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社区党内民主与基层人民民主互动关系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则是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作为政治民主发展的现实路径,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路线。党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与此同时,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基层人民民主的发展则与党内民主相互联系、互相推进。近年来,我国基层民主与基层党建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统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具有内在统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民主,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两者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共同的目标。两者的关联性表现在:党是民主政治体系的主导,人民是民主实践的主体;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前提,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两者的互动性表现在:一方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直接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党员的政治参与意识、热情和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水平,党内民主生活状况决定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程度,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决定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作为执掌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健全党内的民主生活,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转化为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人民民主的发展也对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人民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实施监督的力度也将随之加大,这将有效地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两者互动的现实可能性
从理论上看,民主观念不仅是一种政治理念,即政治共同体的公共权力掌握在人民手里,目的是保护大多数公民的共同安全和利益;更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即公民关注、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随着现代社会政治日益回归日常社会生活,政治逐步趋向社会化,基层社会的民主实践日益表现为基层人民民主的发展,而这一民主形式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党内民主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党内民主还是人民民主,本质上都是一种政治民主,但其生命力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一方面,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领域,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都可以在不同的党员群体当中得到体现,通过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等制度,可以使人民群众参与政策的决策、实施、反馈、监督过程,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最大程度的人民民主。在这个过程中,党必须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党员和民众政治生活的选择民主化作为推动政治民主的关键内容。
另一方面,人民民主的实现,在基层社会也着重表现为一种生活上的民主选择。在日常生活中,人民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种决定的自由而民主的协商、决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可以自由选择其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自主地处理与其生活相关的社会事务。在我国基层社会,发端于村民选举和自治,直至城市社区自治和参与,以及由此带来的极大的公众参与浪潮,都使得基层民主进程大大推进。而深深介入到这一实践的党组织,则面对环境的转变而迅速转型,在推进党内民主和党组织建设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基层民主的实践经验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层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推动作用深刻反映了当代基层社会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党内民主为人民民主提供了方向,而人民民主则为党内民主提供了现实的空间和内在的推动力量。由此,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促进良性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精辟阐述了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强调指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明确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重大原则和重要举措,拓展了党内民主渠道,创新了党内民主形式,丰富了党内民主内容,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以社区党内民主带动社区基层人民民主,确保社区基层人民民主健康发展。
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要求。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决定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区分
如何理解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实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
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生活中,全体党员根据党章规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人民民主是指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必须保障人民权利和意志的实现,全体人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可以看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它们在主体范围、政治功能、组织形式、实施原则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两者不能相互替代。然而,在我国,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人民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党是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的,党员也生活在群众之中,国家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民主政治建设搞得好,就为党内民主生活提供了充满民主氛围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党员和干部的言论和行动就会受到有效的监督;社会成员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选择意识的日益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行使合法权利愿望的不断提高,对党内民主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都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虽然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人民民主的核心和灵魂。党内民主化的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社会民主的状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也会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重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党内民主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关键,发展好党内民主,就能更好地为发展人民民主提供根本领导保证,创造必要政治条件,打下良好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正常,人民民主就能得到保障和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党内民主不正常,人民民主必然遭到破坏和挫折。
正是由于党内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中处于关键地位,决定了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健全落实各项民主机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意义。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首先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其次是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再次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最后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第二,要大力培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总开关,民主制度权威的确立、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制度功能的落实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意识的支撑。只有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切实提高了,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民主制度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我们在强调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同时加强广大党员和群众民主意识的培育,并且要把民主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党员和群众具有良好的民主意识和修养,民主制度化建设才能做到合理和科学,各项民主制度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不要误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不要误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写入党代会报告,将党内民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这一表述不仅被继续沿用,而且只字未改,表明了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坚定决心。
我们重视党内民主,不仅仅是因为党内民主对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因为,我们期待着党内民主在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一直被看做是推进我国民主有序发展的一条可靠途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示范性作用,要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就是说,我们要利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动,来推动整个民主的发展。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极好思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语意上是明确的,对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目前却存在一些误读。一些学者认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为民主的发展规定了一个先后次序,即应该先发展党内民主,然后再发展人民民主。甚至有人认为,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本身就是对前一阶段发展民主错误思路的修正。在他们看来,前一阶段,先发展人民民主,在人口素质最低的农村先搞“村民自治”,结果诸如贿选、家族统治和黑恶势力控制选举这样的负面现象层出不穷。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先发展党内民主。按照这种观点,似乎我们应该让人民民主停一停、缓一缓,人民民主应让位于党内民主,似乎党内民主不推进,人民民主就不应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是对党内民主的极大误解。
人民民主,或曰社会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之所以会有民主诉求,归根结底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市场经济以明晰的产权保护为前提,承认人的独立利益,于是,人们就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性。这种正当诉求延伸到对公权力的要求,便是我们所说的民主诉求。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掌权者愿意不愿意,民主发展都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也正因为此,客观地说,对搞不搞民主,任何政党都没有决定权。
但是,在民主有序发展还是无序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是可以做出选择的。当民主大潮到来之时,如果有所准备,就可以引导民主的发展;如果缺乏对民主政治必然性的认识,没有任何准备,民主就可能进入一种无序发展乃至失控状态。发展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就是推进有序民主的最现实途径。显而易见,在党内民主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况下,人民民主的发展等于有了一个可资效法的样板。社会上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不会停下来等待党内民主。党内民主若落后于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就会对党内民主形成一种倒逼之势。可见,强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绝不是叫停人民民主,而是恰恰相反,它强调的是加快发展党内民主的紧迫性。误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可能会使我们对发展党内民主缺乏紧迫感,对民众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不敏感、不在意,甚至会自觉不自觉地阻碍人民民主的发展,这是很危险的。
我们应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看待执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站在政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民主绝不只是党自己的事情。党内民主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政治体制的改革及其成败,关系到党能不能胜任引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任。党内民主发展不足,会同时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党自身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既然我们期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由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主导的、有序的民主政治,期望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那么,加快发展党内民主就是我们的不二选择。加紧对党内民主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思路,打破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各种“瓶颈”,应当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王长江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第四篇:加强和扩大基层党内民主
创新机制
注重实效 不断提高基层党内民主水平
——仪陇县加强和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探索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基层党内民主是构建整个党内民主的基石,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动党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仪陇县切实尊重广大党员的民主愿望,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在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制度、程序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对推进基层党内民主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创新选任机制,提高选任公信力。民主选举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基层党内民主选举有明显进步,但由于党员干部对民主选举认识的片面性、重视程度不够、选举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还存在候选人确定不规范、差额选举范围小、竞争性不强等问题。对此,仪陇着眼于扩大选举民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选用原则,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办法,保证党员的初始提名权和选举权;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机制,将总结形成的“四荐三评一选”方式延伸到县级机关党组织选举和干部选任上,把公开、公平、公正和差额原则贯穿于干部选用的各个环节;在选拔方式上引入非定向选拔、竞争上岗等机制,推行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的全程差额方式,制定县委常委会干部任用票决制度,实现干部任用票决制全覆盖。近年来,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先后选拔了8名学校校长和64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了永乐镇党委书记,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了仪陇中学、仪陇二中等学校41名中层干部,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党员群众的满意度。
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党员能动性。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直接关系到党员基本权利的实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基层党政权力运行模式影响,多数基层党组织没有掌握在民主环境下驾驭局面、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甚至出于集权考量,对民主心存疑虑,谨慎处之,加之部分党员民主意识淡薄,民主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积极性不高,民主权利行使不当,作用发挥不够。针对这些问题,仪陇县着眼于党员作用发挥,坚持党内“政策先传达、情况先通报、意见先征求、工作先落实”的“四先”原则,大力推行以“民意征集卡、表决公示卡和村两委联席会议制、重要事务党员首议制”为主要内容的“双卡双制”,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党员主体意识;深入开展“五化”活动,建立党员列席党委会和党员动态质询制度,保障党员建议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县委常委联系党代表、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定期情况通报、定期视察调研等制度,促进党代表在闭会期间有效发挥作用。
创新决策机制,扩大决策民主度。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决策管理是党内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程序不规范、操作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等原因,一些领导班子内部缺乏民主,存在“一言堂”现象;有些领导干部把民主视为班子内部事务,没有充分听取党员意见,片面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民主权利,使民主流于形式。对此,仪陇县着力决策程序的规范,在农村全面推行村务管理“五权”模式,明确了职责,理顺了关系,保障了村两委有序运转;积极探索“五权”模式在乡镇和社区的有效实现形式,从规范“决策、服务、监督、管理”四个流程入手,创新推行乡镇党委议事决策“八步工作法”,认真落实党委委员、党代表、党员三联系制度,在社区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意见收集、公开听证、民主决策、执行督办、群众评议“五步法”,提高了党员群众的参与度;实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制定并严格执行县委常委会、县级部门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决策规则,实行“一把手”末位发言,充分讨论后集体票决,切实规范了决策程序。
探索充满艰辛,成效令人振奋,问题发人深醒,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生动的实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加强领导班子民主作风建设是基层党内民主的核心。领导班子成员民主作风是干部优良思想品行的综合体现,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关系党的形象。新时期基层干部民主作风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刚愎自用,轻视民主;二是迷恋“权力”,害怕民主;三是避重就轻,应付民主。转变干部民主作风,必须坚持以教育提高觉悟,以制度规范行为,常抓不懈。在干部任职谈话、集中培训、经验交流等现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民主集中制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强化干部党性修养,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广泛开展“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活动,建立组织生活会“遇事即开”制度,提高开会议事频率,经常性开展党务“知晓度”测评,严格责任追究,强化民主集中制度的执行力。
提升党员民主素质是基层党内民主的基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党员民主素质则是决定这一“生命”强健与否、延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基层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存在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党内民主就是领导干部的民主;二是认为党内民主就是会议民主;三是认为不开会,党内事务就与己无关。走出误区必须坚持以强化培训教育为突破口,组织党员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条例,加强党员宗旨观念教育,增强政治使命感和权利、义务意识,促使党员珍惜民主权利,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鼓励党员建言献策,扩大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不断提高基层党员民主素质。
创新民主机制是基层党内民主的支撑。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强化制度支撑,是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必然选择。目前,基层党内民主制度还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制度执行的“弹性”大;二是制度规定内容虚;三是监督考评标准不明。补齐机制缺失的短板,必须加快机制创新,进一步扩大“两推一选”、“公推直选”范围,完善基层领导干部竞争性公开选拔机制,严抓对违规选举行为的惩处;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回访常态化制度,公开领导干部电话、设置人民来信直通信箱,畅通基层党员建议表达渠道;推进党务公开,探索建立公开内容备案审查制度,规范公开程序,丰富公开内容,努力做到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
第五篇:如何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
如何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 杨晓玲 《 人民论坛 》()
【摘要】政治生活的发展进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生长要求执政党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党内民主人民民主民主制度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性
发 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列宁早在1916年就曾说过:“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在这里,列宁明确指出了民主与社会主义之间 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强大的地方到底是什么?邓小平讲了三条:第一就是创造比资本主义发展更快的生产力,第二是创造更加民主的机制,第三是 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本身内含有民主。继十六大首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后,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 命。”这个表述表明: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重要措施。长期执政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转型期由于制度的 不配套,有空子可钻,也往往是腐败的高发期。作风不是物质力量,但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有时,甚至胜似物质力量。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军事考察组来华考察 后,得出一个结论:“看来国民党占领着大片土地,而共产党占领着大片的人心。”中国共产党就是靠着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作风,赢得人民的支持。得人心者得天下。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党自觉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清除腐败,维护执政安全的重要措施。
发展党内民主和人 民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只有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和人 民民主,让更多的人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合理地处理利益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持 社会的稳定;只有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社会的安宁;只有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 民主,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党内 民主和人民民主,用民主的方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
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从而 逐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
就一般的政党而 言,党内民主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的关系并不密切,与社会民主的关系也不密切。在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中,政党必须通过包括议会在内的国家政权组织才能发挥 其政治功能,国家政权体制中的民主机制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和社会民主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体制内因素;而政党内部的民主机制是体制外因素,其影响主要在于 政党内部,因此它对民主政治的作用是间接的、曲折的和有限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党内民主来实现人民民主几乎是不可行的。
在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这一政党制度决定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党内民主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发 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实现国家政治生活方式的民主化。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唯一的执政党,其党内民主建设的意义决不限于自身,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以执 政党自身的民主化为前提。没有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和党政不分,容易导致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 中,不仅难以从制度上为民主政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且容易形成只对上负责,唯命是从,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不到实处。导致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从而 阻碍我国政治民主的进程。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作为一种政治形态,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进步的 成果和发展程度的标志。在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水平和面貌。当前,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长期以来一直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 须首先把党内民主建设好。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中国共产党党内聚集了中国社会广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如果他们都能模范地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把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习惯带到各级组织中去,必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 整个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推进人民民主需要解放思想,而党内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必要条件。解放思想,坚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必须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这首先需要党内在重大问题上的民主讨论氛围。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上的各种思想阻力和干扰表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研究与探索,包含着政治方向、观念碰撞与学术探讨的三个向度,是三重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三个向度的展开都有丰富的内容。对如何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应该可以展开不同观点的碰撞。任何企图简单地用政治概念和口号原则来取代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和遵循,都必然误党误国,贻害 中华民族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由此,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研究和探索上,党内尤其需
要平等讨论、包容不同意见的宽松民主氛围,以追求真理的科 学精神,大胆冲破形而上学抽象概念的束缚,保护思想自由的权利,给探索者多些爱护和宽容。只有党内对问题深入讨论,才能更好地把握实现民主进程的各种复杂 局面,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失误。
如何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的好坏直 接关系到人民民主的成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思路,就是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完善党的代表 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能够切实实现党员当家作主的最基本的党内制度就是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因此,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抓住党代会制度这个重点,深入剖析党代会制度运 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党代会制度。一是要选好党代表;二是要明确、细化和强化党代表的权利;三是建立党代表行使职权的保护机制,使党代表行使权 利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还要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体领导的制度建设。
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完善党的委 员会制度,关键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党委全委会的作用。主要举措是: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健全中央政治 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完 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健全和完善民主推荐干部制度,在基层党委选举中健全上下结合的候选人提名制度,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使党内选举真 正体现党员的意志;要在基层党代会代表选举中逐步推行代表竞选制度,使代表真正体现选区党员的意志,并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建立党员联名推荐候选人制度,进一 步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要逐步扩大党内直选范围,一方面,在基层试行不仅委员、而且书记,不仅副职、而且正职的直选制,使书记(正副)直接向全体党员(代表)负责。另一方面,在总结各地直选地方党政领导人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直选的范围,向更高层次辐射。竞选是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特征,应有步骤地 推进党内竞选,对空缺职位实行公开选拔,竞选形式可采取“张榜公示、见面活动、竞选演说、责任承诺、接受质询”。通过竞选,使广大党员不仅具有选举权,而 且享有被选举权。
推进党务公开制度。列宁说“没有公开性来谈民主是很可笑的”。党务公开制度是党员知情权的体现与保障。党务公开是 党内民主的前提,只有公开,党员的政治参与才能实现,党内监督才能有效。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党务公开的要求,要进一步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扩大 党务公开的范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反映制度、重要事项党代表意见征求和听证制度;要进一步疏通党内信息渠道,建立起顺畅的上情下达、下 情上达的正常信息渠
道,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激发党员参与党务的积极性。(作者单位:中共重庆江津区委党校副教 授)返回目录放大缩小 全文复制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