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落实涉残政策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认真落实涉残政策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邗江区残疾人联合会
(2008年3月31日)
近年来,我区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邗江”的目标定位,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各项助残政策,努力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全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工作重点,强化扶智助残 教育是残疾人改善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区大力实施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素质提升工程,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助学制度,有力提高了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从2006年开始,我区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书本费、学杂费,对寄宿残疾儿童少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截至今年,共免除学杂费、补贴生活费10多万元。
(二)健全完善教育奖励补助政策。为了激励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好学上进,我区连续三年对考取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学 1
生和残疾家庭子女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全区共有43名符合条件的孩子领取奖、助学金6万多元。去年,区政府设立了困难学生教育救助基金,区级机关工委组织青年干部结对助学,确保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无一例因贫失学。
(三)不断拓宽特殊教育途径。一方面,利用紧邻扬州城区的地域优势,把符合条件的且有特教需求的残疾学生输送到市特教中心,接受正规特殊教育;另一方面,根据我区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探索残健合一、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在李典镇建起一所融普通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为一体的培智学校,现有16名残疾学生和700多名健全学生共同享受愉悦的校园生活。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是残疾人就业之本,立足之源。我区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紧紧依托农民学校,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006年以来,先后举办了服装缝纫和电脑技能培训,270名有创业意愿、有学习渴求的残疾人接受培训并全部取得资格证书,为残疾人走向就业岗位创造了积极条件。同时,结合福利企业残疾职工较多的实际,利用福利企业平台,对2000多名集中就业的残疾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促进了福利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以贯彻《条例》为工作主线,强化就业助残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广泛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主要途径,对于
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发挥福利企业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稳步推进集中就业。我区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厂方向,提高福利企业进入门槛,把残疾职工顶岗率、社会保险参加率、基本工资达标率作为福利企业年检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有力促进了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集中就业,目前全区75个福利企业共安臵残疾职工2838人。同时,严格按政策退税,2007年全区福利企业退税800多万元,为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力度,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坚持以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手段,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区残联、地税、财政等部门协调沟通、密切配合,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严格审核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减手续,完善地税、残联部门联审机制,督促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就业含金量。两年来共按比例安臵残疾人290名。
(三)完善就业援助扶持措施,鼓励自主创业。通过扶持扶贫基地建设、奖励个体创业典型等方式,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去年,我区下拨资金4万元,资助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以基地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残疾人共同致富。方巷鹅业养殖和头桥银杏种植基地向残疾人提供技术、资金和销售服务,帮助20多名残疾人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三、以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为主要内容,强化康复助残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不仅是残联的起家业务,而且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我区紧扣“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目标,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积极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根据精神病防治康复“九五”“十五”规划要求,我区从2005年开始对全区精神病患者进行了集中筛查,为全区3256名精神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37卷,4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按每人每年400元的标准实施免费给药,给药人数占上级下达任务数的125%,救助标准高于省规定标准的11%,为全区有服药需求和服药必要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稳定的治疗保障,累计费用近50万元。
(二)大力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是“复明一人,造福全家”的民心工程。我区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期实施的原则,借助“彭年光明行动”和“慈善三笑光明行动”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2007年我区杨庙、泰安、沙头三镇率先实现“白内障无障碍镇”,全区近6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阳光,这为今年“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继续推进0—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程。0—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程是2007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区及时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区残联、卫生、民政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普查活动,经过筛查核准,共调查出0~6周岁残疾儿童34名,其中25名已于2007年进入五台山医院和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占总数的68%。今年将对所有有康复意愿和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四、以实现“三有四保障”为工作目标,强化解困助残
残疾人事业是爱的事业、是人道事业、是民生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事业。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把社会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把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纳入了全区社会扶贫工程的总体设计和统筹规划之中,各类涉残扶持政策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残疾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一)落实最低生活标准,构建残疾人生活保障。一是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根据“因人制宜、分类施保”的原则,我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区1081户3240名残疾人全部享受了城乡低保,并提高标准15%,年发放低保金100多万元。孤寡残疾人进入“五保”范围;二是重度残疾人足额领取生活保障金。从2008年1月开始全区776名无固定收入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全部领到低保补助金;三是开展结队帮扶。在“千名党员干部连千户”活动中,全区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残困户1037户。春节和助残日期间,区、镇(街道)两级下拨解困金40多万元,妥善安排300多户残困户生活,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实行医疗保险和救助,构建残疾人医疗保障。为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区里连续出台相关文件,将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险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出资按25元∕人的标准,统一垫付“低保”和“五保”残疾人医疗保险的个人出资部分。现在全区所有残疾人全部参加农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3781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大病救助范围,享受医疗费无门槛报销。2007年48名重病残疾人在大病统筹范围内报销个人自缴费用22.3万元。
(三)实施“安居工程”,构建残疾人居住保障。“居者有其屋”不仅是封建社会文人眼中的理想生活状态,更是当今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区始终把“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自扶贫建房工程实施以来,已为20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草危房改造和新建住房,使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观。
(四)开展法律援助,构建残疾人维权保障。为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我区专门为残疾人开辟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区残联与司法局联手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镇(街道)设立残疾人维权岗,免费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两年多来,已为30多名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我们的职责和广大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对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市残联工作重点,在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前提下,使残疾人就业增长机制、康复服务体系、长效帮扶机制、基层残疾人组织工作机制在完善和效能提高上再上新台阶,促进我区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篇:街道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退役军人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退役军人有关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事关发展稳定大局,意义重大。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基层一线,街道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工作重点,强化资金保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抓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组织、财政、民政、人社、经贸、村建、信访、综治、公安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政策落实、风险防范、困难帮扶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二是建立街道、村(居)两级服务体系。街道核定退役军人服务站事业单位编制4名,村(居)服务站书记任站长,并有专人负责退役军人工作,街道、村(居)二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三是强化学习研究,提高服务能力。街道建立定期学习和培训制度,开展了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部分退役士兵保险续接工作培训,组织学习了《退役军人信访接待316问》、《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法规政策汇编》、《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业务办理流程。严格落实政策,重抓合法权益保障。一是严格发放抚恤资金。街道服务站与村居密切配合、细致排查,凡是符合政策的退伍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优抚体系,并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每季度认真做好抚恤补助对象的动态管理,按时足额精准发放各类对象各项补助,做到不错发,不漏发。2020年共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1176.9万元。
二是全力开展困难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帮扶解
建立健全困难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一本帐”制度和常态化走访机制。共摸排出困难退役军人人,并适时增减,为进一步搞好帮扶解困工作打下了基础。全力开展困难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帮扶解困,今年共发放救助关爱资金12.67万元。
2019年。我街道将53名优抚对象纳入了低保范围,并对生活困难的350名退役军人实施了生活困难临时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2.67万元。三是精心组织,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近年来,为解决下岗失业转业志愿兵(士官)就业问题,大力开辟就业渠道,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招录公益性岗位。2017年有陈洪更、宋银山等12名下岗转业志愿兵(士
官)落实了岗位充实到社区基层一线。今年4月,街道招录网格员,拿出10个名额用于定向招录退伍军人,目前正在报名中。四是扎实做好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按照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统一部署,我街道专门召开会议,明确专人负责,大力做好宣传,做到人人知晓。对来电来访人员,认真登记,热情接待。截止目前,街道共录入保险接续人员信息440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我们逐一沟通联系,解释政策,掌握其生活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做好帮扶解困和精神抚慰,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支持。
三、科学统筹谋划,狠抓退役军人信访调解。
一是发挥网格力量。在做好双拥宣传工作的同时,通过细致摸排走访,及时发现解决各类涉军信访隐患,做到排忧解难有诚心、平息矛盾有恒心、评判是非有公心、说服教育有耐心。二是强化五位一体包保责任。针对已发生的涉军信访矛盾,街道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包保责任制,加大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力度,加强情报搜集,制定详细化解方案,完善应急预案,组织人员上门谈心了解情况,及时分析研判,依法按政策解决合理诉求,妥善化解各类矛盾问题。三是营造关爱氛围。通过举办“最美退役军人”评选、专项招聘会等活动,及时掌握退役军人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增进思想和情感联系。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主动发声回复退役军人普遍关切,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退役军人之家,提供沟通交流的温馨场所。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活动,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家庭进行“家家到”走访,建立“一人一档”。建立困难退役军人“一本账”制度,全面排查困难退役军人,给予临时救助和帮扶援助,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领导的要求、与文件的精神还有一定的差距。2020年我们将对照政策进行彻底回头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通过细致贴心的服务打通退役军人服务“最后一公里”,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第三篇:法律援助中心积极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成华区法律援助中心
积极维护残疾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成华区法律援助中心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按照“应援尽援”要求,结合“全国助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探索多项举措,切实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一、明确工作原则,做优、做细残疾人维权工作 一是服务最优原则。考虑到多数残疾人心理比较敏感的特点,该中心要求全体援助律师及其他接待人员在接待残疾人时坚持服务最优原则,服务态度必须和蔼可亲、耐心细致,解答用语必须规范平实、情理并重,让残疾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是门槛最低原则。对于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又确实需要得到法律帮助的残疾人,该中心坚持门槛最低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门槛。确实无法提供法律援助的,主动与街道、残联商议其他救济途径,并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
三是方案最细原则。对涉及残疾人的法律援助案件,选派优秀律师办理,并要求办案律师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提出法律援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案件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无障碍”法律服务 一是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有法律援助服务需求、行动不便的老年残疾人,只要拨打一个电话,该中心便会指派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律师提供上门服务,解答法律咨询,办理援助手续以及其他援助事项。
二是残疾人上门申请法律援助实行一次性受理服务。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只要符合援助条件,即采取先受理、后补手续的措施,避免残疾人因材料不齐、手续不全而多次往返。
三是对部分特殊残疾对象申请实行“一案一议”。对于不完全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由该中心集体商议后,根据个案情况酌情予以法律服务。“一案一议”确保残疾人的法律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维护。
三、大力加强学习,做强残疾人维权工作
一是做好刑事诉讼中残疾当事人的庭审辩护工作。该中心积极配合区检察院和区法院,安排律师为涉及刑事诉讼的残疾当事人提供庭审辩护服务。针对刑事诉讼残疾当事人以聋哑人为主的特点,该中心专门组织部分律师学习手语。这一举措有效配合了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办理残疾人案件,也拉近了聋哑犯罪嫌疑人与援助律师的距离,使辩护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有针对性做好残疾人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该中心在接待残疾人时十分注意策略和方式,注重运用心理学的技巧和方法,让具有心理咨询专业特长的律师参与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该中心推荐的女律师张玉霞学习了心理咨询师课程后,顺利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在接待中能更加有效地疏导当事人心结,安抚他们的不安情绪,在化解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注重多渠道宣传,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 一是加强节点宣传。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上海助残周”、“宪法宣传周”等特定时间节点,组织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现场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向社会各界宣传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律知识。
二是注重以案说法。结合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向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宣传关心爱护残疾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同时,总结残疾人法律援助典型案例经验,举办法律讲座,宣传法律援助基本知识,提高残疾人维权意识。
三是拓展宣传方式。该中心出资印刷各种法律宣传资料,免费向居民区及社区单位发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
法律援助中心五项措施推进“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优
年”活动 区法律援助中心以新址办公为契机,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优年”活动,进一步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努力使法律援助做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方式全方位、服务网络全覆盖、服务设施无障碍。
1、加强窗口建设。工作人员着装整洁,统一佩戴胸卡,党员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接待当事人态度和蔼、语言规范,做到有问必答,一次性告知办事事项,对咨询情况不明或不属法律援助范围的,耐心解释并负责联系和引导。“12348”法律专线接线及时、解答准确、用语文明。接待大厅安装液晶屏滚动播放法律援助条件、申请程序、受援人的权利和义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援助骨干律师简介等有关内容,方便群众了解信息和申请法律援助。采取设臵意见箱、发放意见征询表、开通投诉电话、回访受援人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2、简化受理流程。实现与区民政局共享贫困人员数据信息资源平台,可凭当事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实时进行网上经济审核,对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即可当场受理并做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从而简化当事人前往户籍地或居住地居委会和街道(镇)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的烦琐流程,方便受援人获得快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做到一次咨询、一次受理、不让受援人多跑一次。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与区残联共享残疾人信息资源。
3、扩大受援覆盖面。加强与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的工作对接,积极扩大刑事法律援助受援面,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办案数,努力将原先由犯罪嫌疑人家属、被害人自行申请援助为主,拓宽到接受公安阶段、检察院阶段、法院阶段的法律援助案件移送。制定为特殊困难、特殊情况案件提供法律援助的意见,努力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加强对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家庭的法律援助工作。
4、提升办案质量。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的跟踪管理,实行《普陀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考核办法》,完善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度、接听接待制度、律师值班制度、案件归档审查制度等,结合承办人员提交的案件档案材料情况,引入同行审查评估机制,召开质量评估会议,对办案情况作出评价,以此不断提高承办人员的办案质量。
5、完善便民措施。为农民工、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咨询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对行动不便以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咨询受理服务。采取“5+1”工作制,除五个工作日以外,周六继续安排工作人员和主任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加强街镇、居村委法律援助站点建设,落实法律援助代申请工作,方便当事人就近申请法律援助。为驻劳动仲裁、交调委法律援助受理点增派接待人员,全周无休,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当场办理援助申请手续,方便当事人维权。
第四篇:《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劳动保障执法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写作提纲
——张虎文
一、执法情况及维权现状
(一)执法维权情况
1.执法维权的法律法规已成体系; 2.执法维权的服务机制逐步形成; 3.执法维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4.执法维权的力度加大,效果明显。
(二)违法侵权情况 1.用工不规范 ①私招乱雇:
②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2.工资拖欠现象普遍
①工资发放不及时,克扣拖欠; ②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不规范; ③不支付延时的工资待遇。3.随意延长工时 4.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5.违法责任落实不到位
(三)分析成因
1.企业管理混乱,市场运作无序; 2.立法滞后不配套;
3.企业法律意识薄弱,诚信度不高; 4.劳动者自觉维权意识差,法治观念淡薄;
5.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人员紧缺,经费不足,束缚执法监察工作。
二、加强执法及维权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民待遇,维护民权的需要;
(二)净化市场的需要;
(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需要;
(四)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和办法
(一)健全法律;
(二)完善机构;
(三)广泛宣传;
(四)规范管理;
(五)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侵权行为。
加强劳动保障执法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4年颁布至今已经实施十周年了。十年来,通过深入宣传和组织实施,《劳动法》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但有些用人单位在贯彻实施《劳动法》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社会保险义务、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及不依法建立和解除劳动关系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部分企业经济困难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管理者法制意识淡薄、劳动管理不够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够的因素。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职工权益保障不够重视,以维护投资环境为由,干扰了正常的监察执法工作,影响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所以必须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劳动保障执法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依法治国,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法制建设,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法制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初步确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劳动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制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的劳动标准和行为规范,对全面建立并实施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最低工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等重要制 3 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明确了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劳动法》的实施,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改革开放、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都具体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制基础。
一、执法情况及维权现状
(一)执法维权情况
1.执法维权的法律已成体系
十年来,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劳动法》的实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全面建立了劳动合同用人制度,通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建立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创造了条件;二是最低工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工资支付的有关规定得到了较好地落实,劳动者依法享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三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覆盖城镇各类企业的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制度,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日趋完善,劳动者法定社会保险权利正在逐步得到落实。特别是近几年,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两个确保”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三条保障线制度,保障了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四是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劳动争议处理三方机制建全;五是与《劳动法》相配套的一批重要法规和规章陆续出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2.执法维权的服务机制逐步形成
《劳动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全国各级政府普遍设立了劳动保障争议仲裁机构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了执法工作:一是开展了常规巡视监察,主动发现和纠正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了对劳动合同订立、工资报酬、社会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执法监察力度;二是认真做好群众举报案件查处工作,建立了举报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积极受理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并依法进行监察和行政处罚;三是认真开展劳动保障年检,督促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规定,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四是开展了专项的大检查活动,集中力量纠正违法行为,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健全劳动争议三方协调机制,加大劳动保障争议案件的查处力度、排查纠纷、化解争议、依法维权、维护稳定。同时,城建、交通等部也相继推行了施工企业资质年审考评制度,司法部门推行“法律援助”服务,广播宣传等部门联合开通了“法在身边”热线等,逐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维权服务机制,为维权提供了组织保障。3.执法维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家和各地区维权会议的相继召开,工作的督查落实,相关部门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加大 4 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的同时,及时召开了维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用人单位代表宣讲会、就业人员座谈会、群众举报案件查处新闻通报会,派工作组深入基层督查指导工作。使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自觉维权意识增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纷纷到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政策咨询,索要法规条款和劳动合同文本,自行整改规范,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维权氛围。4.加大执法维权的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年底全国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3131户、社会中介组织8446个,督促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保险登记由原来的13%和50.9%提高到87%和92.5%,签订劳动合同由原来的35.9%和79.6%提高到80.8%和85.5%;2003年9至11月份全国围绕开展“纠正三不(不为职工办理招用手续、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问题大检查”活动,检查用人单位5749户,涉及“三不”人员24234人。通过检查,补办招用手续8628人、补签劳动合同10125人、补办社会保险手续3699人。对81155个电话举报、12289件信件举报,全部得到及时处理。
(二)、违法侵权的情况
1.用工不规范
一是私招乱雇。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没有通过职介机构或劳动力市场面向社会公开召收、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而是私自招用,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工。
二是招用人员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用工,没有一家企业用工签订劳动合同率达到100%的,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了逃避承担社会义务,尽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口头协定,随意性大,一旦发生侵权行为,将产生劳动争议。
三是随意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主要表现在:
①滥用关于试用期的单方解除权。有些企业在没有约定试用期,或者试用期的约定违法,或者已过了试用期的情况下,仍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②滥用关于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方解除权。在没有企业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违法;或者规章制度没有公示;或者违纪行为轻微的情况下,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③滥用经济性裁员的单方解除权。在不符合经济性裁员条件和程序的情况下,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④滥用工资奖金分配权和劳动用工管理权。随意对劳动者调岗、降职、减薪,如果劳动者不服从安排或一两天不上班,用人单位就以劳动者不服从安排或旷工为由予以辞退;或逼迫劳动者自动离职。⑤滥用关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单方解除权。随意对劳动者工作岗位或提高定额标准,借口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不以任何理由,只根据老板及个别领导的好恶,或打击报复,或因人际关系,强行辞退个别老板或领导“不顺眼”的劳动者。2.工资拖欠现象普遍
一是工资发放不及时,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拖欠现象严重,而且拖欠方式不一。特别是工程施工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数量大、人数多、时间长。
二是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不规范。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要么不执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要么打擦边球、要么以计件工资为由绕开最低工资标准这个门槛、要么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向劳动部门申请暂缓执行,到期后仍不执行。
三是不支付延时工资待遇。用人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未经劳动者同意单方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但在增产增效的同时保证不增加成本,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时工资,更有甚者不支付劳动者休假日或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3.随意延长劳动工时
一些用人单位的领导保障员工休息权意识不强,随意让员工加班加点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数企业甚至变相限制劳动者人身自由,强迫超时加班或者以扣发月度奖、重罚等经济手段胁迫工人超时加班,一些外来务工者经常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为老板加班加点干活,同时却得不到《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
4.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参保义务。
形成劳动关系不参加社会保险。一些私营企业和存在雇工关系的个体工商户,为了逃避承担社会义务和法律责任,既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更谈不上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工伤保险作为劳动者的安全网,其保险功能未能得到发挥作用,社会保险失去了“社会稳定器”的功能。5.违法责任落实不到位
《劳动法》及配套法规只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规应对劳动者承担的经济补偿和赔偿责任作了规定。但无对用人单位和法定代表人进行处罚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或法人认为,既使违约也不过是交纳一部份经济赔偿并无大碍。违法责任仅停留在经济赔偿水平。劳动部门对此也无法做更深的责任追究,违法责任落实无法到位,无威慑力。
(三)违法侵权行为成因主要有:
一是企业管理混乱,市场运行无序,导致侵权现象屡屡发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成为企业管理不规范的缩影。
二是立法滞后,配套法规不完善,导致监察执法力度不够。《劳动法》和《违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对拖欠工资的,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并责令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但没有对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处罚条款。随着经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而出现了农民工、钟点工、非正规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但与这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却相对滞后或不完善,监管缺乏力度,无法有力约束企业主诚信守法、诚实经营,导致拖欠工资等违法现象普遍化。
三是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诚信度差,恶意拖欠工资和社会保险费、逃匿现象增多。6 有的企业老板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甚至故意钻法律漏洞,明知故犯,惟利是图,目光短浅,社会责任意识差,对劳动者的工资肆意拖欠,对发生工伤事故隐报瞒报、不及时医治,拖欠医疗费和伤残补助金,严重缺乏诚实守信观念。
四是劳动者维权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导致“血汗钱”和社会保险费等很难讨回。很多劳动者法制经验少,不会自觉主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签订、该明确的劳动报酬不明确、该参加的社会保险不参加、该做的工伤鉴定不鉴定、该举报的不举报,出现侵权行为为了保饭碗,敢怒不敢言,拖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新帐老帐一起算。殊不知,超过受理时效的,劳动保障执法部门也束手无策。
五是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经费紧缺等问题,直接束缚了劳动保障执法工作。劳动保障执法人员及配套相关设备极其缺乏,如果同时出现多起侵权突发事件,执法人员即使有分身术也难以应对,致使矛盾尖锐化,引发不稳定因素。
二、加强执法及维权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民待遇,维护民权的需要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我党必须落实的根本任务。只有落实国民待遇,才能谈及维护民权。所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落实国民待遇,维护民权的需要。
(二)净化市场的需要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既然是市场经济,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尤其加入WTO后,更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办事,企业要上规模,求发展,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依法规范企业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诚实守信。由于一些不法企业的违法行为,使得合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受相应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是净化市场的需要。
(三)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用人单位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甚至故意钻法律漏洞,明知故犯,惟利是图,目光短浅,社会责任意识差,严重缺乏诚实守信观念,随意侵害劳 7 动者合法权益,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危及改革成果的巩固,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向前迈进举步为艰。所以只有加强执法、维护权益、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促使经济的健康发展。可见加强执法维护权益又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速度,不得不屈服于资本强权,人为地制造一种不利于劳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劳工迫于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短缺的压力,可能会忍气吞声地接受这种现实,但是内心的不满情绪会增长,劳动者心目中党的威信会降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会淡化,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随着劳资矛盾的不断尖锐,一旦有风吹草动,或者因为某个极端事件作为导火索,会造成大规模的旨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群体性暴动事件发生,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一定影响。所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和办法
(一)健全法律、法规
国家和自治区立法机构应迅速考虑制定强有力的配套法律法规,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更好地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1.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失赔偿问题,应立法明确: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范围,也应同《民法通则》、《合同法》一样,适用赔偿实际损失原则,即实际损失包括可得利益损失,至少应赔偿劳动者劳动合同期满前剩余期间的全部劳动报酬。
2.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合同应责令继续履行,继续履行作为承担合同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和合同违约补偿的一种手段,有效地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除了责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实际损失外,还应根据劳动者的要求,强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工资支付规定、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应立法明确对用人单位和法人代表人的处罚办法,就视拖欠克扣工资的不同数额处以重罚,对恶意克扣拖欠工资数额较大、时间较长的同时还应降低企业资质直至清除国内市场,对法人代表人应取消其3-5年内在国内办企业和出任企业法人代表人的资格,情节严重的还要判处监禁。(二)完善机构
第一,要努力壮大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办案能力,加强普法教育和廉政建设,建立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做到事必有责,责必有制。第二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各部门联手作战,各司其职,共同采取强有力措施,查处侵犯行为以及引发的突发事件,使侵犯问题“申诉有门、客观公正、处理及时”。第三要建立劳动法庭,一是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减轻劳动争议仲裁和监察部门的负担;二是提高司法威严,对违法用工单位产生威慑力;三是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程序便捷,紧密部门间的配合,减少社会动荡。
(三)广泛宣传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举办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培训班、法律援助服务、法在身边热线、深入用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座谈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学习、遵守、运用《劳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加劳动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重点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同时对缺乏诚信拖欠克扣工资、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费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面向社会定期公布,及时予以曝光,实行诚信公示制,在社会上营造督促威慑氛围。
(四)规范管理
一要加快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用人单位招用工和劳动者求职一律纳入市场规范有序运作,坚决取谛非法中介和私招乱雇,依法源头治理。
二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三要建立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将用人单位的经营概况、招用人员、工资发放、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以及遵纪守法、承担社会义务等诚信情况记录档案,并纳入微机实行动功态管理。
四要建立担保金制度。凡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单位要将一定的比例的工程款上缴城建、交通等主管部门作为劳动者工资担保金,待工程竣工决算后结算,若有工资拖欠从中扣发,若工程总承包企业或分包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建设单位或总承包企业负连带责任。
五要建立月工资支付报告制度。对重点地区、行业,特别是问题比较集中和突出的用人单位推行月工资支付报告制度,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并将月工资支付名册逐月上报主管单位备案,主管单位应切实承担起监控预警报告职责,凡发生工资拖欠现象要及时督促限期更正并向同级劳动保障监察部举报,否则追究其连带责任。
六要健全年检考评制度。将用人单位有无侵权行为作为年检考评的重要内容,对用人单位劳动保 9 障政策法规执行情况逐一列表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通报,接受社会监督,树立市场经济体质下的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五)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侵权行为
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确保经费,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分片负责预防预警、专项巡查、举报查处等多种形式联合联手依法治理,发现侵权行为要依法从速查处。
第一,要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凡招用工必须按照《劳动法》及其相关规定,与务工人员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以及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等内容。对企业招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不完备、或显失公正的,要责其限期更正,对拒不整改的,要严肃查处,并责令其赔偿劳动者经济损失。
第二,严格工时审批制度,认真做好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对严重违反工时规定的用人单位,要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确保工时规定的落实。
第三,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纠正和处理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行为。对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责令其限期发放工资,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对不执行整改指令的,要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要求其限期发放;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理决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要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或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直接责任人要进行处罚,对迟缴社会保险费的要加收滞纳金,对由于未缴或迟缴社会保险费,致使职工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或影响其再就业的,由用人单位赔偿其损失。
第五,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能作用,加大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力度,仲裁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要将由劳动争议引发的无序的集体上访、突发事件等人民内部矛盾,纳入有序的解决渠道。对当事人超过申诉时效的请求,凡有正当理由的,仲裁委员会应予以受理;确实不能受理的,要提供法律救助,以裁决的方式予以驳回,为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提供条件。对企业拖欠工资及拖欠工资后逃匿引发的劳动争议,要引导劳动者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工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情况的,要及时提出意见,督促和帮助企业做好防范工作。
第七,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法查处强迫劳动及体罚、殴打、拘禁劳动者等严重侵犯劳动者人身权的违法行为,对非法限制劳动者人身自由,殴打、侮辱劳动者以及阻挠有关部门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触犯刑法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从重查处。要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清除一批,净化市场环境,10 维护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
总之,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无论是完善劳动保障立法,还是劳动保障执法、司法,都应体现这一立法宗旨。我国的劳动立法正趋以日益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现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就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已初步形成体系,如果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在劳动保障执法和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能正确而公正地运用现有法律进行执法、司法,并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我想,用人单位随意侵权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遏止,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巩固改革成果,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劳动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2.《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内政令第131号)3.《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内人大常务公告第84号)4.刘晓艺编著《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探索》(中国法制信息网2004年)5.作者: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经济时报 2004年第二期 6.《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8-2003)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2003年全期 8.杨宣春主编《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2000年—2003年全期 9.左祥琦编著《祥琦说法》①、②、③、④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11.《.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1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13.《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部令第10号)14.《最低工资规定》(部令21号)15.《工资支付暂行规定》(部发489号)
第五篇:扎实做好民主管理工作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扎实做好民主管理工作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灵武市某某公司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深化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的厂务公开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有效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关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深化公开内容。物资采购及奖惩工资、福利待遇等透明公开,制度上墙、绩效上墙、加班奖惩上墙。上班出勤、加班考核等涉及职工利益的具体工作中,全体职工亲自参与、相互监督,每人做到心中有数,很少有职工在福利待遇方面反映问题。
不断拓展公开渠道,坚持开展检查监督活动。公司各部门、各车间专门设立公开栏,重大事项、通报、办理程序全部公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加大职工群众互相监督力度,不论职工还是领导,只要无故旷工,公开栏就会贴出通报事项,并且公示3天以上,予以警告,职工作为监督者,有权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