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拓印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思索与尝试
拓印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思索与尝试 摘要:
创意印画,是一种全新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形式,它借助一些物品的图案、形状,涂上颜色,在画纸上拓下图案形状,根据主题要求,再进行相关细节的添加。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拓印技能,但由于年龄特征影响,在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拓印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合作学习的途径,有助于形成幼儿学习和发展合作性学习的氛围,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创意印画合作幼儿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看到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的表现,而一个人的合作品质是日后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人的合作性必须从小加以培养,所以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5-6岁是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纲要》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而美术拓印活动中的小组画给幼儿提供了合作学习的途径,它是幼儿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之一。小组画是由几个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绘画形式,他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意愿通过绘画的形式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有利于形成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我以大班拓印活动为载体,在幼儿的合作能力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思索与尝试。
一、启发点拨,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由于幼儿合作机会少,幼儿脑中对于“合作”印象模糊,意识淡薄,从而导
致他们在一些活动中,不能圆满完成任务。为了让幼儿具备合作意识,就要让幼儿了解合作的方法,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一)、学会使用交流的语言
创意拓印活动中的合作不仅体现在共同作画方面,在材料的使用方面也能较好的体现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创意拓印活动使用的作画工具区别与其他的绘画工具,其中丰富多彩的颜料、毛笔、各种拓印操作材料就是每节活动必须的。如在大班创意拓印活动《热闹的元宵节》中,把全班幼儿分成四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幼儿手上只有一只毛笔,而每组桌上却有五种颜料,且颜色不能搞混,怎么才能拓印出色彩丰富的的花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进行商讨,让他们去实际操作,幼儿想到了互相合作,交换毛笔颜色可以拓印出色彩丰富的花灯,这样颜色不会脏,这就是幼儿自主的学习。《瑞吉欧教育理念中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多提供这种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去探索,去尝试。
在小组创意拓印中,我运用对比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合作方法的重要性。我只对A组幼儿进行合作方法的指导。在展示各组作品时,大家都觉得A组画得好。因为这组画主题明确,内容一致,色彩和谐。而其他小组有的绘画内容不一致,作品是零乱的。人站在了天上,月亮天上一个地上一个,一幅作品中,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有的为在绘画中占一席之地发生争执而将画纸撕破,有的将同伴已经拓印好的图案涂得乱七八糟。这说明幼儿在合作作画时根本没协商,再请A组幼儿介绍经验,他们说出了先协商、再分工操作的合作方法。这时我就告诉他们什么是合作,教给他们合作的方法,合作的技能。这次活动让幼儿明白了在小组画活动中,如何合作完成一幅画,如何互相交换着使用操作材料。会合作和不会合作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从而明白了掌握合作方法的重要性。
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中儿童与教师》中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合作是双方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幼儿要真正的交流沟通,参与到活动中去,根据需要灵活地变换角色,成为活动合作者的角色,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营造环境,引导幼儿掌握合作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的认知水平不一样,他们的性格也不一样。不同的孩子要完成同一主题的小组画作品,在一起作画常常为了材料、绘画的内容发生问题和分歧,那些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的幼儿,霸占操作材料不让别人使用,那些一味地听从别人的幼儿没有主张,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要解决问题,减少分歧,关键要引导幼儿掌握好合作方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印画中的合作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幼儿熟悉分工合作的形式。
首先学习最基本的合作方式:就是学习拓印画的材料合作使用的方法。每次活动,我们不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份齐全的拓印画工具,这样一可以减少工具的占地,留出桌面的空间给幼儿操作;二可以节省颜料、材料的浪费。这就需要幼儿相互交换工具与材料,才能完成目标。我们通过设置具体的合作情境,同伴榜样的树立,习得合作的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如在拓印画《游来游去的鱼》中,给每个孩子发了一种形状的茶杯垫,我让每个幼儿用茶杯垫在小画纸上拓印出小鱼的形状,用画笔添上鱼身上各部分,要想拓印出多种形状的鱼,怎么办?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了操作,在巡视中发现有个别孩子交换各自的茶杯垫拓印鱼的形状,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婷婷和思思小朋友交换各自的茶杯垫,他们已经印出了两条不同形状的鱼”。别的小朋友看到了也纷纷模仿,相互交流沟通,互换杯垫,最后每个幼儿都拓印出形状不同的鱼,榜样的作用让幼儿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合作带了的乐趣,体验到了合作带了的成功体验。
其次学习拓印小组画的合作方法,我分为三个步骤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
1、低层次的分工合作方式,合作程度最低。就是每个幼儿明确任务后分头操作完成,最后我将每个人的作品汇集,共同组合成一幅小组画。如在拓印画《游来游去的鱼》中,我将每个人拓印的小鱼粘贴在一张大纸上,组合成一幅鱼的世界,这种单人画组成小组画的合作方式是幼儿最容易完成、理解的一种合作方式。
2、学会了最基本的拓印画合作方式后,就要学习根据一种材料拓印的图案,想象添画成一定主题内容的合作方法。例如小组画《美丽的公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竖截面、横截面的洋葱。在较长的画纸上拓印出一个洋葱造型,添画成花朵,然后以《美丽的公园》主题,用洋葱拓印出图案,再添画成公园里应该有的物品。有的拓印添画成大树;有的拓印添画成太阳;有的拓印添画成蜗牛;有的拓印添画成甲壳虫;有的拓印添画成小房子,有的拓印添画成小朋友-----
3、最难、合作程度最高的分工合作的方式就是所有组员同时同步在同一范围内完成作品的方法。例如大班拓印小组画《热闹的游乐场》,这个美术活动是需要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和配合在一张5米长的纸张上共同来表现游乐场的热闹情景。有的在中间用纸盒和冰棒棍拓印出摩天轮的外形结构;有的在纸张上方用纸盒和冰棒棍拓印出过山车的外形结构;有的在纸张左边用纸盒和冰棒棍拓印出旋转木马的外形结构------当作品展示时,得到了众多老师的好评,也同样地更加让孩子们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和伟大,这样一大幅画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是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虽然在创意拓印过程中磕磕碰碰,有分歧,有问题,但是在孩子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中得到了解决,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再次得到升华。
不管是哪种拓印作画合作方式,都要遵循两个原则:
1、小组成员学会用语言沟通、协调,理解他人的想法,表现自己的看法,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材料工具的使用、小组画的内容等等,商量好之后才能去操作,因此善于沟通对于合作中的幼儿极为重要。
2、其次,有效合理的分工可以保证小组画顺利完成。每个幼儿要明白自己承担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幼儿认知能力及绘画水平存在个别差异,分工要因人而异,在小组画中要充分体现出个人的优点,确定好每个人的任务。如在大班拓印活动《热闹的元宵节》中,拓印能力强的幼儿进行多种形状的组合拓印;拓印能力弱的的幼儿进行单个形状的拓印;头脑灵活的在花灯的细节上大胆添画,不断补充完善花灯的造型;构图能力强的幼儿承担小组画的画面内容的布局;拓印技能弱的幼儿画背景和旁边的花草,涂色好的幼儿承担涂色任务。
三、正面评价,体验合作成功的情感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作品展评是幼儿提高合作认识的过程,是提升合作技能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合作成功的过程。
每次拓印小组画结束后,我和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请他们说一说最喜欢哪组的作品,体验审美情趣。每组介绍本组在拓印画时是怎样分工的;操作材料是如何使用的;在合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对他们在拓印过程中好的合作方式及时给予表扬。如在评价大班拓印活动《热闹的游乐场》时,东东和萱萱都想拓印摩天轮,可游乐场里只能有一个摩天轮,于是他们商量着,一
个人拓印摩天轮的支架,另一个拓印摩天轮的车厢,这样两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了活动。对于这个合作情景,我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共同拓印摩天轮,真好!”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会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趣,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及时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为下次的合作做好准备。如在评价大班拓印活动《热闹的游乐场》时,乐乐拓印好了过山道,准备拓印小火车,看到豆豆手里的小小的长方形纸盒觉得很适合,立即抢过去,豆豆大声叫起来。对于这个情景,我首先肯定了乐乐拓印的过山车真漂亮,同时指出,需要豆豆手中的纸盒你应该怎样去做,乐乐知道自己错了,表示要与豆豆商量,他印好了,我在印。
为了进一步巩固强化幼儿的合作成果,每次小组画作品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上。鼓励孩子们向家长或别班幼儿讲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欢欣及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幼儿渴望再次合作的情感
孩子们在以创意拓印画载体的合作学习中学习,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孩子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所以,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篇:思索与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思索与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以《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设计为例
郑雷 指导教师 李伟
问题与思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实习教师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收获了很多。我一边沉浸在作为一名教师的欣喜和激动之中,一边为教学中的种种“意外”感到头疼。最困扰我们这些实习生莫过于学生通过网上邻居上交作业时随意的删除、修改他人的作业,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信息交流工具发送不文明信息。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们所采取的解决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反复强调,另一种是严厉训斥。然而或许是“复制、粘贴”太过容易,使他们忽视了作品形成过程中的辛苦,两种方法都只能使学生暂时收敛不道德行为,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甚至破坏。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通过与学生们的相处我发现,学生们对教师们训斥的态度一般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对道德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渗透教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附着于教学过程,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面就是我实习期间的一节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尝试——以《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设计为例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六课的内容“网上交个好朋友”,涉及的知识有:新建文件夹、文件的重命名、复制文件、设置共享、设置带密码的共享、查看计算机名。教材是通过局域网内新建文件夹(放置个人自我介绍)、设置共享,让好朋友查看为思路组织内容。
本案例没有按照教材的思路设计,而是将新建文件夹、设置共享、查看计算机名等主要知识纳入“案情模拟”,以“名侦探柯南破案”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作品被他人无故删除时的焦急,探询能够删除的原因(共享设置)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资料,使之既能与同学进行交流(设置共享的意义)又能不被他人随意删除(密码共享设置)。这样组织教学主要是考虑到两天原因:一是前面几节课基本上都涉及到学生的个人介绍,并且也设置了一些活动让学生相互查看,因此,查看他人(包括好朋友)的个人资料对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二是由于设置共享后很多学生会修改他人资料,这样容易使学生养成不道德的网络习惯。
二 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案例主要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初一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形象的、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比较淘气、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乐于表达。
在计算机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会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能够正确开机、关机;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操作以及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能够利用智能ABC输入文字。而对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还知之甚少,对文件夹“共享”概念理解不够。
教学需要分析与教学设计 1.将情感教育融入任务之中
通过前面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总会修改、删除教师机中的他人资料。如果教师直接从正面教育学生不要修改他人资料,教学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为此,设计了任来庆同学的资料无故失踪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受害人的心情,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记事本中输入“我要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将文件夹设置共享后同桌相互签名,类似于在倡议书中签名,拥护倡议声明。2.将任务融入情境教学
本案例以学生感兴趣的“名侦探柯南破案”的情境为设计主线,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融入“案情模拟”之中。在“案情分析”、“案情模拟”、“案情解决”三部分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新建文件夹、文件夹重命名、查找计算机名、设置共享等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教室中信息的共享让学生体验共享信息带来的方便,通过案情的分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熟悉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能够描述文件夹共享的意义及其类型
能力目标:能进行新建文件夹,设置文件夹共享,重命名文件夹,查看计算机名等基本操作 情感目标:遵守网络道德,不随意删除他人的作品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4分钟)
师:这节课老师将给大家讲述一个柯南侦探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的网络机房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案情:案发地点:本机房
案发时间:今天早上第三节课
案情:初一(4)班任来庆同学以记事本保存在电脑“D盘我的作业”文件夹中的作业无故失踪,他现在非常焦急,因为那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一份作业。生:议论。
(二)分析案情,解决疑惑(8分钟)
师:我们接着看这个侦探故事,我们看一下柯南的调查:
根据任来庆同学称,他是在案发前10分钟,通过资源管理器在自己电脑D盘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之后又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并将做好的作业保存进去。可一会儿文件夹中的作业就消失了。柯南觉得很奇怪,同学们平时把资料保存在D盘都不会丢失,怎么任来庆同学的作业丢失了呢?同学们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生:因为他设置了共享(可能的回答)
师:好,柯南和同学们一样很想找出真相,可是要想找出真相,他还有一些疑惑:
1. 如何通过资源管理器在D盘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 2.如何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有哪位同学能帮柯南解决疑惑呢? 生:上台演示
师:强调并演示新建文件夹、文件夹的重命名、设置只读共享
(三)针对问题,提出任务(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问题在于共享,为了验证设想,柯南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案情模拟 1. 在D盘中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
2.打开记事本,输入“我要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并以自己的名字保存在“D盘我的作业”中 3.将“我的作业”文件夹设置共享
4.同桌相互访问,并在对方的记事本中“签名”
(设计意图:这里以同桌相互签名代替案情中的删除他人资料,是希望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只读共享权限——不能添加、减少文件中的文字;而且以签名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责任感。另外,通过同桌相互访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同桌相互访问之前,我们先要找出自己计算机的名字。(演示查找计算机名)
(四)学生自主探索,体验只读共享(8分钟)生:进行案情模拟。
(五)案情再分析,解决疑惑(4分钟)
师:很多同学刚才不能在同桌的记事本中签名,这和柯南的设想不一样,为什么案情模拟会失败呢?有哪位同学能帮柯南解决一下? 生:要设置完全共享。
师:好的,这位同学的想法和柯南一样,原来是任来庆同学设置了完全共享。而刚才同学们设置的是只读共享。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完全共享。(边示范边讲解设置完全共享)
现在大家把自己的文件夹设置成完全共享,同桌再相互访问并签名。
(六)自主探索,体验完全共享(4分钟)
(七)提出解决方案,体验密码访问(3分钟)
师: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了!原来是因为任来庆同学为了和同学探讨作业才把文件夹设置成完全共享。但是不能随意删改他人的资料,删除他人资料的行为和盗窃、破坏行为没什么区别。同学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行为!
师生:总结完全共享和只读共享的区别(在课件中展示)。
师: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柯南想出了解决方法——根据密码访问
设置密码之后,他人想共享你的资料就必须知道你的密码,这就提高了资料的安全性。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密码:(边讲解边演示)现在大家来验证解决方案:
1. 把D盘中“我的作业”文件夹改名为“friend”,然后选择“根据密码访问”并在“完全访问密码”中输入你的密码。2. 2.把密码告诉你的同桌,分别在对方的记事本中输入“我们的承诺”并保存。
(八)学生自主体验(4分钟)
生:将文件夹设置为密码共享,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九)体验共享的便利,总结(5分钟)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如何设置共享,设置共享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柯南为了感谢同学们这节课对他的帮助,留了一份礼物在“教师机共享”文件夹中,大家可以使用密码“gx”访问,并将喜欢的作品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生: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辛苦的作品被他人删除了,是不是很着急啊?所以,老师希望以后大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能履行今天的承诺——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教学后记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与之相对的道德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我们这些实习生,也困扰着所有的老师、家长。作为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德育教育?
二、如何处理并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传统课堂的道德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操作及体会到将文件夹设置共享的意义:实现资源、信息的交流;另一方面,要考虑在设置共享之后产生的问题:学生随意删除他人的资料。而更另教师和家长担忧的往往是后者。因此,本案例将重点放置在后者,通过创设一个情境“文件无故丢失”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很多学生都有个人资料被他人删除的经历),紧接着围绕“柯南破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明白了“文件丢失”背后的原因(设置了完全共享)、如何采取措施(设置只读共享、密码共享)并承诺不随意删除他人资料,作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当然,从学生、同学和老师的反馈来看,还有一个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即对基本知识技能操作的总结和归纳。一些学生过于沉浸于“案例模拟”的情境中,而渗透在情境中的知识点往往被忽视了,这也是年龄小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多次的总结、提示、归纳。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的思索与尝试
构建高效课堂的思索与尝试
宁县盘克初中 王永茂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课堂的核心要求是效益。‚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向45分钟要效益‛等无一不在强调高效课堂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从教十余年,无论是从事一线教学还是教学管理工作,我在‚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一直坚持不断学习和大胆尝试。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的些许想法和体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教室的墙壁上贴着‚读书全凭自用心,先生不过引路人‛这样一副标语,当时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罢了。如今重新品读这两句话时,豁然发现新课改理念中提出的‚师生角色的定位‛早在3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就已经给出了既通俗又精准的诠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明确了这一前提条件并付诸于实践,构建高效课堂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其次,高效课堂构建需要注重三个关键环节。第一、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研究课标,确定出符合学情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解决了‚学什么、怎样学、学了有什么用‛的问题,它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总领,三维目标确定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去年有幸参加了两次省市教学技能大赛,专家评委在答辩环节对三维目标制定的审核严格到近似苛刻的程度,足以可见三维目标确定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性。三维目标的准确界定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合理开发教材、紧密结合学情,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只有三维目标确定地合理到位,教学过程中方能做到厚积薄发,驾轻就熟。
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是课堂高效的基本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最终的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关心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学习这门课程,注意力才能扎在课堂上。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突出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学,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是独立学习、二人互助或者小组合作学习。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都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完成学习任务。整个学习过程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及展示交流的机会。通过主动学习、展示交流之后,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协作互助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第三、教师要为知识体系“减肥瘦身”,真正做到精讲多练。
回顾初登讲台的那两年,总是生怕把学生‚喂不饱‛,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我眼里都很重要,所以任何一个细枝末叶都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有时候下课铃声都响了,我还在喋喋不休的讲着。本以为自己辛勤付出了,便会有不错的回报。结果学生的成绩与我当初的期望值相差甚远。陕西师范大学龙宝新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新手教师在‘教教材’,总想着如何把教学内容讲清楚;而优秀教师在‘用教材’,总想着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刚参加工作时候的我就属于前者,备课时关注最多的是知识点,课堂上总想着如何把教学内容一点不落的讲清楚,忽视了学生手里都有教材。这样我便成为课堂上的统治者,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效率不高是必然的结果。
近年来,参加了不少新课改培训活动,观摩了许多高效课堂的范例。杜郎口中学、齐家楼初中等学校的课堂均达到很高的开放程度,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核心展开,这些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构建自己的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但时至今日,我们的一些课堂上依然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管教不管学‛的现象仍旧存在。有时候一个知识点、一道题讲了两三遍,学生还是听不懂,遍怪学生脑子笨,其实不能完全责怪这些孩子脑子笨,而是有时我们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没有给他们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时间和机会,便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身上。
因此,教师在备课是要理清知识脉络,清楚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高效课堂上教师的讲不是彻头彻尾的讲,而应是画龙点睛式的讲。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不讲。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回归学生,才能实现教的轻松,学的愉快。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权威的范本。只要我们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方式,研究开发教材,将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集中在学生身上,就一定能闯出适合校情、教情的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浅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浅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徐州星光实验幼儿园 孙晔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并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纲要》总则的第五条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载体。在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合作能力,说的浅显一点,就是配合;说的学术一点,就是团队意识。两个或两上以上的幼儿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沟通、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就是幼儿的合作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幼儿 行为 合作意识 区域活动
幼儿合作能力,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一个人的力量很小的,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那么,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合作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一本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作为教师不仅是教学生怎样去学习,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有效的、有必要的指导。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不仅为孩子提供了自主的开展活动的环境,增加了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并能通过教师有目标的指向、引导下,孩子自主的与同伴协商,讨论等,来解决一些矛盾。这样,就为孩子提供了学习与人交往,沟通的机会。为孩子走上社会后,顺利的融入社会,开心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基础的基础。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先把游戏活动的要求告诉孩子,孩子进行游戏时会发生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幼儿与幼儿之间有矛盾,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想法。在活动中,不能仅仅只按照老师的想法来看待问题,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多让孩子说,每个区域游戏活动,方法都是多样的。区域活动的时间有限,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教师给予肯定,同时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幼儿的合作意识是个人意愿、感觉、情感、思维等过程的心理总和,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是合作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有意义,个人的行为、成功与荣耀与集体息息相关,个人成功与团体的成功同样重要时,那么,个人就会意识到合作的价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合作中的探索、创新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展示感受成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促使幼儿奋发,促进幼儿渴望成功的欲望。我们应把态度情感作为新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实施,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发掘教学中能体现真、善、美的态度情感因素,并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价值体验,完成教学目标。在物质方面,我在区域活动的墙面上张贴一些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图片。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取有关合作方面的为主,让孩子随时感受到合作的氛围,体验合作的乐趣;在精神方面,我尽量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萌发合作意识,感受到合作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的“参与”上下功夫,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活动中,并带动别人参与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了解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合作的重要意义。
(1)创新理念:
新课程的标准,是把发展的内涵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总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缺乏合作游戏的能力,需要老师来影响幼儿。
以往的观念总会以创造性游戏作为培养合作能力的主要手段,忽略了区域活动的作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老师在区域活动中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缺少主动性,教师是游戏活动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有问题找老师已成了孩子们的习惯。为了改变这种模式,我尝试自己是游戏的合作伙伴,与幼儿一起参加到区域游戏中。在活动中我特别喜欢采纳幼儿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能锻炼孩子的创新能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积极性更高涨。幼儿也特别愿意和老师一起游戏。
(2)创新游戏:
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条件我在材料的提供上进行调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需要将教育意图客体化,把教育目标贯穿到、融会到准备的材料中。但是过多的材料会使幼儿会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操作,缺少合作的必要;过少的材料又会引起争夺,阻碍了幼儿的合作的可能。所以,幼儿的发展需要才是选择活动材料的根本。区域活动的材料的投放要尽量适合幼儿相互合作的需要,增加共同活动才能完成的材料。也可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多出现一些问题,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去分工合作。同时材料设计也要便于合作。可设计一些幼儿必须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使幼儿体验到合作游戏的快乐,萌发合作游戏的兴趣与愿望。
①提供多种游戏材料:
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是有限的,和幼儿一起讨论还可以加入哪些区域材料,例如:生活区“火锅城”中,老师想到的火锅是“食品”,让幼儿合作讨论还有哪些“食品”可以增加幼儿说的“食品”在这个区域里,来丰富我们的区域环境,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区域活动。
②创设情境,给幼儿合作活动的机会:
在建构区中,要求幼儿合作完成搭建活动。告诉幼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几个人合作完成的作品会更棒。
现在的幼儿90%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个人在家总是会认为,什么都是我一个人的,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样是不好的,引导幼儿分享是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在益智区 “拼图”活动,一位幼儿独自玩拼图活动,拼的时间会长,和幼儿讨论怎样能拼的快一些呢?引导幼儿说出几个幼儿合作一同参与拼图会更快的完成拼图活动。也可以让幼儿在比赛中体现,一个幼儿拼和三位幼儿一起拼比比谁快?让幼儿明白合作的力量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
③让幼儿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
在区域活动中避免不了会发生矛盾冲突,例如,在美工区,在四位幼儿同事参与活动中时只有三把剪刀,这该怎么办?引导让幼儿可以通过分工、合作,使活动进行下去,一人画,两人剪、一人折,矛盾就这样简单解决了。在生活区“星光菜市场”幼儿在排队结账时,会因为一个幼儿后来的先去结账的现象。讨论:如果你在按顺序排队时,有小朋友在插队,你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要学会排队结账,不能插队,做到先来后到的好习惯。我们都喜欢有礼貌的幼儿,在活动中要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尊重他人。还有就是在区域活动中创造多种合作机会,使幼儿学会合作活动,分享到一些合作的成果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快乐。
④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
每个班级都有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同样也有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要采用暗示的方法,让能力较强的幼儿经常主动带领这些孩子一起游戏,增强他们的信心,而对那些个性强,教师可以培养他们做游戏的组织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一起分享快乐。
通过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共同合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也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合作教学导论》 作者:王坦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2、《合作学习设计》 作者:盛群力,郑淑贞 著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3、《合作学习:一种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者:王卓,杨建云编
出版社: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载体。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遵循纲要精神,本文将从游戏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途径,形成幼儿的合作意识;利用不同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结构游戏),以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作辅助,通过这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学习合作技巧,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游戏 合作能力 环境 行为 合作意识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有合作意识,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每个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幼儿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许多游戏活动中,常常喜欢告状或互相攻击,遇到困难往往是求助于 老师,而不会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有困难时,也没有帮助的意识。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协调人际关系、立足社会、适应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当今的幼儿,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模式里,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本文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阵地,从合作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游戏中传授合作方法、提供合作机会、强化合作体验、教师树立合作榜样等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和平相处,平等交流,从而使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以适应未
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分享、同情)放在首位。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和最受欢迎的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活动的群体性就更加明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相关教育,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的目的。
一、如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天性好动,遇到新的玩具或活动都有立即尝试的欲望,有的幼儿就不听老师的要求随即就行动起来。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应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游戏才会更有意义。如:在开展“背对背夹皮球”的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因两人用背夹着球行走而感到新奇,迫不及待地往前走,但是因缺乏经验和技巧会老是掉球。为了让孩子明白两人用背夹着球不但可以走,而且可以走的很好,就需要老师进行示范,并告诉他们这个游戏要两人配合默契,手臂交叉,背要靠紧,尽量让脚步迈得整齐些,小朋友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嘴上喊着“一二、一二”的口令,他们肯定会玩的很起劲的!
(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周围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里,孩子们玩的时候都知道有爸爸、妈妈还有宝宝,一个小朋友扮演爸爸,一个小朋友扮演妈妈,还有一个小朋友扮演宝宝。但是,他们都会争着扮演谁,这样就会争吵不休,如果老师来指导一下:某某小朋友来扮演谁,下次谁再来扮演谁。把角色分配好,还要相互合作才能玩的好。角色分配好以后,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会学着在家里看到的爸爸、妈妈的样子来扮演,而当宝宝的小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学的很像。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懂得角色游戏时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互相配
合好,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音乐游戏将音乐、活动内容溶入游戏的形式中,所以音乐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而且使幼儿在教育情感上获得美丽的陶冶。只要教师略加指导,幼儿就会受益甚多。比如“小熊和小孩”,这是一个随音乐表演的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怕被大熊抓去就站在原地不动,这时就需要老师让大家分散开来,并注意互相配合,当大熊要抓某个小朋友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主动去逗大熊,引开大熊的注意力,以达到营救的目的。如果孩子们按照这个方法游戏的话,就会感觉有趣多了。
(三)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经常喜欢用积木等立体物体搭建玩具,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比如:在玩搭房子的游戏时,老师可以把小朋友分成几对,一对两到三个小朋友,让他们来比赛,看哪一对搭的又快又稳。老师要强调小朋友们必须合作来完成,不能争吵,如果发生争吵的那一队就算输。这样孩子们就会懂得要合作才能赢得比赛,也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种品质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理念要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去,激发幼儿合作兴趣,更多地为幼儿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和技能,为幼儿良好个
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目前,我们的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造宽松的合作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积极有益。教育家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提示了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利用、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降低幼儿的焦虑程度。紧张、压抑的环境会使幼儿产生提防的心理,幼儿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放弃自己的合作行为,缩手缩脚。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不”字当头,容易产生消极的环境气氛。处在这种气氛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从而发展
他们”。
幼儿只有在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轻松、自主的环境中,不需要太多的约束,这样才能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关系,给幼儿足够的宽松、自由,降低幼儿的心理压力,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创造条件。
(二)发现、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到幼儿的言行。当幼儿有合作意识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合作的建议,如:“你们可以一起试一试。”“你去问问别的小朋友。”;当幼儿与同伴一同游戏,合作行为产生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玩的真棒!”“你能帮助她,很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言语、微笑的面容,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并逐渐从合作意识中,自觉
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三)传授一些合作游戏的方法、技能
受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下,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正确指导幼儿进行合作。比如:结构游戏时,应让幼儿知道,只有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搭建,才能把城市建造地更大更漂亮;当同伴遇到麻烦时,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或者是用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她(他);当自己有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除了可以求助于老师,还可以询问同伴;当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协商、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黑白配、石头剪子布)来解
决。
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如:“你跟他说说,你们两个一起玩。”“如果你去帮助他的话,他会很开心的。”“他遇到麻烦了,你去看一下。”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步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另外,对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讨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会怎么做。通过学习观察,使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从而产生
合作意识、合作行为。
(四)提供充分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的机会很多,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幼儿“搭建脚手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
(五)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人作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工作中,教师之间要能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如:一同排练班级节目,处理班级事务,一起搞卫生,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合作„„这些合作的言行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书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