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江县小煤窑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思考
南江县小煤窑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思考
李善君
2003年下半年国家整顿和关闭一些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煤矿,煤炭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炭产量的减少,带来了煤炭价格的大幅攀升。利润高,收效快的现状,诱使乡办、村办和个体私营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小煤窑的税收管理,实现税收的稳定持续增长,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征管的现状
以南江县煤炭税收征管为例,南江煤炭资源丰富,全县探明的煤炭储量约2000万吨。煤炭行业实现的增值税,一直是南江县国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煤炭行业实现增值税458.23万元,占全县两税收入的19.5%,2004年,煤炭行业实现增值税757.6万元,占全县两税收入的23.5%。煤炭行业实现的增值税占两税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在看到煤炭业税收高速增长的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作为我县煤炭行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南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各小煤窑缴纳税款的比重却存在很大差异。南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年实现增值税284.93万元,2004年实现增值税539.81万元,同比增长89.9%。而22个小煤窑2003年实现增值税63.47万元。2004年实现增值税82.89万元,同比仅增长30.6%。据调查,2004年南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生产量约32万吨,各小煤窑的生产量约为24万吨,但小煤窑实现的增值税仅为南煤的15.4%。
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形式复杂,纳税主体不清。煤炭市场的火爆和诱人的利润,使许多已关停,甚至报废了的小煤窑死灰复燃。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煤矿生产必备的“四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采矿证和矿长资格证)都须到省级部门办理,变更极不容易,许多矿主便钻政策空子,联合起来以一人名义办理四证,形成了“一证多矿”的局面。同时,煤矿暗地里对外承包、转包甚至变相买卖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几经易手。而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告矿井数量时,往往又隐瞒实情,造成纳税主体不明。
(二)生产情况复杂,产量不易控管。煤炭生产属地下作业,生产时间、工人数量、产量难以监控;各种煤矿矿井深度不一,材料耗用与产量存在诸多不可比因素,多数煤矿全靠人工推算,误差较大,不能作为准确核定税额的依据。
(三)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查账征收。小煤窑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财务管理混乱,核算失真,致使税务部门无法查账征收。小型煤矿的财务管理,绝大多数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会计及产、供、销人员都是矿主的直系亲属或亲戚,企业财务制度根本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多数财务人员根本不懂会计,有的即便懂会计也不如实核算。有的煤矿只设账不记账,有的记账只是按矿主要求记假账,没有参考价值。即使一些煤矿有一些原始凭证资料,如煤炭工人工资表、每班出煤统计册等资料,也经常被煤炭业主藏匿或者销毁,使税务机关难以取得准确的征税依据。同时,由于煤炭市场属卖方市场,用煤单位大多是用现金购买,不开发票,生产销售失实,使税务机关难以准确掌握煤矿的实际产销量,很难查实其应税收入。即便是税务稽查部门的稽查,也往往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准确断定其实际产销量。财务制度的混乱,会计核算的严重失实,使得税务机关较难准确掌握其收入和费用,给查账征收带来困难,造成税款大量流失。
(四)纳税意识不强,偷税现象严重。煤矿企业尤其是小煤矿业主普遍缺乏纳税意识,不能主动、全面申报,总是想方设法逃避纳税,偷税现象严重。
(五)停歇业频繁,税务管理滞后。小煤窑报停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小煤窑中正常纳税的有23户,报停43户次,累计报停81个月,平均每户3.52个月,2004年正常纳税22户,报停39户次,累计报停80个月,平均每户3.64个月,2005年1至8月平均每户的报停数已达到了3.4个月。由于地理及交通
条件所限,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停业没能进行全面的跟踪检查,致使假停业成为纳税人偷税的一种重要手段。
措施和对策
(一)加大税务管理的力度。对小煤窑严格建帐制度,加大税务日常管理力度。根据小煤窑的生产经营实际,有重点地实行跟踪管理,可对小煤窑的日生产量进行实地抽查,对生产用电数量、工人人数、煤炭主要销地等重要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得出比较准确的核定定额依据。同时,对纳税人申请停歇业的,必须坚持分户核实,以防止纳税人借此偷逃税收。特别是对纳税人多以打掘进的名义报停,有必要进行新的认识,因为打掘进的过程,本身就是井下采煤的过程,以包含生产的过程实施报停,应理解为假报停。积极尝试推行税控装置,准确掌握煤炭产量。建立小煤窑征管监控体系,实行重点监控,对纳税异常行为及时跟踪调查。开展纳税评估,定期不定期对小煤窑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开展纳税约谈,对履行纳税义务不积极的业主进行个别或集体约谈,分析利弊得失,倡导诚信纳税。
(二)加大税务稽查力度。税务检查中不应只就帐查帐,应重点调查其产品销售渠道,电耗、能耗等重要数据指标。对故意拖欠、逃避、拒绝纳税者,有重点地“拔钉子”。
(三)加大部门配合力度。与矿管、工商等部门从源头上清理小煤窑一证多矿、一矿多主的现象,明确纳税主体;与矿管、电力部门联系,调查小煤窑的投入产出比、电能消耗比、人员产出量、井深扣除量等可比可参照的数据,建立科学的定额依据;与工商、地税、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小煤窑管理专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小煤窑管理情况进行通报。
(四)加大重点监控力度。从2005年8月1日起,增值税起征点政策调整,国税管户大幅度减少。以南江为例,原有双定户管户900多户,现已减少到300户左右,具体从事征管基础工作的管事人员人均管理不到10户,管理工作的难
度与力度均与以前相比明显减轻。而在现有管户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煤窑作为我们的重点税源,可以在实施普遍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重点监控,组织专门人员对其生产实行过程监督,跟班监控其经营情况,堵塞管理漏洞,以期取得较为符合实际的核定定额依据,最大限度减少税款流失。
(五)安装煤炭监控系统。全面推行煤炭税源监控系统,以通过煤炭产量智能监控装置实施税源适时的全天候控管,实现对煤炭税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煤炭行业税收收入的数量和质量。
作者系南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第二篇:加强茶叶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茶叶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 2011-07-08
一、英山县茶叶税收征管情况
茶叶产业是英山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先后举办二十届“中国英山茶叶节”,以茶会友,以节促销,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茶叶产量逾2.8万吨,产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系列产值突破10亿元。该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英山云雾茶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和“湖北名牌产品”。
近年来,为了规范茶叶产业税收征管秩序,英山县国税局把茶叶税收管理作为特色项目加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前5个月,全县累计征收茶叶增值税152.34万元,同比增长82.71%。主要作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英山县政府成立了规范茶叶税收征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由县政府主持召开全县茶叶税收征管工作会议,大力宣传税收政策,强调茶叶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茶叶税收任务列入乡(镇)绩效考核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氛围。二是规范户籍管理。县国税局组织专班,对全县茶叶生产经营行业进行清理,摸清税源底数和分布状况,规范了户籍管理。据统计,全县茶叶经营行业纳税人共计677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0户,小规模纳税人企业10户,个体经营者657户;加工环节599户,零售环节78户;查账征收15户,核定征收662户。三是加强税法宣传。以每年一届的“中国英山茶叶节”为平台,县国税局组织专班到节会现场开展税法咨询,发放涉茶税收宣传资料,大力宣传税法知识。今年,该局开展涉茶税收政策宣传“三进”(进茶农、进茶厂、进茶企)活动,并采取以会代训、上门宣传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有效提高了茶农、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四是强化税源管理。该局制定茶叶税收管理办法,对规模较大的茶叶经营户,引导他们建账建制;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的,依法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督
促其按期申报纳税,并实行查账征收;对规模较小、销量较少的个体工商户,利用电子定税系统,科学核定应纳税额,纳入“双定”管理;对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初级农产品、符合国家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及时督促其进行减免税备案登记。认真落实《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农产品经营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组织专班对全县茶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展专项评估,评估增收16万余元。五是严格督导考核。县国税局对茶叶税收计划实行单独考核,责任明确到人,坚持按月考核通报,实行不定期督办,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内容,确保茶叶税收政策落实、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二、茶叶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征免界限难划分。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茶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即茶青),以及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本货物的征税范围包括各种毛茶(如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精制茶、边销茶及掺对各种药物的茶和茶饮料,不属于本货物的征税范围。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单位和个人销售的外购的农业产品,以及单位和个人外购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后销售的农业产品,不属于免税的范围,应当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农业生产者用自产的茶青再经筛分、风选、拣剔、碎块、干燥、匀堆等工序精制而成的精制茶,应当按照适用税率征税。由于对相关政策理解不一,导致实际管理相当困难。一是涉茶税收政策较为复杂,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距,导致征免政策难把握,日常征管难操作;二是少数纳税人钻政策空子,与茶农签订虚假协议,虚增自有茶园面积,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逃避缴纳增值税;三是部分纳税人既有自产自销业务,又有收购鲜叶回厂加工销售业务,形成征免一体化的现实,导致国税部门难以进行划分。
(二)茶叶税源难控管。一是涉茶农户点多面广,增加了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全县11个乡镇、309个行政村基本上是“村村有茶场,山山出佳茗”,全县10万农民中有60%以上农户种茶,数量庞大;茶叶经营户的季节性强、流动性大、隐蔽性深,茶叶自产自销面积难以准确核实,产量难测算,价格波动大,征管基础信息难采集, 加上国税部门的监控手段有限,形成了税款核定难、征收入库难、征管成本高的局面。二是经营管理不规范,给税收征管带来实际困难。全县除几个较大的茶叶生产销售企业拥有自己的固定种植基地、设置有健全的账簿外,相当一部分纳税人财务核算极不规范,既不如实申报纳税,又无帐可查。三是以票管税难到位。部分购销户没有按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发票使用面和逐笔开具率偏低,一些茶叶经营者直接面对茶农收购茶草回厂加工,基本上是现金交易,没有规范的进货凭据,国税部门难以对购销环节进行控管。四是部分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不熟悉,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核算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甚至故意隐瞒实际经营情况,导致国税部门无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进行准确计算。
(三)治税环境待优化。一是依法纳税意识有待增强。有的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不如实申报纳税,隐瞒茶叶经营的真实情况,把外购加工的茶叶挂靠自种、自制、自销处理,给依法征管带来困难。二是茶叶财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茶叶是英山县的支柱产业,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在加强茶叶财源建设、引导茶叶经营户依法诚信纳税上做得还不够。三是茶叶市场管理有待规范。相关部门以政府文件为依据,对进驻茶叶市场的茶叶经营户,实行税费统一管理,甚至出现以费挤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导致国税部门实行分户登记录入、分户核定征收难以到位。
三、进一步加强茶叶税收征管的对策思考
(一)深入开展税收宣传,进一步引导纳税遵从。一方面,国税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税收宣传,利用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和 “英山茶叶节”等时机,向广大茶叶经营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税收政策,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增强茶叶经营户自觉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把落实“三农”政策与引导督促经营户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有机统一起来,把农民增收与国家增税有机统一起来,提高社会各界对茶叶税收政策的认知度。
(二)着力构建协税网络,进一步凝聚社会综合治税的合力。一是要建好协作保障网。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对茶叶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税收秩序,防止以费挤税、变相包税等行为发生。二是要建好信息共享网。建立健全与财政、工商、地税、农业(茶叶)局、工商联(茶商会)等职能部门的情况通报和信息传递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涉茶税源信息,实施有效动态监控,防止漏登漏征漏管户。三是建好协税护税网。健全协税护税组织,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协税护税组织,利用社会力量加强茶叶税源控管力度;对一些零散的、规模较小的、不易控管的茶叶经营户税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委托协税护税组织代征,以解决税收征管力量不足和源头控管难的问题。
(三)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支柱产业。一是要推行集约管理。要突破以行政区域抓茶叶的思维方式,树立起“大品牌、大产区”的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实行集约化管理,推进对全县茶叶产业的统一科学规划、统一协调管理、统一深度开发。要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界限,加快推进企业整合,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引导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管理水平高、“拳头”产品硬、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茶叶龙头企业,实现茶叶经营户的提档升级,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二是要制定扶持政策。在政策鼓励上,既要奖种茶大户,也要
奖税收贡献大户;既要奖制茶能人,也要奖诚信纳税人。同时,建议采取政府鼓励、财政补贴的方式,促使种茶户在销售茶草时,索取收购单,以实现促进产业发展、强化以票控税的目的。三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茶叶产业链,创造叫得响的品牌,提高英山茶叶的知名度。大力弘扬茶文化,深度开发茶叶特色旅游业,实现文化促产、文化促销的目标。
(四)认真落实税收政策,进一步促进茶叶税收持续稳定增长。国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把“六关”:一是要把好实地调查关。在严格审查纳税人上报的书面资料的同时,对于仅靠书面审核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特别是对合同的真伪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要把好源泉控制关。对从事茶叶加工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掌握其自产自销情况,包括茶叶种植面积、测算平均亩产量、制作毛茶或精制茶的原材料消耗比率等情况。对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发现其自产部分有问题的,扣除测算产量后的余额征收增值税。三是要把好制度执行关。严格落实《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农产品经营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同时,研究制定既符合税收政策,又切合茶叶税收管理实际的制度,实行“统一组织协调、统一管理办法、统一征管模式、统一征收标准、统一检查考核”的“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形成合力,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作用,使茶叶税收管理规范推进。四是要把好分类管理关。针对茶叶经营主体多元化,强化分类管理。分为企业、个体和临时经营三大类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管理员为主力,明确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逐项细化分类管理责任,确保茶叶税收征管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企业的税收宣传和财务核算辅导工作,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对茶叶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进行准确核算,按期申报缴纳税款。五是要把好以票控税关。对达到一般纳税人条件而不申请认定的企业,采取强制认定措施,促使其依法领购、使用、获取发票,拓宽发票使用面,促进茶叶经营企业广泛使用发票。六是要把好税收优惠关。对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及时审批办理税收抵免。加强减免税的监督检查,严格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和减免税资格的审批。
作者: 江西国税
第三篇:加强税收征管的思考[小编推荐]
加强税收征管的思考
税收征管模式简单地理解,就是实行税收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的税法规定,对税收工作实施管理,征收,检查等活法的总称,又称“税收稽征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是整个税收工作的轴心和枢纽,税收征管质量的不断提高始终是各级税务部门努力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集中度和信息化手段的进一步提高,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税收管理和税源监控,堵塞漏洞,已成为当前税收征管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进项抵扣审核环节力度不够和措施无力
(1)固定资产、基建用料的进项税额抵扣隐性较大
我国对增值税的税收征管一直是采用“以票控税”为主的手段,出现过许多虚开、代开、对开增值税发票抵扣税款现象,甚至有的企业自毁抵扣联偷逃税款。随着信息化征管手段的进一步提高,现有企业(一般纳税人)全面实行了网上认证、网上申报,少数企业则利用防伪税控系统只能识别真假发票,不能辨别具体项目能否抵扣的缺陷,将用于购买机械设备、基本建设、房屋维修等原材料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多抵当期应缴增值税款。
(2)企业非正常损失的产成品未及时作进项税额转出
办税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货物发霉,要么就是管理中货物被盗走,往往未将这部分货物所耗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及时转出,多抵当期应缴增值税款。
(3)收购发票偷税现象严重
收购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同等重要,但收购发票在管理上,还是沿用以前的手工开具方式,管理手段相当落后,税务机关缺乏对其监控的有效措施,纳税人开具收购发票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纳税人开具收购发票内容的真实性难以确定,使收购发票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处理,这助长了一些不法纳税人虚开、代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不正之风,形成恶性循环,这不仅严重扰乱税收征管秩序,并且造成税负不公,纳税人不能公平竞争。
(4)加油站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漏洞较大
一是虽然目前加油站均已安装了税控加油机,但各加油站的税控加油机不同程度地存在功能和质量缺陷,性能不佳、质量低下,相当部分税控装置已不能发挥税控作用,加大了税务机关税收监管的难度。二是有的个体运输户在加油站加油后以某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名义向加油站索取汇总开具的专用发票,或将专用发票上的受货方名称直接开给个体运输户的客户,个体运输户再向其客户结算运输款,客户凭从各个体运输户收集来的专用发票(汽油、柴油)抵扣凭证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2、企业当期产品销售申报不实
(1)企业滞后申报
滞后缴纳现金是指纳税人,未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按税法规定的要求及时将应税收入进行销售核算,而是将当期应税收入拖延在以后的纳税期限内记帐实现。滞后缴纳现金是一种违反税收法规的涉税行为而不是单纯的财务不当行为。目前我们发现的滞后缴纳现金现象主要集中在两类企业群体上:一是一般纳税人的新认定户,在一般纳税人的申请之中、批准之前,业户将所开具的普通发票销售、未开票销售集中在一般纳税人批准之后的记帐额中汇集反映、申报纳税,这是此类业户的通病;二是正常经营户,为了某种需要和目的,迟缓开票或压票(一般是普通票)记帐,以期解特定时期的压力,过后再予以补记。
(2)存货帐物不符
企业存货帐物不符主要是指:一是库存过大,造成积压、浪费,占用资金过大。二是存货的质量不合格。三是产品销售价格偏低,企业为了能及时消化未开票的货物金额,又要使货物流与资金流相一致,往往采取降低产品销售单价,虚增产品销售数量,从表面看确实做到了存货的账实相符,但是企业发出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
(3)利用普通发票进行偷税
一般的普通发票虽然不具备抵扣税款的功能,但开具发票却必须缴纳税款,有些人为了少缴税就在发票上动手脚。有的大头小尾开具发票,有的购买一些假的普通发票开出去。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损失。
(4)企业废料销售不纳税申报
有些企业对生产产品切削的下脚边角料,没有按政策规定进行账户处理,甚至产生非正常想法:一是纳税人普遍漠视废料销售的应税问题。由于受利益驱动,大多数纳税人对废料销售需纳税意识不强,认为边角废料还要纳税非常吃亏。二是财务监督不力,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对废料销售核算不按规定处理,一般都记入营业外收入,不作纳税申报。
二、税收征管问题存在的原因
1、税收工作上的宣传和辅导不到位
一是税务局宣传针对性弱,效果不佳。二是宣传内容浅,深度不够。三是宣传形式单一,渗透力不足。四是宣传长效性差,存在短期行为。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财务辅导、帐册规范的跟踪管理上监督不力,没有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加以控管。
2、税收日常管理跟踪不到位
如实行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制度后使增值税在计算和管理上比较单一,但在后续管理上没有跟随上改制的步伐,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加强对进项发票和销项发票的审核监督,致使一些企业虚抵、错抵以及虚开、代开专用发票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现阶段,高科技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杜绝了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但对进项凭证能否抵扣的具体项目无法把关,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控体系,错抵现象较重;基层税务机关日常只重视加强税收管理,而忽略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对部分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混乱、财务核算不健全的情况
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帮助解决。
3、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税源控管上缺乏有效手段,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管户制和管事制协调配合不够好,管理员对管户如何管理责任和内容不明晰,管理人员缺少对企业的深入了解,造成税源、税基情况不清,漏征、漏管户不明的现象。二是内部各项征管制度、征管程序和操作规程还不尽完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还不够紧密合拍。如部分岗位出现人少事多的现象,影响了征管效率与质量。三是征管资料管理不够规范、实用。
三、加强税收征管的建议
1、开展税法宣传,贯彻税收法令
开展一些有关推动“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加强对纳税人诚信纳税的理念教育,密切征纳双方关系,更好地开展“零距离”贴近式纳税服务宣传活动,为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是在办税服务厅定点宣传,讲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减免税收、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等程序和相关要求,做到让纳税人知晓,不跑冤枉路。二是走上街头宣传,向过往的群众宣传涉农税收优惠、起征点调整、下岗工人税收优惠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等政策,同时向社会公布咨询、监督电话。三是深入农村和校园,讲解我国税收的职能,税收的人民性,使村民们和同学们懂得社会主义国家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村民们懂得自觉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同时明确国税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村民通过辛勤劳动发家致富奔小康,共建和谐新农村。
2、掌握税源变化,加强税源管理
为了更好地掌握税源变化,加强税源管理。要把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税务管理第一线,更好地发挥责任区管理员的作用。首先,按照“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两条主线,合理划分地区征收部门与纳税服务部门工作职能,是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前提基础。其次,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税源管理信息平台,为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第三,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加强廉政监督力度。第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3、进行纳税指导,管理,组织税款入库
随着纳税申报方式的不同,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这是一项重中之重的项目。一是与分级分类管理结合起来。二是与各执法环节结合起来。三是与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结合起来。四是与执法责任制结合起来。同时,将有代表性和突出性的偷逃税问题,通过编制案例分析的形式,在税法公告栏进行曝光,将企业的违法事实和处理情况公布于众,以防止今后类似问题再发生。
4、开展纳税检查,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纳税评估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力度,一是建立监督考核体系。不仅要重点督察纳税评估面、纳税评估税额占应纳税额比例、纳税评估案件回访率等。同时加大对纳
税评估工作的考核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设置可行的考核指标,将纳税评估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把纳税评估的工作质量和成绩,与个人奖惩、评优评先、能级的升降挂钩,促进和激励税干的工作积极性,使纳税评估工作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二是建立跟踪监控机制。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企业违反税收政策问题,要结合税收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跟踪监控。对同一问题,企业“故伎重演”的要从严处理。三是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广泛建立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通过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不断的实现,为了建立适应主义市场体制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确保税收各项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从1994年起在一些地方试行“纳税申报、税务代理、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税收征管模式,到1996年建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机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到本世纪来,先在全国的城市和县城实施,并逐步向推进,力争在2010年基本完成这项改革。
第四篇:加强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如何围绕经济发展做好税收征管工作,是税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着重研究的课题。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职能部门,在税务征纳过程中有着组织、服务、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每项工作都环环相扣,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还是税收征管工作。实践证明,严密科学的税收征管体系,对于实现税收的分配、监督和调节职能,对于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结合我县税收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税收征管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当前税收征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确保国家税收,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国家在税收征管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在税收征管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税收计划增长与税源不足的矛盾。地方政府承担着一系列事权职责,除基本财政支出以外还想办更多的事,很容易以财政支出确定所需要的收入,制定的收入计划给税务部门组织收入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税收计划是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主要目标,也是检查和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造成税务机关把税收征管的重点放在完成收入计划指标上,而不是放到加强税源控管、依法征收上。税源建设工作得不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税务部门应有的重视,完成税收计划任务和切实加强税源建设有待于协调统一起来。
二是税源控管乏力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税收征管对象的隐蔽性、分散性、流动性、不规则性明显增加,税收征管的难度客观上是越来越大,仅靠传统的税收征管办法已远远力不从心。税收基础管理薄弱、执法不严、不规范的问题还明显存在;纳税人纳税观念淡薄,偷、逃、抗税等问题时有发生,税收秩序亟待改善。同时各相关部门缺乏协调配合,税收信息不共享,在税源建设上没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人力、物力、财力重复投入、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
三是税源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当前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体制下,税源管理责任人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主要是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具体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没有真正达到监控税源的要求,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联系不密切、责任追究落实不彻底,不仅影响了税源管理的质量,而且容易产生新的征管漏洞,形成恶性循环。
四是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待提高。近年来,尽管税务部门在税法宣传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广泛运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的税收法律意识和纳税意识非常淡薄,自觉申报纳税还未形成风气,这一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税收征管工作。
二、加强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第一,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纳税人的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复杂,能否有效地对纳税户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由于分类管理是从管好源头开始,所以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包括将所有纳税户纳入税务登记的范围内,对纳税户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等相关资料进行案头审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日常检查和税源调查工作,切实掌握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增减变化情况、发票使用情况、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减免缓退情况、违章处罚等全部纳税事宜的全过程,并能通过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整理、传递各种涉税信息、资料,建立健全纳税户档案,真正做到底数清,税源明,所以应该把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作为加强征管的突破口。落实分类管理应做到:(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广大税务干部要把推行分类管理看作
是加强征管的基础和关键,是创收的保证。要正确认识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其内容。(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分类管理,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把职责明确到人,落实到户。(3)把分类管理、征管质量考核,征管软件的运用、征管档案的管理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分类管理中包含了后三项工作的大部分,分类管理搞好了,其他三项基本就能水到渠成了。
第二,完善税收征管的考核。分类管理实行后,其征管质量和效率能否得到提高,还要通过考核才能证明。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奖惩分明是推动分类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最大动力。税务部门要结合地区实际,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即建立监督和考核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考核办法、制度、施及量化标准,保证管理落到实处,保证征管质量和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第三,提高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行分类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职责分解到人,落实到户后业务能力就是质量和效率的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征管业务的培训,努力提高税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规范征管行为,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第五篇:税收征管人性化思考
税收征管“人性化”问题思考
孝感市国家税务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性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品设计、商业营销、工商管理等日趋人性化,人们对“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把“人性化”纳入税收征管活动中,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征管水平,缓和征纳矛盾,实现税收征收管理的顺利开展,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本文试图对此作点粗浅的探讨。
一、税收征管“人性化”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五个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并认为人的需要是对人的行动产生激励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我们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纳税人(特指涉税自然人,下同)作为生物有机体,同时又是社会的成员,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有种种需要,既有物质的,如享受税收优惠,减少纳税费用等,也有精神的,如需要被尊重、理解、关怀,希望自己的纳税行为为社会所承认等,而且纳税人的这些需要同样对其纳税行动产生激励。
2、管理学基础。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趋势。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把人看成机器一样的工具,看成“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刺激。这是上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二是注意到人是“社会人”,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和对人的激励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行为科学理论。三是战后出现的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理论,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下将。恰恰相反,新的阶段,管理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并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提出了个性需求和1
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人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纳税人既是征管对象,也是纳税主体,我们不能把他们视为纳税的“机器”,也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要充分重视其纳税主体地位,在税收征管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其自我指导、自我控制,把税收征管推向一个顺应人性管理的新阶段。
3、传统“人本”文化基础。以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为内涵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国古代的人本精神主张以人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在解释一切问题中体现的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1)管子较早提出“人本”概念,他主张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尊重人的自我意志,满足人的需要,可称为人本位主义。(2)孔子不仅在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其仁学即是人本精神的充分体现。(3)墨子人本思想的体现即是著名的“兼相爱”的主张。(4)孟子发扬了孔子的仁,从仁中发掘了人及人的本质,从仁学中建立了人学,超越了自然人、本能人,是人的哲学升华,是人本精神显现,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5)荀子继承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亲亲仁也”、墨子的“兼受”思想,把爱分为爱人和爱民两个层次,爱人是非道德价值的选择,爱民是政治价值的选择。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为我们在税收工作中推行人性化的征管提供了很宝贵的启发。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在税收征管这个特定领域也有必要继承和发扬。
二、税收征管“人性化”的必要性
1、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税务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为纳税人服务,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把纳税人的利益实现好,时刻关心纳税人的冷暖,了解纳税人痛痒,为纳税人办实事,为纳税人排忧解难,既讲执法,也讲服务。
2、缓解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诸多矛盾的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税收处于利益分配的焦点,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税收违法行为日益猖獗,偷逃骗税与反偷骗逃税斗争日益激烈,尤其是暴力抗税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从根本上遏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依法治税。同时,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服务,推行人性化的税收征管,来缓解征纳矛盾。
3、社会主义税收征管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集中的资金,主要用于各类公共支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且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要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因而,依法纳税就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纳税越多,说明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所以从本质层面上讲,我国税收征管中“征收”与“缴纳”双方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即为国、为民之间,利国、利民之间,并不冲突。我国税收征管的这种人民性,要求我们在税收执法的同时,必须注重纳税人的需要,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4、贯彻新《税收征管法》的要求。新颁布实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强调了规范征纳双方的行为,明确了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更加注重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依法治税思想。比较而言,新征管法较多地体现了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了纳税人的权利,增加了对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约束,完善了依法治税的内涵。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税收征管中,严格按法律规范办事,切实保护纳税人权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把“人性化”征管要求写入了法律。
三、税收征管“人性化”应遵循的原则
1、法治原则。按照税收法定原则,一切税收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人们不负有纳税义务,任何机关和个人也都无权向人们征税。这个原则也是对税收征管的基本要求。有五个方面的具体化含义:即征管权法定、征管程序法定、征管权处分法定、纳税人义务法定、纳税人权利法定。税收征管人性化必须遵循这些法治原则,依法办事。
2、公平原则。这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负公平。即是对于具有同等纳税能力的人应当规定相同的税收负担。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就要求我们对纳税人不得因种族、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经济性质等实行差别对待。二是纳税费用公平。就是税务部门要求纳税人自行承担的各项纳税费用,对所有纳税人要同等对待。三是服务公平。这就是说,在税收征管中,提供税收服务要对实行非歧视性的原则,对抽有纳税人实行无差别待遇,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3、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是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的关系问题,为使税收变得有意义,税收成本应尽可能小于税收收入。这个成本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针对纳税人而言,就是要求纳税成本,即税收执行费用最小化。就是纳税人在按税法纳税时所支付的费用为最少,包括填写各种报表、雇佣人员、所花的时间,等。这就要求尽量给纳税人以方便,不使他们在这方面花去更多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
4、便利原则。便利原则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赋税四原则之一。该原则指出,赋税完纳应尽一切可能使纳税人得到最大便利,一切均以纳税人的便利为归宿。我们在税收征管中也要遵循便利的原则,就时间而言,应当在纳税人收入丰裕的时候征收,国家既可以及时取得税收,纳税人又不感到纳税困难;就办法而言,应求简便易行,不使纳税人感到手续繁杂;就地点而点,税务机关应设在交通便利的场所,使纳税人纳税方便;就形式而言,就尽量采用货币形式,以避免纳税人因运输实物而增加额外负担。
5、激励原则。按照管理心理学原理,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可以使外部的积极因素,经常地在人们的内心世界发挥作用,不断地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精神激励、物质奖惩激励、宣传教育激励、典型激励等方式,来激发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四、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的思路
1、征管理念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树立人性化的征管理念是基础。一是树立征纳平等的观念。征纳双方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这种理念首先要体现在税收立法中,其次是要落实在具体征管实践中。二是树立征管服务的观念。税务人员在征
管活动中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之中,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优化服务。三是树立纳税需要的观念。纳税人的各种需要只要符合前述诸项原则,就应当视同税收征管活动的第一需要予以满足。孝感市国税部门经常开展走访纳税人、调查问卷、征纳座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与纳税人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听取其意见,了解其需要,深受纳税人好评。
2、征管机制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建立一个人性化的征管机制是前提,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严密的征管模式。从实践来看,以“申报纳税、优质服务、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微机监控”为具体内容的新的征管模式,基本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申报纳税”,纳税人依照法律规定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按照规定的申报纳税程序和方式自行办理申报纳税事宜,发挥了纳税人作为纳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优质服务”,建立一个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方面的综合服务;“集中征收”,合理设置受理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场所,让纳税人在规定时间申报纳税或办理各项纳税事宜;“重点稽查”,税务机关把工作重点放在稽查上,维护纳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微机监控”,税务机关把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征管上来,利用微机对征管全过程进行监督,用“机器管人”,用“机器管税”,减少税收征管的随意性。孝感市国税部门根据实际征管流程的客观要求,制定严密科学的岗位职责体系,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了相应的权限,明确各个岗位该干什么、怎样干、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程度,有效的避免了“暗箱操作”,进一步规范了操作程序。
3、征管手段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征管手段人性化是载体。我们要在税收征管活动中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纳税人办税提供便利、快捷、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当前,主要是要利用这些技术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的申报纳税方式供纳税人选择,如邮寄申报纳税、电话申报纳税、电子远程申报纳税等。孝感市国税部门在税收征管中,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的同时,特别注重社会资源优势,与金融、邮政等部门实现联网,利用这些部门网点覆盖面广的特点,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4、征管行为的人性化。尽可能满足纳税人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需要,是税收征管行为人性化的落脚点。纳税人的要求由低到高分别是:一是安全需要。具体表现在:经济上,要求明白纳税,有什么权利,等;心理上,要求免受不公正待遇,如刁难、敲诈等;其他方面的安全,如商业秘密、个人稳私得到保护;二是社交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指纳税人渴望在征管活动中得到征收对象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的需要,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三是尊重的需要。指纳税人渴望得到名誉和声望,渴望自己的纳税行为为人们,为社会认同、称赞。孝感市国税部门制定并推行税收服务承诺制、税收执法公开制度、税务特邀监察员制度等;在涉税举报中,制定并推行举报税务违法案件奖励办法、举报税务违法案件保密规定等;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纳税表彰,例如,今年全市国税部门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了近百名“诚信纳税”先进单位和个人,极大地鼓励了广大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总之,我们在税收征管中,可以针对纳税人以上需要,把税收征管行为逐步人性化。一是抽象征管行为人性化。就是制定税收征管的规范性制度时,要体现人性化特点;二是具体征管行为人性化。就是在具体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要体现人性化特点,如推行承诺服务、微笑服务等。(执笔:唐继先等)
主要参考资料:
1、《税务行政管理》胡道新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
2、《新征管法实务》胡道新、刘勇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税收的复兴》魏贵和著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
4、《管理心理学》向延光、杨再述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5、今日心理网站http:// 郭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