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伟教授畅谈“民事诉讼法修订热点问题”
江伟教授畅谈“民事诉讼法修订热点问题”
余苗
5月6日上午,我院模拟法庭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应我院之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在此作了一场关于“民事诉讼法修订热点问题”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吴泽勇主持。
江伟教授首先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历程为切入点,介绍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的最新动态。他指出,民事诉讼既包括法院的审判活动与执行活动,又包括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对民事诉讼中的审判活动与执行活动应实行法律监督,但不应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实行监督。江伟教授认为,“一审终审”是小额诉讼程序的最大亮点,但仍存在诉讼程序不够简易等问题,还要考虑其与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的衔接。在谈到公益诉讼问题时,江教授以渤海湾漏油事件为例,认为现在能够提起公益诉讼的不应只有法定机关和社会团体,需要开阔眼界,适当允许个人提请公益诉讼。随后,他又认真详尽地分析了增加专家参与诉讼、案件调解及仲裁机构与法院的关系等问题。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江伟教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疑答惑,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国家立法问题的讨论。
江伟教授历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诉讼法学会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民事诉讼法、破产法、公证法仲裁法、人民调解制度等。曾多次主持或参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起草、论证工作。其代表作有《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若干问题》、《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的交错》等。
第二篇:礼仪教授金正昆畅谈礼仪
您每月收入多少?今年多大岁数?结婚了吗?身体怎么样?原先一直做什么工作?在社交场合,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常常会遇到这些“关切”的问候。而中国人民大学的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是把这些作为社交场合的“特别忌讳”的。他说:“这些都是社会交往中最容易引起别人不爽的问题,大有打听别人隐私之嫌。尽管问这些的大多是我们的朋友,也不应该有此‘见面礼’。”短短几年间,金正昆教授成为“出镜率”最高的礼仪专家,频频亮相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数十家外省市电视台,开设礼仪系列讲座,担任各种大型节目的礼仪顾问、礼仪嘉宾。以至于不是什么影视大腕儿的他,竟也成为广大观众熟悉的荧屏明星。金正昆教授外出打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出租车司机能认出他来——“这不是在电视上讲礼仪的金教授吗?”与金正昆教授相识已久,十几年前就曾经向他约过稿—“轻歌曼舞须守礼”、“学会花语再送花”、“着装色彩和谐为美”、“聊天别涉及三个禁区”等等“生活礼仪ABC”系列谈,是他涉足礼仪领域研究的早期作品。今天看来,实际上他那时就开始琢磨以一种贴近广大受众的方式和切入点,普及礼仪教育。十几年光阴荏苒,金正昆教授在交际礼仪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收获了《商务礼仪》、《外事礼仪》、《公司礼仪》、《警官礼仪》、《大学生礼仪》、《国家公务员礼仪手册》、《基层公务员的礼仪修养及培训》等共480万字的著述。一百多所高校把他撰写的礼仪教程列为课本。这里面,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探索,也反映着社会各方面对礼仪的青睐与渴求。你会陪客人出入电梯吗?“礼仪应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衣食足而知礼仪。现在大家这样重视礼仪,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发展了,国家繁荣富强了,老百姓也要求讲文明、讲礼仪了。”金正昆教授开门见山。1989年,从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时,学国际政治的他,尚未把礼仪当作自己的主攻方向。但他发现,随着国人对外交往活动的增加,在礼仪方面频频暴露的欠缺,每每令他汗颜。“国人的礼仪盲点亟须普及文明知识覆盖。”这促使他在研究国际关系之余,暗暗改变了业余科研课题,从普及大众关心的社交礼仪知识入手,开始了他艰辛却又充满乐趣的礼仪探索。对礼仪的热爱使他迷上了礼仪研究。不琢磨不知道,一琢磨“吓一跳”。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普通人的礼仪知识缺乏又往往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大到部门单位对外接待的礼仪,小到吃饭布菜、服装服饰、握手寒暄……不知礼仪惯例、不能礼貌待客而“出乖露丑”的比比皆是。金正昆教授常常爱举的一个例子是,女同志夏天穿制服时,穿凉鞋是不好看的,但“犯规”的人太多了。特别是穿露趾凉鞋,按照规矩是不能穿袜子的,如果穿则很不爽,不透气。有人会说,那街上的老外有的也穿凉鞋啊,对,但他们一般不会穿袜子,而且在正式场合肯定要穿正式的制式皮鞋,否则别人会认为你不守规矩,对方对你的印象肯定不好,再谈项目、谈合作,愉快的气氛就削弱了不少。再比如,陪同领导或客人出入电梯时,陪同人员的具体位置应如何?是需要先进去,还是后进去?是先出来,还是后出来?相信一般人很少考虑这个“顺序”,但又确实有规矩。金教授告诉你答案。标准做法是:陪同领导或客人进电梯时,陪同人员需要先入后出。陪同领导和客人乘电梯是要先入的,为什么?第一个考虑是安全,门一打开你就把领导或客人让进去,你怎么能保证安全呢?里面有没有坏人,底板上来了吗?您别笑,这是极而言之。第二个原因是,方便,电梯门口有控制按钮,它有程序,15秒左右就会关闭,不先进后出,就可能带来尴尬,或夹住领导、客人,或把领导、客人关在外边。金正昆教授深感生活中的礼仪不可小看。“礼仪规矩随处都有,你讲不讲究其实就是个人的层次与修养问题。生活中一般没‘坏人’,但有低素质的人、不文明的人,常常也是不善于学习礼仪、遵守礼仪规矩的人。我们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使更多的人了解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矩,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您需要我为您做什么?细心的听众在听金正昆教授演讲时会发现,他对听众从不说“你知道不知道”,而是说“你一定知道”,尽管所表达的实际意思差不多,都是为了引出他要阐述的观点,但透出一种对听众的尊重。金正昆教授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而不能善待别人有时是让人很不舒服的。一次,金正昆教授到外省出差,住在一家五星级酒店,按说,住在这里的客人应该是比较有修养的。早晨起来散步时,金正昆教授发现,有一个人老跟着他转,就问:“你为什么老跟着我?”那人说:“你是金正昆教授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那人兴奋异常,连声说:“金教授,我看见你太高兴了,我全家都是你电视讲座的忠实观众。我老婆和我娘都爱看你的节目。昨天晚上我还在看你在电视上讲礼仪,没想到今天早晨就看见活的了!”一番夸奖,弄得金正昆教授哭笑不得。夸人不到位,反成了变相“骂人”。怎样才能避免犯这种低档次的错误?金正昆教授开出的药方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讲究互动,要换位思考,对方为主。说白了,就是交往要以对方为中心。我国长期处于小生产社会,因为环境的影响,一个人说话时往往是“我是这么说的”、“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等等,大家好像已经习以为常,其实这是个误区,要取得交际的成功,就必须达到互动,就应该以对方为中心。金正昆教授有一次到一家政府机关去讲课,他想先了解一下该单位的情况,就问其领导:“你们这里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有什么新要求?”领导侃侃而谈,说我们准备做什么,我们想做什么,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自己有能力做点什么。因为是熟人,金正昆教授没有客套。他说老兄,跟你不客气,今儿我是来帮你找毛病。你既然是国家公务员,就要强调为人民服务,那么人民需要就是标准。不是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你愿意干什么,而是人民需要你干什么。交往能否以对方为中心,这是一个人际交往中重要的观念问题。一席话,让那个单位的领导一下找到了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善待别人有什么标准吗?金正昆教授的体会是要从尊重别人开始。他担任着众多政府部门的礼仪顾问,经常到外地讲课、讲学,非常受欢迎。为什么?外地的听众普遍反映,金正昆教授讲课尽管举了许多生活中礼仪方面的欠缺的例子,但没有简单地贬低大众的口气,让人很愿意接受。那次,他受邀到沈阳为筹备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礼仪教育活动作演讲,细心的听众从他的演讲中归纳出他共讲了五方面社交礼仪应注意的问题,但没有讲一句让大家反感的话,大家都觉得入情入理,且切中礼仪交往“要害”。最后,连负责接待他的出租车司机都感慨——“金教授这样讲礼仪,我也能掌握。”通话双方谁先挂电话?自我介绍最好先递自己的名片;饭桌上不准剔牙;吃喝不准作响;正式场合要穿制式皮鞋:男的是黑色的、系带的、光皮的、三接头的皮鞋,女士则是黑色的、高跟的、半高跟的船型皮鞋……每次讲课,金正昆教授都会讲一些礼仪的基本常识,他说:“学习礼仪要从细节开始。”什么是礼仪?金正昆教授认为,礼就是尊重。是一种道德的要求。礼者敬人也;仪就是一种规范形式。礼仪概括起来就是敬人之道。有些礼仪规矩是不能破的,不遵守就会闹笑话。金正昆教授说,比如吃西餐时,掉在地上的餐具和东西是不能捡的,为什么?因为西餐是长桌,排座次规则是男女交叉排列,你身边常常都是不认识的人。不仅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捡,而且手也不能放在下边,要放在桌子上边。否则就是“失礼”,这个细节马虎不得。“考考你们一个老土的问题,你在工作场合执行一般性公务,在和别人通电话时,通话双方究竟应当由谁先挂?”金正昆教授讲课时经常会问听众这个问题。事儿不大,可细究起来,还真让许多人困惑。谁该先挂?人们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应该由对方先挂。假定本单位规定打电话对方先挂,另一方也规定对方先挂,那将出现什么状况?双方都不挂!金正昆教授的提示是,应该由地位高者先挂。突发性事件不好说,执行一般性公务则必须如此。尤其是窗口部门,值班电话、热线电话、报警电话,要让群众先挂,地位高者先挂。你得让人把话说完。这是礼仪规则。接电话不讲礼仪有时是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一次,金正昆教授打电话找一位领导,接电话的同志把他“审”了一遍:你是谁,找领导什么事,准备什么时间到?然后才说:“那我告诉你要找的人不在。”深谙礼仪之道的金正昆教授把这种“先审查再拒绝”的方式称为“有耍人之嫌”。正确的方式应是先告诉对方领导不在,然后再问对方系何人,所为何事,需不需要转告等。不注意规则有时还会给自己找麻烦。一次,一位朋友请金正昆教授吃饭。他说客人没到齐,咱们先喝点饮料。你想喝什么?金正昆教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来一杯路易十三。他说你还真要啊,咱兜里只有一两千块钱,那路易十三得一万多,咱哪扛得住啊!他的错误在于问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正确方法是“封闭式”的:喝茶还是矿泉水?那样的话,对方不喝茶就只能喝矿泉水了。金正昆教授请人吃饭时会问客人:吃鲤鱼还是吃草鱼?意思是不吃鲤鱼那只有吃草鱼了,“那他就绝对不会有机会去点鲨鱼。”金正昆教授的这个方法相信会使不少“东道主”钱包受益。你的课好听,这包葡萄干送给你礼仪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认同。金正昆教授的一个远房侄子做生意,想在北京设办事处,希望“近水楼台先得月”,请他出点儿主意。金正昆教授悉心指导:“聘请的秘书、公关人员一定要讲普通话。在外人面前,你讲村里的话就是村办企业,你讲县里的话就是县办企业,你讲普通话就是面向全社会的全国性企业。礼仪是软规则,法律是硬规则。现代社会,这种软硬都需要。”他对听众则反复强调,学习礼仪的重要性是三点: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交往。但要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使问题最小化。没有人愿意丢人,没有人愿意得罪人,但是礼仪细节你要不讲就可能丢人、得罪人。金正昆教授发现,在生活中,不少男同志都有这样的疏忽:注意刮胡子,不注意修剪鼻毛。他在讲课时就经常善意地提醒,本来当领导挺威严的,但是走近一看鼻毛在外“飘扬”,使风度大打折扣,人家会觉得这位领导不清洁、不整齐。还有的同志穿衣不守规矩。他曾看见一个人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皮包,简直把金教授看晕了,连忙讨教,却原来是“本命年”,想讨吉利,结果弄得不伦不类。试想,和这样的先生交往,是不是难以“高看一眼”?遇到较真儿的,则可能认为他对人不尊重。这不是不知不觉就把人得罪了吗。金正昆教授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几点礼仪规则:在重要场合讲究“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在一般场合则是“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具体说,就是重要场合男人的手表是最重要的行头,他的身份、身价、时尚品位都跟手表有关;女士则千万不要戴三件以上的黄金首饰,主要看包,看品牌、色彩、里面放什么东西等。一般的社交场合,女士看头是说要看发型、看化妆;男人看腰不是看腰粗不粗,腰带威风不威风,衬衫下摆是否放在腰带里,露没露出自己的秋裤……而是说在腰上不能挂任何东西。大家什么时候看见过联合国官员腰上挂一串钥匙,省市领导出来腰上挂着手机?违反这些软规则,就会令人侧目。金正昆教授常年到处去演讲,很受各界听众的欢迎。但也有人提出意见:课讲得是不错,会场气氛热烈,能不能再庄重点?金正昆教授没有完全采纳这类意见。他固执地认为,礼仪教育是科学,是规范,但不应是束之高阁的教程,应该以最能为广大听众、观众接受的方式加以普及。否则,礼仪教育再高深,也不解群众的需求之渴。具体、生动、实用、好记,金正昆教授的礼仪普及“花开大江南北”。在杭州,他有一次打车,出租司机认出了他,马上说:“金老师我最爱听您的讲座,您说的用手直接指人是不礼貌的行为,我现在就最烦乘客一上车就用手指我。他们也应该听听您的课。”在乌鲁木齐,金正昆教授到“巴扎”(集市)购买些土特产,一个维族的摊主也认出了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金先生的礼仪课好听,这包葡萄干我送给你了。”这些来自最基层的反馈让金正昆教授备受感动,他从中得到的鼓励和快乐甚至超出了千人礼堂热烈掌声的幸福感。他很看重这些。这些年来,他究竟给基层单位讲过多少次课了,他没有详细统计,只记得海淀区的所有街道办事处基本上讲过一遍了,宣武区的公务员轮训过一遍,国家机关、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都去讲过。他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聘书,也有沈阳荣誉市民等荣誉性的称号,他还有北京志愿者协会颁发的“学习北京·周末公益讲堂志愿讲师”的证书,他说:“非常愿意为普及礼仪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街道的大妈、大嫂,社会上的出租司机,都关注、学习礼仪了,说明我们的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珍惜生活快乐每一天整整一个半小时,金正昆教授把从事礼仪普及的经历和感受做了一番回首,他说:“我是把礼仪当事业来做的。要说忙,那是真忙,可忙有忙的乐趣。礼仪这片天地,无论有多少精力都可以投入,都有用武之地。”按照我的要求,他把前一天他的“流水账”给我看,密密麻麻竟有十几项之多,包括约研究生指导论文,接受报刊礼仪访谈,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礼仪专栏撰稿,到图书馆查资料撰写论文,到北京工商大学为大学生讲礼仪等。“排得这样满,怎么还能保持这样好的精神状态?”我关切地问。“其实很简单,”金正昆教授坦然相告,“关键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态。”他告诉我,他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也从来不拿自己折磨别人。烦恼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折磨的外化。他是力图做到“三不烦”:昨天已过去不必烦;明天尚未来烦不着;今天正在过不能烦。果能如此,烦恼还能找上你吗?在他的书房,有一个条幅,上书:“让大家都喜欢你永远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务必要争取多数人喜欢我们。”他确信,礼仪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短路线。当我请金正昆教授为读者再说一句容易记住的祝福时,他脱口而出:“愿人人沐浴礼仪春风!”是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都需要礼仪春风的吹拂……金正昆教授美文一则在我眼里,人生是一条美丽的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河的一名过客。我来了,我看见,我走过,这个过程美丽无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种种成功、失败、悲欢离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勇敢地去面对。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不幸,哪有快乐?成功、失败、快乐、悲哀等等,其实都是相对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去,而过去将成为可爱。再者,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理智地面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一个人懂得善待自己,他的工作与生活才有质量。一个人只有善待自己,他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人只有善待自己,他才能够认真地生活、开心地工作,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我们各自从事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提倡善待他人,待人如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个道理永远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篇:回应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6位政协委员畅谈
回应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6位政协委员畅谈“教改”
2010年03月10日 23:15新华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回应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6位政协委员畅谈“推进教育改革”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隋笑飞、罗宇凡、查文晔)10日下午,6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新闻中心,就教育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接受集体采访的6位全国政协委员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银川大学校长孙珩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主任刘焱。
教育目标是首先让受教育者受益
面对记者关于“受教育者受益”的有关提问,柯杨委员解释说:“我们的教育方针里应该把教育的目的回归到它的根本。实际上,教育的目的是首先让受教育者受益,受教育者如果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会对社会有益。”
柯杨委员说:“大家渴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本身就是受教育者受益的一个需求。如果我们把目标首先定位在这上面,就能让受教育者受益。我们的教育应该充分地挖掘每一个受教育者身上多样性的潜能,而不是按照一种标准去塑造每一个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实应该是让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文明、更加成熟,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同时能够对社会有用,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东西在受教育者自己受益的同时,社会也就自然受益了。” 柯杨委员说。
“民营资本办教育的前途是比较广阔的”
“现在民营资本办教育的主要困境是什么?国家还需要在哪些政策上加以扶持?民营办教育的市场潜力有多大”?记者一口气向孙珩超委员提出3个问题。
孙珩超委员回答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民营资本越来越雄厚,民营资本办教育,应该说是有前途的。首先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在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初中毕业生有1400多万,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仅有400多万,剩下的许多学生没有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所以民营资本办职业教育应该是非常有前途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民营资本办教育也是自身的需求,好多企业在发展自己企业的同时,人才也很短缺。它在给自己培养人才的同时,实际上也是给社会输送一部分人才。民营资本办教育的前途是比较广阔的。”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学校应做好自己的两件事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钟秉林委员说,“我个人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非常严峻。但我始终认为,就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首先国家经济的发展应该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我对这个是有信心的,特别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在经济发展的势头。”
钟秉林说,学校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把学生培养好,使他们的竞争能力和就业能力强一点,适应能力强一点,他们到就业市场上之后,通过竞争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想大学责无旁贷;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就业的教育和就业的服务,把这两件事情做好了,就业问题就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异地上学老家高考仍将持续 解决有待政策调整
“在京的外地户口的孩子,在北京上学却要回老家参加高考,请问有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解决方案?”记者问。
柯杨委员说,国家有这方面的规定,如果你是外地户口的话,应该回到户籍所在地去考试。
李东福委员对此说,关于高校招生的问题,国家有规定,高校招生,学生报名都在户籍所在地报名,这个问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才能解决。
大学行政和学术权力不应出现越位错位失位
面对如何看待高校“去行政化”的提问。钟秉林委员首先表示,我个人同意取消行政级别。他说,所谓大学“行政化”的现象,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大学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希望政府能够遵循教育的规律,不能完全用行政化的手段去管理大学。二是如何处理好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
钟秉林委员说,这两种权力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现在关键问题是把这两种权力协调好,不能相互之间出现越位、错位或者失位。所谓“去行政化”要靠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是政府怎么样进一步转变职能,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宏观指导,从这方面努力。二是学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
应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针对学前教育应否纳入义务教育的问题,刘焱委员说,我曾经提过一个提案,就是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很多孩子上小学以前没有最基本的学前教育,政府应当承担这个责任,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系统。
刘焱委员表示,我并不主张把整个学前三年都纳入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还有一个强制和责任的问题,不光是免费,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家庭、家长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高中不要文理分科
钟秉林委员在回答记者有关高中阶段有没有必要进行文理分科的问题时表示,高中的文理分科和高考的文理分科有联系,但却是两回事。
钟秉林委员表示,高中不要文理分科,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好,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也好,从学生思维能力看,这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完美结合也好,这都是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至于高考是否要文理分科,钟秉林委员认为,分也可以,不分也可以,不要联系得那么紧。
对于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问题,钟秉林委员表示,这确实是目前高考统一考试的弊端。他建议应该给学生多样的选择,通过分类考试、多样化的录取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创造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时,柯杨委员表示,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人具有创新能力,然后想办法保护这样的能力,或者培育这样的能力。
柯杨委员说,如果创新人才要发展的话,首先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的任务,同样应该是整个教育应该关注的内容。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应该注重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启发式教学。
柯杨委员表示,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教育理念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在提供宽松的环境上都应该下工夫。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教师对创新的理解、自己的创新能力、言传身教,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涉及的是一个系统的改革。
探索新途径 解决“重科研、轻教育”的问题
针对记者提出的“许多大学里都存在„重科研、轻教育‟”的问题,柯杨委员表示,现在高校当中的确存在这样的倾向,这在高校的发展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很多学校变成研究性大学之后,成果指标比较好量化,比较容易计算。作为研究性大学,一些和国际接轨的指标应用之后,也确实促进了科研的发展,但是教育质量有所滑坡,两方面存在一定矛盾。
柯杨委员说,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像过去那样仅用课时量来激励教师去关注教育的话已经不够了,需要的是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不断地摸索,鼓励教师更多地投入教育。比如说在职称晋升体系里,要关注教师投入教育的情况。另外,也特别鼓励做科研做得好的教师,更多地参与教学。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提供平等入学机会
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小学择校问题时,李东福委员表示,人民群众要求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提供不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矛盾的形成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推动我们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李东福委员说,当前,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再举办重点学校,取消原来的重点学校,要求义务教育也不得举办重点班、实验班,通过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把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与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相结合,逐步缓解这些问题,促进教育的公平。
钟秉林委员表示,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严重短缺。解决这个矛盾,根本办法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而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关键是提高质量。在这个过程当中促进教育公平,一是教育资源要合理配置,均衡发展;二是入学机会要均等。
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教育热点问题
2010年12月28日11:58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刘璐)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教育部今天(28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实施的《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同时还回答了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
主持人:介绍一下发布会现场都了解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记者:首先是介绍了即将实施的中职教育的创新规划,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知道中职教育一直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当中是处于薄弱环节的,比如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中职,还有近些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频频遭遇用工荒,如何去破解这个职业教育不受欢迎,如何去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了。
今天发布的行动计划就是要落实教育部大纲当中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具体任务,未来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把产校结合、校企一体、和供学结合为方向,全面推动中职教育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来变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来进一步的升级,围绕企业人才的需要来进行转变,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创新的方向就是中等职业教育要与产业、学校要与企业,专业设置要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进行深度的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这个计划一共包括10个分计划,而且每一个计划都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具体的路线、任务和时间表以及责任分工,像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与东西部的合作推进,像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等。
今天的发布会还介绍了,我们2010教育战线的一些不平凡的大事,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首先我们国家教育资助体系已经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校全覆盖,从今年秋季学期一开始,国家建立了普通高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也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儿童、孤儿还有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资助制度,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助学金的标准;扩大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免费范围,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寄宿制也提高了补助标准;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入园难的问题,国务院颁布了解决入园难的“国10条”,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同时颁布了近两年调研完成的教育规划纲要,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省市出台了各自地区的教育规划纲要,包括接下来我们即将关注的湖南省校车发生车祸事件,待会儿我也将提问给新闻发言人,我们来看一看教育部对此事如何回应的。
教育热点问题大家谈
关于教育教育热点问题的文章教育习俗与教育制度创新
教育事件.教育机智.教育智慧
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发展为建设富...编者按:近日来,从校长实名制推荐学生上北大、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到当前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种种新状况,社会各界都普遍给予关注,本刊就这些热点问题邀请天津市蓟县教育局局长张怀君和蓟县第一中学校长汪劲松、蓟县马伸桥中学校长张振兵、蓟县杨家楼中学校长刘树武、蓟县邦均中学校长李武、蓟县下营中学校长陈忠进行了座谈,现将观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周济]一个就是深切地感到教育确实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所以这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谈到教育的时候,篇幅是最长的一次,而且谈到的措施也是最为得力的一次,因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这几天来,我一直是处在高度兴奋的状态,大家对教育这么关心、这么重视,我一方面非常兴奋,另一方面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因为教育对我们国家来说,它关系到亿万学子、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说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事业。
第四篇:郑伟民教授简介
郑伟民教授简介
郑伟民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编委,以及泉州师范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主讲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房地产投资与项目开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学概论等多门本科主干课程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全校选修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3年获省级精品课程立项,《人文地理学》2008年获省级精品课程,《经济地理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3年获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持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师范院校开设人口与资源环境课程的研究”(JG126),著有高校本科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文地理学概论》等,“《人口与资源环境》课程的创建与实践”获省教育厅福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旅游规划设计、环境评价与规划管理等,曾主持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基于GIS的福建省区域投资环境比较与综合研究”、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GIS的福建省资源环境人口综合协调系统与调控研究”等省部、市、校各类科研题十多项,在《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福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闽台经贸合作与产业合作基地建设研究”,“福建省PRED系统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等30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省、市、校科研成果奖。担任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人文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人文地理》期刊编委;福建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泉州市科学技术协副主席、泉州市地理学会理事长等十几个学术职务。担任泉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泉州市丰泽区政府顾问组成员,多次应聘作为评审专家参加旅游规划设计、城镇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论证、鉴定会。
第五篇:伟江中心校课件制作总结
2016年10月18日伟江中心校课件制作培训总结
为了使伟江中心校的全体上课的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得到一个基本的提升,我校于2016年10月18日举行一次全天的校本培训。我们的信息老师根据我们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通过培训大家对课件制作的步骤,以及课件制作中的注意事项有了明确的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通过学习制作课件,使我们对教学技术,课件制作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知道了好多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收获很大。
一、我们认清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 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 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 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
二、我们老师明确了多媒体课件具备的特点
要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性 这是多媒体课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课件必须为教学服务,必须符合学科的教学规律,反映学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在课件制作中,媒体素材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设置等方面都必须 体现这一特性。同时应深入浅出、注意启发。
2、科学性“科学性”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特点。课件最基本的特点。课件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科学、准确、健康、符合逻辑、层次 清楚、合情合理,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
3、交互性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除了有美观大方的页面,还包含各种类型的图标、按钮、窗口、热键、热区等,让教师在课堂上更有灵活性,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
三、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件制作要简洁实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是用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的。一个好的课件关键在于它的实用性,应该说只要是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的课件就是好课件。
2、我们要注意色彩的合理应用色彩的应用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但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如:色彩搭配要合理,动、静物颜色 要分开,每个画面的颜色不宜过多。
3、注意字、图、声的混合对于一些动画,由于其自身不带声音,设计时,应为动画配上适当的音乐或音响效果,这样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有利于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重点的字、词、句,除了采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字形加以强调外,也可以运用 动画、闪烁引起学生注意。另外,我们不要试图每堂课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处理,这样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利补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还是在课堂。
四、利用好现代化教育设备,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次学习制作课件,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优秀课件不单纯是一种技术的运用,而应该从教学设计,技术运用,内容呈现,创新与实用等去设计和制作。我们要利用好学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6年10月18日
伟江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