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跨世纪的希望和挑战—80 年代以来拉美教育的新发展

时间:2019-05-13 02:5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 跨世纪的希望和挑战—80 年代以来拉美教育的新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 跨世纪的希望和挑战—80 年代以来拉美教育的新发展》。

第一篇:教育 跨世纪的希望和挑战—80 年代以来拉美教育的新发展

sunshine

教育:跨世纪的希望和挑战

—80年代以来拉美教育的新发展

曾昭耀

人类又进人了一个世纪之交的年代。在当今年代,人们深信,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力量之所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把眼光转到了科技和教育,相信有了现代教育,就有现代科技;有了现代科技,就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综合国力;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平与发展才会有真正的保障。于是,教育就成了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跨世纪的希望。但是,发展教育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条件分不开的;跨世纪的希望,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跨世纪的挑战。近20年来拉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事实足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教育发展战略的再选择

80年代以前,拉美国家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当时,国家的工业化和国内市场是受国家保护的,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满足这种受国家保护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变了,在市场完全开放、经济日益国际化和国内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教育的发展应选择何种战略,是拉美国家教育改革所面临的第一个严重挑战。

发展教育属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都有一个生产与分配的问题。物质文明建设有一个物质生产和物质财富分配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一个精神生产或知识生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和知识分配(教育机会和教育体制)的问题。在拉美,无论是知识生产还是知识分配,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知识生产的问题主要是知识生产的依附性,几乎所有最有活力、最现代化的部门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最优秀的人才都在国外培养,本国生产部门对技术的需求疲软,造成技术革新乏力,技术贡献特别是高技术贡献稀少。由于资金短缺,吸收进口高科技的能力也有限。这种情况不改变,拉美国家在今后的国际经 济竞争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知识分配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机会不均等,“愈富者分配愈多,愈穷者分配愈少”。像危地马拉和海地这两个国家,文盲竟占人口总数的49.9%和4700。所以,普及教育仍是拉美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改变知识生产的依附地位,就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培养自己的高科技人才,也就是要解决一个教育现代化的问题;而要解决知识分配不公的问题,则又要大力普及教育,特别是普及基础教育,也就是要解决一个教育民主化的问题。这就是说,拉美国家同时面临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挑战,同时面临着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双重挑战。但是,拉美国家的财力不容许它们在普及和提高、在民主化和现代化这两个方面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合理地调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呢了这就是近年来拉美国家在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向题上所讨论的上要问题。

教育资源的配置无非是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由政府按一定的规划进行调配,一种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进行配置。80年代以前,拉美国家大多实行前一种办法,教育的管理是高度集权制的。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后一种办法,即实行分权制和私有化。事实证明,分权制和私有化虽然能调动地方和私人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把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带进了教育领域,导致教育的更加不平等,从而违背了教育的民主化原则。因此,围绕教育分权制和私有化问题,拉美教育界一直存在严重的分歧。赞成者认为,按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教育经费所占国家预算的比重会相对日渐减少,而教育需求则日渐加大,必须提倡私人办学;而且,公私竞争还可以提高教育效益。反对者则认为,市场竞争无法保证sunshine

社会对教育的投资,而且,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收费高得多,它们又从不考虑和照顾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各种因素,因此,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拉美的教育私有化并不是80年代才开始的。由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拉美国家早在60年代就实行了奖励和扶持(提供财政补贴)私立学校的政策,私办教育很快发展起来。譬如阿根廷的各级各类私立学校X1961年的3342所增加到1977年的8730所,学生人数从X2,9万增加到155, 9万。委内瑞拉私立学校的注册人数从1971年的25万增加到1980年的58万。在哥伦比亚的中、高等教育中,私立学校已经占了优势。所以,对私办教育的评价应该以这30多年的实践为依据。应该承认,在有些拉美国家,私办教育是有成绩的,它的确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譬如在智利,由于私办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公共教育开支从1981年的1,71亿美元减少到1988年的1,15亿美元①。但更应该看到,教育私有化和市场化带来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私办教育往往把非赢利性的教育事业变成了少数人捞取巨额利益的工具,甚至还利用国家的补贴损公肥私。如巴西等国的一些私人部门就非法创办了被人们称之为“蜕化的私立大学”,以合法的形式从事非法活动。而且,私立大学大都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对有利可图的专业,趋之若鹜;而对无利可图的专业则无人问津;挂名“高等教育”,却根本不从事国家所需要的科学研究。更不用说,面对这类学校,穷人只能是望而兴叹而已。更严重的是,单纯的市场机制,往往还把大批穷人的孩子卷进了市场,从而使得义务教育无法落实。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字,在拉美10~14岁的少年儿童中,已经有730万 成了拉美劳动力的组成部分。如果再加上10岁以下的童工,这个数字可能达1200万。他们的劳动时间长,工资特别低,甚至没有工资,而且还没有社会保险。这是市场力量给人类带来的悲剧②。

关于教育发展战略的论战尽管还在继续,但基本的意见还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教育发展的问题上,还是应该由国家来进行有力的宏观调控;私人积极性应该得到保护,但私人积极性的发挥也应该服从国家的领导,不能任凭市场竞争法则那只“看不见的手”去自发地支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调节教育资源的配置。譬如墨西哥1989年颁布的《教育现代化纲要》就只要求高等教育在财政上尽可能做到白给,而且,其战略原则是要“有助于同贫困和不平等作斗争,体现教育的民主主义和民众主义的性质”③。

二、教育如何为国际经济竞争服务

冷战结束后,拉美各国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主要变成了一种由于经济的集团化和全球化而日益强化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拉美各国由于知识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依附性特点造成的不利地位越来越明显。教育如何在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斗争中发挥作用,教育如何为关系着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国际经济竞争服务,就成了拉美各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第二个严重挑战。

传统的拉美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当封闭的体系,没有为生产建设服务的科学研究功能和技术开发功能。因此,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拉美高校的科研力量是十分薄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过多次的改革,这种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总的说来,拉美高校仍很少在本国的经济发展中运用和发挥自己的科技开发能力。与世界科技发展的水平相比,拉美科技的地位是不高的。到80年代中期,拉美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8.300,而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生产总值的6%;制成品的出口总值只占世界制成品出口总值的1.8%;科学发明者的人数只占世界科学发明者人数的1.3%;工程师和科学家人数只占世界工程师、科学家人数的2.500;每个科学家平均所使用的资金不及发达国家科学家的1/3;国家投人科研的经费只占世界科研经费的1.3%。80年代以来,虽然有些国家开始增加科研经费,据拉美经委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料,巴西科研经费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0年代初的0, 58%提高到80年代末的0.61 0 o,同期人均科研与开发经费由9.3美元提高到14.3美元;同期古巴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0.72%提高到0.9300,人均科研与开发经费由19.8美元

提高到23美元,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等国的科研经费也有程度不同的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另外,拉美的科学研究过分集中于农、林、渔3业,而对制造业的研究和开发则很薄弱,如阿根廷1980年用于农、林、渔3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科研总经费的26.2 0o,而用于制造业的仅占6.300。巴西、哥伦比亚等国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这种状况很不利于拉美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不利于拉美国家参与高增值商品的市场竞争。

现在,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拉美各国有识之士的深切关注。由于新的世界技术革命,国际经济结构和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六七十年代以前,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工业化而进行扩张的。当时的国际分工,先是发达国家生产和提供工业制成品,殖民地附属国生产和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后是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和提供资本和资本货物,发展中国家生产和提供初级产品和轻工业产品。六七十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经过新的科技革命,已经掌握了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进入了所谓“后工业化”时代,改变了它们原先的通过工业化而进行扩张的条件,使它们有可能把自己的发展与扩张建筑在高新技术的所谓“后工业服务”的基础上。于是,世界开始出现新的国际分工,这就是发达国家把它们对高新技术的控制和垄断作为其全球性竞争的最重要武器,为世界提供所谓“后工业服务”,而发展中国家则充当发达国家这些“后工业服务”的市场,并为发达国家生产和提供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对于拉美国家来说,出口是解决它们偿付外债以及生产现代化所需外汇问题的惟一途径,而要使自己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它们又不得不求助于发达国家新的工业技术。这样,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不是发展中国家知识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依附性日渐减少,而是这种依附性越来越严重。其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国际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加剧。所以,拉美国家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现在都已清楚地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国家的现代化问题,就必须改变自己国家在知识生产上,也就是在科学技术上所处的依附地位,就必须实行“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战略”④,就要把教育,把培养科技人才,发展高新技术,摆在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就要尽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拉美国家才有可能“获得更自由的发展”,才能对付发展中国家所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和外部形势的恶化”⑤。

基于这种认识,近十几年来,拉美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下大力气创办或办好一流的、高质量的大学。巴西1993年创办的州立北里约热内卢大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所大学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为榜样,设计一整套以基础学科及由此而产生的技术学科为基础的学科体系,同时要求学生必须选修21世纪新领域的科技知识,负有使巴西文明与未来全球实际协调一致的使命,因而被称为“面向第三个一千年的大学”。该大学既重视基础教学又重视能力训练。它还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把知识创造工作摆在优先地位。一年多来,该大学已装备了价值200。万美元的实验设备,并聘请了20多名俄罗斯杰出科学家在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工作⑥。

在建设高质量大学的同时,拉美国家还普遍加强了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如墨西哥1959年还只有5所大学开设研究生课程,到80年代,开设研究生课程的高校已超过100所,研究生人数从1970年的4088人增至1989年的4.3万人。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开发工作普遍受到了重视,譬如秘鲁农业大学创办了现代化放射性同位素试验室。委内瑞拉中央大学成立了开发研究中心。墨西哥蒙特雷高等理工学院前不久投资200。万美元建立了先进技术中心,负责新技术的开发、转让和推广工作,并向各公司、企业提供设计图纸和制成品。该学院还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合作,制订了在最近几年培训3000名程控统计技术人员的计划。巴西圣保罗大学和圣保罗技术研究学院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还专门创立了自己的企业,以便把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

三、教育民主化建设中的新创造

80年代的债务危机后,拉美各国普遍执行了“新自由主义”政策,社会的两极分化空前加剧,教育机会越来越不平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不民主。所以,如何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是拉美教育改革面临的第三个严重挑战。

对于拉美国家来说,所谓教育民主化,实质上就是如何在贫困地区普及和提高基础教育的问题。

拉美国家国民收人分配不公、贫富分化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据拉美经委会的统计,拉美的极端贫困人口已达1.83亿。国际劳工组织1991年10月在基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还指出,在社会贫困化问题上,拉美地区属世界之最,比亚洲和非洲还要严重⑦。

社会贫困化的结果,首先就影响了教育的发展。80年代末,拉美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仍高达15.3 %, 6~11岁儿童入学率只有87.3%,中等教育的入学率不到55 %,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墨西哥,80年代末仍有420万15岁以上人口是文盲,170万10~14岁儿童上不了学⑧。而到2000年,拉美地区的人口将从1990年的9.37亿增加到5.26亿,平均每年净增890万人。这种人口形势对教育的压力显然是十分沉重的。

面对十几年来拉美社会贫困化的挑战,面对拉美各国社会和地区存在的巨大差距,拉美各国的教育家认为,仅仅依靠传统的正规教育的途径,是很难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目标的。因此,它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援助下,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为贫困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的改革和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智利的“900所学校”计划和哥伦比亚的“新学校”计划就是两个较为成功的例子。

“900所学校”计划是在智利军政府“还政于民”之后,新上台的文官政府在教育政策上的一大创举。该计划开始于1990年3月,目的是要在最贫困的学校(按两个标准选定:学生出身都很贫苦;学校教学条件不好,学生学业成绩普遍低下)提高初等教育的质量,使社会经济条件最差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真正平等的教育机会。该计划最初在全国900所最贫困学校实施,资金主要来自瑞典和丹麦两个国家的援助。到1992年,实施该计划的学校已增加到1385所小学,占全国公立小学总数的1500}学生22万多,占全国小学学生总数的20%。该计划的具体目标主要是:(一)提高1~4年级学生的读、写、算技能;(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三)训练视导员,使之能承担教学指导人员的任务;(四)改变教师对待贫困学生的错误态度,使教师懂得自己对学生成绩好坏所负的责任;(五)在教师中提倡并推广集体备课制度;

(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实行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化。

“900所学校”计划由智利政府教育部负责领导,并从智利各主要的教育研究机构聘请一批专家,组成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该计划的实施。在一般情况下,计划的实施由建校开始,然后把重点转到视导员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上。计划的具体实施,主要靠视导员,视导员每年集训3次,每次一周。教师的在职培训由视导员负责,培训内容分12个单元(数学教学法和语文教学法各6个单元),每单元两小时。在数学教学中,强调要把数学当作一门能应用于儿童生活实际的功课来教学,而不是当作一门抽象的学科来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首先要训练儿童自己表达思想的能力,然后再把重点转到学习语法和规则上。

“新学校”计划是哥伦比亚在美国国际开发署、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资助下,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单班制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实施的一项为农村地区儿童提供优质完全小学教育的计划。1978年,大约有500所学校采用这种“新学校”教育模式,到1989年,发展到17948所,计划到90年代中期,发展到4.1万所。

“新学校”教育模式有一个适合农村儿童生活方式的灵活的升级制度。儿童可以按自己的学习速度从一个年级升入另一个年级,允许儿童因为要参加农业劳动或因为有病或其他合理的原因而暂时离校,并允许他们随时返校,接受教育。这种灵活的升级制度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新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课程不再以学期、学年为单位组织教学,而是按单元组织教学。在新的教学制度下,学生如果暂时退学(在农村是常有的事),他无论什么时候复学,都可以接着学习下一个单元的功课,而无须采用传统的“留级”或“蹲班”的办法,重复学习已学过的功课。

“新学校”计划鼓励主动、积极的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研究和创造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新学校”计划编写有适用于2~5年级学生的教学法指南和学生用书。“新学校”还提供机会,让学校与社区保持紧密的联系。

“新学校”计划有严格的教师培训制度。为达到培训的目的,还专门编写了一本题为《建设新学校)的培训手册。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般要参加4个专题研讨会,并参观示范学校(每个学区1所);在专题研讨会上参训教师交流采用新学校模式的经验。

“新学校”计划有一个全国性的管理系统。中央设全国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政策和提供技术援助。每个行政区设区委员会,由该行政区的教育干事、财政部的教育干事以及该行政区的计划协调员等成员组成,专门负责“新学校”计划的实施。

哥伦比亚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对“新学校”计划所创办的新学校进行了多次评价,结果表明,“新学校”计划是在农村师资力量较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学生在学业成绩、创造性和公民教育方面,同传统农村学校的学生相比,一点都不差,甚至还要更好些。新学校的学生都是最贫穷的学生,依靠传统的农村学校要想给这些最贫穷的学生提供完全的小学教育是难以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墨西哥《至上报》,l992年5月30日.②参见埃菲社圣何塞1999年10月22日西文电.③参见墨西哥公共教育部:《教育现代化纲要》,1989年版,第1部分.④参见埃利亚·莫鲁母·埃斯皮诺萨:《生产现代化与墨西哥高等教育》,载《未来的大学》1990年第5期.⑤同④.⑥参见巴西《标题》周刊,1994年9月29日.⑦拉美经委会《经济与发展通报》.1992年,第4~13页.⑧参见墨西哥教育部《教育现代化纲要》.1989年版.第7~8页

欢迎阅读本文档!

第二篇:跨世纪呼唤大教育

建立学习型企业应确立“大教育”观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国有企业在转轨改制的过程中,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企业特点,不断拓宽思路,建立“大教育”的运行机制,以适应企业跨世纪的需要。有些企业特别是经营效益较差的企业,其教育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上课、考试等都不过是走个过场。今天,我们面临的是激烈竞争、“适者生存”的环境,再也不能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必须下大力气把“大教育”工作抓到实处。

所谓企业“大教育”,是指职工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企业各种管理制度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组织机构、政策制度、教育培训、运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大教育”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企业管理,仅把职工岗位技术培训纳入管理环节,轻视职工思想道德教育,职能单一部门化。“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注意发挥劳动者的能动作用,将职工素质教育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劳动态度及心理情感等对劳动成果和企业信誉的影响,把对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看成比业务技术培训更重要的工作。“大教育”把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岗位技术教育集于一体,并融合于企业管理之中,进一步丰富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大教育”是企业凝聚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企业的凝聚力,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完善的社会形象,优厚的利益政策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来自于职工对企业理念的认同、感情的培育、职业的热爱和利益追求而产生的向心力。这二者归根到底都取决于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素质教育在凝聚力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教育”是强化职工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机制。“大教育”机制,就是企业实施职工素质教育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之所以称之为“大”,一是地位高,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二是对象全,即包括全体职工;三是内容宽,涉及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诸方面的内容;四是系统管理,企业设专门机构统管和指导各目标责任部门的教育活动。

企业要确立“大教育”观,必须要注意几下几点:

一是要营造学习化生存环境,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企业不仅要大力倡导“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还要善于在内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从领导做起,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把日常工作看成不断学习的过程;其次改善员工学习的物质环境,如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多订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信息报刊;第三,制定有利于员工学习的相关政策,如在一定条件下鼓励员工根据工作需要不脱产进修;第四,兴办内部期刊,鼓励员工发表文章或给企业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无论在物质奖励方面还是在精神鼓励方面,都明显地向积极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员工倾斜,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做出积极贡献的员工,企业不仅大张旗鼓地表彰,还要给予物质上的重奖,从而营造一种讲学习、促创新的企业内部风气。

二是教育者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思维看待新事物、新问题。首先,我们的领导同志尤其是负责建立学习型企业工作的同志,要多为自己“充电”,切忌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其次,要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使学习型企业建立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对象,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就企业职工而言,文化结构起了很大的变化,具有高学历的

1同志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过去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恐怕已经难以形成共鸣,他们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与对象,需要的是人格上的充分尊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者要放下架子,去聆听而不是发号施令、去交流而不是去教训。

三是被教育对象必须是全员参与。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全员是一个团队的概念,我们大力倡导的是在团结协作、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的积极学习,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与这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要建立的是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念,有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企业的优秀团队。

四是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企业“大教育”机制包括目标体系、管理体系、运作体系、保障体系和考核体系、激励体系六个部分。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的基础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软件方面,一是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二是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三是建立长设的信息收集处理部门,有专人负责。有了一定的人和物质的基础,还要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设想,针对本企业员工的特质,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自身企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

五是教育内容要完整、充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靠教育培训,这是提高企业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员工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培训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岗位业务技术培训,还包括有:职工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精神教育,爱岗敬业教育,主人翁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厂规厂法、劳动纪律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安全质量意识及操作规程教育,市场经济理论与竞争意识教育,再就业技能培训及择业观念教育,还包括对领导干部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教育、企业管理知识和智能教育。

六是目标责任要做到统一性、具体。“大教育”机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职教工作应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目标,把企业内部涉及职工教育的部门纳入同一体系,用目标责任制加以管理,用客观的评价体系加以考核,以此达到提高全员整体素质的目的。

七是教育方式要形式多样。因教育内容的广泛丰富,教育的方式也要灵活多样,除送去培训、脱产学习、定期轮训外,还可采用学习考察、在岗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讲评会等形式,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将形式与内容统一于教育活动之中。“大教育”观作为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拓宽新领域。要着眼于职工在企业改革中产生的新的疑虑和困难,着眼于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课题和困难,着眼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着眼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迷茫和压力,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四有”队伍为己任,强化素质教育,早日实现强企富民目标。

第三篇:跨世纪的农民教育何去何从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座坚不可摧、巍然屹立的大厦,那么,九亿农民便是这座大厦的基石,跨世纪的农民教育何去何从。曾几何时,多少党员干部或召开村民大会,或走村串户,或专线广播……对广大农民开展以时代主题为内容的富有成效的教育。然而,现在有不少人感叹:农民教育难了、少了。在奔向新世纪的征途上,农民教育何去何从?带着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们深入东阳市、**县、浦江县、婺城区等地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走访。本次调查共召开8个座谈会,走访了20个左右农村家庭,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400余份,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农民对教育的“估价”

1、农民教育内容的现状及农民对教育内容的企盼。

调查中,我们将农民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政策文件教育”,“科技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

从调查的统计结果看,农民接受这四个教育内容的比例分别为26.6%、45.5%、15%、13%(见表一)。

表一:农民教育内容的现状调查汇总表

类 别

被调查 的对象分类

回答人次数

乡镇、村组织学习的内容是哪些

党课“三基”教育

政策文件教育

科技知识教育

法律知识教育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纯务农的群众

522.7

350.0

812.110

15.1

务农兼经商的群众

30.427

39.1

15.9

14.5

村支书、主任

421

532.6

145.7

510.9

10.9

村民小组(生产队)长

23.8

46.7

18.1

11.4

合 计

282

26.6

130

45.5

315.0

13.0

可见,我们实施农民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政策文件”。

然而,在回答“您最喜欢的学习内容是哪些”时,“科技知识教育”最受欢迎,占38.3%,而“党课‘三基’教育”只占12%,“政策文件教育”占31.6%,“法律知识教育”占有18.1%(见表二)。

表二:农民教育内容的需求调查汇总表

类 别

被调查的对象分类

回答人次数

乡镇、村组织学习的内容是哪些

党课“三基”教育

政策文件教育

科技知识教育

法律知识教育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纯务农的群众

47.0

543.9

238.6

610.5

务农兼经商的群众

19.2

28.2

33.315

19.2

村支书、主任

511.9

228.6

40.5819.0

村民小组(生产队)长

9.5

28.6

4341.0

21.0

合 计

268

12.0

31.6

38.3

118.1

调查表明,当前在农民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中,“科技知识教育”排首位,其次是“政策文件教育”。

由此可见,各地在确定农民教育内容时,既要继承,也要发展。为了满足农民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实现由传统的教育内容向务实的教育内容过渡。

2、农民对教育形式的企盼。

在我们所列的“党员大会”、“户主大会”、“阅读报刊”、“村民大会”、“基层党校培训”、“板报、广播”等六种教育形式中,请农民选择较好的一种或几种。从统计结果看,选数比例较高的是:“村民大会”、“板报、广播电视”、“户主大会”,分别为29.5%、26.4%、24.9%,而“党员大会”、“阅读报刊”、“基层党校培训”分别只有14.7%、3.5%、1.0%(见表三)。

表三:您认为采用哪些教育形式效果比较好

类 别

被调查的对象分类

回答人次数

党员大会

户主大会

阅读报刊

村民大会

基层党校培训

板报、广播电视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选数

比例

纯务农的群众

212.9

526.9

44.3

34.420

21.5

务农兼经商的群众

12.3

22.6

54.7

25.5

34.9

村支书、主任

418.7

24.0

22.7

2128.0

26.7

村民小组(生产队)长

145

15.2

25.5

64.1

329.7

42.8

22.8

合 计

419

14.7

24.9

3.5

123

29.5

1.0

26.4

以上结果对我们触动很大。近年来,不少从事农民教育工作的同志认为,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村民大会”、“户主大会”很难开,农民又不欢迎,效果也不好。调查表明,以上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村民大会”、“户主大会”恰恰是农民喜欢的教育形式。此外,“板报、广播电视”等大众宣传媒体也在农民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农民教育内容要适合农民“口味”

改革开放20年来,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在逐年提高,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不满足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吃穿不用愁”的生活,而要求过上“收入六千元,人寿八十年,种田打电话,农村象花园”的初步现代化生活,调查报告《跨世纪的农民教育何去何从》。农民的思想从简单地关心经济生活转向关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政策、知识的学习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开展跨世纪的农民教育过程中,应着重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教育:

1、加强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教育。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江苏、上海、浙江农村时也强调:“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共浙江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通过的《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中提出,浙江省计划在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市、县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也确定了具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间表。以上会议和文件都是现阶段各级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确定的基本方针政策。我们要通过这些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农民认识到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意义、条件和目标,克服困难,勇于创新,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积极投身新农村的建设。

2、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教育。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农民的教育离不开市场经济知识的内容。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使农民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农村城镇化的根本途径。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引导农民探索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学会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和投资,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从而杜绝一些农民盲目投资出现的“黄桃婺江倒,中药当柴烧,柑桔无人要,珍珠低价销,市场摸不透,增产不增收”的悲剧重演。

3、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

从我市人多地少和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出发,二十一世纪的农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物种塑造,新快速繁育技术应用,新农业工厂构建,新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新能源开发,新的空间领域拓展等生物技术系统和以电脑管理为主的电子系统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将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就是为了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而培育一大批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新型农民和带领广大群众致富的能手。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教育。

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人的现代化建设是关键环节。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有了深刻的变化,总体上看是积极向上的,具体表现在致富不忘国家,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民主、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正在确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交融条件下,拜金主义、小农意识、宗族观念和封建迷信等各种落后思想还不时出来作祟。有个别农民对政府的态度是:“包产到户不靠你,公益事业不管你,不偷不抢不怕你,出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还骂你”,无政府主义思想严重。还有极少数农民“富贵思淫欲,贫贱生盗贼”,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成为了农村社会的害群之马。

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在农村中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成规陋习;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提倡科学进步,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文化,反对聚众赌博,努力解决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5、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关键在于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使党员明确肩负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积极带领农民群众扎扎实实地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好。

三、农民教育形式需要“扬弃”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加以抛弃,而是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吸取旧事物中某些积极的东西,从而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农民教育的形式也是如此,在“打土豪分田地”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从“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重大农村变革中,农民教育形式在“扬弃”中发展,在“扬弃”中创新。从识字班、晨晚呼、标语口号、墙画壁画、文艺表演、大会宣讲发展到现在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手机信息等,其中,一些传统的看起来似乎毫无“新意”,但实践证明却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被继承了下来。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当今农民教育,应该是在继承发扬“村民大会”、“户主大会”这些教育形式的同时,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手机信息等教育形式,开展农民教育。

1、村民大会、户主大会仍然是当前农民教育的主要形式。

以大会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在我党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许多农村工作是以大会的形式进行发动、贯彻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后,有的基层党组织抓具体的经济建设多了,抓经常性的农民集中性教育少了,部分地方出现了“上面会灾,下面会荒”的现象。那么,农民究竟欢迎不欢迎大会形式的集中性教育呢?今年4月20日,永康市古山镇坑里村组织召开了一次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教育为主题的村民大会。一大早,绝大多数村民就搬出自家的桌子、凳子到露天会场集中,其中有位103岁的老太太也不甘落后,提早进入了会场。农民们整整齐齐地坐在那里等待市、镇干部作报告。许多市、镇干部为之感动。另外,我也曾分别到婺城区东孝乡王牌村、陶朱路村召开过村民大会,围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讲过课。当时,会场内由人数不多发展到爆满,此后,出现了窗户外都挤满听众的现象。主持会议的乡党委副书记方兴木,在会后了解到:许多农民反映:长时间没有开群众大会进行教育了,心里想得慌,于是就凑过来听听。老师讲得很贴近农村实际,一听就不走了。

2、新闻媒体的教育形式前途宽广。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形成农民教育氛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大众媒体的宣传教育形式作用越来越大。农民喜欢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形式。只要农民教育工作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编写出“三贴近”的乡土教材,通过大众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的运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形成文明创建热潮。要大力宣传农村创建文明镇、村、户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把“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内容传播到千家万户。

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形成文化常下乡。要激发更多的人参与“三下乡”活动,在为农民排忧解难过程中,把教育内容送到农村。农民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农民教育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编印科技、卫生资料,图书报刊,年历年画,诗歌散文等;编排健康向上的戏剧、曲艺节目,通过“三下乡”活动把农民的教育内容送到千家万户,这也是农民教育的一种极好形式。

我国农村人中占绝大多数。“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小康。“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素质问题。农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农民教育内容关系到农民教育的质量;农民教育形式关系到农民教育的效果。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十分重视农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才能抓住“三农”工作的牛鼻子,才能造就出一代跨世纪的新型农民。

第四篇:推进我乡教育新发展

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

解读我乡教育现状 推进教育工作新发展

——党委中心组学习发言稿 中心学校 朱有瑾 2011年6月30日

近半年来,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了全国上下,省、市领导乃至中央各级领导先后做出重要批示,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作为创先争优的典型代表,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杨善洲精神犹如大亮山上空一颗璀璨的星星,再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施甸人的骄傲。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建党90周年,在市、县和乡党委安排部署的创先争优“三查三看”教育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宗旨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木老元乡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乡实施“农业稳乡、科教兴乡、生态立乡、文化名乡、基础建设强乡”五大发展战略,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了“调整布局、集中办学、提高效益”的办学目标。在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后,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学校管理者,要以杨善洲精神为动力,深入思考我乡教育现状,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解读我乡教育现状。

木老元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民族乡,由于地域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环境差。

近几年来,在县、乡党委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对农村教学网点布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乡积极贯彻落实,以前一村一校的现象不复存在。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学校教学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精简了教师队伍,减少了教育经费投入。但是也出现了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调整之后,有很多学生上学离家太远,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有的学生成为留守儿童,成为潜在的辍学生,严重影响这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资金投入重城镇轻农村,使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在“两基”迎“国检”期间,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如增添了部分图书、仪器等),但要满足完整的科学实验仪器,尚差大部分仪器;现在我乡小学无法开设计算机课程(没有配套教学用的学生计算机、没有多媒体教室设备、语音室设备、音乐教学设备等,就连教师上网查阅资料都很不方便);学生食宿条件差。以上这些仍是制约我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师流动频繁。

我乡教师80%以上是外乡镇人员,教师调动频繁,成长成熟教师外流,加之国家教育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实行定员定编,部分年轻教师被借用,音、体、美等专业教师难进,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教育新形势下教师除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要为学生的入学、辍学忙碌,要完成“两基”任务,要完成各种软件资料(现在的学校,不但要搞好教育教学,还要完善种种不相干的软件资料来应付各个部门的检查),教师忙于完善资料。在校点撤并集中办学模式下,加重了教师负担,既当老师,又当保育员,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就明显减少。

3、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我乡学校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他们接受先进思想文化教育的机会不多,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较为全面的初高等教育,导致家庭教育严重不足。随着打工经济的升温,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比例逐年增加,而受农村“隔代亲”传统思想的影响,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的儿童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过分溺爱下成长,天性活泼好动的儿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和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还有部分留守儿童是完全寄居在叔叔、伯伯家,这类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孤僻,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以来,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和经济上的压力都非常重,在他们的心里从小就烙下一个阴影,同时也给学校管理、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

2000年,国家宣布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又提出“两基”迎“国检”,巩固两基成果。事实上学生失学时有发生,辍学率仍出现了反弹。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加上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中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就业竞争体制的影响,导致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小学向初中过渡时,就有一部分学生流失。

二、推进我乡教育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要提高我乡的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乡党委“十二五”教育目标任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我乡教育有新的发展。

1、要在推进素质教育途径有新的发展。

要着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部署,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核心,以研究、指导和服务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有效机制。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文化认同感和文明意识。大力实施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教育等为一体的“三生教育工程”,引导学生认识、欣赏、珍爱和发展生命;要继续推进学生品德、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改革,探索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现代德育体系。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的品德与学识同增,能力与志向共长,身体与心理俱健。

2、要在实现布局调整规划上有新的成效。

巩固和发展好我乡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县、乡党委对我乡学校规划要求,扎实推进学校危房改造和加快信息技术建设建设,“一校三点”办学模式形成后,着力打造中心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办一所示范性的窗口学校辐射其它三个办学点,让山区里的孩子也能享受相对同等的、优质的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要在构建和谐教育有新的提高。

一是切实做好教育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实施好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积极与民政、团委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健全贫困生档案和贫困生救助机制,切实解决学生吃饭问题、寄宿问题、学习文具问题。

二是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我乡“双语”教学力度,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布朗族民俗、民风文化,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建设,使我乡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延伸。三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继续实施以新课程、新理念、远程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推行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制度,努力培养名师群体;落实好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积极争取专业教师配置,实现师资队伍均衡配置。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拓展工作思路,主动积极地工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引导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不断开创我乡教育工作新局面,让布朗山寨这朵教育奇葩开得更美。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有新的提高。

第五篇:无为教育新发展

无为县实验小学

“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推进新发展”

大讨论活动专题

无为教育“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历史上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一是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04亿元,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初中工程、校安工程,新建、加固校舍53.6万平方米,库内D级危房全部消除。二是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扩张,新增省示范高中2所、市示范高中9所、市示范小学1所、市示范幼儿园1个。启动实施了“城区教育翻番”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三是各类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幼儿三年入园率达59.7%;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5.1%;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中职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专业设置得到优化;民办教育日益壮大,新增办学机构12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突破,跻身于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行列。四是机制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新聘教师2414人,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义务教

育全免费;“两基”达标遗留债务全部化解。

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

纵观“十二五”,我们将迎来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优越的宏观环境。在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教育大政方针的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势必加大教育工作力度,陆续出台实施一系列强教举措,推动教育发展。二是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颁行,更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县县域经济的强劲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客观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四是有利的社会氛围。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成为教育发展有利的社会推力。

推进无为教育新发展的战略目标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崭新起点上,无为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有新举措、新作为、新形象。未来五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奋力推进无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力争早日实现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

下载教育 跨世纪的希望和挑战—80 年代以来拉美教育的新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 跨世纪的希望和挑战—80 年代以来拉美教育的新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80年代以前的中国设计教育

    80年代以前的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初期的设计基础课程, 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训练。注重通过临摹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状况的变化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

    2012以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6-2017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按照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在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前提下,健康教育水平又有了新......

    挑战教育的智慧

    挑戰教育的智慧--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由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安博教育集團、北京聖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09首屆安博教育高端論壇”11月7......

    《教育的挑战》读后感范文合集

    《教育的挑战》读后感看了《教育的挑战》这本书,文中的一句 “教育:认识你自己”,“教育:一种反思文化”令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自己在教育领域里有了一盏明亮的指示灯。众所周......

    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的跨世纪探索

    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的跨世纪探索 主体教育理论研究自80年代开始以来,在教育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体教育实验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6年多的时间,人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

    《放飞教育希望》读后感(精选合集)

    教育,感怀虔诚之心 衢州市实验学校——池超 草草读过几篇教育类的文章,也困惑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缺乏深入的挖掘、思考,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切的感知,有的,只是一些偶......

    希望教育培训中心致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在场的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希望教育培训中心计第五届计算机培训开学典礼现场。金秋时节,清风送爽,丹桂飘香。首先我代表希望教育培训中心向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