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时间:2019-05-13 19:5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于中国,绝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产物。是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第一,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一战加剧了世界经济和政治危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欧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各国的名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些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认识到世界历史潮流的变化,得出了“走俄国人的道路”的历史结论。因而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用于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

第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近代中国社会的状况决定了中国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大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改变封建的买办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而要实现这种这种大革命,就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历史证明,中国名族民主革命要取得彻底胜利,必须由先进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提出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纲领。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继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19世纪末二十年代初,随着中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阶级。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来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

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自己领导的人民革命中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毛泽东思想就是对这些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而产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毛泽东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就不可能产生,形成和发展。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最终版]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本文从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现实依据、理论基础和主观条件五个方面探究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其中,选择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做具体的阐述。正文:

一、时代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自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后,无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帝国主义国家的内在矛盾逐渐凸显,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列宁把马克思同新的时代特点和俄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建立起来”、“落后国家可以建设社会主义”等理论,这些具有创造性的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列宁主义的知道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首先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广大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事业,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胜利的莫大鼓舞,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广泛宣传,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起了重要作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中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日本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侵略和战争威胁。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也逐渐高涨。反战反法西斯的形势,向共产国际提出了新的任务。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采取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统一,并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大会实现了共产国际的重大策略转变,纠正了“左倾”宗派主义错误,对推动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产阶级也加速成长,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运动变得密不可分。

二、历史条件

1、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落后,工人和农民阶级壮大。

2、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辛亥革命均宣告失败,实践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点;遵义会议清除了党内的“左”倾错误,开始 1

科学系统地总结革命。

4、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良

好的群众条件。

三、现实依据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

2、以及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政治经济落后且受到帝国主义打压,因此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而中国急需依靠某一革命和建设理论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马克思传入中国成为无产阶级领

导革命的理论武器后,早期因为没有将其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而犯过巨大的错误,因此现实

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毛泽东思想的出现。

四、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其实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色彩。

1、首先,毛泽东思想应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提出了最终目

标,即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产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

专政。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同经济衰弱的国家的实践相结合,解释了弱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战略的方法论,是从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基本原理中获得的。

其次,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关于变革中国社会、党的思想路线思想、统一战线理论等的方法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党犯了“右”倾和“左”倾错误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的思想观和方法论提高了毛泽东的认识水平,党的错误得以纠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也在学术界和社会中流传开来,包括“上层建筑”、“剩余价值”、“无产阶级

专政”等等。毛泽东思想中也大量应用了这些术语,它们已经作为文化沉淀在了中国人的思

维和表达中了。

2、毛泽东思想批判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曾经号召全党学习历史遗产,用马

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尤其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不仅旗帜鲜明地强调实事

求是、从实际出发,而且还强调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

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自古以来修学者遵从的原则,更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此外,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也在毛泽东思想中尽现。

3、吸取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合理因素。把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一起作为中国民

主革命纲领的思想,对于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是毛

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

① “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这和毛泽东革命思想是一致的。

不是先有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才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而是先有孙中山的革命管,才接

受了马克思革命观,进而改造三民主义为我所用。毛泽东对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始终给予高度评价,并且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

山先生开始的”。三民主义也吸收了中共的一些重要主张。

②民权主义的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明所有的思想,对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起了

有益的影响。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提到了民权主义,认为是正确的,并在人民

民主专政理论中指出“一般平民”中的工人阶级为人民的领导阶级。

③孙中山提出唤醒民众来实现三民主义,对于毛泽东思想中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有奠基作

用。毛泽东没有简单抛弃孙中山的思想,而是用唯物史观重新解释和改造了三民主义,吸收

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④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在毛泽东的建设社会主义理论中有所体现。孙中山在《实业计划》

中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想法,如发展交通、工业化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

相结合发展,并且抨击了资本主义中两极分化等的弊端。虽然这些还较为片面,带有空想的成分,但是是超前于时代的,尤其其对外开放的思想,最终由邓小平完成。这些思想毛泽东

是十分重视的,但是结合中国一穷二白的现状,毛泽东认为应先解决温饱问题,这也是充分

考虑了现实情况的。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两年后第一颗氢弹爆发,显示了中国

在科技领域的发展,这是好的一面。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急于求成和缺乏经验,导致了计划

高于现实,错误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激进运动。此后的邓小平理论才真正继承和实现了孙中山的想法,毛泽东思想是一个过渡,提供了经验教训。

五、主观条件(毛泽东个人)

毛泽东青年时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已显露出了非凡的才智。十月革命后,毛泽东成为了

马克思主义坚定地拥护者。毛泽东拥有高超的领悟力,注重观察研究,同时他接触过广大的社会底层人民,了解他们的心声,这些使得他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

国实践相结合。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厚的文化功底、敢于斗争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宝

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1993,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重要著作和思想形成始末》282页

1993,人民出版社,巢峰、李君如《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第一章

第三篇: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们对这种必然逐步认识并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保障的真正内涵及其社会经济功能,也充分展示了世界各国在创立和发展社会保障过程中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和教训。

生、老、病、死、残、失业以及各种天灾人祸,是人类不能规避的风险。当这些风险的一种或几种降临到个人头上的时候,怎样设法维持正常生活,减轻乃至消除身心遭受的痛苦,是人类久远的梦想,也是古代思想家们设想的理想社会应当具备的重要职能。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先贤渴望建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这一美好梦想一直只是梦想,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现实。人们在遭遇各种人生风险时,只能依靠家庭提供保障。但是家庭保障不仅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非常有限,而且很不可靠,受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责任心与亲情感的制约。

直到欧洲产业革命以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尤其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得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让位于以工厂、农场、商场等为单位的商品经济。这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变化:(1)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积累一笔数额庞大的资金,用于救助那些因遭遇各种不幸而陷贫困的人们;(2)家庭的社会经济职能极大削弱,人们不再被束缚在家庭这一狭小范围里,不再什么都依靠家庭,而是纷纷涌进工厂、矿场、农场等社会化生产经营组织,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家庭向人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3)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将过去高度分散的众多个人风险聚集了起来,使其无数倍地扩大,就像无数的小水滴汇聚成了万顷波涛,变成了一股巨大的破坏性力量;(4)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收入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这股力量随时都可能爆发,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对社会稳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由社会提供一种保障,使人们在遭遇各种风险时基本生活能够得到维持,就不仅仅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愿望,而且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客观需要,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在经济急剧动荡以后才得以建立和迅猛发展,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这种历史必然性。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整个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努力运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萌芽:党的建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理论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性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人民运动考察报告》。

“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三大”提出国共合作

“四大”提出工人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问题

形成:土地革命前中期(1927~1931),理论标志是道路理论,标志性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原因:

1、实践(土地革命和第一次建立农村根据地)。

2、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

1、工作重心转移,走向农村。

2、枪杆子里出政权。

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战时期(1935~1945),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性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

原因: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走向成熟→有一个安定稳定的环境让全党学习马列主义运动(延安时期)

“七大”(1945)毛泽东思想被作为执导思想写进党章(确定)。

发展:解放战争到建国后(1945~197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用理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过程中产生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思潮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A、存在错误思潮(教条化、神圣化)

B、毛泽东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要求结合实践,解决我们具体的问题

C、毛泽东思想是在斗争过程中形成的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形式上完全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

B、集体智慧结晶:党的其他领导人也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C、以毛泽东命名的原因:注重中国实际进行社会思考,对中国国情的把握、反对教条主义和文化遗产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党的六届六中(1938.10)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提出实事求是。

党的七大(1945),毛泽东思想被作为指导纲领确认下来。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进行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原理进行理论概括形成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A、马列主义是一般的理论

B、中国的特殊性(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C、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运用马列主义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A、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产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B、毛泽东思想不仅包括革命,还包括建设。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点,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使用思想理论这个概念。

2、群众路线: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群众。

3、独立自主。

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

(一者三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围绕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举例,如开创农村包围城市、实现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的成功。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发展史角度)

一般理论 国情特殊 两者相结合

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中国革命角度)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解决了一些民主革命中的问题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向导(建设启迪)

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地科学体系。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分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开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完全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骂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是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是中国独立发展的主要障碍。

骂封建统治: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联合专政。

骂封建经济: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

说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但是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没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不平衡,不统一:政治经济不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两个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整个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位)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最终目的)

中国近代的民族民主革命

三元里人民抗英(第一幕)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把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两大目标提到了全新的高度。

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近代中国摆脱改良主义思想之第一人。

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2年元旦,成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发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促进了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了:阶级革命需要新的领导力量、需要探索新的政权形式、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需要→失败→危机加深→新的出路

必然性: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趋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开始向政治斗争发展。

思想: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 彻底不妥协,反帝反封建。

工人阶级起决定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主导力量。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避免资产主义前途,为实现社会主义前途提供了可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我是首要问题。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最主要敌人(民族革命)。

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影响了民主的独立和政治的进步。

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长期的混乱。

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对象(民主革命)。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中国的主要工具。

封建剥削制度为中国军阀专制统治提供了便利。

封建主义影响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经济的现代化。

官僚主义也是革命对象之一。

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象

领导权的不一样,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无产阶级领导?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资产阶级天生软弱。

无产阶级具有革命性最强、压迫最深、分布相对集中、与农民有天然联系等特点。

时代决定:是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关键。

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实施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A、人数多 B、具有革命积极性 C.工农联系 D、军队来源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

就民族资产阶级的总体而言,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表现出反帝反官僚军阀的积极性。但经济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割断经济上的联系,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根本性质,即革命对象相同,基本动力相同。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无产阶级领导的(领导权),人民大众的(动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城市工人力量相对弱小,必须发动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此在长期的斗争中夺取革命的胜利。

3、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第一枪: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城市工人力量相对弱小,必须发动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此在长期的斗争中夺取革命的胜利。

3、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八七会议(1927):

1、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2、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指出了继续斗争的目标,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四、三次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知识点: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本上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表明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问题上认识的飞跃。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要点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简介统治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独立性、空隙、大国)。

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领导红色区域的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要紧的条件。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根据地——战略依托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战胜发革命武装;就不能发动群众,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及工农政权。

如果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使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主要指土地),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革命根据地也得不到巩固和发展。

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依托,如果没有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会因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而陷入失败。同时,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和发展。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

1、没有合理、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利用,只能用革命武装发抗反革命武装。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胜利,就要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组织红军队伍、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3、革命敌人力量强大,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广大的乡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1、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农村包围城市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

2、它批判了城市中心论的左倾错误,对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3、它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4、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知识点::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纲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提出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一支战斗队,又是一支工作队和生产队;

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优待俘虏;

人民军队内部实行的三个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为什么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意志。

2、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无产阶级革命性,而不致沦为旧式农民武装。

3、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很好地执行革命任务。

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点:

1、依靠人民群众。

2、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3、建立三结合(以人民军队为骨干,野战军、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主要的战略战术原则:

1、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

2、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多种作战形式,适时转变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原则的阐述

列宁、斯大林明确提出,他们有两点重要的发展:

1、提出寻找同盟者必须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取大量的同盟者。

2、提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可以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由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

2、由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所决定。

3、由中国革命的残酷性、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所决定。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

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首先提出,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其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妥协退让,统一战线破裂。

二、工农民主联合战线

基本成分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一部分贫苦的小资产阶级。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特性: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端的复杂性。其成员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和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一战线内部复杂。

2、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

3、没有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4、处于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队伍空前广泛,基础极其稳固。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政策: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革命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规范和限度。

策略:就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制定相应的行动方针、斗争方式和手段。

原因:

1、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总是同一定的政策相联系着。

2、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体现。

3、政策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

4、政策和策略关系着革命政党能否时刻统一全党的意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

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统一战线中实行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坚持对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坚持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还必须正确处理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坚持两者的一致性。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

争取中间势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三部分人。

孤立顽固势力:孤立国民党内亲英亲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与其坚决斗争,但另一方面要实行团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一、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1、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统一战线是完成革命任务的方式,领导权必然由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所派生。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2、这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也包括其它劳动者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劳动阶级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要正确处理好两个联盟之间的关系:

1、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

2、尽可能扩大第二联盟。

3、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三、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四、革命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统一战线只有以强有力的人民武装作后盾,才能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

2、任务的变化。

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可能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最高组织形式

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以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用户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为主体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要点是:

1、长期共存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一是历史的,二是现实的。我国仍将存在着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

2、互相监督是极其有必要而且十分有益的。

三、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统一战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是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中,由周恩来提出的。又经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党的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

1、中国共产党是在农民和其它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在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军的民族革命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2、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在长期的、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3、中国共产党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要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整个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努力运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反帝反封建→失败→需要新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

外部:19~20世纪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来到中国

内部:

1、工人阶级壮大和发展(物质条件)

2、新文化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思想条件)

3、出现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李大钊)

●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理论来自于实践,毛泽东思想是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萌芽:党的建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理论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性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人民运动考察报告》。

“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

“三大”提出国共合作

“四大”提出工人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问题

形成:土地革命前中期(1927~1931),理论标志是道路理论,标志性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原因:

1、实践(土地革命和第一次建立农村根据地)。

2、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

1、工作重心转移,走向农村。

2、枪杆子里出政权。

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战时期(1935~1945),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性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

原因: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走向成熟→有一个安定稳定的环境让全党学习马列主义运动(延安时期)

“七大”(1945)毛泽东思想被作为执导思想写进党章(确定)。

发展:解放战争到建国后(1945~197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用理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过程中产生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思潮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A、存在错误思潮(教条化、神圣化)

B、毛泽东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要求结合实践,解决我们具体的问题

C、毛泽东思想是在斗争过程中形成的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形式上完全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

B、集体智慧结晶:党的其他领导人也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C、以毛泽东命名的原因:

a、注重中国实际进行社会思考 b、对中国国情的把握c、反对教条主义 d、文化遗产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党的六届六中(1938.10)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提出实事求是。

党的七大(1945),毛泽东思想被作为指导纲领确认下来。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进行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原理进行理论概括形成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A、马列主义是一般的理论

B、中国的特殊性(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C、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运用马列主义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A、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产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B、毛泽东思想不仅包括革命,还包括建设。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点,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使用思想理论这个概念。

2、群众路线: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共

产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群众。

3、独立自主。

● 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一者三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围绕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举例,如开创农村包围城市、实现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带领中国共

产党实现革命的成功。

●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发展史角度):一般理论 国情特殊 两者相结合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中国革命角度)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解决了一些民主革命中的问题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向导(建设启迪)

● 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地科学体系。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分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开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完全形成)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骂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是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是中国独立发展的主要障碍。

骂封建统治: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联合专政。

骂封建经济: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

说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但是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没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不平衡,不统一:政治经济不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不平衡。

人民贫困,不自由:中国人民经济贫困,政治上不自由。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两个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整个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位),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最终目的)

● 中国近代的民族民主革命

三元里人民抗英(第一幕)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把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两大目标提到了全新的高度。辛亥革命: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近代中国摆脱改良主义思想之第一人。

2、建立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3、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1912年元旦,成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发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A、1、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促进了亚洲的觉醒。

B、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了:阶级革命需要新的领导力量、需要探索新的政权形式、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

1、需要→失败→危机加深→新的出路

2、必然性----A、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政治: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趋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开始

向政治斗争发展。C、思想: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

●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彻底不妥协,反帝反封建。

2、工人阶级起决定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主导力量。

3、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A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C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D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E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避免资产主义前途,为实现社会主义前途提供了可能。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A分清敌我是首要问题。B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最主要敌人(民族革命)。C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一切灾难的总

根源。D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影响了民主的独立和政治的进步。E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长期的混乱。F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对象(民主革命)。G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中国的主要工具。H封建剥削制度为中国军阀专制统治提供了便利。I封建主义影响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经济的现代化。J官僚主义也是革命对象之一。K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L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之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领导权的不一样,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无产阶级领导?

资产阶级天生软弱。

无产阶级具有革命性最强、压迫最深、分布相对集中、与农民有天然联系等特点。

时代决定:是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关键。

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实施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A、人数多 B、具有革命积极性 C。工农联系 D、军队来源。

2、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3、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就民族资产阶级的总体而言,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表现出反帝反官僚军阀的积极性。但经济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割断经济上的联系,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

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A根本性质,既革命对象相同。B革命的基本动力相同。

2、A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B、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

步是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无产阶级领导的(领导权),人民大众的(动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具体形式: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地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是反侵略、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对内是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经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中国共产党把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

独具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政权的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述上准确鲜明,具有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的双重含义。

●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二没收、一保护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知识点:

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2月会议强调,土地改革必须注意两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没收官僚资本,包涵着两重性:一方面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无产阶级领导的”指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

“民族的”指在内容上反帝,形式上带有中华民族特性,即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科学的”强调的是文化的科学内容。

“大众的”指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1、没有合理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利用。

2、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知识点: 第一枪: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城市工人力量相对弱小,必须发动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此在长期的斗争中夺取革命的胜利。

3、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八七会议(1927):

1、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2、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

3、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指出了继续斗争的目标,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三次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知识点: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本上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表明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问题上认识的飞跃。

●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要点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简介统治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独立性、空隙、大国)。

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领导红色区域的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要紧”的条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根据地——战略依托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战胜发革命武装;就不能发动群众,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及工农政权。

如果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使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主要指土地),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革命根据地也得不到巩固和发展。

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依托,如果没有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会因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而陷入失败。同时,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和发展。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

1、没有合理、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利用,只能用革命武装发抗反革命武装。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胜利,就要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组织红军队伍、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3、革命敌人力量强大,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广大的乡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1、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农村包围城市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

2、它批判了“城市中心论”的左倾错误,对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3、它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4、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人民军队的建设

知识点: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纲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提出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一支战斗队,又是一支工作队和生产队

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优待俘虏

人民军队内部实行的三个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为什么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意志。

2、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无产阶级革命性,而不致沦为旧式农民武装。

3、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很好地执行革命任务。

● 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点:

1、依靠人民群众。

2、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3、建立三结合(以人民军队为骨干,野

战军、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 主要的战略战术原则:

1、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

2、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多种作战形式,适时转变

●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原则的阐述;

列宁、斯大林明确提出,他们有两点重要的发展:

1、提出寻找同盟者必须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取大量的同盟者。

2、提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可以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由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

2、由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所决定。

3、由中国革命的残酷性、长期性和不平衡

性所决定。

●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

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首先提出,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其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妥协退让,统一战线破裂。

二、工农民主联合战线

基本成分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一部分贫苦的小资产阶级。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特性: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端的复杂性。其成员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和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一战线内部复杂。

2、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

3、没有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4、处于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队伍空前广泛,基础极其稳固。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政策: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革命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规范和限度。

策略:就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制定相应的行动方针、斗争方式和手段。

原因:

1、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总是同一定的政策相联系着。

2、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

利益的体现。

3、政策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

4、政策和策略关系着革命政党能否时刻统一全党的意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

● 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统一战线中实行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原则的实质,是坚持对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坚持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还必须正确处理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坚持两者的一致性。

●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

争取中间势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三部分人。

孤立顽固势力:孤立国民党内亲英亲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与其坚决斗争,但另一方面要实行团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一、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1、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统一战线是完成革命任务的方式,领导权必然由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所派生。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2、这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也包括其它劳动者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劳动阶级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要正确处理好两个联盟之间的关系:

1、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

2、尽可能扩大第二联盟。

3、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三、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四、革命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统一战线只有以强有力的人民武装作后盾,才能巩固和发展。

下载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党的集体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摘要:本文试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特点以及深远的影响这四个大点来论述此文。 关键词:形成、产党、发展、特点、深远影响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

    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汇编)

    20:11:49 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2011-03-30 15:03:42 分类:专题复习一、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历史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MPA周博轩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历史原因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然而,在中......

    毛泽东思想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

    学校国防教育发展历史(最新件)

    近十年来学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回顾 一、学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从1985年以“学生军训试点”的形式开始的,根据1984年我国新颁布施行的《兵役法......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案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案授课时间2021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章节名称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毛泽......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历史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