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与投行研究报告
2006年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与投行研究报告
一:行业背景
从2001年的全国507家担保公司到2004年12底的2188家;从2001年的担保资金155.3亿元,担保总额393亿元,到2004年底的担保资金657.2亿元,担保贷款3237亿元,中国的信用担保公司、信用担保业从丝毫不起眼到逐步打开缺口,已经向外界开始显现其作为一个信用担保行业的大大“胃口”——那就是三年内经担保公司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数额可能超过一万亿元。
担保业必然走向民营银行。
二:地区市场
2004年出现在长沙签署《湖南信用担保业联盟框架协议书》,《关于申请筹备成立湖南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的请示》放在了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办公桌上。这个省内几家担保公司自发的行为说明经历了起步阶段的我省担保行业已经开始走向成熟。2004年省企业调查队对长株潭三地的8家担保公司快速调查也表明,这8家已为107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1.894亿元,初步凸现了担保公司融资杠杆放大功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003年年中时湖南仅有14家担保机构,全省的担保资金不过1.8亿元。2004年66家资本金10.92亿元。2005年,100多家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已经近40亿元。长沙市目前已累计担保信贷40多亿元。长沙市目前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就达30多家,其中运作较为成功的约为10-12家。
三:竞争分析
1.政府扶持企业型——岳麓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近两年来为40余家企业累计提供2.06亿元融资担保,2004年担保的40余家中小企业新增企业销售收入6.86亿元,新增税金1578万元,实现了政、企双赢。
2.早期银行扶持型——原工行刘利坤湖南中融担保公司截止到2005年8月末,公司累计提供115家近700笔累计金额13亿元的各类融资担保和履约担保,湖南中保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有资料显示担保企业(个人)户数83户,担保1091笔,担保金额总计5.12亿元。
3.行业特殊关联型——湖南铁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出自省火电建设公司,资本占全省行业资本总额的5.04%;全年公司累计提供担保19400万元,在保责任余额9944万元,占全省16.51%的市场份额;担保的放大倍数达到1.81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8倍;全年实现经营收入286万元,其中咨询收入14万元。
4.机构企业投资型——湖南金科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是由湖南金润通实业(金果实
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南高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南省五强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历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00万元,上市公司与风险投资股东背景决定其公司主要以投行理财做高端市场。
5.个人消费金融型——湖南融众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融众集团是具有香港上市公司背景的、从事个人消费信贷担保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在全国有7家子公司,计划在07年底发展到16家子公司。与全国多家银行及4000多家经销商携手合作,为14万消费者提供了总额逾12亿元的消费信贷担保服务,其骄人的业绩及运作模式被誉为“融众模式”。
6.民企融资平台型——湖南宏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湖南富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其主要经营思路围绕股东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关联交易。
分析:以上公司按自己的出身和时间背景从市场上涌现出来,代表了各种发展对策和管理思路,我们可以做总结和发现。而对于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来说,快速的树立服务品牌,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关系配合中科智产业整合的资本运作目标,才能步入快速进程。担保公司高端战略目标是组成联合体组建民营银行,哪个公司都想在这条道路上生存和壮大才能在今后的民营银行股权结构中占领优势地位,而以中科智在国内民营担保业中的龙头地位和一直想做民营银行的表现,长沙公司的经营方法一定要适应发展要求。而竞争对于一个以资本说话和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的担保市场,创新和超越都是非常自由的,危机就是机遇。
公司应该重新定位经营目标,以投行思想搭建合作金融平台,对业务及产品、营销与管理进行新规划和新运营。
l投行中心工作描述:
1.公司理财:
帮助中小企业为新的项目和以后可能有的项目集资。做到通过资产、负债、可转换证券、优先证券、或衍生品证券等方式确定客户所需的资金数量和构成。在合作金融中的一些工作是指投资银行中的一些职务。
2.并购:
使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的交易是许多投资银行资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成为客户的咨询者,为交易估值、创造性地确定买卖结构、并协商对自己有利的条款。
3.结构化融资:
结构化融资的工作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以便重新将资金流入投资者中(作为有资产支持的证券)。应收货款或抵押贷款证券化。
4.衍生品:
衍生品的价值来自原始证券。另一个词是“结构化票据”。一个结构化票据可以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中出现的借贷,远期或期货合同。
5.咨询服务:
投资银行为中小企业或私人提供并购和金融方面的咨询服务。
l投行中心业务方式:
1.合作金融运作中心;
担保衍生品研发中心;
产品投放拓展中心;
2.平台建立于扁平化信息收集、设计、实务;
研发立足本地市场、拓展经济增长重点
标准化、社会化产品模型可连续投放再生产;
3.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
研发与模型讨论充分,实践步骤明确,在动用资源费用之前明确绩效投入产出比,公司对目标管理、中心对绩效考评。
4.风险防范与消阻测试
模型不成功风险学习讨论与环境磨合阻力测试时间性与操作性内部测试和外部调整
成型化再生产复制与创新
l担保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
1.银行与担保企业间的关系并没有理顺。现在大多数银行并不愿承担风险,银行与担保公司很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2.基础信用薄弱成为担保公司开展业务的一大障碍,许多行业的有关信息并不对担保行业开放。例如个人银行信用信息、纳税信息、公安信息等等与个人信用密切相关的信息,担保公司没有办法获得。
3.专业人才的匮乏“担保公司生存的理由在于强于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的。
4.担保行业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行业监管主体模糊,监管体制缺乏等等制约了担保行业的发展。
l对策分析
1.专业化的精品服务和科学的客户信息平台对银行信贷决策满足需求。
2.信息的渠道采取多点征信和依靠公司股东市场地位。
3.人才重交流也重培养扶持公司人才创业良性代谢
4.研究和利用现有市场特点充分创新和推行标准化产品争取优势地位
总结:
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磨练一支精品投行团队是明日企业成功的基础。
该文章转载自担保投资公司的投行业务中心工作思路---寻投资长沙合作开发企业融资服务
第二篇:2011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报告
2011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报告
2012年12月11日—12日,第十三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在江苏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80多家担保再担保机构派人参加会议。
朱宏任总工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各类投资者的共同支持下逐步完善,现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担保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特点更加突出,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一大批担保再担保企业也取得了快速成长,各地涌现出一批严格规范、热情服务、创新模式、效果显著的担保企业。
对于2013年的工作,朱宏任总工希望全国担保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统一思想、形成发展合力,争取担保工作再上 新合阶。
刘玉廷司长在发言中指出,自金融危机之后又面临欧债危机,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迫切需要得到外部环境的支持。担保行业通过撬动银行资本,对小微企业支持,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没。当前更需政府及有关部门雪中送炭,未来的发展需要继续跟进。财政对担保行业一直都比较支持,希望担保行业能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联席会议发布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南京宣言》;来自全国各地的13家担保再担保机构负责人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行业交流,介绍了各自服务中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做法。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发布了《2011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报告》。报告介绍了201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运行情况,公布了行业最新数据,通过近两年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出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报告还指出了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及展望。
1.201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总体情况
截止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4439家,比上年减少378家。全年服务新增受保企业38万户,年末在保企业42万户;新增担保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59.28%;担保余额2.6万亿元,平均单笔担保额385万元。2011年全年担保总笔数66.9万笔,其中单笔100万元以下的占57.9%;单笔800万元以下的占61.5%;单笔1500万以下的占81.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实力增强,梯队形成,结构进一步优化。近两年来,各地严格执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现整合、整体优化:2009年底为5547家,2010年底为4817家,2011年底为4439家。在机构减少的同时,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总额、户均资本额及担保贷款业务量均明显增大: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收资本已达4591亿元,同比增长17.2%;担保机构户均注册资本额2009年为6109万元,2010年为8129万元,2011年达1.04亿元,同比增长29%,第一次实现户均资本金超亿元。
在全国4439家机构中,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担保再担保机构已达35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再担保机构共计2196家,占比已近半壁江山。目前行业梯队格局已基本形成,资本金过亿元担保机构引领作用凸显,其户数占比49.47%;资本占比79.01%;业务占比84.38%。一批资本规模大、服务水平高、抗风险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正在形成,在公司治理、功能创新、风险管控、银担合作、团队建设等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担保行业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体系形成,风险可控,企业和社会效益显著。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在有效激励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省、市、县三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初步形成了政策性担保与民营担保互补、直接担保与再担保联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2011年底全国443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共计1072家,占比24.15%,实收资本1380亿元,占比30%;民营担保机构3367家,占比75.85%,实收资本额占比70%。我国担保行业正由试点初期的以财政出资为主,向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民营担保为主体的格局转变。与此同时,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再担保机构,实际覆盖了18个省市,再担保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产业导向和行业整合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担保能力普遍较弱,盈利模式亟待调整。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信用能力和意识均较低,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面临高风险、低收益困境。目前,我国担保行业资本来源多元化,包括各级财政、国有企业、民间资本、外资等,资本诉求不一。但不论是民营担保机构还是国有担保机构均面临盈利模式问题,各类担保机构不得不在实现政策目标、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管理中艰难寻求平衡。担保机构法定盈利渠道只有两个:一是保费收入不得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二是投资收益,投资额需在净资产20%以内,且投资方向严格受限。与此相应,作为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要按年末责任余额1%计提赔偿准备;按当年保费收入50%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由此可见,收益与风险失衡甚至形成制度性亏损,是担保机构面临的最大的制度性障碍,为此,担保机构的商业及盈利模式亟待调整。
二是部分地区担保业务增速放缓与代偿骤增同步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部分地方反映,受银行提高合作门槛、缩减授信额度、降低放大倍率,以及宏观经济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担保业务增速放缓。有些省市多年来首次出现解保大于新增现象;个别省市今年新增担保业务量骤减;一些省市代偿额与代偿率明显上升。2011年全国担保机构代偿率平均为0.42%,而2010年为0.16%。从2012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结构上分析,补助担保机构的代偿额同比已增长51.2%。随着经济下行,中小企业风险加大,第一还款来源不佳,加之银保风险分担机制长期缺失,担保业风险总体将呈上升趋势,一些机构已进入代偿高峰期,应引起高度关注。
三是个别机构存在业务不规范甚至违法违规行为。一是直接或变相抽逃资本金并违规运用;二是超收、挪用、占用客户保证金甚至贷款牟利;三是实际控制人与关联交易等问题频发;四是以委贷方式掩盖代偿风险。个别担保机构的风险事件给行业带来极坏影响,损坏了担保业整体的公信力。为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下发了《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的通知》(融资担保发[2012]1号)和《关于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的提示和开展风险排查的函》(融资担保函[2012]3号),要求各地加强机构监管,切实防范行业风险。
四是担保机构在银担合作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平等开展业务。一是银行提高担保机构准入门槛。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银行大幅提高准入门槛,降低授信倍率,提高保证金比率,甚至暂停新增业务。个别银行甚至提出所有制歧视政策,这对目前以民营担保机构为主体、融资性担保业务为主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造成极大影响,直接波及在保中小企业。二是银行收取担保机构保证金,从源头上增加了担保机构的经营成本,影响其即时清偿能力。现行政策仅强调担保机构少收或不收企业保证金,但对银行收取担保机构保证金却未予制止或有所约束。地方反映,多数银行向担保机构收取10%-20%的保证金,有的甚至将收取担保机构的资本保证金、基础业务保证金作为银担合作签约的先决条件。由于担保机构特别是民营担保机构自身资本金原本就不足,银行收取保证金比例过高,致使担保机构自身的杠杆功能严重受限,也降低其承保与代偿能力。与此同时,多数担保机构又必然将保证金负担转嫁受保企业,从而变相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给个别担保机构挪用客户保证金、高负债经营,甚至以保证金名义从事非法集资、高利揽存借贷等违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三是担保代偿风险几乎全部由担保机构独自承担。除极少数政策性担保机构外,几乎所有担保代偿损失均由担保机构独自全部承担。与此相应,银行的利率却并未因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转移部分风险而降低利率幅度,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失权责对等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添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作为从事信用增进的担保机构,长期以来难以进入银行的征信系统以分享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源,从而增加了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银担合作中的信用信息共享也迫在眉睫。
五是部门协调与政策保障不到位。一是抵质押登记不到位。部分担保机构反映,办理反担保物抵质押的登记机关,如国土、房产、工商、公证等部门,对担保机构不认可,对担保业务认知度不高,影响担保机构的反担保措施到位。二是队伍建设需加强。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创造的是价值,承担的是责任。担保业主要资产是“人脑”、“电脑”,对人力资源的德才素质要求很高。但目前,多数担保机构成立时间不长,中高层管理人才奇缺,相关部门应加快培训及资质认证,以从速提高担保人才的能力建设。三是财税政策应保持。有些政策如最近下发的有关担保机构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地方和机构反映十分强烈,政策出台的时机与初衷很好,但理解与执行存在歧义,需尽快深入沟通才有利于文件执行、实体受惠。四是法律地位应明确。在法律诉讼中,担保机构从事的是金融业务,但不能享受金融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益。司法实践中,担保机构的逾期利息、违约金等得不到保障,担保债权劣于金融债权。此外,政策性担保涉及诉讼往往按刑法,而民营担保则按民法调整,法律地位不平等。在会议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联席会议召集人张利胜作了报告。他指出,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任重道远,联席会议的下一步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反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诉求,包括现今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障碍,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哪些支持;还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行业发展规划。目前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求业内要清醒地认识自我,要在积极规范治理的基础上,站在战略高度规划定位发展目标。他还向大会报告了联席会工作情况,号召全体担保人继续努力,承担起中国第一代担保人肩负的历史责任,为中国担保业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本届联席会议紧紧围绕“凝聚体系力量、情系中小企业、推动行业发展”这一主题,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承办单位的精心筹办下,在与会代表的共同配合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下获得了成功。
工信部中小企业司
第三篇:201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报告
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发布:
2011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报告
2012年12月11日—12日,第十三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在江苏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80多家担保再担保机构派人参加会议。
朱宏任总工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各类投资者的共同支持下逐步完善,现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担保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特点更加突出,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一大批担保再担保企业也取得了快速成长,各地涌现出一批严格规范、热情服务、创新模式、效果显著的担保企业。
对于2013年的工作,朱宏任总工希望全国担保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统一思想、形成发展合力,争取担保工作再上 新合阶。
刘玉廷司长在发言中指出,自金融危机之后又面临欧债危机,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迫切需要得到外部环境的支持。担保行业通过撬动银行资本,对小微企业支持,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没。当前更需政府及有关部门雪中送炭,未来的发展需要继续跟进。财政对担保行业一直都比较支持,希望担保行业能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联席会议发布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南京宣言》;来自全国各地的13家担保再担保机构负责人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行业交流,介绍了各自服务中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做法。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发布了《2011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报告》。报告介绍了201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运行情况,公布了行业最新数据,通过近两年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出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报告还指出了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及展望。
1.201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总体情况 截止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4439家,比上年减少378家。全年服务新增受保企业38万户,年末在保企业42万户;新增担保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59.28%;担保余额2.6万亿元,平均单笔担保额385万元。2011年全年担保总笔数66.9万笔,其中单笔100万元以下的占57.9%;单笔800万元以下的占61.5%;单笔1500万以下的占81.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实力增强,梯队形成,结构进一步优化。近两年来,各地严格执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现整合、整体优化:2009年底为5547家,2010年底为4817家,2011年底为4439家。在机构减少的同时,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总额、户均资本额及担保贷款业务量均明显增大: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收资本已达4591亿元,同比增长17.2%;担保机构户均注册资本额2009年为6109万元,2010年为8129万元,2011年达1.04亿元,同比增长29%,第一次实现户均资本金超亿元。
在全国4439家机构中,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担保再担保机构已达35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再担保机构共计2196家,占比已近半壁江山。目前行业梯队格局已基本形成,资本金过亿元担保机构引领作用凸显,其户数占比49.47%;资本占比79.01%;业务占比84.38%。一批资本规模大、服务水平高、抗风险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正在形成,在公司治理、功能创新、风险管控、银担合作、团队建设等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担保行业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体系形成,风险可控,企业和社会效益显著。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在有效激励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省、市、县三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初步形成了政策性担保与民营担保互补、直接担保与再担保联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2011年底全国443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共计1072家,占比24.15%,实收资本1380亿元,占比30%;民营担保机构3367家,占比75.85%,实收资本额占比70%。我国担保行业正由试点初期的以财政出资为主,向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民营担保为主体的格局转变。与此同时,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再担保机构,实际覆盖了18个省市,再担保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产业导向和行业整合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担保能力普遍较弱,盈利模式亟待调整。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信用能力和意识均较低,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面临高风险、低收益困境。目前,我国担保行业资本来源多元化,包括各级财政、国有企业、民间资本、外资等,资本诉求不一。但不论是民营担保机构还是国有担保机构均面临盈利模式问题,各类担保机构不得不在实现政策目标、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管理中艰难寻求平衡。担保机构法定盈利渠道只有两个:一是保费收入不得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二是投资收益,投资额需在净资产20%以内,且投资方向严格受限。与此相应,作为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要按年末责任余额1%计提赔偿准备;按当年保费收入50%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由此可见,收益与风险失衡甚至形成制度性亏损,是担保机构面临的最大的制度性障碍,为此,担保机构的商业及盈利模式亟待调整。
二是部分地区担保业务增速放缓与代偿骤增同步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部分地方反映,受银行提高合作门槛、缩减授信额度、降低放大倍率,以及宏观经济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担保业务增速放缓。有些省市多年来首次出现解保大于新增现象;个别省市今年新增担保业务量骤减;一些省市代偿额与代偿率明显上升。2011年全国担保机构代偿率平均为0.42%,而2010年为0.16%。从2012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结构上分析,补助担保机构的代偿额同比已增长51.2%。随着经济下行,中小企业风险加大,第一还款来源不佳,加之银保风险分担机制长期缺失,担保业风险总体将呈上升趋势,一些机构已进入代偿高峰期,应引起高度关注。
三是个别机构存在业务不规范甚至违法违规行为。一是直接或变相抽逃资本金并违规运用;二是超收、挪用、占用客户保证金甚至贷款牟利;三是实际控制人与关联交易等问题频发;四是以委贷方式掩盖代偿风险。个别担保机构的风险事件给行业带来极坏影响,损坏了担保业整体的公信力。为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下发了《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的通知》(融资担保发[2012]1号)和《关于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的提示和开展风险排查的函》(融资担保函[2012]3号),要求各地加强机构监管,切实防范行业风险。
四是担保机构在银担合作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平等开展业务。一是银行提高担保机构准入门槛。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银行大幅提高准入门槛,降低授信倍率,提高保证金比率,甚至暂停新增业务。个别银行甚至提出所有制歧视政策,这对目前以民营担保机构为主体、融资性担保业务为主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造成极大影响,直接波及在保中小企业。二是银行收取担保机构保证金,从源头上增加了担保机构的经营成本,影响其即时清偿能力。现行政策仅强调担保机构少收或不收企业保证金,但对银行收取担保机构保证金却未予制止或有所约束。地方反映,多数银行向担保机构收取10%-20%的保证金,有的甚至将收取担保机构的资本保证金、基础业务保证金作为银担合作签约的先决条件。由于担保机构特别是民营担保机构自身资本金原本就不足,银行收取保证金比例过高,致使担保机构自身的杠杆功能严重受限,也降低其承保与代偿能力。与此同时,多数担保机构又必然将保证金负担转嫁受保企业,从而变相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给个别担保机构挪用客户保证金、高负债经营,甚至以保证金名义从事非法集资、高利揽存借贷等违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三是担保代偿风险几乎全部由担保机构独自承担。除极少数政策性担保机构外,几乎所有担保代偿损失均由担保机构独自全部承担。与此相应,银行的利率却并未因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转移部分风险而降低利率幅度,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失权责对等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添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作为从事信用增进的担保机构,长期以来难以进入银行的征信系统以分享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源,从而增加了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银担合作中的信用信息共享也迫在眉睫。
五是部门协调与政策保障不到位。一是抵质押登记不到位。部分担保机构反映,办理反担保物抵质押的登记机关,如国土、房产、工商、公证等部门,对担保机构不认可,对担保业务认知度不高,影响担保机构的反担保措施到位。二是队伍建设需加强。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创造的是价值,承担的是责任。担保业主要资产是“人脑”、“电脑”,对人力资源的德才素质要求很高。但目前,多数担保机构成立时间不长,中高层管理人才奇缺,相关部门应加快培训及资质认证,以从速提高担保人才的能力建设。三是财税政策应保持。有些政策如最近下发的有关担保机构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地方和机构反映十分强烈,政策出台的时机与初衷很好,但理解与执行存在歧义,需尽快深入沟通才有利于文件执行、实体受惠。四是法律地位应明确。在法律诉讼中,担保机构从事的是金融业务,但不能享受金融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益。司法实践中,担保机构的逾期利息、违约金等得不到保障,担保债权劣于金融债权。此外,政策性担保涉及诉讼往往按刑法,而民营担保则按民法调整,法律地位不平等。在会议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联席会议召集人张利胜作了报告。他指出,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任重道远,联席会议的下一步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反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诉求,包括现今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障碍,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哪些支持;还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行业发展规划。目前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求业内要清醒地认识自我,要在积极规范治理的基础上,站在战略高度规划定位发展目标。他还向大会报告了联席会工作情况,号召全体担保人继续努力,承担起中国第一代担保人肩负的历史责任,为中国担保业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本届联席会议紧紧围绕“凝聚体系力量、情系中小企业、推动行业发展”这一主题,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承办单位的精心筹办下,在与会代表的共同配合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下获得了成功。
2011年中国融资性担保机构增长近四
成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6月28日 09:48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中国银监会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较上年末增加2372家,增长39.3%;在保余额总计19120亿元,较年初增加5374亿元,增长39.1%。
据银监会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840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国有控股占18.7%,民营及外资控股占81.3%,民营及外资控股机构占比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说,2011年,中国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和拨备增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增强。截至2011年末,融资性担保机构资产总额9311亿元,同比增长57.2%,其中净资产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长63.8%。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184亿元,占担保业务收入的51%。担保准备金合计5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1%;担保责任拨备覆盖率为607.5%,较上年末增加100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还说,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11年末,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9857亿元,同比增长40.5%,占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7.3%。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融资性担保行业总体运行较平稳,但担保行业多年缺乏有效监管聚集的风险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此将启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工作。
该负责人说,近期出现的中担、华鼎、创富等个别融资性担保机构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事件,暴露出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偏离主业、内控机制欠缺、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等问题。目前,联席会议正协调处置化解风险,相关省、市人民政府正在积极开展风险处置化解工作。
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启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工作,并进一步研究分支机构管理、再担保机构发展、资本金运用等问题,完善有关制度措施。
目前,中国担保机构按业务性质分为融资性担保机构和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但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没有纳入监管体系。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登记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约1.38万户。
第四篇:济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情况
济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情况
2008年,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是全球经济剧烈振荡的一年,也是我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最困难的一年。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众多困难中,融资难是最大的困难。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出台了《关于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印发了《济宁市小企业贷款补偿办法》和《济宁市中小企业和农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及扶持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解决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积极性。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今年11月底,全市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到40家,注册注资金10.16亿元,其中市县两级政府出资2600万元。在40家机构中,注册资金8000万元的1家;5000万元的2家;3000—5000万元的8家;2000—3000万元的5家;1000—2000万元以上的15家;1000万元以下的9家。各类担保机构累计担保户数3300户,累计担保额32亿元。建立联保融资体34家,注册资金1365万元,联保融资累计贷款额8亿元。全市担保机构和联保机构预计到年底累计担保额可达40亿元。我市担保机构建设和运行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多样化。我市40家担保机构组织结构主要有:政府引导并控股的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按性质分类有:社团法人型、事业法人型、企业法人型担保机构。济宁市圣运担保有限公司、邹城鼎力担保有限公司、济宁瑞嘉丰担保公司等28家属企业法人型担保机构,占总量的70%;济宁市中区民营企业担保中心、金乡县民营企业担保中心等是以事业法人的形式注册的担保机构,这种类型的担保机构9家,占总量的22.5%;金乡县东运担保有限公司实行内部互助担保,是社团型担保机构,这种类型的担保机构3家,占总数的7.5%。
2.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构成多元化。三种类型的担保机构资本金构成,主要来源有三:一是政府资金注入,主要起引导的作用;二是社会法人入股。多为民营中小企业入股,在同等条件,享受优先担保的权利;三是自然人入股。就我市的情况看,政府股份占不到3%,企业法人股东占约81%,自然人股份占16%。
3.联保机构的建立创新了担保模式。对鱼台县鱼城镇民营企业联保促进会创新担保模式、快捷服务民营企业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专门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认可,8月份周洪副市长主持召开了联保融资推介会,各新闻媒体对此作了宣传报道,市民营委以市政府的名义起草了《关于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发展联保融资体34家,注册资金1365万元,参加联保融资累计贷款额50057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主要工作
1、支持规模企业上台阶。济宁圣运、邹城鼎力、汶上县鼎信等公司围绕民营企业积极拓展公司担保业务,先后为太阳纸业、菱花股份、金城机械、金鼎实业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大企业进行担保服务,促进骨干企业上规模。兖州天颐纸业有限公司,去年新上1880纸机,缺少流动资金,经圣运担保公司考察后,给与积极支持。先后解决流动资金1500万元,企业迅速达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规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水平。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这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各担保机构重点解决龙头企业的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先后对菱花味精、绿源食品、美晶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给予贷款担保,有力地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3、培养科技型企业上档次。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济宁跨越发展的要求,各担保机构与金融部门联手,对科技型民营企业进行扶持,引导民营企业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路子,提高产品的科
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济宁诚信、济宁中科等担保公司重点为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进行担保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支持来我市落户的外地企业增效益。为真正体现我市招商引资的政策,对来我市投资兴业的外地企业给予积极扶持。泰安玻璃纤维邹城分公司是邹城市引进的一家合资企业,一期工程投资2.14亿元,投产后效益十分可观,已成为我市的重点企业和利税大户。二期工程投资2.6亿元建成并投产,产品市场广阔,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企业发展步伐快,流动资产短缺,济宁圣运和邹城鼎力担保公司与市商业银行联合,先后给该企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5、培育个体经营户增加收入。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船舶运输和车辆运输业发展较快。济宁银联、济宁弘众等担保公司积极为个体经营运输户提供船舶、运输车辆担保。全市担保公司共为1200多运输户进行的车辆、船舶担保,担保额达6亿余元。开辟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三、工作体会
今年,我市担保机构之所以发展比较快,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得益于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1、领导重视是关键。面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孙守刚书记、张振川市长、周洪副市长、王次忠副市长均强调要加强担保机构建设,多次调度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专门听取情况汇报。8月份周洪副市长在鱼台县鱼城镇主持召开了联保融资推介会,9月份,张振川市长主持召开了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座谈会,召集全市各家银行和部分企业进行了座谈,对金融部门提出了“优惠一分,救活一片”的要求,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今年,全市新增担保机构8家,新增注册资金近2亿元,新形成8-10亿元的担保能力。
2.部门配合是基础。我市发展担保业重在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我委与市财政局、市人行等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民营委多次带领各县市区民营局局长和机关工作人员到德州学习参观,借鉴外地经验。任城区专门出台了政策,对新成立的担保机构给于一次性奖励,调动了投资积极性。
3.政策引导是保证。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结合我市的实际,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济宁市小企业贷款补偿办法》和《济宁市中小企业和农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及扶持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4.强化行业自律是根本。作为全市担保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加强行业管理,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在积极筹备的基础上,于2007年11月8日成立了济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指导担保机构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创新担保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力度。
5.不断创新是动力。今年,我委大搞调查研究,提出了多元化融资、多条腿走路的设想,重点对鱼台县鱼城镇民营企业联保促进会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总结,在全市推广,寻求企业间的互保联保,调动企业自身在融资工作中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担保公司的规模小、个头小,开展工作的方法手段落后,与先进市相比差距较大。济南、青岛等市注册资金有5-8亿元的担保公司,而我市数量多,但注册资金最高的才8000万元。
二是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土地采取租赁制,没法获取土地证,反担保条件受限制。企业以不动产进行反担保,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费用太大,企业负担加重。
三是由于各家银行对担保机构的入门条件要求不一样,担保机构仅能开展个贷业务;由于门槛高,准入较难,公司贷款担保业务无法开展。开展公司贷款担保业务还需做很多工作。
五、几点建议
1、切实规避和防范担保风险。一是各担保机构要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强预测性,提高风险预测的前瞻性,重点要加大风险金的提取比例,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二是采取企业提一点,财政补一点,金融机构担一点的办法,分担和化解风险。
2、降低和减少企业负担。特别是评估中介机构要尽量降低收费标准,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3、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业务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培训,合格人员持证上岗。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高担保公司担保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完善担保机构法人治理机制,培育资金雄厚、运作规范的品牌担保公司,提高担保能力和担保比率,明年准备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一个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担保公司。
二是全面推广企业联保融资模式。要求每个县市区的经济强乡镇和经济跨越发展乡镇至少建立一个联保融资体,并逐个县,逐个乡镇进行督促和指导落实,实行一月一调度一通报制度,把落实情况作为民营经济工作考的一项内容。
三是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尝试规范民间金融,引导和利用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返回》
第五篇:2009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公报
2009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公报
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信用担保机构数量、组织结构和分布
1.担保机构数量。2009年底止,全省共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78家。2.组织结构及分布情况。全省信用担保机构中,公司制法人370家,占97.88%;事业法人6家,占1.59%;社团法人2家,占0.53%。
属于市级的有149家,占39.42%;属于县级的有172家,占45.5%;属于乡镇级的有20家,占5.29%。地区分布杭州市62家、宁波市39家、温州市42家、嘉兴市61家、湖州市66家、绍兴市20家、金华市18家、衢州市16家、丽水市17家、台州市30家、舟山市7家。
3.从业人员情况。378家担保机构从业人员总数3651人,其中占用机关编制的人数34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2415人,退休聘用176人。
二、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资金及分布
378家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总额170.56亿元,担保资本金最高的为4.31亿元,最低的仅200万元,平均4512万元。担保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25家,占6.61%,1000万元及以上至2000万元的有53家,占14.02%,2000万元及以上至3000万元的有58家,占15.34%,3000万元及以上至4000万元的有72家,占19.05%,4000万元及以上至5000万元的有4家,占1.06%,5000万元及以上至1亿元的122家,占32.28%,1亿元及以上的44家,占11.64%。总体来看,担保资本金在1000万~5000万元有187家,占49.47%,担保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上占43.91%,两者占比之和达93.39%。
三、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
1.协作银行。担保机构协作的银行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农发行、国开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信用联社、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深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温州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
2.担保机构与银行分担风险比例。378家担保机构中,风险全部由担保机构独家承担的347家,占91.8%,另31家担保机构与银行承担风险的比例为9:1到5:5之间,大多数是8:2。
3.担保机构与银行协议放大倍数。全省平均为3倍,最高的是10倍,大部分是5倍左右。
四、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1.截至2009年底,累计担保企业户数123271户,其中本年30182户;累计担保笔数260274笔,其中本年58877笔;累计担保总额20052489万元,其中本年5123122万元。在保企业户数26767户,担保责任余额4057135万元。
2.代偿情况。累计代偿3294笔,其中本年851笔;代偿总额78817万元,其中本年32798万元;追偿总额30152.51万元,其中本年13251.51万元;已确认损失6958万元,其中本年2295万元。累计代偿率0.393%,其中2009年代偿率0.64%;实际累计损失率0.35%。,其中2009年损失率0.45%。3.财务状况。378家担保机构累计实现收入总额381616万元,其中担保费收入234401万元;投资收益19947万元;利息收入52665万元;其他收入74629万元。2009年当年实现收入总额116460万元,比上年增长21.73%,其中担保费收入71702万元,增长35.22%;投资收益8538万元,增长192%;利息收入18624万元,增长21.8%;其他收入17596万元,减少11.09%。
累计营业支出总额202521.86万元,其中2009年支出总额67677万元;累计提取准备金余额124053万元,其中本年提取41751万元;累计纳税总额42910万元,其中本年纳税总额13242万元,增长26.51%;累计所得税23975万元,其中本年底8101万元,增长38.1%;累计营业税15812万元,其中本年4527万元,增长25.54%;累计其他税收3141万元,其中本年614万元,减少38.33%。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7137万元,其中本年实现利润总额24712万元。2009年盈利的机构254家,盈利总额31642万元;亏损的机构有82家,亏损总额6930万元,盈亏平衡的担保机构有42家。
已获得财政补偿资金总额49477万元,其中有11595万元列入风险准备金。2009年财政补偿资金20448万元,增长48.27%。
资产总额2065362万元(其中货币资金851525万元),平均5464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772739万元,平均4690万元。
五、信用担保机构的社会效益
据统计,2009年担保后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新增销售总额1700多亿元;新增利税总额170亿元。
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担保机构实力稳步提升,担保能力保持高速增长水平
从图表四可看出,我省担保机构担保实力稳步提升,担保资金从2005年的46.3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0.56亿元,增加了2.68倍,2005~2008年担保资金的平均增幅是38.68%,2009年虽然有不少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担保资金的增幅为38.05%,略微低于2005~2008年四年的平均水平;户均担保资金2009年增加到4512万元,金额上虽是2005年的2.42倍,在增长幅度上明显低于前四年的平均水平,2009年户均担保资金增幅19.78%,比前四年平均水平低了6.74个百分点。2009年担保贷款总额和担保企业户数分别达512.31亿元和3.02万家,由于开展了“暖春行动”,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28.61%和47.16%,增长速度快于2005~2008年的四年平均水平,尤其是担保企业户数高速增长。
二、小额贷款担保占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我省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服务的特点
2009年,全省担保机构共为3.02万户中小企业提供5.89万笔合计512.31亿元的贷款担保额,平均每户担保金额为169.74万元,平均每笔贷款担保金额额为87.01万元。担保金额在10万~100万元的担保有32736笔,占全省担保笔数的55.6%;其担保总额1196337万元,仅占全省担保总额的23.35%;其户均担保总额仅36.54万元,占全省户均担保总额21.53%。担保金额小而担保笔数多,充分说明了我省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服务的特点。从担保费率看,担保机构一般收取年担保费率1%~3.5%之间,大部分在2%左右,并没有给中小企业增加过大的融资成本,得到了企业的欢迎、银行的合作、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同。
三、全省担保机构代偿笔数减少,但代偿总额和损失总额增加明显,加强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的任务依然艰巨
2009的代偿笔数851笔,代偿总额为32798万元。与2008年比,代偿笔数减少255笔,代偿总额增加8988万元。2009年代偿总额增加,且累计代偿率从2008年的0.308%上升到2009的0.393%。2009年代偿损失为2295万元,比2008年增加了1105万元,累计代偿损失率为0.035%,比2008年的0.031%增加0.004%。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加上我省中小企业产业和出口结构的特殊性,代偿总额、代偿损失、累计代偿率和累计实际损失率增加有迹可循,同时也说明了加强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的任务依然艰巨。2009年我省担保机构提取风险准备金41751万元,比2008年增加9018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0448万元,比2008年增加9870万元,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四、政策型、商业型、互助型担保机构并驾齐驱,共同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做出贡献
我省政策型担保机构有102家,占全省担保机构家数的26.98%,担保资金51.71亿元,其中政府资金29.88亿元,占担保资金总额的17.52%,国有控股11.72亿元,占担保资金总额的6.87%,两项合计共41.6亿元,占担保资金总额的24.39%。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有84家,其中全部由政府出资的有38家,全部由国有控股出资的有11家。政府出资在50%以上的担保机构有55家,其中杭州10家,嘉兴9家,宁波和丽水各6家,绍兴和舟山各5家,湖州和台州各4家,衢州3家,温州2家,金华1家。国有控股50%以上的担保机构有21家,其中杭州4家,宁波2家,嘉兴5家,温州3家,湖州4家,衢州、绍兴和舟山各1家。2009政策型担保机构共担保181.73亿元,占35.47%。商业型担保机构有255家,占全省担保机构家数67.46%,担保资金115.19亿元,占67.54%;2009共担保323.57亿元,占63.16%。互助型担保机构有21家,占全省担保机构家数5.56%,担保资金3.67亿元,占2.15%,2009年互助型担保机构贷款担保总额7.01亿元,占1.37%。
2009,政策型担保机构户均担保资金为5609万元,商业型担保机构户均担保资金为4517万元,互助型担保机构户均担保资金仅为1745万元;政策型担保机构代偿金额为10486万元,商业型担保机构代偿金额为22130万元,而互助型担保机构为182万元。
政策型担保机构主要为县级担保机构有69家,占政策型担保机构102家的67.65%;商业型担保机构主要为市级担保机构有120家,占255家的47.06%;互助型担保机构基本上都是乡镇级担保机构,有17家。
商业型担保机构无论从家数、注册资本、贷款担保额看均已占全省担保机构的半壁江山以上,商业型担保机构户均担保资金为4517万元,具备较强的担保资金实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政策型担保机构,凭借组建单位具备的政府协调优势和信息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政策型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良好,户均提取风险准备金达163.63万元,分别高于商业型和互助型担保机构66.73万元和146.87万元,户均获财政补助84.3万元,分别高于商业型和互助型担保机构38.75万元和73.3万元,比商业型、互助型担保机构享受更优惠的政策。而互助型担保机构则是主要扎根于乡镇经济,出资企业之间彼此信息透明,机制设计合理。
全省担保机构资产负债率为19.45%,其中政策型为21.38%,商业型为18.76%,互助型为11.76%。全省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1.57%,其中政策型为49.92%,商业型为67.54%,互助型为59.94%,三类担保机构都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为主业。全省担保机构实现利润24712万元,资产利润率为1.20%,说明担保业务是一个低收益的行业,需要创新开拓符合市场需求的盈利模式,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各市担保机构发展呈现新的特点,金融活跃程度与担保发展紧密相关 全省户均担保资金,舟山地区最高,为10313万元,绍兴地区次之,为8563万元,户均担保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还有杭州和台州地区,分别为5220万元和6250万元。湖州、衢州地区户均担保资金规模偏小,均约为2696万元。担保放大倍数相对较高的是宁波和衢州地区,分别为4.71倍和3.82倍,担保放大倍数相对较低的是湖州和金华地区,分别为1.7和1.95倍。在担保资金上,除衢州地区外,其他地区担保资金均有所上升,嘉兴、湖州、丽水地区担保资金增加尤其明显;在担保总额上,金华2009年担保额增加量相对较少,而其他地区均发展稳定;在放大倍数上,我省2009年平均放大倍数为3倍,比2008年的3.12倍下降了0.12倍,杭州、温州、嘉兴、湖州、金华、台州六个地区的放大倍数都比2008年要降低,但绍兴的放大倍数2009年达到了3.5 倍,仅次于衢州;在担保机构家数上,2009年全省担保机构达378家,比2008年增加50家,其中湖州地区增加27家,杭州和绍兴地区担保机构减少,尤以杭州最为明显,减少了11家。
担保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主要集中在杭州(10家)、台州(7家)地区,5000万~1亿元之间的主要集中在杭州(26家)、宁波(22家)、嘉兴(13家)和台州(13家)地区,3000万~5000万元的主要集中在嘉兴(17家)、湖州(12家)、温州(11家)地区,1000万元~3000万元的主要集中在湖州(38家)、嘉兴(19家)、杭州(13家)地区,1000万元以下的主要集中在嘉兴(6家)、杭州(5家)地区。
各市都有政府出资担保机构,嘉兴、杭州较多,除丽水、舟山外,各市商业型担保机构数量均超过了政策型担保机构。互助型担保机构主要集中在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