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六盘水市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的思考
对六盘水市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的思考一、六盘水市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基本情况
刚过去的一年,对于六盘水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一年。据省统计局预测,我市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排名由2011年的全省第6位上升为第4位。在增比进位评价体系的21项指标中(不含群众满意度指标),六盘水市有7项指标进位,13项指标保位,1项指标退位。在全省88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排名当中,我市的盘县从第3位上升为第1位,水城县从第11位上升为第6位,六枝特区从第34位上升为第16位,钟山区稍微有些波动,从第20位变为第22位。总体上,经济发展位次前移非常明显,成绩的取得非常不易,值得认真总结,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指标体系分析
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指标体系是根据省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贵州省市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实行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59号)要求确定的。在市级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选择上,体现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着力解决贵州省发展慢的问题,强调导向性、公平性、可操作性、绩效性和公认性等五大原则。整个指标体系的制定,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后,采用了经济总量、投资规模、工业发展、旅游发展、用电量、税收收入、金融发展、就业、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群众满意度等11个方面,共22项指标。这一指标体系为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竞相发展提供了一个大比拼的舞台。经济发展增比进位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属类别、权重以及指标来源等信息详见表1。
表1中的各项指标,可分为速度型指标、绝对量指标和其他类指标等三大类。速度型指标是指标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其实质就是要解决贵州“发展慢”的问题,重点强调“等不起、慢不得”,强调“慢发展也是退步”的理念。速度型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增长速度、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等11项,占总分值的58%。该类型指标每年的变化最为积极,充分体现了全省各市州千帆竞争、百舸争流的欣欣向荣景象,特别是为目前经济指标绝对数较小的市州提供了增比进位、后来居上的机会。速度型指标在增比进位中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绝对量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部工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税收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8项,占总分值的28%。他体现了在测评过程中对历史现状的尊重,其位次的改变需要多年的加速发展才有可能。该类型的指标在整个体系中起到“稳压器”的作用。
表1: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表
其他类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工业用电增长速度与工业增长速度之差的绝对值和人民群众对“两加一推”成果的满意度等三项指标,占总分值的14%。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体现了各市州对全省的经济贡献程度;工业用电增长速度与工业增长速度之差的绝对值是作为检验工业增长和用电量之间协调性的指标,其本意就是要对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进行修正,是对“挤干数据中水分”的有效尝试;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是对民意的尊重,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主义理念。其他类指标在整个体系中起到“调节器”的作用。
(二)六盘水市2012年增比进位重点指标分析
1、增比进位取得了重大突破
根据省统计局对2012年经济发展预排位结果,六盘水市取得全省第4位的好成绩,比上年位次前移了两位,测评分数为77.42分,比第1位的遵义市少4.51分,比第3位的贵阳市少0.56分,比第5位的毕节市多出0.94分。在全省各市州当中,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和黔东南州等4个市州实现进位,黔西南州的位次没有发生变化,贵阳市、毕节市、铜仁市和黔南州等四个市州出现退位;进位最多的是遵义市和安顺市,都在原来基础上进了3位;退位最多的是毕节市,由原来的第2为退到第5位。总体上看,各市州测评的分数差距都不是很大,更多的是体现在指标的细微之处。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要养成关注细微变化的习惯。而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仔细分析研究正是市委、市政府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表2:2012年六盘水市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基本情况表
注:本表格由贵州省统计局编辑的《贵州省2012年市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及排位》提供的数计进行整理。
从各项指标的设置及我市的得分情况看,我市排位前移的最主要原因是速度型指标在全省的排位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总量型指标中,我市排位基本上稳定在第3位、4位的水平。在增比进位评价体系的21项指标中(不含群众满意度指标),六盘水市有7项指标进位,其中6项为速度型指标,1项为其他类型指标(用电量的协调性指标);13项指标保位,其中8项为绝对型指标,4项为速度型指标,1项为其他类型指标(生产总值在全省的占比);1项指标退位,属于速度型指标(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
2、应该引起重视的地方
虽然我们增比进位取得了重大突破,排位超过了毕节市,但是我们在一些核心指标上面仍然应该把毕节作为重要的超越对象,直至绝对量指标超过毕节市,最终与其拉开距离,进入并保持在“第一方阵”。
在8个绝对量指标当中,我们有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总收入、税收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落后于毕节市;另外优于毕节市的全部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两项指标呈现出差距缩小的趋势。这些对我们增比进位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应该作为重点来研究并确定超越的计划。
(三)其他市州对我们的启示
近几年,在增比进位过程中,黔东南州一直持续进位,表现较为突出。黔东南州在经济发展增比进位中不断超越,可谓成绩不斐。其主要原因就是抓住了速度型指标持续向好,进而使绝对量指标在全省的位次产生质的飞跃,从本质上把握好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2年,黔东南州在全省的综合排位从第9位逐年上升到第2位,在9个市州中表现最佳。在8项绝对量指标当中,有5项进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进1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1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进两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进1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两位;旅游收入和税收收入两项指标保位;全部工业增加值退1位。相
六盘水市从2009年到2012年,各项绝对量指标由于速度型指标增加相对缓慢,基本上处于相对固定的位次,一些原本占据优势的指标逐渐被其他市州超越。如固定资产投资于2010年被毕节超越,税收收入于2011年被毕节市超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后退了一位。
二、六盘水市经济发展进入“第一方阵”的现实可能性
(一)实现核心目标是进入“第一方阵”的重要前提
六盘水市第六届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在前五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的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城市200强行列。
这些目标当中,最核心的还是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并长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也就是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排位要进入全省前三名,8项绝对量指标当中,大多数指标要进入前三名,特别是应该把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部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五项指标进入前三名作为进入“第一方阵”的重要标志。
我市在2016年前经济发展要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地区生产达到2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财政总收入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以上。
(二)采取有力的措施是进入“第一方阵”的重要途径
第一、每年抓住“十大工程”作为重点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5个10工程”(即建设10个产业园区、10个城市综合体、10个示范乡镇、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和10个旅游景区)与交通、水利、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发展方面的工程作为我市的“十大工程”,坚定不移、毫不松懈地推动实施,并根据每年实施情况调整内容。通过若干年的建设和示范带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达到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进而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紧紧抓住项目建设不松手,继续保持投资的高速增长。抓项目开工,确保今年新开工项目1200个,总投资突破1600亿元,力争超过2000亿元,确保五年投资累计突破10000亿元大关。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考评机制,激发各级各部门抢抓项目投资的工作热情。尽快打破融资瓶颈,建立百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公司。
第三、以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紧紧抓住煤炭生产这个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促进煤炭产业加快发展。力保今年完成原煤产量8000万吨以上,2016年煤炭产能稳定在1.5亿吨左右。
第四、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不断促进和改善民生。重点在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就业创业、完善保障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精心谋划并全力实施,尽快实现进位和突破。
三、主要结论
第一、乘势而上,向“第一方阵”冲刺。2013年经济排位进入前三名应该成为六盘水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要实现六盘水在增比进位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必须以速度型指标为抓手,在确保指标不退位的前提下,力争瞄准全省速度第一的目标努力,从而促进绝对量指标位次前移。
六盘水市在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的战略安排上,对一些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税收总收入等核心指标,仍然应该把毕节市作为追赶和超越的主要对象。六盘水惟
有通过艰苦努力,在短期内将以上这些指标的绝对值超越毕节并逐步与毕节拉大距离,才能进入并长期保持在“第一方阵”。
对一些较为靠后的指标,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等指标,必须有一清晰的解读,明确超越的时间表。
第二、养成通过指标体系科学分析各项工作,并寻求工作突破口的自觉性,做到心无旁骛、常抓不懈。当然,各项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不完善性而去找理由排斥它,为自己某些方面工作的不足找理由或借口。类似的心态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在指标处于退位的状态时,一些部门的领导更容易产生寻找理由求得自我安慰、推卸责任的心理。
第三、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和全面小康建设这两项指标体系,将是对全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进行考核的重要考核体系,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两把“尺子”。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指标体系,特别是要认真分析与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的指标的深刻内涵,在全省范围所处的位置,才能从中找到工作的抓手,明确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增比进位看法意见调研报告
增比进位突破,创业创先创优,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要求,至今已成为全省上下推动工作、加快发展的热词。为了更好地参与和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笔者从所涉及工作的角度,简单地阐述一下对增比进位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一、增比进位是目标考核的核心内容
省下发的《省市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试行办法》,对X个地州市、XX个县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排位,县级纳入综合测评的指标有XX个,实际上是XX个,都是定量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工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工业用电量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之差的绝对值、税收收入、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增速、城镇新增就业增速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共XX项。省纳入排位的还有一些定性指标,如“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成果的满意度”指标,这要通过公众测评确定结果。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要围绕这些指标任务来开展,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好这些指标。
二、准确把握增比进位的精神实质
省委省政府关于增比进位的要求,是针对在全国处于落后状况提出来的。其出发点是以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或有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排列、比较,让各地看到自己的位置,增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其落脚点是促进各地学先进、赶先进,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赶先进和超先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三、实现增比进位的几点建议
增比进位,比什么?前面我们讲了省的综合测评比的是十几项指标,这是比的具体内容。但从总体上来看,实际上比的是三方面:一是比思想,二是比实力,三是比管理。比思想,体现在对发展的认识到不到位、思路开不开阔、决策是否有超前意识?比实力,主要指经济实力、环境实力、发展潜力。没有经济实力想干什么干不了,没有环境实力想干什么干不成,没有发展潜力想招商引资也不可能。比管理,实际上是比服务,但是没有好的管理,服务就没法跟别人比。管理从干部抓起,如果干部中有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靠关系耍特权吃闲饭,有人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造数据骗政绩得提拔,有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连干部都管不好,你还能管什么?因此,实现增比进位,必须要考虑谋篇布局、抓纲带目的策略问题,只有抓住关键、重点发力,才能有效启动,顺势推进。从当前情况看,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少人都知道是要打破陈规陋习,框框套套,要开动脑筋、敢想敢干敢试,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改革开放、放权让利,等等。但这些话讲得出的地方多,做得到的地方少。原因是什么?实际是个真正解放还是虚假解放的问题。真正解放就是从思想上认识到要做什么事情、做这些事情要解决哪些理论问题、需要建立哪些体制机制,深思熟虑、有理有据、有章有法,说到就做到。虚假的解放思想可以说是自己要做什么就不一定明确,照抄照搬、唯上唯书、大话连篇、不知所云,一结合实际就讲不下去,这就导致说得到做不到。不少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听人家介绍经验,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回来后就做不到。
在文化底蕴方面,每一个发达地区,人们都有其强烈的创业和经商意识及其经验,都善于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善于捕捉各种发展机遇,这对他们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少落后地区往往是沉浸在家族观念、宗族派系之中,依仗权势、信神修庙、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在理论功底方面,经济发展以思想进步为先导,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质是理论政策甚至科学技术有效运用的体现。在发达地区,不少干部群众都是熟练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有效运用的理论家、实干家,听他们的专家讲课,就好象他们亲自参与制定国家政策、亲自组织谋划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样,如数家珍,生动自然。而落后地区所谓的理论家们,不少人讲起课来就是东抄西抄、照本宣科,索然无味。这其实就是我们理论功底差的表现。
在体制机制方面,发达地区的发达还体现在他们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成熟和完善,他们的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之所以能成功,就是他们随之建立了一个相应的机制、配套的环境。而我们没有相应的配套机制,一些不正之风、以权谋私、决策失误,人们视而不见,任其横行,延误发展,伤害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积极性,伤害了大家勤政廉政开拓创新的积极性。没有配套机制,所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等只能是空话、套话或假话。
(二)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市委提出“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符合的实际,是加快发展的需要。招商引资是我们当前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各部门的核心任务来抓。一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核心考核标准。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第一要务,第一政绩,作为检验执政富民的第一能力。同时对新提拔干部、后备干部也要实行招商引资考核,没有实绩的不能转正,没有实绩的不能提拔。要严格考核,一票否决,优者上,平者让,劣者下。二是要建立建强招商引资队伍。要在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的同时,尽快组建各类专业招商队伍,组织专门学习培训,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开展招商引资。三是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认真学习《国务院调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国家关于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科学设计论证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到国内外招商,吸引外来投资。
(三)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各级党政干部及每一个公务员及公职人员的根本职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认真履职、尽职尽责,围绕做好本职工作,全面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任务的落实。这是人民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公务员及每一个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只要各级各部门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就会促进我们的各级党政干部和每一位公务员及公职人员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心系工作、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精心履职,精心对待每一项工作,精细做好每一件事情,精品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我们的增比进位突破、创业创先创优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建设五个的目标就会尽快实现。
第三篇:增比进位突破大讨论活动总结
中共桐梓县高桥镇委员会
“增比、进位、突破——桐梓怎么干”大讨论活动
情 况 汇 报
县委: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增比、进位、突破——桐梓怎么干”大讨论活动的工作要求和,高桥镇党委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并结合高桥实际,横向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纵向深入基层实际调研,特别是在如何发展高桥社会经济这个层面掀起大讨论活动高潮。
(一)认真策划、精心组织。9月以来,镇党委牢牢以“增比、进位、突破”、“ 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奋斗目标,在全镇开展“增比、进位、突破——桐梓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先后于9月16日召开了镇党委扩大会、9月27日学习领会省委书记栗战书、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克志分别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遵义调研工作听取汇报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市委书记穆得贵同志到桐梓调研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党委成员还通过带头下基层、搞调研、写心得、提建议等实际行动,带动全镇各村党支部、机关支部和各站、办、所结合自身职能,共撰写调研文章37篇,党员干部个人调研文章、心得体会等200余篇。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大讨论活动、标语、宣传栏、过街横幅等宣传形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宣传大讨论活动,大力宣传各部门、各单位、各村贯彻落实“增比、进位、突破”的新
思路、新举措。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桐梓的殷切希望,了解到党委政府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心,了解到“增比、进位、突破”的推进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
(三)广开渠道,收集建言献策。为更好的了解实际,倾听民声,镇党委通过服务型党组织的三级服务平台,面向单位、部门、企业和个人收集整理建言献策。目前以收集到单位部门建言献策50余份,企业和个人建言献策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建言献策都为镇党委进一步推进全镇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统计整理分析相关建言献策,推出以打造周市挂面品牌、2000亩优质樱桃种植基地、2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斋郎生态旅游为龙头,推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镇域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增比、进位、突破”好路子。
中共桐梓县高桥镇委员会
2010年10月25日
第四篇: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饶丹梅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今后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关 键 词〕 农业 结构调整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重大项目办副主任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80%。全市范围内石漠化比较严重,人均耕地不到2亩。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新建项目的上马,耕地越来越少。在六盘水这块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呢?我认为必须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全市各县(区)逐步建成了一批以粮食、林木、烤烟、蔬菜、生猪、牛、羊等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改变了过去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形成了农、林、牧、渔共同发展的格局。特别是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达42.2%,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从各地的情况看,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是各地都将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落实,结构调整开始向优质高效、产业化迈进,如各县已基本建成黑山羊、商品猪、肉牛养殖基地。二是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将创名牌作为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如盘县信友核桃乳、钟山区大桥蔬菜、水城县富硒茶等一些农副产品先后抢占六盘水市场,对周边地区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三是部分农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政策,通过财政和信贷资金实行有偿、无偿、贴息等,重点扶持和全面启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四是逐步探索出公司+农户+基地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支部+协会+农户+基地的市场带动模式等。五是部分农村形成了自己的结构调整特色。如钟山区地处市中心城区,在结构调整上紧紧围绕城市餐桌做文章,大力发展错季蔬菜、大棚蔬菜和养殖业,延长餐桌产业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水城县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
1、传统的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存在着重生产轻市场的现象。一方面,农户对结构调整缺乏认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停留在农业内部,而对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深层次问题思考不够,对农业生产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服务。
2、生产社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市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尚未健全,很难为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省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中介机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由于只顾生产,不注重加工、流通,从而影响了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服务体系滞后,致使产销脱节,在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上,科技手段有限,“名特优”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扩大市场份额。
3、农民增收缓慢,农业投入比重减小。农民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农户投入是农业生产投入的主要来源,而农户收入低,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2348元,其中60%以上还是实物折款,即使农民意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也“不敢调”、“不愿调”,多数农民也只是心动没行动。
4、现行政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首先是价格政策,优质不能优价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最大问题,由于没有完善的质量检测标准和质量检测手段,做不到优质优价,从而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其次是现行的信贷政策。农业结构要调整,势必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随着信贷抵押制度的出台,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越来越难贷到资金,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较突出。三是目标考核政策。现行的目标考核政策
不合理,还有意识地将某种产业、产品总量增减作为考核基层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5、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遏制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据2007年统计资料,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14.66%,小学文化程度占45.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9.44%,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影响了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广度。
三、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建议
按照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点搞好特色农业和立体农业;在2010年,力争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5%,农产品的综合商品率从2001年的40%上升到60%,真正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重点要从农业生产布局上入手,突出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在农林牧渔的特色产品上下功夫,突出畜牧产品;在农产品的加工上努力,突出抓农产品的增值和商品率;在市场开发上努力,突出抓农产品的流通和中介信息,并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六盘水的地理结构及生态环境,决定了六盘水的农业不能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不必强求粮食的自给。经有关专家计算,六盘水粮食种植的边际效益很小,机会成本则很大,过分强调粮食自给,反而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要转变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同时,按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扩大优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把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同时,引导乡镇企业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村第三产业,壮大经济规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在各类涉农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区域相对集中的办法,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放开搞活农业基础设施产权和经营权,形成滚动发展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信用社和金融部门更应立足于服务农户和企业两个重点,一方面拓展贷款项目,带动农户进行结构调整,开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乡镇企业扩大规模。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和信息网络,加快农村“信息入乡”网络建设,实现市、县、乡网络联网。建成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业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加快农产品加工、存储、保鲜和运销体系建设,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采取公司+农户、支部+协会、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努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
4、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是有机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将有一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这就为农村小城镇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结构调整也需要小城镇带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5、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农业政策,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首先应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使农民按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其次稳定和完善土地政策。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搞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使用权按照市场需求优化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之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6、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要积极培养和挖掘农村乡土人才,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应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对口支援政策和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这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第五篇:对六盘水市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对六盘水市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姓名:王佳伟.学号:1052001454452.学校: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六盘水分校.专业:行政管理专科.2010 年 12 月
社会调查报告正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