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以X行为例(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19:2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以X行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以X行为例》。

第一篇: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以X行为例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财务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分析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用于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当时,借贷资本在公司资本中比重不断增加,需要借以判断客户偿债能力的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资本市场形成后,公司筹资范围扩大,非银行的贷款人和股权投资者增加,财务分析扩展到为投资者服务。起初,投资者进行的财务分析是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后来,随着会计责任由“解除受托责任”向“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转变,投资者开始对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帮助投资者提供正确的投资决策。随着公司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经营者也逐步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取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财务控制,为公司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财务分析的目标是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基础。因为财务分析主体是一个多层次构成的体系,所以,各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进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了解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周转状况和盈利能力;通过对形成原因的分析,决定如何进行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令人满意。

投资者对公司的财产具有所有权,同时,也是终极风险的承担者。作为投资者,他们关心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最终风险承担者,他们密切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对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可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债权人可通过财务分析来评估公司的长短期负债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搞清企业的信用状况特别是财务信用状况;国家行政管理与监督部门,通过财务分析,一可监督检查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制度在企业的执行情况;二可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

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看,它对于正确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都有着重要作用。财务分析通过对报表等资料的分析,可以准确地说明企业过

去的业绩状况,指出企业的成绩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全面的反映企业现状,合理估价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和趋势,并对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产生正确的影响。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方法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数值变化的对比,计算差异额,分析和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差距,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比较对象的不同,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绝对数比较分析、绝对数增减变动比较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分析及比率增减变动分析。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

方法2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数据,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和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趋势分析可以绘成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数、指数滑动平均法等,但通常采用比较法,即将连续几期的同一类型报表加以比较。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前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以使分析的数据能表述正常的经营情况。

(2)分析的项目应适合分析的目的。(3)分析时需要突出经营管理上的重大特殊问题。(4)比较数据不限于连续几期的财务数据,也可以将实际与计划数或其他标准相比较。(5)可以用绝对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进行比较。

方法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叫连锁替代法,它是一种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测定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在测定某一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的影响时,首先要以基期指标为基础,把各个因素的基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以实际数来替代,每次替代一个,就得出一个新的结果。在按顺序替代第一个因素时,要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保持基期水平。在按顺序逐个替代其他因素时,要在已替代过的因素的实际数基础上进行,其余尚未替代过的因素,仍保持基期水平。如此替代下去,最后一次替代指标就是实际指标。将每次替代后的指标与该因素未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因素的影响程度。将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就是实际指标与基期指标之间的总差异。

方法4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来说,用比较法所得出的信息比较准确,所以这种方法运用得比较广泛。比率分析法,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其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财务环境分析对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商业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其经营活动更多的受到财务环境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对商业银行分行而言,其总行的信贷政策、财务资源分配政策、绩效评价政策等对其具有非常直接、明显的影响。只有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财务状况和业绩变动的深层次动因,从而正确的进行财务定性分析。

(2)“三性”分析是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其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其进行日常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三性”进行分析也就自然地成为了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3)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分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在实行“总分行”管理模式的情况下,“流动性”一般在总行层面内全行统一进行管理,进而在保证合理流动性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盈利性资产的比例资本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一般也由总行进行管理。商业银行分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是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分行财务分析主要就是对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进行分析。

(4)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日常核算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系统化处理。在银行数据超“安全性”要求下,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很高,从而比较可靠。同时,也能比较快速的获取这些原始数据,从而及时有效地提供财务分析定量指标。

2.5.1流动性指标

存贷款比率。存贷款比率是将银行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进行对比。该比率越高,表明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越多,银行的流动性就越低。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我国央行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75%。

中长期贷款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是银行1年期以上(含1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1年期以上(含1年期)存款的比例。该比率越高,表明中长期的流动性越低。

一般不超过120%。

流动性资产对全部存款的比率。该比率反映流动性资金需求和流动性资金供给之间的均衡程度。该比率越高,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越强。该比率一般应当保持在30%至45%左右。

备付金比率。备付金比率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各项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该比率越高,表明银行的流动性越高。包括人民币备付金比率和外币备付金比率两个指标,一般不低于5%。

2.5.2安全性指标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信贷风险、利率风险、资本风险等诸多风险。衡量银行的安全性,主要是看经营面临的风险程度。常用的衡量指标有:资本风险比率、利率风险比率、贷款风险比率、拆借资金比率和固定资本比率。

资本风险比率。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可以用于弥补资产损失和经营亏损。一般说,银行资本越充实,其安全性越高。但是,资本比率过大,其资本盈利比率就越低。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量。资本风险比率就是用来衡量银行资本和资产负债风险预期程度相比是否充足的指标。常见的资本风险比率有:(1)资本与资产比率。将银行资本与全部资产进行对比,用来反映银行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和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比率越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高,存款人的利益更有保障。但是比率过高也不足取。国际上普遍认为理想的比率应当在5%到8%、9%之间。(2)资本与贷款比率。将银行资本与贷款相比,反映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对银行而言,贷款的风险随时存在,银行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于保护银行免受贷款风险的威胁。国际上一般认为该比率在15%左右为宜。(3)资本与存款比率。将银行资本与存款相比,反映银行对存款的支付能力。保持适当的资本与存款比率,有助于防止因存款的过度增长导致银行负债过重,有助于鼓励银行保持充足的资本和较高的支付能力,加强安全防范。该比率一般以达到10%为宜,低于10%表明银行资本不足或存款过多,往往被认为银行信用过度膨胀,出现了经营风险。(4)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比率。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最低比率为50%,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中长期次级债务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50%。同时还规定,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的总风险资本比率应当达到8%,其中一级资本比率不低于4%,否则表明该银行资本不足,可能会导致经营风险,危及银行安全。(5)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指标,用来衡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能力。主要包括:资产加权前资本充足率、资产加权后资本充足率、资产加权前核心资本充足率。利率风险比率。

利率风险是市场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率风险比率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率。该比率等于1,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为零。该比率大于1,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敏感性缺口为正缺口。预期利率上升,利率收入将大于利息支出,银行收益增加;反之,预期利率下降,则利差减少,银行利率风险加大。该比率小于1,则敏感性缺口为负缺口。预期利率上升,利息收入小于利息支出,银行收益减少。预期利率下降,则银行获益。因此,银行在保持经营安全性的前提下,在利率上升时应扩大正缺口,增加收益并减少支出。在利率下降时,则应扩大负缺口,以减少支出。

贷款风险比率。贷款质量和分布对银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贷款风险的衡量,常使用下列指标:(1)不良贷款率。它是衡量贷款风险的综合指标。

(2)贷款质量比率。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呆滞贷款不得超过5%,呆账贷款不得超过2%。

2.5.3盈利性指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非常重视。

总资产收益率。也称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也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净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综合利差。是指平均贷款利率与平均存款利率的差额。表示存贷款业务的收益率水平,即“毛利率水平”。对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内银行而言,此指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费用效率。是指营业费用与营业净收入的比率。表示企业为取得单位营业净收入所耗用的营业费用,反映经营管理效率的高低。具体又可分为人工费用效率、业务费用效率、专项费用效率等。

第二篇: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财务分析指标】

由于分析的主体、角度和侧面的不同,商业银行经营分析的财务指标纷繁庞杂。在这纷繁庞杂的指标中选择出一套切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精当而综合的、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的指标体系,同时提供分析的标准区间值,既有助于分析者抓住分析的重点,又具有可操作性。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也是经营分析指标选择的基本依据。

商业银行是一种高风险的特殊行业。高风险的突出表现在“硬负债”与“软资产”的矛盾上。即:银行必须无条件支付存款人的本金和利息,而贷款本息收回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安全经营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尤以信贷资产的安全经营为重,银行是否稳健经营,可选择以下指标分析:

1、资本充足程序指标

资本充足程序是维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因素。我国按照“巴塞尔协议”,采用资本与权重风险资产相比分析资本充足程度。并规定资本充足率低限值为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选择这一指标是因为核心资本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各国银行来说是唯一相同的部分,具有资本价值相对稳定,其数据能在公开发表帐目中查找等特点。

商业银行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来满足资本充足率:其一是增加资本总额,称为“分子对策”,包括按要求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其二是缩小资产规模和调整不同风险权重的资产结构,称为“分母对策”。当然,资本充足率也不能过高。比率过高,也许表明银行经营保守,不善于吸收外部资金转化为盈利资产。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是总分支行制,资本金绝大部分集中在总行,故这项经济指标主要考核总行。对总行以下的基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序分析,可选择“资本/总资产”指标。

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各国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的传统指标,它既反映资本与整体资产风险的联系,也反映银行对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最低清偿保障。(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权重风险资产总额是一个间接和概略的指标,反映银行潜在风险和资本抵挡的联系,资产风险加权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大,技术处理环节多,具有较大的弹性。而资本/总资产比率则是一个直接和精确的指标。直接表明出银行可以为自身的债权人提供的最低清偿保障。美国银行法第18条规定,资本/总资产指标的法定低极值为3%。

2、贷款风险度指标

贷款风险度是综合评价商业银行贷款风程序的指标。商业银行贷款的综合风险度是按以下方法计算的。贷款风险度=∑贷款余额。其中:贷款加权权重额=贷款加权风险权重×贷款余额;贷款加权风险权重=贷款对象风险系数×贷款方式风险系数×贷款形态风险系数。从以上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贷款风险度指标综合了贷款对象、方式、形态三个因素,能从整体上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在资产负债风险比例管理中要求综合贷款风险度不得大于0.4。

3、“一逾两呆”贷款率指标。

一逾两呆贷款率也是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指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占贷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的比例分别8%,5%和2%,即总的不良贷款不得超过15%。

4、单个贷款率指标

单个贷款率可分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散的程度。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客户放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总额的15%,对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其资本总额的50%。在我国商业银行总分支行体制下,这个指标主要考核总行。为防止基层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分集中,可用以下两个指标分析考核。一是: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贷款总额的3%,二是:对同一行业最大十家客户发放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的15%。

商业银行是一个“资金池”。经营的流动性表现为能源源不断地筹集资金,使资金流入“资金池”,又能保证存款的支取及贷款的需求,使资金流出“资金池”。资金流入、流出的顺畅,既是安全的保证,又是盈利的手段。在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中可运用如下指标:

5、人均存款余额指标

人均存款余额反映商业银行职工人平吸收存款的绝对量。尽管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不同,人均存款余额会存在差异,但千方百计地组织存款,提高人均存款余额是各商业银行立行的根本。

6、存款市场占有率指标

存款市场占有率反映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将自身吸收的存款余额与所在地区金融机构吸收的全部存款余额相比较,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存款业务竞争能力越强,发展前景看好。

7、存贷款比率指标

存贷款比率指标是用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来计算的,用以反映商业银行保持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在吸收的存款总额中,必须缴存13%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留足5—7%的业务备付金,因此存贷款比率不得超过75%。

8、备付金比率指标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应保持在5%-7%之间,以“保开门、保清算”。计算的方法是:(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库存现金)日平均余额/各项存款日平均余额。因为存款的波动性很大,以存款作为分母来考核备付金比例。难以稳定和控制。因此,可以选择这样一种口径计算备付金比率。即:现金资产/总资产。这个方法能反映商业银行头寸除了满足提存、支付和清算要求外,还要满足客户正常贷款的需求。从我国银行历史经验数据看,这个指标的低限值定为3%。

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和动力,也是安全、流动经营的结果。由于利润形成的基本关系式是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所以盈利分析可选择如下指标:

9、盈利资产率指标

盈利资产率又称盈利基础,反映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用于直接营利资产的比重。盈利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营业收入就越高。在盈利资产中以贷款为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就用贷款对总资产比率来分析。贷款占的比例越大,非生息资产就越少,利息收入就越多,长、短期贷款对总资产的比率调整变化,可以体现商业银行对流动性与盈利性的侧重。

10、贷款收息率指标

贷款收息是贷款利息收入与贷款平均占用额的比例关系,贷款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收息率越高,收入额越多。但不能用此单独说明贷款效益的好坏,理由之一,贷款利息收入的高低,不能完全说明贷款投向和周转的正常和合理,如逾期贷款罚息可增加利息收入,但不能说明信贷效益好,必须结合贷款风险指标一起分析;理由之二,这里的贷款利息收入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计算的应收利息,是否能按期收回,应结合贷款利息收回率指标以考核分析实收利息和应收利息的关系。

11、存款成本率指标

存款成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成本,存款成本包括存款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以上存款成本与所吸收的存款相比较,比率越低,盈利的可能性越大。在非自由利率条件下,降低存款成本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优化存款结构,加大活期存款的比重,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认为在现在的利率和费用条件下,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不得少于35%。之二是:节约手续费、业务宣传费的开支。我国《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规定:代办储蓄手续费按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控制在1.2%开支,业务宣传费开支标

准,按营业收入扣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计算,银行业2‰,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5‰。由于存款成本、贷款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项目和收入项目,因此,把贷款收息率与存款成本率相比较,可揭示出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盈利状况。

12、成本率指标

成本率是指商业银行的总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在营业成本中除了存款成本外,还包括营业费用,即使存贷款利差大,如果不节约营业费用,商业银行还有亏损的可能,因此降低成本率是商业银行提高盈利的重要途径。

13、人均利润指标

人均利润反映商业银行职工人平创造利润的绝对量,尽管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难能可比,但这一指标比较直观地表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14、资产收益率指标

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盈利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是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指标相比较,以及资产利用效果的综合反映。表现出商业银行每百元资产可获得的利润。一般经营效益好的银行,资产收益率在0.8—1.4%之间。

上述三类14项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既相互矛盾,但又是统一的。之间的关系是安全为前提,流动是条件,盈利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性”之间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点和准则就是盈利力求最大。

各项指标都客观存在着“适宜度”问题。并非凡要求大于多少的指标就越高越好,也不是凡要求小于多少的指标就越低越好。即各项指标都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弄清各项指标运动变化的合理区间,把握好它们运动变化的度,才能正常、充分发挥所选择各项指标的分析作用。

第三篇: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本部分报告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讨论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本报告所提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统称简称为“大型银行”),以及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十二家银行组成的中型及小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深发、恒丰、浙商、渤海,统称简称为“中小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64.84%,负债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负债的64.96%,税后利润合计占到银行业总税后利润的72.4%;从业人员占到银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60%。

1、图2和图3分别按总资产、总负债和税后利润列示了2005年至2010年银行业市场份额的年际变化情况。总体而言,五家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呈持续下降趋势,而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步缓解,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我国果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通道。以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积极应对严峻挑战,整体发展良好。

截至2010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45%;负债总额58.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7%。所有者权益36.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26%;存款、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9.8%和19.7%,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资产质量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流动性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

以下分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四个方面对全国性商业银行2010财务状况予以分析。各项财务数据除另有注明外,均取自监管部门及各银行的定期报告、新闻稿件等公开披露的信息,其中部分银行因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料,在个别项目的分析中只好加以省略。

资本状况

由于上一年9.59万亿元的天量新增信贷,加之监管部门一再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要求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限分别为11%和10%,主要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状况面临严峻考验。为达到监管要求,我国银行业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其中16家上市银行中的14家募集资金超过3400亿元,有效地补充了资本金。

图4列示2003~2010年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图中可见,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近两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信贷投放大幅增加、资本质量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了2009年底的水平。截至2010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比年初提高0.8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15.1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10.1%,比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标商业银行从2003年的8家增加到2010年底的全部281家,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从0.6%上升到100%。商业银行杠杆率在全球标准中处于安全区间。

图5列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情况。图中可见,历经年内多种形式的补充资本金的努力,全部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都已达标。其中,浙商银行通过老股东及其关联企业的近两倍增资扩股大幅补充资本,资本充足率达到15.44%,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者;建行、中行、交行和工行则通过“A股可转债+H股配售”或“A+H股配售”的模式,在年内均成功地补充了资本,资本充足率均在12%以上;农行于2010年7月成功在沪港两地上市,资本充足率由上一年的10.07%升至11.59%,达到监管要求。与大行相比,中小银行尽管也纷纷补充资本,但由于业务扩张速度较快,业务发展模式单一,加之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其资本状况往往捉襟见肘,其中深发(10.19%)、民生(10.44%)、浦发(10.59%)、华夏(10.6%)等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

图6列示2010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情况。图中可见,除华夏银行(6.84%)没有达标外,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在7%的新达标线之上。其中,浙商最高,为13.28%;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在9%以上,其中建行、中行、工行更是超过或接近10%;中小银行中,除华夏外,深发展相对较低,为7.1%,刚刚达到及格线。2010年底,银监会批复华夏银行定向增发方案,计划非公开发行18.59亿股,融资208亿元,预计可满足该行未来三年的核心资本需求。

按照2011年银监会资本充足率新规要求,从2012年起商业银行核心一级、一级和总资本充足率将分别不得低于5%、6%、8%。考虑到超额资本计提2.5%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计提1%,未来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上述三项资本充足率底线将分别至8.5%、9.5%和11.5%,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一级和总资本充足率为7.5%、8.5%和10.5%。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形势依然严峻。

资产质量

2010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一方面科学化解历史积累风险,另一方面积极有效地控制新增风险,资产质量延续了持续提高的趋势。截至2010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4336亿元,比年初减少732亿元,不良贷款率1.13%,比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比2009年底减少618亿元和下降0.4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与资产质量均有所改善,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下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和贷款集中度三个角度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2010年资产质量情况。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总体情况

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837.75亿元,较上年下降618亿元,降幅大于上一年的10.42%,为13.87%;其中,次级、可疑及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407亿元、1830亿元和58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了20.64%、13.23%和1.88%。其中损失类继2009年反弹增长16%后,2010年出现回落。

图7列示2003~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化情况。图中可见,2003~2010年间,除2007年较上年有小幅增加外,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由2003年的21045亿元下降至2010年的3837.75亿元,降幅达81.76%。图8列示全国性商业银行2003~2010年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图中可见,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6%,较上年下降0.44个百分点,延续了自2003年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趋势;其中次级类0.42%,可疑类0.55%,损失类0.18%,均保持了自2003年以来一直向下的变动趋势。

2010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9、图

10、分别列示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情况,及其与2009年的对比情况。2010年,各行不良贷款率除农行略高(2.03%)外,均在2%以下。其中五家大型银行不良率在1.08%~2.03%之间,中小型银行在0.11%~1.58%之间,均在上年基础上继续下降。

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是渤海银行和浙商银行,分别为0.11%和0.2%。除去这两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的银行有兴业(0.42%)、深发(0.58%)和民生(0.69%),上述银行继续保持着较低的不良率水平。相对而言,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上,高于除华夏银行(1.18%)外的其他中小银行。

与2009年相比,大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农行、广发和光大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较多,分别下降了0.88、0.82和0.5个百分点;恒丰和渤海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了0.24和0.01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余额与各行资产规模相应。在五家大型银行中,农行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值最高,为1004亿元;交行最低,为250亿元。在中小银行中,除渤海、浙商和恒丰因规模相对较小及成立时间较晚的因素而不良贷款余额较低外,深发展不良额23.67亿元,兴业不良额36.16亿元,相对而言最低;中信相对较高,为85.33亿元。

与2009年各行的不良贷款额相比,大型银行中,农行下降最多,接近200亿元;中小银行中,光大和广发分别下降了22.92亿元和17.42亿元,下降幅度最大。恒丰、招商和渤海的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3.87亿元、3.25亿元和0.3亿元。

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

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是评价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重要指标。拨备覆盖率多寡有度,总以能适应各行风险程度并符合监管要求为宜,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

近十年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高,损失拨备缺口从2002年底的1.34万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0.63万亿元,再到2008年实现零拨备缺口;拨备覆盖率从2002年底的6.7%提高到2005年底的24.8%,2010年底达到217.7%。

截至2010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为6982亿元,比年初增加184亿元;整体拨备覆盖率水平首次超过200%,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大型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达到206.8%,比年初上升61.9个百分点;中小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达到277.6%,比年初上升75.6个百分点。

图11列示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及其与2009年的对比情况。图中可见,大型银行中,工行、建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分别达到228%和221%,均超过200%;农行相对最低,为168%,略高于150%的达标及格线,在全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也是最低的。同2009年相比,工行的拨备覆盖率提高最多,提高了68个百分点;交行和建行则相对较低,分别提高35和38个百分点。中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全部超过200%。渤海银行2010年提取贷款损失准备5.6亿元,累计提取14亿元,拨备提取率为1.51%,拨备覆盖率达1398.05%,与浙商银行(718.68%)占据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的头两名。在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小银行中,光大、兴业、招商和浦发的拨备覆盖率均超过300%,其中光大在2010年8月完成IPO并上市后,其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了119个百分点,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提升幅度最大的。

2010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两年内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初步估算,商业银行将为此多计提1400亿元。此外,2011年银监会提出总体拨备率的要求,即拨备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值,标准定在2.5%。据测算,如果要在规定时间内达标,预计银行业仍需增提0.2%~0.3%的拨备。整体而言,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面临新的考验。

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情况

贷款集中度是考察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贷款集中度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监管标准要求最大单一客户贷款不得超过银行净资产的10%,前十大客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2010年底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这两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图12和图13分别列示对比全国性商业银行2009年及2010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情况。

在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2010年大部分比2009年有所下降。其中浙商、建行和中行均相对较低,低于3%;渤海、广发相对较高,分别为8.01%和7.95%。同2009年相比,交行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由2.75%上升到4.6%,恒丰由4.39%提升到5.56%,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作为2009年唯一在此项上未达标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广发2010年下降2.26个百分点,同深发(下降2.55个百分点)都是下降幅度相对较大的银行。

在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方面,除工行、交行和华夏略有上升外,其余全国性商业银行均有所下降。主要出于规模因素,大型银行前十大客户的贷款比例比中小银行相对分散,其中,建行、农行不足20%,是这一比例最低的银行;在中小银行中,浙商、招商、浦发相对较低,均不足25%。同2009年相比,渤海、浙商、广发和深发下降幅度较大。在2009年未达标的两家银行中,广发2010年前十大客户贷款比例大幅下降了14.72个百分点至41.71%,跨入达标银行行列;渤海下降18.83个百分点至53.45%,虽幅度最大,但仍为2010年在此指标上唯一未达标的银行

盈利能力

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人民币基准利率在两度加息后逐步提高,利差逐步回升,加之市场流动性收紧,银行议价能力增强,同时银行生息资产规模增加,对利润增加发挥正面作用,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6830.89亿元,同比增长34%。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别为1.03%和17.5%。从结构看,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收入构成的3个主要部分。

以下先从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三个角度评价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整体水平,然后再分别从影响银行利润的三个最主要部分——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和支出管理水平——出发,具体评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情况 净利润增长率

图14列示2010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长情况。2010年,各行净利润平均增长57.2%。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等五家大型银行共实现净利润5447亿元,平均增幅为31.8%;其中工行以1660.25亿元位居第一,建行以1350.31亿元列第二。中小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383.93亿元,平均增幅为67.79%;其中招商和中信分别录得257.69亿元和217.79亿元的净利润,位列中小银行的头两名。

大型银行中,得益于县域业务从潜在竞争优势转为现实优势,2010年内上市的农行以46%的净利润增长率排名第一。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农行县域地区实现税前利润345.27亿元,较2009年增长64.8%。其余四家大型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基本持平在30%一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中小银行中,渤海、恒丰和浙商因利润基数较小,增幅相对最大;其他银行中,广发业绩增长令人瞩目,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61.8亿元,超过前两年的利润总和,增幅达83%。此外,光大、华夏、中信的净利润增幅也相对较大,分别为67%、59%和52%。与此对照,深发2010年净利润增幅为25%,是全国性银行中最低的,其中部分原因应与其在2010年大幅提高拨备水平有关。

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本文采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很好地反映了各行的盈利能力和水平。通常,决定这两个指标的因素包括净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此外,信贷资产质量、中间业务收入、利息及经营支出水平,以及税收等因素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11%,总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

图15中可见,除渤海银行(8.84%)未达标外,其余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了监管标准。2010年,主要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张和存贷利差的回升,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得到较大提升。大型银行中,工行、建行和农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接近23%,相对较高;中小银行中,兴业、浦发和深发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4.64%、23.27%和23.22%。

同2009年相比,中信与华夏的净资产收益率增幅最大,分别提升了6.53和5.21个百分点;深发、浦发、民生和浙商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3.37、2.59、1.90和0.95个百分点。虽然较上年提升了3.82个百分点,渤海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8.84%,仍没有达到监管要求,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唯一的一家没有在此项指标上达标的银行。

图16中可见,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总共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工行、建行的总资产收益率达到最高的1.32%,兴业(1.16%)、招商(1.15%)、中行(1.14%)和中信(1.13)也已基本达到或接近已达到国际领先银行的水平。2009年,共有华夏、广发、恒丰和渤海四家银行没有达到监管要求;2010年广发和恒丰的总资产收益率均提升至0.8%左右,而渤海、华夏的总资产收益率尽管较上年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监管要求之下,分别为0.41%和0.58%。

利息收入水平

存贷款息差收入是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利息收入水平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水平有较大增加。本文从利息收入比、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三个角度讨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水平。利息收入比

利息收入比是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图17列示对比全国性商业银行2009年与2010年的利息收入比。图中可见,大多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在80%以上。其中,中行因传统的国际业务较强,其利息收入比延续了往年较低的水平,为70%;工行、招行因其中间业务较为发达,利息收入比也不到80%,属较低水平。华夏、浦发的利息收入占到其营业收入的90%以上,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的。

同2009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整体呈下降趋势。17家银行中有8家的利息收入比有所降低,且降低的幅度略大于增加的幅度,体现出银行业在摆脱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业务模式的过程中,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型银行中,建行、交行利息收入比下降,分别下降了2.09和0.7个百分点;其余3家则略有上升。中小银行中,渤海、恒丰、兴业下降较多,分别下降10.04、9.27和2.2个百分点;民生和光大分别上升了7.19和4.8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相对较大。

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

考察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净利差按日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日均计息负债付息率的差额计算,净利息收益率是净利息收入与平均升息资产总额的比率,考察单位生息资产所创造的利息收入,两者各有侧重。但整体而言,净利息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同净利差相似,可以相互参照。

2010年,央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于占存款比重近一半的活期存款利率维持不变,使得银行的实际存贷利差得以扩大;加之市场上流动性收紧,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商业银行议价能力增强,使得全年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均有所提高。

图18与图19分别列示了部分披露相关信息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08~2010年底的净利息收益率与净利差。图中可见,在经历2009年的下挫后,除渤海银行外,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均有所反弹,且差距不大。其中,民生的净利息收益率与净利差最高,分别为2.94%和2.82%,较上年分别提升了0.35和0.33个百分点。中行、渤海的净利息收益率略低,分别为2.07%和2.08%;渤海、光大的净利差相对较低,分别为1.98%和2.08%。

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本文中,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中间人参与的金融服务,其收入反映为利润表上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判别中间业务的重要标准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人才、网点和系统等资源提供收费服务,其自身并不作为交易主体参与业务并承担风险。

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不占用或少占用资本,反映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中服务收入多元化水平。

中间业务净收入及其增幅

中间业务净收入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净额,反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绝对水平。图20列示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及其增幅。图中可见,中间业务与银行规模呈明显正相关:大银行网点多、客户多,服务资源相对丰富,中间业务收入发达;反之,中小规模的银行网点少,客户少,服务受到规模的限制,中间业务收入相对较少。大型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绝对值均远大于中小银行,工行、建行最多,分别为728.40亿元和661.30亿元。中小银行中,招商以113.3亿元遥遥领先,民生排名第二,中间业务净收入82.89亿元。恒丰、浙商和渤海银行因规模较小,中间业务净收入均在5亿元以下,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华夏、深发和广发同其他中小银行相比,其中间业务净收入的绝对值相对偏低。

从增幅上看,2010年中间业务净收入提高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恒丰、浙商和渤海,但因其基数较小,不具可比性。除此之外,各家银行的增幅多在30%~40%之间,浦发、民生分别增长83.47%和77.72%,是增幅最大的银行。

中间业务占比

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之比(以下简称“中间业务占比”)是衡量中间业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整体上稳中有升。

图21列示对比了2009年与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情况。总体而言,大型银行占比较高,其中建行、工行、中行均超过或接近20%,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的。中小银行中,招商、民生的中间业务占比较高,分别为15.87%和15.13%。同2009年中间业务占比情况相对照,大部分银行变动均在1个百分点之内,相对稳定。民生、建行和浦发分别较2009年提升了4.05、2.31和2.1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

成本控制水平

成本收入比是银监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的风险抵补类指标之一,该指标通过对比商业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相对变化来衡量其成本支出管理水平,在数值上等于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按照监管要求,该指标不应高于45%。

图22对比列示2009年和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情况。图中可见,2010年除渤海银行依然超标外,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成功控制在45%的及格线下。大型银行成本收入比整体上相对较低,工行最低,为30.61%;最高的农行,其成本收入比不过38.59%。中小银行间的差距较大,恒丰、兴业、浦发和中信的成本收入比在30%左右,相对较低;而华夏、浙江、广发和深发的成本收入比均在40%以上,距离达标线仅一步之遥,不可掉以轻心。

同2009年相比,全部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在下降。其中,恒丰和民生的成本收入比下降最多,分别下降了12.06和9.35个百分点;广发下降了7.69个百分点至48.95%,顺利达标。比较而言,深发、建行和华夏的下降不足2%,降幅相对较小。

流动性分析

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人民银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加大了流动性回收力度;先后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先后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受宏观政策影响,2010年商业银行流动性偏紧。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43.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69.4%,比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3.2%,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

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主要包括贷存比、流动性比率、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贷存比是银行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比例,目前监管部门为商业银行设置的监管红线是不超过75%。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本文选择贷存比和流动性比率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

贷存比分析

贷存比是银行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比例,贷存比越高,说明吸收的存款大部分被贷出去了,银行的盈利水平越高,但是贷存比过高,就会出现流动性资金不足,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图23列示对比2009年和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贷存款比例。图中可见,201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期末时点贷存比全部达标。农行的贷存比最低,为55.77%;工行、建行、华夏、恒丰和渤海的贷存比低于70%;其他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均集中在70%~75%一线,反映出业务发展与监管要求间的艰难平衡。

同2009年相比,大型银行贷存比在原来较低的水平上有所提升。其中工行提升2.5个百分点,建行提升2.23个百分点;中行是大型银行中唯一贷存比下降的银行,只略降0.1个百分点至70.20%。中小银行中,除广发、浦发和浙商有所提高外,各行贷存比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光大下降最多,达7个百分点,由2009年未达标变为2010年的达标银行;此外,兴业、深发、华夏、中信下降幅度也较大,都下降了6个百分点以上。

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监管要求该指标不应低于25%。

图24对比列示全国性商业银行2009年和2010年末的流动性比率。图中可见,2010年各行的流动性比率均在25%达标线上。大型银行中,建行的流动性比率最高,为51.96%;工行、交行较低,分别为31.80%和32.23%。中小银行中,恒丰最高,为69.13%,中信、广发和深发紧随其后,流动性比率均超过50%;流动性比率最低的银行是民生,为32.35%。

同2009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大型银行中,交行上升了4.4个百分点;农行和中行分别下降了2.63和2.1个百分点。中小银行中,深发和光大分别上升了12.89和10.2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最大;渤海、浦发、浙商、恒丰和民生的流动性比率较2009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8.99、5.17、4.42、4.25和3.08个百分点。

第四篇: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分析——以安然公司为例(最终版)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分析——以安然公司为例

安然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不良表现,很快使其能源交易及行销业务受到重大影响,其曾是全美最大的在线能源交易平台(日平均成交金额高达30亿美元)——网上系统交易基本陷于停顿,交易平台也在当天关闭。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使我们不难看出:财务会计报表只能部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只有正确分析、预测公司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影响因素,才能正确评价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

目前在我国,银行进行项目评估及信贷管理时,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做法,较多地注重会计报表,而对上市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及价值影响因素重视不够;在对公司信用评估时,比较多地认为上市公司一般信用较好、且能受市场监督,而对于市场的反作用可能带来的突发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风险认识不够。

再者,和安然公司一样。我国部分借款企业存在负债率偏高的现象。按照规定,新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一般为35-20%,按此推算,部分新建企业负债率则高达65-80%;部分老企业负债率也高达60%以上。

从银行债权人的角度看,对高负债公司负债的真实性及变动情况应引起特别关注。可以通过金融同业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借款人实际负债的了解。

安然公司破产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一点。安然公司负债比例较大,曾一度被认为是采用新营运模式的典范,它起初主要是经营发电厂等能源资产,后经过所谓“革命性的转型”,将其业务从传统经营转向能源买卖和约交易。安然公司在从电力这样的公共事业产品,到像“天气衍生金融产品”(是一种与天气相关的保险形

式)这种新奇的金融工具方面,成为一个大胆的交易商。所有这些,起初给安然带来了巨大成功,但也为后来财务危机的爆发留下了隐患。

因此,当企业负债高于一定比例时,要谨防其经营选择上的道德风险。越是由于企业贷款条件好,银行要求资本金比例较低的企业,对于其经营范围的变化越是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美国安然公司与2001年初被纽约证交所暂停交易的APP公司(主要业务为林、浆、纸)一样,陷入危机的直接原因都是因现金及信用不足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安然公司虽拥有遍布全球的发电厂和输油管线,但却没有足够的现金及信用偿还债务,无法保证公司的流动性,公司不能正常运转。财务危机爆发时,安然也曾许诺其资产流动处于稳定态势中,但是其现金还是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耗尽。安然公司的个案,很可能使美国监管部门密切注意公布了巨额利润但营运现金收入很少的公司。

安然公司的案例启示我们,在项目的评估及信贷管理时,不仅要注意借款人的资产的整体状况,还要分析其资产结构,尤其是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现金管理问题。我认为,在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者的权衡中,稳健经营是基础,保持合理的流动性,避免支付风险是企业实现经营稳健的关键。对此,单纯的外部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要注意从内因上解决,采取稳健的经营和财务政策。作为银行,也必须从更高的层次认清这一点,避免贷款对象的流动性风险扩散到银行体系,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客观的说,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给资本市场的启示是深刻的,尤其是对金融界的教训更值得我们深思。作为银行,如何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结构进行正确

分析,如何衡量借款人资产的实际价值,加强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信贷管理,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信贷风险防范上,如何采取适当分散化的投资原则和正确处理信用贷款问题是我国银行界面临的当务之急。

第五篇:试论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改进

试论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改进

杨绍洁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类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其财务分析的实质在于利用财务会计、财务预算和综合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对银行工作的实绩或经营状况进行总结与评价。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实践来看,存在的问题还较多,且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财务分析效能进一步发挥的桎梏。本文试图通过对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缺陷与弊端的剖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及值得注意的某些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表现

(一)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局限性。第一,现行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过去的、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货币化信息,而与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的需求相距甚远;第二,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而简单套用了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以至难以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第三,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能因受到银行内部各种动机的支配而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二)商业银行进行比率分析的局限性。第一,比率值要与某一标准比较方有意义,但这样的绝对标准受到样本数量、计算方法及异常情况的影响,几乎不存在;第二,某些比率反映的是银行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却无法揭示会计其他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这有时会引起误解,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仅表示银行资产在会计报表目的流动性较强,并不能就得出该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第三,不同的比率有时会发出互相矛盾的信息,给正确评价银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难度。比如某银行的利差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其资产利润率却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此时便难以判断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而需结合其他信息综合考虑;第四,比率分析在进行银行同业的横向比较时,会受到不同银行采用不同会计方法的干扰和影响,而同一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银行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

(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局限性。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总之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颇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涉猎表外业务,如代理业务、信托与咨询业务、贷款承诺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等。在现行的会计帐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末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注明,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庞大指标体系中也普遍缺乏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考核分析指标。由于表外业务具有自由度大、连续性弱、透明度差、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不对其进行多方面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防范潜藏着的巨大风险的需要。

(五)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体系中,存贷款比例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为银行的各项贷款之和与各项存款之和,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这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占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流动性当然越差。相反,该比率越低,则表示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过高或过低的存贷比率对银行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适中的存贷比率才表示银行对资金来源与运用间的安排适当,较好地兼顾了流动性与盈利性。这项指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这就有“一刀切”之嫌。

此外,资产流动性比率为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问题在于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通常指一个月)变现,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谅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盈利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利润率是由银行当年的净收益与资本总额相比得到的,其中资本总额等于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之和再扣除某些项目。但目前我国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还不够明确、细致;另外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比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3.安全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以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最关键性指标,也是央行实施金融监管的焦点所在。该比率能否如实反映银行运营情况,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有赖于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健全,避免利用帐面处理的技巧瞒天过海,如附属资本的范围可能被不合理地扩大,特定资产的归类对计算出来作为分母的风险资产总价值又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若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末理顺,银行不具备独立于企业的地位,反而有这样那样的密切联系,就可能会便外在表现出来的资本充足率比真实比率来得更高,如坏帐冲销问题末及时得以解决,坏帐损失又未及时用自有资本补偿,就会导致有“水分”的资本充足率的形成。这一指标的缺陷包括它可能迫使银行以资本为经营目标,追求高回报并向非信贷业务转移,而资产的多样化会进一步加大计算和报告资本水平的难度。此外,以信用风险为主的该比率缺乏弹性,不能代替充分信息的市场判断,不能避免道德危害、银行危机和

系统性风险,还会抑制银行投资。

贷款质量指标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这样一系列比率,计算了解这些比率能保持对各类非正常贷款的动态监控,从而灵活采取各异的贷款管理方式。对非正常贷款的准确划分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国际上通行的五级贷款新分类法。但实践显示该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推广应用的时机远未成熟,“一逾二呆”的旧分类法仍有很大的“市场”,这使得对贷款质量的分析失去了科学的基础,新方法的优势更无法有效发挥出来。

二、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对策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1.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业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尽快解决诸如有无必要编制银行现金流量表及在明确有必要编制的前提下,应设计什么样的特殊格式、项目,使之能真正有利于揭示出银行现金流量方面的有用信息等等重大问题。

2.要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通过三大途径来实现:其一,加大央行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的力度;其二,条件较好的银行还可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其三,利用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来约束商业银行的会计行为,就必须加快会计准则中有关银行特殊业务准则及财务报表准则的出台。

3.建立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力求做到每月一次简要分析,每季度一次详细分析,每半年、一次全面分析,出现重大问题时再作专题分析。各分行的财务分析应在基层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行又基于分行财务分析的结果进行全行分析,如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分析制度。只要将之贯彻落实,就一定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可见,财务分析制度的执行者——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着手加强对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相关理论水平。

4.在现有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表外业务的风险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系列指标。比如,用“表外业务金额/银行资本总额”再与一定标准比较,就可以衡量表外业务的风险程度;又如我们可设计指标来反映表外业务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再如,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表外业务也应予以考虑,即应制定出表外业务风险资产额的计算方法,使之成为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要始终对银行表外业务蕴涵的高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跟踪监测,防患于末然,以利于银行的长远安全与持续运作。

5.正确处理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监管与商业银行利用财务分析进行自律性监管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确保银行的三性,只是出发角度、采用手段有所不同。因此二者应尽量做到数据共享,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应彼此对立、割裂。

6.针对前文提及的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具体可改进克服如下:其一,既然资产流动性指标存在潜在的误导性特点,我们应注意在分析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时,结合其他比率,如速动比率、不稳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比等,综合考察和判断;其二,对资本利润率指标要注意明确、细致地界定作为分母的资本总额各组成部分的范围、内容,以增强指标计算的可操作性;其三,着力解决与资本充足率有关的准确计算,压缩人为“水分”,缩小与国际间不必要差距的众多问题;其四,将衡量贷款质量的系列比率改为正常贷款余额、关注贷款余额、次级贷款余额、可疑贷款余额、损失贷款余额,分别与各项贷款余额相比这样一系列比率,以便与所采用的新贷款分类法相配套。这些比率功能能否到位,关键还要靠新贷款分类法的切实落实,因此如何使该分类法更易操作,更易被接受,是眼下函待攻克的难关"。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比率分析时指标计算的有用性和经济性,避免陷入指标越多越无用的怪圈,而应根据分析的特定目的来选择必须计算的比率,不是动辆算出所有的比率。必须计算的比率一般应符合两大条件:一是特定分析必不可少的,如银行流动性分析中少不了对存贷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核心存款比率等重要比率的分析,而资本充足率比率、贷款质量衡量比率对银行的安全性分析同样不可缺少。二是指标间尽可能不重复,如计算了财务杠杆率,就无须再计算股权收益率。否则,不仅使分析程度繁琐,且指标越多,反而可能冲淡对主要指标的注意程度,以至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综合运用多种财务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连环替代法、定基替代法等。因为每种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比如运用杜邦分析法时,以银行股权收益率为中心,再将其向下分解为利润率、资产利用率和财务杠杆率,然后可继续分析各主要成本费用项目及资产分布结构的合理性。这样从指标变动中就可我到银行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积极对症下药,以求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下载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以X行为例(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以X行为例(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收入证明(以建行为例)

    (PS;此处以建行晋江支行为例 所有银行的格式都是一样的 大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银行)个人工资收入证明中国建设银行晋江支行:兹证明为本单位(正式、非正式)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

    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行为守则[★]

    XXXXX从业人员行为守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XXXXX(以下简称本行)员工的职业行为,教育和引导员工自我约束,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以福清农商银行为例(共5篇)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以福清农商银行为例 摘要 农商银行是国内知名金融机构,业务对象多是乡镇地区富户或者中小规模的公司,属于地方性商业性质,农商银行覆盖范围极大,......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转变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及观念的转变作者:王玉珍上传时间:2006-3-29围绕以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商业银行要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运作方式、经营手段等都要进行转变和......

    商业银行财务公式(推荐阅读)

    1.经营利润=净利润+应收利息净下降额+当年提取呆账准备-当年新增贷款额×1%+计入成本的往年财务损失金额 2.资产利润率=经营利润÷资产总额平均余额×100% 资产总额平均余额......

    商业银行财务实用性论文

    摘要: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是建立在其会计科目及财务报表体系之上,通过对多种财务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可以从财务指标变动中找到银行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帮助管理层迅速作出决策,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