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
政府令第25号
颁布日期:20030227 实施日期:20030301 颁布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经2003年2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二○○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拆迁人必须按照《拆迁条例》和本办法,对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三条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拆迁管理办公室是本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市辖各区房屋拆迁工作。
第四条 拆迁人应当依照《拆迁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接受市拆迁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依法拆迁。
第五条 市土地、房产、规划、公安、工商、市容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房屋拆迁工作,保障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 拆迁人应当在领取《拆迁许可证》之前在市拆迁主管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存储不低于拆迁补偿安置费总额60%的拆迁补偿安置专项资金,由市拆迁主管部门监控,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全部用于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不得挪作它用。具体按《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专项资金监控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拆迁人没有按照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安置的,市拆迁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划拨该项资金,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
第七条 拆迁人自行拆迁的,拆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市拆迁主管部门核发的《拆迁人员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拆迁。
第八条 房屋拆迁承办单位违反《拆迁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市拆迁主管部门有权做出暂停、停止拆迁行为的决定,直至建议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城市房屋拆迁资质证书》。
第九条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双方签订。受委托的拆迁承办单位不得以自己的名义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被拆迁人需要委托的,签订协议时必须附有被拆迁人的委托证明。
第十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实施房屋拆迁,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达不成协议的,当事人可申请市拆迁主管部门裁决。具体按《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行政裁决规则》执行。第十一条 因城市基础、公用设施建设,需要强制拆迁的,由市拆迁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拆迁申请,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拆迁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对未经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批准,随意搭建、扩建等的违章建筑一律无偿拆除。
第十三条 违反《拆迁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拆迁人、拆迁承办单位未经市拆迁主管部门裁决,非法强制拆迁,由市拆迁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拆迁,并依照《拆迁条例》规定予以处罚。拆迁人还应对被拆迁人房屋作价补偿金额增加一倍予以补偿。
第十四条 实行货币补偿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实行政府指导下的房屋区位补偿价和地上建筑物补偿价,具体按照《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评估暂行规定》执行。
拆迁城市居民私有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每户最低补偿金额不得少于20000元。
第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拆除集体土地(宅基地)上的房屋及附属设施,对有条件将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后进行拆迁的,应当依法将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后,方可进行拆迁。对确属土地性质交叉,无法实行先征后拆的,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可以实行以拆代征,并依照《拆迁条例》三十八条规定实行货币补偿。
第十六条 实行产权调换的,应当按照《拆迁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市场价格,并互找差价。对回迁安置和期房安置的,在过渡期内拆迁人应当提供周转房或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十七条 住宅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安置住宅用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被拆迁的住宅房屋建筑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实行拆一还一,双方互不计价。补足50平方米的部分被拆迁人按建安价交付价款;超出50平方米的部分按商品房市场价结算。
被拆迁人无力交纳增加面积的房价款的,经双方协商,调济不小于原建筑面积的住房予以安置。被拆迁住宅房屋建筑面积等于或大于50平方米的,可按《拆迁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拆迁公有住房,房屋合法承租人不要求安置的,拆迁人应当一次性付给承租人安置补助费,并对被拆迁人按照房屋建筑面积,以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作价补偿。承租人安置补偿标准:
(一)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的,每户付给20000元;
(二)超过30平方米以上部分,每平方米付给300元;
(三)承租人的直系亲属,婚后与承租人长年居住,经调查核实他处确无住房的,按合法承租人安置补助费的50%发给搬迁补助费,原租赁关系终止。
第十九条 拆迁公有住房,对与产权人没有租赁关系的使用人不予安置。
原使用人虽有租赁合同,但未经产权人同意私自转租的,对原使用人不予安置,限期搬迁。当事人双方有争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的《房屋产权证书》有异议的,在拆迁协议达成之前,可以申请房屋产权产籍管理部门查实。经查实,被拆迁人的《房屋产权证书》确是通过违反房屋产权产籍管理规定方式取得的,房屋产权管理部门予以纠正,该房屋按原使用性质和面积补偿。
第二十一条 拆迁生产、经营性房屋发生设备拆装、搬迁产生的费用,由拆迁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在拆迁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搬迁完毕的,每户奖励2000元,10日至15日搬迁完毕的,每户奖励1000元。
第二十三条 根据《拆迁条例》及本办法规定依法强制拆迁的房屋,不发给搬家补助费。具体按《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行政裁决规则》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按下列规定支付:
(一)临时安置补助费:依据被拆迁房屋产权证标明的建筑面积,根据协议规定过渡期限,每月每平方米8元补助;
(二)搬迁补助费:以室(间)为单位每间付给100元。
第二十五条 拆迁房屋附属设施,按下列标准给予补偿:
(一)门楼每个300--500元;
(二)凉房每自然间(10---15平方米),按结构补偿500--1000元;
(三)盖板窖每个500元;砖窖每个300元,土窖每个100元;
(四)自建围墙按结构、高度,每延长米20--50元;
(五)手压水井每眼300元,自费安装自来水的,每户200元,水井每眼500元,机井按深度、口径、流量、结构每延深米200---500元;
(六)土暖气按采暖面积每平方米20元;
(七)有线电视按现行价格补偿,电话按现行移机费用补偿;
(八)三相电按每千瓦给予适当补偿;
(九)温室每亩15000元;
(十)大棚每亩8000元;
(十一)畜圈每个100--300元;
(十二)葡萄每架300--500元;
(十三)樱桃、各种果树每株100-500元;
(十四)松树每株100元;
(十五)榆、杨、柳等树每株30—50元;(十六)青苗补偿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拆迁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实行。2000年6月12日《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二篇:呼和浩特市,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受甲方委托,呼和浩特市华茂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其拟建的段家窑村委会影视文化活动中心工程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拟建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段家窑村北部,呼武公路11公里向西约800米处,,场地南北长约54.0米,东西宽约39.6-44.1米,拟建建筑物高1-2层,条形基础,砖混结构。(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87-2012)。
(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1)《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DBJ03-23-2006岩土工程勘察部分)。
2、勘察目的和任务:
根据委托方所提供建筑物规模特征的相关资料,拟建建筑物按其
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工程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根据有关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标准,并结合设计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与任务如下:
(1)查明勘察场地内不良工程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勘察场地内各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勘察场地内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变化幅度、水化学类型及其对建筑物基础的侵蚀性。
(4)查明勘察场地内可液化土层的层位及分布范围,并进行砂土液化判定。
(5)查明勘察场地内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及地基基础持力层选择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3、勘察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0眼,孔深6.50~8.00米,本次勘察完成外、内业工作量详见后附<勘探点一览表>。
4、勘察进程
(1)野外勘探:2013年9月15日—2013年9月21日
(2)资料整理:2013年9月22日—2013年9月25日
(3)提交报告:2013年9月26日
5、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使用DPP-100型钻机1台,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工作方法,钻探中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做到变层即提钻取样,无变层则按规定深度取样,及时描述记录地层,对各层土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同时在代表性土层采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综合确定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土工试验由内蒙古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试验室完成;各项成果图表、数据统计采用理正GICAD(6.8版)计算机软件输出。
总之,各项工作均满足本勘察阶段的有关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二、工程地质条件
1、自然地理
本地区位于内蒙古中纬度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区气候变化差异明显。主要特点为冬长夏短,寒冷干燥,风多雨少,年平均气温7.5℃,年平均降雨量410mm,年蒸发量2577.2mm,全年无霜期130天,地表最大冻结深度160cm。
2、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原为山前坡地,现已经人工挖掘平整,场地平坦。地面标高在100.64-100.75米之间,最大高差0.11米(以场地南侧公路中心线的假设高程为100.00米)。
3、场地土的结构特征及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勘察结果表明:在最大控制深度8.0米的范围内,场地
土层主要为第三系砂质泥岩,颜色以棕红色为主,从整体上看,土层水平分布较为均匀。
根据场地土成因类型及岩性特征的不同,将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二大层,现将地层岩性特征和埋藏分布特征、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分述结果如下:
①填 土:杂色,稍湿,松散,以粉土为主,层厚0.30—0.80米。②砂质泥岩:棕红色,稍湿,坚硬,顶板埋深0.00米-0.80米,在钻探深度内该层未揭穿。该层为第三系棕红色砂质泥岩,呈半胶结状。天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0.43-0.67Mpa,遇水软化具粘性土特性,局部夹砂砾岩透镜体。
野外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30.0—50.0击。修正后动力触探试验平均锤击数N63.5=31.5击。
4、水文地质条件
据钻探揭露:勘察场地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三、场地土地震效应
1、地震烈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呼和浩特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属第一组。
2、砂土液化判定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需按下列公式进行液化初步判别:
初步判别公式:
du>d0+db-2(4.3.3-1)
dw>d0+db-3(4.3.3-2)
du+dw>1.5d0+2db-4.5(4.3.3-3)
式中:dw——地下水位深度(米)
du——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米)
db——基础埋置深度(米)
d0——液化土特征深度(米)
经初步判别该建筑场地不存在砂土液化现象。
3、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本场区勘察结果估算,本场地平均剪切波速500m/s≥Vse>250m/s,结合场地覆盖层厚度资料确定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四、岩土工程评价
1、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综上所述,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结合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分析结果及地区实践经验,综合给定场地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如下:
① 填土:松散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
② 砂质泥岩:承载力特征值为fak=200kpa2、基础类型及基础持力层选择
拟建建筑物地上高1-2层,按其分布特征,从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及结构特征考虑,拟建建筑物可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可选择②砂质泥岩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ak=200kpa。
3、稳定性评价
本场地土成份较单一,分布稳定连续,均匀性较好,拟建筑物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
4、地下水影响
由于本场地内地下水埋深较大,对拟建物基础施工不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1、该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
2、拟建建筑物可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可选择②砂质泥岩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ak=200kpa。
3、呼和浩特地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属第一组。
4、由于本场地内地下水埋深较大,对拟建物基础施工不产生影响。
5、勘察场地标准冻结深度1.60米。
6、该场地不存在砂土的液化问题。
7、基坑开挖后需经我单位验槽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第三篇: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扶贫开发、抗震救灾、与社区结对共建、为贫困家庭送温暖等公益性活动,同时,努力构建首府公共财政体系,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解决“民生”问题,为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和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民生及重点项目资金及时到位近年来,随着首府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和浩特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民生资金的投入,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2008年全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2%。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制定出台民生资金执行管理办法,建立民生资金执行情况督察机制,促进各项民生政策切实落在实处。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力度,保证蔬菜基地建设、奶业补贴、防凌、抗旱以及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全面
1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各旗县区全部实现“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发放补贴资金。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解决市区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08年12月底市本级共拨付到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上4330万元,为市四区建设1062套廉租房提供了保障。在经费投入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用于基层党校、学习资料、教师聘请、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文体活动经费等项支出,保证了精神文明工作的顺利开展,仅2008年,市财政就拨出4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呼市宣传系统建设,拨出一千余万元支持昭君文化节和“五个一”工程建设。局党委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条件下,注重保护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在局内组织举办了晋剧和二人台优秀剧目的演出,既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支持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二、精心组织规划,确保社区结对共建工作取得实效
自2005年呼和浩特市开展市直机关与社区结对共建工作以来,市财政局经与共建方调研论证,研究制定了《呼市财政局与结对社区共建工作实施方案》,配合玉泉区大玉石巷居委会开展工作。协助开展了党建工作,赠送了部分党建刊物杂志,2007年春节期间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从解决社区低保户、特困户、零就业家庭的温饱问题入手,抽选20户特困户作为慰问对象。局领导带头,捐资4000元作为慰问金,全局干部职工
2积极响应号召,捐资捐款,共捐献面粉2000斤、衬衣30件、棉衣、棉被290件,此外还为居委会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卷柜等办公用具,改善了办公环境。为建立扶贫、助残、救孤的长效机制,还为居委会组建了“爱心超市”,配备了学生文具、生活用品等,根据需要进行发放。局长还曾为社区8名贫困在校大学生每人捐助了500元总计4000元现金。几年来,呼市财政局共为大玉石巷居委会捐助现金11500元。近年来,随着新办公楼的搬迁,呼市财政局与中专路办事处春雨小区结对共建,为改善其居委会办公条件,2008年重点帮助解决了200多平米的办公用房,支持其改善了办公条件。2009年春节前夕,机关党总支成员代表市财政局慰问了春雨社区的部分贫困老党员,到贫困老党员高文明、王俊、刘美兰等家中走访,几位老党员都已六七十岁高龄,或重病在身或无收入来源,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每户送去了300元慰问金,送去了市财政局的祝福。
三、组织捐献爱心,为贫老孤残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003年“非典”期间,呼市财政局紧急抽调局内22名党员干部充实到全市抗“非典”一线。其中,抽调由2名副处级领导、4名科级和4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0人队伍,积极加入到呼和浩特“非典”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另外,还抽调由4名副处级干部、6名科级干部和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2人队伍,充实到玉泉区的西菜园和鄂尔多斯路的6个居民委员会,3协助开展抗击“非典”斗争。了解到居委会无经费来源,为了抗非工作的顺利开展,呼市财政局局组织了捐款、献爱心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共捐款2万多元,连同一部分预防药品及时分配给了两个办事处的六个居委会,为居委会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呼市财政局根据全市统一安排,积极开展扶贫工作。2007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的整体部署,投资5万元为窑沟乡莎木沟村建设了一个党员活动室,面积160平方米,为该村开展党建活动提供了场所,凝聚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此外,在该乡厂修筑一条长8公里、投资160万元的乡级公路过程中,市财政局帮扶20万元,为促进清水河县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近年来还多次举办“博爱一日捐”活动,为呼市十八中学白血病少年捐款、为“结对子”村捐献过冬棉衣和慰问金等一系列活动。2008年元旦前夕,呼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带领局党委委员和环节干部组成7个小组,分别深入清水河县窑沟乡莎木沟村23户贫困户进行了慰问,为每户发放200元慰问金,一袋面粉和一套被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4日,全局干部积极参加各类捐款活动,不到两个星期,共为地震灾区捐款157140元,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其中,仅全局党员就先后交纳“特殊党费”总计66080元,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08年12月12日,局领导带领相关科室负
4责人在武川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局扶贫点----武川县上秃亥乡三间房村进行了检查,仔细查看了三间房村食用菌项目,并对当地部分贫困户进行了慰问,为困难户送去了食品和慰问金。2009年春节前夕,局领导带队,正科以上干部40余人到武川县上秃亥乡慰问了47户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米面油等慰问品。
第四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拆除城区临时建筑和违法违章建筑的通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拆除城区临时建筑和违法违章建筑的通告
为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快首府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以崭新的市容市貌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经市人民政府决定,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用两年时间,全部拆除市区各类临时建筑和违法违章建筑。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本通告所称违法违章建筑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用地许可证》,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广告牌(含灯箱)及其他设施。临时建筑是指,经市有关部门批准临时建设的凉房、围墙、周转房、商业服务网点、广告牌以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二、拆除范围包括城市道路两侧所有的临时建筑和违规违章建筑以及占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用地、公共绿地、消防通道、防护林带、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城市道路、铁路、公路干线两侧控制带、河道两侧通道、占压道路红线、地下管线设施以及影响市容、妨碍交通的各类临时建筑和违法违章建筑。
三、已达到两年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和已确定拆除的违法违章建筑,其所有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拆除期限无条件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城管执法部门予以强行拆除,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四、未满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拆除时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补偿。
五、各区人民政府,市建设.拆迁.共商.公安.文化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对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管理不力.严重失职的,要追究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对干扰和破坏拆除工作的,要予以公开曝光。
七、对拒不执行本通告,煽动群众闹事.谩骂.殴打或以暴力威胁.阻碍.抗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特此通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06年3月7日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建设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呼和浩特市的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郊区,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区、风景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和建制镇的城市规划范围,由旗、县和建制镇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
根据国家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有计划地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市区规模,控制城市人口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农村建设、乡镇企业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做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六条
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划区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
旗、县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旗、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八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则。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交通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绿化、供水、治安、防火、防爆、防洪、抗震、防空等要求。
第九条
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又分为远期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条
市的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报国务院审批。
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旗、县人民政府会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旗、县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总体规划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旗、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市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详细规划,由旗、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旗、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建制镇的详细规划,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旗、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经济开发区和外商进行成片开发的建设区规划,由市或者旗、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详细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或者个人在成片开发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按前款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市及旗、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可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后的总体规划,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对详细规划作局部调整,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以及有其他重大变更的总体规划,应当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三章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四条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严格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安全,污染城市环境,破坏水源地和城市风貌,不得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非配套建设应当按规定征收城市建设配套费,具体征收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
新区开发必须符合市的总体规划,并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合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提高综合开发效益。
新区开发要避开地下矿藏。
第十六条
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中,要体现民族传统特色,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区。
旧区改建严格限制零星插建,严格控制建筑密度。
第十七条
对严重污染环境及影响居民生活的厂矿企业,要限期治理,逾期未达到治理要求的,必须关、停、并、转或者迁移。凡城市规划已确定迁移的厂矿企业,不得在原址新建、扩建或者改建建筑物。
第十八条
旧区改建需拆除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范围拆除。
旧区的原有待改建房屋不得扩建,原有宅基地面积不得擅自扩大。
第十九条
城市各项建设和城市道路两侧,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绿地。绿化用地,新建区不得小于总用地面积的30%,旧区改建不得小于总用地面积的20%。凡征用或者拆迁、改建城市居住小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同时按比例征用绿化用地,并负责该地段的绿化。
第四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用地系指除农田基本建设和小型水利建设使用土地以外的各项建设用地。
第二十一条
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初步设计的会审,应当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并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在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时,按规定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其审批程序为: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国家、地方计划部门批准文件及申请用地的书面报告,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定点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其用地位置和控制范围,并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书;
(二)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填好的申请书和地形图,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其建设性质和规模,划出建设用地的具体界限,并提出规划设计要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有关附图、附件;
(三)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四)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过程中,如确需改变建设用地面积、位置和界限时,必须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办理手续。
第二十三条
凡使用城市规划道路两侧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负责缴纳沿规划道路用地界限同等长度、规划道路宽度一半的用地面积的土地使用费,并拆迁该地段内的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二十四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建设单位、个人提交的计划部门批准文件、申请用地的书面报告及建设用地平面位置图之日起,20日内分别作出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答复;并在接到其他必要报批文件后20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城市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公共活动用地、体育运动场地和学校用地必须严格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二十六条
对征而未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闲置时间超过两年的建设用地,城市人民政府可以重新规划使用。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服从市及旗、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规划区需临时用地时,应当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发给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禁止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为两年,到期如需继续使用的,须在期满前两个月内重新办理使用手续。
临时用地如遇国家建设需要,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在限定时间内按拆迁有关规定清场和归还。
第二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挖砂、采石、取土,填埋废渣、垃圾,围填水面,从事其他改变地形地貌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前款所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护城市环境,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土地使用性质和用地界限使用土地。如确需改变使用性质和用地界限的,须按照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系指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道路、桥梁、涵洞、河道、铁路、管线及其他工程设施。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翻修及外装修等各项工程建设,都必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工程建设均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书面申请,并附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领先行勘探设计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根据通知书要求,方可委托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填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书;
(二)建设单位报送有关图纸、勘测资料及其他附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按规定缴纳城市规划管理费;
(三)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放线、验线,并核发建设工程验线证书。
第三十四条
对重要建设工程,要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工程的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竣工图纸和有关资料。建设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缴纳竣工资料保证金。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消防、抗震、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文物保护、园林绿化、供电、邮电、防洪、防空等专业规划或者规定,需专业主管部门审查的,应当取得其书面意见。
第三十六条
新建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正向住宅的间距系数,旧区不得小于1.5,新区不得小于1.7;
(二)建筑物与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活动室、学校教室的间距系数不得小于2.0;
(三)多层塔式建筑对遮挡阳光住宅的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2;
(四)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突出部分外缘距道路红线不得小于8米,次干道不得小于5米。
第三十七条
新建、扩建的宾馆、招待所、影剧院、体育场(馆)、商店、医院等较大的公共建筑,必须按其总建筑面积的5-10%的规模设置停车场。
第三十八条
沿城市规划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庭院,不准建实体围墙,采用绿篱或者栅栏,要求透景、美观。
第三十九条
市区主干道两侧不准布置锅炉房、烟囱、烧火间以及有碍市容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城市推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地区内的单位,必须纳入城市热网系统;联片供暖炉房规划供暖范围内的单位,必须参加联片供暖,严格限制新建分散锅炉房,对现有分散锅炉房逐步改造。确系急需经批准而建的临时供暖锅炉房,在集中供热和联片供暖工程实施时,原临时锅炉及其设施要限期无条件拆除。
第四十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电台、微波通讯及其他有净空限制要求的地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高度,按照城市规划及有关规定加以控制。
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其建设地点、规划设计要点及规划方案须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四十一条
已有建筑需加层的,除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外,必须由具有设计资格的单位对原建筑结构的安全出具鉴定书。
第四十二条
设置广告牌、宣传牌(栏)、室外雕塑和其他建筑小品,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确定其位置,并提出建设要求,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第四十三条
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批准保留的以外,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全部拆除,暂时保留作为施工用房且不影响交通及相邻关系的,在工程竣工后立即拆除。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未开工的工程,可以向原批准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逾期未开工,也不办理延期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自行失效。
第四十五条
建设工程开工后,因特殊情况中途停工的工程,第二要求继续施工的,须持原批准机关文件和已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计划,办理续建手续。
第四十六条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一步到位的原则。
第四十七条
城市干道的管线工程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在地上架设的,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易燃、易爆的工程管线,要在起止处、转弯处以及直线段上按一定距离设置标志。
第四十八条
在城市道路和地下各种管线以及公用消防设施上不准兴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不准堆料作业、随意开挖和倾倒废杂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高压电力走廊。
第四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时,应当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严格按批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建设。临时建设使用期限为二年,期满后继续使用的,须办理延期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旗、县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五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给予处罚:
(一)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建设工程,责令其停止建设,并限期拆除,拒不拆除的,可以强制执行;
(二)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措施改正的建设工程,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3%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影响城市规划的,除责令其限期改正外,并可按建筑面积处以适当罚款。
第五十二条
被罚款的单位或者个人,在接到罚款决定书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缴纳罚款,逾期缴付的,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滞纳罚款总额5‰的滞纳金。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委托的组织实施,制作处罚决定书,出具自治区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票据,罚款按规定上缴财政。
第五十四条
妨碍城市规划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侮辱、殴打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六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未设镇建制的工矿区居民点的规划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呼和浩特市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
【发布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 【发布日期】2009-01-06 【生效日期】2009-0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
呼和浩特市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
(2008年12月29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9年1月6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公布 自2009年2月15日起施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保护耕地与环境,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墙体材料是指以非粘土为原料生产的,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和能源等特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墙体材料。
第三条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第四条 呼和浩特市经济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下设的墙改机构具体负责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利用、组织、协调、规划、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
市墙改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法规、规章;
(二)编制、组织实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三)组织、协调新型墙体材料的科研、生产和推广应用;
(四)征收、管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五)负责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工作的信息交流、统计和宣传教育,并负责组织指导有关培训工作;
(六)负责新型墙体材料在节能建筑中的推广应用的相关管理工作;
(七)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管理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八)负责市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有关事宜。
第五条第五条 市建设、发展与改革、规划、国土、房产、环保、市容、技术监督、财政、工商和税务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将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对在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第七条 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企业,应当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企业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应当由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新型墙体材料,不得投入建筑市场使用。
第八条第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严禁新建、改建、扩建粘土实心砖生产线,现有粘土实心砖生产企业和生产线,应当进行技术改造,转产新型墙体材料或限期关闭。
第九条第九条 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国家及自治区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设计标准和有关规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当按设计要求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第十条第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技术管理工作,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设计规程、施工技术规范和通用图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粉煤灰排放单位对取用堆积粉煤灰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对经过加工的粉煤灰,可根据加工成本和质量收取一定的费用,收取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核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粉煤灰排放及应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粉煤灰综合利用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向墙改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粉煤灰排放、储存和综合利用等情况。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凡符合综合利用粉煤灰标准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单位,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未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规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按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确定的建筑面积最高不超过每平方米10元标准预收;不宜用建筑面积计算的工程项目,如大门、围墙等,按设计折算用标准黏土实心砖每块0.04元合计总量预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建筑工程项目单位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返还部分冲抵建筑安装成本。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当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截留、拖欠、平调、摊派和挪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使用范围:
(一)引进、改建、扩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工程项目的贴息;
(二)新型墙体材料示范项目(含引进项目)和推广应用试点工程的补贴;
(三)新型墙体材料的科研、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及推广;
(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宣传;
(五)代征手续费;
(六)经地方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有关的其它开支。
其中
(一)、(二)、(三)、(四)项开支合计,不得少于当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总额的90%。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依据“达标返还、未达标不返还”的原则,每个建筑工程项目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比例达到80%的,按照预收基金总额的80%的比例返还给建筑工程项目单位;使用比例未达到80%的不予返还。
建筑工程项目单位在工程主体竣工后30日内,应当向市墙改部门提出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情况的查验申请,并提交相关票据原件。逾期未提交申请的,预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予返还。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墙改部门应当按规定比例和期限返还专项费用,不按时按比例返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由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返还,并承担所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由墙改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并按每逾期一日加收应缴总额万分之五收缴其滞纳金。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视情节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既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墙改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9年2月15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