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中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1—2012学年第 2 学期)
学号:106040117姓名:李凡勇得分:课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中作业卷教师:浅谈当前中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观《百万英镑》有感
金钱本身没有错,渴望金钱也没有错,并且对金钱的渴望往往是许多企业家成功的巨大推动力。然而,拜金主义却是一个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成为了金钱的俘虏。
《百万英镑》讲述的是一个因一次意外而漂流到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斯,他到伦敦时穷困潦倒、一无所有。然而,他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从一对富翁兄弟那里得到了一张价值100万英镑的支票。原因是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就这样继续潦倒下去,直至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亨利·亚当斯。其实,那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没有背书,就相当于一张废纸。但就是这一张“废纸”给他带来了好运,改变了他到整个命运。
是的,正如弟弟所说,他会过得很好!因为人们的眼中只看到了那张百万英镑的支票,所以他也无需证明那些钱是否是他自己的。甚至在开始时,他的外贸穿着、言行举止和身份地位与他那百万英镑的支票毫不相称,却没有引起人们的丝毫怀疑。相反,认为那是理所当然,把他当成一位古怪的百万富翁。以至他能够凭着那张“废纸”免费吃饭,买衣服,直至住最豪华的酒店最好的房间。他身份地位被人们不断的抬高,最终步入了英国的上层社会。我想,他的种种“幸运”一点也不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而是当时的人们太看重金钱了。因为在故事最后的情节中,当他丢失那张百万英镑之后,人们的各种丑态尽显出来,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金钱的俘虏。
这是马克·吐温为了讽刺当时的社会而编写的故事,然而这样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之中普遍存在,甚至是越来越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可是,这种战略思想也存在缺陷——它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和行为方式或活动方式全部集中到“发财致富”上。这样经过潜移默化的变化,就形成了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的拜金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十分的可怕,它甚至可以摧毁整个名族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人们盲目的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造成了精神的空虚和道德的沦丧。甚至是为了金钱,可以不折手段!
针对这一价值观,环球网曾经做过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拜金主义”之
风是十分的严重。对此,我们在社会之中也无不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伴随着拜金主义价值观的蔓延,很多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开始滋生,并且慢慢的变得理所当然。从三鹿的“三聚氰胺”到“地沟油”制造的产业化,再到今天修正的“毒胶囊”,这些都是金钱驱使下的社会现象。为了金钱而造成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再者就是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的事情层出不穷,并且屡禁不止。在这种拜金主义之风盛行的社会中,我再也想不到这个世上究竟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一种对金钱的崇拜,使得大家都耐不住寂寞了。于是像“凤姐”这样的人也开始自我炒作起来,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尊严,什么叫做脸面,而是他们已经在金钱面前屈服了。学校按道理说应该是讲学术的地方,应该算得上社会中的一块净土,可是早已被这种“拜金主义”之分渗透,很多大学的教授再也无法安心的搞科学研究,开始利用自己的权术来为自己谋取私利。最近的一则新闻报道中说,湖南一位大学教授利用自己教师职称评委的身份,竟然在宾馆开房进行索贿,并为之而刊登“广告”。同时,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清华大学有%50以上学生的理想竟然是当官从政,这在我们国人看来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在老外眼中就觉得是不可思议,像清华这样的国内顶尖学府的“工程师们”都去从政了,到底谁还来从事科学研究呢?是的,我们也该想想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原因。
这种拜金主义之风已经使我们社会失去了道德的底线,特别是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值得我们每个国人的深刻反思。最后竟是一位拾荒的老人将小孩抱起,并得到了奖励。或许我们很多人认为她得到奖励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事实却不应该是这样的。她的到了奖励是因为这样的道德在社会中的缺失,为什么这样的象限不是司空见惯呢?前面有这么多人走过,为什么都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是的,他们遭到了社会的批评,然而当你在唾骂他们的时候,手否仔细的想过,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路人,你是否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如国某一个人是这样,那么他应该遭到社会的批评。可是这么多的人竟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社会的现象,这个社会中的每一员都有责任。这也并不是人们没有爱心,而是有所顾忌,担心被冤枉,因为在这种拜金的社会之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彭宇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是时候反省了,在这样下去,社会的整个核心价值体系将会崩溃。当人们的眼中只有了钱,当人们一切都向“钱”看的时候,再也无法想象这个社会将畸形到什么地步,这个社会上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长此以往,名将不名,国将不国!
第二篇: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
一、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
大体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新旧制度、新旧体制的矛盾。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有的人利用双(多)轨制投机钻营——既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又同时继续享受计划经济的权益,因而大发不义之财。既得利益集团(群体)与深化改革的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前者极力反对不利于己的深化改革。
权(力)与法(律)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为官者应是“权为民所用”,依法行使权力。但现实生活里却常常出现权大于法、有法不依、以权谋私的现象,权力尚未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
贫富悬殊的矛盾。由于分配制度有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低,以致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垄断与经贸自由的矛盾。政出多门、壁垒森严、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造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与成本的矛盾。改革是要成本的。如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职工“下岗、分流、增效”的方针政策,但对职工的安置费、社保费、医保费以及经济补偿等费用巨大,成本由企业背负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力不从心。不少已转制的企业对原来国企职工的经济补偿至今仍拖欠着,拖欠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如此这般,就会潜伏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矛盾。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相辅相成。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依托,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亟需民主政治的支撑和保护。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和谐统一,社会才能够飞速进步。民主政治制度又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得以确立和巩固。当前的矛盾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其矛盾与弊端在于:民主气氛不浓,“双百方针”贯彻不力;监督机制缺乏,民主集中制屡受破坏;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较突出,官商经济盛行、权威政治泛滥的现象屡见不鲜;党政机构重叠臃肿、部门林立、人浮于事,“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使财政不堪负担。
二元结构的矛盾。户籍制度造成城乡矛盾、工农矛盾,城镇居民与农民在就业、待遇、社保方面都大不相同,长期以来未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城市职工有工资、社保、医保,而农民就无所谓“失业”之称;工人有工会,农民却没有“农民协会”。从土地制度看,城市土地是国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农村是集体所有制,改革以来农民被征土地过多而补偿过少,因而失地农民利益受损,上访、闹事时有发生。
二、我国的社会矛盾的特点
(一)利益相关性凸显。在计划经济时期,分配上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色彩,个人利益的实现主要由集体和国家直接调控,收入差距也不大;加之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集中精力搞阶级斗争,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多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淡化了物质利益矛盾,或者说,物质利益矛盾处于隐性状态,不普遍、突出。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已经使人们逐渐接受了差异性、个性化的社会,群众的生活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受市场作用的驱使,经济利益、物质利益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要驱动力,人们更重视和追求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实际利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逐渐凸显,从而使经济利益矛盾和物质利益冲突成为引发矛盾纠纷的核心内容。诸如失业、下岗、协保、医保、动/拆迁、物业管理等等,都是由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引发的矛盾纠纷,而且相当多的矛盾纠纷的发生都具有其合理性,极易引起社会的同情。
(二)群体性矛盾增多。社会转型期不少利益矛盾都是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因此,一旦出现利益矛盾,就不单单是个体性利益矛盾,而是群体性利益矛盾,这种群体性利益矛盾,往往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增多。特别是很多矛盾都是由于政策性因素所引起,比如,企业倒闭破产、职工下岗待岗、拖欠职工工资、打白条、农民负担过重、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安置、医保改革等,这些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在一些人的组织串联或煽动下,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矛盾对抗性增强。新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使得人民内部的经济差距急剧扩大。这首先引起了矛盾主体强烈的心理失衡,为矛盾对抗程度的加大提供了主观条件。而在客观上,利益差距的扩大确实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当人们在物质利益发生冲突而又得不到妥当处理时,容易向对抗性的方面转化,造成公开的冲突。如上述群体矛盾就极易以停工、罢课、集体上访、也可能因财产纠纷、资产分配、土地使用等问题,爆发激烈的纠纷和暴力冲突。而在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偏僻地区,素质极低的官员常常横行霸道,激起民愤,酿成恶性对抗事件。
(四)党群、干群矛盾突出。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手中所掌握的相当权力,使他们经常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但在现实中太多的党政干部,领导人民群众致富无术,却喜欢弄虚作假、浮夸虚报,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完全脱离人民群众,忽略人民群众利益,漠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更有个别干部完全丧失党性原则、做人准则。在经济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索贿受贿,贪赃舞弊,直接侵犯群众利益;在政治领域卖官鬻爵,钱权交易,执法枉法,肆意践踏人民群众的权利,压制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对有害的思想观念放任不管,推波助澜;在社会领域,生活侈奢靡乱,放纵黄赌毒,甚至与社会黑恶势力沆瀣一气,充当他们的“保护伞”,欺压人民群众,影响极为恶劣。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党群、干群矛盾尖锐、突出。
三、当前矛盾的社会根源
引发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可以归纳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一)经济根源。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是利益分配的主要手段,利益分配也相对比较平均,所以,各地区、行业、职业、单位、个人之间直接的利益矛盾并不突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社会群体结构发生新的分化组合,呈现出经济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再加上利益分配机制还很不健全,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成员在生产要素的占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意味着利益实现方式的多样化、复杂化。这就使得利益主体的实际收入差距突显出来,引发了人民内部富裕者与贫困者、先富者与后富者、合法致富者与非法致富者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存在人为的分配不公,进一步导致人民之间经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从而触动了“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加剧了这一矛盾。所以说,利益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矛盾日益显露和凸现出来,成为社会矛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最主要根源。我国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大量源于实际利益问题,直接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政治根源。主要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以及干群关系紧张。既然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制度,也就应该建设最先进的政治文明。但现实中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不但与先进的政治文明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而且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也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民主政治制度、政治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党的领导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从面导致诸多消极后果:首先,“权力过分集中”,滥用权力的现象相当普遍,也导致不少位高权重的领导人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腐化堕落行为不能及早发现查处,引起群众不满。其次,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干部把“官位”看作谋权生财之道,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大慷国家之慨编织关系网,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虚报浮夸、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政绩工程,而对普通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
这一切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有的本来属于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也往往转化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甚至引发激烈冲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治稳定,而官僚主义的存在以及上下沟通不畅又为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增加了难度,造成了矛盾激化的可能性。
(三)思想文化根源。改革开放既大大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又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消极影响,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潮泛起。同时国际战略格局的剧烈变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国家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思想反映,从而使思想领域的是非矛盾日趋增多和复杂化、新型化。
(四)心理根源。利益结构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群体心理的失衡,引发矛盾冲突。改革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个社会个体都希望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收益,然而由于社会成员在知识素质、地位和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迅速分化。特别是在目前我国许多方面体制还不健全,漏洞很多的情况下,一些人通过投机倒把、权钱交易等各种不正当的途径迅速积聚大量财富甚至“暴富”时,必然也是对“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观的一种挑战,很容易打破人们的心理平衡,激化人民内部的矛盾。
四、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本质的表述
社会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是无处不在的。尖锐复杂的敌我矛盾虽然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存在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广泛的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正确与否,将严重影响社会改革的决策,只有科学揭示这些矛盾,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矛盾,才能使我国现代代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
1、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当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也就是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虽然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已不是主要矛盾。由于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基、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条真理,是现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一样的,那个国家没这矛盾呢?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政治为经济服务的,任何的社会矛盾都是可以看成了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2、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矛盾,是利益冲突引起的经济矛盾,是“公共产品不足和低效率”。
这显然是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党政所宣扬的观点。其对策主要是企图以经济手段来解决所有问题,当前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是: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三.加快建设民主法制体制,并同时说明是改革各部门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认为有待长久解决的一些社会问题,如部分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的矛盾,在深化分配制度的过程中处理好效益与公正之间的矛盾,将是长期的过程。
3、现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大众阶层与即得利益阶层(权贵官僚买办)的矛盾”,其矛盾焦点集中在政治层面上的“专政政治与民主政治的矛盾”中,专政政治的实施激发出民主政治的需求,两者激烈的冲突形成了严重的矛盾,这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社会中其它矛盾都是次要的、从属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由于这个主要矛盾的存在,衍生出来的种种新矛盾以及同时使一般存在的矛盾扩大和恶化。
2008台湾大选后,有人说“八年前全世界看到台湾把一个人渣选上台,今天我们看到台湾人民用宪政民主制度把这个腐败的人渣赶下台。这证明民主宪政制度,能够为真正的民意提供制约最高行政权力的条件和形式。”在经济改革中,如果让人民大众来民主参与,绝不会把全民所有变成党所有、政府所有、权贵官僚所有,就不会产生腐败的庞大的官僚买办阶层,不会形成暴富阶层就没有骤然产生的贫富悬殊矛盾。现实中贫困使付费参保而推行全国性的社保失去了条件,正常地消费来拉动国家的内需也失去了条件,企业改革亦因此不能成功而进退维谷,每个矛盾都在引发一个或多个矛盾,若果推行民主政治,公共品中有形的按大众的意愿来建设,无形的也按大众的意愿去设立,那来公共品匮乏?靠他人、靠代表间接地来提供,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施舍和恩赐,这样公共品必然将永远地匮乏。人民大众没有自主的权利是产生主要矛盾的根本原因,只要这个主要矛盾还一天存在,在立法上,必然地产生按人民大众的意志还是按权贵的意志立法的矛盾,在执法上则产生人治和法治的矛盾,行政上又产生服务人民和统治人民的矛盾。现在的社会除了没脑的都知道,既得利益者们死抱着利益不放,旨在拖廷时间,谁都知道在体制内修修补补绝对不能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路向不对,岂是多耗时日可以解决的呢?
第三篇:拜金主义案例
拜金主义案例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河南省白沟镇发生的苯中毒事件。今年春节前后,在白沟镇箱包加工厂打工的多名河南少女奇怪地患上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些少女浑身血斑,鼻子出血,口舌溃烂,牙龈上的肉一剔就掉,牙齿一碰就倒。据专家分析,白沟镇的许多箱包加工厂所用的胶水中,含有一种叫“苯”的化工原料。由于苯的黏性大,挥发快,价格又十分便宜,白沟的一些黑心私营企业主大量使用含有苯或纯苯的黏胶,作业场所苯的浓度常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倍或几十倍,而且通常是工人做工、吃饭、睡觉同在一处,即使工人发现了病情也轻易不允许他们回家治疗,否则,就会克扣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导致两名女工死亡,十几名严重伤残。这些私营企业主就是拜金主义,他们的眼中只有钱。最终,他们不单害了别人,也使自己进了牢房。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我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根本上取决于共产党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句话说,先进不先进,首先看思想。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们思想的总开关,人们思想的先进性取决于这“三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因此,我们作为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保持先进性的核心问题。
就这个主题,我今天讲四个方面:第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共产党员应当和必须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要条件。第四,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层层递进的,是有内在联系的。
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在哲学上又称为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水平、历史发展阶段、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认识会有所不同,世界观也有所不同;人们因其根本利益、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在过去我们讲阶级斗争的时候,一个人的阶级立场、阶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一般说来,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即为什么活着?或者倒过来说活着为什么?)、人生态度(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是及时行乐还是努力奉献?)和人生评价,这些就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而我们通常讲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是人生观的更为具体层次的展开,它们都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它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价值观回答什么问题呢?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就是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世界观,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到此为止,我讲了这么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串联起来说就是: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看法,价值观是回答在人生当中什么事认为值得或不值得,以及它的价值大小。这三者是这样一个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它的具体体现。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和发展着世界观。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很经典的四句话就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就是回答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怎么样呢?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怎么样呢?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怎么样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承认这个观点的就是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引进了运动,引进了发展,引进了变化,引进了可知论,就是规律可以被认识。哲学上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根据世界观的不同而区分开的。大家知道,黑格尔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是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小逻辑》可以说是集辩证法之大成的著作,他把运动的形式、运动的矛盾、运动的规律解释得非常深刻,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他在回答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却陷入了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黑格尔认为是精神,而且是绝对精神。因此黑格尔从哲学上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再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顿,他是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应当说科学家的世界观应该是非常科学的,但也不尽然。牛顿研究经典力学,他寻找最终的推动力,最后结论是上帝是最终推动力,又回到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各种力在相互发生作用,但最终的推动力找不到了,找到了上帝,他也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共产党人最起码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讲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你必须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如果你是个唯心主义者,从本质上讲你不适合做共产党员。
问题。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一个是有神论,一个是无神论。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世界观在领域的一个延伸、一个表现。共产党员当然必须是无神论者,不能信仰任何。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这么多年来放松了教育,我们许多共产党员实际上是信的,更有一些党内腐败分子就是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活动,说明世界观上出了问题。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到会作重要讲话,举了若干例子,一个就是黑龙江省委的原副书记、后政协主席韩桂芝,也是党的高级干部。这个人不信马列信佛法,家里设有一个很大的佛堂,供着菩萨,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菩萨保我做大官,下联是:我做大官供菩萨。她是这么一个世界观,把自己的政治命运完全和菩萨联系在一起。更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被“双规”后不检查自己,她怎么说呢?她说:“菩萨啊菩萨,我供了你这么多年,你也不保佑我”。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菩萨,自己犯了罪不检讨,反倒怪菩萨没有保佑她,腐朽到了极点,和共产党员相差十万八千里。再一个就是原来的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这个人就是求神拜佛,每一步的升迁之前都去请教大师,我能不能升?要达到升迁的目的我要做什么?他是一个大贪官,贪了好几百万,他贪的钱不是自己挥霍了,相当一大部分就给了大师。这个人也是不信马列信神佛。因此,世界观问题太重要了,这绝对不是一个虚的概念,而是一个实的概念,而且是事事管着我们,指导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用不同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历史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观,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走向高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到目前为止就是信这个,你如果不信,说共产主义到哪年哪月能实现?那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那就叫做动摇了。因为唯物史观不是杜撰出来的,是社会发展规律。唯心史观则相反,它把现存社会形态凝固化,神圣化,以为是不变化的,什么都是万岁的,资本主义万岁,资本主义永远倒不了。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二者也有本质差别。再举人生观方面的例子。用一定的世界观看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所以说人生观也是世界观。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人生观。这是典型人生观的表述,这也是基本的人生观问题,实质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来回答自己的一生怎么度过的问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这样看待人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这是雷锋的人生观,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与进步的革命的人生观相反,也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腐朽没落颓废的人生观,比如有一种人生观就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雷锋说生命是有限的,这个人生观也说生命是有限的,但结论不一样,这个结论是:人生这么短暂,赶紧及时行乐吧。就不讲奉献,而是只讲享受。还有一种人生观,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活着干什么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为了财。
对待金钱的态度,它又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待金钱,有的人认为“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另外还有人认为不是这样,就是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犯罪分子胡长清、成克杰就是被金钱带入了坟墓。这就是对金钱的态度,也是反映了人生观。
价值观就更丰富了、更具体了。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把生命、爱情、自由三种都极其珍贵的东西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自由具有最高的价值,为了自由,生命和爱情都可以扔掉,这就是价值观,他回答什么最值得的。这就是裴多菲的价值观。
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奔赴刑场时大义凛然地喊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在共产党人看来,主义,也就是我们的信仰,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主义”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孙中山先生主张“天下为公”,这是他的政治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观。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替法西斯而死,替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里讲的是生死观,实际上也是价值观,就是回答怎样死是值得的,怎样死是不值得的。
再譬如对读书的价值判断。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观,当然这也是一个有很大偏面性的价值观。
所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是空泛的大道理,不是虚幻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如影相随、伴我们终生的东西。只要是个活着的人,只要你有思想,你就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支配,无非是你受什么样的世界观、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什么样的价值观的支配。
二、共产党员应当和必须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简要地说,共产党员应当而且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意义至关重大。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成绩来。”江泽民同志讲,世界观、人生观是首要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央作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首要的就是使广大党员干部自学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共产党员应当和必须树立的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包含哪些重要内容呢?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孤立的处于自然状态的人,共产党员更不是孤立的处于自然状态的个人。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是有阶级属性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条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就必须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于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她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也是我们共产党员所应当树立和必须树立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的高度的结合和统一,因而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二十一世纪的任务,特别是当今世界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解决相结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发展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历史。因此,我们说我们是一个共产党员,首先就得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相信社会主义最终要战胜资本主义,相信人类社会从低级社会走向高级社会是不可抗拒的,还得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历史阶段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和基本的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当代中国,就是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他指出,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在考验面前就已经打了败仗,有的革命意志衰退了,有的走到邪路上去了,有的甚至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归根到底就是这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了问题。”这是极其深刻的。事实证明,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归根到底来自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源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趋势正确把握的科学世界观。科学世界观,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坚信不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事关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丧失了这些,就丧失了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丧失了灵魂,丧失了精神支柱。而丧失了灵魂,丧失了精神支柱,就如同行尸走肉,或者跟死了一样。一旦精神支柱崩溃了,什么错误行为、犯罪行为都是接踵而至的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所有腐败分子的犯罪根源都是世界观出了问题,他们根本就不信马列主义了,不信共产党这一套了。信什么呢?相信给自己找一条后路。找什么后路呢?在国内贪一大笔钱,然后存到国外的银行当中,一旦共产党不行了,马上抽身就走,这不就叫做理想信念动摇了吗?他如果认为共产党会长期执政、永远执政,他会去找后路吗?凡是找后路的,凡是贪污腐败的都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对党的事业丧失了信心。归根到底是世界观出了问题,这个道理一点都不复杂。不是需要开几天的理论研讨会才能弄清楚的,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这些人曾经先进过,也曾经优秀过,如果不先进、不优秀,他也当不了党的高级干部,那么他什么时候出了问题?就是从他的世界观出了问题那天起,就是从对社会主义祖国丧失信心的那天起。所有的贪官在最后检讨时都痛哭流涕,都有一句共同的话: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这是真的。
共产党员应当树立怎样的世界观?简要地说,就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的内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几个阶段的成果的真信、真学、真用。现在很多人开会,别看他在那讲,实际他自己不信,他讲的东西是准备给别人的,不是准备给自己的。因此,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在任何考验面前站稳立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基本的和根本的政治要求,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应当是怎样的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人生观呢?这是现实生活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到市场经济呢?市场经济是讲利益的经济,是物欲横流,利益高于一切。共产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独善其身,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容易,不简单。正因为不容易、不简单,所以提出开展先进性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别放弃正确的人生观。那就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人生,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和乐趣,把为在世界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崇高的人生观,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唯一正确的人生观。说它最科学是因为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说它最进步,它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说它最崇高是因为它是利他主义的,而不是利己主义的。
毛泽东同志把无产阶级人生观概括为“为人民服务。”这是十分深刻和精辟的。邓小平同志一贯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江泽民同志进一步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出发,尤其是针对目前一部分党员干部中脱离群众现象比较严重这个情况,更把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提到了执政党的首位问题。
那么,我们应当树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内涵是什么?我理解有三大基本点:一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目的。认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区别无产阶级人生观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分水岭。这一点很重要,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是区分无产阶级人生观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分水岭。剥削阶级也可以一般地说为全体人民谋利益,但实际上只是为本阶级谋利益。只有共产党人,只有共产主义运动,就像《共产党宣言》说的那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和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唯有共产主义运动才是多数人的和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主义了不起,共产党了不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共产党公开宣布没有自己的阶级私利,她的利益就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少数人的运动,而是多数人的运动,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是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我说的这些话,都是《共产党宣言》的话,是老祖宗的话,1840年就讲过的话,这是不能忘的话。二是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几位领袖都有明确的表述,邓小平同志讲要把以“人民高兴不高”、“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之一。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第三个代表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讲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都是为人民谋利益。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第二个观点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把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个人利益有时会同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在有矛盾的时候,党、国家、人民的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应当牺牲。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人生观提出了新的考验。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处理干群关系,运用手中权力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这是对我们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因为现在,我们的时代发展了,理论也发展了,但是我们在处理与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时,处理与党的关系的问题上,我认为我们的思想退步了,不如革命战争年代,也不如五十年代。现在衡量一个干部好不好的标准实际上是很低的,只要不违法乱纪,只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享受了该享受的,这就是好干部了。而过去,强调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提倡吃亏的。建国初期同样级别,只要是共产党员,工资就得比非党人士要低一块,咱俩都是十三级,我是个党员,我拿的钱要比党外人士拿的少。这就是当年提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共产党员是要讲奉献的。那么住房,先让群众住上好的房子,我最后再住进去,现在哪有这样的事?只要是不多贪,不多占,不住两套,谁也挑不出毛病来,按说这样是不对的,是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境界的,这就是现状。更不用说不少党员千方百计地谋取个人私利,而且以损害群众的利益为代价,这就很不应该。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又是什么样子呢?有那些内涵呢?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无产阶级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不但是一个人生观,它同样是一个价值观。它认为为人民谋利益是值得的,这就叫做价值观。这些基本的范畴都是相通的,都是相联系的。价值观就是时时刻刻回答我做这一件事值不值以及它的价值大小。用我们共产党人的观点来看,什么是值得的呢?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努力地工作,无私地奉献,这个很值。为了个人的名、权、利去追逐,去跑官要官不值得,这就是价值观。为了这些东西去犯法,也不值得,为了这些东西丢了脑袋,就更不值得,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也是生死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脑袋也可能丢掉。价值观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个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回避不了,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从大的方面说,当然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没有问题的,这叫大而兼之。具体到我本人,我自己所坚持、信奉的东西是什么呢?在这里交流一下。
在世界观方面,我认为一定要尊重客观,顺应潮流,改造自我,与时俱进。这是我在世界观方面所奉行的准则。为什么要尊重客观?因为一个人只能尊重客观,认识客观。客观就是世界,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你只能去认识它,去适应它。要顺应潮流,孙中山讲世界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要顺着潮流,这也是个世界观,你不能逆着潮流来。现在是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个潮流,我如果不跟着这个潮流,那是根本的世界观出了问题。在世界观和自我之间,在主观和客观方面要改造自我,要使自己适应客观,不能倒过来,让世界按照我的意志来运转,那是不可能的。还要与时俱进,永远不落后,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人生观方面,为人民服务应该是基本的人生观,在我这个位置,就是要为全局三百多职工服务。但具体化为一个准则,就是好好做人,做个好人。好好做人是一个态度,做个好人是目的。我可能做得还不够,我要努力去做,一定做个好人。好好做人,做个好人也不容易。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这样的,要扮演好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做一个好子女,在自己的儿子面前做个好父亲,在自己的妻子面前要做个好丈夫,在自己的上级面前做个好下级,在自己的下级面前做个好上级。我现在当局长,我就要做个好局长,我现在是个党员,我就要努力做个好党员。我们都按照这些方面去做,人生观也就解决了。把这几个角色都做好是不容易的,把这几个角色都做好那就是为他人谋利益的,就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在价值观方面,我认为最值得追求的就是所谓三不朽:就是古人讲的立德、立功、立言。所谓立德,就是在道德上一定要达到很高的境界,要保持、要发扬一些好的美德,和前面说的做个好人是一致的。所谓立功,就是做事。一定要做点事业,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岗位,这个岗位就是事业的平台,它不是别的,不是待遇的平台,当然与待遇是挂钩的,主要是个事业的平台。让你干什么,让你创业,让你干活。立功就是干事创业的意思,立功就是做事。所谓立言,就是一些理念、一些想法能够成立,能够留下来,能够发生作用,发生影响。比如说,我到省局工作后,特别主张统计文化,在全省成了一个品牌,可以说在统计文化方面是立了点言的
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革命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称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价值观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 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 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3、政治性价值观 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4、社会性价值观 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5、经济性价值观 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6、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我们这里考察的职业价值观,在于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l)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
第四篇: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一、拜金主义是一种有害的腐蚀剂
(一)拜金主义的内涵。
是一种对金钱顶礼膜拜的思想观念,即把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视金钱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用金钱作为衡量人的行为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它是剥削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行为特征是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使用金钱穷奢极欲。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第一,金钱人人必需,拥有金钱是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基本的正常的需要;第二,人对金钱的追求不能陷于极端和狂热,否则,就是拜金主义;第三,不能简单地把占有金钱的多少作为判定拜金主义的标准,钱多的人不一定就是拜金主义者,钱少的人不一定就没有拜金主义思想。
(二)拜金主义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所表现
在经济领域,有的人割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而牺牲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更有甚者,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利益,不仅无视社会公德、践踏市场准则,甚至不惜以伤害他人生命为代价,如金融、证券领域的欺骗诈取、黑箱操作;食品、医药、房地产、建材等领域的假冒伪劣… 在政治领域,虽然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上是好的。但少数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钱财的手段,从而出现不少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跑官卖官等腐败现象。比如,有的以权谋私,把小团体、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侵害群众利益,甚至中饱私囊;有的贪图享受、大吃大喝、大手大脚、挥霍人民财富,甚至腐化堕落……这些行为又直接助长了拜金主义的泛滥。
在文化领域,拜金主义也渗入了这片净土,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化活动被简单地商品化;一些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差;一些媒体为了所谓的市场占有率,一味迎合低级、庸俗的趣味,甚至纵容错误的东西招摇过市;一些学者著书立说只是为了评职称、捞资本、争名利,为捞取金钱而甘心为其摇唇鼓舌……
(三)拜金主义的危害
拜金主义危害严重。从人的发展来看,拜金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剥夺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把人降低为金钱的奴隶;从社会来看,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经济领域如果任拜金主义泛滥,就会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诚信丧失,就会使诚实劳动得不到回报,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领域如果盛行拜金主义,我们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政权就有得而复失2 的危险;文化领域如果一切唯金钱至上,整个社会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凝聚力,社会发展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那么,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礼拜金主义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危害呢?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破坏经济生活。拜金主义者聚敛钱财为目的,以危害社会、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他们的巧取豪夺、贪婪无度,致使社会财富非法流入个人腰包,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蒙受重大损失。这种现象如果任其蔓延,不仅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特别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起步阶段,拜金主义的破坏性就更大。弄不好,不仅影响新经济体制的建立,甚至会葬送改革开放的成果。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创办人沈太福,炮制了一个“高额利润”的骗局,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蒙骗10多万人,10亿多元的资金,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他大肆挥霍集资者的血汗钱,坐的是豪华“奔驰”轿车,住的是高级宾馆,一顿饭就可以吃掉2万多元,为博歌女一笑竟可一掷万金。这个名声大噪的“所谓企业家”的罪恶行径,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这就说明拜金主义对社会经济生活极大的危害。
第二,腐蚀人的灵魂。拜金主义思潮的泛起,造成社会上有些人道德水准下降,价值观念错位,让座要钱,问路要钱,救人要钱,在他们的毛细血孔里无不散发着“铜臭”的气味。27岁 的四川省邻水县农民刘雷,为了追求金钱,自22岁起开始做拐卖人口的“生意”。当他把左邻右舍的14个“猎获”对象卖掉后,就丧心病狂地打起自家人的主意来。1992年12月以来,他用花言巧语,先后把妻子、女儿、母亲骗到山东临清市、河北河间县、河北雄县,分别以1400元、450元、1200元卖掉,犯下了卖妻、卖女、卖母的丧失天良的罪行,被司法机关依法判处死刑。由此可见,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的人,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可以干得出来的。
第三,侵蚀党的肌体。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党的队伍里却有一些意志薄弱者成为金钱的俘虏,他们忘掉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人民公仆的责任,“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使党风政风受到污染,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陈希同、王宝森侵吞、挥霍国家财富十多亿元却落得自绝于人民的可耻下场。胡长清、陈克杰之流也说明,党员干部被拜金主义所俘虏,就会利用政治权力占有社会财富。在党员干部中,多一个这样的“蛀虫”,就会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多蒙受一万分的损失。
第四,败坏社会风气。既然拜金主义者为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使用金钱穷奢极欲,那么,拜金主义的盛行必然会把社会主义业已建立起来的平等友爱人际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必然会践踏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善良、节俭的传统美德,严重地败坏社会风气。近年来,赌博、嫖娼、制黄贩黄等社会丑恶现象,4 无不折射出拜金主义这个幽灵的影子。时下,一些都市里的有些酒吧、录像厅、桑拿按摩室、“KTV”包厢、发廊,成了金钱与色情交易场所。这些伤风败俗的丑恶现象,无不是拜金主义作恶的结果。严重地扭曲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格格不相入的。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倾向,已以不同程度地反映到部队上来。因而,抵制拜金主义的侵蚀和影响,已成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拜金主义的影响,革命军人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决不做金钱的俘虏。
(四)拜金主义对部队的影响和危害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错误思想、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广大官兵经受住了考验,但也要清醒的看到,拜金主义对部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的。从目前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有的崇拜金钱,羡慕“大款”、“大腕”,政治荣誉感有所淡化。当前,官兵价值取向变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物质利益观念大大增强。有的官兵对金钱物质的追求,已不像过去那样难于启齿,羞羞答答,而是公开化;有的谈钱心浓,想钱心切,常常议论的门话题说是某某亲的发民财,某某同学冒了富,某朋友成了阔爷;吃穿讲“档次”,老是为“囊中羞涩”而感到心理不平衡;有的人崇拜的偶像不是英雄人物,而是腰缠万贯的大款,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条件,有钱就是成就,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赚钱就是本事; 有的对政治进步、政治荣誉看得已不像过去那样神圣了,学习没心思工作没劲头;有官兵工作平庸,不懂不会,也不学不专,不思进取,存在平平安安“守摊子”、糊糊涂涂“度日子”的思想,还有个别的沉湎于“赌场”、“情场”。由此不难看到,一个人如果一旦被拜金主义思想腐蚀,支配,高尚的情操会为之丧失,理想信念会为之吞噬,灵魂会为之扭曲,人生会为之断送。
2、有的滋长了“脱军装,奔小康”的思想,立足警营讲奉献的进取精神有所下降。有的官兵认为部队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横攀竖比,感到部队没奔头,没“钱图”,提职晋升没盼头,不是干事业的地方,扛枪不如经商,产生了“早脱军装,早奔小康”的思想,因而不安心部队,不安心基层,不安心本职,思“转”心切,有的干部从军校毕业没几年就想转业。
3、有的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以阔为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有所淡化。一个时期,社会上有的人把吃喝玩乐,会享受会花钱作为新观念来传播,把艰苦奋斗作为旧观念抛弃,部队中少数官兵受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不与别人比工作,比干劲,而是比舒适,比享乐,有的由过去崇尚节俭趋向于以阔为荣,战士炫耀的是有多少存款、家庭背景、有什么关系;有些官兵,为了显示富裕和阔气,花钱大手大脚。盲目崇尚社会上那些所谓的大款挥金如土、显阔斗富、纵欲的奢侈生活。目前,部队独生6 子女兵增多,他们感到部队艰苦紧张吃不消,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向家中要钱,有的是汇款,有的是办的银行卡,少则每月2-300元,多的一次就要上千元。个别战士花钱让老百姓给洗衣服、被子。有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战士怕被别人瞧不起,也不惜借钱、赊账摆阔。
4、有的人际交往中注重功利,搞庸俗关系学。过去官兵交往大都以感情为基础,范围主要在亲戚、同学、老乡之间,现在有的官兵交往中带有功利色彩,范围也逐步扩大,注重与有钱人交往,与用得着的人交往。有的利用各种手段乱拉关系、攀亲戚、找出路,把正常的同志关系、工作关系庸俗化了。有的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不依靠组织解决问题,而时搞私人交情。有的为了在学技术、转士官,以及入党、考学等方面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到处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用金钱和物质去开道,给纯洁融洽的官兵关系沾上了“铜臭”,使良好的官兵关系金钱化,庸俗化,从根本上丢弃了部队的优良传统,玷污了部队的形象。
5、有的钱迷心窍,以身试法,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由于金钱的效用决定对金钱的欲望人人都有,但欲求有正当的、合理不合理的区分。受拜金主义腐蚀者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金钱的欲求达到异常强烈的程度。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对金钱的极度贪婪和获取金钱的不择手段,应该得到的要得到,不应该得到的想尽千方百计也要得到。为了金钱,他们不但不要自己的人格和 道德,甚至连国家的法律和部队的条令条例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上述情况说明:拜金主义对部队的危害的确存在,对官兵个人来讲,受到拜金主义的腐蚀,必然会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崇高的奉献精神,忘记了党纪、军纪和国法,由一个革命军人变为自私自利、胆大妄为、铤而走险,最终断送自己的光明前途;对部队整体来说,拜金主义可以瓦解斗志,削弱士气,影响部队建设,损害军队形象。因而,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是新的历史条件给我们每个官兵提出的重大而严肃的课题。
(四)革命军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的影响
抵制拜金主义影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军人也不例外。那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军人应该怎样做呢?
1、要发扬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是人生和一种崇高的价值取向。作为革命军人,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付出的牺牲和奉献往往要比一般社会成员大得多。第一,在危难时刻牺牲个人生命,如李向群、高建成。第二,在平时工作中牺牲个人利益。第三,在牺牲自身利益的同时牺牲家庭利益,很多官兵照顾不了家庭。
2、要提倡艰苦朴素 艰苦朴素,是我党我军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保持这一本色。毛主席讲过:“人要是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提出了“五种革命精神”,习主席提出“三严三实”,都包括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内容和要求。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单位,要想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艰苦奋斗勤俭朴实。.我国著名塑料大王、台湾企业家王永庆外出乘船从不坐头等舱,一次他远渡重洋去外国做生意,公司秘书给他买了一张头等舱票,他硬是坚持换成三等舱。名扬国内外的广东健力宝饮料厂、深圳南方制药厂,虽然资金雄厚,事业兴旺,个人收入颇丰,可是职工的工作午餐却吃得非常简单,从总经理到流水线上的工人,都是普通的快餐饭盒。孔繁森死后只有八元六角钱,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存人间。这说明,虽然社会上确有一些人口袋里有了几个钱以后,便挥霍奢侈,讲享受,图安逸,比消费,但他们都代表不了社会和青年的主流,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在我们的军营里,提倡艰苦朴素,对于克服享乐主义思想、消除拜金主义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些战士和年轻干部,吃穿用都比档次、讲名牌、摆阔气,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很容易在钱的问题上出岔子。尤其是战士,津贴费本来就不多,如果盲目攀比高消费,津贴花光了。就得向家里要或别人借,要不了、借不了就会往歪门邪道上琢磨。战士“高 消费”,不但会给家长和亲人增加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而且会使自己消磨掉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就很难使自己有成就、有前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应当成为后人的警世之言。
3、要挡住金钱诱惑
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关键是要在实际生活中要挡得住金钱的诱惑,经得起金钱的考验。
在发展市场经济和人们更加重视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每个官兵都应当经受住金钱的考验,党员和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搞钱权交易,给群众和士兵树立洁身自好、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形象;管钱管物的官兵,要严以律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物资管理制度,不贪不占,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有一技之长的官兵,要立足本职做贡献,身居闹市的官兵,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上些消极现象,不被金钱、女色所诱惑,绝不参与上网交友、赌博等违法活动。
总之,广大官兵都应当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真正学会做到“正确看钱,正道挣钱,正当花钱”,在生活中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做金钱的奴隶。每一个革命军人,都要牢记我军宗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的影响,把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二、正确认识享乐
坚决反对享乐主义
(一)享乐主义的内涵。享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物质和精神和满足中获得愉悦、快乐,以使人生过得更美好。
享乐主义是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它宣称人生和唯一目的和价值,就是要发财致富和追求个人享受,认为人生和唯一价值就是在于满足享乐的欲望,极力宣扬满足耳、目、口、鼻、体、意的欲求,以求得快乐。享乐主义的实质是极端利已主义。是不折不扣的剥削阶级的道德原则,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二)享乐主义的危害。
1、享乐主义损害健康的人格心理。享乐主义,作为一种腐蚀没落的世界观的折射,其人生追求、价值取向都在于物质享受,因而没有什么理想信念,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缺乏健康的人格心理。由于价值取向的偏移,他们又必然缺乏积极的人生态度,更谈不上什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的只是悲观失望,消极颓废,过一天算一天。表面上潇洒快乐,实际上内心十分空虚。
2、享乐主义污染社会风气。奉行享乐主义的人有一个时髦的“巧妙说法”:我花自己的钱,享自已的快乐,愿花多少花多少,愿怎么乐就怎么乐。殊不知,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行为不可能是孤立的,而必然与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人们的享乐也是如此,它必然产生“社会联系”,成为社会行为。且不说也往往是对社会环境、风气的严重污染,就其行为本身,也往往是对社 会或他人利益的损害。过去的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甚至于“前宫八百,后宫三千”,其荒淫奢侈的享乐主义是建立在宫女们被幽禁、被剥夺自由的痛苦之上的。今天的有些“大款”、“大亨”们,变着法子吃山珍海味,喝XO,其疯狂式的吃喝玩乐是建立在违背社会公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过度享乐绝非个人行为。它必然涉及他人,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
3、享乐主义最终导致误人误已以至误国
历史阶段上多少英雄豪杰。在战场上能披坚执锐,一往无前,却经不住另一种考验,每每为女色所动,为富贵所淫,为贫贱所移,在安逸、舒适、享乐的诱引下。曲下自己尊贵的膝盖,最终误人误已以至误国。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因贪恋越女西施的美色,玩乐丧志,终于被越所灭; 唐明皇李隆基沉湎于杨贵妃的美色,荒废政事,导致了“安史之乱”。1951年,中共天津地委前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从小参加革命,在民主革命中都有过功劳,但经受不住执政的考验,铺张浪费,挥霍无度,连国家发给灾区的救济款都肆意侵吞,结果堕落成为大贪污犯,被处以极刑。这些都足以说明,享乐主义不仅害人害己,还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切不可等闲视之。
(三)享乐主义对部队的危害和影响
1、它严重的毒害着官兵的心灵。大家知道,享乐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金钱至上,腐化淫乱。它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刺激人们为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而不择手段地捞取钱财,12 诱使你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它不仅具有较强的诱惑力,而且还使人思想颓废,道德论丧,从而失去正确的奋斗目标。近年来,社会上少数人挥金如土地追随者求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使一些免疫力极差的官兵道德观念发生了倾斜,健康的心灵受到了污染,不抵制反而崇尚那些生活方式。
2、它严重削弱部队建设的战斗意志。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常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因为它从小生活在舒适的环境,没有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军人成天沉醉于酒色,贪图享乐,军人特有的钢铁般和意志和毅力就会消磨掉,部队建设就没有战斗力,“文明之师”、“钢铁之师”的美称,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古今中外这方成的教训很多。在我国历史上,清王朝的八旗军,曾经纵横天下,在统一东北、南下灭明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被称为“攻则争先,战则奋勇,威如雷霆,势如风发”的精锐力量。但入关后,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这支部队逐渐闲散、骄逸、奢糜起来。战马上打出来的战斗力。最后却毁在了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后辈子孙的手里。(清朝末年,有国无防)可见贪婪地追求吃喝玩乐,不仅会丧失个人的意志,还会严重地影响部队建设整体战斗力的提高。
3、它给“心战”策反者提供可乘之机。部队中绝大多数官兵阅历浅,认识能力比较弱,往往容易出现“脑袋一热决定一切”,在激情状态下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来。敌对分子正是瞄准一青年军的人的这些弱点,千主百计投其所好,竭力满足共追求吃喝玩乐 的虚荣心理,进行腐蚀拉拢,并利用金钱美色作诱饵。(原总后勤部军械部长被台湾间谍组织收买就是很好的例子)。
享乐主义对部队的危害极大,其影响也不可低估。从近几年部队违法犯罪人员走上歧途的情况来分析,其表现主要有:
一是受享乐主义的影响,崇拜金钱的思想有所抬头。目前,官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物质利益观念大大增强,有的官兵对金钱、物质的追随者求,已不像过去那样难于启口;有的谈钱兴浓,想钱心切;有的官兵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不是英雄,模范人物,而是腰缠万贯的大款、大亨;有的对政治进步和政治荣誉,看得不如过去那样神圣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很淡薄,有的为了金钱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是受享乐主义的影响,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淡化。近年来,部队中少数官兵在享受、会花钱这种“新观念”的导向下,淡化了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工作中不是比干劲、比成绩,而是比舒适、比享乐,有的官兵为了显示富裕和阔气,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违规使用手机,手机越玩越新潮。MP3、MP4,DVD机等成了官兵的手中玩物。不少官兵超越自己经济条件的高消费,看成是时髦的标志,理想的追求。
三是受享乐主义的影响,集体意识有所弱化。少数官兵经不起“酒绿灯红”的诱惑,为了追求享乐,视部队铁的纪律于不顾,经常不假外出,甚至夜不归营,涉足舞厅、歌厅、发廊,追求高14 档享受和寻求物欲刺激。他们组织观念、法纪观念淡薄,唯独只关心自己怎样吃好玩好,心目中缺乏集体生活原则。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享乐主义对部队的危害和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对官兵个人来讲,一旦受到享乐主义的腐蚀,必然会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党纪、军纪和国法,最终断送自己的美好前途。对部队整体来讲,享乐主义瓦解斗志,削弱士气,影响部队建设,损害军队形象。在新形势下,如何抵制享乐主义的侵蚀,做到见财不占,见色不贪,永葆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本色,这是我们每一个革命军人都应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因此,我们每名官兵要反对攀比,反对讲排场、摆阔气的不良风气,纠正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发扬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度电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习惯。其次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不向家里要钱、要物,提倡不抽烟,不吃零食;并且月月有节余。第三要廉洁奉公,不贪不占。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养成生活上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良好风气。
第五篇:城镇化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doc
城市化产生的内在机制是什么?试论城镇化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城市化现象放映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能简单的只从人口或地狱的转变去理解。城市化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持续大规模变化的过程,它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它反映为城市性状的改变、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质量的提高。
所谓“机制”,是指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运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同样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即受着三大力量的作用:农业的先导运动、工业化的中坚推动和第三产业的后续拉动。
经济与城市化形成了互动机制。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得以提高。在众多的商品中,农业产品(如粮食)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般较低(多数小于1),人们对该类产品的事迹需求会随收入增长而相对减少;相反,工业产品(如家用电器、时装、汽车)和服务业产品(如旅游、保健、美容)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般较高(多数大于1),因此人们的经济收入增长会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这就产生了需求结构随收入提高不断转移的倾向;而变动了的需求结构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大规模转移,由此,城市化步伐得以加快。而城市化过程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发展。如前所述,城市化使人口和资本由分散无序状态变为高度集中的有序状态,使生产要素得以合理组织、先进技术得以大规模采用、劳动生产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这样城市中创造和积累的财富就远远超过了农村。
此外,城市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类型、产业结构和科技进步。
经济类型包括工业的轻重比例和内外向度。轻工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而重工业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因此两座城市如果轻、重工业具有不同的比例关系,就会造成它们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不同,从而引起城市化水平与发展速度的差异。而进口替代内向度高,城市的开放性小,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滞缓,城镇的动力机制较弱,因而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而出口导向则外向度高,城市的开放性大,生产要素在区际之间的流动频繁而量多,城镇的动力机制较强,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在表现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业部门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果的普遍推广和应用,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增长,同时深刻改变产业结构、劳动组织结构和物质空间结构,影响城市化进程。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城镇化是改造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前提,是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增加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消费需求、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扩大投资需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对于节约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城镇化水平,能够有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本世纪头20年建设和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根据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估算到2010、2020、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可能分别达到40%、50 %和60%,实际上是前10年和后10年稍慢一些,中间10年稍快一些。如果按照城镇化水平每增加 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多吸收 100万剩余劳动力,则2003年前后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充分吸收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后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减少,估计2030年以后才有可能实现劳动力增加和就业吸收的动态平衡。如果考虑到加入WTO后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的生产将大量减少,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将大量增加,从而从长期看农业领域可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则各产业吸收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达到平衡时的“转向点”可能会提前一些。
城镇化对经济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促进工业快速发展,推进城镇加快建设。城镇化增加城镇人口发展工业,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色金属、汽车、机械、铝业、制糖、食品、电力、钢铁、锰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得到提升。
(二)继续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中农村人口逐渐下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越来越少,从而越来越富,在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在过程中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强城乡居民与农民的消费能力,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四)深化各项改革,全面加强全民素质。在进城务工中,农民被迫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巧,开阔眼界,达到增强自身水平,做适宜市场经济与我国发展需要的人才。
(五)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城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现代化进程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较大差距的,需要认识到我国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艰巨性与长期性,认识到我国城市现代化总体进程的“地域差”和“时间差”,认识到城市现代化的区域性与整体性,认识到现代化量化指标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