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建立捐赠公示制度重塑社会形象

时间:2019-05-13 03:3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建立捐赠公示制度重塑社会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建立捐赠公示制度重塑社会形象》。

第一篇: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建立捐赠公示制度重塑社会形象

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建立捐赠公示制度重塑社会形象

《通知》指出,在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廉政建设工作会上,中国红十字会提出了“两公开两透明”的公开承诺,即: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通知》说,要建立和完善捐赠款物接受、管理、使用分配的公示、跟踪和反馈制度,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媒体、公众的监督。总会将率先实现接收捐赠的款物信息,捐赠人隔日可在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在特别重大灾害发生后的紧急阶段,做到捐赠收入和使用情况随时向社会发布;定期编制资助项目执行报告和财务报告,主动邀请审计和评估机构对捐赠款物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审计和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告。

要着力构建阳光透明的财务公开机制,政府拨款的财政资金要及时公布“三公”支出,社会捐赠的资金要及时公布使用分配情况。总会、地方红十字会都要建立依托于互联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力争两年内实现全国红十字会系统信息公开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总会将对2010年以来的财务收支报告、审计报告和有关评估报告通过官方网站陆续向社会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

《通知》要求,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物资采购、工程发包、购买服务等工作中,坚持程序规范、过程公开、结果公示的原则。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采购项目,必须实行公开采购,严格采购规程、严肃采购纪律。特别紧急阶段的采购,可在保证质量、价格合理的前提下,先行采购,随后公示。

无论是采购物资还是直接接受的捐赠物资,其分配和使用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规范救助标准和发放规程。资助单位和受助单位均要建立捐赠物资接收分配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主动公示捐赠物资的来源、种类、数量和去向。捐赠物资的发放,除特别紧急阶段外,一般情况下应进行调查摸底,张榜公示。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各直属单位要积极履行承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两公开两透明”的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和实施情况报告总会。公开透明工作是事关红十字会公信力和社会声誉的一件大事,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分工,确保“两公开两透明”工作落到实处,为提升中国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重塑红十字会的社会形象做出积极努力。

第二篇:捐赠公示制度

红苹果艺术幼儿园捐赠公示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益事业捐赠法》及幼儿园章程规定,本园有权接受,并应积极争取国内外、省内外(含港、澳、台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机关组织和个人捐赠的钱物。

2、本园接受捐赠的钱物必须向捐赠者出具有效的收款凭证、接受物资的清单及捐款、捐物的证书或匾牌。

3、本园接受的捐赠钱物,按照捐赠数额的多少及捐赠者的意愿,以下列形式进行公示:

①在理事大会上予以宣布;②在募捐会议上予以宣布;③以募捐者的名义开展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宣传或召开专题募捐会议;4募捐者提出的其他可行的公示形式。○

4、对损赠的钱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会有关管理制度妥善管理,确保合法、安全、增值,并接受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督和审计部门的财务审计。对贪污、挪用、私分捐赠钱物者,给予严肃查处,并按党规政纪给予应有的处分,直到追究法律责任。

红苹果艺术幼儿园

第三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示制度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示制度

第一条 为推进政务公开,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对我局重大事项,相关政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会公示内容应与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相一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及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应当公开公示的政务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公示。第三条 公示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事关全局的重大行政决策;

(二)部门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

(三)财务收支情况

(四)重大项目的审批和实施;

(五)征地拆迁;

(六)税费征收和减免政策的执行;

(七)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涉及民生的重大价格调整;

(八)公务员招考、录用及干部选任情况;

(九)社会劳动就业、保障情况;

(十)重大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置情况;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公开的事项和其它需要公开的事项。

第四条 公示的形式如下:

(一)通过通报、简报等形式公示;

(二)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政府网站等形式公示;

(三)通过印发办事指南、发放便民手册等形式公示;

(四)其他公示形式。

第五条 公示期限为自发布公示之日起7个工作日。第六条 及时更改公示内容,确保政务公开的时效性、准确性,使焦点、热点问题及时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公示。第七条 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及时收集群众的主要意见和建议,公示中收集的信息,应如实、全面、及时形成公示报告。公示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示的基本情况;

(二)收集的主要意见、建议及理由;

(三)对主要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决策中未采纳的,应说明理由,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八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裕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二0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第四篇: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万州三中 郝朝霞

【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的变化,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历史图片,讲述典型事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评价,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与基本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打破“铁饭碗”、“下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面对社会竞争与挑战;使学生认识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二、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和教材,撰写教案,收集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典型事例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文件等。

学生课前调查自己身边人的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情况,了解一些流行词语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如大锅饭、下岗分流、民工潮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或学生的感想认识,设问)什么叫“大锅饭”、“铁饭碗”?它有哪些好处和弊端?“下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怎样看待“下岗”?(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大锅饭”、“铁饭碗”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改革的深化,调整企业结构、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等现象出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又该如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就业制度的变化

(教师先利用文字资料、图片等或多媒体课件展示改革前后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然后设计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阅读教材,认识就业制度变革的必然性、变化及其成就,理解国家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的努力,概括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明确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

1、就业制度的变化和成就

教师提出问题:

(1)“大锅饭”、“铁饭碗”要不要打破?为什么?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后,该建立什么样的竞争淘汰机制?又应怎样安置大量的下岗职工?(学生讨论回答)

(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实现我国就业制度的转变,逐步建立了什么样的就业机制?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阅读教材了解)

(3)结合教材“说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教师可通过课件或其他方式向学生提供党和国家对我国就业制度转变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重要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立新的就业制度是改革发展的必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加深对持证上岗、培训、招聘的理解。(同时,适时地鼓励学生发奋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再就业工程

教师提出问题:

(1)如果你们作为国家或省市领导人,你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下岗职工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

(2)为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国家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出台了哪些优惠措施?(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正文P141—142并概括、归纳)

(3)请结合课前调查的情况,举例谈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效果。(两三个学生讲述身边下岗职工再就业成功的典型故事,加深对再就业工程的认识,)

3、就业观念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142的正文和小字讨论回答,再把大家列举的那些变化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得出人们就业观念主要有两大变化的结论)

(教师设问)中央再就业工作会提出的再就业问题,主要是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农民存不存在就业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实现这一新目标的关键是什么?由此过渡到农民的就业问题。

4、农民的就业问题

(针对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差异实际,教师设计不同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民工潮”问题,进一步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在整个就业制度变革和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便是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中国就不可能称之为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中国就不可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对此,党和国家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子目过渡)就业制度的变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由此提出问题:下岗职工在再就业前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其生活该如何保障?其子女入学的费用该如何解决?在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就业的职工,退休后没有退休金的情况下该如何生活?取消公费医疗后,职工生病需要的大量医疗费又该怎么办?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特别是与改革就业制度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系列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思考回答上述问题时,可能会说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可能有失偏颇,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加上人口

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一个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党和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措施和重要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回答:

(1)党和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哪些工作?

(2)国家提出的“两个确保”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

(3)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比较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前后,自身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的变化,体会)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爱。

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除教材提出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外,还包括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教师可作适当补充,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口述或多媒体展示相关数据,进一步说明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到2007年末,全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亿人以上,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均超过1亿,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7775万。

小结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就业制度的变化是引起社会保障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就业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

【练习巩固】

1、我国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时间是()

A、1956年B、1978年C、1997年D、1998年

2、参加自学考试、技能培训等在青年中日益盛行,主要是为了()

A、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B、保住“铁饭碗”

C、提高素质,增加收入D、多拿文凭,提高收入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B、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C、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明确提出的“两个确保”是()

(1)确保医疗保险(2)确保养老保险

(3)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4)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A、(1)(2)B、(1)(3)C、(2)(3)D、(3)(4)

5、课后思考:

推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将会产生哪些新的职业,这些职业会对我国人民的就业产生什么影响?

第五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

(1)概念不同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方式不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

(3)时间不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

(4)作用不同

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

2、二者的联系

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

例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

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例2: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经过“高中政治教学交流群”的讨论,例2答案可能错了,应该还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下载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建立捐赠公示制度重塑社会形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建立捐赠公示制度重塑社会形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