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CG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欣赏 课程大作业格式及要求[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3: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CG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欣赏 课程大作业格式及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CG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欣赏 课程大作业格式及要求》。

第一篇:计算机CG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欣赏 课程大作业格式及要求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 计算机CG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欣赏

系别: 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网络092

学号:031401102

姓名:

任课教师:华驰

2011年11月28日

课程设计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结构规范

课程设计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包括前言(或序)、目录(必须分章、节并有页码标志)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即主体)

第三部分是附录,包括详细的公式推导、实验数据、计算程序、援引他人的原始资料、数据以及设备条件、参考文献等。

前言部分主要谈谈自己对于

正文部分主要就某部电影在现在影视技术中的应用谈论学习心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CG使用的原因(2)在本部影视作品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角色、场景、动画制作等)(3)CG技术剖析(观后感)

可选择电影:

1.《宝葫芦的秘密》2.《侏罗纪公园3.《金刚》4.《特洛伊》5.《珍珠港》6.《少林足球》或者自己选择一部有

二、课程设计的篇幅及工作量1. 课程设计一定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量2. 正文篇幅应在3. 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的有关中外文献,最小阅读量为献名称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列于论文附录中。

三、课程设计格式要求1. 封面(格式见第一页)2. 前言。3. 目录:分章、节列出并注明每章、节的页码号。附录、附件也应标注页码号。4. 正文。5. 参考文献:按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编码的方式给出,如文献包括专著、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技术报告等。打印格式见附件。6. 文中的图、等。7. 论文外行尺寸按

四、课程设计形式结构及排版要求1.

目录页排版第一:目录面排版只排到二级标题,即章和节CG技术的理解

CG技术的电影

4,000字以上。

公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顺序标号。A4标准打印装订,不可任意放大或缩小。

3篇,所阅读的中外文

[1],[2] 如图1,表1公式—1)

1》

等。参考

表、(1第二:“目录”两字用小三号黑体居中排版

第三:前言、摘要等前置部分左边顶格排版,页码号用大写罗马数字标注,右顶格排版。第四:目录标题左边顶格排版,页码号用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标注,右边顶格排版。例:

目录(需要自动生成)

(小三号黑体,居中)

(左对齐,小四号宋体)(右对齐)前言„„„„„„„„„„„„„„„„„„„„„„„„„„„„„„„„„„„„Ⅰ 目录„„„„„„„„„„„„„„„„„„„„„„„„„„„„„„„„„„„„Ⅳ第四章 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41)

4.1 电子商务的数据库技术„„„„„„„„„„„„„„„„„„„„„„„„„„(41)

4.2 基于Web的商务数据库开发过程„„„„„„„„„„„„„„„„„„„„„„(47)„„„„„„„„„„„„„„„„„„„„„„„„„„„„„„„„„„„„„„„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附录B„„„„„„„„„„„„„„„„„„„„„„„„„„„„„„„„„„„()2. 论文结构排版

内容主体部分的章、节、条的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排版,章居中,节和条左边空二格排版 例:

第四章 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库技术

(小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4.1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左空两格,小三号宋体加粗)(空一行)

4.1.1 „„„„„„(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空一行)

*********************************************************************************************************************************************************************************************************************************

(注:段内容左起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字间距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加0.2 磅,两边对齐)

(节间空一行)

4.2基于Web的商务数据库应用开发过程

****************************************************************************************************************************************************************************************** 3. 文字排版

课程设计文字排版的字号、行距、字距的大小,以版面清晰,容易辨识和阅读为原则,一般可参考下面要求进行排版:

章的题目采用小三号黑体、居中方式,节的题名采用小三号宋体、加粗、左起两格方式;文章段落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不小于三分之二字高。

五、关于课程设计使用文字、数字书写法的规定

第一:课程设计,一般应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

第二:年份一概写全数。例:2006年不能写成06年。

第三:分数、世纪、年代均以汉字表示。例:三分之二不要写成2/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不要写成20世纪90年代。

第四:公式(数、理、化等)均需标注公式号,公式号用圆括号,阿拉伯数字表示,按章编排。例: 第3章第二公式编为:

X+Y=a „„„„„„„„„„„„(3——2)

第五:论文中的物理量、量纲等符号均采用国际标准(SI)和国家标准(GB)。

附件一:封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 计算机CG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欣赏

系别: 计算机工程系班级:网络092学号:031401102姓名:任课教师:华驰

2011年11月28日

附件二:页面设置

上边距:2.8cm 左边距:2.5cm 左装订线:0.5cm 右边距:2.5cm 下边距:2.5cm 页脚:1.5cm 页码居中

附件三:论文字体规范 1. 前言: 2. 目录

目录

(小三号黑体,居中)

(左对齐,小四号宋体)(右对齐)

前言„„„„„„„„„„„„„„„„„„„„„„„„„„„„„„„„„„„„„Ⅰ 目录„„„„„„„„„„„„„„„„„„„„„„„„„„„„„„„„„„„„„Ⅱ „„„„„„„„„„„„„„„„„„„„„„„„„„„„„„„„„„„„„„„„ 第四章 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41)

4.1 电子商务的数据库技术„„„„„„„„„„„„„„„„„„„„„„„„„„(41)

4.2 基于Web的商务数据库开发过程„„„„„„„„„„„„„„„„„„„„„„(47)„„„„„„„„„„„„„„„„„„„„„„„„„„„„„„„„„„„„„„„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附录B„„„„„„„„„„„„„„„„„„„„„„„„„„„„„„„„„„„()3. 正文层次格式

第五章 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库技术

(小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4.1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左空两格,小三号宋体加粗)(空一行)

4.1.1 „„„„„„(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空一行)

*********************************************************************************************************************************************************************************************************************************

(注:段内容左起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字间距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加0.2 磅,两边对齐)

(节间空一行)

4.2基于Web的商务数据库应用开发过程

******************************************************************************************************************************************************************************************

4. 参考文献的格式: 参考文献

[1] 唐常杰张天庆,《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结构及其社,1995 [2] 王山,《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C语言实现》电子科技大学出版1993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大作业(推荐)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大作业

题目及要求:

1、多媒体课件制作(2人)

使用Authorware制作完成。

课程自选。

完成至少一章内容。

课件综合至少图、文、声、像三种以上媒体类型。使用两种以上交互方式。1)2)3)4)5)

2、Authorware版电子相册制作(2人)

使用Authorware制作完成。

使用自己照片或大学校园图片。

必须配有背景音乐并可以相册播放时进行播放控制。使用两种以上交互方式。1)2)3)4)

3、视频版电子相册(2人)

使用Premiere或绘声绘影制作完成。

使用自己照片或大学校园图片。

必须配有背景音乐。

照片切换时有丰富的过渡效果。

添加至少五个字幕,用以对照片说明。1)2)3)4)5)

4、Flash版MTV(2人)

使用Flash制作完成一个MTV。

至少完成歌曲的一节。1)2)

3)

5、动画丰富并与歌曲内容相符。配乐诗朗颂(1人)

使用Cooledit及高版本软件制作完成。

必须是自己录音。

配有背景音乐。1)2)3)

要求:

1、完成时上交源文件(包括素材资料)、可执行文件及设计使用说

明。

2、上交日期为课程考试前。

3、nc_inf@shzu.edu.cn

第三篇:教育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

云梦县隔蒲潭中心小学胡艳林

摘要: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自此,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得以广泛开展。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等作了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力培养当今社会已处于信息高度发达时代,目前,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把人和信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与学习规律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正在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必将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换句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① 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② 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③ 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④ 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⑤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⑥ 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眼,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

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 about IT)。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

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2.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整个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Learn with IT)。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

四、三种整合模式的区别和实践

三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模式的课程设计,都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甚至,有时候,三种模式可以利用同一个任务进行驱动,使我们从表象上不能马上就区分出它属于哪一类课程。但是,由于三种模式的课程定位不同,导致相应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生所需的必备技能等都不一样。

下面,我们就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要求学生用Word或PowerPoint完成作品)作为相同的整合任务,举例说明三种模式的区别。教学概述:

学生从网络上(或实地调查)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资料,或者有关“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从各自的角度理解“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再用Word或PowerPoint以作文、幻灯片的形式完成作业,最后大家相互研究讨论。

主要区别:

课程定位

教学目标

学生必备技能

课前准备

评价重点

模式一

信息技术课程

1.从互联网下载资料。

2.引用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资料。

3. 信息加工、整理的能力。

1. 基本写作技能。

2. 从网络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3. 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

教师提供有关杭州、西湖的网站地址。

作品内容与学习目标相吻合,布局设计精美,有自己的风格。

模式二

语文(作文课)

1.懂得围绕要表达的意思选材、剪裁。

2.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安排材料。

3.根据所选材料组织成文,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1.会浏览网页。

2.Word的使用。

3.会清楚通顺、流畅地表达内容。

教师提供“杭州西湖”网页。

1. 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 观察仔细,思路开阔,内容具体。

3. 组织材料地能力。

模式三

研究型课程

1.在任务引导下,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2. 信息分类整理、加工处理。

3.分析杭州让人难忘的原因,写出考察体会或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

4.体会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1. 利用互联网查找并下载有关的图表和文字资料。

2.信息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

3.基本的写作技能。

4.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

1.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一般不为学生准备材料。

2.除了任务布置和最后的交流评价,整个研究过程基本在课外进行。

1. 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2. 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

3. 作品是否切合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合理性、创新性。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模式一(信息技术课程)中选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任务,则与模式二的教学过程非常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两种模式教学目标和必备知识的相对应,以及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在模式一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目标(未知),写作技能作为必备技能(已知),相应的评价重点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而模式二中,写作技能作为主要训练项目,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必备技能,评价重点也转到习作要求上。而模式三中,侧重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能力的培养。对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的学科知识,一般要求是必备技能(已知),或者能够自学的知识。

五、结束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第四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①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①

武汉理工大学 周 静 顾少轩 赵志宏

摘要:“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是为材料科学专业学生适应现代新材料研究而开设的一门重 要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和现代计算机应用特点,对该课程的目标任务、性 质、基本要求及课程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材料科学专业 计算机应用 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计算机的应用日 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计算机在材料工业、材料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是相当普遍的,在建材工业领 域,如生产工艺与热工过程中的数值计算、原材料和 产品性能测试与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物料反应过 程的数值仿真、配料配方与生产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设 计、生产过程与作业的自动调节控制、繁重操作与质 量检测的人工智能化等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一重要工 具。为了适应现代建材工业的发展,拓宽材料科学专 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和工具 从事材料研究开发和利用的高级专业人才,开设“计 算机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课程并制定其合理的教学 内容很有必要。本文对该课程的目标任务、性质、基 本要求及课程内容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任务及性质

材料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制备新材料和 测定其结构和性能的直接手段。而由于计算机技术、计算理论的迅速发展,许多更加复杂、大型的计算成 为可能,使得在材料研究领域,采用计算方法来研究 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指导实验研究成为一种新的研 究方向。材料科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新材料开发研究 人才,而计算机是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 具。用计算方法来研究材料,对材料的性能进行预测 和指导,就是根据相关理论,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和 计算方法,确立材料的理论模型,有目的地指导制备 所需性能的材料。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应用 实例的讲授和上机实习操作,使得学生了解应用计算 机进行材料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将计算机作为有力 的工具应用于材料科学研究。

二、课程基本要求

计算机应用,为材料科学专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技 术手段。要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具备计 算机和数学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因此,该课程 应在开设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及应

用”、“算法语言”、“固体物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开

设。根据该课程的目标任务及性质,课程的教学内容 应具有以下几点要求: 1.专业与计算机之间的沟通,着重介绍基本的应 用方法;2.材料科学专业对计算机的实际需求;3.结合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实际课题,让学生能够 提出确切的计算研究方案和计算模型,熟练地上机操 作计算,准确地输入相关数据,对输出数据进行合理 分析。

4.将理论计算、材料制备实验和测试结果相结 合,加强学生对现代“实验、理论、计算”三位一体科研

手段及交叉学科研究的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工作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内容较 多,所涉及知识面很广,而按照教学计划只安排50 学 时。为使得学生能更好、更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在教 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时数,教学 内容立争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该课程要求学生 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学时安排上,理论课与上 机实践的比例为2 :3 ,通过一些应用实例,以作业的 形式让学生对计算机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有一个感 性认识。进行材料的计算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 步骤: 1.根据具体研究的目标建立物理模型;2.将固体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用于该模型, 把研究材料的具体结构和性能的目标转化为数学模 型(即建立数学计算公式);3.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建立相应的计算程序;4.运行程序,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材料的 某些结构或性能信息。

根据课程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三 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程序设计基础,讲述一些计算机系统 及软件技术、程序设计方法。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材 料研究方面的应用软件远远赶不上材料研究领域的 千变万化,要求材料工作者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设 计开发一些应用软件,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系统及软 件技术、程序设计方法方面的知识。对于材料科学专 业的学生,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中, 我们用12 个学时的时间讲述上述内容。第二部分是计算方法及应用,让学生了解常用数 学问题的数值解法及其算法程序(如代数方程式求 解、线性方程组求解、特征制问题和常微分方程求解 等),这部分内容用12 个学时完成。

第三部分为材料研究中的常用计算方法,要求学 生能结合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实际课题,提出确切的计 算方案和计算模型,对输出结果作合理地分析和有意 义的讨论。用26 个学时介绍如下内容: ①晶胞常数的计算,用实验测得的XRD 衍射数 据计算实际晶体的晶胞常数;②用晶体结构对称性学会用软件方法绘制晶胞 图,进行新材料结构的设计;③讲解Xα计算方法,掌握SCCXα计算 方法理论知识,学会应用其程序计算材料的能级、态 密度和键强度等材料电子结构,得出材料的相关性 能。

四、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 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有些欠缺,建议今后在开设了群 论、量子力学、测试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课程之后 再开设此门课程。随着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的飞速发 展“,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也在不断

更新与完善。参考文献

1.孙承绪.计算机在硅酸盐工业中的应用.华东 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2.肖慎修,孙泽民,刘洪霖,鄢国森.量子化学中 的离散变分Xα方法及计算程序.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6 3.宓锦效,闵新民.无机材料晶体结构(电子出版 物).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电子出版部,1999(上接第83 页)(3)本软件提供了六种动画功能按钮,分别为播 放、暂停、停止、倒放、开头和末尾,能够方便、灵活地

控制动画的演示。为了方便学生仔细体会一些物理 化学动态概念,又设计了动画速度控制滑动条,可以 对动画的速度进行调节。

(4)对讲课的内容又设计了三个跳转功能按钮, 分别为第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为教师浏览授课内 容以及前后内容的衔接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 业96 本硕连续试点班,96 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科 学与工程,97 精细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十几 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实践,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认 为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不仅能加大教学信息量,缩 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微观图象宏观化,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取得了良 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MCAI 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工具,我们开发的物理 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只是一种尝试,还有很多功能 有待进一步开发。参考文献

1.马晓, 王兢.精通Authorware4.0.宇航出版 社,1998 2.王宁,陈帮本.3D Studio MAX优化教程.人民 邮电出版社,1997 3.胡长俊.photoshop5.0 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 出版社,1998 4.王志强.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与制作.电子工 业出版社,1997

第五篇:范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范例教学法通过让学习者进行一项案例分析来学习某一个知识,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概述了范例教学法的具体含义,并且分析了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举例的方式介绍了范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范例教学 计算机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41-01

一、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就是通过让学习者进行一项案例分析来学习某一个知识,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对可能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的范例进行分析,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范例教学法的特点:一是在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二是范例教学法因材施教,对于同样一件案例,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这样就能使得一个问题案例获得多解,对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三是通过范例教学法培养出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强。

范例教学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范例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实则更高,教师需要用心准备课堂的知识结构,也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成为课堂中的主导,营造出一种活跃进取的氛围。这种教学方式师生互补,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概述

1.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特征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等计算机教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再加之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难度非常大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有一些困难,便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畏难情绪。因此,对于计算机的理论和实践都要加强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过硬的专业知识,为今后服务于社会帮助大众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是现在高校中往往实践的重要性比不上理论知识,高校老师也认为学生只有学好了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拥有好的实践能力。但是计算机这门课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全面,当面对实际问题,也常常是束手无策。现在大部分学生自己都拥有电脑,也能够对于一些软件灵活应用,但计算机的只是也可谓是博大精深了,当深入到计算机的核心时,学生常常是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深入进行。

2.高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虽然目前为止高校教育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于计算机这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各高校不断扩招,导致硬件水平不够的情况不断出现,这就使得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平衡,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计算机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现在高校中对于专业的划分比较细致,每一类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艺术系的学生要求就比较低,只需要掌握多媒体以及多种画图软件即可,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就更加高了。因此,这种情况下,学校开设专业课的老师就要多下心思,根据不同专业教大家学习一些跟专业对应的软件知识,这样在学生学习时才能更有兴趣,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范例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这种教学方法本身不仅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也是有更高的要求的,在对一件案例进行分析时,若是学生事先没有一定知识累积很难对其分析深入。其次,很多高校的确是在很积极的应用这种方法,但是又出现了运用范围过大的现象,只是因为这种方法不是对所有课程甚至是课程中所有的章节都适用,有些章节的内容使用这种方法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范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五、结语

高职中计算机教学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范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但是由于范例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还需要教师与同学相互配合,在实践中去探索最好的教学方法。

下载计算机CG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欣赏 课程大作业格式及要求[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CG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欣赏 课程大作业格式及要求[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移动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移动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移动学习有机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创新了多元教学策略,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和学习资源、将其与互联网上的资源有效结合,组成突破时空约束......

    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

    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无论是中小学、大中专院校,还是图书馆、......

    大力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大力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将诸如文字、数据、语言、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

    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安徽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 金磊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由局部辅助发展到全面辅助,计算机的发展对化工设计的......

    浅谈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认为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档案管理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档案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的......

    计算机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模拟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它将为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取得成功提供重要手段,计算机模拟技术必将在未来材料加工技......

    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这一个变化的时代,一个计算机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的时代,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企业管理需要引进现代化的科技设施、设备,用以提......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