和评估制度,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甘肃旅游业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2602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0]17号 【发布日期】2000-03-09 【生效日期】2000-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

甘肃旅游业的意见的通知

(甘政发〔2000〕17号2000年3月9日)

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甘肃旅游业的意见》已经省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发展甘肃旅游业的意见

(省旅游局 2000年2月23日)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经济支柱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1.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我省地处西部区域中心,旅游资源以其品位高、数量多、种类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旅游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西部大开发中的先导作用,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个方面,全面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2.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和丝绸之路旅游线的区位优势,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使我省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线地区。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出境旅游,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形成行、游、食、住、购、娱相配套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

二、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增加旅游产业投入,实施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

3.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和推进旅游开发与西部开发、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省旅游局要积极进行各类旅游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争取国家各方面的倾斜资金。省计委对项目的前期运作及部分配套资金上给予支持。要实施旅游扶贫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利用扶贫资金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把甘南、陇南地区列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地区,加快甘南、陇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4.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走开放式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路子。旅游部门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重点研究旅游项目与全省招商引资项目相结合的问题。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协同招商引资主管部门,组织开发旅游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大规模引进国外和省外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及综合环境的建设。鼓励外商在重点旅游城市利用存量土地和荒山荒地投资建设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

5.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推荐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及其它相关业务的经营。

6.增加对旅游产业的投入。省财政在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资金,并根据财政情况逐年加大资金投入量,主要用于宣传促销、景点维修、小型景点建设、旅游车辆更新。省计委每年从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继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改善甘肃的旅游环境。各级政府要从当地旅游资源条件和优势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增加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

7.抓好旅游教育,吸引和培养跨世纪人才。完善甘肃省旅游培训中心,创造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提供条件,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我省从事旅游事业。

8.全面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分期分批完成以敦煌为主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建设,以兰州、白银为主的黄河旅游风景线建设,以临夏、夏河为首的回藏风情旅游线建设,以麦积山、崆峒山为代表的人文始祖及自然风光旅游线建设。

三、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9.全省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制定旅游业发展长远规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不断探索符合甘肃实际的发展路子,努力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并成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特色鲜明的名牌旅游产品,促进甘肃旅游的快速发展。

10.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旅游交通,省计委、交通厅要优先安排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公路建设,加大对旅游专线公路(不低于三级)的建设力度;加速各主要旅游城市间高等级公路建设,完成主要旅游城市与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的公路改造和上等级;争取把兰州中川机场建设成为国际机场,开通甘肃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航线,改建扩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创造条件开通其它支线;力争玉门至敦煌的铁路尽快立项。

11.切实抓好旅游商品开发工作。扩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优化游客的消费结构,增加旅游外汇收入。在管理好现有全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厂家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生产厂家作为全省旅游商品定点企业,省经贸委在技改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建立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在敦煌、嘉峪关、兰州、天水、夏河等五个城市选择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全省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12.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省旅游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制,发挥整体优势,以资产为纽带,努力创造条件,推进甘肃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建设进程,并积极采用引资嫁接、租赁承包、股份改造等有效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改造。13.加强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旅游宣传作为整个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开辟专栏宣传旅游事业;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我省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14.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步伐。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地方旅游行政管理规章,健全各类旅游执法机构,配备专业人才,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并不断加强地方旅游专线交通及旅游治安管理,净化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四、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领导

15.各级政府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并积极争取创造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建立健全景点等级划分制度。

16.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积极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计划部门要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纳入经济发展计划并建立项目库。外办、公安、海关、检验检疫、民航、边防等部门要简化办理旅游证照等手续,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创造方便快捷的验放条件,保证游客顺利及时地过境旅游。

17.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不断完善带薪休假的制度,鼓励旅行休假;鼓励大中学生假期旅游;形成全社会参与旅游的局面。

18.建立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联系制度,各厅、局、委、办要指定人员或处室与旅游部门建立固定的联系,及时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19.各级政府、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总结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把旅游业培训成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做出贡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政府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

政府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

政府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

为充分发挥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办法》、《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的意义

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的产业,是科技服务业的主体,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生

产经营全过程,对于产业互动和融合发展起着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具有市场前景广、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征。近年来我市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规模较小、产业带动不足、辐射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主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总体部署和发展重点,坚持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科技服务

业。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稳步推进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全面提升生产性科技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目标任务

1.加强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产业化前期中试扩大。大力研发、引进和推广绿色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

名品牌、较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扩大工业设计外包业务,形成工业设计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企业专业设计部门在壮大人才队伍,提高设计能力、完成本企业设计研发任务的同时,面向国内外承揽工业设计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在条件成熟后与企业分离,成为面向社会服务的市场主体,直接对外承接设计工程。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发和推广应用协同设计技术、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动态设计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等先进设计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3.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建立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积极推进企

业信息化改造,实现从决策、管理、控制、工艺设计到加工、生产、装备水平的全面升级。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发应用工业生产控制嵌入式软件、生产执行控制系统、erp系统及供应链系统,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机械装备制造的嫁接和融合。大力扶持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应用和品牌扩张,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物联网、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企业,形成一批软件企业集团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4.积极发展技术咨询业,构建技术咨询服务联盟。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良性发展的民营技术咨询机构,促进咨询成果商品化、咨询服务市场化、咨询企业产业化发展。整合人才资源,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建立一批技术咨询服务战略联盟。鼓励技术咨询机构和战略联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战略研究、可行性

分析和决策论证。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技术发展预测、技术评估、企业诊断等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发展战略方案和产品技术路线图,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种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5.开发应用先进物流技术,形成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物流企业开发应用信息化业务支撑系统、基于saas模式的现代物流软件等先进适用物流技术,构建高效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支持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开展服务外包,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不断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服务水平。鼓励物流企业利用资本、技术、场地、人才等优势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扶持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在我市具备注册条件、申请设立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工商部门应准予注册登记,及时核发执照。除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前置审批外,不得设置前置审批事项。除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有明确规定的外,生产性科技服务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具备经营条件的科技开发、咨询、中介服务和专为物流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登记注册时不受资金数额限制。

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生产性科技服务业机构和组织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技术开发合同,只就合同所载的报酬金额计税,研究开发经费不作为计税依据;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开发新技术、新

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对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企业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认真落实价费政策。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生产性科技服务业水价、气价与工业同价;用电实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引导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实行差别化收

费,体现优质优价。

提供用地支持。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关规定,加强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土地供应适度增加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发展用地,对国家鼓励类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利用报废矿区土地发展接替产业的,优先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项目;生产性科技服务企业有形场所因城市建设需依法拆迁时,应依法予以合理补偿,或在城市规划用地上相应安排用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迁出或关闭的工业企业,退出土地符合城市规划的,优先用于生产性科技服务业。

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鼓励类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建设项目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生产性科

技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在国债贴息资金项目中积极推荐有发展潜力的现代物流等项目,在技改贴息项目申报中安排适当比例,对现代物流项目进行倾斜,重点扶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现代物流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集团。那一世范文网

促进二三产业分离。鼓励生产性科技服务机构从制造业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行业工程技术中心、专业设计公司等。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国家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扶持政策,加快形成有竞争力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企业。

四、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主要措施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按照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总体要求,围绕八大功能区

建设总体部署,编制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省会城市服务业集聚、辐射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咨询服务等领域的企业总部,带动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生产性科技服务外包企业,建设一批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软件产业基地、技术咨询集团,形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共同出资、公司制、合伙制等方式创办生产性科技服务企业,推动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财政根据财力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对生产性科技服务业的投入,科技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按照银行贷款贴息或投资补助方式,每年重点支持5-10个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业设计、品牌培育、示范推广等重点项目,并引导、吸引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多渠道投向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加快建立完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重大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人员编制、工资收入、社会保险等按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执行。逐步提高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1 2 下一页

下载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