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市贩毒案件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3 19: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本市贩毒案件的特点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本市贩毒案件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关于本市贩毒案件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今年8月份仅一个月内,广德法院新收涉嫌贩卖毒品罪刑事案件6件,涉嫌犯罪8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受理到如此多的涉毒案件,在广德历史上是少有的,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从受理的这6起案件来看,呈以下特点:

一是毒品多数源于外地。涉嫌犯罪的8人中,4人是外地人,占50%。二是从犯罪主体来看,男性多,为7人

;年龄小,平均年龄30岁;文化层次低,多为无业人员。三是贩卖的毒品主要是甲基苯丙胺(冰毒)。四是作案方式比较隐蔽。主要利用现代交通、通信工具,采取钱货分付、人货分离、临时改变交货地点、汇款付账等多种逃避打击的方法,零星贩卖,数量少,易藏匿。五是成交地点主要集中在酒店、洗浴中心、旅馆、歌厅等场所。

分析贩毒案件高发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贩毒暴利的强烈诱惑使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二是一些吸毒者为筹集毒资,走上“以贩养吸”的道路。三是买方市场活跃。涉毒人员主要是社会闲散人员,思想颓废,精神空虚,为寻求感官刺激而染上毒瘾。四是部分贫困地区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毒品犯罪危害个人,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必须多管齐下,切实加以防范和打击:

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普及防范毒品知识,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禁毒教育,使其增强禁毒意识,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二是加强吸毒人员监管。吸毒人员一经被发现,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吸毒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劝其戒毒;对屡教不改的“瘾君子”,依法实行强制戒毒或劳动教养。特别是对涉及毒品的青少年,一定要本着“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让其在涉毒路上戛然止步,确保其健康成长。

三是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对外来人员做好登记备案工作,堵源截流,切断毒品的输入渠道。

四是加强娱乐场所监管,加强教育,提高娱乐场所经营业主守法经营意识,督促其将发现的吸食、贩卖毒品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娱乐场所违法行为警示记录。

五是加大打击力度。只要毒品犯罪在哪里露头,就要毫不手软地予以严厉打击,坚决遏制贩毒势力抬头,彻底铲除毒品交易。

第二篇:我国证券犯罪的特点分析及对策

我国证券犯罪的特点分析及对策

摘要: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刚刚兴起,在制度方面还不太完善,整个市场和大环境方面存在大量诱发证券犯罪的因素,存在大量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的法律漏洞和可乘之机,这成为了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几点对策: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打击力度;三是加强配合与协作;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五是加强法制教育。

关键词:证券犯罪;犯罪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13-02

一、证券犯罪的特点

在研究我国证券犯罪特点的时候,首先应弄明白证券犯罪的一些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证券犯罪的特点会起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证券犯罪的研究,总结出了共通的特点。

1.犯罪手段和方式更加智能化

证券犯罪是一种较典型的智能犯罪,由于网络的普及和较快的传播速度,在证券犯罪的手段和证券犯罪的方式上不断变化,花样也越来越多,跨区域的证券犯罪和多区域合作的证券犯罪问题也逐渐凸显。

2.犯罪人员年轻化

证券业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产业,证券从业人员也多以年轻人为主。从查办的证券犯罪案件来看,犯罪者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青年人中,犯罪者的年龄也大多是20~30岁之间,尽管有一些年纪相对较大的犯罪人员,但却不占犯罪人员的多数。

3.犯罪主体情况复杂化

在一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证券行业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证券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会越来越多,相对参与证券交易的市场主体也会相应的增加,证券市场上违法犯罪的主体类型也越来越多,证券犯罪中既有个人,也有单位,既有企业公司,也有犯罪的团伙,犯罪主体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4.犯罪金额巨大,警方查处难度越来越大

和其他经济犯罪的案件类型相比较,证券犯罪涉案规模大,人员多,涉案资金动辄就上几千万上亿,并且涉案区域广,侦查和取证的难度非常大。

二、当前我国证券犯罪的特点及其危害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和确立,证券市场在我国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同时,在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大量的证券犯罪。与以上证券市场的犯罪特点相比,我国证券犯罪除了具有以上的特点以外,目前,我国证券犯罪还呈现出如下新的特点。

1.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较为突出

进行证券犯罪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员参与,团队的协作与运行,对于一般的单一的自然人来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种情况就决定了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共同违法犯罪和单位违法犯罪比较突出。由于我国的公司制度不太完善,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更加不完善,大量的上市公司为了在证券市场上圈钱,不惜试用违法犯罪手段去欺诈客户,违规炒作,违规操作,进而进行公司单位集体策划违法犯罪,企业高管或金融炒家也集中大量人员、资金进行共同犯罪。

2.犯罪方法取之网络,犯罪形式也越来越国际化

我国的金融犯罪尤其是证券市场上的犯罪,从运作方式上看,这些犯罪的手段和运作模式很多和发达国家在证券市场不完善的初期呈现的特点差不多,这些模式化的犯罪手段据犯罪人员交代很多都是取之网络的犯罪教程。另外,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越来越和国际接轨,大量的外来金融从业者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大规模的集团化证券犯罪也越来越呈现国际化犯罪模式。

3.对社会危害性大,造成金融领域的重创

证券犯罪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证券管理秩序的侵犯,并且有很多的证券犯罪往往更直接侵害了公私财产的所有者的权益,其所造成的直接损害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私人财产的蒸发,间接的和潜在的损害更是无法估量。从已经了解和破获的证券犯罪的案件来看,所涉及的资金量巨大。并且,由于证券市场上的犯罪一经破获往往涉及相关的证券市场上的管理机构和证券公司,金融炒家和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加上证券市场上交易的连锁性,这种犯罪行为往往不但危害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的交易秩序,而且还损害了许多个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并且还会引起投资者的人心不稳,造成证券价格和证券指数的大幅度波动,甚至酿成证券市场的混乱局面,严重者会造成股市的崩盘,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4.犯罪难侦破和较强的隐蔽性

由于证券市场本身有一系列较为安全的保密程序和交易规则,为了非法占有财物,证券犯罪分子采取公开表面的、传统的暴力手段往往不容易得手,而秘密、较为隐蔽的手段则比较容易。因此证券犯罪分子通常采用的手段、方式都十分智能化、专业化,这使得证券的犯罪不会像传统的刑事案件那样让人明显发觉,并且由于其违法犯罪手段的专业性极强,使得传统的侦查措施和取证手段都还跟不上来。并且,由于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过程中电子化、无纸化的计算机化程度较高,使得证券犯罪分子基本上能够进行“电子化”犯罪作业,而犯罪之后基本上就不留下任何线索和痕迹,因此证券犯罪较难侦破,具有较强的犯罪隐蔽性。

5.被害人具有不确定性,证券市场后期信誉较难恢复

证券犯罪和其他的刑事案件不同,证券犯罪的受害人往往不太确定,也不容易确定,区域范围大。首先,因为证券的投资者具有分散性,就会在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后,很不容易统计出实际的受害者。其次,在有些证券犯罪行为发生以后,犯罪后果的直接侵害性并不明显,有时候不存在实际的直接受害者,或者说没有明显的受害者,例如,内幕交易行为犯罪,其并不是必然和直接地损害其他投资人的利益。当然,这种行为对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肯定是有危害的,但也并不像普通刑事犯罪案件那样直接和直观,但这种危害性却是巨大的,一旦被媒体曝光,或让证券投资者得知,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证券市场管理就会出现信用危机。

三、打击防范证券领域犯罪行为之对策

1.尽快完善有关于证券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制定了有关证券期货的法律性框架,但是仍然需要不断填充和完善。现在主要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犯罪的刑事方面立法。

首先,对于具体的犯罪数额和犯罪情节的标准范围有待于有权的立法机关作出相关的解释,并进一步明确相关的规定。根据目前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许多的证券犯罪的条文都只是规定了“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等不确切情况,但是“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具体标准却并没有作出相关明确和确定的规定。像这种抽象性和空洞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证券犯罪的发生。

其次,相关的立法性技术和法律条文没有很好的衔接,应该注意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一致性。在很多相关的规定中都不太明确,但是具体如何去追究证券犯罪者的刑事责任,《刑法》没有相关规定,也没有相关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往往因无法可依而不得不使案件搁置。

再次,进一步完善相关涉外机构和涉外人员证券犯罪的相关立法。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证券市场管理规则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国外的因素与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内证券市场习惯做法发生了冲突,不可回避地已经产生许多新型的证券犯罪。因此对有关惩治外来证券犯罪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国际证券犯罪。

2.加强对单位证券犯罪和共同证券犯罪的打击力度

在我国证券犯罪的现实调研中,笔者发现单位犯罪和团体共同犯罪现象十分严重。单位、团体和自然人相比具有犯罪人员多和人员技术强并且具有经济、技术和信息等优势,在进行证券犯罪的活动规模都比较大并且危害性和一般的自然人犯罪相比也更为严重,对我国的证券市场所造成的危害更加巨大,因此,应该使我国今后打击和预防证券犯罪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打击和预防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上来。

3.加大社会各部门和各机关之间的配合与协作

预防和打击证券犯罪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牵涉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仅靠证券管理部门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及各部门的防治和共同努力,具体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司法、金融、教育、宣传、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还应包括新闻媒体等部门,施行多部门联动监督,新闻媒体及时进行曝光,做到全社会监督,不在辜负广大的证券投资者。

4.加大预防和打击证券犯罪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历史了,例如美国在1933年就已经出台了《证券法》,从而将证券犯罪从传统的经济型犯罪中分离出来,明确地在立法上进行规定,以方便更加有效地打击证券犯罪。美国的证券市场之所以能够如此健康和稳定地发展和美国打击预防证券犯罪所做的相关努力是绝对分不开的。我们其实很有必要根据我国自身证券市场的特点,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其他发达国家打击和预防证券犯罪的成功做法与相关经验。

5.加大进行证券行业法制教育的工作,广开案源

对证券从业者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工作,使证券从业者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和犯罪后所应付出的代价,从源头上进行证券犯罪的预防工作。另外,在经济活动中,尤其是证券市场的管理过程中,广开案源,从证券市场中寻找犯罪的线索,也可以采用有奖征集和悬赏的方式对证券犯罪进行预防和打击。

综上所述,证券犯罪是伴随证券市场的产生而出现的,是在证券经济交易和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壮大,我国经济越来越与世界接轨,证券犯罪案件也可能会有所增加,只要我们抓住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证券犯罪的特点,从而制定相关预防和打击方案,一定会控制住证券犯罪的规模,进而降低犯罪率,保障证券活动的健康进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艳.证券欺诈犯罪的新特点及其对策研究――从麦科特欺诈上市案谈起[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6).[2]祝二军.证券犯罪刑事立法原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89.[3]罗飞.证券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

第三篇:基于火灾特点分析建筑工地火灾的成因及对策

基于火灾特点分析建筑工地火灾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深入发展,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和内部装修工程日益增多,建筑工地火灾也随之频繁发生。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笔记从建筑工地火灾事故的特点,与大家共同探讨建筑工地火灾的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地火灾特点对策

1引言

近年来, 全国各地建筑工地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了多人伤亡和重大损失财产,教训十分惨痛。如:2008年7月2日,北京大学奥运乒乓球馆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1000平方米;2008年10月9日,哈尔滨市经纬360大厦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200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为215.59万元;2009年2月9日,央视新址北配楼发生火灾,在火灾救援过程中造成1名消防队员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余元;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大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火灾成因,寻找建筑工地火灾的预防及对策,2建筑工地火灾的特点

2.1建筑火灾具有突发性。

一般情况下火灾隐患都会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期,我们往往会忽视它,造成了小隐患酿成大祸。火灾的发生大多都是难以预料的,很多时候都在大家不知不觉中产生,特别是建筑火灾,地方大、材料多,很多地方都没人管理,造成火灾突然发生。因此,建筑火灾具有突发性。

2.2建筑火灾具有多变性。

建筑火灾的多变性主要表现在其引起火灾原因的多样化,可能是设备超负荷、可能是人们的一根烟头、也可能是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等等,而这些火灾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更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火灾后果。因此,建筑火灾具有其多变性。

2.3建筑火灾具有复杂性。

建筑工地火灾发生时,很多构件纵横交错、互相牵连,建筑材料混杂堆放,沙浆水泥堵塞场地,地面坑洼不平,给灭火救援行动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建筑工地火灾具有复杂性。

2.4蔓延途径多,易形成大面积、立体式燃烧。

建筑工地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堆放各种木料、油漆、油料、沥青、架板、各种装饰材料、复合管材、焊接用的氢气瓶、氧气瓶、乙炔以及生活取暖用的燃料等,而且建筑的防火分隔基本上都不完善,消防设施还未配备到位。在火灾发生时,火灾蔓延途径多,易形成大面积、立体式的燃烧。

2.5易造成建筑倒塌事故。

在建工地火灾发生后,因工程质量问题或燃烧时间长,使承重构件丧失承重能力,极易导致部分或整体倒塌的灾害。

2.6灭火救援工作存在困难性。

当建筑工地发生火灾造成建筑倒塌时,往往会使正在扑救火灾的消防队员受到着火建筑倒塌的直接伤害,极大地削弱了现场灭火救援能力。救援力量既要抢救倒塌埋压人员,又要灭火,救援难度剧增。3建筑工地火灾的成因分析3.1用火用电违章作业,设备维护不到位。大部分临时建筑物内电器设备在采购、敷设、安装时都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严格把关,电器设备质量不合格、电线私拉乱扯等现象严重存在电气火灾隐患。部分临时建筑内居住的工人为了用电方便,存在有擅自拉接电线和安装插座、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建筑工地上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长时间使用碘钨灯等大功率电器等现象,给临时建筑带来了较大的火灾隐患,容易因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等引发带电设备火灾事故。在建筑工地上,很多用电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经常和水、泥浆打交道,由于维修保养不及时,破损、老化严重,造成用电设备、设施绝缘性能下降,而现场电工对这些用电设备、设施不能定期进行维护或更换,极易引起火灾。

3.2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

大多数建筑工地的人员来自农村,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经过消防知识培训,缺乏消防知识,安全意识差,不懂国家法律法规,技术单一,顾此失彼现象严重,这都是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3.3消防宣传工作难度大。

由于工地人员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对防火意识不够强,没有人去专门对他们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宣传教育,他们也不懂得怎麽去使用灭火器和掌握扑救火灾的措施,加上建筑工地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一些工人都为短期的临时工,消防宣传工作无法及时跟进。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将无从灭火,势必引起大的火灾事故。

3.4工地“三合一”现象难以消除。

许多建筑工地由于场地限制,人员住宿、建材存放以及食堂集中在一起,无明显分隔,甚至一些工地存在“三合一”,加之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跟不上,从员工到管理人员大都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知识,这就给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5建筑工地临时水源不足,现场供水难度大。

水作为主要的灭火剂,在火灾扑救中不可获缺。然而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建筑工地未及时设置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特别是一些高层建筑施工时未及时按要求设置临时水源,对工地周边的池塘、湖泊、市政消火栓等天然水源的清理、维护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因不能第一时间保障消防供水,容易使火灾扩大蔓延而使小火酿成大事故。

4建筑工地火灾的预防及对策

根据建筑工地火灾的特点及其成因的分析,在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切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形成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消除在日常建设过程中的疏忽与

漏洞,规范管理,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工程建设消防安全。

4.1责任落实到位,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建筑工地的防火工作必须强调领导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各工地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人员至上而下,制定措施,落实人员,明确分工,细化责任,逐级负责,把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真正落到实处。总承包单位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分包队伍的消防安全管理,对分包单位要有制约机制,要克服只抓工程质量和进度,不抓消防安全的错误思想,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4.2严格各类场所和危险品材料的分区管理。

在建工地施工现场功能众多、布局复杂,既有施工操作场地、原辅材料堆场、仓库,又有办公区、生活用房等辅助设施。施工中油漆、装饰、涂装、电焊等高危作业,生产生活电气线路繁多,都极易引发火灾。必须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动火作业、易燃易爆材料存放、易燃废品集中站等高火灾危险性场所和临时办公区、生活区等场所进行区域划分,以减少火灾发生概率,对一些易燃易爆的材料进行归类存放和保管,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要进行严格管理;对其储存、使用采取总量控制,责任到人,落实措施、严禁违章,杜绝隐患。

4.3加强建筑工地临时消防设施的设置。

临时消防设施是实现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保证,临时消防设施主要包括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应急照明、灭火器。临时消防设施可尽最大可能利用既有水源。同时考虑到成本问题,消防水源可尽量选用天然水源,市政消火栓,周围建筑或自身消防水池,实在无法解决的,再要求设置临时消防水池,对火灾危险性低的丁戊类厂房,低层、多层住宅小区和办公楼,体积小于10000m3的多层公共建筑(公共娱乐场所内装修除外)可不设临时消防水池。

4.4严格管控日常的用火用电,建立巡查制度。

施工单位要认真做好工地施工过程中的用火用电工作,特别是下班期间的施工工地的管控,要加强日常巡查制度,除巡查工地内部和周边情况外,在一些重要节假日还必须扩大巡查范围,特别周围一些燃放烟花爆竹的燃放。

4.5加强消防宣传和培训工作,强化防火意识与灭火技术。

由于建筑工地人员的特殊性,消防部门和施工单位要积极开展集中培训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火灾的一般规律、特殊工种作业消防安全、灭火器材的使用以及初期火灾的处置和报警等等,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4-2009).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2009)

[2] 张国春.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及防范对策[J].施工管理,2003, 4:21-22.[3] 潘风琴.建筑监理应如何确保施工安全[J].建筑科学,2006,17:119.[4] 陈岩,袁春.关注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安全.2007,3:27-31

第四篇: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世人所瞩目;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随经济的发展亦有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近几年却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且变得越来越突出,开始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逐步形成一个随经济发展使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机制。

一、近一时期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我国农民的增收构成发生了积极变化,即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也主要由这两部分支撑,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据有关专家测算,1979—1996年农业增收中增产占其增长比重的11.9%,而涨价因素则高达88%。而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农产品的价格近几年连续下降,农民增收由依靠增产和涨价转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另外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影响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是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增大了他们经营的风险,使他们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判断,结果往往是造成农业生产的趋同,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在某一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如国内需求增幅不大,产品亦不能大量出口时,农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另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民加强对这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而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对此则有些无所适从,很难选择到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强弱与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自改革以来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仍以农户为单位,每一农户经营的土地非常有限,按每户三人计算,每户经营的土地在7亩左右,要在人均2.3亩土地上把农民的收入提高到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在人均2.3亩土地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另外,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过于分散,在生产经营上仍处于“户自为战”的状态,农户经营行为协调性很差,组织化程度极低,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这使农户经营行为有很大盲目性,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形成优势,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4.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农业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农业生产走出短缺时代、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急需推进农业信息化,这对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由于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很难搜集到适应其需要的农业信息。加之有关主管部门对这方面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使得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有时纯粹凭想当然做出相关的经营决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结果往往是投入颇多,收益甚微,有时甚至连投资都很难收回,增收更无从谈起。

5.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作用逐渐减弱,城镇化进程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有效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产值已超过社会总产值50%。一般情况下,在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水平应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如按人口比例计算,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高达70%—80%,有的甚至超过90%,不少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40%—50%甚至50%以上,而我国至今还只有30%多。城镇化进程滞后,严重制约吸纳劳动力最多的第三产业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之上,阻碍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其他产业转移,其结果是农业劳动生产率难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降低甚至无从获取,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6.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和支持的力度不够。农业相对工业和第三产业而言有其自身特点,即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等,这就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既要面对市场风险,又要面对自然风险,加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抵御这两种风险的能力很弱,也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尤其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农业的政策不是补贴,而是从农业中提取积累来扶持工业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阻碍了农业自身的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长足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农业补贴工业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变,但国家对农业补贴和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不能满足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

1.提高农民素质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实践证明,在收入分配领域,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也越高。因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较低素质的劳动者在相同时间内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劳动,从而获得较高收入。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与其受教育水平有关。对广大农民而言,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技能,就会改变其就业和收入状况。据美国经济学家d.gale

3.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资金积累,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应精减县、乡两级政府机构及人员,裁撤、合并政府机构,裁减分流工作人员。当前县、乡两级吃“皇粮”的人很多,加之财政收入不足,僧多粥少,工资不到位及少发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便导致县、乡政府在进行政务活动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而这些费用最终都要落到农民头上。为改变这种状况,除需大力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外,要重要的是精减政府机构及人员,减轻财政压力,进而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目前大多数农民收入极其有限,而负担的税费较为沉重,这一现状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限制了农民资金的积累,不利于农业进一步发展。为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已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据测算,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将减轻20%多,这一改革措施将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广。

4.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从科技应用、市场导向、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能否规避风险、应对市场竞争、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农民能否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农业信息,安排农业生产。农业信息对增加农民收入,把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农民同市场联系起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应从“信息兴农”的高度,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全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普及信息知识,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搜集、分析、运用的能力。此外,还要提高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农业信息化主要取决于政府态度,如果政府认识到位,就会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支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政府还会凭借其掌握的农业信息,运作农业宏观调控,引导农业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应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子网络于一身的宽带高速、遍通全国的农业信息广域网络,同时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农业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以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满足农业信息化的要求。最后还要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

5.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有效转移。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向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城镇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强城市化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在城市工作和生活,需要住房、交通、子女上学、医疗、社会保障、娱乐等生产生活多种服务,这些服务有的通过市场化运作即自行解决,而子女上学、社保等就必须依靠政府的有效投入方能解决,因而,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快城市化建设,比如在大城市周边建设卫星城,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便利。其次,要顺应城市化规律之要求,采取相关措施,由过去人为地限制农民进城,到允许农民进城定居,进而发展到鼓励农民进城。这既需要改变以往不正确的认识,更需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摒弃以往限制农民进城的一些做法,降低农民进城定居的门坎,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比如修改并进而废除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在国民待遇上的差别,对进城务工一定时间、有固定住所、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允许其申请变为城市居民,并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取消诸如对进城定居或城际间调动人员增收城市增容费等人为限制城市发展的措施。复次,政府在优化经济布局、提升产业结构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向进入城市的农民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惟有如此,才能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适应新的环境,迅速转换角色,在城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最后,推进城镇化进程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既有利于转移农村人口,又可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动力。

6.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为此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加强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首先,各级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促进农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以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可先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然后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外资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更应注重调动广大农民投资积极性,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弥补过去的欠账,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其次,各级政府在加大对农业科研支持的同时,做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产业的增长对高科技运用的依赖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应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实际,选择一些先进适用的农业科研课题作为切入点,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在农产品品种改良、优良种苗培育、农业耕作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取得一批世界领先的农业科技成果。另外,应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系统,迅速将最新最好的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农民手中。当前我国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并已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的作用,但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民资金积累有限,加之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使之很难获得与其需求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同时我国的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又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找不到市场。而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系统便能很好地解决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该系统将供需双方联系起来,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复次,国家应建立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使其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示范、生产一体化的基地,强化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进而拉动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最后,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补贴。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对农业均采取一定的补贴政策,以支持这一产业稳定发展,尤其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是多方面的,而且补贴金额也很大,我国政府也应按照这一通行做法,实施对农业的各项补贴政策。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中国农业补贴可达农业总产值的8.5%,而我国对农业的补贴只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世”后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会大量涌入我国,冲击我国脆弱的农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为此,我们应合理地运用农业补贴,来保护农业,以应对国外农业的竞争。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使9亿农民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实现农民的小康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五篇: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作者:襄城县人民法院 海淑娟 王洪亮发布时间:2011-09-23 11:38:5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却出现了另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以襄城县法院一审刑事案件统计为例,2009年女性犯罪的全年收案数为21件,2010 年为30件,上升42.8%,2011年猛增至49件,又上升了63%。由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且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所以对女性犯罪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犯罪者的年龄趋向低龄化

从襄城县法院统计资料可以看出:2009年女性犯罪高峰期为31--40岁,犯罪人数为33人,占犯罪总人数的33.6%,其次是26岁--30岁,犯罪人数为29人,占犯罪总人数的29.5%;而2010年,女性犯罪高峰期虽未改变,但是18—25岁年龄段的人数比例上升至

下载关于本市贩毒案件的特点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本市贩毒案件的特点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间,随着新旧体制的更替,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由......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对策分析 核心提示:在农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现代农产品物流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刺激生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之外的农产......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合集5篇)

    摘 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的犯罪学论文库:文章着重分析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具体成因,提出了一些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大学......

    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五篇范例)

    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 摘要:我国近年加大在中职教育方面的投入,而社会对于中职类学生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但中职学生的质量却为同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好好研究一下中职......

    浅论新战士特点和管理对策

    浅论新战士特点和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部队正规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

    问题学生五大特点及对策

    问题学生五大特点及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发展日益迅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许多家庭的变革,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无父无母或父母常年在......

    家电行业特点分析

    家电行业特点家电行业特点1 家用电器工业 主要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气和电子器具。又称民用电器、日用电器。家用电器工业 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