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企业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企业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文章归纳了建筑企业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词:建筑企业;校园招聘;问题;对策
随着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相继在我国举办,铁路跨越势发展、全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建筑企业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渴望和需求,大中专毕业生作为企业补充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每年的校园招聘就是一场人才争夺战,大多数企业从前一年的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6月份才结束,期间耗时、耗力、耗人、耗物,不可谓不重视,不可谓不辛苦。然而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针对建筑企业校园招聘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择其大概,归纳如下:
一、招聘人员的选择和搭配不合理。在招聘过程中,招聘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招聘的质量,而且,学生都是第一次与企业进行接触,他们往往会以招聘人员的素质推论该公司的总体状况。可以预想,懒散、无敬业精神、无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招聘人员将会破坏企业的形象,使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个别企业甚至派参加工作不久的人员来进行校园招聘,学生问起单位情况、薪酬制度、个人今后发展空间等问题是一问三不知,这势必影响应聘者的热情。招聘人员的选择、搭配和组织是一门学问,绝不是闲着的人去收简历那么简单。
二、甄选方式简单化和不科学。学生中流传某些单位招聘人员的一句话,“只要是土木工程的本科生,是男的,都要”。这的确说明很多企业甄选方式非常简单和不科学。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负责招聘的人由于压力大,通常不愿花时间去分析企业到底需要什么层次的人员,而只用这种办法简化自己的工作。在校园招聘中,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依靠学历、学习成绩等一些简单的因素来挑选应聘者。学历和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它只反映一个应聘者的学习能力,并不能反映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等一些更为重要的能力。另外,学校提供的学习成绩在校际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有时学生还作假。
三、缺少成本和效率意识。校园招聘并不是跑的学校越多,投入的物力、人力越多,招聘的效果就越好。一些单位经常遇到在一个学校开一个专场招聘会或参加一场学校招聘会,一个学生也没接到的情况,最后是人累啦、钱花啦,学生没接几个。提高校园招聘质量的基础是招聘负责人必须知道现在工作情况究竟怎样,如果你无法度量它,你就很难管理和改善它。一个缺少思考的招聘负责人,最多是一个事务型的工作人员。
四、招聘程序缺乏完整性和严谨性。不要以为校园招聘就是摆推、收简历、面试和签约。其实校园招聘工作是一个循环,包括更多内容,其工作程序可分为:人员现状调查—拟定接
收计划—制作宣传画册—发布招聘信息—接收简历—个别面谈—双方签约—后期服务—学生宣传企业。在需求信息发布上,一些单位就忽视了招聘信息的严谨性,每到一个学校都将本企业全年要接收的大学生计划挂出来,未能针对每个学校和已接收学生情况进行调整。招聘观念陈旧。我们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是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必须依据企业发展规划和人才战略进行接收,要注意学历结构、性别比例、性格搭配和每年接收数量。不能因某年某专业学生抢手,就不分成绩好坏、学历高低、能力强弱、性别比例,只要是学该专业的学生都要,某年某专业学生比较好招,就提高应聘条件,要大专的改为要本科,要本科的改为要研究生。也不能某部门要两个土木工程本科生,本来该部门就内向型人比较多,缺乏对外开拓市场精神,我们还招两个内向型学生回去。
校园招聘涉及方方面面,方法也有很多。对待校园招聘,应该有怎样的认识?应该如何进行?需要有那些观念和原则?根据现在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对校园招聘工作建议如下: 组建专业团队。在招聘会上,不单单是企业挑选人才,人才也在挑选企业,招聘其实也是在“推销”企业,招聘会同时也是企业展示实力,参与竞争的场合。企业为了吸引优秀人才,竞相向求职者推销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在双向选择时,招聘团队成员水平、素质高低和经验的多寡直接决定企业招聘的质量。一个合格的招聘团队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具有良好的气质。选派招聘的人员本身必须是人才,人才招人才易,非人才招人才难。其次,业务内行。招聘者应熟悉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对岗位任职条件、工作内容等要心中有底。其三,具有“亲和力”。招聘人员如冷若冰霜,态度傲慢,或夸夸其谈,都将把人才拒之门外,招聘人员应亲切随和,让应聘者不紧张,不自卑,诚恳、主动为应聘者着想。其四,高效。招聘工作千头万绪,一个学校就一、二天时间,需要招聘人员工作高效、决策果断。对那些缠着不放,不适合企业的应聘者,应明确予以答复,避免不必要地浪费时间、精力。其五,整洁的衣着、得体的举止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选择合适高校。全国高校成千上万,一个企业不可能满天飞去招学生,一不现实,二成本也不合算;也不可能只到“211”、“985”高校去招学生,名校固然好,但学生毕竟有限。企业应当有的放矢,选择一批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果企业固定在一批高校中招聘,企业肯定会对这些高校及学生的特点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学生也能通过师兄、老师了解企业,使双方之间信息更加对称。选择合适高校可利用以下原则。一是本地化原则,也就是尽量选择公司所在省份的高校或周边省份的高校,学生到企业后对人文和气候都能较好适应,由于学校本地生源多,也可防止学生因离家远而无法照顾家庭而不来单位到;二是行业原则,如铁路施工企业可选择原铁道部所属高校,公路施工企业可选择原交通部所属高校,核工业施工企业可选择原核工业部所属高校,因为学校和企业原都属一个系统,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和历史姻缘;三是重点与一般相搭配原则,就是企业每年在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都接收一定比例的学生。曾遇到一个建筑企业,由于地域好、待遇高,一年接收的80个学生中,“211”高校学生占了80以上,学生上班后普感压力巨大,不是来自工作的压力,而是竞争的压力,认为身边能人太多,无出头之日,无法施展自身才能,最后只好选择离职或得过且过。
选择合适渠道。一般来说,目前建筑企业运用最多的校园招聘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到相关学校的院系开专场招聘会;二是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开专场招聘会适合于企业第一次到一所学校招聘,或几年来未到该校招聘,或从该校接收的学生非常有限,学生对企业不了解的情况,一般需要企业领导参加,以表示企业对学校的重视度和扩大企业在该校学生中的影响度,人力资源部门应提前和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取得联系,时间安排不要和校内其他大型活动及其他名企的招聘会撞车。程序为:发放宣传手册、校领导讲话、企业领导讲话、招聘负责人介绍单位情况、招聘负责人答学生问、学生投递简历。参加学校招聘会适合于企业与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在该校接收了一定数量的学生,企业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规范招聘系统。要从各类人才盘底、需求分析、宣传广告、行程安排、现场发布、人才甄选、签订协议、注意事项等方面细化工作流程。规范的招聘系统能让招聘工作更有效。如在人才甄选方面,经常看到有的招聘摊位前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招聘人员却和一个求职者气定神闲、旁若无人地侃侃而谈,有时甚至超过半小时,一些素质较高、时间观念强的求职者自然弃之而去。这就要求我们明确在招聘现场招聘人员接待一个学生的时间不要超过十分钟,对有意向的,作重点考核的人员可约下午或晚上某个时间到宾馆再详谈,这样可使每个求职者都有机会,不致怠慢,错过最合适人选。在签订协议方面,要明确签约年限、违约责任、户口迁入地址、档案邮寄地址等。在注意事项方面,要告知单位联系人、到时间、到地点、需带物品、交通路线图、组织关系如何开等。
树立招聘营销观念。在招聘现场会看见一些招聘人员对自己觉得不合适的应聘者,出语粗鲁,显得高傲而难以应付,想办法让应聘者自觉不适合和难堪。要知道,应聘者是公司潜在消费人群,他来公司应聘是对公司感兴趣,应该得到感谢。你的举止会让旁边的应聘者、他、他的同学感到这个场所不那么令人愉快。我们在吸引合适的应聘人的同时,要尊重没有选上的人,见到合适的应聘者,不要过分吹嘘做不到的事情,也要替对方想一想,你也许能说服他接受你公司,可是,随之将产生新进人员离职变动、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记得在中南大学,一个天津籍的桥梁工程专业的男生要来我单位工作,我单位也需要,当我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劝他不要来我单位,不是他不优秀,而是我单位不适合他的选择,现在天津滨海开发,他一定能回天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单位,听了我的劝说后,他非常感激,第二天介绍了他的许多同学来我单位应聘。另我单位对考研究生、公务员的学生,只要签约时告知,考后及时反馈信息,考上不算违约的政策,得到优秀学生的较大欢迎,我们也接到了较好的学生。树立持续改进的观念。在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到后,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校园招聘工作,评估校园招聘工作的方方面面。宣传画册制作是否让人耳目一新,还有那些内容没有写上;竞争对手为什么具有吸引力,他们采取了哪些方式;本次校园招聘工作是否比以前进步了;成本和效率情况如何;服务工作是否做到位;领导对招聘质量是否满意等。
总之,校园招聘工作的优化没有尽头。
第二篇: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标准不合理,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新挑战等。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制定严格人员甄选方法,以及合理合法规范企业用人方式等,使企业的招聘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词: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再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1]。可见,招聘不仅是企业获取所需人才的必经之路,而且招聘的成败还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对实践者有积极借鉴的对策。
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社会招聘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录用中占主体,体现出我国企业招聘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迈向市场化。企业在人员甄选方面依靠的主要是面试与知识考试, 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2]。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3]。
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4]。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
2.企业招聘标准不合理。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标准,寻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提高工作效率。这几年有的领导片面理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结果用非所学,既增加内耗,提高了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人才[5]。招聘
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及网络招聘等。这些都不是万能的,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招聘方式,在实际中究竟采取何种招聘手段必须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3.企业面试存在不少问题。面试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一关,目前企业形形色色的面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面试官的态度不友善。在人才交流会上,“守株待兔”以及冷面待人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但使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极大地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也使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产生怀疑。(2)过于看重简历而忽视交流。很多面试官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证实简历或申请表格中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面试的控制权,把面试的控制权让给了简历。如果面试官自己也不清楚什么信息能显示应聘者是否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那么面试就失去了有效性[6]。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简历形式越来越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因此,面试中的交流应该是主要的,而简历则为其次。(3)招聘人员能力有待得高。招聘人员的素质关乎企业招聘的质量。然而有些企业由于面试官自身素质,面试专业技术人员时,显得不知所措。(4)以偏概全。在企业招聘中,面试官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草率地做出判断。
4.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机遇与挑战。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面对新法的实施,招聘必须应对的挑战。(1)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适量的员工,不可能多多益善。(2)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加大。在过去,企业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通常采取的是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方式自然辞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新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有所缩短,在人员解聘方面也有新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无不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无非是一个巨大挑战。(3)员工派遣形式受抑制。劳务派遣由于用工灵活,成本降低,风险转移等特点,在实践中被大量企业所采用。它通过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形成一种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新《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不低于2年,期间即使无工作可派仍需支付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另外,用人单位要实行同工同酬,若派遣员工岗位在本单位无同类劳动者,参照所在地政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确定报酬[7]。这使得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
从应聘的角度看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才太多,一个职位招聘往往会导致应者云集的原因吧,目前企业对招聘环节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笔者应聘的基本都是中高层管理岗位尚且如此,而对于那些没有多少工作经验或者应聘较低职位的人更可想而知。这种尊重不是指最基本的那种尊重,大多数公司最基本的礼貌常识倒是具备的,我指的是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但多数企业的招聘人员不知道是素质较差还是自己应聘时受的委屈的心理逆反,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
第二,之所以出现对应聘者不够尊重,我想其主因是多数企业对招聘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一环不够重视的原因。招聘环节较之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绩效等环节而
言,确实技术含量较低,但不代表招聘环节不重要,恰恰相反,在笔者看来,招聘的准备充分与否,招聘环节的专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将直接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印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应聘者应当被看作企业的客户,招聘就是在向客户推销公司本身这个产品,或许这个客户目前尚不会购买你的产品,甚至因能力或者其它因素都不构成你的潜在客户,但你永远不要忘记市场营销的口碑印象,或许暂时没有合作的可能,但你至少应该让应聘者反感公司,反之,如果你让应聘者反感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第三,目前招聘环节不够专业,反映了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差,或许正如林正大先生所言,目前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管理尚不正规的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啥也干不了的、无处安排的关系户之类。这些人素质很一般,却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第四,目前企业招聘还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根据招聘职位安排面试人员,举一个例子,一个朋友听说一家企业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于是就梳妆打扮、衣冠楚楚、准备充分前往应聘,结果到了现场,发现对方公司在招聘现场负责初试的是一批人事助理,而该公司的负责人、人力资源总监甚至人事经理均未露面,这些人事助理头也不抬地说“应聘的吧,把简历放下吧,如果条件合适,我们会及时通知你的。
第五,目前企业招聘普遍存在“寻找超人”的误区,首先是超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超人有多少的问题,再次超人它会来你公司吗?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超人就一定适合你公司吗?君不见,现在是个公司,不管招什么职位的人都要求英语听说读写流利,但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公司其实根本用不上英语。
二、做好企业招聘的主要对策
1.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骗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法。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甄选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有效应对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招聘的成功率[10]。
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不难发现上面充斥着“年龄3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字眼。这些广告中有部分是出于工作性质的或企业的真实需要,但其中肯定不乏人云亦云者——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用人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用人要求都不甚明确。对于此类情况,应开展工作分析,写出全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有了工作说明书,用人条件可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对事的了解越准确、越具体,选人越有依据[11]。如此一来,不但企业的选才更具目的性,也大大节约了组织管理成本,而且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3.加强面试管理。面试作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面试双方应该摆正面试心态。面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招聘方提供的是择业机会,应聘方提供的是选择人才的机会,双方应该通过相互了解,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方在面试时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面试的双方应该摆正心态,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上对彼此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2)应该重视交流。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简历仅仅是面试的基础。交流不但可以验证简历的真伪性,而且可以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如应聘者在简历中列举曾参加某个项目的研发,通过交流,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是负责人,还是仅仅为项目购买了几个零件;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及沟通的能力,进而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3)加强招聘人员的组织安排。企业不能把面试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本单位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面试。面试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测试应聘者性格、工作风格、心理素质等;专业问题则由各用人部门负责人测试。通过分工合作,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应聘者的能力,从而真正吸纳到对企业发展有助力的人才。
(4)应该用人所长。用人不求全,选才的关键是能识才并能善用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全面了解人才的能力特点,不拘一格,用人之长。
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权责的规定更加明晰,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条更加合理、合法的道路。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马太效应”,企业应规范基础管理,实施“情感管理”,这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招聘环节,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注重选择合适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失误,降低因招聘不适而增加解聘成本。企业也可以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以及面试等典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工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中斌,张向前,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0.[2] 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95-96.[3] 薛瑞,江志宇,申海成.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18-120.[4] Akerlof G.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488-500.[5] 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6] 何锦华.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2007,7(9):161-162.[7] 张晓蓉.《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四川劳动保障,2007(7):30.[8] Michael Spence.Market Signaling: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Job Mark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9] 王小玲.人才招聘中的诚信问题[J].上海企业,2005(5):28.[10]Breaugh J A,Mary Starke.Research on employee recruitment:so many studies ,so many remaining ques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3):405-434.[11]潘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7(2):40-42.
第三篇:浅析中小型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浅析中小型商贸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陕西省西安市 所在单位:
浅析中小型商贸企业 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单位:西安秦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了企业招聘中容易发生的五个问题,企业对招聘不重视,企业缺乏科学的招聘制度,招聘岗位设置不规范,招聘过程中,面试主考官的错误心理效应,招聘专员不专业等。
【关键词】招聘需求、企业战略、招聘制度、规范、专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如何在招聘中吸引人才,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下面就我所在单位为例,在招聘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
(一)企业对招聘不重视
如今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而公司能提供的岗位远小于毕业生人数。以致于人才市场上求职者供大于求。因此企业会错误地认为招聘只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觉得招聘一线销售就是个简单的工作,找来的人只要能销售产品就好,对招聘认识不清。
1、企业对招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较少
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从基层做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了解,加上受限于企业的资金和自身的素质不高等原因,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往往轻视企业的招聘活动,投入企业招聘活动的资金严重不足。这是中小型企业招聘工作开展不顺利,存在众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2、企业招聘前期工作不足,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中小型企业在招聘的组织过程中缺乏详细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目的和针对性。很少有企业会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人力
资源长远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其结果导致中小型企业招聘用人无计划,太过随意,企业缺人时,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甚至降低标准录用人才。不需要用人时,却有大量的人员过剩。造成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招聘标准和招聘原则不匹配
能岗匹配原则是人力资源招聘中的黄金法则,但在企业招聘时,我们要招的不是最优秀的人才,而是最合适的人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企业不同层次的岗位对能力的结构和大小的要求也不同。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在招聘时任意提高招聘标准,“高门槛”现象普遍存在,人才进入企业中才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不符合,进而使企业的离职率升高,造成人才浪费。
(二)企业缺乏科学的招聘制度
企业要想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力资源,必须有科学的招聘制度。企业的招聘制度是在长期的招聘实践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型企业在招聘制度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即使是基层岗位招聘,企业也应该重视,比如一个普通的导购一个月业绩是3万,但精英导购业绩就是其2-3倍。主要是以下问题:有的没有招聘制度.只是根据企业领导或招聘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其次是企业制定了招聘制度,但不完善;有的企业的招聘制度是照搬其它企业的。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有的企业有规范科学的招聘制度,但招聘时不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
(三)招聘岗位设置不规范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部门设置的时候并没有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而是由办公室或行政部门兼任。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的企业即使设有人事部,其正常工作也仅局限于档案管理、发放工资、日常考勤和劳保办理等,“一锅烩”现象特别明显,人力资源部没有发挥出作用。
(四)招聘过程中,面试主考官的错误心理效应
面试是企业挑选人才的一种最常用方法,它可以使企业较为准确地做出聘用与否的决定。但由于主观因素影响,面试考官在面试过程
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错误心理效应:
1、首见效应。面试官根据岗开始的几分钟,甚至从个人简历中得到的印象对应聘者作出评价,给考官
散散的招聘人员将得到了更多的是“垃圾式”的简历和拖沓的员工。
1.2招聘人员缺乏培训
比如,还有许多人在招聘时,喜欢招聘比自己能力低的人才,以免对自己造成威胁。有些招聘人员在与应聘人员面谈时,居高临下,使应聘人员认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够,缺乏朝气,从而失去加入该组织的兴趣与信心,影响了招聘效果。因此在招聘开始前,企业需要对招聘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招聘专员的一言一行皆代表公司,其任何不专业的表现都会对企业造成影响。
2、员工入职后无培训。
大多数企业招聘进来的员工都没有岗前培训,我认为岗前培训至关重要,可以让其明白该岗位的工作职责跟要求,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做到与企业共进步。
3、缺少用人部门参与招聘全过程
要想取得理想的招聘效果.用人部门必须全程参与招聘活动.从最开始的招聘规划到面试、考核都要参与,但传统的观点认为,招聘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与用人部门无关。所以部分中小型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说了算,没有用人部门的参与,影响企业最终的招聘结果。
4、招聘渠道不适合
有些中小企业在招聘时不考虑企业的内部资源,直接进行外部招聘,这样的招聘具有盲目性。选择哪种招聘渠道,应该视企业的情况来定,所以,在当企业有了人员需求时,应该权衡在特定情况下内外招聘的优劣势。在人员招聘时不能任人唯亲,只使用亲近者或内部员工;也不能亲者不论,只考虑外部人员,这样会打击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只有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才能增强招聘的成功率。
二、企业招聘工作问题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中小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为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负责为其优化配备所需的人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人力资源管理通过选人、用人、
育人、留人,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到组织中去。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区别开来.强调以人为本.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激发人的潜能,达到企业和人的双赢。
2、正确认识招聘工作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招聘通常被界定为组织以发展和吸引潜在雇员为主要目的而采取的所有行动的总称。是人才引进机制.是人力资源工作流程的开端部分。招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招聘是实现人力资源充足供给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员甄选之问的桥梁,是组织形象的丁程,是招聘最终将人和组织联系在一起的。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做好招聘前期准备
招聘工作的成败除了与招聘有关外,还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方面有关,如工作分析、培训、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等。中小型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
中小型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员工感觉到长期工作后技能老化,职业发展出现瓶颈,最终不得不离开企业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势必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企业有必要对重要员工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加强其技能培训,使其与企业共同发展。
4、完善企业招聘制度和流程,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和甄选方法 中小型企业应按照准备、招募、甄选、录用、评估这五个阶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程序化的招聘流程。每个阶段都应明确规定参与人员的职责。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招聘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人员需求预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渠道、实施人员甄选、确定录用人员、背景调查、人员试用等环节。并在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在甄选时,可以采用笔试、面试、案例分析等方法。
5、选择合适的招聘队伍,强调招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 招聘队伍是企业的门面,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其个人修养、能力层次往往影响到优秀人员应聘该企业的决心,决定着招聘质量。招聘人员需要诚恳、热情、友好而富有同情心,通盘考虑招聘工作人员的个性特点、个人修养、知识能力结构和年龄层次,使其合理搭配,形成理想的层次分布,全面提高人事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对应聘人员
的吸引力。
另外,合适的招聘工作人员不是天生的,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仪表、提问方式、交谈语气、面试技巧、各岗位的要求及变化、招聘部门的作用和职责、招聘渠道、招聘的流程等。一般来说,采取联合方式可以避免招聘人员不懂专业技术知识的局面。
三、小结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企业对招聘不重视,企业缺乏科学的招聘制度,招聘岗位设置不规范,招聘过程中,面试主考官的错误心理效应,招聘专员不专业等问题已经提出简单的想法了,中小企业尤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人才的招聘,认真对待招聘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中斌,张向前,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罗兰贝格,[德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www.xiexiebang.com(3)冯颖,[HR招聘实务手册],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4)王丽娟,[员工招聘与配置]book.knowsky.com(5)辛西娅,夏皮罗,杨冰译,[公司会雇佣你的44个秘密],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四篇:浅析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战略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持。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它是企业获取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招聘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招聘对企业的重要性,招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出发,浅析我国现在企业招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以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具体阐明了针对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对提高企业人才招聘工作的绩效进行了建议性思考,为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一)招聘对企业的重要性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把我最优秀的20名雇员拿走。那么微软将会变成一个不起眼的公司。”在一定意义上招聘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众多企业却忽略了招聘这一环节,更不用说招聘中的细节问题,其结果是一方面企业招到人才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注重招聘工作,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对企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是组织补充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组织的人力资源状况处于变化之中。组织内人力资源向社会的流动、组织内部的人事变动(如升迁、降职、退休、解雇、死亡、辞职等等)等多种因素,导致了组织人员的变动。同时,组织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组织成长过程也是人力资源拥有量的扩张过程。这就意味着组织的人力资源是处于稀缺状态的,需要经常补充员工。因此,通过市场获取所需人力资源成为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人员招聘也就成了组织补充人员的基本途径。
(2)有助于创造组织的竞争优势。现代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组织拥有什么样的员工,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是立于不败之地,还是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但是,对人才的获取是通过人员招聘这一环节来实现的。因此,招聘工作能否有效地完成,对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绩效及实现发展目标,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有助于组织形象的传播。据德斯勒在其著作中介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招募过程质量的高低会明显地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看法”。许多经验表明,人员招聘既是吸引、招募人才的过程,又是向外界宣传组织形象、扩大组织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个窗口。应聘者可以通过招聘过程来了解该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特色、企业文化等。
(4)有助于组织文化的建设。有效的招聘既使企业得到了人员,同时也为人员的保持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减少因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而带来的损失,并增进组织内的良好气氛,如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士气,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等。同时,有效的招聘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也有帮助。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才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功能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适当的人员组织就很难进一步发展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作为这一管理的第一步—招聘选拔员工的过程就是相当复杂的,在国外的管理理论界,如何有效地招募选拔员工已经成了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许多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对招聘过程的各个步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涉及工作描述、广告策划、应聘简历分析、应聘者面试形式以及最终如何筛选出最合适的候选人等方面。应当说,西方学术界及企业界已经为企业招聘合格员工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西方企业一般都将员工的招聘和选拔视作人力资源管理首要之举,所以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大力投入。管理学专家Cole也分析过企业进行高效招聘及选拔过程的重要性。他指出,现代企业的成功更多的依赖于管理公司商业运作员工的质量与能力,因此聘用有灵活性的,成熟的,适应能力强而诚实可靠的员工就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
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界与企业界还在理论与实践上为企业员工的招聘选拔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招聘流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招聘和选拔。Garcia和Kleiner将招聘流程可以分成了六步:工作描述,确定理想候选人的特点,招聘,分析应聘简历,面试及测试申请人,最后是筛选最合适的候选人。与之类似,在另外的论述中,Luszez和Kleiner又概括招
[4]聘流程为:确定企业的需求,吸引应聘者,评估简历,筛选应聘者及最后做出决定。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关键的。为了确保招聘流程的有效性,Gurumurthy和Kleiner曾经建议在招聘的初期,招聘者应参与其中,对应聘者进行能力、意愿及易管理性进行测试,最后选出合适的应聘者。
总之,今天的管理学界一般都认为招聘员工的流程应由下列步骤组成:工作描述,广告,分析应聘简历,面试,测试及甄选合适的候选人。对于这些步骤的意义与细节,西方学界与企业界都有不少的阐述。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在企业运行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招聘选拔员工的重要性。尽管如此,由于计划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国国有企业曾经存在着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铁饭碗”、裙带关系等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铁饭碗”制度的结果便是“超额雇佣”,即招聘到了比实际需要的更多的员工,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人员臃肿,生产力低下。同时,“铁饭碗”所造成的其实就是“终身聘用”制,这造成了大部分企业中的低劳动力转换。严重的裙带关系曾经使得80%的申请人是靠裙带关系获得工作,而不是依靠他们自身的能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招聘选拔员工的流程中,也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类似于西方企业界那样严密科学的管理模式尚未成熟,例如工作描述、工作分析、心理测试、评估中心及其他检测手段都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国企都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二、我国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
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
(二)招聘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第一,无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当前我国企业在招聘时,并没有系统性的人才需求计划作为前提,只是凭借当前的人员需求,盲目地开展工作。企业因为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在招聘的过程中出现模糊的人才需求。例如,有一家企业在招聘广告上写着招聘“项目经理、营销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技术人员”等职位及大概要求。实际上,该企业还处于创始阶段,企业的有关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设置都还不十分明确,在具体选聘人员时,将“经理”当作行政人员使用,并考核录用。这样的招聘只知道“要人”,而非目标明确的“引用”。其次,因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企业无规范化的招聘程序。很多企业只是等到工作岗位出现空缺或招人时才开始考虑招聘,同时认为招聘就是简单的收集简历、筛选简历、面试和把人员安排到用人部门。
第二,缺乏详细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说明书。在我国很多的企业中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报告,对岗位性质的调查和说明是空缺,招聘人员不能更好地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还有一些企业的职位说明书每年都一样。他们的人事管理人员常常利用过去的职位说明书来协助招聘工作并以此提出对招聘人才的要求,这样往往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缺乏科学的岗位分析和职位说明书的情况下,招聘人员难免也会发生相应的错误,提出僵化和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一些招聘人员设计出最理想的工作条件要求,但却很少能够在公开招聘过程中找到满足这些理想条件的求职者。还有些招聘人员严格、僵化地按照所设定的招聘要求来挑选人才,这样无形中就会因为一些错误的理由而拒 绝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三)招聘实施过程不合理
1、招聘渠道选择不当,简历筛选困难
当前人才市场活跃,各用人单位间竞争激烈,真可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因此招聘渠道的选择成为争夺人才的焦点之一,但企业招聘渠道的选择存在诸多问题继而造成招聘的失败。招聘渠道选择不好,招聘广告发布后,天天收到大量的个人简历,但真正有相应质量的不队矗如:A公司某地项目需要在当地招聘人员时,有人堤出有一个当地的网站,四周企业大部分在上面打广告,费用也不高,由于对当地招聘市场不甚了解,总部的人力资源部同意当地哀求,想利用该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做一个尝试,广告发布后,虽然每天都收到上百封的简历,筛过之后,勉强及格的不足6个,面试之后基本就挑不出合适的人来。
招聘渠道多种多样,企业选择余地很大,但一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盲目地追随大流,投入多成本于各种招聘手段中。比如,招聘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该企业却利用人才交流市场和人才招聘会这两种招聘手段,结果是他的收效非常小。同时,在招聘工作中,许多招聘人员也不能打开思维,没能有效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经常采取僵化的固定模式来招聘人才。
此外,传统的招聘渠道招聘的效果越来越差,完全被动的等待求职者投递简历实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传统渠道只能基本解决普通职位的需求对于较高级的管理或中高级的技术类岗位却效果不佳,导致招聘两极分化,最终难以达成公司招聘目标。
2、招聘人员非专业化,面试官素质不高。企业在实施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对企业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应聘人员会根据对招聘工作人员的第一印象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因此招聘人员的选择、搭配和组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有的企业招聘人员的着装及与表达反映出自身素质不高,对招聘的具体岗位的责任缺乏充分的理解,对招聘岗位的具体职责不能准确地表述,也缺乏必要的招聘常识与甄选评价技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及招聘效果。面试官在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面试官在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招聘面试时,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提问时往出现的问题最多,这是企业从事招聘面试人的专业度不够的明显体现,也是面试考官准备充分的体现。
第一,重复提问。重复提问常见于复试过程中,复试的考官可能不太了解初试情况,就很容易提出初试相同的问题。另外,有一些面试考官既参与试又参与复试的面试,但前后几次的面试没有个明确的分工、没有记录,致使自己重复提问。
第二,遗漏重要信息。很多企业面试的题目并没有行严谨的设计和精心的前期准备,而是表现出大的随意性。所以,提问时遗漏重要信息的事就有发生。面试官会经常不断追问应聘者一些实际上不太重要的问题,应聘者也反复解释,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反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内容和信息,影响了对应聘者的全面了解。有的时候,面试官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影响工作成功的关键几个因素,只考察应聘者优先的几个方面,而难以获得关于应聘者的完整信息。实际上,如果遗漏了应聘者的重要信息,很可能会对应聘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提出无关问题。面试提问的随意性还表现在面试官会提出一些与面试毫无关系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涉及应聘者的个人隐私,搞得双方都很尴尬。由于面试官的专业范围、学历层次、综合素质不同,诸如:“ 你为什么离婚?”“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等这样的提问都偶有发生。提问无关问题不仅浪费大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破坏了面试气氛,甚至让应聘者对公司产生负面印象。
(2)面试官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主考官按自己的偏好评价。对于面试官按照自己偏好评价人;在很多企业的招聘面试中时有发生,也最难避免。比如面试考官很看重学历,他对高学历者一定是青睐有加,在面试开始之前,学历稍低者就铁定已失一分;或者另一位面试官是做市场、搞销售出身,对能言善辩者就常有几分好感,而忽略了目 前企业所招聘岗位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先人为主。所谓先人为主,就是面试官在面试刚一开始就对应聘者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印象。这种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比如说: 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诚实和友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无心之过或是过分紧张,是可原谅的;而如果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油滑和伪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习惯使然或是有意为之,是不可原谅的。
第三,以点盖面。面试官常常会由于应聘者的某一项突出的优点,而草率做出整体的判断。比如在招聘项目开发负责人时,某位应聘者显示出高超的软件开发能力,面试官就有可能误认为他是项目开发负责人的合适人选。但实际上,担任项目开发负责人一职,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团队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而不仅仅是有软件开发能力。
(3)面试官对面试情况没有及时记录或记录不全。在面试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及时的记录是非常必要的。但很多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只是在应聘者的面试考核表上做了一个很概括的记录,通常还只是寥寥数笔,甚至干脆是先什么也不写,在脑子里记着,等全部面试完后再一气呵成。这样做法在应聘者少的时候问题不是很大,但同时对几个同一岗位应聘者进行面试时,面试官往往就只能对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印象比较深刻,而对其他应聘者的印象就比较模糊。在面试结束后,仅凭面试官头脑中的模糊印象和几句简单的总评,对应聘者进行分类,决定取舍,显然有失公平且准确性差。同时,也不利于进行事后监督和总结面试结果。
3、面试方法盲目化,面试问题非结构化。面试是企业招聘工作中所有招聘工具当中效率最高、使用最频繁同时也是误区最多的一个环节。在招聘的面试过程中,面试的方法有许多,如情景模仿、行为面试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压力面试等。鉴于面试方法的众多,企业在面试的过程中结合岗位本身采取适当的方法。但是一些企业却滥用面试方法。在实际招聘时 大多数企业把面谈法作为唯一的人才测评方法,仅凭印象给应聘者打分,这样容易产生片面的评价,对应聘者本身不公平,最重要的是影响了招聘效果在招聘的面试环节中,面试的内容不明确,面试非结构化。企业招聘面试时 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堤问时往往出现重复堤问、遗漏重要信息、堤出无关问题等问题。
(四)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
很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或当前工作,没有战略的眼光。对人才储备建立重视不够,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做人才储备工作,一般都是现缺现招。通常的做法是一次招聘结束,未录用人员的资料立即就处理完毕,从而使招聘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式的救火状态,不能主动进行合理的人才储备、人才配置。这种与现代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在大部分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急需解决。企业人才招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既受到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制约,又受到一国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同时还与一国的传统和文化有关,因此一方面产生不完善的现象是正常的,我们必须能够正视不良现象的产生,而不是去回避;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地去思考解决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改善企业人才招聘工作。
(五)忽视应聘者的价值观
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招聘人员往往主要看中应聘者的学历、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很少去关注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本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经营核心理念相符合;应聘者的价值、个性、性格特征是否与其所应聘的岗位要求相符合。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即人”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必然要求有什么样价值观的员工。企业文化和员工价值观的融合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必然要求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重视应聘者的内在的价值观。
如果企业所招聘的新员工与企业的文化或公司的价值观不符合、不接近的话,哪怕其在某一专业领域是个人才,招聘的结果都是失败的。只有认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员工,才可能成为公司忠实的员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韦尔奇在招聘员工时非常重视价值观考察。正如他所说的“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所招募的员工,是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宏大的计划成就了一切。GE作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汇集了具有良好价值观和全心投入、满腔热情的人的公司”。
(六)缺乏适当的成本预算和效率度量
许多企业虽然在招聘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员,或者是招来的人不久就离开了企业,使得招聘成本越来越高,招聘效率越来越低。特别是有些成长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规范的招聘流程,更谈不上对招聘流程进行成本度量和预算,只是盲目地扩大招聘规模,增加招聘投入。综合上述这些招聘工作的现状,可以作出推断,如果“选人”起点的质量不高,那么不仅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事倍功半,更会影响到公司决策的执行。作为承担着“选人”职能的招聘部门,在扎实的做好日常招聘工作的同时,也要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三、解决招聘中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骗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二)进行工作分析,完善招聘计划
工作分析(又称职位分析)就是确定组织中职位的职责以及这些职位任职特征的程序。堤供用于编写职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说明书,以及雇用什么样的人来承担该职位的信息。一套科学适用的工作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工作分析活动使企业避免走弯路,大大节省操作成本。企业在对其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1.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并预备工作分析的前堤条件。企业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结合本企业具体岗位的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的工作分析系统。2.确定并培训工作分析小组。3.收集并分析工作信息。4.制定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是工作分析的最终结果,它包含了工作分析所取得的所有信息并把它们以标准化的形式编制成文。一份完整的工作说明书包括工作描沭、任职资格要求、工作执行标准、报酬因素、工作族等。5.工作分析结果的应用。工作分析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工作说明书上,而工作说明书一般具体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设计与再设计、招聘与录用、员工培训、绩效评价等活动中。
企业应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招聘计划。一个完善的企业招聘计划包括:人员需求清单;招聘信息发布的时间和渠道;招聘小组人选;招聘工作方案及时间安排;招聘的截止日期;费用预算;招聘广告样稿等方面的内容。
(三)选择适当可行的招聘渠道 任何一个确定的招聘方案中,招聘的渠道和方法的选择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绝对好的渠道也没有绝对不好的渠道,关键要看吁么利用,何时利用。如何来选择一个好的招聘渠道一直是困扰人事经理的问题之一。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招聘渠道呢?一个好的招聘渠道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招聘渠道具有目的性。即招聘渠道的选择是否能够达到招聘的要求。2.招聘渠道的经济性。指在招聘到合适人员情况下所花费的成本最小。3.招聘渠道的可行性。指选择的招聘渠道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通常的招聘渠道主要有公司内部招聘、报纸招聘广告、人才市场招聘会、网络招聘广告、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机构)、校园招聘、熟人推介等。正确的处理顺序应是先内部后外部,如果公司内部人员对该岗位有爱好也有能力做好,而且可以通过招聘填补调整后的空岗来保证公司业务不受影响的话,就完全可以内部招聘实现,轮岗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有利于人员成长。
外部的渠道根据所招聘的岗位要求不同需要相应调整,比如公司在招录高管时,通常会通过猎头来完成,中层及以下职位会选择报纸或网络的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在报纸发行比较发达的地区,多选用报纸媒体发布,在网络发达的城市,常选用网络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当然,选择哪份报纸或是采用哪个网络时,都需要事先做好调查,以便有的放矢。
(四)招聘队伍专业化,提高面试官的素质
1、在企业中,招聘人员是公司的一面镜子,决定着企业招聘的质量,他们不仅仅是招聘者,而且是企业人才管理者,他们影响着公司里是否能拥有合适的人才。因此。企业需要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其责任心,使得招聘队伍专业化。招聘人员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从职业群体角度上看,招聘人员专业化就是企业的招聘人员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即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
现在许多公司还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只注重人才专业素质的高低,被短期利益所蒙蔽;而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的招聘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招聘人员必须要对本公司的业务很熟悉,言行举止要能代表公司的文化。企业的招聘过程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窗口,招聘人员的自身形象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和企业形象的一个缩影,它是应聘者衡量企业的基点。企业在选择招聘人员时不仅仅要注重其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以此提高企业招聘队伍的质量。同时,企业要使其招聘队伍专业化就要多招聘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与变化、招聘部门的作用和职责、面试的提问技巧、招聘的渠道、招聘的流程和持续改进、心理测验知识等。
2、解决面试官在招聘面试中存在问题,提高面试官素质(1)提高面试考官自身的能力.对面试考官应该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强化训练,提高面试考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使面试官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进行不同的面试问题的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对重要的信息进行一些技巧性的提问,以便能够从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中搜集应聘者的信息,从而知道应聘者与所聘岗位是否能够相匹配。与此同时,面试考官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统一打分标准、录用标准,使面-i 4 1 f 利开展。
(2)摆正心态。由于人性有其弱点,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同样会存在一些主观偏好,面试考官可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去评价应聘者。对于面试考官的这一行为,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提醒和对考官的素质测评,培养考官要以一种公平公正的心态去面对应聘者。比如,当面对“ 像我” 的应聘者时,应告诉自己可能会产生对此人的偏好,评价时应特别注意客观公正。
(3)做好准备工作。面试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是保证面试成功的第一步。对职位的描述和说明是面试中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该职位的依据,因此面试考官在面试之前要回顾职务说明书,做到对职务说明书的信息了如指掌。另外,一定要仔细阅读被试人员的应聘材料和简历,了解应聘材料中与职位相关的信息。再次,准备一些基本的问题。在回顾了职务说明书以及候选人应聘材料后,准备一些用来判断候选人是否具备适合职位要求的能力的题目,以便面试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遗漏重要问题或提出无关问题。
(4)注意非语言信息。在面试过程中要注意对应聘者非语言特征的观察,注重对人品的考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的面部表情上,厌恶主要表现在人的鼻子、下领、嘴上;恐惧主要表现在眼睛上;悲伤主要表现在眉毛、嘴和眼睛上。比如,有的人来面试,问他一个问题,他眼球乱转,多半是不懂装懂,经过一次提醒之后,他还在那儿装懂,继续胡扯,这样的人一看就是撒谎惯了的。
(五)组织有效的面试
当企业为招聘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那么剩下的就是要适时地进行招聘工作,而招聘工作中最重要的、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面试了,因而面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招聘的有效性,所以面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 1.尽量营造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 面试环境要相对独立、封闭、安静和舒适,确保面试过程不被工作、外来人员、电话等打扰,以保证面试的效果;另一方面,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也体现了对应聘者的重视和尊重。此外,招聘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使应聘者能正常发挥出其真正的实力,使招聘工作更公正、有效。
2.要有据可依.客观、科学、公正地选聘人才
在面试过程中,招聘者一定要有客观、科学的选人依据,注意不能完全被应聘者优秀的个人条件所吸引,要以事先制定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为依据。这是因为高于岗位要求的人员所获得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起薪的要求也会多变,不利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同时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可能会很快的满足,最终厌倦而离开,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人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索尼公司招聘人才的70%法则就是很好的证明。索尼在招聘职员时往往选择那些中偏上的人才,而不是最优秀的人才,那是因为他们认为优秀的人才往往心浮气躁,并且对外部环境多抱怨,工作并不尽心尽力,而那些所谓的“7O%”人才,却能够踏踏实实工作,并有一种超越优秀人才证明自己的动力,往往能做出更好的绩效。
3、采用结构化面试,提高面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或控制面试,即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运用特定的问题,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测评人员与应聘者面对面的交流,对应聘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面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而对于面试问题的设计,研究和实践表明在面试中最好采用行为性问题,即具体了解应聘者过去是怎么做的,并运用STAR法:Situation,什么情景;Task,什么任务;Action,采取了什么行动;Result,得到了什么结果。进行追问,以判断和保证应聘者回答的真实性。
(六)规范人才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
当今我国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档案管理不够规范,这对应聘者以及用人单位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和规定来规范人才档案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此外,招聘实践中,经过层层筛选、面试,常会发现一些条件不错且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为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限制无法现时录用,但确定在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应该将这类人才的信息纳人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小组意见、评价等)不定期地与之保持联系,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即可招入,既提高了招聘速度,又降低了招聘成本。
总之,招聘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由于正确地选用了一个人而使企业壮大,飞黄腾达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瑞敏之于海尔,倪润峰之于长虹;同时由于错误的选人而导致运作良好的企业一夜衰落的实例也举不胜举。中国的企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沉浮的阶段,而人又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能否招聘到合适且优秀的人才,形成优秀的人才队伍,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茁壮成长。因此,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里,中小企业更加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人才的招聘,认真地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且有效地组织面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七)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
1、加大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力度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
[13][12]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由于价值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人们比较容易观察出某人的价值观如何。在企业招聘中真正做到避免忽视应聘者的个人价值观,要加大企业高层领导人对招聘的重视力度。除了在招聘之前支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外部管理咨询公司沟通联系外,还要支持编制测量应聘者价值观的结构化调查问卷或者通过某一具体的事件来判断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的文化理念相符合或接近。在企业中,当企业倡导某种价值观时,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企业领导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不仅提出并促使员工接受某种价值观点,而且身体力行,自觉表现出与所倡导的价值观相应的行为选择。另一方面借助重大事件的成功处理,促进企业员工对重要的价值观的认同。企业高层在处理重大事件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的依循某些价值观念,当事件成功处理可使得这些价值观点为企业的员工所认同并在企业日后的工作中自觉模仿。
2、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中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直信奉和遵循的无形的行为规则,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等五个因素组成。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而愚蠢的企业是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要真正成为一流企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强大的推动力,建立企业文化制度,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要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软性作用,就要设计建立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制度。企业高层领导人不要将企业文化经常挂在嘴边,要在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必须更新观念并能带领组织成员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共同努力。真正做到重视企业文化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学习和落实企业文化而且要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精要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培养和树立典型。榜样和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和精神的人格化身和形象缩影,以独特的感召力和作用力为企业员工提供可以仿效的具体的榜样。同时开展企业文化的相关教育培训,有目的的培训和教育能够使企业成员系统的接受组织的价值观并强化员工的认同感。在企业日常各项活动中就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整合、适应、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志明.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出版社.2006.3:3-4.[2]郑晓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32.[3]颜爱民,刘志坚.企业招聘流程系统优化探析.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3:1-2.[4]凌文轻,方俐洛.有效的招聘.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3-9.[5]孙慧春.浅析企业招聘人才时常犯的错误.锦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3:1.[6]彭朝晖.重视招聘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4:1.[7]胡伟强,叶晓燕.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招聘借鉴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8:2.[8] 邓杭英,余琛.实施企业人才招聘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9] 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0] Cole, G.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London:London Cambridge Press,2002.
[11] 陶莉,郎涛.企业招聘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4,(1).[12] 欧阳洁,曹晓峰,陈竞晓.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研究范例[J].杭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3] 王先玉,王建业,邓少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4] 余跃飞.人才测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3).[15]孙卫敏.招跨与选拔〔 M].济南: 山东 人民出 版社,2 0 0 4.[16]杨旭华,王新超.率越人力保证技术— 企业人才选拔经典实务[ M].广州: 广州经济出版社一 2 0 0 3.[17] 阔言现,宋吉泉,隋 金雪.如何改善企业的招聘面试[ J].商场现代化,2 0 0 6 ,(4)[18]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95-96.[19]薛瑞,江志宇,申海成.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18-120.[20](美)(美)德斯勒著 吴雯芳,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底9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 魏杰著编著《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17 [22] [16]计淑玲、刘彦国、韩兴国《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27 卷第1 期2004 年2 月
第五篇:浅谈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姓名:王爱民
单位:河南XXXX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21世纪的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发展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成功的招聘工作不仅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更是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众多企业在招聘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试就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人才 招聘 发展战略
一、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现状分析
(一)、招聘缺乏长远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组织根据其组织发展要求,对现实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对组织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与统筹,对可能的人力资源进出途径进行统筹安排的过程。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和安排,实现人员的适时、适量、适当的补给,促成战略目标的达成。
招聘工作对企业至关重要,但目前有很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或当前工作,没有战略的眼光,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制定包括人力资源选拔、开发、培养、任用、激励的系统规划。并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未能制定完善、可行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少固定的人员配备和补充计划,员工招聘往往都是随机进行的。其做法使企业对未来人员的需求和配置存在无法估计的严重缺陷,招聘工作一直处于被动救火的状态,不能主动进行合理的人才储备、人才配置。
(二)、未选择合适的招聘手段。
选择哪种招聘渠道,应该视企业的情况来定,权衡在特定情况下内外招聘的优劣。招聘时不能任人唯亲,只使用亲近者或内部员工,也不能只考虑外部人员,避免打击内部人员的积极性,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是有必要的。招聘渠道多种多样,企业选择余地很大,但一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盲目地追随大流,投入多成本于各种招聘手段中。比如,招聘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该企业却利用人才交流市场和人才招聘会这两种招聘手段,结果是他的收效非常小。同时,在招聘工作中,许多招聘人员也不能打开思维,没能有效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经常采取僵化的固定模式来招聘人才。此外,传统的招聘渠道招聘的效果越来越差,完全被动的等待求职者投递简历实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传统渠道只能基本解决普通职位的需求对于较高级的管理或中高级的技术类岗位却效果不佳,导致招聘两极分化,最终难以达成公司招聘目标。
(三)、招聘过程有待规范。
目前多数企业并没有招聘需求分析,没有严格的工作说明书,更不用说严格的测评程序。其次是选才者自身素质不高,没有接受过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缺乏应有的招聘技能。再加上招聘渠道狭窄、招聘方法单一等因素,致使招聘而来的员工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结果是招聘企业多次重复性地到人才市场上去寻找所需要的人才,费时又费力。特别是目前除了个别岗位会采用标准化试卷或其他形式外,对于绝大多数职位的招聘,直接面谈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招聘形式,经常是经验取人、以貌取人为主,没有一个合理、规范的操作流程,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应试者的不公平、不尊重,损坏了用人单位的企业形象。
(四)、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激励机制不合理。
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的目标任务下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其方式多为员工对上级命令的执行和服从,其标志主要是即时的工作效率。对员工的考评完全是凭管理者的主观意向,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面的激励,结果企业钱花了,却没收到预期的效果。其次民营企业在员工福利待遇上整体水平较低,部分原因是有些民营企业还处在发展中,资金有限。但更多的原因是企业主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他们宁可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产品和原材料等“看得见”的硬件投资上,也不愿意花多些本钱在“人才”身上,实际上民营企业的低工资正是企业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许多民营企业激励员工的方式陈旧,只注重物质动力而忽视对员工精神激励的作用,与员工缺乏沟通,员工的工作绩效无法及时反馈,造成激励不及时的普遍现象。
(五)、录用评估反馈存在缺陷。
大多数企业招聘质量的评估还停留在主观感觉阶段,缺乏配套的质量评估体系,因而对招聘结果的成本核算和效果评价做得不够,往往仅集中在招募到的新员工数量、招聘速度、人员流失率和部门经理满意程度这几方面。没有对招聘过程反思、总结、研究,就无法为下一次或以后的招聘活动提供有效的经验和积极的工作借鉴。
二、解决企业招聘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完善招聘计划,建立规范科学的招聘系统。
人才招聘计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运作的重要桥梁。它的目的是分析企业在不同情况下的人力需求,使企业内部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以实现企业长期或短期目标。招聘计划必须在认真分析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份完善的企业招聘计划包括:招聘岗位、人员净需求量、职位要求、招聘信息发布的内容时间和渠道、招聘对象的来源与范围、招聘小组人员名单、招聘工作方案及时间安排、费用的预算、招聘的截止日期与新员工到位时间等。完善招聘计划,要先制定系统科学的招聘系统,根据企业的要求,按照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选拔人才,做到岗有所需、人有所值,构建科学的选人机制。为了让招聘工作更有效率,你可以在确定招聘需求、发布招聘信息、合适的评价手段、寻找合适的招聘人、背景调查、告知聘用效果、对招聘工作的本身的评估、新进员工的追踪服务等各个步骤上规范化。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需要对不同的职位考虑不同的渠道,比如在招聘总经理时,就不一定能在一般的人才市场上找到。在评价招聘者时,不同的职位可以采用不同的招聘方式和组合。分公用测试、心理测试、专业技能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也可以借鉴绩效考核的一些方法。在聘用方式上可以选择多样的人员配置,如混合劳动力、兼职工、临时工、独立签约人、外聘兼职人员等。对于民营企业的自身规模小、人员需求难预测、人员流动量较大等特点,在计划中对人员获取的环节进行合理设置,以便使企业在获取员工的过程中尽量缩短周期,降低费用,提高效率,增强应变能力。企业主要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规划是否重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信息是否能及时传达给人力资源部门,是人力资源规划是否有实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二)、谨慎选择适当可行的招聘渠道。
在人才引进手段上要善于利用社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手段,选择适当可行的招聘渠道,逐步形成面向市场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招聘的渠道和方法的选择在任何一个确定的招聘方案中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招聘渠道应具备以下特征:
①招聘渠道具有目的性,即招聘渠道的选择是否能够达到招聘的要求。②招聘渠道具有经济性,指在招聘到合适人员情况下花费的成本最小。③招聘渠道具有可行性,指选择的招聘渠道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可操作性。现今的人才招聘方式很多,采取哪种方式,要视企业的成本和效益而定,一般会考虑下列几种方式:
①刊登广告。在报纸发行比较发达的地区,多选用报纸媒体发布,在网络发达的城市,常选用网络媒体发布招聘信息。中小企业适用于网络招聘,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收费低廉,应聘者素质高。企业招聘中层及以下职位会选择报纸或网络的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②学校招聘。这种方式应聘者素质有一定保证,而且应征人员多,选择余地大。一般中小企业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部门的合作,可扩大企业知名度,双方彼此了解,从中发现和挖掘人才。
③人才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存有大量求职者的资料信息,企业在急需个别职位人才时,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所需人才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④猎头公司。猎头公司专门提供引荐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当企业需要填补重要职位或很专业的职位出现空缺时,由于不易找到合适人选,就需要猎头公司帮助。与素质较高的猎头公司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准确寻找优秀的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减少因为错误招聘带来的损失。
⑤企业内部自行招聘。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及时公布职位空缺情况,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公开应聘。内部选拔需要的资金少,效率高,更有针对性,并且可以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公司内部人员对该岗位有爱好也有能力做好,而且可以通过招聘填补调整后的空岗来保证公司业务不受影响的话,就完全可以内部招聘实现,轮岗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有利于人员成长。
(三)、组织规范有效的招聘活动。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招聘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者。招聘者是企业与人才的第一接触者,招聘者的能力、风格、气质往往会给应聘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也是吸引人才的第一环节。提高从事招聘人员的专业化或职业化水平,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其现代招聘意识,防止面试考官能力、偏见等因素影响。在实践中,应对选人岗位做深入的工作分析,制定详细、明确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通过结构化面试程序,合理运用面试工具,甄选高素质、符合人岗匹配原则的人才,以确保面试有据可依、规范有效。
(四)、建立规范化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难题之一。企业往往根据岗位职责与岗位工作制定岗位考核标准。通过招聘录用员工安置到相应的岗位上,企业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了解其工作表现、职责履行情况与工作业绩,考核主要针对岗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因此,绩效考核结果可以新招聘员工是否胜任岗位工作,以此来判断招聘工作的质量。
对民营企业来说,有效的考核员工绩效不仅可以掌握员工对本企业的贡献,更可在整体上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评估资料。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客观的考核系统,明确考核目标,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为此首先要设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其次要要建立客观、可以量化的绩效评估标准,全面地体现员工的努力水平;再次要选择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评估,从而获得全面的、准确的评估结果 ;最后要强化绩效考评和奖惩、报酬、职务晋升、培训等的关系。绩效考核要规范,人才培训机制要健全。民营企业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的关注,这也是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树立正确的人才培训观念,把培训当做投资,而不是消费。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入手,加大企业培训投入,着重做好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造就和培养一批适合企业未来战略目标的,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谋求长远发展的骨干力量。
(五)、做好招聘的评估工作。
评估是招聘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招聘工作存在的失误,为改进招聘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评估有利于为企业节省开支,通过录用于员工数量、质量评估分析满意或不满意以及原因,从而有利于招聘方法的改进及对员工培训、绩效评估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一旦出现防卫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时即可招入,既提高招聘速度又降低招聘成本。
四、结论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招聘活动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以人为本,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建立科学化、系统化、正规化的人力资源招聘录用流程,并采用适当的招聘渠道、科学的面试方法以及专业化的招聘队伍将其有效的落实,发挥招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参考文献:
① 卿涛、罗键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② 黛安娜·阿瑟著:《新员工的录用、面试、甄选与培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③ 姚若松、苗群鹰编:《工作岗位分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④ 廖泉文著:《招聘与录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