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时间:2019-05-13 03: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第一篇: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46-52页

某矿采区行人上山巷道设计倾角14°,净断面12m,总斜长为865m。首先自上而下掘进成巷700m,后因故停止掘进,剩余部分巷道改为通过联络巷自下向上掘进,与原掘进的巷道贯通。

如图4-10所示,在行人上山自上而下掘进过程中,掘进队因故决定停止掘进时,未及时通知地测科,因此测量人员未将导线测至掘进工作面停止位置,也未将已测导线点进行填图,待测量人员得知停止掘进时,工作面向上一段巷道已被水淹,无法再去丈量,只根据掘进队和测量人员共同的印象,将停止掘进的位置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当自下而上掘进巷道与原上山巷道快要贯通时,就根据不准确的巷道位置预报了贯通距离,结果掘进队在距离还有5m时,突然将巷道掘透,百余立方米的泥水突然冲下,侥幸的是人员在放炮时均已进入躲避峒,加上泥水量不太大,没有造成伤亡事故。

这一事故是由于填图不及时造成的,事后又凭印象进行填图,在填图位置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贯通距离预报,结果在预报距离内提前5m掘透,不少单位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有的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许多矿务局为确保安全生产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大同矿务局在《地质测量技术管理制度》中的“生产、安全联系制度”中就明确规定:“凡有下列情况、巷道已掘到位置、掘进停头暂不进行、封闭巷道等,在停头后施工单位通知地测科将巷道测到迎头,控制停头真实位置,并及时填图。测量结果有施工单位技术员签字。”淮南矿务局的《测量业务保安制度》也规定:“停工井巷在接到施工部门的停工通知后,应及时无遗漏地施测填绘到原图上,并注明停工日期。”执行这些规定都将会有效地保障安全生产。

事例二:由于导线测量和填图不及时,造成巷道误透

如图4-11所示,某矿二采区1号煤层回采工作面已形成,经进一步研究,决定眼1号煤层开切眼向上继续掘进111m,然后眼煤层走向掘进,在F21断层以南留设的防水煤柱围成BCDE一个小回采工作面,以多回收资源。

由于F21断层的作用,使1号煤层在石门的见煤点G沿煤层向西至3号煤层在石门的见煤点H的距离为46m,为了安全生产和便于3号煤层石门的维护,留设的煤柱宽度FH为20m,即从G点向北26m应停止掘进。但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测量人员位于施工队说明巷道计划掘金的距离,也没及时进行测量和填图掌握巷道进度及与石门之间的关系,更没有预料到与石门掘透的问题,而当时3号煤层石门早已停止掘进并停风,两巷道误透后巷道内瓦斯浓度已大大超限,险些造成一起恶性事故。

《规程》第90条规定:“。。。当掘进工作面接近各种采矿安全边界(水、火、瓦斯、老空区及重要采矿技术边界)时,除应及时延长经纬仪导线外,还必须以书面手续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在这一工程中,测量人员对施工工程的目的和要求就不熟悉,因此便不能很好地指导掘进工程,更没有及时进行导线测量和丈量进尺并填图,因此造成了误透石门的事故。对于类似的问题各局矿都在贯彻《规程》的实施细则和有关制度中作了严格的规定。淮南矿务局制定的《测量业务保安制度》中规定:“采掘工作面距井田技术边界、保护煤柱线或预透地点30m前,应书面通知施工部门和有关单位,并经常取得联系及时掌握进度和方向。”大同矿务局制定的《测量业务保安制度》规定:“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应准确及时地掌握巷道进度,把影响采掘有关测量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用书面通知施工单位、调度室、安检站,同时向总工程师汇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执行这些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是测量工作避免失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有力保障。由于测量管理工作问题及测量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中存在问题造成的工程事故事例及分析

《煤矿测量规程》第1条指出:“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煤矿测量工作中,不但要根2,据本专业的特点及工作的任务制定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而且在测量工作与其它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工作中,也需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便共同为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测量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执行制度不严格,或者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不好,也往往出现一些工程事故,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5.1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规程》不严造成的工程事故事例

事例一:在没有提供总体设计图的情况下,施工部门领导强令放线,造成矿井贮煤楼基础工程返工

某矿井设计年产原煤150万t。在建井期间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针,设计与施工管理混乱,设计图纸有时落后于施工进程。当时设计部门仅向施工单位提供了工业广场贮煤系统工程施工图,该施工图的平面位置尺寸仅与装车仓的纵横轴线发生关系,而没有标绘装车场平面位置,如图5-1所示,贮煤楼A轴线位于装车仓9轴线以西1.1m,1轴线位于装车仓C轴线以北7m。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施工图后,为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即指示测量人员按图放样,测量人员提出在没有提供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图的情况下,没有充分的校核条件,不能盲目对局部工程进行放样,以避免工程出现问题。但测量人员的意见不但不被重视,反而受到批判。在这种情况下测量人员不得不按图5-1的尺寸进行了放样,随后即破土开工。当贮煤楼的四个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四根联系梁均已浇筑完毕,贮煤场大面积钢筋已经绑扎好并即将浇筑时,才接到设计部门提供的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图,如图5-2所示。根据图5-2所标注的尺寸,贮煤楼A轴线位于装车仓9轴线以东1.1m,而不是以西1.1 m,这样一东一西恰好相差2.2m,即整个贮煤系统必须向东位移2.2 m。

为保证矿井工业广场生产系统的工程质量和各环节的整体协调统一,经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全面权衡利弊,最后决定按图5--2的标注尺寸重新放线施工。将原已施工的贮煤楼的四个基础和四根联系梁全部炸掉,已经绑扎好的贮煤场大面积钢筋统统解开位移后重新绑扎。返工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这一工程事故的发生固然有其历史原因,施工单位的领导和测量人员均应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规程》第2条在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中第二项就明确提出:“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第1 5 9条规定:“„„当对设计图纸有疑问时,应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在有关领导未签字的情况下,不得进行施工标定。„„”一些局矿针对类似的情况,为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也相应制定了具体的规定,例如大同矿务局在《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第十二条就明确规定了煤矿地质测量部门的权限,其中第二项规定:“(地质测量部门)与生产、技术部门之间产生分歧意见,在本单位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可向上一级主管领导(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上述有关规定都说明,测量工作人员必须须坚持原则,严格履行在矿山生产建设中的指导与监督的责任。以杜绝上述工程事故的发生。

事例二:由于下放的井筒中心线钢丝位置错动,造成9.6 m井壁返工

某工程处承担某矿主井井筒施工,该主井井筒直径6.5 m,壁厚O.5 m,采用双层井壁分段整体混凝土浇筑成井。外层井壁厚0.3m,内层厚O.2 m,井筒深508m。在井深 为286 m处浇筑内层井壁时发现井筒中心线至井筒东西帮的外层井壁距离不相等,相 差0.1~0.15 m,经检查才发现井口保护盘上下放中线的位置已经向西偏移6 0 mm,使 得井深28 6~2 9 5.6 m这段外井壁偏中60mm,为确保工程质量,进行了返工。

该井筒掘进时采用竖井激光指向仪给向,而在浇筑井壁时采用16号钢丝挂重作为井筒中心线,以指示井壁的正确施工。下放钢丝的绞车和竖井激光指向仪均设封口盘下5.8 m

处的保护盘上。激光束和钢丝均从同一个预先标定好的中线孔穿过。如图5—3所示,在激光束通过的孔上装置了一个用来下放钢丝的折页板,板上刻有小槽,用以确定钢丝下放的位置。在井筒掘进时,打开折页板,使激光束从直径为60mm的圆孔内通过,当进行井壁浇筑时,放下折页板下放钢丝使钢丝从折页的槽口通过。

当发现外井壁偏中时,检查下放钢丝的位置发现,折页板并未关闭,因此所下放的钢丝处在图中A点的位置,钢丝已偏离正确的并筒中心达30 mm。原因是在折页板处未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受碰动后折页板翻开没有及时发现,因此在9.6 m一段井简浇筑时利用错误的并筒中心线,造成了返工事故。

《规程》规定:“„„悬挂垂线点固定后,应在井简施I过程中定期检查。在每段砌壁前亦应进行检查,下线点位超过5 mm时,应立即校正。在这一工程中,显然采用折页板的方法但没有必要的固定措施,另一方面砌壁前未对钢丝位置检查,没有认真执行《规程》,因此出现了工程事故。

事例三:空间关系不清,造成两巷道误透

某矿一水平的开采已进入收尾阶段,正在回采8号煤层大巷煤柱。在8号煤层的下面有9号煤层,在9号煤层中开掘运输巷,为回收9号层煤柱做准备,在掘进中工作面出现落煤带,因此退回另开巷道,沿9号煤层伪斜方向掘进,倾角为5~7°。

如图5—4所示,巷道在掘进过程中突然与8号煤层回采工作面上机巷崩透,幸亏附近无人员作业,未造成人员伤亡。

上述故事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为8、9两煤层间距较小,局部有合并现象。在9号层运输巷掘进中遇到煤层变薄而退回重新开掘巷道时,测量人员没有根据两煤层间距较小并有合并的情况,及时进行测量,控制掘进巷道高程,特别是当所掘巷道与8号层回采工作面上机巷相近时,没有掌握两巷道空间的关系,造成两巷道崩透。同时,地质工作也没有尽到责任,在掘进队汇报煤层倾角变大时,未能引起重视,没有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此外,还反映了在一个开采水平临近结束收尾时,工作上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现象,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结果出现问题,险些造成重大人身事故。

《规程》第1 6 0条规定:“在施工c测量前,应熟悉设计图纸,验算与测量有关的数据,核对图上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几何关系„„。”在该工程中测量人员没有核对井巷间的几何关系,地质人员没有掌握煤层合并的情况,相互之间未能根据地质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也反映了管理工作上的薄弱。

事例四:由于中腰线管理不严,迁就掘进队已造成的错误,造成两巷道误透的事故如图5-5所示,某矿为解决采区运输问题,需从A点向采区煤仓掘进一条胶带运输机上山,根据附近已有巷道布置情况和设计要求,该上山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上山坡度不大于17°;

2.从西大巷的上面越过,其间应有1m以上的岩柱;

3.客满足上述两条件下,胶带运输机上|山及连接巷道的总工程量最小。

根据以上要求,计算出胶带运输机上山的设计方位角为1 63°1 9′03″,坡度为1 6°5 7′38″,在施工过程中,掘进队未按中线方向施工,巷道掘进40 m时,进行导线测量发现巷道方向已偏离中线1°1 1′,此时测量人员没有考虑到上山与两大巷的空间关系,而迁就了施工部门的要求,把巷道方向进行了调整,中线方位角增大了1°多,改为1 64°30′24″,但坡度未变,当胶带运输机上山与西大巷相遇时,发生透巷,造成以后铺设胶带运输机及通风的困难。事放的原因,固然有掘进队没有按中线施工的问题,但就测量工作来说没有严格执行中腰线管理制度,不坚持原则,则是造成这次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首先这是一个对巷道中腰线有着严格要求的工程,如果不能严格按中腰线施工将会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因此要求测量人员不但标定准确,而且还要求测量人员严格检查工程质量,确保按中

腰线施工,但直到巷道掘进40m后才进行导线测量检查,发现施工错误后,已为时已晚。其次,发现施工错误后,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而不应迁就掘进队的错误,私自调整中线方向,改线后也未向领导汇报,也未对改线后上山巷道与西大巷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计算,终于造成了两巷误透的事故,如果在西大巷中有人员作业,那将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规程》第2条对此有明确要求,有些局矿为防止类似工程事故,专门制定了有关工作细则,例如大同矿务局在《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就规定了煤矿地质测量部门的权限,其中有“对违反设计要求或不按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施工,可能造成返工浪费或安全隐患的采掘工程,有权阻止,并报请领导采取措施及时解决。”测量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上述《规程》和《细则》的有关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检查监督的作用。

事例五:由于错把象限角当成方位角,造成开切眼提前23.4m透回风巷,造成二人重伤如图5-6所示,某矿1104回采工作面开切眼施工,在标定开切眼中线前,首先根据回风巷停止掘进的位置和运输巷处开切位置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量出了开切眼的方位角,然后将已知导线边的方位角及导线点至开切点的距离带到井下,在现场计算指向角并进行标定。在抄录运10~运11的坐标方位角时,测量人员没有从导线计算成果表中直接转抄,而是从测量负责人口头告诉的数据记录到标定的记录簿上,也未进行核对。测量负责人误将导线边运10~运11的象限角88°23′21″当作方位角告诉了测量人员,与实际的运10~运11的方位角91°36′39″相差3°13′18″。测量人员下井后根据错误的起算数据进行了开切眼的中线标定,掘进中也更没进行导线测量。从采掘工程平面图上量取开切眼,长度为206m,突然在掘进182.6m时与回风巷相透,使回风巷内积水突然泻下,将去工作面察看情况的安监员和队长冲下40多m,造成重伤。

这次测量事故是由于测量人员工作失职造成的。《规程》第3条规定“„„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须进行严格的检查或核对。”在这一工程中,测量人员是以测量负责人口头所说的数据为依据,这是极不应该的。同时在开切眼掘进8m之后也未重新标定和检查中线,而且在开切眼掘进中也未按《规程》规定及时施测导线,以便正确控制巷道位置,终于造成事故。

事例六:在工作面开切眼贯通中,由于测量人员忽略了高程控制,致使高程偏差4m,巷道在竖直面内重叠5m尚未贯通

如图5-7所示,工作面开切眼采用相向贯通方式掘进。自回风巷向下掘进到25m时,遇到地质构造,煤层断失,故停止掘进。开切眼的剩余部分由运输巷向上掘进。在向上掘进时没有考虑到上面的地质构造,而只给巷道中线,没有给腰线,当掘进巷道与上面已掘巷道在平面图上已重叠5m时,巷道仍未贯通,因而才停止掘进,追查事故原因。

这一测量事故是由几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首先,在由上向下掘进遇到断层时,测量人员即应与地质人员共同搞清断层的性质及落差,同时将导线测至掘进迎头,准确地控制迎头的位置和高程,但这一工作没有进行,只是按掘进进尺进行了填图。其次,在自下向上掘进过程中,测量人员没有考虑到上面的断层,仍是只给中线,不给腰线,造成了盲目掘进。第三,从这一事故中,也反映出测量与地质的配合以及管理的问题,如果地质人员及时填图,并通报有关情况,测量负责人及时审查掘进工程图,也会发现问题。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下头开切眼的底板已高出上头开切眼顶板2m,被迫令上头从迎头退回5m,根据导线测量结果进行中腰线贯通,浪费了5m巷道,同时影响了工作面的接续。

针对类似的问题《规程》中没有较详细的规定,责成各矿务局在《实施细则》中提出具体要求。淮南矿务局在《地质测量工作补充规定》的“贯通测量规定”中就明确规定:“贯通巷道掘进过程中,药剂师进行测量和填图,并根据测量结果,及时检查和调整巷道掘进方向和坡度。„„”这些规定是对测量人员实际经验的总结。

5.2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的测量事故事例分析

事例:由于测量人员玩忽职守,发现工作错误后不认真进行改正,反而暗自调整巷道方向,造成严重后果

如图5-8所示,某矿掘进采区轨道上山,全长700m,倾角25°。为加快掘进速度采用由上下两端相向掘进贯通。在轨道上山贯通并竣工,进行提升设备安装和试运行时发现,钢丝绳在轨道上山的中部与巷道一帮摩擦严重,将会造成钢丝绳频繁更换。为了有的放矢地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施测轨道上山的实测图,一方面分析追查原因。

经实测轨道上山的上部轨道方向与设计中线方向一致,工程质量也达到要求,但下部巷道中线出现了拐弯现象,在下部巷道掘进130m后进行贯通导线时发现,已掘进的巷道中线方向偏离设计方向1°,这样已使所掘进的巷道工作面位置偏离了设计2m多,测量人员根据这一情况检查原始标定资料,发现巷道方向开始标定时由于计算错误,加上未及时检查,巷道方向标定错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测量人员能认真对待,将情况向有关领导汇报,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巷道局

第二篇: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摘要:本文收集了我国煤矿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典型失误或事故事案例,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出了分析,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测量

失误

事故

分析

一、引言

矿山测量被誉为矿山生产建设的眼睛,它具有技术管理和施工的双重职能。建国以来,我国成千上万的煤矿测量工作者,在煤炭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为煤炭生产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在矿山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测量工作难免出现一些失误,甚至造成事故,给矿山生产建设带来了损失。为减少和防止测量工作失误或事故的发生,我总结多年在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将一些事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用错起算数据,造成巷道贯通高程相差一米 某矿在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贯通测量工作中,由于使用了错误的测量资料,致使巷道贯通后高程相差1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掘进工程安排中,一个掘进队从运输机巷掘进开切眼,并从开切眼向外掘进回风巷,另一个掘进队从回风石门开始向里掘进回风巷,两巷道进行贯通。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贯通,测量人员从运输石门开始,沿运输机巷、开切眼至回风巷进行了经纬仪导线和水准测量,并进行了复册复算。在回风石门也进行了经纬仪导线和水准测量及复测,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复测时发现与原测量结果相差1米,认为是数据错误所致,因此又继续进行了两次测量,确认第一次结果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正确的测量结果进行贯通测量标定,是能够进行正确的贯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错误资料没有进行必要的标记和说明,加上施工标定时没能自始自终由专人负责,因此在使用测量资料进行标定回风巷落平位置时,恰恰使用了第一次水准测量的错误资料,等到到巷道贯通时,贯通点高程恰巧相差1米。这一事故给工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来相向贯通的目的是加快进度,缩短工期,但结果却要进行挑顶和卧底并要增加掘进绞车硐室,安装一不小绞车,影响工作面的投产时间,也给日后的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这一中我们看到,在煤矿测量工作中,加强资料使用的管理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规程》第245条明确规定:各种内业计算薄及成果(台帐)应符合下列规定:……‘取消和重新计算部分要加以说明’,从这一事故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规程》和《细则》有关规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细节做起,减少或杜绝饿了工作中失误和事故。

三、测量读数、记录和计算错误造成的测盆事故及分析 在《规程》第三条中明确规定:“……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或进行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对算。……”“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这些规定是确保煤矿测量工作质量,更好地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的有力保障。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违反了这些规定,就会造成工程上的事故和经济上的损失。

事例:由于边长测量错误,致使贯通予报错6米 如图2—1所示,某矿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000米,运输巷与回风巷平行沿煤掘进,为解决通风问题,决定由运输巷开始掘进一条回风联络上山,掘进至回风巷标高后再掘进回风巷,并与也掘的回风巷贯通。

贯通工程开始前,在已掘运输巷和回风巷中均施测了30秒级的复测支导线。设计回风联络巷位于11号测点前19.6米处,联络巷开口掘进至回风巷设计标高后,继续按图上箭头方向所示掘进回风巷。当贯通距离接近20时,即按要求改为单头掘进,同时掘进队和有关部门均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按预透距离推算,巷道已经应该贯通,但仍然没有贯通不,再掘2米,仍没有贯通。这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随即指示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实际联络巷道开口位置距11号点的距离为25.6米,即开口点位置向东移动了近6米,而在接测联络巷导线时仍按标定的19.6米错误距离进行计算,因此在预报回风巷贯通距离时,即把贯通距离缩短了近6米,造成在达到预报距离时,巷道仍未贯通的测量责任事故。经对导线的再次复测后,确认再继续掘进4米,此时巷道贯通。

这是一起具有较大隐患的测量事故。首先,巷道开口位置标定错误了6米,在现场检查测量时很难判明其原因,但检查标定记录时,没有找到现场标定的具体记录,也没有标定后的检查记录。从这里反映出测量管理制度不严和执行有关规定不力的问题。其次在运输巷中11号导线点前还有12号导线点,11—12的边长是已知的为71米,在11号点量取19.6米,则开口点距12号导线点距离为51.9米,如果在标定开口位置时再丈量开口点至12号点的距离进行检查,是不难发现问题的。第三,在联络巷接测导线时,仍以已经丈量错误的19.6米作为导线边长使用,没有认真进行导线复测,如果从11号点进行导线复测与检查,也能及时发现问题。

四、标定错误造成的测盆事故及分析 在施工测量工作中,要将工程设计标定于现场,以指导施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采用的标定数据错误、没能按实测数据标定、标定工作无检查而造成测量事故,给工程带来了损失,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事例:由于贯通巷道方向标定没有根据导线实测资料进行,造成巷道贯通差达1.7米。

如图3—1所示,某矿在轨道巷与集中运输巷之间开拓一号运输石门,全长178米,石门将穿过两个具有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该石门从轨道巷一侧的A点向集中运输巷D点方向掘进后,由于探放瓦斯的原因,掘进工作断断续续。累计掘进120米停止掘进,并进行了密闭。在所掘的120米巷道内没有进行导线测量,只根据进尺进行了填图。一年后,又从集中运输巷的D点开始按D、A两导线点之间的方向进行掘进,掘进45米后又停止掘进。两个月后又沿A—D方向进行掘进,并实测了A—B巷道方位角,发现其方位与A—D的方位角相差46分,由于煤层瓦斯含量较大,不能扩帮,距离也近贯通点,改线已不可能,只好按错误的中线继续掘进,巷道贯通后实测偏差达1.7米。造成岩巷扩帮40多米,经济损失打万元以上。

巷道贯通后进行了测量检查,发现自A端开始标定的中线方向与计算的A—D方向就有偏差,第一组中线便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巷道掘进以后再没有进行中线检查和导线测量。巷道便一直沿错误的方向掘进了120米。在巷道停止掘进时,也未及时把导线点施测到掘进工作面附近,这样在从D端开始掘进时,也只能根据D—A的方位角进行方向标定,不可能根据A—B的方向重新确定D点的位置及D—A的方向,当从AB端施测导线发现问题时,已为时已晚。这一测量事故主要是由于认为贯通工程较为简单,贯通距离短,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可靠,而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在标定A端第一组中线时,未能按《规程》要求等会中线的标定进行检查,巷道掘进4—8米后仍未进行重新标定和检查,而在延设中线的过程中,也未按《规程》要求,对所使用的和新设的中腰线点进行检查,使所掘进的120米巷道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其次,在掘进120米巷道中,一直未进行导线测量,也违反了《规程》要求。《规程》第90条规定:“……采区控制导线应随巷道掘进每30—100米延长一次。”如果及时施测导线也会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这一事故的发生。

五、小结

以上是煤矿测量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失误和事故,当然了在测量过程中还会有其他的失误和事故,但只要测量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按《规程》的要求去做,一般的失误和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

加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

提高煤矿测量工程质量

一、建立高效、完整的测量技术管理机构

为了做好测量技术的管理工作,保证矿井生产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矿测量组必须成立由组管测量的副科长、工程师、技术主管、技术员组成,负责协调、监督、检查、实施和合理安排矿井的各项测绘工作,并负责组织提交各项测量成果,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组织严密的测量技术管理团体,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从而保证全面测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根据矿山测量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要建立健全以下各项规章制度。

1、测量全面技术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2、测量工作成果质量奖惩实施细则;

3、测量工作技术岗位责任制;

4、测量成果成图审核制度;

5、原始记录和测量成果标准化评定标准;

6、生产过程中放线的实施细则;

7、测量工程质量事故和处理办法。

二、统一作业规范和作业依据

由于煤矿井下巷道压力大,测量工作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并且基本控制的导线距离过长,完全依靠某一矿特别是小煤矿的技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联合周边煤矿的技术力量,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煤矿的基本控制进行检查,但由于测量习惯做法和作业要求有别,为了达到测量成果的统一和规范,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统一作业依据

要以现行的测量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为作业依据,以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应的“测量规范”“图式”为基础,结合煤矿的特点和技术力量、仪器装备特情况,按规程的限差要求作为测量的技术依据。

2、统一测量的记录、计算和平差

根据多年的煤矿工作经验,并吸取兄弟单位一些好经验,要求作业人员在测量工作中必须统一记录方式来完成外业测量记录、内业计算和平差,从而使各项测绘工作成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也保证了测量成果的质量。

3、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组织技术比武

由于矿山测量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相差很大,在某些程度上给测量工作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因此长期性的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学习,由测量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进行培训,半年或一年举办一次技术比武,对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通过组织比武,可以提高煤矿测量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促使矿山测量面貌得到改观。

4、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

为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质量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求所使用的仪器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校检。重大工程在作业前必须对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效检,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仪器和未经检验的仪器在生产测量中使用,从而确保测量成果质量。

三、防暴全站仪在煤矿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在煤矿布置井下导线是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但井下巷道的作业环境与地面相比相差得很多,加上巷道用途的不同以及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巷道曲线多、坡度变化大,给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施测速度和测量精度。而应用全站仪进行井巷测量,可减少井下的测设时间和工作强度,并且观测精度相对较高。

其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测量速度。利用经纬仪钢尺施测煤矿井下导线,首先对中整平仪器、观测水平角及竖直角,然后用钢尺量取导线边长,每完成一个测站平均需要30分钟。而利用防暴全站仪,大大节省了量边的时间,测量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每完成一个测站需用10分钟左右,与利用经纬仪钢尺施测相比,测量速度提高了3倍,建立40站以下的井下导线可一气呵成。

2、提高测量精度。采用防暴全站仪建立井下导线网有以下特点:(1)解决井下风大不便观测的难题;(2)对中误差只对一个点的精度由影响,对中误差不累积、不传递;(3)三角高程测量可代替同等级水准测量工作;(4)观测时不易找错目标;(5)极大提高了井下导线的测量精度和速度。

四、加强测量过程中的检查,是提高测量质量和减少“差、错、漏”的关键

测量工作是由多道工序组成,测量过程中检查尤为重要。过程检查主要是检查作业人员是否认真按规程要求去做,并对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具体做法如下:

(1)工程通知单和设计图纸收到后,技术员必须进行闭合验算,校验无误后由技术员登记到给线记饿了中录上,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签字后方可施工,并认真填写各种台帐检查记录表,使矿山测量中的“差、错、漏”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测量技术员的中间检查,可以提高关键工程和重点工程的质量。各作业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虽然认真学习了规程、细则,但由于作业地区的条件不同、人员素质不同,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工程技术员经常深入作业人员之间,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一些关键和重点工程,更需要深入到实地进行现场指挥,并把中间检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避免类似的问题重复出现。

(3)煤矿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大家都知道,煤矿测量与煤矿安全生产休戚相关,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由于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老巷多,给煤矿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若有一点大意将给煤矿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把安全生产这一点作为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

(4)对测量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煤矿生产建设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对煤矿测量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煤矿测量技术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要有超前意识,经常深入一线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提供详细的测量资料,为煤矿生产部门当好参谋。

第三篇:03煤矿顶板事故预防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引言:煤矿的顶板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灾害事故。在实行综采以前,煤层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有极高的比例,随着支护设备的改进及对煤层顶板事故的研究、预防技术的深入和逐步完善,煤层顶板事故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采煤工作面煤层顶板事故致因及防治

2.1 煤层顶板事故分类

按冒顶范围的不同可将煤层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按发生冒顶事故的力学原因进行分类,可将煤层顶板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漏垮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三类。2.1.1 局部冒顶

局部冒顶是指范围不大,有时仅在3~5架范围内,伤亡人数不多(1~2人)的冒顶,常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采煤工作面两端以及放顶线附近。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局部冒顶事故的次数远多于大型冒顶事故,约占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70%,总的危害比较大。从开采工序与煤层顶板事故发生的地点来看,局部冒顶分为:靠近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采煤工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2.1.2 大型冒顶

大型冒顶是指范围较大,伤亡人数较多(每次死亡3人以上)的冒顶。它主要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2.2 局部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 2.2.1 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

(1)局部冒顶的原因

在煤层的直接顶中,存在多组相交裂隙。这些相交裂隙容易将直接顶分割成游离岩块,极易发生脱落,在采煤机采煤或爆破落煤后,如果支护不及时,这类游离岩块可能突然冒落砸人,造成局部冒顶事故。局部冒顶的原因一般有三种:

a.直接顶被密集裂隙切割,形成了游离岩块;

b.采高过大,在老顶来压期间,煤壁片帮,扩大了无支护空间; c.放顶煤开采,顶板破碎。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2)单体支柱采煤工作面预防靠近煤壁局部冒顶的措施

a.采用能及时支护顶板悬露煤层顶板的支架,如正悬臂交错顶梁支架,正倒悬臂错梁直线柱支架等,并使端面距不大于200mm,还应提高支柱的初撑力,以使端面冒高不超过200mm。此外,在金属网下,还可以采用长钢梁对棚迈步支架。在架设支架前还必须敲帮问顶,以防掉岩块伤人。

b.爆破采煤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合理,尽量避免崩倒支架。

c.尽量使采煤工作面与煤层的主要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避免煤层片帮。煤层一旦有片帮,应掏梁窝超前支护,防止冒顶。

(3)综采工作面的局部冒顶,主要是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的漏垮型冒顶。其预防措施如下:

a.在支架设计上,采用长侧护板,整体顶梁,内伸缩式前梁,增大支架向煤壁方向的水平推力,提高支架的初撑力。

b.在操作工艺上,采煤机过后,及时伸出伸缩梁,及时擦顶带压移架。

c.当破碎范围较大时,应对破碎直接顶注入树脂类粘结剂使其固化,以防止冒顶。2.2.2 采煤工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

(1)采煤工作面两端局部冒顶的原因

对于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两端包括采煤工作面两端的机头机尾附近以及与采煤工作面相连的一段巷道。采煤工作面两端机头机尾处,暴露的空间大,支承压力集中,巷道提前掘进,引发了巷道周边的变形与破坏。经常要进行机头机尾的移置工作,在拆除旧支柱支设新支柱时,破碎的煤层顶板可能进一步松动冒落。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要拆掉原巷道支架的一个棚腿,换用抬棚支承棚梁,在这一拆一支之间,破碎的煤层顶板也可能冒落。采煤工作面两端的煤层顶板管理已经成为许多采煤工作面及放顶煤工作面生产的主要工作之一。由于冒顶或煤层顶板下沉量大,为端头支护和移设带来了许多困难,甚至影响到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推进和产量。

(2)采煤工作面两端局部冒顶的预防措施

为预防采煤工作面两端发生的漏冒,可在机头和机尾处各用四对一梁三柱的钢梁抬棚支护(即“四对八梁”支护),每对抬棚随机头机尾的推进迈步前移。在采煤工作面巷道连接处,用一对抬棚,迈步前移,托住原巷道支架的棚梁。此外,在采煤工作面两端还可以采用十字铰接顶梁支护顶板以防漏顶。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在超前采煤工作面十米范围内,巷道支架应加双中心柱,超前工作面十米到二十米,巷道支架应加单中心柱以预防冒顶。

综合机械化采煤时,应采用端头支架支护,如果采煤工作面两端没有采用端头支架,则应在采煤工作面与巷道连接处,用一对迈步抬棚。此外,超前采煤工作面二十米内的巷道支架也应以中心柱加强。2.2.3 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

(1)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的原因

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主要发生在使用单体支柱的采煤工作面。放顶线上的支柱受力是不均匀的,当回拆“吃劲”的支柱时,往往柱子一倒下煤层顶板就冒落,如果回柱工人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就可能被砸着而造成煤层顶板事故。

当煤层顶板中存在被断层、裂隙、层理等切割而形成的大块游离岩块时,回柱后游离岩块就会旋转,可能推到采煤工作面的支架,导致局部冒顶。

此外,在金属网假顶下回柱放顶时,由于网上有大块游离岩块,也可能会发生因上面的游离岩块旋转而推到支架造成的局部冒顶。

(2)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的预防措施

a.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记载大岩块的位置及尺寸; b.在大岩块范围内采用木垛等加强支护;

c.当大岩块沿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的长度超过一次放顶步距时,在大岩块的范围内要延长控顶距;

d.如果采煤工作面采用的是单体金属支柱,在大岩块范围内要用木垛替换金属支架;

e.待大岩块全部都处在放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再用绞车回木柱。2.3 大型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预防 2.3.1 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

(1)老顶来压时压垮型冒顶发生的条件

a.直接顶比较薄,其厚度小于煤层采高的2~3倍,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填满采空区;

b.直接顶上面老顶分层厚度小于五米至六米,初次来压步距为二十米到三十米,或更大一些。在采煤工作面中,当支柱的初撑力较小时,老顶往往断裂在煤壁内。随老顶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及其支撑条件不同,老顶在煤壁内的断裂位置距煤壁由一米到二米至十余米不等。当采煤工作面推进到老顶断裂线附近时,煤层顶板可能出现台阶下沉,这时老顶岩块的重量全部由采煤工作面支架承担。如果是垮落带的岩层,在初次来压后会在采空区以悬臂梁状态出现,如果是裂隙带的岩层,则会在采煤过程中以砌体梁结构出现。

(2)老顶来压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原因 a.垮落带老顶岩块压坏采煤工作面支架导致冒顶。

b.垮落带老顶岩块冲击压坏采煤工作面支架导致冒顶。由于采煤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不足,在老顶岩块未明显运动以前,直接顶与老顶发生离层,当老顶岩块向下运动时,采煤工作面支架要承受冲击载荷,支架容易被损坏,从而导致冒顶。

c.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如遇老顶冲击来压时,可能将支架压死、压坏或压入煤层底板从而导致煤层顶板事故。

(3)预防老顶来压时压垮型冒顶的措施

a.采煤工作面支架的支撑力应能平衡垮落带直接顶及老顶岩层的重量; b.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应能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之间不离层; c.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可缩量应能满足裂隙带老顶的下沉要求;

d.遇到平行采煤工作面的断层时,如果采煤工作面支护是单体支柱,当断层刚露出煤壁时,在断层范围内要及时加强采煤工作面的支护,不得采用正常回柱法;

e.要扩大控顶距,并用木垛替换金属支柱,待断层进到采空区后再回柱; f.如果采煤工作面支护是液压自移式支架,若支架的工作阻力有较大的富余时,则采煤工作面可以正常推进,若支架的工作阻力没有太大的富余时,则应考虑使采煤工作面与断层斜交或在采空区挑顶的措施过断层。2.3.2 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

当煤层顶板是整体厚层硬岩层时,它们要悬露几千平方米、几万平方米,甚至十几万平方米才能冒落。这样大面积的煤层顶板在极短时间内冒落下来,不仅由于重量的作用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冲击力,而且更严重的是会把已采空间的空气瞬时挤出,形成巨大的风暴,破坏力极强。

(1)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的预兆 a.煤层顶板断裂的频率和音响增大; b.煤帮有明显受压与片帮现象;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c.煤层底板出现底鼓或沿煤柱附近的煤层底板发生裂缝; d.巷道超前压力较明显;

e.采煤工作面中支柱载荷和煤层顶板下沉速度明显增大;

f.有时采空区煤层顶板发生裂缝或淋水加大,向煤层顶板中打的钻孔原先流清水后变为流白糊状的液体,这是断裂岩块互相摩擦形成的岩粉与水的混合物。

(2)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的预防措施

对大面积冒顶可以用微震仪、地音仪和超声波地层应力仪等进行预测,因为厚度坚硬岩层的破坏过程,长的在冒顶前十几天就出现声响和其他异常现象,短的在冒顶前几天,甚至几小时也会出现预兆,因此,根据仪器测量的结果,再结合历次冒顶预兆的特征,可以对大面积冒顶进行较准确的预报,以免造成灾害。防止和减弱大面积冒顶危害的措施是:改变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减小煤层顶板悬露及冒落面积,减小煤层顶板冒落高度,降低空气排放速度。具体的措施如下:

a.煤层顶板高压注水 就是从采煤工作面顺槽向煤层顶板打深孔,进行高压注水,注水水泵最大压力为15MPa。煤层顶板注水可以弱化煤层顶板和扩大岩层中的裂隙及弱面得作用。其主要机理是,注水后能溶解煤层顶板岩石中的胶结物和部分矿物,削弱层间粘结力;高压水可以形成水楔,扩大和增加岩石中的裂隙与弱面。因此注水后岩石的硬度将显著降低。

b.强制放顶 所谓强制放顶,就是用爆破的方法人为地将煤层顶板切断,使煤层顶板冒落一定厚度形成矸石垫层。切断煤层顶板可以控制煤层顶板冒落面积,减弱煤层顶板冒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形成矸石垫层则可以缓和煤层顶板冒落时产生的冲击波及风暴。为了形成垫层,挑顶的高度可以按照需要形成垫层的厚度进行计算。

强制放顶主要是在采煤工作面内向煤层顶板放顶线处进行钻孔爆破,放顶;对于综采工作面,由于在采煤工作面内无法设置打眼的设备,可分别在上下顺槽内向煤层顶板打探孔。在采煤工作面未采到以前进行爆破,预先破坏煤层顶板的完整性。

对于厚层难冒顶板来说,不论是采取高压注水还是挑顶,不论是在采空区处理还是超前采煤工作面处理,所应处理的煤层顶板厚度均应为采高的2~3倍,其目的就是使处理下来的岩块基本能填满采空区,从而保证安全生产。2.3.3 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1)大面积漏垮型冒顶的原因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由于煤层倾角较大,直接顶又异常破碎,采煤工作面支护系统中如果某个地点失效就会发生局部漏冒,这时破碎的煤层顶板就有可能从这个地点开始沿采煤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支架失去稳定性,导致漏垮型采煤工作面的冒顶。

(2)预防漏垮型冒顶的措施

a.选用合适的支柱,使采煤工作面支护系统有足够的支撑力与可缩量; b.煤层顶板必须背严实;

c.严禁爆破、移溜等工序弄倒支架,防止出现局部冒顶。2.3.4 复合煤层顶板推垮型冒顶

推垮型冒顶是指因水平推力作用使采煤工作面支架大量倾斜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1)典型复合顶板的特征

a.煤层顶板由下“软”上“硬”不同岩性的岩层组成; b.“软”、“硬”岩层间有煤线或薄层软弱岩层;

c.下部“软”岩层的厚度通常情况下不小于0.5m,而且不大于3m.复合煤层顶板推垮型冒顶的机理是由于支柱的初撑力小,在煤层底板下位软岩层的自重作用下,软岩层与蜘蛛同时萎缩或下沉,而煤层顶板上位硬岩层未下沉或下沉较慢,也就是软硬岩层下沉不同步,导致软岩层与其上部硬岩层离层。

(2)下位软岩断裂出现六面体有三方面的原因

a.地质构造原因,即下位软岩层中存在原生的断层、裂隙构造;

b.巷道布置原因,即在采煤工作面开采的范围内存在沿走向或沿倾斜的旧巷,下沉或断裂;

c.支柱初撑力低的原因,由于支柱初撑力低,导致下位软岩层沿煤帮断裂。(3)复合煤层顶板推垮型冒顶的预防措施

a.应用伪俯斜采煤工作面并使垂直工作面方向的向下倾角达4~6度; b.掘进上下顺槽时不破坏复合煤层顶板; c.采煤工作面初采时不要反推;

d.控制采高,使软岩层冒落后能超过采高; e.尽量避免上下顺槽与采煤工作面斜交;

f.灵活地应用戗柱、戗棚,使它们迎着六面体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设; g.在开切眼附近于控顶区内,系统的布置树脂锚杆。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巷道冒顶事故致因及防治

巷道底板事故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及巷道交岔口,巷道顶板死亡事故80%以上是发生在这些地点。由此可见,预防巷道顶板事故,集中在事故多发地点是十分必要的。3.1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1.1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

a.掘进破岩后,顶部存在将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如果支护不及时,该岩块可能与岩体失去联系而冒落;

b.掘进工作面附近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联系的岩块,一旦支护失效,就会冒落造成事故。

在断层、褶曲地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中掘进巷道时煤层顶板冒落属于第一类型的冒顶;因爆破崩倒支架或其他支护失效导致的冒顶属于第二类型的冒顶。此外,第一类型的冒顶也可能引发第二类型的冒顶,例如掘进工作面空顶部分片帮冒顶推到附近支架而导致更大范围的冒顶等。

3.1.2 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

a.根据掘进工作面岩石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棚子支护应紧靠掘进工作面,并缩小棚子间距,在掘进工作面附近应采用连杆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可以打中柱,锚杆支护时应有特殊措施。

b.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c.掘进工作面冒顶区及破碎带必须背严接实,必要时挂金属网防止漏空。d.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必须与岩石性质、支架与掘进工作面距离相适应,以防止因爆破而崩倒棚子。

e.采用“前探掩护式支架”,使工人在煤层顶板有防护的条件下出渣,支棚腿,以防止冒顶伤人。

3.2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2.1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因为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来巷道的棚子的棚腿,如果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在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的强度不够,或稳定性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冒顶事故。

当巷道围岩强度不是很大时,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以及围岩向巷道挤压在所难免,如果开岔处正好是掘进时的冒顶处,则情况更严重。新支设抬棚的稳定性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

a.抬棚架设一段时间后才能稳定,过早拆除原巷道棚腿容易造成抬棚不稳; b.开口处围岩尖如果被压碎,抬棚腿会失去依靠会失稳。至与抬棚的强度,与选用的支护材料及其强度有关。

3.2.2 预防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措施

a.开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顶的范围;

b.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后支设抬棚;

c.注意选用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抬棚有足够的强度;

d.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挤压坏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3.3 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3.1 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

a.压垮型冒顶是因巷道顶板或围岩施加给支架的压力过大,损坏了支架,从而导致巷道顶部已破碎的岩块冒落;

b.漏垮型冒顶是因无支护巷道或支护失效巷道顶部存在游离岩块,这些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冒落,造成事故的发生;

c.推垮型冒顶是因巷道顶帮破碎岩石,在其运动过程中存在平行巷道轴线的分力,如果这部分巷道支架的稳定性不够,可能被推倒而发生冒顶。3.3.2、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a.在可能的情况下,巷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岩体中,并尽量避免采动的不利影响; b.巷道支架应有足够的支护强度以抗衡围岩压力;

c.巷道支架所能承受的变形量,应与巷道使用期间围岩可能的变形量相适应; d.尽可能做到支架与围岩共同承载。支架选型时,尽可能采用有初撑力的支架,支架施工要严格按照工序质量要求进行,并特别注意顶与帮得背严背实问题,杜绝支架与围岩间的空顶与空帮现象;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e.凡因支护失效而空顶的地点,重新支护时应先护顶,再施工; f.巷道替换支架时,必须先支新支架,再拆除旧支架;

g.在易发生推垮型冒顶的巷道中要提高巷道支架的稳定性,在棚架间用拉撑件连接固定,增加稳定性,以防推倒。结论

综上所述,预防煤层顶板事故的发生,就要先了解清楚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选择好的支护方式,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给煤矿企业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的前景。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浅谈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作者:尹殿平,《矿山安全论文》2008年8月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作者:曾庆垠,《宜昌康泰安全技术》2008年3月 〔煤矿顶板事故分析〕作者:王金岭、屈井云,《中州煤炭》1988年3月 〔加强顶板管理防治顶板事故〕作者:安供,《煤矿安全》1981年04期

〔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作者:孙远平,《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新技术〕作者:段绪华、凌标灿,中国矿大出版社,2008年3月

/ 11

中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石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石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三年来,石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石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事、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本论文的所有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实现条件到论文的写作等阶段都是在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石老师在我学习期间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石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我获益颇多。谨向石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在这三年中,我的收获颇多,再一次真诚的感谢学校的老师,谢谢您!

/ 11

第四篇: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义煤集团千秋矿“6•5”冲击地压事故剖析

2008年6月5日8点班,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千秋煤矿先后安排14名和4名矿工,分别在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810米处、805米处从事扩修巷道和做防火工程等工作。6月5日15时55分许,综采二队潘续祖、郑联委两人走到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米处时看到前方有人正在维修支护设施,没有发现工作环境有异常(稍后,两人听到“闷雷”似的响声,身体被弹起并昏迷)。6月5日15时57分,千秋煤矿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巷道围岩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致使105米长的巷道发生严重底鼓,断面由10平方米左右急剧缩小到1平方米左右,巷道内的皮带输送机架子和托辊被挤到巷道顶梁上。事故共造成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49.45万元。

事故原因和性质

1、直接原因

由于千秋煤矿开采深度大、煤层顶板坚硬,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共同作用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弹性变形能聚积,扩修巷道支架、清落巷道底板诱发围岩聚积的能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导致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巷道严重底鼓,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千秋煤矿对矿井大采深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认识不足,未组织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八十一条规定编制开采冲击地压煤层专门设计;贯彻落实《义煤集团预防冲击地压暂行技术规定》不到位,未进行煤岩冲击地压倾向性指数测定,未制定冲击地压防治人员责任制、冲击地压分析排查制度和冲击地压资料收集汇报制度;对21201综放工作面贯彻落实防治冲击地压措施情况监督检查不够。同时,义煤集团公司督促检查千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

3、事故性质

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千秋煤矿“6•5”冲击地压事故是一起自然事故。

防范措施

1、义煤集团要提高对矿井大采深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认识,深入开展矿压观测工作,探索和采用先进监测手段对防治冲击地压的有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监测预报的能力,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2、千秋煤矿要建立健全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机构,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干部职工防治冲击地压意识,提升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3、义煤集团要认真查找事故报告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加强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完善事故报告机制,严格事故报告责任,杜绝漏报事故遇难人数情况发生。

邵东县砂石镇丛山煤矿“6•19”顶板事故

一、事故概况

⒈事故发生单位:邵东县砂石镇丛山煤矿。

⒉事故发生时间:2007年6月19日11时。

⒊事故发生地点:+50m水平联络石门与Ⅱ煤层底板补充巷交叉处

⒋事故类别:顶板。

⒌事故伤亡情况:死亡1人。

⒍直接经济损失:60.6万元。

二、事故单位概况

㈠矿井概况

丛山煤矿位于邵东县砂石镇乌龙村境内,距邵东县城14km,距廉桥火车站9km,距320国道8km,有乡镇公路直达矿区,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丛山煤矿始建于1983年,1985年投产,生产能力1万t/a,为村办集体企业。2002年由邵阳市煤矿设计室进行3万t/a的改扩建设计,工程于2002年9月动工,2003年10月投产,属“六证”齐全的合法煤矿。

矿井位于保和堂矿区西翼Ⅲ井田内,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三迭系、三迭系大隆组、龙潭组、当冲组、栖霞组。

二迭系龙潭组为矿区含煤地层。该含煤地层共含煤三层,从上而下依次命名为Ⅰ煤、Ⅱ煤、Ⅲ煤。Ⅱ、Ⅲ煤层为矿井主采煤层,全区较稳定,Ⅰ煤为局部可采。

Ⅰ煤层:煤厚0.6~0.9m,平均厚0.75m,结构复杂,分叉尖灭现象普遍,煤层常见夹矸1~2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Ⅱ煤层:煤厚1.2~1.45m,平均厚1.30m,结构简单,赋存稳定为矿井可采煤层。

Ⅲ煤层:煤厚0.7~0.9m,平均厚0.80m,赋存稳定,结构复杂,分叉尖灭现象普遍,煤层常见夹矸1层灰褐色粘土岩夹矸,为矿井可采煤层。

目前矿井主要开采Ⅱ、Ⅲ煤层。

Ⅱ煤层顶底板:直接顶为细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底板为浅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Ⅲ煤层顶底板:直接顶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有时过渡为粉砂岩,质软,较破碎。底板为薄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矿井地层倒转,倾角45O~90O,走向南北,上部倒转向西倾斜,中、下部倒转向东倾斜。断层发育一般,其构造属中等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简单,其矿井充水来源有大气降水、老窑水及顶板砂岩裂隙水,其次为地表水。矿井最大涌水量15m3/h,正常涌水量8m3/h。

该矿2005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5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42 m3/t。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风井安装有二台4-72-12№10C型离心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22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矿井总进风量为350 m3/min,总回风量为370m3/min。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暗斜井延深。主斜井井口标高+276m,井底标高+102m,井筒坡度30°,井筒净断面4.32m2。风井井口标高+250.4m,落底标高+204.87m,坡度45°,井筒净断面3.57m2。二水平暗主斜井井口标高+102m,井底标高±0m,井筒坡度30°,在+50m水平开有甩车道。

该矿设计为多水平生产,第一水平标高+102m,第二水平标高±0m。矿井一水平已开采完毕,现在二水平生产。

矿井采用“四六”工作制,二班生产(日班9:00~15:00, 中班15:00~21:00);两班维修和排水(晚班21:00~次日3:00,早班3:00~9:00)。

㈡事故地点概况

+50m联络石门设计长度33m,为矿井南翼探采Ⅱ煤层的运输、通风巷道,于2006年6月开始施工,7月份施工完毕。揭开Ⅱ煤层后,沿Ⅱ煤层掘进了两条上山,与+76mⅡ煤层贯通,构成了负压通风系统和探采工作面。

在探采Ⅱ煤层的过程中,联络石门往南23m处的Ⅱ煤层探煤巷受压垮塌,造成该区域通风、运输受阻。为此,矿井在Ⅱ煤层底板补掘了一条通风、运输巷,该巷于2006年9月开始施工,共掘了36m。

Ⅱ煤层底板补充巷在离Ⅱ煤层12m的联络石门中开门,采用梯形木支架支护,梁长1.6m,腿长1.8m,柱径ф140~160mm。该巷在开门处施工时,巷道空了顶,空顶长约1m,高0.5m。

三、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

6月19日日班(9:00~15:00),+50m水平共安排了两个工作面采煤,即Ⅱ、Ⅲ煤层工作面各一个,其中Ⅱ煤层工作面共有作业人员5人,赵立红、李解放二人到工作面采煤,余建群、李益求负责推车,值班长李跃平。

9时,5名作业人员一起下井。值班长李跃平在+50m水平运输大巷中间(离Ⅱ煤8米处)检查发现断了一付支架,垮落矸石约1车。赵立红向李跃平讲:“这里由我来维修,30元就行了”。但李跃平不同意。赵立红、李解放二人就去Ⅱ煤采煤,李跃平也一同去Ⅱ煤采煤面检查瓦斯。检查后,李跃平又回到+50水平运输大巷,组织推车工余建群、李益求和值班长肖尚龙4人一起来到冒顶处进行维修。当支好一架棚梁后,李跃平想去看棚顶情况,肖尚龙当即进行劝阻,但李跃平说:“没事的。”于是踩在垮落的矸石上,将头伸过棚梁,突然顶板落下一块400~500kg的矸石,将李跃平的颈部压在棚梁上,此时为11时。

肖尚龙立即组织自救。11时30分,将李跃平从棚梁上抬下来,但已死亡,至此,事故抢救结束。

四、事故性质及原因

㈠直接原因

⒈Ⅱ煤层底板补充巷交叉处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强度低,易破碎;事故处巷道紧邻交叉点,在集中应力作用下,围岩破坏加剧;支架折断发生空顶后,冒落拱周边围岩不稳定,在应力变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再次垮落。

⒉值班长在修理巷道时没有敲帮问顶、及时处理松动浮矸,冒险进入棚梁上部空顶区,被突然冒落的大块矸石压住致死。

㈡ 间接原因

⒈巷道维修安全措施不到位。一是没有安排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修理,临时叫几个推车工维修,缺乏经验;二是临时性的维修,未落实维修措施,没有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松动浮矸,支架没有接顶。

⒉现场安全管理把关不严。对值班长冒险进入空顶区制止不力,对作业人员未处理顶板松动浮矸的行为未进行制止。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自主保安能力差,不听劝阻,冒险作业。

㈢事故性质

事故联合调查组经调查分析,认定本次事故为责任事故

五、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㈠免于追究责任的人员

⒈李跃平,农民工,事故当班值班长。既不安排专业人员维修,又不督促作业人员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松动浮矸,甚至不听劝阻,冒险伸头进入空顶区,被矸石压埋致死。对事故负直接责任。鉴于其在事故中已死亡,不再追究其责任。

㈡建议给予行政处分的责任人员

⒉肖尚龙,值班长,对李跃平冒险伸头进入空顶区,虽然进行过制止,但未有效阻止其冒险作业,未督促作业人员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松动浮矸,及时架设牢固的支架,且接顶严实。对事故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处分,并予辞退处理。

⒊肖志军,生产副矿长。对值班长要求不严,对临时性维修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顶板管理措施不到位;对职工培训教育不够。对事故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处分。

⒋肖佑卿,矿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值班长要求不严,安全培训教育不落实,作业人员违章作业严重。对事故负重要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1条规定建议由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娄底监察分局另案给予经济处罚。

㈢建议给予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处罚

鉴于丛山煤矿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于2006年12月到期,且隐患严重并发生了顶板事故,建议由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娄底监察分局依法作出停产整顿、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的行政处罚。

六、防范措施

⒈举一反三,汲取事故教训。要提高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坚决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⒉切实加强巷道维修安全管理。巷道维修应安排专门队伍、专门人员进行维修;巷修必须编制安全措施,临时性的巷修要严格执行维修措施,要坚持敲帮问顶制度,要落实支架牢固、背帮背顶严实,严禁空帮空顶作业,同时,对支护材料等作出明确规定,严格落实。

⒊切实加强现场管理。要加强对值班长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其责任心,带头遵章守纪,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要严查作业人员违章行为,从严处理,对发现的隐患,要组织力量进行整改。

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自保互保意识和技术素质。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21107下顺违章爆破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2月27日早班,某掘进队在21107下顺槽掘进施工。班长张某安排职工谢某、高某等四人去打眼,又安排蒋某、王某等四人去稳溜子。炮眼打好后,班长张某叫背药工杨某和爆破工魏某去装药,装好药后,班长张某清点人数撤人放炮,这时跟班队长陈某来到了工作面,让班长张某再去检查溜子和迎头有无空顶空帮情况,爆破工说:“没事,都检查好了”。爆破工魏某就由里向外放线到拐弯处(实际距离距迎头不到20米)。陈某一看不让放,就问爆破工魏某“放炮距离够吗?”爆破工魏某说:“没事,我经常这样放”,跟班队长陈某说:“你必须撤到风门外,不然你就别放了。”爆破工很不情愿地撤到风门外放了炮。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爆破工魏某安全意识淡薄,凭经验进行爆破操作,撤人距离不够,是此起未遂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长张某和其他作业人员没有对爆破工魏某的违章行为进行劝说和制止,属互保联保不到位,是此起未遂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爆破工魏某安全意识差,不按规程规定距离进行爆破作业,对此起未遂事故负直接责任。

2、班长张某和背药工杨某等安全意识不强,互保联保意识差,对爆破工魏某的违章作业,应负主要责任。

3、某队技术副队长对作业规程和措施贯彻传达不到位,爆破工没有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爆破作业,没有定期进行考核,负技术管理不到位责任。

4、某队队长书记对爆破工管理不严,教育不够,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作业现象存在,应负管理教育不到位的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杜绝各种违章现象。

2、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做到熟知安全规程和措施的各种规定,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五、事故体会与感想

这次爆破事故是未遂事故,最终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和损失,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跟班队长陈某的及时赶到,及时发现并让爆破工魏某撤人至风门外进行爆破,结果又会是如何呢,我们不可想象,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所以说,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认真真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按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去做,不能有半点马虎和麻痹思想,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五篇: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班级:13级采矿工程 姓名: 学号:

乌海能源公司利民煤矿“10.29”

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2014年10月29日19点10分左右,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利民煤矿发生一起运输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8.58万元。

一、矿井概况

乌海能源公司利民煤矿2006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事故点架线式电机车:型号ZK7-6/250,一次串拉16个1吨U型罐。巷道情况:平巷,断面6.2~8.4㎡,距离580m,北巷煤仓车场长100m,断面9.8㎡。轨道及道岔:大巷单股道,车场双股道,道轨及道岔均为24kg/m。北大巷煤仓:高度22m,直径4m,容积234m3松散煤重1.2~1.3t/m3。

二、事故经过

2014年10月29日9点大连高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刘东岩及施工人员王自胜、解坤、李文军四人入井,为利民煤矿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斜井井筒底部布置监控电源线,调整基站和电源位置。

2014年10月29日15点利民煤矿准备队队长常学山组织召开班前会,安排4点班从主斜井底提升三辆杂物车升井,从地面下放两辆水管车。16点30分,开始从地面下放钩头车,16点40分绞车司机张秀莲、赵建霞通过摄像头发现斜井井筒有人行走,立即停止绞车运行,并通知调度室,调度员王亮电话通知斜井底把钩工宋立君斜井里有人员活动,要求立即将斜井内人员撤离,宋立君到斜井将大连高端科技公司施工人员刘东岩、王自胜、解坤带离至斜井井底车场后恢复运输,17点08分钩头车下放到井底车场。17点15分宋立君在第一钩重车提升后,到车场处推车,这期间王自胜带领解坤进入斜井867米处作业,王自胜在梯子上调整巷帮电源箱,解坤扶梯子。宋立君于18点45分回到斜井底信号硐室,18点50分发信号下放水管车。19点10分左右,斜井钩头车挂了一辆小板车和一辆装有水管的大平板车下放至867米处时,将解坤和梯子撞倒,解坤被装有水管的板车拖至900米处。宋立君听到王自胜呼救后,打停点信号,钩头车在917米处停止。19点55分解坤被救升井,20点25分经鄂托克旗第二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大连高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自胜、解坤在矿方上午9点告知必须12点30分停止作业升井和16点20分下放钩头车时再次勒令其停止作业后,擅自进入斜井井筒作业,并且在听到斜井井筒绞车启动声光信号后,仍然未撤出作业地点。关于事故的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2.间接原因

(1)持证上岗,岗证匹配是安全作业的基本要求(2)安全意识差,不听指挥

图1安全事故示意图

四、技术点评

1、立即停产整顿,对煤矿各生产系统、运输系统、外委施工作业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全矿运输把钩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严格考核。

2、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剖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运输管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完善运输管理和外委施工管理制度。

3、进一步加强承包商管理,严格审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外委施工监管责任。完善交叉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并落实交叉作业安全措施,确保危险源辨识全面、管控到位。

4、重新梳理公司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外委施工管理职责,加强业务保安职责的落实和考核,严格落实区队、矿领导带班职责,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三违行为。

5、对全体干部、员工进行安全再教育,重点加强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岗位危险源培训,进一步落实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6、针对本起事故原因,对全矿系统性危险源、岗位危险源重新进行再辨识,结合以往事故教训持续进行案例警示教育。

五、学习本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及建议

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安全工作历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煤矿事故调查技术与案例分析》为我们介绍了相关案例,让我们明白煤矿灾害事故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范畴,每发生一起事故,都会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使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企业市场亲和力受到削弱,严重的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环境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煤矿事故是我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要面临的难题,所以我们更要严于律己,让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对未来的工作做到更好。

最后建议,学习本门课程可以更多的采用视频教学,是我们更好的了解相关情况,提高安全意识,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下载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煤矿事故分析

    《安全经济学》科技论文 浅谈我国煤矿事故原因分析 陈洋洋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09安全工程1班(09201040116) 摘要:煤炭作为一种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条件......

    煤矿事故分析(最终五篇)

    2014年民主生活会 各位领导、同事们: 5.16事故的发生,再一次用鲜血、眼泪和痛苦为我们上了一课,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再一次验证了“煤矿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大全

    煤矿案例事故分析 一、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工作面为一综采回撤工作面,共有液压支架110部。2014年12月27日一班班末工作面回撤到29液压支架时,发现29液压支架底座变形,装车后压板......

    第七章 煤矿灾害预防与事故应急管理

    第七章 煤矿灾害预防与 事故应急管理 (安全管理班) 授课人:赵真发高级工程师 第一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1.矿山应急救援管理系统 2.矿山应急救援组织系统 3.矿山应急救援技术......

    煤矿事故调查技术与案例分析

    对马场煤矿底板瓦斯突出事故的分析 作者:冯善良 指导老师:江成玉 单位: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112 (1108010158) 2014年6月18日 对马场煤矿底板瓦斯突出事故的分析 作者:冯善良......

    电梯冲顶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电梯冲顶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江苏省江都市某宾馆有一台9层的客梯。2008年5月10日上午,1名乘客从宾馆1层乘电梯上8层。进入电梯轿厢后,他按下了“8F(8层)”的信号,电梯关门后向......

    预防煤矿零打碎敲事故的学习心得

    《关于预防煤矿零打碎敲事故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心得 为贯彻落实“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最高信条,践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安全理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零打碎敲......

    电梯事故与预防

    常见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随着踏入21世纪,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电梯作为垂直运输的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又是现代化高层建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