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设想(模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有效性策略
一、课堂提问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面对学生“没问题”的问题,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篇:分析官僚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分析官僚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官僚制是近代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的产物。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较早阐释和分析了官僚制。他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以某种权力为基础的,合理—合法的权力是官僚制的基础;它为管理活动、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使权力提供了正式的规则。官僚制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体制。现代社会组织的管理就意味着按照正式规则对组织活动进行控制。
官僚制具有如下特点:①有正式规章。组织管理的权力建立在一整套为所有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和严格履行的正式规则基础之上。这些规则有明确的规定,所有管理人员的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受这套规则的制约。这些规则是根据为完成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功能的需要而制定的,排除任何个人情感的因素。②有明确分工。组织权力横向方面按职能分工,明确规定每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和任务,限定各自的管理范围,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得推诿或越权。③权力分层。组织权力纵向方面按职位层层授权,明确规定每一个管理人员的权力和责任。职位的设立服从管理和效率的需要,不因人设位。处于中间职位的管理人员,既接受上级的指挥,又对下级实施管理。组织权力的分层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④按正式规则发生公务关系。在组织管理范围内,部门以及管理人员的关系均为公务关系。在处理组织事务时,应照章办事,不允许将私人关系掺杂在内,更不允许因私人关系而破坏组织的正式规则。⑤任职资格要通过考核和任命。组织成员资格应通过正式考核获得,他们进入组织并占据一定职位的依据,是他们经由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除最高领导者外,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上级任命产生的,他们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管理人员晋级有统一的标准,其薪金应与责任和工作能力相适应。
韦伯看来,现代官僚主义仍然存在着指向人类本身的许多限制。他指出,现代社会包括现代科层制度是新教改革运动的结果。比较而言,韦伯赞赏的是各种现代官僚主义制度,这种官僚主义制度由于其明确的技术化、理性化和非人格化而表现出它的合理性。所以,他认为,现代官僚主义体制是当代世界的特征。他还进一步分析了现代科层制度所共有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几个要素。第一,现代科层制表现为一整套持续一致的程序化的命令—服从关系。各级官员由于受到非政治化的管理(对他们最主要的肯定评价是技术性要求),下级必须依靠其上级的首创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层体制是法律化的等级制度,任何官员的行动方向是由处在更高一级的官员决定的。第二,上述从属关系一般是由严格的职务或任务等级序列先在地安排的。在这里,权力矩阵并不反映在权力的个性特点方面,而是基于职务本身的组织构造。在科层体制内部,每一个个体单元被分割成各自独立的部分,并且要求完全排除个人的情感纠葛。
第三篇:分析当代大学生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分析当代大学生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饮食消费行为上存在着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偏爱零食、偏爱洋快餐、偏爱油炸食品、校外就餐、白开水饮用量偏少、蔬菜水果摄入量偏少等诸多问题,目前主要解决对策为帮助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和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学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人为数不多。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
一、当代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早餐,相当多的大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因此,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早餐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并让大学生了解早餐的食物种类、数量和营养搭配情况。2.偏爱零食。大学生中喜欢吃零食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女生更加偏爱零食。零食所提供的能量、营养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而且多数零食味道浓厚,过于香甜或咸鲜,脂肪和糖盐的含量较高,既影响大学生进食正餐的胃口,又容易造成钙、铁、锌、碘、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此,要教会大学生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既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能获得良好的营养。3.偏爱洋快餐和油炸食品。从营养的角度看,洋快餐普遍都是肉多、菜少、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的食品。油炸食品经高温烹调可产生大量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苯丙芘等毒性物质,故此类食品不宜多食用。
4.校外就餐。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在校外就餐的次数明显高于女生。他们选择校外就餐的原因:有的是认为校外饭菜价格适中,口味要比学校食堂好;有的认为校外就餐自由方便,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的经常是因为同学、朋友聚会而外出就餐。大多数学生校外就餐的地点选择在学校周边餐馆、街边小店、小摊上,但这些地方大多条件简陋、缺少消毒器具、用餐环境恶劣,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5.白开水饮用量偏少。很多大学生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每日的饮水量不足,往往是渴极了才暴饮一顿。现在的瓶装水和饮料越来越多,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常以此替代喝白开水,认为比喝白开水更有营养,尤其偏爱含糖饮料和果汁。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里面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它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6.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每餐主食量摄入偏多,而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蔬菜和水果能够为人体提供每日以及长期健康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它们还能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体内酸碱平衡,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的膳食模式。
7.饮食不规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一日三餐进餐时间和进餐间隔无规律,甚至三餐的食量分配也无任何规律,随意性非常大。如果摄食不足或饮食过度,都会伤害脾胃的功能。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的主要原因,长期没有规律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必须引起注意。
二、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
1.帮助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营养知识告诉人们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能够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等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会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面向大学生全面开展营养教育和宣传,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
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形成的正确营养观念,是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人体只有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才能有效地维护身体的健康。大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营养状况和对营养素的需求往往因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水平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膳食结构,使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
3.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营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明智地进行食物消费,努力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优化膳食结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宝塔,大力推广营养餐。对大学生的营养问题实行干预措施,全面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相关的各种慢性病。同时,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自我实践对其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饮食实践,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益的食谱和摄食方式变成自己一生的嗜好习惯,自觉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是基础,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是形成健康行为的动力,而养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则是最终目的。在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帮助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将营养知识和营养观念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1、早餐中的“两宜两不宜”一是宜少不宜多:饮食过量会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残渣储存于大肠中,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其中蛋白质的分解物——苯酚等会经肠壁进入人体血液中,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容易患血管疾病。因此,早餐不可不吃,但也不可吃得过饱。一是宜软不宜硬:在清晨,人体的脾脏困顿呆滞,常使人胃口不开、食欲不佳,老年人更是如此。故早餐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如牛奶、豆浆、面条、馄饨等,最好能吃点粥。如能在粥中加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薏米等保健食品,则效果更佳。
2、每日饮食以午餐为主每日饮食中最主要的一餐就是午餐。如果午餐不吃饱吃好,人往往会在繁重工作数小时后(特别是下午3~5点钟)出现明显的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头晕、嗜睡、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心慌、出虚汗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昏迷。所以午餐的作用可想而知,午餐的作用可归结为“承上启下”四个字:既要补偿早餐后至午餐前4~5个小时的能
量消耗,又要为下午3~4个小时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必要的营养储备。所以在午餐的食物挑选上也要动一番心思,不能或有或无的凑合,午餐食物的选择大有学问。午餐所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40%,这些能量来自足够的主食、适量的肉类、油脂和蔬菜。
大学生一日三餐营养搭配食谱:
早晨:牛奶一杯,鸡蛋一个,面包或者馒头一个。水果适量 中午:米饭或馒头,炒各色蔬菜。
晚饭:小米粥或玉米粥,面食适量,烹炒蔬菜若干 少量肉!一 营养早餐的速配方案
方案一:两个小馒头加热,咸鸭蛋切两半,食用其中一半,取豆腐干50克盛在盘里,鲜橙切开,搭配250毫升豆浆一起食用。
方案二:全麦面包两至三片;一个鸡蛋煮熟;再取1/2根黄瓜切成小条并加少许盐;配一根香肠;饮用200毫升酸奶。
方案三:一个汉堡面包横切两半,抹一小匙果酱,中间加两片奶酪;一个猕猴桃切片,加在面包中或直接食用均可。牛奶倒入杯中加适量营养麦片饮用。方案四:两片三明治面包,在一片上抹一小匙花生酱,在另一片上抹约20克肉松,将一个番茄切片加在中间食用即可。牛奶饮用量为250毫升。
方案五:两个小豆沙包加热,一个鸡蛋煮熟,取腐乳少量,与豆浆、苹果搭配一起食用。豆浆饮用量为250毫升。[详细] 二 美味午餐
多吃新鲜蔬菜,少吃油腻。豆制品是优质植物蛋白质的来源,是中餐的首选。油菜等新鲜蔬菜可促进豆制品中的微量元素吸收。在选择荤菜时,也要尽量点较清淡的,宫爆鸡丁就不像其他肉类含较多脂肪,同时还富含钙、镁、铁等元素。白米饭,可以满足大脑和肌肉正常工作所需的糖分。饭后甜点,水果是最适合的选择。饮料最好选择茶等碱性饮料,可以中和鱼肉等酸性食物,达到酸碱平衡。同时又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垃圾。.......三 精致晚餐
大学生的晚餐建议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晚上6点左右进晚餐较合适。晚餐吃素可防癌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尤其应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
随机抽取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700份,收回641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1份,完整应答问卷630份,应答率98.3%。调查的630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0.4±0.9)岁;男生145人(23%),女生485人(77%)。
关于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A.男 B.女
2.你对饮食营养学知识是否有所了解?()A.非常了解B.知道一些C.基本不了解 3.你每周吃早餐的次数是()
A.7—6次 B.5—4次 C.3—2次。D.1—0次 4.你早餐一般吃什么?(多选)()
A.面包牛奶 B.豆浆油条C.包子和粥D.鸡蛋E.饼加菜 F.饮料G.馒头 H.水果 I.其他
5.你吃早餐一般注重什么?(多选)()
A.质量 B.味道 C.营养 D.卫生 E.价格 F.其他 6.你一般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吃饭?()
A.食堂 B.饭店 C.餐馆 D.小摊 E.其他。7.一般吃饭你会选择的菜式是?()
A.一荤一素 B.两荤一素 C.两素一荤 D.两荤 E.两素 F.其他
8.你在食堂就餐时选择食物的主要依据是()A.口感好 B.价格便宜 C.营养搭配合理。D.其他 9.你对饮食营养卫生学知识是否有所了解?()A.是的,我很看重 B.稍稍知道一点 C.不了解,无所谓 10.你是通过那些途径了解饮食营养学知识的呢?(多选)()A.营养学课程B.书C.杂志D.报刊E.网络F.他人D.其他 11.你认为人体必需营养素有哪些呢?(多选)()
A.蛋白质B.脂肪C.碳水化合物D.水E.无机盐F.维生素 G.膳食纤维
12.对于食堂就餐,你最担心的环节是什么?()
A.原料的新鲜程度 B.饭菜加工中的卫生。C.餐具的卫生 13.对于油炸、烧烤、火锅、泡面之类的食物,你的看法是()
A.知道有营养卫生问题,几乎不吃 B.知道有营养卫生问题,但不怕,想吃就吃 C.不很了解它们的营养卫生问题,了解的话,会控制自己。D.其他
14.平时就餐的时候,你的进食速度是怎样的?()A.很快 B.较快 C.适中 D.很慢 15.在就餐的过程中你是否还会做其他事情?()A.是 B.经常 C.偶尔 D.否 16.你是否会为了减肥而节食或不吃?()A.是 B.否
17.平时一日三餐饮食规律吗?()A.规律 B.不规律
18.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关注自身的饮食营养和卫生问题吗? A.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必要
19.一个月你在饮食上花费的费用一般是多少?()
A.300以下 B.300-500 C.500-700 D.700以上
本问卷到此结束,感谢你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支持和参与!)(
第四篇:××法院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法院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近日,****法院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法院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一、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界对陪审制的认识方面、陪审制的建设方面及陪审员职业特点等方面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陪审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陪而不审,基本上是陪衬,发挥作用不大。目前,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判时,有相当一部分陪审员只把参与的程度停留在“陪”的基点上,具体审判案件时,在审判台上只是形式上的陪审,成了“陪衬”,庭审中,对询问当事人、质证、认证,完全由审判长一人进行。在具体评议案件时,也是审判长一人综述案件事实,阐述有关法律规定,拟定处理意见,陪审员只是机械地同意或否定,名义上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实质上是普通程序形式下的审判长独任审判。
(二)缺乏对陪审员的监督机制,对陪审员错案责任追究缺乏法律依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合议庭组成人员,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这些权利可以使人民陪审员依法决定案件的审判结果,但依据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若
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案件出现了错案,则应承担相应的错案责任,由于目前错案追究制度还没有完全规范化,对陪审员造成错案如何具体追究责任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样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司法公正,也违背陪审制度设立的初衷,影响了法院的形象。
(三)人民陪审员自身参与意识不强。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认识不足,一些人民陪审员参与意识不强,不知道自当选之日起就肩负着民众的意愿,承担着社会、历史赋予的责任,没有真正把执行陪审工作当作应当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义务,对陪审工作持无所谓的态度,使人民法院的邀请常出现尴尬的局面,被委婉推辞。
(四)陪审员制度落实不平衡。从全市两级法院使用陪审员情况来看,呈现不平衡性,有的法院落实得很好;有的法院陪审员人数很少;有的甚至没有陪审员。
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几点建议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民主化、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监督法院审判工作,确保司法公正的基本途径,也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法律的重要形式。《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并将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决定》的颁行,对于完善和改革我国审判制度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调查和征求现任人民陪审员意见、听取有关方面建议等,我们认为当前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专家陪审员库。这里所指的专家,特指具有某种专业、技能特长的有识之士。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性、专业性特别强的案件,吸收有关专家参加审理,有助于克服法官知识的有限性和片面性,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对于推进案件的顺利进行和纠纷的合理解决,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人虽然有的对法律不一定很熟悉,但是在某些专业技能方面,有较为突出的特长,如能吸收其参与陪审,可以解决很多非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从而对提高审判效率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对于专家陪审员,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主任医师、工程师、会计师、审计师以及其他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专家陪审员库,以满足审判工作需要。
(二)限制人民陪审员连任。《决定》第九条只规定了人民陪审员的任期为五年,没有规定能否连任。我们认为,陪审员连任制不利于体现陪审制度的公正与民主。在我国的法律中,陪审员都采用任期制,而非似国外的“一案一选”制。有的陪审员连续担任陪审员成了“陪审专业户”。这样不但不利于调动和保持其参加陪审的积极性,也有悖于设立陪审制度的初衷,不利于发挥陪审员在审判中应起的作用,也失去了人民陪审的意义,连任只能造就一批“准法官”,而无法发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应有功能。因此,建议最高法院在实施细则中明确
不可以连任,或任期不超过两届。
(三)确定人民陪审员的名额,限制陪审案件数量。《决定》
第七条规定:“人民陪审员的名额,由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审判案件的需要,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我们认为名额的确定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数量不宜过多过滥,防止本末倒臵。二是数量也不能太少,否则其作用难以发挥。最高法院的草案中曾提出,人民陪审员选任后参与合议庭审理案件,以每年每人十件为宜,但人大决定最终未采纳此意见。我们认为一人陪审过多,就会使其成为“编外职业法官”,易于与职业法官的关系过于密切,对于公正审判可能也无益处。过少,则不利于陪审员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具体陪审案件多少,应结合实践确定。
(四)加强人民陪审员的管理、监督。各级法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决定》,制定《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就陪审员的管理机构、选任、培训、权利义务、参与审理案件的范围、待遇及奖惩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陪审员的管理由政工部门和审委办共同负责。在政工部门设立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作为人民陪审员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人民陪审员的换届、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并对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为使陪审员适应工作需要,应当由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组织陪审员进行初任培训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案件流程、审判制度、审判纪律、法官职业道德、廉政制度、法律法规等,着重提高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和参审能力,努力发挥其作用。应建立人民陪审员奖惩机制,落实人民陪审员待遇,并根据情况对陪审员评定等级职务,可将陪审员评定为陪审员,中级陪审员和高级陪审员,并对不同等级的陪审员在陪审费用和陪审案件的难易程度上有所区别。同时,人民陪审员作为一支法院外非固定审判队伍,同样适用《法官职业道德管理规范》和最高法院“四项制度”,对其监督应同对职业法官的监督相衔接。应当采取所在法院和同级人大双重监督制度,人民陪审员在执行审判职务过程中应当接受所在法院的监督,人大也经常性对陪审员的工作进行检查、评议。
(五)加强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宣传,提高社会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认识。对被任命的人民陪审员名单应登报通告,晓喻社会,以利于增强人民陪审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并采用多种形式激励人民陪审员强化职能,以调动其参与执行陪审职务的积极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信息化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显著标志,也是推动社会进一步变革的重要力量。将信息化建设引入司法领域,对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司法政务管理和司法人事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宝安法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使我院的信息化水平跃升全市基层法院前列。日前,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打造信息化、现代化法院的发展目标,我院全面调研了当前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一、当前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平台的基础建设方面
1、法院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具体的规范指引。目前,从省、市到区级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规范仅停留在网络建设规范上,对信息化的内涵、外延,应达到的标准,检验的方法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各个法院都是根据各自的理解和需要自行建设,因此往往五花八门。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到各地考察取经,回来后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改良,同时还要考虑与市中院信息化建设兼容与资源共享问题,耗费大量人、财、物力。
2、院本部与派出法庭之间、各派出法庭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信息化建设的最突出意义就在于减弱了时空阻隔对
人们占有信息资源的制约,但是在完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地域和外部条件的不同也影响到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同步发展。尤其突出的是新、老法庭之间建设与改造的矛盾。新法庭正在建设当中,配臵先进;旧法庭设施落后,不能与新法庭同步,如果投入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则需要更多投入。
3、仍然存在建设资金的短缺的问题。基础配臵适当的超前设计是保证信息化建设满足发展需要,不至于短期服役的有效措施。但是财政拨款往往不足,只能保证基础建设及当前实用需要。
4、现有审判流程系统自身的缺陷造成使用效果不佳。当前应用的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只是对现行法院手工操作模式的简单模仿,不能很好地把信息技术、司法程序特点、法院工作管理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流程再造,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由于市场分工及竞争的因素,软件系统之间难以相互无缝接合,造成系统众多、操作繁杂,不利于适用、推广。
(二)信息化平台的维护保障方面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信息化平台的持续发展更离不开技术人员和其他应用人员的维护与保障工作。
1、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广应用的系统也会越来越多。新系统需要开发,老系统需要
维护、改良,而目前我院只有八名信息技术人员,面对超过一千多台硬件设备已无力应付,更不用说软件系统的维护与开发。
2、技术人员和应用人员的专业培训欠缺。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与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息息相关,但是两级法院组织的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学习考察往往较少,使得技术人员视野难以开阔,知识难以更新。此外,信息平台的应用人员也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一些人员对软件的功能和适用方法还不熟悉,利用程度不高。
二、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做好规划。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法院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也有极大促进和保障作用。因此,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高度出发,认真抓实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中严格按照市中院的统一部署,集合我院自身情况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并及时与上级法院沟通,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尽早出台我市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规范提供参考。
2、加强信息化建设监管力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监管主体必须真正运作起
来,起到应有作用。要从规划、实施到监督的应全程参与,制定并执行每月信息化建设例会制度,及时听取、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督促、检查信息化平台的运转和应用情况。
3、保证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在建设初期要投入资金购买服务器、微机、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和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外,局域网建成后,维护网络、软硬件以及电脑消耗品等的开支也需要大量投入。因此,要制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制度,科学预算、分期拨付、专项使用。要争取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相关奖惩制度,促进信息平台应用的良性发展。凡是已经纳入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环节,都要严格执行信息化操作的工作标准,认真检查信息平台的应用程度和效果。如核查案件信息的录入工作,要求每宗案件的电子信息都要做到与纸质文档相一致;执行网上报结案制度,对手工结案报表不予认可。通过制定相关考核、奖惩制度,进行每月一次检查、一次评比、一次通报,增强法官使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平台应用的良性发展。
5、着力培养和锻造一批懂法律、懂网络和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信息化的技术保障。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法院各项工作对电脑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越来越高,电
脑软硬件及时维护和更新的紧迫性也不断增加。因此,要增加对信息网络人才的引进,同时要加强对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6、强化应用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不定期、个别辅导等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全体干警的信息化素质,把计算机应用水平纳入工作人员考核体系。促使全体干警熟练掌握了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类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法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