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
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感想
盐城市冈中小学 徐海霞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较有特色的一篇文章。文本讲述作者照料生病的母亲,因护士换床单抱起了病重的母亲。母亲略轻的体重唤起了作者儿时的回忆,忆及母亲的种种。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作者抱着母亲轻轻摇动,两行热泪从母亲的眼角滑落下来······
文本的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以明暗两条线,穿引全文。明线以“抱母亲—忆母亲—报(报答)母亲”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暗线则是以作者心理跌宕起伏,层层推进来推动情感的涌动。“吃惊、难过 愧疚”是作者对母亲一生为家庭默默奉献的情感线索。作者从不了解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独自一人承担重担,到自己成年后没能为母亲分担重担而愧疚不已。
教师需要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起伏。文本中一处细节,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是作者情感的“泉眼”,要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之中,品悟、揣摩词句,寻找”源头活水”,推己知彼。
怎么教这课呢?在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实录。他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启发。于是,在设计这一课时,我紧抓情感线索选择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在这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一抓住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后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抓住三个没想到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我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于是找出了下列三个句子: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C、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层。当读到“每个母亲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这一句话时,我先问学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动情地问到:“每个母亲都是怎样过来的,你们的母亲又都是怎样过来的,你们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了吗,想到了母亲的哪些事?”课堂上学生沉默了一会儿后,学生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调皮的袁鑫说到生病时妈妈照顾他时的情景,说着说着竟说出了眼泪;丁康说起了“妈妈吃鱼头”的事(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蒋雯丽说起了妈妈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的辛苦经历;王楠说起了妈妈剔自己吃过的鸡腿骨头上的肉的事,由此她认识到了自己真是太浪费了„„学生说得很动情,此时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我相信学生懂得了母亲的爱,懂得了母亲生活的艰辛,他们以后会更体贴自己的父母的。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对人的终身发展意义不容置疑。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巧妙无痕的加以引导渗透,在引导学生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时,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设计: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
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学生深入文字,领会文意,真正理解了儿子难受的心情。
第二篇: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
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
——《纸船和风筝》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设计理念:
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文章的生动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为引发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会让学生对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有所认识和体悟,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板画激情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读准字音,并随机组词练习。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卡,引导学生认读,并抽取部分词语进行口头造句练习等,检验学生对课文新词的理解运用情况。
【对生字新词的复习,不单单是只要求认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以求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目的。】
3.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结合文中插图,想一想:本文具体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画,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重点研读,诵读悟情
(一)学习1~6自然段。
1.自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都读懂了什么。
(1)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多音字“漂、扎”的读音,区别“漂”与“飘”的字形和用法。(2)课件出示第3和第6自然段的句子。
①再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看你从中体会到了小熊和松鼠当时的什么心情?(惊喜、快乐)
②哪个词直接描写了他们“特别高兴”?仔细体味“乐坏了”“也乐坏了”的意蕴。
③请大家带着体会到的心情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3)播放轻音乐,学生闭眼想象小熊和松鼠欢乐相处的情景,在音乐声中分享友谊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感知内容,体味文本的感情基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学习7~11自然段
1.用心轻声朗读7~11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学生自由回答、评议。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角色体验,再读第8和第9自然段,把自己当成小松鼠或小熊,体会一下他们吵架之后的心情。(难过、伤心、孤独、失落)
3.引导学生区别“很难过”“也很难过”所表达的不同意思。4.用“难过”进行换词训练。
出示句式:小熊很 ,松鼠也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说完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可以填“伤心”“孤独”,也可以填“失落”“后悔”)
5.随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要求读出小熊和松鼠的伤心和孤独,语速宜慢,要饱含深情。
6.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松鼠为什么哭了?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再次和好时的兴奋与激动。引读:
师:因为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所以—— 生:小松鼠高兴得哭了。
师:因为小松鼠又可以得到小熊的祝福了。所以—— 生:小松鼠高兴得哭了。
7.课件出示“纸船启航、风筝纷飞”的感人一幕,师生共同为他们的友谊祝福。
8.轻声播放《友谊之歌》,学生选择伙伴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回味友谊。【通过角色体验读、轻声读、齐读、默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凸显低年级段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
三、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和亲人、朋友、同学闹过别扭?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联系生活自由说。)
师总结:是啊!生活中,我们难免与周围的亲人、朋友、同学等发生矛盾、闹别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看我们如何对待它。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宽容、包容、谅解、真挚的心,就不会失去人间最珍贵的友谊,就会永远拥有朋友,拥有友谊。【“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创设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共鸣的教学情境,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进行深层次的体验感悟,启迪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指导写字,夯实基础
1.指导书写“祝、福、扎、抓”四个字。2.展示、交流、评价。
五、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2.找与你闹过别扭的好伙伴,并主动与他和好。教学感悟:
《纸船和风筝》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想,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本堂课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朗读训练。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重点,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以自己感悟为基础,采取自由读、轻声读、默读、齐读、引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落实“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教学中以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抓住“乐坏了”、“很难过”、“再也受不了了”“高兴得哭了”等重点词句,让孩子在朗读中体味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二是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本堂课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个较好的体现。
(1)利用想象说话,感受友谊带给双方的快乐。如在1-6自然段中的想象说话——“小熊和松鼠还会在风筝和纸船上写些什么?” “小熊,你想在风筝上写什么?”“小松鼠,听到小熊的祝福,你想说些什么呀?”“小熊,你还有什么高兴的事儿要告诉松鼠吗?” 学生在对话中搜集小熊和松鼠在交往中快乐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友谊所带来的美好。
(2)利用想象说话,感受心理变化。如,当他们友谊破裂时,本堂课利用空白,让学生进行补“白”。“小熊坐在树底下,望着满树的风筝,看着看着,它不禁想起了„„ 他想„„” “其实松鼠望着屋顶上挤得满满的纸船,也有很 4 多话想说。他真想说„„” 让学生扮演小熊、小松鼠,体会两者当时的思想变化,学生感悟到了故事中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对友谊的渴求。
三是以情激情,以情导情。
教师以浓浓情感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以情生情,以情促知,以情导情,知情并育,力求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浑然一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本堂课在阅读教学中还学生以真正“读者”的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在语文教学中,本堂课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整堂课努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色彩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与文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和小动物们进行心灵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还结合情境理解文中的词语,引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得以体现。
第三篇: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
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
——广西苍梧县京南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廖海燕
在2011年10月上旬的9——10日,是我较为难忘的日子,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上收获较大的两天。这两天,学校安排我和几个同事去南宁观摩“广西实施有效教学的优质课比赛”以及听专家讲授语文教学讲座。
10月9日,从上午的8点20分开始到下午5点钟,我听了参加比赛的七节优质课,他们都是从广西的不同城市挑选出来的优秀选手。老师不同,教学方法也大多不一样,但他们的课都很精彩。这一天,整个会场可以说座无虚席,在老师上课时,我们这些观众不时的报以阵阵的笑声和掌声。我们被老师的讲课给迷住了。9日上午,听的是黄厚江老师上的《孔乙己》,并认真的听了他的评课及讲座。黄老师是特级教师,上课也有他的特别之处,只见他抛开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津津有味地花了一个来钟去和学生们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到结束还觉得意犹未尽。要问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披情入文,这也是那八位教师的共同优点。
其实,不管是乡镇或者是城市的中学,我们都共同面对这样的状况:班里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更是各异,老师的难题就来了。面对这样的学生,到底在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既培养了优等生又照顾到班里的所谓“差生”。许多老师会觉得无从选择,甚至会哀叹现在的学生难教、难以做到优差生两者兼顾,在摸索中竟不知用何种方式去教导学生行之有效地学习语文了。说实话,我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而进入苦苦的思索当中,但听了他们的课我终于想明白了。一个班的学生虽然有成绩优劣之分、语文阅读理解水平也有高低之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还没走入社会被污浊的人,他们还保留了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他们都是情感较为丰富的群体。所以,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披情入文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曾经有人说过“语文=做人”,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最初起点与落脚点,只是被当今的应试教育所淡化了。“语文=做人”的教学方法里面最少不了的也应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披情入文,唤醒学生的善良本性和原始的丰富情感,让学生把情感投入文章当中,与作者的情感相互交流、引起共鸣。这是语文阅读的本质。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披情入文呢?这无疑是一个难点。而我个人认为要做到让学生披情入文,以下几点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
一、注意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经历
有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有一定的写作背景的,例如鲁迅的《雪》、《故乡》;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杜甫的《石壕吏》;流沙河的《理想》;朱自清的《春》„„那么我们在讲课之前一定得跟学生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因为这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很有帮助。这样能让学生对文章及作者的情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感知。而我认为,老师在讲课文主要内容之前就应该简要地介绍一下文章的主旨,它就好比有了一根攀悬的绳子,那么学生们就可以在它的牵引下去深读文章、理解文章。对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走进作者的心灵有很大的帮助。有许多的老师为了赶课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往往会在不经意之间忽略了对课文背景和人物经历的介绍,我觉得这对我们上语文课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我们不提倡对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作长篇大论的介绍,如若这样花过多的时间在这两者的介绍上,语文课堂势必会被悄悄的转移,它将变成咱们的历史课了,失去了语文的本质。
二、教师注意课前的情景导入
我认为课前的情景导入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尽量的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次优质课比赛中,有两位老师的课前导入我最为欣赏。梧州的潘老师在上《老王》这课时,他首先用屏幕展示了一幅“老王”的头像,然后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活会如何、你生活中有这么一个人,你想对他做点什么,能为他做点什么?他这些问题的抛出,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的诉说了自己的真情。潘老师设计的这个情景,无疑是达到了释放学生情感、提前进入课题的作用。另一个是上苏教版《窗》一文的老师,她也是采用图片的形式创设情景,先是屏幕上展示“窗”的图片,然后再问学生“你觉得窗外有什么”、“透过这一扇窗你想看到什么东西”、“我们生活常常把什么比喻成窗”。老师所设置的问题将学生引入了思考,在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学生也很容易说出“心窗”,这样文章的主题就出来了。我觉得在利用图片作为情景导入时,图片必须得选择与文章密切相关的,是典型的,从视觉上入手打动学生的心灵。第二,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与主题相连,以便于能够轻易的引出课题内容。如果老师问题上设计得不好,学生就会天马行空的聊,语文课便会上成了聊天课。
其实,情景导入的方式很多,有刚才说的利用图片导入,目前用得较多的还有音乐、影视片段、flash动画、妙语等。不管是那一种,它们都是从人的感觉器官中的视觉、听觉方面去引发学生的最初感受,激起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上课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及情感的感染
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失败,有时候跟老师的情绪及情感的带入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曾记得,在我第一次语文教学实习中,我听了一节让我至今还印象深刻的语文课。那是在横县中学的一位女老师给她的学生上《背影》这一篇文章。在没去实习之前,我们组的成员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备《背影》这一篇文章,也在班上、在导师的面前多次上过这一课。可是每次上完课导师都一语不发地摇头。他让我们知道,《背影》这篇文章真的不好上,它需要老师和同学的情感共鸣。这天,那位老师在上课文内容之前,就讲了她与父亲的一个故事,内容大概是说自己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母在家只能靠那几亩薄田来养活全家,可家里兄弟姐妹较多,还得养一个患有瘫痪的年迈的奶奶。那是,家里实在是太难了,哥哥姐姐迫于经济问题终于不得不辍了学,但由于自己的坚持,父亲还是咬紧了牙关送她上学。当时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为严重,她和她的父亲免不了受到别人的闲言闲语和异样的目光。在她上到高中时,家里就更难了,大哥到了娶亲的年龄却因为家穷,一直没娶上媳妇,心里很是怨恨她和父亲,在家里,她从未见过哥哥给她好脸色。她跟父亲提过退学的事,父亲沉默了良久,然后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孩子,父亲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再有什么出息的粗人了,我已经对不起你的哥哥姐姐们了,不能再对不起你,我们家总要有一个出息的人。”在高中新生入学的那天,父亲卖掉了几百斤的谷子,东挪西借凑够了钱,带着她走了两小时的山路去车站等车。父亲挤在人流中为自己买好了车票,叮嘱了两句便转身往回走,这是她看着父亲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的身影越来越小,她眼泪模糊了双眼。她觉得自己的父亲实在不易,那远去的背影永远刻在自己的心上。这位老师说着、说着,眼泪如往年一样漫湿了双眼。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老师的故事也把他们带进了自己深深的回忆当中,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送自己进入初中时惜别的背影。这一节课老师上得很生动、很感人,学生也由于自己思想上与作者有所共鸣,课堂凝聚着一种沉重的气氛,学生也理解了文中那一份真挚的父子深情,特别是读到“父亲离大去之期不远”那一段时,许多的同学眼里浸满了泪水。
朱自清的故事虽然离他们很远,但他们老师的故事却离他们很近,老师的情感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对父爱多了一份感悟、多了一份理解。这是鲜活的例子。如果我们老师生活中的例子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学生、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这种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情感性的文章,我们的老师也必须先于学生将情感投放到文章里,将自己的情感跟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你才能带动学生,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牵引着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思想有所共鸣。我也常发现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自己对文章理解很通透,在有情感的朗读中,也可以从自己的声音上传达一种情感,学生也能感受得到。对于一些文章,老师能有情感地为学生朗读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传送方式吗?
四、语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原始的善性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说得好。其实我们的学生并非天生就是顽劣而不可教育的,他们之所以顽劣,那是跟他们的家庭教育、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他们的交际圈子有必然的关系。即便是顽劣的学生也是可以教育和感化的。他们处处表现的得顽劣,甚至自负,也许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和用来吸引人们关注的手段。他们也许懒散而成绩差,可是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就是有时候想得比较的极端、消极罢了。
鉴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在语文的教育中更应该挖掘孩子们的原始善性,以语文的手段去教导启发他们。要做到这点,那么我们在语文的教育中就往往应该做到在阅读中注意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
在语文的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我们老师应该站好自己的指导位置。在语文教学和语文阅读中,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有他们自己的最初的阅读理解,作为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把学生的最初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我们上《我的叔叔于勒》,总爱讲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们只认金钱而不认亲情,我们课文中的文章导读也这么说,在学生没学这篇文章前,他们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对课文有了一个最初的理解。但是,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不可以只是这样的理解。要纠正学生的这种最初理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让学生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理解。那么,在让他们去联系生活实际去分析理解当中,文章得出的主题也就不局限于原文给出的结论了。他们会说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些人的生活影子,那么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属。学生还会联想到其他国家人们的人与人的关系,然后会得出这么个结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每个国家都有,它是人类的通病,是人类的劣根性。”有了这么个他们自己探讨得到的结论,我们还可以让他们再度联系生活,去谈论一下文章人物在亲情面前为何如此的冷漠。他们也会在文中找到这些答案“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人家请吃饭从来都不敢去,担心回请”“两个女儿都过了结婚的年龄,因为没钱的缘故,都还没有嫁出去。二女儿最后是因为于勒叔叔的信,才好不容易得到一门亲事„„”、“这些都是因为生活艰难的原因,它反映的是穷苦人家的艰难生活。”他们又会得出这样的论断。再让他们联系生活,让他们去想象一下,“假如自己也有这样的亲人,曾经做了对不起自己家的事,现今落魄了,想回来,你们家又没钱,这时你将怎么办?”或者说“假如你本人是于勒,你落魄了,你会回你哥哥的家吗?”,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这样想“于勒又不是现在才落魄,为什么这么多年没音信,也不见回来,却呆在船是做又苦又累的工作。”或者是这样想“我们能认出如此落魄、像变了个人样的于勒,那于勒难道没认出我们来吗?”„„如此分析下去,他们又会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无奈、以及善良的存在。他们的认识也会在整个对课文解读与社会探讨中得到不断的提高,能将原来最初的理解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此时的学生会对文中的人物产生一种同情与怜悯,这是发自内心的,不加虚假的内心感受,也就做到了披情入文了。这也不仅仅是优秀生的认识,它的这个认识的广度是对于整体而言的。
五、教师要注意文中细节的精讲
在听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课,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对文中细节描写的精讲。分析《孔乙己》,我们老师通常会讲到孔乙己前后付钱时的两个动作“排”“摸”,从这两个字去了解孔乙己的人生变化以及生活状况、心态。而黄老师他却能够捉到更细的词语“孔乙己用手走”中的“走”字。这句话是孔乙己腿被打折了之后到店里要酒喝,喝完酒后在众人的笑声中离开所发生的动作。黄老师为了给学生讲明白这个字的意义,他拿“爬”字与“走”字来一个比较,并从力学的角度画了草图作出分析:“爬”得手脚并用,而孔乙己腿折了,“爬”显得吃力,“走”只是手需要用力,不会弄疼腿。这个字也写出了孔乙己唯一能在众人面前所能维护到的自己的一点点尊严了。
文章的细节描写,往往是作者投注了较多感情的文段,从里面的字词中,我们最容易去了解作者。它就好比是一座心灵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它来走近作者、走近人物的内心,去倾听人物的心声。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要注意对文章细节描写的把握,并且需要把细节描写进行有效的精讲。这才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情感去学习。
六、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语文活动的开展
王荣生教授在讲座中讲过这样的话“语文教学应该以开展语文活动为基准”。他觉得在语文课中开展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在听优质课《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我最有感触的就是老师开展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当讲到小鸟飞落在“我”的阳台时,老师让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扮演小鸟与“我”,在扮演中她注意让学生表演出小鸟与人物的神态和想要说的话。在短短的几分钟表演中,会场送来了笑声与掌声,同学们的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让我们在坐的都能感觉得到人类的残忍、孩子们的善良、动物们的无辜无助。我们作为一个旁听者都能有这样的感受,那么学这篇文章的学生呢?感触应该会比我们深。其实有了这个成功的语文活动的开展,老师即便不向学生说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学生也自然懂得了,真正的做到了不言而喻。
另在听《老王》一课时,感触也很深。潘老师一节课能成功的开展了两个语文活动,一个是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时,他让学生分角色一男一女对话,学生把人物对话把握得很好,在他们的对话中,旁边的同学也有所触动,有一种情感的震撼与共鸣。另一个活动是老师让学生模仿老王的样子,特别是“直僵僵”的样子,通过模仿,他让学生们加深了对老王这一穷苦人而不幸者的了解,激起了学生对老王的同情和揪心的痛。
过多的例子我不想举太多,总而言之,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能行之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它的确是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活动的形式它可以把抽象的认识变成直观的认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就跟容易理解和感悟了。做到披情入文也就不难了。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年轻教育工作者较为肤浅的认识。
第四篇:入职悟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
毕业作品
主题:
所在班级:
姓名:
学号:
入职悟
大学三年里,有太多的人和事,浮在眼前,挥之不去,忘不了刚入校时的情景,忘不了军训时的情景,更加忘不了那一份份真挚的友谊与祝福。
在大学的三年时间里,演绎了我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放下高中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庭生活,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第一次不再去和以前一样死记硬背,而是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实践;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而是自己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自己所有的时间。大学生活里空闲时间比较多,需要自己合理去安排,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毕业生,在步入社会进入工作职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容面对,不断努力。为了使以后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现对以后的工作形式作以下分析。
首先,刚离开大学会有不适,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对学生的角色还是比较依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会对所从事的工作有所担忧,缺乏年轻人的朝气与锐气,最主要的是因为大学生主观思想上的自傲和客观思想上的浮躁,这些问题都是大学生就业路上的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尽快提高和锻炼自己以获得同事与领导的肯定。(3)要树立工作的责任意识。(4)要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将可为我们的工作减少坎坷。
其次,在择业方面,大家都比较迷茫,而越是在这个时候需要从容。在择业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到发展有潜力的行业,将其罗列对
比,选出最合适的。然后利用SWOT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出威胁以及机会,只有这样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也要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方面感兴趣,自己才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努力,创造辉煌。当选择一份职业的时候,需要一心一意去工作,不能只保持三分钟热度,不然工作将不会有起色,永远停留在原步。
最后,当步入公司开始工作时,需要虚心学习,积累经验,向同事请教,不可傲慢。在公司里,需要做一个好职员。第一,认真做事。一个人要想在公司有所发展,必须主动进取,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第二,钻研业务。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自己不断进步。第三,习惯约束。在公司里面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第四,讲究礼貌。在与同事相处时需要彬彬有礼,善于从他们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在与上级相处时,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安于本分,为领导排忧解难,深谋全局,提升自身价值,得到领导信任。第五,保守秘密。第六,严格守信。第七,节制私欲。第八,乐于奉献。第九,拥有自信。虽然毕业生刚步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但是只要经过努力,工作将会顺利。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上可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满怀信心,努力奋斗,前途还是一片光明。
2011年 11月28 日
第五篇:感 悟 亲 情
感 悟 亲 情
——“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我们走入自己内心,探索表达冲动的缘由,细思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灵的深处……]
一、活动背景:
第五单元的课文都是表达浓浓亲情的美文,鲁迅的《风筝》在误解和冲突中表达手足之情; 《羚羊木雕》展现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是非曲折中更见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散步》题材极为平凡,含义却十分丰富,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沐浴着母爱的光辉幸福欢乐,而远离母亲则思念哀伤;《咏雪》勾画的是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雅趣和温馨;《陈太丘与友期》从元方的聪颖机智维护父亲的尊严中,可见父子亲情。
第五单元“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安排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感悟亲请”这一主题而展开。第一项,老照片的故事,去了解背景重温亲情;第二项,我家的一件珍品,询问家人叙述一段家庭往事;第三项,妈妈的唠叨,理解唠叨中溢满着的母爱。
学生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篇幅不限。
二、教学思路
按照教材“教学建议”,我从四个教学环节入手:
一、创设情境,情感酝酿;
二、展开话题,情感深入;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四、集思成文,情感表白。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感情自然就会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因此,一篇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是魅力所在。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许多学生都认为生活简单枯燥,每天走的都是上学、放学一条路,接触的就是父母、老师、同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这样平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人动情的东西。那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熟悉的东西,是写作时大脑里现有的“存货”,但光把这些拿出来还是不够的。写作还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因此,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敞开心扉,真情流露。文章,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关心他人,培养热爱亲人和集体的感情。
2、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说话简洁、有条理,口齿清楚,语言流畅。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做到具体,真切,生动感人,有真情实感。
四、教学重点
1、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和简洁性。
2、书面表达的真切、生动、准确。
五、教学时数安排: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进行家庭情况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境况。、学生回家与父母沟通,收集家中物品。、教具: 投影仪(或小黑板),小课件。事先在黑板上板书:我爱我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酝酿:上课前播放歌曲《我爱我家》(让师生在音乐的氛围中逐渐进入状态)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1983年,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的一家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或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的小女儿还活着!他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二、展开话题,层层深入
是啊,有亲人就有家,有爱才有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楼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但,只要有爱就有家。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家里浓浓的爱了吗?也许,家中一件毫不起眼的物品, 一张记录瞬间的照片,甚至是家人之间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会为你诉说难忘一幕,传达浓浓亲情呢。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展示你的物品,诉说你对家的深情吧。
诉,难忘一幕:
家中的一物一景一幕,甚至一句话,都渗透着家的温情。展示你的物品,诉说家中的亲情。
要求:四人小组,互说家事。推选代表展示物品并发言。
(学生互评发言)同学们诉说的家事,谁最能打动你的心?
(教师小结:老师听出来了,这些发生在家中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你,并非它的情节有多么离奇曲折,而是因为凝结在其中的真情实感让人不得不动容。(板书:真情实感)
(同学们满怀深情的话语,让老师也心潮起伏,不由地想抒发对家的情感。)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 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瞬间消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 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惟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 家,是父亲下巴硬匝匝的胡须,扎得你脸颊发疼心里开出了花。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对家对亲人的深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吧。)
写,心语一曲 :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对家对亲人的深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吧。要求:四人小组,每人写一句赞颂家的句子。
学生完成后,推荐组员朗读自己所写。(配乐)
(教师总结:是啊,家不一定有多大,可家是自由自在的乐园;家不一定富丽堂皇,可家却是温暖如春的天堂。只要细心留意身边的一点一滴,你就能感受得到.(板书:留意细节)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谁也舍不得离家而去, 离开家,,想念家.,思家怀乡的情绪,,是人类共有的情怀。
感,深情一片:
欣赏一首诗,感受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去国怀乡的浓浓《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他所思念的家在哪儿?
(他所思念的家不仅仅是自己的小家庭,更是祖国大陆祖国大家庭。)
(余光中先生在大陆生活了二十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国情深,祖国大陆成为他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离家越久,思念越浓。他把对祖国“大家”的爱与思念,化成深情的文字,读来叫人九转回肠、不能释怀。)
余光中先生的眼里,祖国是家,大陆是家;在同学们的眼里,除了父母的家,还有哪里可以为家?为什么呢?
(寝室是家、学校是家、集体是家……)在我们的心里,不仅装着自己的小家,更要装得下祖国大家,集体大家庭。只有这样,爱的情感才会更深沉。(板书:情感升华)
同学们记忆里,还有没有以吟唱“家国”为主题的诗词文章?
四、集思成文,情感表白
诗人把绵长的乡愁浓缩成诗,同学们能否也拿起笔,将你对“家”的美好情思流泻于笔端?
颂,心香一瓣 :
以“家”为话题,书写你对家的关注,表达你对家的情感。
“家”的故事丰富多彩,可从以下角度构思:
1、诠释话题,描写家人或叙述家中的事,表达自己情感。
2、从空间角度切入,介绍家的布局,来表现家的温馨甜蜜。、从时间角度切入,写一个家庭的变迁过程。
4、挖掘家的引申义:家不仅指家庭,也可引申为集体、国家或地球家园。
教师总结:爸爸、妈妈和我是一个家,学校班集体是一个家,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也是一个家,五大洲四大洋更构建了一个地球大家园。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文字,它是神奇的精灵;家也不是一个单调的发音,它是人类对爱的呼唤。就让我们心中充满爱,来书写你对家的关注,表达你对家的情感。
《我爱我家》开场曲
歌词:
女儿: 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
妈妈: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的他,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
爸爸: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
合唱: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驻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 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驻我们的家。
女儿: 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嫉妒,弟弟要啥我有啥。
妈妈: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的他,爱就是感谢,不记任何代价。
爸爸: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爱就是珍惜,时光和年华。
合唱: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女儿: 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满分真经】用书信抒发情感,自然;用细节表达主题,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