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军护理学科近年发展现状综述
我军护理学科近年发展现状综述
1,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与医药学理论密切相关,具有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服务性的特征。随着高科技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学的内涵与外延也日益充实和扩展。尤其近年来我军护理工作随着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得以迅速发展。
专科护理与医学发展并进随着医疗新业务、新技术的发明、引进和推广,护理学紧跟国内外医学发展趋势,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专科护理不断向先进水平攀登与医学发展共同前进。
1.1脏器移植护理[f=]从60年代以来摸索了一整套的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护理常规,到目前完成了对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自体脾移植,异体小肠移植,原位心脏移植等患者的护理。并总结出如何早期观察发现免疫排斥反应,如何安全度过感染期及』心理护理等各脏器移植术的全套护理方法,脏器移植护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1.2围手术期护理从80年代初提出“围手术期”这一概念,围手术期护理的范围及方法成为外科护理学的重要部分。在完善了一般常规外科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各种新开展的外科的围手术期护理成为外科护理的前沿课题。
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从最初异管结扎术,二尖瓣闭式扩张分离术,到低温体外循环麻醉下心脏直视,完成各种瓣膜置换术、复杂的法鲁氏四联、五联症的先心病手术,以及70年代的冠脉搭桥术后的护理,不仅在监护水平,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康复期的锻炼等全过程,同时提出了先心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程序的基本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水平,大大降低了心脏手术后的死亡率。
显微外科的断指再植术后护理,已从单指断离再植护理发展为多手指断离再植护理。通过不断总结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各种手术。如:全喉手术后护理,下咽部手术后护理,X一刀、丁一刀治疗的护理方法。电视胸腔镜,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植人式微波治疗肝癌的护理,肝动脉、门静脉埋植式灌注装置术后护理,人工艘关节置换术护理,连体双婴分离术后护理,恶性肿瘤内半骨盆切除灭活后再植护理等。随着外科新手术的开展,围手术期的护理在理论和方法上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1.3内科护理内科护理在完善健全各种常见疾病护理基础上,配合新治疗方法的开展,对尿激酶溶栓术治疗[4]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观察护理[5]}对颈动脉注射溶血剂、脑细胞代谢活性剂、血管扩张剂等药治疗血栓形成的护理;高压氧治疗各种疾病的进仓前中后的护理二各种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准备与护理;各种新型呼吸机的使用及护理;以及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栓塞术、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等;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完善了护理方案。
1.4监护护理随着科技发展和急救医学的发展,各种重症监护房,以其设备高级、抢救器材先进、护理观察细致等优势,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降低了死亡率。CCU,ICU、层流室病房的建立,不仅使护理监控手段日益科学,护理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使各种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
2战创伤护理发展迅速我军担负着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世界呈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还要做好防备帝国http:///主义和反动势力的挑畔,立足打好打赢局部战争的各项准备。战伤护理和野战卫勤保障也是护理学的研究任务。近年来,对高原高寒地带四肢火器伤的特点及护理进行的研究,提出了防止伤口的厌氧菌感染和护理观察内容。并探讨了高原火器伤补液作者单位全军护理专业技术委员会北京100037解放军护理杂志量与肺水肿的关系为提高抗休克救治成功率,减少和防止并发急性肺水肿提供临床参考和补液依据。
对伤情复杂的口腔领面部火器伤及领面损伤的研究,提出了及早纠正呼吸衰竭,加强呼吸道管理是创伤患者转危为安的关键,并提出护理要提高应激性、时间性、技术性、科学性的要求。对危重胸腹部刀刺伤提出了早期救治的护理方法。尤其在烧伤护理方法上[6]已整理出了系列规范的护理方法http:///jingjiguanli/和管理制度,运用现代监护措施提高了烧伤抗休克护理质量,烧伤后的呼吸道护理、应激性疡溃出血、胃液PH值的相关研究、烧伤病区消毒隔离措施等的研究,均提高了烧伤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死亡率。同时通过战争实践提出了野战内科护理的初探。在现代战争中,平时少见的野战内科疾病也随之发生,战时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战伤合并内科并发症增加,尤以多脏器衰竭为多。野战内科疾病的特点形成了急性、热性病增多,尤以肺部并发症居首。传染病,皮肤病发病急骤和众多,均要求护理知识的全面。另外这些都给野战内科护理提出了新问题,紧急救治处置手段使护理技术也不断扩展。尤其战争间接损伤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破坏超过直接损伤,战时心身疾病占门诊患者的50%以上。应激反映综合症给心理护理提出了新课题。通过局部战争,在野战内科护理内容与方法上,提高了认识和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二篇:高中政治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必修课模块一 经济生活
本模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必修课模块二 政治生活
本模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修课模块三 文化生活
本模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识别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修课模块四 生活与哲学
本模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然而,学生缺乏对政治课的学习动机,不喜欢政治课,甚至把政治课列为“最不喜欢的科目”。记得上海《面向21世纪中学思想政治课增强学生思想政治信念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思想政治课的中学生占59.35%。
究其原因,有教材本身的问题。教材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由此便带来了理论体系的束缚以及枯燥概念的记忆。教师为了顾及学科的系统性而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述理论体系和各种概念。对于中学生而言,各种枯燥的理论体系的概念,是造成学生不喜欢政治课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教材中关于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意志”、“什么是情趣”等等诸如此类连心理学者都不容易说明白的概念,学生自然没什么兴趣可言,甚至是比较反感的。
另一方面,也有教师的问题。再好的教材遇到教法不当的教师,也会使课堂教学索然无味。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师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不会安于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熏陶的教学方式肯定不受欢迎;加上教材的可读性和通俗易懂,如果教师还照本宣科,重复一遍教材内容,那么课堂教学当然就显得多余了。
思想政治课是全日制高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想冲击,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今天,思想政治课仍然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理科高考不考政治,很多理科学生在分科后,不再重视甚至是完全不学政治;而文科学生只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政治学科的标尺,德育教育功能被日益淡化,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远不相称:从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情况;从教学效果看学生普遍存在重视的只重视分数,知行脱节,不重视的公开喊出”我学理高考不考政治”的话语,对高中政治学科完全放弃。我认为造成目前教学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1.传统教学模式和单一教学手段的影响 时至今日,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广泛存在,这种模式注重向学生”灌输”新知,固然有可取的一面,但学生的情感、道德、人格修养等,却不是可以强行”灌输”的。传统模式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情感、道德的”容器”,它在当前教学中的最大特点是教师积极主动,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陷入忘我的境界;学生则消极被动,身心俱疲以至于恹恹欲睡。这种状况即使是在今天,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依然存在。在这些地区的政治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师的一张嘴,就组成了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学手段的单一,致使政治课这门本应是内容最丰富、讲解最精彩、最能联系实际、最具有思想教育性的学科,变得刻板、枯燥、沉闷乏味。单凭教师一张嘴,依照书本”传道”、”授业”、”解惑”,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对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长此以往只会变成”照本宣科的讲解,灵机一动的提问,隔靴搔痒的分析,走马观花的批改,三言两语的讲评”。当前即使是很多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机会也并不多。教学中存在着采购经费紧张、设施损坏严重等诸多问题,再加上部分教师制做课件的兴趣不高,老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操作能力较低等问题,导致了很多学校的已有多媒体都成为了摆设。政治课独特的德育教育功能和学科优势在这里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用武之地”。2.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进的教学设备,采取情景教学法,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循循善诱,课堂生动有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新”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效果较好。而且以“育德为先”为办学理念的来宾六中也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方案,贯彻新课改精神。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为课堂主体,老师只是起了引导作用。上课开始,老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导入教材内容,向学生提问,配合视频教学。其中,老师善于提问,不是单纯的给出知识点,而是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并得出答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整堂课只是起了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在下课前五分钟,是老师专门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学生可对一些知识盲点向老师请问,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检查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只有教学观念变了,才能用新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教学行为的改变。当然,我们也了解到了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太大改变,对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不是很满意。例如柳城中学,这所中学在政治课上还是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追求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课堂上的气氛相对沉闷。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这就启发我们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认为自己学习方式转变很明显的学生只有少部分,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转变较明显,还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改的教学组织上,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学生能经常、主动提出问题。例如拉堡中学,这所学校以“自主合作课堂”为一大特色,课前老师先发导学案,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自主预习,课上老师首先让学生朗读教学目标,以相关视频导入教学,所选案例贴近学生生活,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捕捉问题,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调查中我们虽得知大部分学生都转变了学习方式,但是,能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还是占少数,只是一些积极分子在课堂上比较活跃。这个情况在柳城实验中学较为明显,虽然是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只是在一旁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每次老师提问问题总是那几个积极分子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这个结果表明,我们老师引导得还不够,能不能做到全员参与,积极主动,才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针对这一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旧的教育观念影响
新课改精神对每位习惯了传统方式进行教育学生的教师都是一个思想难题,只有思想转变才能使教师蜕掉传统教育方法,领悟真正的新课改精神.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但是,旧的观念要得到转变需要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这几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参加过一些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但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思维方式仍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这表现在这几所高中学校特别是柳江中学和柳城中学的课堂教学方式都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沉闷的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手段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2.硬件条件的制约
教学设施资源配备不平衡,严重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我们考察的这6所学校中,其中只有来宾六中、来宾高中、拉堡中学还有柳城实验中学这4所学校基本实现了白板教学,另外2所学校的教学设施依然不够完善,教室环境条件也相对较差,基本还是纯黑板教学。学校的阶梯教室虽然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但缺少实质内容,不能正常投入教学,只是偶尔用来上公开课或者教师开会。图书、器材、网络设施等,要么陈旧不堪,要么数量不足,要么没有。3.教师对新课标把握不到位
从召开座谈会、听课、私下和老师的交流中可以发现,有不少的教师对新课标学习不够,理解的不深刻。例如,柳城中学里就有一些教师对于三维教学目标根本不重视,有的教师只是单纯的认为新课改就是一定花很多时间讨论,认为这根本就是在浪费上课时间,耽误教学进度。还有的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仍然依靠单纯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4.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惯性的影响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差异,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柳江中学,这个学校虽然进行了新课改,但是课堂教学仍较死板,以老师讲授为主,课堂氛围欠活跃,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个别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屡见不鲜;对自主学习做庸俗化理解,成了“自流”,放羊式自学,教师缺乏引领与指导;探究学习缺乏真实性,探究的问题没有价值,探究的主题不明确,探究的规模和内容不当,教师引导不力;打着落实三维目标旗号,弱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由于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认识存在偏差,新的目标没落实,原来科学有用的东西被抛弃,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虽然是合作探究,但还是着重强调在书本原文中找答案,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发掘能力,教条死板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某种程度上曲解了新课改的真正含义。
三、针对新课改下中学政治课堂存在问题提出几点措施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有句古话说:教师是世上最光辉的职业。我们知道,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要事业。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教师是权威,一切听从教师安排”的观点,也逐渐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习惯于被动接受。学生不敢也不想向教师提出质疑,只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就这样被抹杀掉了。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树立新的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才能指导新的教学行为。[2]
(二)掌握全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先锋,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应时刻铭记自身肩负的责任,面对挑战,迎接挑战,在时代,在教育竞争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位子,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使之与实际相符,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以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为导向,以新课程改革的完全实现为目标转变旧的教学模式,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三)新课程改革要注重赏识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过: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3]这就启发我们老师要心态平和,要宽容,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更要耐心与恒心,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引导其学习。当其取得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对其进行表扬,激励。教育人是一个长久的工作,赏识就像一剂良药,只要我们大海捞针的发现,一如既往的期待,不遗余力的赏识,我相信定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一定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赏识教育,在新课改中尤为重要。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新课改的“新”在于不再重复“万校一书”、“万人一面”,杜绝课堂教学满堂灌,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但是针对现下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很多是从外省移植过来的,“杜郎口”模式虽是一种理想模式,但是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不要忘记把学生的实际与学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学校的传统和学生的特点。“走出新路子”才是发扬学生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经过这3天的实践考察让我们明白,新课改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着力追求的,虽然现在它还存在着很多的质疑声,但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在短期内完全实现新课改是不太现
实的。对于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改革,作为未来教师群体中的一份子,我们应当具有一定的危机感,做到危机感和幸福感并存,感受到新课改对自身的挑战并正视自己的不足,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做新时代的新教师。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导向要与时代发展脉搏相合拍,与学生成长特点相符合,并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新理念。其教育目的最终应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从而更好地去认识和适应社会。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即通常所讲的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该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要使该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但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教育的理念、方式、方法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不断僵化保守,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此类课程充分发挥其上述培养人才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回收问卷,可看出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态度和心理,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反映出了诸多制约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总体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对自身有很大的积极、正面的作用。回答“通过此门课是否可以进行思想道德观念培养的看法”时,有54%的学生认为“非常可行”;而有16%认为“不太可行”。“认为老师的讲授对您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回答“非常有帮助”的和“没有帮助”的各占的74%和8%,大部分同学认为“有帮助”;此外,有47%学生在业余时间会阅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有关的书籍,通过随机访谈,了解其阅读范围多是老师推荐的或者在社会上被追捧的,比如有很多同学在一段时间互相介绍传阅了名噪一时的《苏菲的世界》,并且表示读后心灵感到新奇、震撼。(2)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有认同感。在回答“是否认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观点”时,有74%的学生是认同的;在回答“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中”时,68%学生回答“威信非常高”,32%的学生认为“比较高”,此外,有79%学生认为教师熟悉授课内容,有76%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备课认真充分。(3)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个人因素对学生影响较大。在回答“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不定项选择时,选择最多的选项依次是“教师个人因素”,“社会环境”“授课形式”“讲授内容”等。关于“喜欢哪种类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题,学生在进行不定项选择时,有83%的学生同时选择“学识渊博”“品格高尚”“语言生动”“仪表有风度”“热情主动”几项,反映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心理期望。
此次问卷调查基本反映了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情况,同时反映了我校学生对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迫切要求,对于改善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总体效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作用:第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要求和学习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不注意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把他们排斥在教学过程外,就有成为说教或灌输之嫌,因而,学生的需求应该成为教学的导向,实现教学要求和学生要求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二,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思想政治课程系列教材总体上体现了思想性、系统性、严谨性的要求,但有些方面也存在局限,如理论性强、现实事例欠缺、没有体现学生需要等,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吃准摸透教材,围绕学生实际要求,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切忌照本宣科、流于说教。第三,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真正起到说答疑解惑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既有政治性、思想性的要求,又和政策性、时代性结合,因此要求教师紧跟形势、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充实自我、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魅力感染人,以知识说服人。第四,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学方法呆板、手段单一是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通病,使得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显得冷漠、权威,僵化死板,无教学艺术可言。在调查问卷所列举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电视电影教学”,占到了61%,其次是“外出参观考察”和“案例分析式”,分别占到了53%和51%,多媒体教学也是受学生欢迎的,有40%学生持肯定态度,只有13%的学生表示“对课堂讲授”有兴趣。教学方法的采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条件允许时要尽量争取形式多样及综合配套使用,不断增加现代教学手段的比例,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可拓宽社会教育渠道,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第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意规范自身行为,言传身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调查问卷“最不能容忍思政课教师的行为是”的回答中,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表里不
一、说一套做一套”、“上课不认真、敷衍了事”、“学术水平和能力较差”、“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满嘴脏话或带口头禅”,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对“学生喜欢的思政课教师类型”的回答中,学生着重选择“知识渊博”、“品格高尚”、“语言生动”、“热情主动”、“有仪表风度”,这些都是学生呢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行为规范的真实期望反映,值得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以关注。
“审美的根本价值是令人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富有。对于美,人天生有一种主动追求的欲望。当课堂教学达到艺术化水平时,人们坐在课堂上便不再感到被迫和痛苦,他们一方面仍是为了需要学习知识获得能力而来,另一方面他们是为了欣赏美、追求美、享受美的愉悦而来。”把思想政治课建设成学生自中学时就“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需要每一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用心对待每一个教学细节。
1、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全国各方面改革不断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更贴近社会,更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的要求,按照21世纪对人才素质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国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时代和改革发展的要求。(1)“应试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有市场 倡导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实践已有多年,并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具体落实到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这种实践的影响却是十分有限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加试政治的班级里,政治课作为高考必考科目的情况下,政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书本上的概念、要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后,填鸭式地硬性地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将教师填进脑子里的概念、观点一字不漏地强记下来。至于那些概念、观点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去用?都是不重要的,因为它们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关系。这样教育的结果,一方面使学生缺乏素质意识,不知道做人的道理,没有自我完善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不断退化,教师成了一部照本宣科的机器,不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的穿透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二是在不加试政治的班级里,政治课不再是高考必考科目的情况下,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对政治课的教学都缺乏积极性。学校在安排课程时,把政治课的课时不断压缩,安排上课时间常常是“插漏补缺”,教师因缺乏动力和压力,对教学缺乏热情,敷衍了事。学生则根本不感兴趣,政治课成了最好的休息课。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高中政治课的声誉,严重地偏离了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2)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现实感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当部分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理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这些理论观点,很少把政治理论放在21世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下进行分析,使政治课教学的视野相对狭窄,理论观点的阐述苍白无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认识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当前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常常把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教育视为单纯的政治理论问题,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忽视社会改革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损人利己以及黄、赌、毒等阴暗面,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致使不少高中生对教科书上所讲的理想、信念等政治理论观点、术语背得滚瓜烂熟,而在实际生活中却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缺乏为祖国、为社会积极奉献的精神,缺乏法制观念和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
2、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评价偏差的表现及其原因
学生评价是促进学生“长善救失”的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从学生发展的观点来看,一时的学生评价并非“盖棺定论”。然而,由于原有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而且严重妨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概括来说,实际学生评价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偏差表现:
(1)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标准化测验成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手段。
由于原有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了其诊断、反馈和矫正的功能,从而使标准化测验成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手段,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和标准。反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考试就是评价,成绩和分数代替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所有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评价都成为“应试”的附庸。
因“分”评价。以学生考试分数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好、中、差”三等,并进而预测他们的未来。认为优等生就是“理想的、有希望”的学生,在行为和性格方面均优秀;而分数低的学生自然就成了“差生”,就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因而给予冷落、讥讽与歧视,“某某某是班上最笨的。”“你的成绩这么差,将来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倒倒垃圾,捡捡破烂。”有个别教师还明示成绩好的学生不要和成绩差的学生搅和在一起,要与他们划清界限,使分数低的学生抬不起头来。
这样的学生评价最关注的是“分数”,追求的也是“分数”,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终结性使学生不能从日常即时的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对学习进行调整;评价更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为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供有意义的参照。
(2)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
在原有的学生评价中,过分地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使评价内容片面,评价不能全面地反映课程的目标,失去了其本身功能,仅仅成为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工具。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从而,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较少,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注重知识技能的评价导向,必然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与畸形,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忽视对其他学生评价方法的运用 学生评价的方法除了现行的、运用最多的纸笔测验外,还有许多体现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评语、日常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表现性评价和学习日记等等。由于原有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使纸笔测验成为实际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最重要方式,纸笔测验虽然有其优势,能迅速、清晰、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却很难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也不能对学生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学科整合的能力、交流合作记忆实践、创新能力等进行有效的评价。由于学生本身发展的复杂性以及智能发展的多元化,他们在发展中的表现也是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自然也应该是多元的。纸笔测验只是众多评价方法中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学生某一方面发展的手段,如果不能与其他有效的学生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便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状况和历程。
(4)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从学生评价的参与主体来看,学生评价的主体应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这一群体是由教师及其群体、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等构成的。在所有以上评价主体中,教师及其群体、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和社会评价机构对学生的评价为他人评价,学生对自己所做的评价为自我评价。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张扬,使其在学生评价中的地位极其优越,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单一主体,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等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更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消极地位,不能成为评价的真正主体。而学生评价的主体也没有形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有效共同体。这不仅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也影响了个体发展的积极性。(5)评价外在于教学过程 评价是通过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评价与教学不仅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应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而现实中,过于关注结果的评价必然忽视其过程性、忽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便是使评价外在于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其目的仅仅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出现教学与评价“两张皮”的现象。而事实上,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技术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评价的参与,学生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评价是镶嵌在真实任务之中的,评价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一个进行之中的、嵌入的过程,是整个学习的不可分的一部分。从现行的学生评价来看,传统教育中教学与评价相分离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评价远远不能成为教学的有机构成,学生评价离“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状态相去甚远。由此可见,传统的学生评价已从根本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成为奴化教师和学生的异己力量,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学生评价就很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评价的改革联系着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也离不开学生评价的改革。学生评价往何处去?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课题。
第三篇:英语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英语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英语教学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制度和发展基础都不是很完善,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因此英语教学在我国教学内容中占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发挥着重要价值,推动着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高、素质偏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的现状影响了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为了更准确地认知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式。
一、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会发现很多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
现象之一:以教材为本。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教材,总认为教材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于是以生词多、阅读量大、难以完成任务为由,在课堂上减少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时间,唯恐少讲几个单词、少讲几个句子就会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这种教材观显然是不对的。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的材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把握教材的要旨,对教学内容要敢舍敢取,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现象之二:以教案为本。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教案,严格按照教案的程序组织教学,极力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教案的轨道,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课堂教学尽管满堂轰轰烈烈,我认为也不是一堂好课。因为教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些教师所考虑和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而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现象之三: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教师过于相信“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这一规律。他们在课堂评估和测试中喜欢难为学生,唯恐其过关,唯恐其骄傲自满。
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式。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失败就是成功之坟墓”。一次次失败可能使一些学生丧失自信心,挫伤其积极性。相反,一次成功往往会使一个学生终生难忘,变消极为积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互动性差
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师生共同参与,所以说我们应建立起一种互动、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而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找不到或不善于找互动点,产生不了互动效应。比如在复习引入环节,我们常常采用问和答的方式,教师一味地“ask”学生,学生对答如流,但我们的老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ask”教师、学生之间互相“ask”,致使互动局面难以形成。
三、新旧知识联系性差,不能形成语段或语篇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新旧知识的联系,需要一定语言知识的整合。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不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语段或语篇的整体性。我们应使学生形成整体概念,以达到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的目的。
四、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不如人意。
广大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仍然在按照传统的观念,陈旧的方法,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关注过多,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太少,学生仍处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究其原因,农村初中因受升学压力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讲究所谓的“社会效益”,而忽视了对教师进行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教师对《标准》的核心内容知之甚少,不能在教学工作中渗透新《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因而,英语教学陷入盲目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英语教学“耗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
五、师资力量薄弱。
近几年,农村中小学英语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而且乡镇初中小学部分专业对口、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英语骨干教师流失情况严重,农村初中的英语师资力量日显薄弱,就拿本校来说,现在上讲教师就只有五个,其中两名教师已有五十多岁了,几年以后,如果老师退休不再此教学,就只有三名上讲教师,到时会是如何的一种情况,让人担忧。且由于农村小学和初中规模不大,经常出现由其他学科教师来兼任英语教学的现象。对照《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初中小学现有英语师资力量是非常薄弱。
六、学校设施缺乏。
教学条件差,教研意识淡薄,将制压着《标准》的实施。利用电脑的声音、影像、图形、文字等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氛围和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然而,农村初中教学条件一般比较差,不具备满足英语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网络设备和必要的教学软件,致使教育技术不能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大部分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学媒体。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都大受打击,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七、学生兴趣难以培育和保持,学生对英语科目感到难和厌。在现在从事的教育工作学校中会看到部分的学生对英语的迷惑,对于英语学习,他们的态度是无趣和无所谓,上课时这部分的学生会在下面发呆,听不懂老师的英文教学,哪怕只是一少部分英语课堂用语,当老师询问时,学生会直说:“老师,我真的一点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内容……。”听到这样的回答,让本人陷入思考,作为一名从事农村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无法让学生喜欢我们的科目?是不是我们的教材有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呢?试比较,城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英语,而农村孩子几乎没有这样的环境,他们法感受英语的价值。其重要原因是我们农村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没有能及时开设英语课,就算是开有英语也是一周两三节,且由非专业老师授课,没有标准的发音和良好的教学设施,因此,学生直到上初中还有多数学生感觉是从未接触过英文,这时再用我们初中的课程开始上课,学生对英文根本一无所知,就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就可想会出现学生不理解最后厌学英语的情况出现了。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更走近“大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呢?本人认为,首先,要从小学英语着手,那就得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在小学英语的开设中要注意了解几方面的情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1、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2、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3、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的家长们大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以后的事,特别是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一年级的孩子才六、七岁,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更何况英语,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是心怀疑问:“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好吗?”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四篇:访视护理的现状与发展
访视护理的现状与发展
“访视护理”的确切概念,国际上并无统一,由于其工作内容大致相同,所以在名词界定上亦大同小异。欧美国家称“家庭访视”(home visiting)是指护理人员和家庭及家庭成员有目的地进行互动,以促进和维持家庭成员的健康[1]。日本称访问看护为护士走向社会、家庭从事照顾病人的工作[2]。中国较普通地称为社区护理,把家庭护理包含在其中即提供护理于个体、家庭或团体,使全民达到健康[3]。无论各国怎样解释“访视护理”但目标都一样,就是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高生活质量。而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种机构,不同事业的人员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2]。访视护理的发展史
据日本佐滕美穗子等述,日本的访视护理可追塑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随着西方医学引进和发展,护士走出医院,向社会、家庭从事照顾病人的工作,访视护理由此而产生[1]。到20世纪中叶访视护理参与保健工作,并成为福利事业的一部分,由于疾病谱改变、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及老年病跨入疾病谱前列,使老年病患者成为主要服务对象,访视护理承担起疾病预防健康诊断、健康指导、功能锻炼等主要工作[2]。美国家庭访视护理早已被社区和医院广泛利用,从而缩短住院日,并且在1996年将原来家庭访视应有医嘱的规定取消,改为护士常规工作的一部分[4]。中国的访视护理是从70年代开始的家庭病床,到1983年全国已发展到20万张之多[5],成为社区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很多大医院也相继有了病人出院后的随访,并逐渐形成专科专病的家庭护理,如针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月子”服务中心,针对中风的中医护理等。护士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医疗、康复、健康咨询、卫生宣教等[6],拓宽了护理工作的范围和职能。
访视护理是医学发展的产物,它架起从医院到家庭的桥梁,避免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了病人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4]。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密集整体素质不高,防病及保健意识相对淡漠,卫生习惯差,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多,有人提出跨出医院迈向社会,走入家庭,社区护理是21世纪发展的方向,更说明访视护理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7]。访视护理的现状
3.1 访视护理的人员构成和素质要求:凡从事访视护理的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美国产后访视就是挑选有经验的护士,她们都有护士执照和母乳喂养教育执照,要负责评估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对每个母亲和新生儿提供全面护理和健康指导。日本则要求医生参与,访视护理必须有功能障碍评估、预后预
测,实施康复计划和协调各方面的能力。在中国社区护士必须灵活机动,善于利用家庭中的用物代替医院正规设备,还要学会与人交流,倾听观察咨询等各种新技能[8]。这些护士都技术娴熟,对在家庭中患者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会及时反应和处理,保证病人安全。如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要求年龄在42岁以上,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技术好,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的护士参加家庭护理,必须遵守医德,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甚至和整体护理结合起来,提供良好的服务[9]。
3.2 访视护理的工作内容:访视护理有着广泛的工作内容,如心理护理、知识咨询、营养指导、家庭中医疗物品的管理等,其基础护理操作有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帮助患者饮食、清洁,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避免发生褥疮[10]。在美国产后访视非常普遍,一般是出院后1~10d进行,其工作内容为:(1)母亲和婴儿的体格检查,如检查母亲的子宫收缩、恶露和乳房情况,检查婴儿的反应、心肺情况、黄疸情况等。(2)评估产妇和婴儿的身体状况、精神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环境条件,列出存在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3)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导,这是访视的重点内容。
在日本规定访视护理有7大方面的工作内容。(1)基础疾病管理:为维持、开发病人的残存机能,护士需对患者的基础疾患进行管理,细致地观察其生命体征、症状以及生活自理能力。(2)精神支持:家
庭康复对象中,老年功能障碍者、严重脑机能障碍者较多,通过康复能迅速改善机能的情况较少,访视护士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关系,给予其必要的精神支持。(3)康复的实施:根据康复专业人员的家庭锻炼计划,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功能锻炼活动。(4)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如移动、进食、排泄、入浴等能力先进行评估并指导其充分利用辅助器具、设施,以扩大自理程度。(5)努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上,满足其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需求。(6)对家属的指导:病人家属在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护士要给予其必要的访视指导,帮助协调好病人与家属的关系,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7)与其他康复人员紧密合作:访视护士进行康复工作要依据理疗师、治疗师的指导,定期向医生提供书面材料,报告访视日期、病人情况、访视护理内容等,若发生紧急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2]。
中国家庭护理的内容与日本、美国基本相同,主要有4个方面:(1)提供康复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2)提供基础护理技术如换药、导尿、静脉输液、肌肉注射、褥疮护理、鼻饲、造瘘护理等。(3)协助病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4)提供心理咨询、卫生宣教、营养指导等[9]。对于专科专病的家庭访视各医院根据情况制订出不同的工作内容,如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成立“月子服务中心”就规定产妇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向院方提出申请,院方就服务内容、服务质量作出承诺,双方签定协议书,家访的护士统一着装,佩带上岗证,并设有质量监督电
话,服务结束后,由产妇和家属填写意见反馈,说明在家庭护理方面已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该院认为家庭护理是医院整体护理的延伸,是临床护理的继续,同时,也顺应了改革形势,满足了医疗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从1991年至今该院已为3万个家庭提供产后访视护理,收到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1]。
3.3 访视护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日本访视护理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截止1998年底访视护理站达到3 075个,访视护理制度也逐步发展、完善[2]。日本有许多专门的书籍介绍访视护理知识,如访视护理的对象、实施主体、工作内容、设置标准、收取费用等十分详细,并配套以完整健全的管理机构[10]。在美国由于医疗保险的实行,家庭访视护理早已被社区、医院广泛利用,特别是产妇和新生儿的访视护理,成为美国社区医院产后常规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早在60年代三级医疗网中的地段医院、卫生院就开始承担过家庭护理工作,70年代大规模家庭病床使家庭护理逐步发展壮大,80年代末至今,各大医院家庭随访更使家庭护理趋于网络化、市场化。
但是,访视护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访视护理研究者警告:家庭照顾的压力和家庭设备不足,也可能使出院后并发症和重住院率增加,这和家访护士的经验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挑选和培训至关重要[4]。
日本则感到访视人员缺乏,应引起高度重视[2],而中国则存在访视护士的理论培养、基础技能、经费资助等诸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人调查无一所高等医学院的护理系或中专护校开设社区护理、访视护理专业[7],说明即使现在开展的一些社区服务中的家庭护理大部分仍处于经验型,还有待于科学化管理。
第五篇:酒店日常用品近年发展分析
酒店日常用品近年发展分析
目前,很多酒店用品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他们往往各项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还有许多企业家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视自己为企业的“英雄”,以牺牲员工的正常发展来满足自己的心理,他们管理方式不科学,结果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外源补充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人才的需求大增。
我今天想说的是做酒店用品的销售有前途和出路,我也曾出个差也曾住过酒店。我相信酒店用品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暴利的行业,因为全球的酒店实在并不是很多而出差的人数却十分的大。这就导致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酒店行业的利益就马上冲上去啦,随之而来的酒店用品也就实现相应的冲刺于是就提高了利润。所以我说做酒店用品销售是十分有前途的而且前景一片光明这个行业不存在淡旺季全年都是十分的火,不过由于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原因同时也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力度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不少中小型酒店用品企业逐渐“体力不支”。在酒店用品行业,不是企业不学习,而是一直以来,酒店用品行业都缺乏正规的统一的行业知识培训,许多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凭着市场的大好形势和在其他行业的经营经验,企业渐渐发展起来。
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出现了漏洞,企业竞争力逐渐下降……在此形势下,企业家们纷纷效仿成熟品牌的市场手段,试图通过市场推广转移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却不知效仿的只是成功品牌的皮毛,而真正成功的因素——战略思想核心和精髓一直得不到真“传”,所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发展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随着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领 导一天一个想法,最终导致发展步伐错乱不堪。
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素质的提高只有通过企业培训来满足。但酒店用品中小企业与其他大企业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等待,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挥霍,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能立刻解决问题的培训,并且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及时有效的。
酒店用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所需人才对公司运营、管理、市场前景预测、市场营销应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控。
资料供应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