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高院法官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02:5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最高院法官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最高院法官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最高院法官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在“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宋晓明*(注*: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2008年4月29日)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法中担保物权编的若干问题。正如刚才奚晓明副院长所言,物权法第四编在借鉴并创新担保物权制度规则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制度规则冲突和如何具体适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规则冲突并正确解释规则,自然成为中国司法实践所面临的任务。在此,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中国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情况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物权编司法解释的起草情况。

一、如何解决物权法第四编与担保法等法律的衔接问题

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开始正式施行。在担保物权方面,物权法施行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物权法担保物权编的制度规则与之前的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中关于担保物权规则的冲突问题。

新法律施行之后,面临着新法与旧法的衔接问题,这在中国民商事审判实践中,通常体现为制定发布衔接性质的司法解释。例如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等,在新法施行后都通过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来解决衔接问题。那么物权法施行后是否也需要制定衔接性的司法解释来解决新旧法衔接问题呢?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制定一个司法解释来解决新旧法衔接问题。因为物权法与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不同,合同法等法律在新法施行后,旧法即告废止,不再适用。而物权法施行后,原来规定有担保制度规则的诸如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房地产管理法、海商法、民用航空器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并未被废止。因此物权法施行后,在担保法律制度规则方面呈现出“诸法并行”的局面。因此,二、物权法第四编司法解释起草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如何妥善解决担保物权制度规则冲突并正确解释规则,有待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就目前的调研情况看,以下几个问题是我们制定担保物权编司法解释所需要重

点解决的问题。

明确的规定。由于独立担保颠覆了经典的担保权从属性规则并由此产生异常严厉的担保责任,因此担保实务和审判实践对独立担保的适用范围存在较大争议。考虑到独立担保责任的异常严厉性,以及该制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滋生欺诈和滥用权利等弊端,尤其是为避免严重影响或动

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秉承物权法定主义原则,在但书中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鲜明地表达了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约定独立性担保物权的立法态度。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当事人在国内市场中约定了独立担保,是否要绝对地认定该约定无效并判令独立担保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呢?在主债权合同无效和存在无效的情形下,应当如何分别处理呢?如何根据“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转换”的原理,通过“裁判解释转换”的方法来实现转换?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普遍使用独立担保条款的合同,这种转换是否符合当事人的合同预期?2.关于人保和物保并存时的相互追偿权问题

人保与物保的关系是担保法律制度中的重要问题。考察主要国家的民法规定,关于如何安排人保和物保的关系,基本存在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保证人相对优待主义和平等主义等三种模式。《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了担保法第二十八条的模式,明确区分债务人提供物保和第三人提供物保两种情形,并分别采取“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和“平等主义”模式。中国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基本沿袭了《担保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模式,并进而形成“私法自治原则+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平等主义”的模式。尽管两者模式基本相同,都承认债权人的选择权,但存在一个重要区别:担保法司法解释既承认担保人对债务人的追偿权,也认可担保人之间的相互追偿权;而物权法仅规定担保人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却未明确规定担保人的相互追偿权。因此,是否允许担保人之间相互形成追偿权,就成为了担保物权编司法解释应当明确的一个问题。如果允许相互追偿,那么如何确定各担保人所应承担的相应份额?

3.关于担保物权的重复设定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一十五条和担保法第三十五条均明确确立了禁止重复抵押的原则。学界和实务界普遍地认为该原则人为地降低抵押效用,不利于市场融资需要。为此,《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五十条和第五十一条对担保法第三十五条进行了适当的矫正:“抵押物的价值在抵押权实现时确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超出其抵押物价值的,超出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极大地缓解了担保法禁止重复抵押的刚性规定。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对此未置明文,那么物权法是否允许重复设定抵押?有待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4.关于担保物权的期间问题

“担保物权期间”是一个关涉担保当事人利益的重大问题。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对抵押权的期间规定为:“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应当注意,该条是整部物权法中唯一使用司法解释语言表述立法内容的条文,该条亟待解释的问题是:抵押权人未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的,抵押权是归于消灭,还是罹于诉讼时效,抑或是抵押人可根据从属性规则行使免责抗辩权?对此,学界和实务界众说纷纭,有待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5.关于房产和地产分别抵押的问题

无论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还是担保法第三十六条,抑或是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百八十三条,都明确规定“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双向统一原则。审判实践中的问题是:在物权法施行之前,如果当事人将房产和地产分别设定抵押,如何认定其抵押的效力?在物权法施行之后,虽然物权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但是在相关的统一登记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制定出来前,如果当事人将房地产分别设定抵押,如何认定其抵押的效力?对房产和地产是一体评估还是分别评估?一体拍卖后,是按照登记时间先后清偿还是分别清偿?这些问题均需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6.关于应收账款的质押问题

应收账款可否质押,可谓物权法制定中的重大争论问题。在银行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允许应收账款设定权利质权,并在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应收账款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虽然物权法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设定质权,但无论在理论解释上还是实务操作中,皆面临比较棘手的问题。第一,应收账款的范围是否应当有所限制?(公益服务领域中例如医院对患者的医疗收费等应收账款,直接关涉这类公益机构的利益与国民基本权益之间的“公平与效率”方面的价值权衡,事关公共政策选择,触及社会稳定,是否适合设定质押?)第二,登记是应收账款质权的成立要件还是对抗要件?第三,信贷征信机构对登记是进行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第四,第三债务人是否属于当事人?第五,应收账款设质是否需要交付债权凭证?第六,如何区分应收账款质押与附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以及保理?此外,如何理解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善意第三人”的范围?动产抵押登记是否具有公信力的效力?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如何具体实行?抵押权实行是否一概通过非诉的执行程序进行,诸此等等,均有待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以上也只是我们的一些初步设想和亟待要解决的相关问题,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提出司法解释建议。

第二篇: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在2008年4月29日“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宋晓明(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与各位理论和实务专家集中研讨物权法中担保物权编的若干问题。正如刚才奚晓明副院长所言,《物权法》第四编在借鉴并创新担保物权制度规则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制度规则冲突和如何具体适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规则冲突并正确解释规则,自然成为中国司法实践所面临的任务。在此,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中国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情况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物权编司法解释的起草情况。

一、如何解决《物权法》第四编与担保法等法律的衔接问题

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开始正式施行。在担保物权方面,《物权法》施行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物权法》担保物权编的制度规则与之前的《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中关于担保物权规则的冲突问题。

新法律施行之后,面临着新法与旧法的衔接问题,这在中国民商事审判实践中,通常体现为制定发布衔接性质的司法解释。例如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等,在新法施行后都通过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来解决衔接问题。那么《物权法》施行后是否也需要制定衔接性的司法解释来解决新旧法衔接问题呢?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制定一个司法解释来解决新旧法衔接问题。因为物权法与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不同,合同法等法律在新法施行后,旧法即告废止,不再适用。而《物权法》施行后,原来规定有担保制度规则的诸如《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房地产管理法》、《海商法》、《民用航空器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并未被废止。因此《物权法》施行后,在担保法律制度规则方面呈现出“诸法并行”的局面。因此,所谓的“衔接”问题其实就是如何贯彻“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和全国民商审判工作会议上均明确提出:《物权法》的颁行并不意味着《担保法》的废止。在处理担保法等法律与物权法衔接问题时,应当坚决贯彻“法不溯及既往”的法律原则。

首先,凡是发生在物权法施行之前的担保物权行为,应当适用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

其次,《物权法》实施后,在处理《担保法》等法律与《物权法》的冲突时,应当按照《立法法》第八十三条与《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的原则和精神,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解决法律冲突问题:(1)《民法通则》与《物权法》虽为同位法,但《物权法》是新法;(2)《担保法》与《物权法》虽皆规定有担保物权,但《物权法》是上位法;(3)《物权法》与《海商法》、《民用航空法》虽都规定有船舶、航空器抵押权等担保物权,但《海商法》、《民用航空法》是特别法。

最后,在抵押权登记效力、抵押登记的公信力、独立担保的适用依据、抵押权的重复设定、抵押权的存续期限、担保财产的处分、抵押权的从属性规则、担保物权竞合规则等方面,《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与《物权法》第四编的规定差距较大,必须重点加以关注,并结合担保交易和审判实践的需求,适时制定司法解释,以解决新的担保物权制度规则的正确具体适用问题。

二、《物权法》第四编司法解释起草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如何妥善解决担保物权制度规则冲突并正确解释规则,有待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就目前的调研情况看,以下几个问题是我们制定担保物权编司法解释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关于独立担保的适用范围问题

无论是《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还是《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第一款,都对独立担保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由于独立担保颠覆了经典的担保权从属性规

则并由此产生异常严厉的担保责任,因此担保实务和审判实践对独立担保的适用范围存在较大争议。考虑到独立担保责任的异常严厉性,以及该制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滋生欺诈和滥用权利等弊端,尤其是为避免严重影响或动摇我国担保法律制度体系之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论证过程的态度非常明确:独立担保只能在国际商事交易中使用,并通过最高人民法院[1998]经终字第184号终审判决表明该立场。《物权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秉承物权法定主义原则,在但书中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鲜明地表达了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约定独立性担保物权的立法态度。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当事人在国内市场中约定了独立担保,是否要绝对地认定该约定无效并判令独立担保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呢?在主债权合同无效和存在无效的情形下,应当如何分别处理呢?如何根据“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转换”的原理,通过“裁判解释转换”的方法来实现转换?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普遍使用独立担保条款的合同,这种转换是否符合当事人的合同预期?

2.关于人保和物保并存时的相互追偿权问题

人保与物保的关系是担保法律制度中的重要问题。考察主要国家的民法规定,关于如何安排人保和物保的关系,基本存在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保证人相对优待主义和平等主义等三种模式。《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了《担保法》第二十八条的模式,明确区分债务人提供物保和第三人提供物保两种情形,并分别采取“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和“平等主义”模式。中国《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基本沿袭了《担保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模式,并进而形成“私法自治原则+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平等主义”的模式。尽管两者模式基本相同,都承认债权人的选择权,但存在一个重要区别:《担保法司法解释》既承认担保人对债务人的追偿权,也认可担保人之间的相互追偿权;而《物权法》仅规定担保人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却未明确规定担保人的相互追偿权。因此,是否允许担保人之间相互形成追偿权,就成为了担保物权编司法解释

应当明确的一个问题。如果允许相互追偿,那么如何确定各担保人所应承担的相应份额?

3.关于担保物权的重复设定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一十五条和担保法第三十五条均明确确立了禁止重复抵押的原则。学界和实务界普遍地认为该原则人为地降低抵押效用,不利于市场融资需要。为此,《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五十条和第五十一条对担保法第三十五条进行了适当的矫正:“抵押物的价值在抵押权实现时确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超出其抵押物价值的,超出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极大地缓解了担保法禁止重复抵押的刚性规定。《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对此未置明文,那么物权法是否允许重复设定抵押?有待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4.关于担保物权的期间问题

“担保物权期间”是一个关涉担保当事人利益的重大问题。《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对抵押权的期间规定为:“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应当注意,该条是整部物权法中唯一使用司法解释语言表述立法内容的条文,该条亟待解释的问题是:抵押权人未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的,抵押权是归于消灭,还是罹于诉讼时效,抑或是抵押人可根据从属性规则行使免责抗辩权?对此,学界和实务界众说纷纭,有待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5.关于房产和地产分别抵押的问题

无论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还是《担保法》第三十六条,抑或是《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百八十三条,都明确规定“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双向统一原则。审判实践中的问题是:在《物权法》施行之前,如果当事人将房产和地产分别设定抵押,如何认定其抵押的效力?在《物权法》施行之后,虽然《物权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但是在相关的统一登记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制定出来前,如果当事人将房地产分别设定抵押,如何认定其抵押的效力?对房产和地产是一体评估还是分别评估?一体拍卖后,是按照登记时间先后清偿还是分别清偿?这些问题均需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6.关于应收账款的质押问题

应收账款可否质押,可谓物权法制定中的重大争论问题。在银行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允许应收账款设定权利质权,并在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应收账款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虽然《物权法》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设定质权,但无论在理论解释上还是实务操作中,皆面临比较棘手的问题。第一,应收账款的范围是否应当有所限制?(公益服务领域中例如医院对患者的医疗收费等应收账款,直接关涉这类公益机构的利益与国民基本权益之间的“公平与效率”方面的价值权衡,事关公共政策选择,触及社会稳定,是否适合设定质押?)第二,登记是应收账款质权的成立要件还是对抗要件?第三,信贷征信机构对登记是进行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第四,第三债务人是否属于当事人?第五,应收账款设质是否需要交付债权凭证?第六,如何区分应收账款质押与附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以及保理?

此外,如何理解《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善意第三人”的范围?动产抵押登记是否具有公信力的效力?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如何具体实行?抵押权实行是否一概通过非诉的执行程序进行,诸此等等,均有待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以上也只是我们的一些初步设想和亟待要解决的相关问题,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提出司法解释建议。

第三篇:浅谈物权法与担保法对担保物权的不同规定

浅谈物权法与担保法对担保物权的不同规定

庐江县人民法院 计小龙

2007年10月1日,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正式施行了。物权法对规范财产关系、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纵观物权法的总体结构,物权法共有五编,分为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计二百四十七条规定。这些条文中,有对我国既有相关法律规定的重复规定,有对相关法律规定的修正规定,有对此前法律没有规定的空白进行了全新规定。其中,物权法中担保物权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规定有不少不同规定1。本文仅就物权法与担保法对担保物权的不同规定略作阐述。

关于抵押权

(一)物权法区分了债权合同与物权行为。虽然目前民法学者中对于物权行为理论尚有一定争论,但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显已承认债权合同与物权行为。如买卖、赠与、互易等债权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时,以物权交付或登记构成的物权行为并不当然无效,仍能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只是收受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应承担不当得利责任。21999年最高法院《合同法司法解释

(一)》第九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它物权不能转移”。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司法实践中已明确地将债权合同与物权行为作了区分3。

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依该规定,当事人之间除签订抵押合同外,还须进行抵押合同登记,否则抵押合同不生效。按照民法理论,抵押合同与其它合同并无本质区别,抵押合同自其成立时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4抵押合同当事人之间签订抵押合同的行为,属于当事人之间订立债权合同的行为。当事人就抵押物合意设立抵押权,这是一种物权行为。抵押合同的订立和抵押权的设定是不同的法律事实。显然,12李建伟、马特物权法讲座www.xiexiebang.com.江苏律师顾问网2008-9-22访。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4页。

2黄松有:《 <中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3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中国物权法草案: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12-613页。担保法第四十一条混淆了债权合同与物权行为。

物权法充分认识到担保法的理论错误,对债权合同与物权行为已经进行了区分。在物权法中,担保合同的生效与担保物的登记无关,担保合同一般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物权行为依法设定即生效。5根据抵押财产的不同,物权法规定了两种不同的抵押权生效时间。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成立主义)。”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对抗主义)”。同时,物权法对质押合同与质权设立亦同样做了区分,即质押合同自依法成立之日生效,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修改了担保法“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的错误。

综上,物权法从立法上对债权合同与物权行为进行了明确区分,一举废除了担保法中的错误规定。

(二)物权法扩大了抵押财产的范围。物权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2)建设用地使用权;

(3)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6)交通运输工具;

(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担保法 第三十四条规定 :“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2)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3)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4)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 5黄松有:《<中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2007年版第555页。产;

(5)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

(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两个法条初看起来大同小异,区别在于细节:

(1)比较上述两条规定,物权法最显著的变化是,物权法所允许抵押的财产包括所有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财产;而担保法所允许抵押的财产,是依法可以抵押的财产。细究起来,两个法条的价值取向存在本质差异。

(2)物权法在担保法规定的担保财产的基础上,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增加规定: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可以抵押。实践中,建设工程往往周期长、资金缺口大,以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作为担保,充分发挥了物的效用,对于解决建设者融资难,保证在建工程顺利完工具有重要作用。

(三)规定浮动担保。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担保法未规定浮动担保,且担保法规定的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还不够广,担保方式略显单一,不能满足生产者的融资需要。为了疏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瓶颈,促进银行资本流动,物权法增设了浮动担保制度;并且,未将浮动担保适用范围仅仅限定于公司法人,合伙、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也可以平等享受,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立法思想。

以这种方式抵押,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可以将抵押的原材料投入成品生产,也可以不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的财产,抵押权人对于抵押期间转让的财产没有追及的权利。当发生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未受清偿、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成就,或者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情形时,抵押财产确定,抵押权人就确定后的抵押财产优先受偿。这是一种灵活的融资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四)物权法规定了房产地产统一抵押制度。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

担保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 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当将抵押时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时抵押。”

在一般的房地产抵押上,物权法的规定比较全面。物权法的改进体现在以下两点:

(1)规定了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第十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

(2)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

两个法条相结合,可以杜绝此前房产、土地分开登记造成的混乱。从而避免了担保法实践中恶意抵押人将房产、土地分别抵押给不同的抵押权人、损害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的弊端。

(五)允许超出抵押物价值进行抵押。物权法第十三条规定:“登记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1)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2)以年检名义进行重复登记;(3)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它行为。”担保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抵押物的价值。”

比较以上两法条,物权法的进步有:

(1)允许超额抵押。设定抵押权,属于当事人自由约定的范围,在双方均自愿的情况下,一概禁止超额抵押,是对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漠视;再者,禁止超额抵押,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物的效用,限制了抵押物的担保融资功能。

(2)在登记制度上,物权法限制登记机构利用职权之便,设置令当事人十分厌恶却又无可奈何的障碍,比如不动产评估。在担保法下,登记机构常引用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评估报告,并限制登记的债权不得超过不动产的评估价值。

物权法废除了“禁止超额抵押”的规定,体现了物权法“物尽其用”的立法原则。

(六)规定了抵押权顺位的放弃和变更制度。物权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它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它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抵押权顺位蕴含着利益。物权法一方面保护抵押权人对抵押权顺位放弃、变更的权利,另一方面,对该权利的行使予以规范和限制,要求在实现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反映了“权利不得滥用”的民法原则。

(七)较之担保法,物权法在抵押权实现缘由上更加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根据担保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抵押权实现的唯一原因即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而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将“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作为抵押权实现的缘由之一。

关于质权 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

(1)汇票、支票、本票;(2)债券、存款单;(3)仓单、提单;

(4)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5)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6)应收账款;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它财产权利。” 较之担保法,物权法扩大了质押财产的范围:

(1)基金份额可以质押。规范和发展各类投资基金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2003年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基金份额交易作了专门规定。物权法将基金份额作为权利质权的标的,符合证券市场的发展的需要,顺应了新的形势。

(2)应收账款可以质押。应收账款指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者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不包括因票据或者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公路、桥梁等收费权属于应收账款。由于企业的资金往来一般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划转用于担保的应收账款的方式实现债权,程序简便。因此,以应收账款质押,银行等金融机构亦乐于接受。

物权法的上述补充规定,为融资需求提供了多种选择,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

关于留置权

依照担保法规定,行使留置权一般限于因运输、保管和加工承揽发生的债权;因此,一些没有约定担保物权又不能依法行使留置权的债权就缺少了信用保障。这与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显然并不相称,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为了制止市场主体随意违反合同约定,拒不履行义务,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物权法第二百三十条、第二百三十一条从两个方面完善了担保法的规定:一是不再限定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只要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债权人就可以留置其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二是企业之间留置财产可以不受该动产必须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的限制。这些规定增强了交易保障制度,免除了交易活动的后顾之忧,简化了企业间相互清欠的复杂程序,为优化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般规定

(一)作为一个亮点,物权法规定了行使担保物权的时效期间。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担保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 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物权法所规定的行使担保物权的期限,为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亦即债权人应该在对主债权提起诉讼时同时要求实现抵押权。该项规定短于担保法所规定的主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两年内。

(二)关于物保与人保。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 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担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者物的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份额。”

担保法刻板地遵循了物权优先的原则,引入了并无说服力的“物保优于人保”的观念,限制了债权人的选择权,将债权人置于不利地位。担保法司法解释试图弥补这一错误,然而这一规定并未能在实践中得到法院良好的执行。物权法将当事人的约定置于最优先的地位,赋予了债权人选择的权利,符合民法意思自治的理念。

综上,物权法既承继了担保法成熟、合理的相关规定,又对担保法进行了发展和完善。物权法施行后,如何对待物权法与担保法的效力?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八条明确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考虑到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的相关内容还是比较原则、简单,担保法(含担保法司法解释)的一些规定,在不违反物权法制度框架的前提下,当然仍继续有效。

第四篇:胡晓炼副行长在《物权法》担保物权司法解释座谈会上的讲话

胡晓炼副行长在《物权法》担保物权司法解释座谈

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由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人民银行主办、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协办的《物权法》担保物权司法解释专题座谈会。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担保法律制度改革经验以及国内动产、权利担保创新实践,积极推动《物权法》第四编担保物权司法解释的制定起草工作。

我国担保信贷在信贷总量中占比80%以上,担保物权法律制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动产担保是物权法体系中最活跃的领域,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基于理想动产担保框架四大支柱——宽泛的担保物范围、统一的登记公示系统、清晰的优先权规则和快速的执行程序,人民银行提出了将应收账款、存货等纳入担保物范围、初步创建浮动抵押、保护善意取得第三人所有权、拓宽当事人自治空间、明晰优先顺位原则、明确应收账款担保登记机构、明确动产抵押登记原则以及担保物权登记收费规则等八项建议,已被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吸收为具体条文。《物权法》的出台,对促进信贷市场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发展中国家比较突出。虽然也有企业经营风险大、财务制度透明度差、银行贷款难于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在于欠缺合法担保物。我国商业银行接受的信贷担保物中70%左右是土地和建筑等不动产,而广大中小企业资产70%以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和存货,普遍欠缺不动产担保资源。据估算,我国中小企业大约有16万亿的资产由于受到法律等方面的限制,不能用于担保借入信贷资金。允许存货和应收账款担保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意义重大。

《物权法》还明确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机构,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分别于2007年10月1日、2009年7月20日上线运行。担保登记产生公示、对抗效力,登记实行形式审查原则,对于保护金融机构作为担保权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对保理业务也进行登记,一定程度解决了商业银行附回购型保理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

《物权法》的出台,基本解决了我国动产担保立法相对滞后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物权法》出台后,国内商业银行依托客户资源和经营关系积极进行担保创新,围绕应收账款、存货等出现了多种物权组合担保形式。在农村地区,针对土地使用权、宅基地等,一些商业银行也尝试进行产品创新。但同时,“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融资租赁登记

公示系统”运行中也存在登记依据、范围、效力等方面的问题。以上问题迫切需要法律予以明确规范。

今明两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座谈会,目的就是广泛了解担保创新实践和《物权法》实施中亟待规范的问题,推动担保物权司法解释尽快出台,以全面反映国内担保创新实践,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国内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

最后,预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是胡晓炼副行长2010年5月27日在《物权法》担保物权司法解释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五篇:2010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物权法》担保物权司法解释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英对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物权法》担保物权司法解释座谈会上的讲话

Deputy Governor Hu´s Speech at the Symposium o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w on Real Rights

2010年5月27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由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人民银行主办、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协办的《物权法》担保物权司法解释专题座谈会。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担保法律制度改革经验以及国内动产、权利担保创新实践,积极推动《物权法》第四编担保物权司法解释的制定起草工作。

I am delighted to attend the symposium o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w on Real Right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z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with the suppor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We have gathered here today to discuss the experiences of reforming the legal system on security interest, security interests in personal property and innovative practices on warranty of titles, so as to promote the drafting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w on Real Rights Part Four on Security Interest.我国担保信贷在信贷总量中占比80%以上,担保物权法律制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动产担保是物权法体系中最活跃的领域,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基于理想动产担保框架四大支柱——宽泛的担保物范围、统一的登记公示系统、清晰的优先权规则和快速的执行程序,人民银行提出了将应收账款、存货等纳入担保物范围、初步创建浮动抵押、保护善意取得第三人所有权、拓宽当事人自治空间、明晰优先顺位原则、明确应收账款担保登记机构、明确动产抵押登记原则以及担保物权登记收费规则等八项建议,已被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吸收为具体条文。

Secured credit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China's aggregate credit.Therefor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legal framework concerning security interes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Security interest in personal property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discussed area in property law system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tructuring.Based on the four pillars of an ideal framework of security interest in personal property, namely wide range of eligible collateral, a centralized registration and public display system, well-defined rule of priority and streamlined process for implementation, the PBC put forward 8 proposals, i.e.making account receivables and inventory eligible collaterals, establishing a floating charge system, protecting bona fide purchase, expanding party autonomy, defining the rule of priority in a clear-cut manner, designating the institution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account receivables, defining the principle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floating charge and rules for the registration and charging of security interest, which have already been written into the Law on Real Rights enacted on March 16, 2007.《物权法》的出台,对促进信贷市场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The launch of the Law on Real Righ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market,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financial risks and easing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应该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发展中国家比较突出。虽然也有企业经营风险大、财务制度透明度差、银行贷款难于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在于欠缺合法担保物。我国商业银行接受的信贷担保物中70%左右是土地和建筑等不动产,而广大中小企业资产70%以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和存货,普遍欠缺不动产担保资源。据估算,我国中小企业大约有16万亿的资产由于受到法律等方面的限制,不能用于担保借入信贷资金。允许存货和应收账款担保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意义重大。

SME financing is a worldwide challenge, and it is more difficul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ut of multiple problems such as large SMEs' exposure to operational risks and lack of financial transparency and banks´ difficulties in managing lending to SMEs, the lack of legitimate collateral is the real bottleneck.Approximately 70 percent of the credit collateral received by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real estate, while more than 70 percent of the assets of SMEs are account receivables and inventory.It was estimated that 16 trillion yuan worth of assets of SMEs could not be accepted as loan collaterals.Making account receivables and inventory eligible collateral is an important solution to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物权法》还明确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机构,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分别于2007年10月1日、2009年7月20日上线运行。担保登记产生公示、对抗效力,登记实行形式审查原则,对于保护金融机构作为担保权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对保理业务也进行登记,一定程度解决了商业银行附回购型保理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

The Law on Real Rights also identifies a dedicated agency for account receivables finance registration.The PBC´s account receivables finance registration and public display system and the financial leasing registration and public display system started to operate on October 1st, 2007 and July 20th, 2009 respectively.The registration of collateral puts collateral information on public display and holds third parties involved legally accountabl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the secured party.The system also registers factoring business, mitigating legal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 factoring business with repurchase agreement attached.《物权法》的出台,基本解决了我国动产担保立法相对滞后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物权法》出台后,国内商业银行依托客户资源和经营关系积极进行担保创新,围绕应收账款、存货等出现了多种物权组合担保形式。在农村地区,针对土地使用权、宅基地等,一些商业银行也尝试进行产品创新。但同时,“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运行中也存在登记依据、范围、效力等方面的问题。以上问题迫切需要法律予以明确规范。

The enaction of the Law on Real Rights has largely filled in the gap in China´s legislation on taking floating charge as collaterals.However, after the Law on Real Rights was promulgated, commercial banks have explored taking a mixture of real right as collateral, and they are promoting innovation to include land use right and rural housing site as eligible collaterals.What´s more, the two registration systems still need improvements in terms of basis of registration, scop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egistration, underpinning the urgency of legal definition.These need to be clarified by legislations.今明两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座谈会,目的就是广泛了解担保创新实践和《物权法》实施中亟待规范的问题,推动担保物权司法解释尽快出台,以全面反映国内担保创新实践,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国内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

This symposium aims to understand innovative practices concerning collaterals, discuss issues to be solv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on Real Rights, so as to promot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of security interest to be released as soon as possible based on latest developments in collaterals and serv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a more effective manner.最后,预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I wish the symposium a complete success.Thank you.

下载-在“最高院法官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最高院法官物权法担保物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