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丹青在理想国沙龙发言2011
陈丹青在理想国沙龙发言在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2011第二天上午论坛
在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 2011 第二天上午论坛“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上的发言。这是一个好话题,也是困难的话题,如果是记者问我,我会答不上来。因为我对这两个 词不确定:凡是过去的、不在场的,是否就算历史?凡是还没过去、还在场、还在发生,还 奏效,是否就算现实? 记得 1966 年文革爆发,毛泽东狠狠地向全党全国宣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共产 党与国民党、革命派和反革命的继续斗争”。我那年十三岁,戴着红领巾,自以为活在共和 国,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满十七岁了,可是听毛泽东这么一说,我心惊肉跳:民国还没 过去?国民党还在? 现在我明白毛泽东可能没错:那年他七十多岁,除了避走台湾的国民党,他的许多同龄 人都还活着,譬如顶撞他的梁漱溟,杀过共产党的李济深,就住在北京;毛泽东本人,包括 朱德周恩来等等一大伙共产党领导,曾经就是国民党员,在国民政府做过官,1945 年毛泽 东从延安飞到重庆参与国共谈判,下了飞机,上了宴席,据说就当面对着蒋介石喊过:“蒋 委员长万岁!”总之,当毛泽东想起民国、说起民国,就是一大群使他不安的活人。1976 年文革结束,距今也整整三十五年了,远远超过毛泽东回想民国的时间距离。我 们或者可以问:文革是历史,还是现实?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文人和出版社拼命在做历史研究,出版历史书,在座诸位,想必喜 欢读历史。读历史,为了什么呢?克罗齐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年是借辛亥百年,世面上有个正当的理由,谈谈民国。为了尊敬今年的另一份大纪念,我特意钻进电影院观赏 《建党伟业》,不久,不知是谁给我手机来了一份短信,好聪明,把建党与民国一块儿给纪 念了,这份短信可能大家知道,我再念一遍: 《建党伟业》是一部向北洋军阀政府致敬的电影,该片用生动的镜头,精彩的案例,温 馨的细节,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时代: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 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示威,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权力有边界,法律 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不久,又一短信发过来,详细例举《建党大业》和《建国大业》的众多大明星拥有各国 国籍——总之,这部电影拍着拍着,一不小心,把部分民国史给拍出来了。我猜,制片人韩 三平当初没想到这份效果吧。言归正题:虽然这条短信既谈到历史,也清清楚楚指向现实,简直全部回答了这次论坛 的话题,但我不能念一条短信交差,所以赶紧清理自己可怜的历史知识,看看民国的哪些往 事算是历史,哪些花样还是现实。先说早已成为历史的那个民国—— 首先,民国的战乱过去了。我们几代人何等幸福,六十年来没有遭遇任何外敌入侵。文 革的武斗,当然,是毛泽东的所谓“继续斗争”,但死伤者没有一个是国民党员,而是和在座 诸位一样的年轻人。昨天听秦晖兄说起广西的武斗,他当年十几岁,亲眼观赏高射炮放低了,轰然平射,还有越战使用的炸药包,到处开花。然后,孩子们清理战场的大片废墟,闻到臭 味,就会挖起一具具广西学生的尸体。其次,半殖民时代过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所有殖民区域,完全消失了。我们主权在 握,谁也不敢冒犯!虽然,现在上海、天津、武汉、南京的市政府竭力刷新从前的法租界英 租界好房子好地段,为旅游业赚大钱,但像康有为、梁启超、胡适之、鲁迅之类闯祸胚子还 想闹事,再也没地方躲了。即便赖昌星远远逃到加拿大,不也乖乖地飞回来戴手铐吗。再其次,中国的分裂过去了。民国时期,或先后、或同期,有过南京政府、武汉政府、瑞金苏维埃政府,延安政府,重庆政府、南京伪政府,东北的满洲国等等,太不像话了!那 时的东三省铁路,忽而归张作霖管,忽而归日本人管,忽而归苏联人管,叫人想起来就生气!今天,全国铁路畅通无阻,新建的铁路线和载客量是民国时期的几十上百倍!虽然最近发生 动车追尾,暴死几十人,但成绩是绝对主要的——“你们不相信吗?反正我是相信了。” 再再其次,国家的弱势完全过去了。民国政府根本没有像样的空军和海军,要靠美国人 和苏联人帮忙,后来匆忙培养了自己的空军飞行员,几乎在对日空战中死光了。我们的空军 多棒!全都活着,还驾驶飞船,进入太空。当然,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马上就要问世了!此外,民国的多党政治彻底完结了。但这是敏感问题,我不敢说,我敢说的是,民国教 育的黄金时代,完全过去了。蔡先生的北大、梅先生的清华、张伯苓的南开、竺可桢的浙大„„ 绝对成为历史,一去不返了。现在他们要是妄想当校长,先得通过层层政审,接着慢慢混到 正局级副部级,才能填写申请表,听候审查。当年蔡元培居然为陈独秀假造学历,梁启超竟 想延聘没有学位的陈寅恪,如今这种违规行为休想得逞!民国出版和言论的相对自由,也过去了。张元济、王云五这样的出版大亨,再也不必辛 辛苦苦自己开办商务印书馆之类,邵飘萍、史量才这样的记者和报业大王,再也不会被枪毙、被暗杀。当今中国的出版商、记者、撰稿人,一律享受新闻出版总署的严密保护,非常安全、正确、和谐,所有人非常懂事,非常乖,不但不怕枪毙,只要好好乖下去,保证不断升官。最后,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巨大事相,也成为历史,那就是繁体字、古文教育、文言文与 白话文并存的汉语生态。在民国,绝大部分识字的人既懂文言,又懂白话文,既用繁体字,又用当时通行的部分简体字。随着民国的消亡,这一切,永远消亡了。民国的许许多多其他事物,都成为历史,永远过去了。一部分是因为历史进程本身,譬 如现代化; 一部分是因为政治控制,譬如无所不在的禁止。但限于发言时间,不能一一例举。现在我来快速例举民国仍在今天奏效的部分现实—— 譬如,据说,民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贪污腐化,裙带关系。今天呢,所有被指控的 民国腐败者,远远无法和共和国贪官比。从资料披露,一向被认为巨贪的宋子文,不但没怎 么贪污,而且是个强硬的民族主义者。就算他的财富不很清楚,但和今天随便哪个地方贪官 相比,简直羞煞人!我在三联周刊上读到:当年替蒋介石运送黄金去台湾的一位贴身随从,过手金条数千万,没拿一分钱,临死的所有积蓄,不过八万美金。至于民国的裙带关系比比 今日权力格局的血缘背景,还用我说吗,如果需要证据,希望学者仔仔细细做个统计。民国社会层面、世俗生活的部分状况,一度被铲除,之后,近二十多年大规模卷土重来,譬如色情业、赌博、走私、黑社会,都在渐渐与民国接轨。此外,改革开放三十年,凡私人 生活逐渐被允许拓展的空间,都是民国形态的死灰复燃。譬如选美、譬如时尚、譬如娱乐、交际、享受、奢侈、迷信活动、宗教群体,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好消息。大家不要以为 这是我们时代的稀罕事,民国时期早就有了。这一切活泼可喜的生活形态,有的远远比民国 时期更土,因为有教养的阶层消失了,有的远远比民国更洋,因为民国人还没福气领教西方 二次现代化之后的种种新花样。以上关于历史与现实的类比,十分粗糙,十分不准确、不可靠,希望得到专家的驳斥—— 其实,坦白说,我以为民国对于今天,对于年轻人,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现实,为什么呢,因为六十年来,我们接受了空前成功的愚民教育,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不让你知道过去,直到你对过去漠不关心。绝大部分当代中国人,既没有历史感,也没有现实感,对共和国也 不了解,更不要说民国。三十年前,邓小平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其实真正要紧的事,是历 史要从娃娃抓起。最近听说秦晖他们发起对大学生做一个调查,题目叫做“你最熟悉的陌生 人”,请今天的八零后九零后向父母和祖父母追问民国的往事,这是了解民国最最有效,最 最人性的方式:民国就在每个家庭。可是问到一半,据说有家长出来阻拦,别再问,也不愿 说。为什么呢,因为今日的现实害怕历史,以至远远的历史也害怕今天:民国离我们近,民 国的所谓历史,就是一个个活人:所有民国的过来人,被现实降伏,都会选择回避历史,忘 记历史;什么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呢?就是去他妈历史,别跟我提。所以“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个好题目:你是爹妈生出来的,可是你不了解爹妈;中华人 共和国是民国生出来的,可是共和国的老百姓不了解民国。长期不了解,不说,就会不想了 解,不想说;长期不说,几代人不说,就等于没这回事。譬如八零后,尤其八九年出生的孩 子,别说 1949 年之前的民国,连 1989 年北京发生了什么事,也绝大部分不知道:他们的 爹妈也不知道,就算住在北京的爹妈知道,多数不愿说。这样子不说、不说、不说,于是每 个家庭对孩子瞒着往事,整个国家也对人民瞒着往事。三十年瞒下来,六十年瞒下来,将来 还会瞒下去。现在你马路上抓个小青年或小姑娘,对他说,您知道民国故事吗?我猜人家掉 头就走,听都不想听,还当你是神经病。今天,纽约双子座报销十周年了。纽约人,美国人,每年九月十一日隆重纪念,苦着脸,在纪念会上一个个念出死难者的名字,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将来还会一年一年念下去。我 们呢?辛亥共和一百年,马马虎虎纪念纪念,言不及义说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也难怪,为了 1911 年的辛亥,为了 1949 年的国庆,死人太多太多了,哪里念得过来。可是诸位明 鉴:不清不楚的历史,算什么历史?躲躲闪闪的现实,算什么现实?所以我总觉得民国既不 是历史,也不是现实。唯一的例外,是如今允许提起“民国”这两个字。不过今天在座的年轻人,比较不一样:大好秋天,哪里不能去,偏偏跑来听民国,有什 么意思呢,可是大家来了。谢谢大家。2011 年 9 月 11 日
第二篇:陈丹青 辞职报告
陈丹青的辞职报告
2008-08-01 22:59
辞职报告
这份报告是否收入在此,颇费踌躇,尤对本院及清华,深感不宜,更抱愧于当年出面邀请我任教的袁运甫、刘巨德、杜大恺三位老师——然人之去留,外界喜作揣测议论,以致讹传,于公于私,均非妥善,不如既有其事,明白为好——报告书于10月递交后,院方校方即予约谈挽留,情辞恳切,而本研究室六位学生,尚待就学两年余,于2007年才能悉数毕业,本人的教学名分与手续诸事,不可虚悬。经协商,近日与院方再续教学合约两年,其间,继续承担本研究教学及春秋各系大课,不再招生,不再兼本科教学,迄至2007年,遂愿离职。仅此向院方校方的谅解与诚意,脱帽致谢。
诸位院领导大鉴:
我在学校任教的续签合同(2002年一2005年),到明年元月15日将届期终。据合同规定,如一方有变动意向,应在到期前九十天知会对方。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台同到期之日,结束我在本院的教学。以下是对此决定的说明: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
五年期间,我的教学处处被动而勉强,而光阴无情,业务荒废,我亟盼回到画架前独自工作,继续做个体艺术家。
我深知,这一决定出十我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国家的进步在于:个人可以在某一事物上抱持不同的立场。我的离去,将中止对教学造成的浪费。
目前,第四研究室两位2001届博士生刚毕业,尚有2002届与2003届在读博士生各一名,2005年、2006年毕业。另外,今年招进本研究室第一批研究生共四名,2007年毕业。我的请辞,与这六名学生的学业有所冲突,如何解决,愿在我退出的前提下,与领导协商可行方式,恪尽己任。
兹付附件之一,是去年北京外办转请本院外办要我书写的述职报告,经已呈交,因所涉不包括今年,故略作补充。附件之二《教条与功利》,是前年应本院研究所教改会议要求所写,因写在纽约休假期问,回国过了交稿期,迄未呈交,今原稿附上。附件之三《我对本院‘学术评价体系报告’的意见》——这三份附件坦率陈述了我对教育体制与本院教学的质疑,谨愿诸位对我请辞的理由有所了解。另有附件之四(近五年来学术活动的粗略报告)及附件之五(关于遗留问题),希请垂顾。
此报告,将同时呈交清华校方、外办、人事办各一份。我的职衔、工作、居留及医疗等证件,合同到期时将会上交,俾便注销。目前借住的团结湖教工宿舍,其入住性质始终未获解释(参看附件之五),何时搬离,听候指示。
再次衷心感谢学院对我的重用与信赖。我与自己的职称实难匹配,深感惭愧。五年教学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虽以请辞告终,但我对本院与教学的感情,恐怕比诸位所能了解的更深。
预先感谢院校领导予以批准。止致
敬礼!
陈丹青
第三篇:陈丹青辞职报告全文
诸位院领导大鉴:
我在学校任教的续签合同(2002年-2005年),到明年元月15 日将届期终。据合同规定,如一方有变动意向,应在到期前九十天知会对方。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合同到期之日,结束我在本院的教学。
以下是对此决定的说明: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
五年期间,我的教学处处被动而勉强,而光阴无情,业务荒废,我亟盼回到画架前独自工作,继续做个体艺术家。
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我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国家的进步在于:个人可以在某一事物上抱持不同的立场。我的离去,将中止对教学造成的浪费。
兹付附件之一,是去年北京外办转请本院外办要我书写的述职报告,经已呈交,因所涉不包括今年,故略作补充。附件之二《教条与功利》,是前年应本院研究所教改会议要求所写,因写在纽约休假期间,回国过了交稿期,迄未呈交,今原稿附上。附件之三《我对本院‘学术评价体系报告’的意见》——这三份附件坦率陈述了我对教育体制与本院教学的质疑,谨愿诸位对我请辞的理由有所了解。另有附件之四(近五年来学术活动的粗略报告)及附件之五(关于遗留问题),希请垂顾。
此报告,将同时呈交清华校方、外办、人事办各一份。我的职衔、工作、居留及医疗等证件,合同到期时将会上交,俾便注销。目前借住的团结湖教工宿舍,其入住性质始终未获解释(参看附件之五),何时搬离,听候指示。
再次衷心感谢学院对我的重用与信赖。我与自己的职称实难匹配,深感惭愧。五年教学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虽以请辞告终,但我对本院与教学的感情,恐怕比诸位所能了解的更深。
预先感谢院校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陈丹青
2004年10月15日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陈丹青:辞职报告全文
诸位院领导大鉴:
我在学校任教的续签合同(2003年-2006年),到明年元月1
5日将届期终。据合同规定,如一方有变动意向,应在到期前九十天知会对方。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合同到期之日,结束我在本院的教学。
以下是对此决定的说明: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
五年期间,我的教学处处被动而勉强,而光阴无情,业务荒废,我亟盼回到画架前独自工作,继续做个体艺术家。
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我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国家的进步在于:个人可以在某一事物上抱持不同的立场。我的离去,将中止对教学造成的浪费。
目前,第四研究室两位2002届博士生刚毕业,尚有2003届与
2004届在读博士生各一名,2006年、2007年毕业。另外,今年招进本研究室第一批研究生共四名,2007年毕业。我的请辞,与这六名学生的学业有所冲突,如何解决,愿在我退出的前提下,与领导协商可行方式,恪尽己任。
兹付附件之一,是去年北京外办转请本院外办要我书写的述职报告,经已呈交,因所涉不包括今年,故略作补充。附件之二《教条与功利》,是前年应本院研究所教改会议要求所写,因写在纽约休假期间,回国过了交稿期,迄未呈交,今原稿附上。附件之三《我对本院‘学术评价体系报告’的意见》——这三份附件坦率陈述了我对教育体制与本院教学的质疑,谨愿诸位对我请辞的理由有所了解。另有附件之四(近五年来学术活动的粗略报告)及附件之五(关于遗留问题),希请垂顾。
此报告,将同时呈交清华校方、外办、人事办各一份。我的职衔、工作、居留及医疗等证件,合同到期时将会上交,俾便注销。目前借住的团结湖教工宿舍,其入住性质始终未获解释(参看附件之五),何时搬离,听候指示。
再次衷心感谢学院对我的重用与信赖。我与自己的职称实难匹配,深感惭愧。五年教学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虽以请辞告终,但我对本院与教学的感情,恐怕比诸位所能了解的更深。
预先感谢院校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陈丹青
2005年10月15日
附一:呈本院外办及北京外办述职与感想(2000年-2005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四研究室
缘起
1999年岁阑,袁运甫老师、刘巨德老师给我越洋电话,告知工艺美院与清华大学合并,并代表院领导热诚邀请我回国加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时转致老前辈张仃先生与吴冠中先生的欢迎之意。
2000年2月正式报到,清华园陈书记、美院王院长、张书记,及诸位副院长热情接待,清华外办陈红老师,院外办张主任、苗老师一周内携我办妥外籍人员驻京手续。此后人事关系归属外办与人事处,年薪五万,教学启动费三十万。
同时,学院在外事办公室与我签署了2000至2003年两年任期的合约。2003年春合同到期,续签2003至2006年合约三年。
教学状况
到任不久,学院宣布开设美术专业博士生课程,此举不但在国内美术教育是属首创,在世界范围同类专业中亦属罕见。为此,学院于3月间成立四所纯艺术教学研究室,分别由吴冠中、张仃、袁运甫诸位元老领衔,本人则主持第四研究室。吴、张、袁三位先生德高望重,育人无数。我初涉教学,尚无寸功,而学院予以破格,委此重任,唯惭愧衔命,郑重其事。
本研究室研究方向,初定“当代架上绘画研究”,前年易为“当代架上绘画与图像文化比较研究”。
5月,全国首届艺术学院博士生招生在本院举行,是本人第一次招生经验。二十四位各地考生中,五名入围,然因外语不过关而搁置。院方为支持本人首次招生计,经研究生院陈院长同意,以博士课程访问学者名义,招入五位学生。
2002年,五位访问学者完成博士论文选题,为转为正式博士生,外语考试再度失败,结业离校。
是年第二次博士生考试,全国共二十二名考生,正式录取两名博士生、访问学者两名。同年,首次接受研究生报考,约八人,无一通过两课考试。
应试文化的深刻积弊,已有社会的长期共识,不多说。而考试制度中,尤以人文艺术学科的外语考试、政治考试,严重滞碍并扭曲艺术教育的品质与性质。前者无视人文艺术学科的教育规律与成才规律,既徒具形式,又有效地削弱艺术学生起码的中文水准,观诸历届落选博士硕士考生试卷,此举已在事实上持续造成考生文化素质的直线下降。后者公然违背马克思主义及邓小平思想,对于清华大学两大传统,即“行胜于言”及陈寅恪提出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更是深刻的讽刺。
以上意见,我曾数次以书面及口头方式,对院领导和清华书记、校长坦率直陈。以“两课”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学术尊严荡然,人文艺术及其教育不可能具备起码的前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实属妄谈。
由于此一政策的长期施行,人文艺术教育表面繁荣(如扩招、创收、增加学术科目、重视论文等等)而实则退步(如教师、学生素质持续减低,教学品质与学院信誉持续贬值),“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是目前艺术学生普遍状况,事实上,新世纪艺术学生的整体水准,甚至不如“文革”时期。
而人文艺术教育的量化管理,集中反映出学术行政化带来的后患。此亦北大近期决意实施改革的总背景,然而治标不治本:不施行,现状难以突破,施行,则势必重复历次治标不治本的改革,形成更为盘根错节的畸形教育结构。
本人不是教育学专家,以上感触,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而院中同事,俱抱同感。鉴于中国国情,鉴于人口基数与社会现实,现行政策有其不
此文共有5
第五篇:陈丹青辞职报告
诸位院领导大鉴:
我在学校任教的续签合同(2002年-2005年),到明年元月15 日将届期终。据合同规定,如一方有变动意向,应在到期前九十天知会对方。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合同到期之日,结束我在本院的教学。
以下是对此决定的说明: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
五年期间,我的教学处处被动而勉强,而光阴无情,业务荒废,我亟盼回到画架前独自工作,继续做个体艺术家。
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我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国家的进步在于:个人可以在某一事物上抱持不同的立场。我的离去,将中止对教学造成的浪费。
目前,第四研究室两位2001届博士生刚毕业,尚有2002届与 2003届在读博士生各一名,2005年、2006年毕业。另外,今年招进本研究室第一批研究生共四名,2007年毕业。我的请辞,与这六名学生的学业有所冲突,如何解决,愿在我退出的前提下,与领导协商可行方式,恪尽己任。
兹付附件之一,是去年北京外办转请本院外办要我书写的述职报告,经已呈交,因所涉不包括今年,故略作补充。附件之二《教条与功利》,是前年应本院研究所教改会议要求所写,因写在纽约休假期间,回国过了交稿期,迄未呈交,今原稿附上。附件之三《我对本院‘学术评价体系报告’的意见》——这三份附件坦率陈述了我对教育体制与本院教学的质疑,谨愿诸位对我请辞的理由有所了解。另有附件之四(近五年来学术活动的粗略报告)及附件之五(关于遗留问题),希请垂顾。
此报告,将同时呈交清华校方、外办、人事办各一份。我的职衔、工作、居留及医疗等证件,合同到期时将会上交,俾便注销。目前借住的团结湖教工宿舍,其入住性质始终未获解释(参看附件之五),何时搬离,听候指示。
再次衷心感谢学院对我的重用与信赖。我与自己的职称实难匹配,深感惭愧。五年教学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虽以请辞告终,但我对本院与教学的感情,恐怕比诸位所能了解的更深。
预先感谢院校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陈丹青
2004年10月15日
附一:呈本院外办及北京外办述职与感想(2000年-2004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四研究室
缘起
1999年岁阑,袁运甫老师、刘巨德老师给我越洋电话,告知工艺美院与清华大学合并,并代表院领导热诚邀请我回国加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时转致老前辈张仃先生与吴冠中先生的欢迎之意。
2000年2月正式报到,清华园陈书记、美院王院长、张书记,及诸位副院长热情接待,清华外办陈红老师,院外办张主任、苗老师一周内携我办妥外籍人员驻京手续。此后人事关系归属外办与人事处,年薪五万,教学启动费三十万。
同时,学院在外事办公室与我签署了2000至2002年两年任期的合约。2002年春合同到期,续签2002至2005年合约三年。
教学状况
院校合并,是清华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全面恢复人文艺术学科的重要举措。清华美院的成立,一时为八大高等美术学院所瞩目。
到任不久,学院宣布开设美术专业博士生课程,此举不但在国内美术教育是属首创,在世界范围同类专业中亦属罕见。为此,学院于3月间成立四所纯艺术教学研究室,分别由吴冠中、张仃、袁运甫诸位元老领衔,本人则主持第四研究室。吴、张、袁三位先生德高望重,育人无数。我初涉教学,尚无寸功,而学院予以破格,委此重任,唯惭愧衔命,郑重其事。
本研究室研究方向,初定“当代架上绘画研究”,前年易为“当代架上绘画与图像文化比较研究”。
5月,全国首届艺术学院博士生招生在本院举行,是本人第一次招生经验。二十四位各地考生中,五名入围,然因外语不过关而搁置。院方为支持本人首次招生计,经研究生院陈院长同意,以博士课程访问学者名义,招入五位学生。
2001年,五位访问学者完成博士论文选题,为转为正式博士生,外语考试再度失败,结业离校。
是年第二次博士生考试,全国共二十二名考生,正式录取两名博士生、访问学者两名。同年,首次接受研究生报考,约八人,无一通过两课考试。
应试文化的深刻积弊,已有社会的长期共识,不多说。而考试制度中,尤以人文艺术学科的外语考试、政治考试,严重滞碍并扭曲艺术教育的品质与性质。前者无视人文艺术学科的教育规律与成才规律,既徒具形式,又有效地削弱艺术学生起码的中文水准,观诸历届落选博士硕士考生试卷,此举已在事实上持续造成考生文化素质的直线下降。后者公然违背马克思主义及邓小平思想,对于清华大学两大传统,即“行胜于言”及陈寅恪提出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更是深刻的讽刺。
以上意见,我曾数次以书面及口头方式,对院领导和清华书记、校长坦率直陈。以“两课”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学术尊严荡然,人文艺术及其教育不可能具备起码的前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实属妄谈。
由于此一政策的长期施行,人文艺术教育表面繁荣(如扩招、创收、增加学术科目、重视论文等等)而实则退步(如教师、学生素质持续减低,教学品质与学院信誉持续贬值),“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是目前艺术学生普遍状况,事实上,新世纪艺术学生的整体水准,甚至不如“文革”时期。
而人文艺术教育的量化管理,集中反映出学术行政化带来的后患。此亦北大近期决意实施改革的总背景,然而治标不治本:不施行,现状难以突破,施行,则势必重复历次治标不治本的改革,形成更为盘根错节的畸形教育结构。
本人不是教育学专家,以上感触,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而院中同事,俱抱同感。鉴于中国国情,鉴于人口基数与社会现实,现行政策有其不得不然之处,但人文与艺术将长期蒙受其弊。本人唯自知不能改变现状于万一,故聊作纸上空谈,在教学工作中,则恪尽己能,维持现状而已。
总结
我在学院的教学是有价值的,我因此认识到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的新局面与新问题。我对教育体制的持续批评,出于对人文
“陈丹青辞职报告”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状况的操切之心。我不愿混饭吃,也不知道怎样违背自己的性格。2002年,第三次博士生考试,二十名考生,正式录取一名,并访问学者三名。第二次研究生报考,约十九人,一名以业务最高分(90分)入围,因外语政治各差一分,经向院校申请通融无效,未予录取。
2003年,第四次博士生考试,考生十八名,正式录取一名。第三次研究生报考,全国十九名考生,上同一考生仍以最高分入围,再次因外语分数不过关,未能录取。
截至目前,本研究室共两名博士生毕业,两名博士生在读,2004年首次招入四名研究生。
本科生教学,则本人负责绘画系各届每学期素描课、油画人体课各四周。另由教务处安排每学期开讲四堂大课,每堂四小时,各系各专业同学均可选听,每讲满员。2001年至2004年,讲题分别如下:
“欧美当代艺术比较”
“绘画、影像与西方观看传统”
“架上绘画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世界范围反现代化思潮与文化守成主义”
“艺术史与传播史的关系”
“艺术赞助史与艺术功能史”
教学方法
人文艺术学科既有的学术行政化,越管越严,教学品质越来越可疑,此一体系虽便于管理,但与“人”,与“文化”,处处发生尖锐而深刻的冲突。
我不相信现行考试制度,不相信教学大纲,不相信目前的排课方式,不相信艺术学生的品质能以“课时”与“学分”算计——但我不得不服从规定——释放个性,回到直觉,摒斥教条,遵循艺术规律,曾经是民国、“文革”前、改革开放初期等阶段艺术教育取得显著成果的历史经验。然而有目共睹:这些传统与经验在今日艺术教学中已经全面丧失。
我个人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唯在本研究室教学中,以“个案处理”的原则,根据每位同学个人情况的总和与细微的表现,在教学中务使知识面尽可能扩大,教学点尽可能具体。
这样的教学难以体现在教案文本上,难以在工作总结中表述,在我奉命填写的所有表格中,完全无法体现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后果。
艺术教学是非功利的,非程序性的,是具体而微、随时随地在每位学生、每个阶段,甚至每件作品中寻求当下的沟通、指涉、领悟。这一随机的过程——而不是预定的程序——重视体验与经验,问题与可能性,激发好奇心与热情,并以此检验学生的智能与品性:它开放给未知,落实为个人。
学院教育不是向上负责,而是对艺术、对学生个人负责。不幸的是,当今学院教育的通则与本质,是向上负责。
严格地说,我与每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而是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的双方。这“双方” 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以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那是一种共同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的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
它绝对不是量化的。分数、奖项、规章、表格,不是它的目的。它因人、因事、因问题而异。它追求教学的真实性,而不是程序化,它落实为个人品质的提升,而不是考试分数。因此,它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中是困难的,孤立的,不讨好的,无法被教条证实,难以体现为可比的成果。
远溯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式教育与诡辩派教育的冲突,前者重视知识与品格,后者重视权力与实用。可悲的是,目前文科教育的种种政策限定,决定了人文艺术教学赤裸裸的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
我与现行教育体制抱有深刻的歧异。在人文艺术学科,人才是无法培养的,没有人能够夸耀并保证在学院中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但学院教育应该,也能够达到这样一种起码的要求,即确立一位艺术学生葆蓄终生的品格,这品格,就是前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大师陈寅恪写在七十年前的名句: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招生与教学感想
自2000年任教以来,我的教学实践及社会活动,大致有正面与负面两类感触,兹据实陈述如下:
正面——清华“长江计划”,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魄力大,投入重,期望高。特聘教授多数是外籍华裔,属改革开放后出国的中壮年专业人员,眼界开阔,知识结构大幅度更新,又大致是“文革”一代,兼具使命感、责任感、历史感,及民族情怀,归国投效,远溯二十年前留学大潮,近收改革开放之效,今推想此举,此其时也。
清华与工美合并,则体现国家在高等院校扶助拓展人文艺术、瞻望国际文化大势的良苦用心。
就我个例而言,去国近二十载,国中文化形势与文化环境,诚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在艺术创作及学术研究中,过去的政治钳制、狭隘的美学观、单元的创作格局,大幅度改变。院方对我的教学不予干涉,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及时支持。而同事、同行与不同专业间的充分尊重,彼此宽容,以至对新学院教学规划的共同热情,都使我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在文艺领域及艺术学院内的深刻变化。
负面—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困扰与无奈,来自国家现行教育体制及种种教条。其症结,大致如下:
这所学院让我感到亲切。我喜爱70年代出生的在校学生,他们甚至比我的孩子还年轻。我坚信他们是塑造未来的一代,因为青春理应胜过体制。
我对自己的教学,仍是“惭愧”二字。我在课外的大量时间无保留开放给本研究室,本系,以至其他专业的学生,并从中获益匪浅。
我有幸作为一位本院的教师,在专业以外更广泛的领域表达我对文化的认知,我知道,外界认同我乃因学院的聘用。这聘用的理由,或许因为我在域外的眼界,但我确定,这理由,还因为我虽然不是一位中国公民,但我是中国人。
中国人重世故。我的世故仅限于礼貌的层面,但我至今没有学会在表格上,或按照教条指定的方式,陈述“成绩”:那是对体制的确认,而不是对学术道德及其规律的确认。我今服务于这所学院的价值,以及我微乎其微的服务本身,远不如这所学院选择我的价值:这选择证实了国家的良性变化,在这变化的戏剧性环节中,我愿意充任一件可被暂时利用的小小的标本。
2003年10月写成,2004年10月补正
附二:教条与功利
今日艺术教育及本院教学感触
归国教学三年,承院方与同侪善待扶持,本人虽不胜任而能相处愉快。今国家富强,大环境空前良好,唯教育现状与大环境差异甚巨。走访
“陈丹青辞职报告”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