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5篇

时间:2019-05-13 04: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

第一篇: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

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

支付体系是实现货币债权转移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安排的总和。支付体系在现代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对于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防范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支付体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复杂的动态过程。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金融融合、监管革新和需求变化,虽然各国支付体系的发展路径主要受本国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但各个国家支付体系的发展还是体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研究这些趋势及其原因和影响,对于更好地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

现代支付体系主要由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和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等要素组成。

1)支付工具的发展趋势

支付工具是传达收付款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转移的载体。在国际上,一般将支付工具分为贷记支付、直接借记支票、支付卡和电子货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和消费者偏好性的变化,发达国家支付工具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①随着票据、汇兑、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大量使用,现金的使用相对量呈下降趋势。②在非现金支付工具中,支票、汇票和本票等纸基支付工具的相对比重下降,而银行卡、汇兑等电子支付工具的相对比重呈上升趋势。同时,原来票据使用比重较高的国家也通过引入票据影像和票据截留等技术来实现“无纸化”处理。③是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创新不断涌现。例如,ATM和POS等终端正在扩展其功能以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因特网和移动设备成为新的支付渠道;出现了个人在线支付、电子票据提示和支付、电子货币等许多新的支付工具和方式。同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银行行内系统与企业等客户的内部管理系统逐步整合,以实现支付交易的“直通处理”和自助化。例如,在芬兰,大中型甚至大部

分小型公司通过网络自动处理其支付业务,许多个人客户也通过家庭PC和移动电话在线处理支付业务。目前,该国大约有90%的银行业务都是通过自助模式(主要是互联网)实现的。

2)支付系统的发展趋势

支付系统是支撑各种支付工具使用,实现债权债务清算和资金最终转账的通道。根据处理对象不同,支付系统一般可以分为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其中,大额支付系统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转账服务,具有交易量较小但单笔交易金额大的特征。由于大额支付系统直接与金融市场连接并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平台,因此,其安全与效率直接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效率,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小额支付系统主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具有交易笔数大但单笔交易金额小的特点。近年来,伴随着技术创新、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全球化,发达国家支付系统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①支付系统的结算安排更加安全,风险控制和防范机制更加合理。传统的大额支付系统一般采用两种设计框架,即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和延迟净额结算系统(DNS)。RTGS具有结算风险小但对参与者流动性要求高的特点,相反,DNS能够节约参与者流动性但结算风险较高。RTGS的引入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各国大额支付系统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各国通过在DNS中引入支付限额、参与者标准、抵押、保证金、违约分摊机制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小额支付系统的风险。此外,各国更加重视支付系统灾难备份机制建设,努力降低支付系统和参与者内部系统的运行风险,以确保支付业务的连续性。②更加注重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之间的权衡,不断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

3)支付体系监管的发展趋势

支付体系监管是指为提高支付体系的安全与效率,特别是为减少系统性风险而进行的公共政策行为。支付体系监管是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通过监测、评估现有和规划中的体系,并在必要时引发变革,以提高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和效率。近年来,发达国家支付体系监管呈现出如下趋势。①监管目标愈加清晰,安全和效率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支付体系监管的核心目标。实务中,优先选择哪个目标依据对整个体系及其薄弱环节的评估,但中央银行始终把应对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放在优先位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央银行在控制系统性风险时,采取了许多旨在提高支付体系效率的举措,例如,为大额支付系统提供日间流动性。除了安全和效率外,其他公共政策目标,如反洗钱、保护消费者、避免竞争缺失等也成为部分中央银行支付体系监管的目标。②监管标准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或参考国际通用的监管标准。监管标准是监管目标的具体化。在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证券业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有关中央银行的共同努力之下,支付体系监管的国际标准更加完善。③监管范围在不断拓宽。支付系统、支付工具以及与支付系统相关的证券结算系统是各国支付体系监督的传统范围。但近年来支付体系监管范围有扩大的趋势,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部分国家开始将大型代理银行纳入监管范围。这是由于,随着银行之间的合并,支付流将集中于少数几家代理银行,而这有可能会造成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运行风险集中于少数几家银行并引发系统性风险。四是区分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和运营职能。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可能要扮演多种角色,例如支付系统的直接运营者、支付体系的监管者、支付创新的促进者和支付服务的使用者,等等。为了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目前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一般都直接运营本国的大额支付系统,有的中央银行甚至运营部分零售支付系统。在一个国家,如果除了中央银行运营的支付系统外,还存在私营的支付系统,那么中央银行应当严格区分其监管职责和运营职责,以确保监管政策的透明度和监管标准的一致性。目前,合理定位政府的边界,严格区分监管职能和运营职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付体系监管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综上所述,发达国家支付体系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适应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需求变化,支付体系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和发达。

二、对中国支付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支付体系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

近几年来,中国在支付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现代化的支付体系格局。借鉴国外国家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经验,中国应当在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体系监督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建立一个更加安全、高效和发达的支付体系。

1)支付工具方面

借鉴发达国家支付工具发展经验,中国支付工具体系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立以现金为补充,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化为发展方向,适应多种经济主体及其活动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①继续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支付工具体系中的比重。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加速资金流转,促进消费和投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水平,加强税收征管,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②进一步推动支付工具的电子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引入、相关法规制度的健全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减少支票等纸基支付工具的使用,实现支付工具的电子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付工具发展的共同趋势。目前,虽然汇兑、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支票、汇票和本票等纸基支付工具仍然是中国支付工具的主要形式。电子支付的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银行服务水平特别是支付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适应支付工具发展的国际趋势,中国有必要在规范票据等纸基支付工具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支付工具的电子化:(1)通过完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受理市场建设、加快联网通用创新等措施,大力发展和普及银行卡;(2)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建立行业标准等措施,促进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电子化支付工具的健康发展;(3)通过引导商业银行行内系统改造,采用支付“直通处理”等技术,促进汇兑、直接借记等电子化支付工具的发展。

2)支付系统方面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额支付系统,完成了小额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运行,实现了大额资金交易的实时结算,支付清算的整体效率和安全程度大为提高。不过,与发达国家支付系统的发展趋势相比,中国支付系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①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灾难备份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引入支付限额、抵押、保证金、违约分摊机制等措施,控制支付系统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要引入新的支付排队释放方法,完善中央银行日间信贷,优化清算账户结构,进一步提高支付系统的清算效率,节约参与者的流动性;要合理设计支付服务收费结构,完善参与者准入和退出办法,进一步增强与相关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关联性和应变性,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低廉的公共支付服务。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目前,中国外汇、B股和外币债券市场交易的外币需要通过多个境外代理银行完成,外币支付安排存在结算风险较大、交易费用较高、支付效率低下的弊端。③建设全国性票据交换中心。目前,支票仍然是中国企事业单位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之一。不断扩大支票使用范围、努力降低支票使用成本、大幅提高支票使用的方便程度,对于方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生产生活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支付体系监管方面

近年来,中国不断建立健全支付法规制度,改进支付体系监管方式,努力防范支付体系风险,支付体系监管水平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应当在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支付体系监管。①制定更加清晰透明的支付体系监管框架,完善支付体系法规制度。支付体系监管框架应当明确中国支付体系监管的目标、范围、原则、标准和主要方法。安全和效率显然应当成为中国支付体系监管的核心目标;同时,可以考虑将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中国支付体系监管的辅助目标。要适应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②可以考虑将部分商业银行的行内系统纳入支付体系监管的范围。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行内系统是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近

年来,部分商业银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据集中,其行内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量呈较快的增长态势。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农、工、建等国有银行的行内系统已经成为重要的零售支付系统,其安全高效运行对中国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将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考虑将部分重要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纳入支付体系监管的范围。目前,首先可以考虑采集商业银行的支付交易等系统设计、运行和交易的信息,并评估其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重要性。③正确区分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责和运营职责,并确保监管政策的一致性。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一些私营的支付清算系统和支付服务组织。可以预见,随着支付服务市场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私营支付清算系统和社会化的支付服务组织。因此,作为中国支付体系的监管者和跨行支付系统的主要运营者,中国人民银行应当正确区分其监管职责和运营职责。在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支付体系监管政策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四是努力采用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来实施对中国支付体系的监管。适应国际支付体系监管的趋势,我们应当结合国情,努力采用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来实施支付体系监管,以进一步提高中国支付体系监管水平和效率。

第二篇:国外汽车保险发展对我国汽车保险的启示

国外汽车保险发展对我国汽车保险的启示

运输1101 陈强 3110405027

目录 汽车保险的起源和发展................................................................................................2 1.1 1.2 2 汽车保险的起源....................................................................................................2 汽车保险的发展....................................................................................................2

世界各国汽车保险的发展现状和特色........................................................................2 2.1 2.2 2.3 2.4 2.5 美国“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2 英国“完全市场细分”的汽车保险制度............................................................2 德国的汽车分级保险制度....................................................................................3 法国社会管理功能突出的汽车保险制度............................................................3 日本有效保护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汽车保险制度................................................3 我国汽车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3.1 3.2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历程................................................................................3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4 影响我国汽车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4 4.1 4.2 4.3 我国汽车保险制度不够完善................................................................................4 我国汽车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5 我国汽车保险奖惩系统不完善............................................................................5 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5 5.1 5.2 完善我国汽车保险制度........................................................................................6 治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6 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6 6.1 6.2 6.3 6.4 车险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7 保险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费率和核保政策................................................7 拓宽车险销售渠道................................................................................................7 保险公司应加强独自开发新的车险产品及相关服务........................................7

总结................................................................................................................................7 汽车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1.1 汽车保险的起源

国外汽车保险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当时.随着汽车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出现与发展.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随之增加。尽管各国都采取了一些管制办法和措施,汽车的使用仍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引起了一些精明的保险人对汽车保险的关注。

1896年11月由英国的苏格兰雇主保险公司发行的一份保险情报单中刊载了为庆祝“1896年公路机动车辆法令”的顺利通过而于11月14日举办伦敦至布赖顿的大规模汽车赛的消息。在这份保险情报中还刊登了“汽车保险费年率”。

最早开发汽车保险业务的是英国的一法律意外保险有限公司一1898年该公司率先推出了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并可附加汽车火险。到1901年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保险单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综合责任险的条件.保险责任也扩大到了汽车的失窃。

1.2 汽车保险的发展

20世纪初期汽车保险业在欧美得到了迅速发展。1903年.英国创立了汽车通用保险公司并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汽车保险公司。1906年,成立于1901年的汽车联盟也建立了自己的汽车联盟保险公司。到1913年汽车保险已扩大到了20多个国家汽车保险费率和承保办法也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1927年是汽车保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马萨诸塞州制定的举世闻名的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表明了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开始由自愿保险方式向法定强制保险方式转变。此后,汽车第三者责任法定保险很快波及到世界各地。第三者责任法定保险的广泛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保险的普及和发展。车损险、盗窃险、货运险等业务也随之发展起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汽车制造业的迅速扩张。机动车辆保险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成为各国财产保险中最重要的业务险种。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汽车保险已占整个财产险的50%以上。世界各国汽车保险的发展现状和特色

2.1 美国“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 美国被誉为“轮子上的国度”,汽车保有量极高。美国的汽车保险是随着汽车工业和保险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美国的保险公司向汽车用户提供服务和收费时,在保险的相同的条件卜,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费率的依据更多考虑的是人的因素,而不是车的因素。通常,保险费的多少随着投保人的年龄、性别、驾驶经验、违规记录、抽烟与否、婚姻状态、居住地点和汽车价值、种类等的不同有着很大差别。因此同一辆汽车由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费率可以相差3倍,即同一辆汽车由于投保人的不同其所支付的保险费能相差3倍、英国“完全市场细分”的汽车保险制度。

2.2 英国“完全市场细分”的汽车保险制度 英国汽车保险历史悠久,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保险单便在这里诞生。车险的保费收入多年来一直是财产保险业务的龙头险种,而每个家庭在这个项目上的支出约占家庭总开支的1/10。英国机动车辆保险通过许多因素综合加权的方式确定保费,这种做法:一方面,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投保车辆的风险状况,更加注重驾驶员的因素,将代表不同风险的投保对象进行区别对待,可以让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体验到缴费的公平;另一方面,对于驾驶记录差、屡次造成事故的司机,高额的保费附加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惩罚手段,激励消费者养成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安全驾驶的习惯。例如,英国居民生活常识中就包括要尽可能保持“无赔案记录”,当有了一年“无赔案记录”,第二年去保险公司续保时可以获得较大的折扣。为此,被

保险人在因一些小事故向保险公司索赔前通常会仔细考虑,看选择获取理赔还是保持“无赔案记录”更为经济。因为驾车一年不出事故可以享受30%的折扣,连续3年安全驾驶将可以得到高达60%的折扣。如果长期保持安全驾驶记录,一年的保险花费只有不到200英镑。这些承保制度客观上实现了防灾防损,减少了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大化地体现了保险的社会效益。费率制定的先进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了英国车险市场新的变革。由于采用多因素加权计算保费,很多公司都为此专门设计了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

2.3 德国的汽车分级保险制度

德国的车险业务也是德国非寿险业务的核心。德国保险公司往往将汽车保险分为不同等级,作为核定保险赔偿率的依据。当然,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做法。也就是说,等级越高,说明这种车出问题的概率越低,保险赔偿率就越高,如果事故后保险赔偿金额一定,保险等级高的车事先交的保险费用就相对少。以大众POLO为例,根据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和保险公司的评价,这款车的保险等级定为10级,每年只要交350欧元保险费就够了;而同类级别的车一般为13级或14级,要交65(Yv700欧元。所以,据此而定的汽车品牌保险等级在国外早己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而国外各大汽车厂商为了保证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也纷纷把这些问题作为技术课题加以研究解决,以提高自己产品的保险等级。

2.4 法国社会管理功能突出的汽车保险制度

法国车险市场是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丰富,市场细分度高。法国汽车保险业的经营区域和范围已经大大超越传统保险的内涵,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愈加突出。比如,保险公司为减少酒后驾车事故发生率,允许客户在因饮酒而不能驾车时,可在保险公司报销一次交通费用;在重大节假日,保险公司会适时在大的娱乐场所进行查验,并对因饮酒不能驾车的客户提供交通服务;有的保险公司内部设立汽车修理研究中心,为保户提供修车价格指导或为汽车修理厂提供技术培训等。

2.5 日本有效保护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汽车保险制度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机动车保险大国,其将汽车保险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赔责保险,其性质是强制性保险。另外一种是民问的商业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保险,就是“汽车综合保险”其性质为非强制性保险,投保与否由汽车拥有人决定。

日本汽车保险的宗旨是为了,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穷肇事”和减少或消灭“肇事逃逸”事件的发生。政府推行实施强制性保险制度,也就是强制性要求所有拥有汽车的人必须加入自赔责保险厂。我国汽车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汽车保险进入我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但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处于外国保险公司的垄断与控制之下,加之旧中国的工业不发达,我国的汽车保险实质上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十分有限。

1949年10月,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财经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并开办汽车保险。当时主要承保地方国营交通运输部门和国营厂矿的汽车。私营工商业投保的汽车起初占30%以上,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比重逐年降低,并与1954年停办了汽车公众责任险。1959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召开“停办国内保险工作会议”。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国驻华领使馆等外国人拥有汽车保险的需要,开始办理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业务。

1980年,我国保险业开始复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全面恢复中断了25年之久的汽车保险业务,以适应国内企业和单位对于汽车保险的需要,适应公路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事故日益频繁的客观需要。但当时汽车保险仅占财产保险市场份额的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机动车辆迅速普及,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也随之迅猛发展。在此后的20年问,机动车辆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尤其在财产保险市场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1988年,汽车保险收入超过20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37.6%,第一次超过企业财产率。从此以后,汽车保险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并保持高增长率,我国的汽车保险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3.2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机动年保险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42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4 005亿元,年均增长22.7%。2012年我国机动车商业险收入规模达到2 891亿元,其中车损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贡献最大,两者保费收入占到我国商业车险收入的74%,其他险种相对较少。具体保费收入增长如下图所示:

图1 2005-2013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趋势图 影响我国汽车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4.1 我国汽车保险制度不够完善

 车险不能充分体现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

我国的财产保险公司把车险承保业务当作一块重大利润来源,当客户出险时,拖延赔付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能完全体现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国外许多保险公司在承保利润方面儿乎为负值,而是依靠资本市场投资来获取盈利。

 车险费率厘定方面不够合理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价格应当反映价值,费率应当能够科学反映风险情况。我国车险虽自2003年1月1口起实行自主费率,但山于发展时间短,各大保险公司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还存在“一刀切”和“价格战”问题。另外,目前我国车险费率体系基本上属于“从车费率”,即影响费率的因素主要是与机动车辆本身有关,而西方国家大都采用“从人费率”或者是“从人”加“从车”的费率模式。从原理上讲“从人”因素较“从车”因素更加合理。

 车险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经营车险时大多以价格竞争来赢得市场份额,存在恶性费率竞争。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机动车辆保险服务质量是一个较大问题。根据新华网的一项调查资料显不,被调查车主中有6成人对现在使用的保险不满,“服务质量差、服务内容没特色”。发达国家车险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各大保险公司山价格竞争转到服务竞争。

4.2 我国汽车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  逆向选择问题

逆向选择在保险市场上的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关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在保险市场上,消费者对自身的风险状况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而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率是根据平均风险水平厘定的,对于那些高出平均风险水平的消费者购买保险是有利可图的,因此越是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保险。这就迫使保险公司提高费率,而提高费率必然迫使低风险消费者退出保险市场,进一步恶化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二是关于保险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保险公司拥有关于保险服务信息优势,推出的保险产品也口益复杂化和多样化,而且很多保单的条款在表述上专业词汇较多,模糊不清。相比较而言,投保人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投保人对各险种的认识以及对保险合同条款的理解,基本来自于保险代理人的解释。因此,许多对自己的保险需求和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并不是很明确的潜在消费者则被排挤出保险市场。

 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是一种交易后的信息不对称。在签订保险合同之后,保险公司不可能比投保人更清楚保险汽车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投保人就处于信息占有的优势地位。车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问题集中体现在频发的车险骗保案上。对于车主来说,参与其中的原因在于骗保可以省掉一部分保养车的费用。道德风险的存在,将破坏市场均衡或导致市场均衡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增加了保险的赔偿负担,推动了保险费率的上涨。

4.3 我国汽车保险奖惩系统不完善  保费等级数少

在我国目前最多只有10个级别,而国外奖惩系统的等级数一般都有20个以上。以韩国为例,韩国的初始等级为100%,最高220%,最低40%,每5个水平为一级。发生事故后,有责任的投保人会得到一些惩罚的点数。投保人每有1点上升10个保费水平。划分的等级数直接关系到BMS在减少风险非同质性中的作用,等级数越多,BMS制度就越有效。

没有考虑索赔额因素

我国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奖惩系统在根据驾驶员的驾驶记录确定其级别时,通常只考察了他的索赔次数,对于其索赔金额并不计较。这不仅对索赔金额小的投保人不公平,也不利于保险人对投保人进行风险评估。

 奖惩力度不够

比利时的BMS系统比较发达,奖惩方案有18个等级。最高等级的保费水平为200%,最低等级的保费水平为60%。各保险公司之间建成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以防比投保人通过转移保险公司来摆脱过去索赔的惩罚。我国虽然已经实施了奖惩制度,但山于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够大,故而还不足以发挥BMS对驾驶员的约束作用。

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汽车投保人信息平台

我国车险投保人续保时如果选择另一家保险公司,则该公司一般没有关于此客户以往索赔记录的资料,要对他的风险质量进行评估,实施奖惩就很困难。所以,如果某个投保人本来风险质量很差,一旦他换一家保险公司投保,就可以逃避 BM5对他的惩罚,这使得BMS在我国的运作效力欠佳。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

5.完善我国汽车保险制度  充分体现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

各大保险公司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防灾防损上,通过降低事故发生率来实现自己的利润。而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会以各种方式给客户提供方便,比如在定损前预先赔付,还有在客户修车时提供替代车服务,这不仅给受害者以赔偿,更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人性关怀,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 厘定合理的车险费率

各发达国家的车险费率厘定均山多种因素决定,基本上包括:车辆保养情况、行驶区域、车型、历史赔付纪录、年行驶里程数,驾驶人年龄、职业、性别、驾驶年限、投保人不动产拥有情况、信用记录和结婚年限,等等。而各国山于国情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我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健全费率体系,将“从车”因素和“从人”因素结合起来。各大保险公司应实行信息共享,根据风险状况的不同制定较为科学和合理的价格机制。

 将产品设计和服务相结合,确实体现产品的创新 中国汽车保险业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恶性的费率竞争,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将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设计相结合,凭借自身的服务推出的特色产品,才能理性地赢得市场份额。如提供种类繁多的细分保险项目,供投保人依据自己的情况与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组合;在续保、防灾防损上及当投保人出险时,向投保人提供细致的服务等。

5.2 治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 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系统

引起汽车事故的原因很多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分为人、车、环境三个因素:人的因素驾车主要包括驾驶员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身体状况、以往肇事记录等;车的因素主要包括厂牌型号、车型、使用性质、车况、安全装置等;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行驶龄龄区域、道路等级等。保险公司可以与交通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实行信息共享,收集关于保险标的的风险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建立客户风险信息系统,对投保人的风险等级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分类管理并约束投保人对免赔额的选择,能够使投保人的免赔额约束更具有科学性,更有效降低或减少逆向选择。

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的保险法律体系是一国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目前,针对我国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违规操作严重的情况,需要尽快出台《中国保险监管基本法》、《保险信用评估法》等保险监管法律体系,使我国的保险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保障保险信誉机制发挥作用。

 政府干预

首先,加强法制建设。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要求信息优势方向信息劣势方提供信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其次,政府应当调整监管重心,加大对车险市场上保险中介的监管。依法打击不法中介,对保险中介的市场准入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提高保险中介从业者的从业“门槛”。而对于保险公司的监管,则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检查市场运行状况与预防市场偏轨上,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大的自山发展空间。最后,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来促使代理人信息得到较好显不,保证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

借鉴国外汽车保险制度的经验,得出许多启示,找出中外车险水平的差距,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6.车险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与德国相似,我国车险改革初期仍以较低层次的费率竞争为主要营销手段。因此,在改革启动之初的2003年前半年,车险费率一路走低,同时,赔付率则逐步攀升。与德国不同的是,仅半年多时间,我国车险市场的平均费率就开始呈上扬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多年的市场经济进程己经为车险改革打卜了较好的制度基础。车险改革之前,财产险市场除人保和中华联合外都是股份制公司,有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人保虽然由于体制等诸方面原因转型较慢,但股改后公司经营理念调整得也很迅速,局部地区人保费率开始上调。另一方面,传统财产险领域竞争亦很激烈,不存在较高的利润空间,保险公司只有通过主动的战略调整、产品创新及内部架构重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德国的激进式改革花了近五年时间才走向规范,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未及一年,市场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基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对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国外经验告诉我们,作为财产险的重中之重,车险改革不会一墩而就,对改革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前瞻性的准备,车险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6.2 保险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费率和核保政策

我国车险费率改革应分阶段逐步推进,分阶段地引入了折扣贴现率、投保人特定费率,并在基木保费的基础上适用浮动费率。而后再根据保险公司各自特点自行制定的自由费率制度。先实行附加保险费率的自由化,再等时机成熟时实行纯保费的差别化。为了缓和对汽车保险市场的冲击,确保车险消费者认同费率自由化,应对车险费率分阶段逐步实行自由化。

6.3 拓宽车险销售渠道 与品牌汽车经销商结盟,构建车险大超市,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方向。汽车保险协会成员公司可以与品牌汽车经销商结盟,构建车险大超市。协会各成员将各自公司开办的险种、保障范围、费率、售后服务等个性化的保险产品。车险费率市场化后,为降低业务成木,各保险公司应创新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车险营销的电子化及银行保险。由于车险的被保险人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代理制度成为我国现行车险市场营销模式的主流。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引发保险领域的一场新的竞争。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机动车辆保险是最适合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经营的业务之一。另外,开展银行保险业务,有利于利用银行覆盖面)‘一泛的营业网点,降低业务成木。同时各保险公司还要在服务上推陈出新,遵循“以人为木,服务至上”的市场原则,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与服务的竞争。

6.4 保险公司应加强独自开发新的车险产品及相关服务

各保险公司设应该计既符合客户需求又具备自己公司特色的保险产品,加强独自开发新的车险产品及相关服务,使费率竞争和产品及服务竞争并驾齐驱。可以参照美国等机动车辆保险的险种构成,根据保险条件调整保险费,在传统汽车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长期储蓄型产品。可以效仿那些成功的实行“从人主义”的费率模式的国家,将投保额度按驾驶员的驾驶纪,年龄,家庭成员和地区环境几方面来计算。用投保人的驾驶纪录来控制续保时费率的幅度。如投保人在往年投保期间发生理赔事故,则上调其保险费率,而幅度依事故的大小、投保人应承担责任的轻重、被罚款的多寡而定。现今我国家庭一辆车往往是几个人共同开的,因此,保险公司可以按照家庭成员拥有驾照的人数来制定保险的费率。同样年龄的计费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年龄段来实现,一般青年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于中年人,因此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卜,保险公司对中年人收取的保险费可略低。从发达国家的保险产品来看,国外车险做得更细,更多样化,我国车险改革后,主险基木没有改变,只是附加险增加了,但还不够完善,还要借鉴国外汽车保险的经验,取长补短,找出差距,从而设计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总结

汽车保险是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而来的,在拥有百年汽车工业历史的欧美国家,早已形成了健全完善且各具特色的汽车保险制度,虽然不同的国情导致各国汽车保险制度的侧重点不同,但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完善制度都值得我们学习。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的增长必将带动汽车保险业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渐开放保险市场,中国汽车保险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将直面国外保险巨头的竞争。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发现和总结我国现阶段汽车保险制度的不足,通过借鉴国外汽车保险行业的经验加以解决和改善,逐步完善和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黄东杰.汽车保险的起源和发展[J].汽车与保险,2007(6).[2]辛桂华.影响我国汽车保险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0(4).[3] 陈力华,杜建耀.汽车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08(10)[4] 周唤雄.浅谈我国汽车保险发展历程与现状[J].管理科学.[5] 周莎丽.中国汽车保险市场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N].咸宁学院学报,2009(8).

第三篇: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林水中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51 摘 要:在分析了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主体,法律规范,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行业协会、企业参与,服务体系社会化,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等六个方面,阐明了国外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关键词: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启示

农业科技的推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快传送到农民手里,以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发展。正视我国目前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和创新机制的研究,在当前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的保证。

由国家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推广工作的正规化始于20世纪初,其发展壮大则是在二战以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113个国家中200个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调查,1910年以前,全世界仅建立了14个国家级推广机构,只是现有国家级推广机构数的7%,且主要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世界约建国家级推广机构48个,占现有数的20%左右,主要在一些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二次大战以后,一方面由于已建的推广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援助,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解决粮食的短缺问题,便纷纷开始建立推广组织。世界上约150个国家级推广组织(约80%)都

建立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国家农业推广体系是当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主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54.2万(中国仅含种植业部分)。其中:非洲约5.9万人,占全世界的10.8%;亚太地区约39万人,约占72.1%;欧洲约5.9万人,约占10.8%;拉丁美洲约3.3万人,约占6.1%;北美约1.5万人,约占2.7%;远东地区约3万人,约占5.5%。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显现出多元化格局,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1.以政府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的特征是,推广体系隶属政府农业部门的直接领导,农业部下属的推广局和推广站(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一类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日本为代表。

2.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其特点是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大学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大学的推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推广工作。

3.附属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商品生产组织或一些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推广体系。如马来西亚的橡胶生产和咖啡生产组织等建有自己独立的推广体系。

4.非政府性质的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协会和一些宗教组织经常从事社会经济和家政等方面的推广工作。

5.私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私人企业为推销产品所建的产品推销部门。如英国、法国等的一些农药、种子生产企业为推销产品而成立的推销部。

6.其他形式。这类推广体系是指在欧洲一些国家的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他们以农村青年和妇女为推广对象,向农民推广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健康、保健等知识。

各国政府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以一种推广体系为主兼有其他推广体制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这些体系中,以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占全球推广体系总数的81%,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占1%;附属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占4%;非政府的推广体系约占7%;私有推广体系占5%;其他类型的推广体系仅占2%。可见,以国家政府领导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今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主流,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推广体系是最完美的,任何一个推广体系的建立均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建立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主要有以下差距:一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低,1999年的投资强度仅相当于国际上低收入国家1980年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大部分用于发放工资,达到80%以上,远高于欧洲的74%,北美的57%,拉丁美洲的55%;三是我国中央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比例较低,不到10%,90%以上是来自地方政府,远高于美国的67%,日本的64%,荷兰的40%。

另外,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是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人均负担的农民数高于发达国家,平均一个推广人员服务

1178个农业人口,而美国平均一个推广人员仅服务200个,表面上来看,似乎我们的工作效率要比美国高,其实不然,如果用平均每个推广人员服务的耕地面积来衡量,美国是中国的46倍,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二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规范的资格认证,多数国家的专职农推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制度,荷兰和丹麦农推人员的录用要有一个严格的程序,并经考试才能录用,所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专业技术学习经历,我国目前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在职教育制度、职称评定和用人制度还需健全和完善。

二、国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如下启示:

1.尽快修订并制定农业推广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从国外农技推广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看,美国、日本等国家,较早地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了法律规范,并在实战中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保证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健康进行。日本的《农业改良普及法》自颁布至今,已做过八次大的修改,通过实践不断地加以完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到1993年才正式颁布实施,比美国晚近一个世纪。自颁布以来,新的情况不断出现,并且由于该法出台时就很仓促,对许多重要的问题只做了原则性确定,实施主体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在现实执行中往往有法难依,关于农业技术商品化问题,更没有涉及。因此,需要尽快修订,并制定农业推广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同时,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真正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把农业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2.农业技术推广以政府行为为主。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推广经费来源受到政府的强制监督,以政府拨款为主,保证农业推广的顺利进行。我国目前政府农业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地方财政拨款和国家设立的推广项目经费。由于总体投入不足,加之渠道不畅,有限的经费往往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2000年的抽样调查表明,经费缺口约在50%左右,经费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国农业推广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在推广机构建设、人员培养、立法等方面都有健全的制度,并在价格、信贷、物资供给等方面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对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员,在待遇、奖励等方面,制定了有关优惠政策,以鼓励和稳定他们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如日本对农业推广人员实行“普及津贴”制度,工资高于其他部门公务员。因此,农技推广人员不会为自身的生活发愁,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为此,我国政府应用法律形式固定财政拨款中用于农业推广人员的金额比例,保证推广人员的工资、津贴,同时,为推广人员提供优惠政策,使推广人员能安心工作。

3.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等市场组织的农业推广作用。发达国家在发挥政府推广职能的同时,都能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作用。如美国的大豆协会、日本的农民协会等在农技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同时,各国的农业企业在农业推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生产农业机械、农药、化肥和种子的公司,在推销产品的同时,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加快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中日两国农业在经营方面有两个相似:一是土地规模小,二是生产经营方式分散。两国都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这就决定了中日两国农业的经营具有相互借鉴的直接条件和自然联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政府应大力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等市场组织,将其纳入正常有序的农业推广体系中来。

4.构建以农业大学、农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职责分明、密切合作。农业教育、科研坚持为推广服务。美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农业大

学为主体,大学教授既从事教学工作,又可能是农业技术的研制者,同时又能直接参与技术推广工作,因而对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农民对技术的需求能更及时地等到信息,真正做到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密切结合;日本的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虽然自成体系,但日本的农业科学院与农业推广组织都与农民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是世界上机构及人员最庞大的体系之一,长期以来三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内在结合机制,自成体系。科研机构不过问推广系统的工作,推广部门不能了解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没有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从而使农业推广体系没有发挥出整体效应。我国应在这方面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三者协调机制,同时,建立双向沟通渠道,推广部门及时向教育和科研部门反映实际推广中遇到的问题,科研和教育部门也加强同推广部门的联系,形成紧密的结合体。

5.推广手段现代化。在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已广泛采用卫星通讯、Internet等手段,推广人员装备有汽车、移动电话等新技术新装备,我国还有很多的基层农技推广站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经费短缺到连推广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推广的手段也更加现代化,美国、日本、芬兰等国家,农副业推广机构已形成全国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我国目前广播电视等大众推广媒介,已成为部分农民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已在一些农业大户中出现,这就要求农业推广部门要不断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大设备、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

6.重视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许多国家对推广人员都要进行职前培训,并实行任职资格制度,农技推广人员在取得资格时,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参考文献:

[1] 王慧军.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9.[2] 吴坤福.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见闻[J].农技推广(1):29.[3] 汪荣康.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90-108.[4] 王春法.美国的农业推广工作[J].中国农村经济.1994(4).[5] 聂闯,吴俊.农业推广的重要趋势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C].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6] 杨映辉.农业推广的国际比较

(一)[J].中国农技推广.2004(4).林水中(1969--),男,江苏兴化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蚕桑技术及农业推广研究。

第四篇:国外农业推广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迄今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农业发展实际,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本文在介绍了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概况的基础上,以美国、以色列、荷兰等3个国家作为代表,介绍了国外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并以此为借鉴对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提出了几点发展策略。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策略

1前言

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渗入到基层的科学技术,是连接土地与科研院所、农民与高校的桥梁,是保证农业体系升级,农业产量增长的重要环节[1]。综观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发展史,建立完善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最重要、最普遍的举措之一。因此,深入认识国外典型国家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对我国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和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1.1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概况

在农业推广过程中,除国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外,各级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等,都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服务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民营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涉农企业和农民自办的合作组织,为了自身发展,或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也在农业技术转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

1.1.1 国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推广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民自办服务组织为重要补充的中央、省、市、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中央层次,设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农业部还设有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和农业经营管理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这些不同专业的服务组织联系较弱,没有横向的协调作用。在省和地级市这两个层次,按照上下对口,农业厅(局)下设农技站、种子站、植保站和土肥站,作为国有的事业单位,负责与国家层次相对应的职能。

县乡两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直接面向农民、为农民服务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当前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属于事业单位,按专业领域分为五大系统: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营管理。

在村级,过去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农科队开始让位于新出现的科技示范户。这些示范户素质较高、影响较大,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农技人员、科技信息,能带头示范新技术、新成果,在推进技术转化、带动周边农户使用新技术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有的农技推广机构在组织结构设计上是有缺陷的。因为农业部一级同时设有农业技术推广、植保、种子、土肥等各专业站,而畜牧、水产和农业机械尚未脱离专业司局。省级和地区级推广机构设置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从中央到乡(镇),上下一般粗,各按专业形成体系,各系统之间的推广机构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联系松散,在管理上造成信息系统分散,相互隔绝,可用信息量减少,难以产生综合效应;在职能和资源配置上造成重复,各专业机构相互扯皮,内耗严重,限制了机构效能发挥,降低了资金、设施和人力的利用效率。

1.1.2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推广活动

主要通过公益性无偿服务的方式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

主要推广形式:1)与地方政府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同方式,建立比较稳固的利益关系,进行成果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等活动;2)通过自力科技型企业,直接将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科技成果开发成科技产品,使农业科技成果直接进入农户;3)与涉农企业联合,解决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4)建立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等;5)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副县、乡长等。

1.1.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广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在内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吸收部分科技人员作顾问,以农民技术人员为骨干,以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教育单位的联系,主动寻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品种、谋求高收益的经济组织。由于其不断引进、开发新技术和快速而有效扩散技术的运行机制,适应众多农户的要求,加快了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有效地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到村级单位的推广缺位现象。

1.1.4 科技示范户的推广活动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民科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有浓厚兴趣的科技示范户,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大量的农业技术信息,并亲自试验示范,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广泛利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科技示范户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农技推广活动,是“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也是联系农户最密切的科技推广活动。

1.1.5 涉农企业的推广活动

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都认识到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能实现“双赢”,即不仅实现了企业利益,也确保了农户的正当收入。他们采用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种养加一体化运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以优质品种投入和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服务于农户,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了所需原料供应和品质[3]。外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介绍

2.1美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国家,其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经济系统、科技系统和社会系统。从组织系统来看,可分为公共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私人农业推广服务系统和合作社农业推广服务系统,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有补充[4]。

对于公共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美国政府一直把农业的教育、研究和技术推广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形成了极有特色的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美国公共农业推广系统是建立在《莫里尔法》、《哈奇法案》、《史密斯·利弗法》等3个重要的农业立法基础上的。这3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奠定了美国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合作推广体系的基础。此外,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大量有关农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

私人农业推广服务系统在美国农业推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拥有一批世界规模的农业企业,它们组成的私人农业推广服务系统实力大、效率高。该系统包揽了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绝大部分,提供某些教育、科研和推广方面的服务。该系统客观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对美国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乃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起了重大的作用。

合作社在美国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家庭经营占绝对优势的美国,为了解决单个农场难以办到的问题,需要非盈利的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降低生产成本。经过200 多年的发展,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农场主们出于不同经营的需要往往同时参加几个合作社,据统计平均每个农场主参加2.6个合作社。

从各类农业合作社的基本功能来看,均为经济性质的组织,以提高农民经济地位、提供各项服务、建立营销秩序、维护农民权益、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要宗旨,且兼具表达农民意见、影响并促成保护农民的法律和政策的功能

2.2以色列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以色列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农技推广、私营农技推广、农业专业协会、农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推广系统组成。

政府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在以色列的农技推广体系中,政府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发挥主体作用。这主要是由以色列农业发展特点决定的。以色列农业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国土狭小,可耕地占国土面积近20%,淡水缺乏,发展农业缺乏比较优势。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大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为此,政府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农技推广系统,依靠政府力量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以保证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随着以色列农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色列政府也在考虑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适当改革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格局。

私营农技推广系统主要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推销产品(包括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农机、灌溉设备等)和信息咨询等,开展的是有偿服务。

以色列主要农产品生产都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的预算来自生产者交纳的会费,会费按销售的农产品数量计算。

以色列的教育投资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 ~12%,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建国初期,以色列全国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是农民,特别是从国外移民归来的农艺师、工程师等,大多进入了农业部门。

2.3荷兰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荷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农技推广系统;二是农会的社会和经济推广系统;三是农民合作社的农技推广系统;四是私营部门的农技推广系统。

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系统 在中央一级,国家农渔部的畜牧局设养殖业推广处,园艺、大田作物局设种植业推广处。省一级按自然区划设有12个种植业和17个养殖业的地区(区域)推广站。地区推广站为荷兰的基层推广站,担负着直接为农民提供无偿服务的职能。目前,荷兰全国共有推广人员约1 000多人。

农会的社会和经济推广系统 荷兰农业和园艺组织联合会(简称“农会”)是荷兰国家级中央农民联合会,代表和促进农户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促进各地市场导向生产链的结合等。

农民合作社的农技推广系统 这是指由各类农民合作社开展的农技推广。荷兰许多农民合作社,在农技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荷兰皇家养牛协会”、“吕伐登(Leeuwarden)奶制品合作社”等。

私营部门的农技推广系统 全国各类私人企业(农业商业公司、农业银行等)有推广员2 500多人,负责推销种子、农药等产品和信贷咨询工作,这类推广活动属有偿服务或把服务费包括在销售产品的成本中。

3对我国的启示

3.1创新农业推广体制

3.1.1 农业推广机构职能科学定位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将公益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科学划分,公益性农业推广职能由国家财政确保经费供给,经营性服务职能逐步分离推向市场,逐步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县乡两级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事“四权”归县,县乡统编,编制实名到人,工资刷卡到人。

3.1.2 创新农业推广主体多元化体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在体制上以国家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从产前到产后,从专业到产业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5]。

3.1.3 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大体可归纳为技术交流型、技术经济服务型、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型,它以技术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以公司或基地为龙头,以广大农民为基础,把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会长自选、活动自定、经费自筹”的办法,走自我服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市场经济之路。

3.2创新农业推广机制

3.2.1 创新用人机制

实行一套能够不断激发农业推广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使用制度,承担公益性职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应聘人员必须首先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方能应聘。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量化目标,定期考核,责任追究,责权利挂钩制度,鼓励农业推广人员到第一线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3.2.2 创新服务机制

一是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训各种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二是建立各种示范园区,培育科技示范户,引导农民跟着干、看着学、照着做、得实惠,让农民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术。三是搞好各类信息服务,要为农民提供生产信息,种什么、怎么种。提供市场行情,卖得出、卖得好,切实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雯雯.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比较与借鉴[J].中国乡村发现,168.[2] 陈夏莉.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2011(16):175-177 [3] 潘鸿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优化问题研究[J].当代生态农业,2011(3):34-36.[4] 安杰,孙境鸿,等.美国农业推广发展及启示.商业经济.2010(7):21-23 [5] 梅雷等.新形势下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创新思考[J].决策·参考.2013:9

第五篇:国外二手车评估体系对我国启示(写写帮推荐)

国外二手车评估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武秋丽 王潼 张亚萍 高 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工作部

本文由《汽车工业研究》杂志 主编 范海涛 分享

摘要: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无疑对进入微增长时代的汽车产业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二手车市场也暴露出诸如政策法规不完善、评估机构缺乏公信力和评估师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本文在着重分析国外二手车评估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对我国二手车行业发展的启示和经验,希望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二手车 评估标准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近两年由高速发展转变为微增长时代,但是二手车市场却呈现出旺盛的需求态势。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止至2012年9月,我国二手车交易量347.7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14.33%,交易额 1797.7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23.65%。

然而,我国二手车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诸如评估标准不完善、评估机构缺乏公信力、评估师水平良莠不齐。2005年实施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也只是对于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性质、人员、场地等进行了要求,并没有解决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所以借鉴国外二手车市场发展方面已有的经验,对于解决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遇到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二手车评估体系现状

通过分析国外二手车评估体系,不难发现由于国外汽车产业起步与国内相比较早,无论是二手车市场发展还是二手车评估体系与国内发展相比都处于领先水平。

(1)评估标准现状

美国、德国和日本均有权威的二手车评估标准,如美国最具权威的新车和二手乘用车信息发布媒体ALG、美瀚公司都具有自己的残值评估系统,其评估结果也被广泛认可, 许多买车人和卖车人在交易前都会查阅材料,这样就不用担心成交价格会很离谱;德国的机动车监督协会二手车评估标准也被广泛认可;日本成立了二手车评估协会,具有三个权威的二手车 1 评估标准,如Gulliver公司的“监价标准”、Aucnet公司的“AIS”等,现在日本市场上二手车评估表已经像标签一样不可或缺,就像商店里的品牌服装一样,有各种指数标注。

(2)评估机构现状

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服务公司为消费者提供车况信息、担保、保险、评估等服务。如美国的CARFAX公司、Kally Blue Book公司、POLK公司等,都能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车况信息,使在消费者买二手车时感觉放心;德国的机动车监督管理中心、TUV公司等,为欧洲的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确保二手车的质量;日本也有二手车评估协会,如Gulliver公司、Aucnet公司等。

(3)评估师现状

美国没有专业的二手车评估协会,但是有美国评估协会,其评估师资格主要分为公认会员(AM)和公认高级评估师(ASA),其评估内容包括二手车;德国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资格认证是由德国认证及职业评估师协会下设的认证中心承担的,在继续教育、义务、权力、检查、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日本具有专业的二手车评估协会,并设立大评估师和小评估师资格考试。日本规定要成立二手车经销商,必须得到当地公安部门(都道府县警察)的许可,并且在经营场所张挂标识。管理人员需要有3年以上经营旧货的经验,能够辨别非法物品(例如盗窃来的),有能力核实旧货的来源,如果怀疑旧货来历有问题,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交易必须有记录而且要保管3年;如果在经营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交易(例如到客户家里),这称为“行商”,要进行“行商”资格登记并获得批准。如果要想获得二手车评估资格的机构,必须通过日本二手车评估协会的认可。日本二手车评估协会规定要想具有二手车评估资格,申请者必须是二手车经销店,须有通过协会技能考试的专业评估师,然后向协会申请资格。国内外二手车评估体系差异

对比国内外二手车评估体系可以发现,我国二手车评估体系与发达国家二手车评估体系相比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1)评估标准方面

我国二手车评估标准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但至今仍未出台;标准出台后,能否适应市场以及能否得到很好的执行也存在疑问。而国外一般由行业组织制定标准,汽车再营销服务企业与二手车经销商也参与制定更加严格的“企业标准”并全面贯彻执行,为二手车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而我国缺乏统一的二手车评估标准,如上海就制定了本地的二手车评估标准;评估业务也没有被广泛认可;评估业务主要集中在中高档二手车市场中;评估 多用于出现纠纷的二手车,上述三个现象均出现在国内主要城市的二手车市场中。

(2)评估机构方面

我国二手车评估机构为第三方评估企业,属于推荐但不强制评估。由于目前中国二手车交易现状十分混乱,第三方评估对私家二手车交易起不到丝毫作用。而在国外,二手车评估机构非常多元化,可以是行业内权威的组织机构,可以是第三方信息服务公司,也可以是大型二手车经销商。无论是哪种评估机构,都会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制定严格的行业/企业标准,从而加强管理与自律,形成有效的二手车流通行业运营的规则体系,保证二手车交易透明、信息对称。而在国内的诚信环境下,尽管有很多二手车评估公司,但是市场并不认可二手车评估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只有出现纠纷的二手车需要评估时,才会找第三方二手车评估公司评估,那些中低档的二手车交易时,鲜有客户来找二手车评估公司评估。

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目前的二手车评估公司公信度不够,缺乏权威的二手车评估公司提供令人信服的评估报告;其次很多消费者担心二手车评估公司同二手车经销企业存在利益关系;最后消费者关心的是二手车出售时能卖个高价格,购买二手车能买个低价格,货比多家之后,在有限的渠道内就会确定是否出售或是购买,此时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价格而不是是否公平交易。另外,不同的评估公司给出不同的评估价格也常常让消费者质疑评估结果,原因是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并且现在的评估标准主观性较强,这将导致车主对无法准确估量自己车辆的价值。(3)评估师方面

与国内“鱼龙混杂”的二手车评估师现状相比,国外的二手车评估师更加专业。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不仅对评估师的考核更加严格,还对评估师进行长期的培训和资质审查,从而保证了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手车评估师是非常看重职业经验的,同时还要了解车辆构造、技术状况鉴定,还要精通二手车市场价格。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二手车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到1998年国内贸易部发布第一部与二手车交易有关的法规《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二手车交易由此开始步入规范化轨道。但是由于我国二手车流通起步较晚,至今仍存在着行业法规不完善、流通体系不健全、交易行为不规范、交易秩序混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二手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二手车行业的成果经验,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1)建立健全的二手车政策法规体系 无论在美国、日本还是德国,健全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永远是二手车交易正常顺利进行、公平有效运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美国和日本的二手车法规中对二手车经营主体都有非常严格的准入要求,从而保证了二手车经营主体的资质条件,净化了二手车市场环境,有利于全面构建二手车经营的诚信体系。同时,如美国、德国这样的欧美国家,其政策法规中规定二手车交易要透明且信息要对称。如美国的“Used Car Rule”、“Car Buyer’s Bill of Rights”等都规定二手车经销商在交易时要出具“二手车信息表”,其内容涵盖待交易车辆的基本信息、质量状况、维修历史、厂家或经销商的质量保证承诺等,并作为购车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法律上确保经销商提供的二手车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将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承诺合同化,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德国也有类似的法规而且更为严格。德国法规规定二手车交易必须通过专门检测机构的认证,从而保证了鉴定评估结果的公正客观。

(2)建立健全的二手车评估标准

国外二手车评估标准通常不是由政府制定的,也不一定是统一的,而是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和二手车经销商参与制定。例如在美国和日本,二手车相关协会会制定二手车评估标准并定期发布二手车价格指导手册,对国内的二手车市场有整体的指导意义。另外,第三方汽车信息服务企业也会根据自己制定的评估标准发布价格指导手册,并通过出售信息的方式盈利。此外,大型二手车经销商多会根据自己的评估标准对待售二手车进行认证销售,由于经销商将对“认证”负有法律责任,因此,企业标准通常要比协会标准或第三方标准更为严格。不同于美国和日本,德国的二手车评估标准由经政府授权认可的民间组织制定。这些民间权威组织或机构负责制定并实施二手车的技术检测、鉴定评估标准,并对二手车消费者进行购前指导、销售认证和业务咨询等服务。(3)树立权威的二手车评估机构

如上所述,在发达国家,无论是行业组织、第三方服务企业还是二手车经营主体,都承担着二手车评估的工作。其中,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服务企业都公正客观地对外定期发布二手车价格指导手册,德国的民间机构还同时担负着二手车检测和认证的工作。可以实施评估和认证的二手车经营主体都是经严格标准准入的,这些企业不仅严格遵守国家的标准法规,同时还会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建立完善有效的经营准则、经营标准和管理办法,从而形成规范有效的二手车评估体系。

(4)培养专业的二手车评估师

在德国和日本,二手车评估师资质的考核都非常严格,而且评估师的执照都具有有效期,另外对二手车评估师的继续教育、义务、权力、检查、质量保证等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在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二手车评估师资格考试,但是由于其严格的行业标准,二手车评估师的技能也是相当专业的。而且无论是在哪个国家,行业组织和企业都要为二手车评估师所作出的具有欺诈性的二手车评估结果负法律责任或承担相当严重的后果。因此,事实上,专业二手车评估师是健康、规范的二手车市场及评估体系的必然产物。(责任编辑 石荣)

本文略有删节,详细内容请查阅《汽车工业研究》杂志 第4期 参考文献 陈永革.二手车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2 刘恩华,于洪涛,武秋丽.国内外二手车交易机制影响因素差异研究[J].北京汽车,2011(1)刘恩华,于洪涛,张嘉禾.国内外二手车交易环节差异分析[J].上海汽车,2010(2)

下载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中国和美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有着很多的共同的东西,两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有着相......

    国外商业街的发展及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日本商业街浅评:传统与现代的交错 类别:我的文章 评论 浏览(667) 2009-01-08 11:38 标签:商业街银座地下电器商店 日本商业街在世界上是颇具特色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业街,......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my2007年以来,各大银行都瞄准了庞大的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我国私人银行起步较晚,与国......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2009-12-24 12:11:38[摘要]随着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

    国外生物燃料发展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生物燃料发展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XXX1 (1XXXXX,理学院,1XXXXX) 摘要:该文在介绍美国和巴西发展生物燃料的历程,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分析未来世界生物燃料的发展趋势......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对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启示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对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 启示内容 提要: 借鉴国外城市轨道 交通 建设中融资的先例及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一些浅见。......

    国外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对我国高新区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外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对我国高新区的启示 作者:费丽萍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国外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历程,剖析它们成......

    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城乡一体化的含义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