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21胥彦玲 何 丹 吴晨生
12(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100037)(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100101)
[摘 要] 科技馆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体现和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为了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科技馆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外科技场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的发展现状,给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关键词] 国外科技馆 发展特点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57(2010)01-0057-5
Enlightenment from Overs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Construction
2Xu Yanling He Dan Wu Chensheng1(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Beijing 100037)
1
2(Beijing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101)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s the important window of showing a n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also the symbol of economical,scientific and technical,social and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In order to absorb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vers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these museums,which can be observed by us as the mod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overs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enlightenment CLC Numbers:G26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3-8357(2010)01-0057-5
科技馆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成就及其作用,培养公共科技兴趣,满足公共的科技需求,提高公共的科技素养,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1]建设服务。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收稿日期:2009-10-29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协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1作者简介:胥彦玲,博士,助理研究员,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普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及科学普及,Email:yanling7722@126.com;
2何 丹,北京市科协科普发展中心主任; 1吴晨生,副研究员,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普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及科学普及。是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为了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吸取国外先进科技馆建设的经验,本研究在对国外40多个典型的、水平较高的、主流的科技博物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规律及趋势作了简单的归纳,以期为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2,3]1 国外科技博物馆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科技博物馆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注重利用科技馆来开展科普教育,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馆和科学中心建设高潮。
美国由于经济发达,人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频率较高,博物馆数量也很多。据统计,美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 400多座,其中科技馆数量达到200所左右,每年平均5个美国人中就有3人参观过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获取科学信息的人数比例为61%,仅次于收看电视新闻的情况。
英国政府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大力扶持科技馆事业。早在18世纪末,英国政府就制定了博物馆法,对包括科技馆在内的博物馆给予法律保护,确定其公益法人的地位。英国政府不仅斥巨资建立科技馆,而且每年为科技馆划拨大量经费,保证其运营。例如,伦敦科学博物馆每年的活动经费支出约为1 700万英镑,再加上两个连锁馆,共支出经费2 300多万英镑,其中85%以上为英国政府拨款。为向公众普及空间科学知识,英国千年委员会投资2 300万英镑,在莱斯特兴建英国空间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是英国开展非正规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科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2 000万人,全国拥有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完备的科技中心(科技馆)14个,平均140多万人就有1个科技馆,完善的科普设施为澳大利亚国民科普提供了先决条件。为解决偏远地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的条件,他们还组建了科普马戏团,定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示和演出。
日本共有博物馆1 382家,其中科学博物馆有400多个,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首推国立科学博物馆,创建于1872年,已有100多年历史,工作包括收集、鉴定、保管标本和科技史资料,并择其一部分展出,同时投入较大力量从事自然史和科技史研究工作并负责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活动。此外日本青少年教育设施共计1 264个,其中少年自然之家311个、青年之家405个、儿童文化中心75个,其他473个。可以看出日本的科普教育设施相当完善,在科普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日本经常举办的各类科普展览会与博览会也是日本进行科普工作的重要形式与场所。
总体上看,科技博物馆西欧有一定数量,美国相对较多,日本就其国土面积而言,密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发达国家,科技博物馆已深入人心,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观众量较为稳定,常年不断。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国外的科技博物馆已经在功能定位、经营管理、运行模式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营体制相对成熟稳定。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和科普,将博物馆提升到了文化产业的高度,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显著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科技博物馆也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通过种种政策鼓励民间机构对科技博物馆的资助。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国外科技馆的特点 2.1 科技馆的设计理念
国外科技馆包含综合科技馆和专业科技馆等不同类型,主要根据当地需要和投入决定,因此,他们拥有众多的大小不等的科普教育场所,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例如加州处在地壳断裂带上,大型地震时常发生,因此科技馆大多设置地震知识介绍和展示内容,教育人民认识地震、保护自己。国内科技馆大多内容雷同,突出地方特色有待加强。国外不同规模科技馆的常设展览规划也有所不同。国外较大的科技馆多按较抽象的大主题规划,然后再按较具体的小主题划分展区。因为大馆多是综合性的,涉及科学和技术的许多方面,直接从大主题到具体展品显得很凌乱,需要中间主题过渡,而最终的展区划分则都是按主题与学科结合的方式。而小馆内容少、支离破碎,不易构成学科,只能按专题直接划分,就像短期专题展览从来都按主题设计一样。
同样的展览内容,不同的科技馆可有五花八门的划分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最好让人看到主题或展区名称,就能大概知道其中的展示内容,起到应有的导览作用。主题过于玄妙是不应提倡的,那不符合大众教育的原则。科技馆的任务和最大特点就是把复杂、深奥和抽象的内容简单、通俗和形象化。
国外不同规模的科技馆对展览内容和环境形式重视程度不同。国外许多3 000平米以下规模的小型科技馆,多未重视所谓的环境形式设计。或许由于展厅面积小,要最大限度地把空间用于能使观众驻足、易于操作和受欢迎的展品上。而一些近年新建的面积大于10 000平米的科技馆,或许由于有充足的空间安置展品,需对众多展品进行规划、分区和营造氛围,因此较多地进行了围绕展品的环境形式设计,如日本科学未来馆和法国巴黎维莱特科技馆。
发达国家科技馆,无论大小,其教育对象多立足于本地区公众。但在公众年龄上,大中型科技馆与小型科技馆的设计有所区别。国外大中型科技馆,设计观众对象广泛,包括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的人。而不少小型科技馆,常专门针对少年儿童,这些馆几乎没有技术或高新技术内容,多为最基本的科学内容的趣味展示。如英国西约克郡哈利法克斯尤里卡儿童科技馆、日本的横滨等地的科技馆等。
2.2 展览及展品
科技馆的展品,不论美观与否和教育效果如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固耐用,展品完好率很高。国外有些科技馆如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和美国探索馆,有很多展品已连续运行了三四十年,但仍无明显破损。而我国科技馆的最大差距之一,就是展品破旧、损坏迅速,严重影响了科技馆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工业水平低、产品质量普遍较差有直接关系,但也有科技馆本身的因素。
国外科技馆很少设置特效电影,美国和西欧的许多科技馆未设置穹幕影厅,虽然日本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有穹幕影厅,但主要是为了放天象节目,不少科技馆本来就是从天文馆发展起来的。有时由于经费紧张他们宁愿停放穹幕电影,也保留天象节目。国外科技馆设置3D、4D和巨幕影院的情况更少。
2.3 经营方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展览教育,而且是常设展览教育,其非正规系统和面对大量各类观众的教育理念,与严格按年龄段进行正规系统教育的学校形成鲜明对照。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各科技馆也侧重不同地开展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以此作为科技馆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扩充,但难以构成影响科技馆观众量和科技馆教育特点的主要因素。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厅几乎都不设一般意义的讲解员。这首先因为主动讲解不符合科技馆主动发现、探索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科技馆本来就是要脱离教室、课堂、老师、学生这一套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就是要重新追回学生和观众对科学和学习的兴趣,就是让观众充分感受轻松、自由的科学和学习氛围。科技馆不盲目提倡灌输式的讲解,不是不强调教育,而恰恰是想强调真正的科技馆现代教育,即强调普通大众对科学的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绝大多数零散观众根本不能持续服从讲解员指挥,而且对展厅众多的展品而言也根本无法实行普遍长时间的讲解。展厅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展厅秩序、保养和爱护展品、观察观众的反映、熟悉展品的原理和性能、随时为观众答疑解惑。观众真正需要的是能为他们解答问题的人,而不喜欢只会死记硬背讲解词的人。同时需要指出,安排展厅工作人员承担为领导和重要团队的引导介绍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代表一个科技馆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对参观时间很少的团体观众实行引导介绍与一般意义的、针对大量零散观众的、普遍实行的所谓主动讲解性质截然不同。前者,可以做到,应该如此;而后者,无法实行,也不应该如此。
此外,国外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展品研发机构,很多展品均为科技馆自己创造的,其展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科技馆没有相同的展品。
2.4 运营模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收取门票,但票价都比较低,就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而言,根本构不成居民的支出负担。而且科技馆实行合理的门票制度,对维持科技馆的参观秩序和方便科技馆的管理都有益处。
国外科技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自筹和社会捐助三种途径。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兴建时都主要靠政府投资,也有捐助现象但作用不大。但开馆后的社会捐赠则较为经常和普遍,特别是有些小型科技馆常有源源不断的社会捐助。捐赠的展览和展品的质量和水平都较高,资金捐助的比重也不小。由于运行费用与建设投资相比数额较小,所以开馆后的捐助作用明显增强。而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企业观念和经济实力决定了社会捐助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普遍,水平也不会太高。国外科技馆发展的启示
自80年代起,人们在逐渐认识到知识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的同时,也对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适应知识经济对于教育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馆事业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而我国真正的现代意义科技馆,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了解国外科技馆的发展将对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具有如下启示。
3.1 科技馆应以常设展览教育作为主要功能,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其他科普活动 常设展览配以若干精彩、短小的人工表演项目,将继续是科技馆最有生命力的主要教育形式和主要功能。科技馆将努力保证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在选择和确定科技馆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时,将重点考虑多数观众能从中获得多少知识、受到多少启发、能否唤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等。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也不论是一般技术还是高新技术,符合这些基本要求和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才是科技馆的理想内容。
对大中型科技馆,为了丰富科技馆的活动内容、活跃科技馆气氛、更好地宣传科技馆、增加知名度,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各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免费的科普报告会、短期专题科普展览等。直接参与此类活动的观众或许有限,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媒体宣传报道科技馆,使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馆,进而喜欢科技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科技馆的潜在观众群。而对小型科技馆而言,在运行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 科技馆的设计规模和布局要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
国外科技馆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当地发展的需要以及周围的环境而确定其规模和类型,并根据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来进行展区的划分和展览的设计;而我国科技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公众的需要以及公众的文化背景,在这一点上,尤其值得借鉴国外科技馆建设。我国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到一定范围内的设施资源的共享、竞争、特色和差异等诸多因素。
3.3 日益重视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览 目前,我国的科技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仍是收藏、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作用的科技文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馆的功能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展教品的内容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应重视反映当代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示。
3.4 交互式展览日益成为主要展览方式
“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是科技中心的新发展。如“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所倡导的“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给世界各国科技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已有一些科技馆专家提出:科技馆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展教思想的驱动下,近年来,以交互式展览为特色的科技中心在国外迅速兴起。这些中心注重观众的参与、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展览中大量采用声像等高技术手段,以此加深观众对科技原理的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效果。在科技中心大行其道的同时,传统的科技博物馆也一改往日静态展览方式,越来越多地引进交互式内容。在我国,随着科技馆功能定位的逐渐改变,展教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交互式展览应逐渐成为科技馆展览的主要方式。
3.5 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增加科技馆的吸引力
每年国外的科技馆都为配合全国科技周、科学促进会、科技节而举办大量的科普活动。此外一些科技馆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发有影响的科普方式。伦敦科学博物馆为儿童举办“科学之夜”晚会,让参加活动的儿童在博物馆留宿。晚会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科学的乐趣,让他们感到科学博物馆是有吸引力的地方。该博物馆还举办科技巡回展览,也从事科学普及研究活动。而我国科技馆目前仍以常设展览为主,互动式展览较少,科普研究活动亦较少。
3.6 自主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是国外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科技馆有一种雷同感,很多展品是引进或模仿别人的东西,自己独立创造的展品少。而国外科技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部分展品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就是仿制,也融进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国外即便是规模很小的科技馆每年也会吸引很多观众前来参观。
3.7 多元化筹资是科技馆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目前国际上盛行的科技馆办馆方法是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相结合,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政府资助一般只占科技馆年度支出的一部分,自营收入和向社会集资是科技馆持续经营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科技馆主要资金来源仍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较少,由于政府投资比较有限,使得我国科技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耿建役,李志强.国外科技馆见闻[J].学会,2003(4):50-52 [2]赵圣亚.博物馆展示设计[M].台北:邯郸出版社,1993 [3]董建生,申嘉廉.世界著名科技博物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86
第二篇: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0
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科技馆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成就及其作用,培养公共科技兴趣,满足公共的科技需求,提高公共的科技素养,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为了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吸取国外先进科技馆建设的经验,本研究在对国外40多个典型的、水平较高的、主流的科技博物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规律及趋势作了简单的归纳,以期为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国外科技博物馆发展现状[2,3]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科技博物馆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注重利用科技馆来开展科普教育,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馆和科学中心建设高潮。
美国由于经济发达,人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频率较高,博物馆数量也很多。据统计,美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 400多座,其中科技馆数量达到200所左右,每年平均5个美国人中就有3人参观过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获取科学信息的人数比例为61%,仅次于收看电视新闻的情况。
英国政府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大力扶持科技馆事业。早在18世纪末,英国政府就制定了博物馆法,对包括科技馆在内的博物馆给予法律保护,确定其公益法人的地位。英国政府不仅斥巨资建立科技馆,而且每年为科技馆划拨大量经费,保证其运营。例如,伦敦科学博物馆每年的活动经费支出约为1 700万英镑,再加上两个连锁馆,共支出经费2 300多万英镑,其中85%以上为英国政府拨款。为向公众普及空间科学知识,英国千年委员会投资2 300万英镑,在莱斯特兴建英国空间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是英国开展非正规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科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2 000万人,全国拥有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完备的科技中心(科技馆)14个,平均140多万人就有1个科技馆,完善的科普设施为澳大利亚国民科普提供了先决条件。为解决偏远地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的条件,他们还组建了科普马戏团,定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示和演出。
日本共有博物馆1 382家,其中科学博物馆有400多个,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首推国立科学博物馆,创建于1872年,已有100多年历史,工作包括收集、鉴定、保管标本和科技史资料,并择其一部分展出,同时投入较大力量从事自然史和科技史研究工作并负责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活动。此外日本青少年教育设施共计1 264个,其中少年自然之家311个、青年之家405个、儿童文化中心75个,其他473个。可以看出日本的科普教育设施相当完善,在科普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日本经常举办的各类科普展览会与博览会也是日本进行科普工作的重要形式与场所。
总体上看,科技博物馆西欧有一定数量,美国相对较多,日本就其国土面积而言,密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发达国家,科技博物馆已深入人心,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观众量较为稳定,常年不断。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国外的科技博物馆已经在功能定位、经营管理、运行模式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营体制相对成熟稳定。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和科普,将博物馆提升到了文化产业的高度,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显著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科技博物馆也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通过种种政策鼓励民间机构对科技博物馆的资助。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
国外科技馆的特点 2.1 科技馆的设计理念
国外科技馆包含综合科技馆和专业科技馆等不同类型,主要根据当地需要和投入决定,因此,他们拥有众多的大小不等的科普教育场所,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例如加州处在地壳断裂带上,大型地震时常发生,因此科技馆大多设置地震知识介绍和展示内容,教育人民认识地震、保护自己。国内科技馆大多内容雷同,突出地方特色有待加强。
国外不同规模科技馆的常设展览规划也有所不同。国外较大的科技馆多按较抽象的大主题规划,然后再按较具体的小主题划分展区。因为大馆多是综合性的,涉及科学和技术的许多方面,直接从大主题到具体展品显得很凌乱,需要中间主题过渡,而最终的展区划分则都是按主题与学科结合的方式。而小馆内容少、支离破碎,不易构成学科,只能按专题直接划分,就像短期专题展览从来都按主题设计一样。
同样的展览内容,不同的科技馆可有五花八门的划分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最好让人看到主题或展区名称,就能大概知道其中的展示内容,起到应有的导览作用。主题过于玄妙是不应提倡的,那不符合大众教育的原则。科技馆的任务和最大特点就是把复杂、深奥和抽象的内容简单、通俗和形象化。
国外不同规模的科技馆对展览内容和环境形式重视程度不同。国外许多3 000平米以下规模的小型科技馆,多未重视所谓的环境形式设计。或许由于展厅面积小,要最大限度地把空间用于能使观众驻足、易于操作和受欢迎的展品上。而一些近年新建的面积大于10 000平米的科技馆,或许由于有充足的空间安置展品,需对众多展品进行规划、分区和营造氛围,因此较多地进行了围绕展品的环境形式设计,如日本科学未来馆和法国巴黎维莱特科技馆。
发达国家科技馆,无论大小,其教育对象多立足于本地区公众。但在公众年龄上,大中型科技馆与小型科技馆的设计有所区别。国外大中型科技馆,设计观众对象广泛,包括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的人。而不少小型科技馆,常专门针对少年儿童,这些馆几乎没有技术或高新技术内容,多为最基本的科学内容的趣味展示。如英国西约克郡哈利法克斯尤里卡儿童科技馆、日本的横滨等地的科技馆等。
2.2 展览及展品
科技馆的展品,不论美观与否和教育效果如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固耐用,展品完好率很高。国外有些科技馆如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和美国探索馆,有很多展品已连续运行了三四十年,但仍无明显破损。而我国科技馆的最大差距之一,就是展品破旧、损坏迅速,严重影响了科技馆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工业水平低、产品质量普遍较差有直接关系,但也有科技馆本身的因素。
国外科技馆很少设置特效电影,美国和西欧的许多科技馆未设置穹幕影厅,虽然日本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有穹幕影厅,但主要是为了放天象节目,不少科技馆本来就是从天文馆发展起来的。有时由于经费紧张他们宁愿停放穹幕电影,也保留天象节目。国外科技馆设置3D、4D和巨幕影院的情况更少。
2.3 经营方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展览教育,而且是常设展览教育,其非正规系统和面对大量各类观众的教育理念,与严格按年龄段进行正规系统教育的学校形成鲜明对照。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各科技馆也侧重不同地开展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以此作为科技馆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扩充,但难以构成影响科技馆观众量和科技馆教育特点的主要因素。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厅几乎都不设一般意义的讲解员。这首先因为主动讲解不符合科技馆主动发现、探索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科技馆本来就是要脱离教室、课堂、老师、学生这一套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就是要重新追回学生和观众对科学和学习的兴趣,就是让观众充分感受轻松、自由的科学和学习氛围。科技馆不盲目提倡灌输式的讲解,不是不强调教育,而恰恰是想强调真正的科技馆现代教育,即强调普通大众对科学的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绝大多数零散观众根本不能持续服从讲解员指挥,而且对展厅众多的展品而言也根本无法实行普遍长时间的讲解。展厅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展厅秩序、保养和爱护展品、观察观众的反映、熟悉展品的原理和性能、随时为观众答疑解惑。观众真正需要的是能为他们解答问题的人,而不喜欢只会死记硬背讲解词的人。同时需要指出,安排展厅工作人员承担为领导和重要团队的引导介绍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代表一个科技馆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对参观时间很少的团体观众实行引导介绍与一般意义的、针对大量零散观众的、普遍实行的所谓主动讲解性质截然不同。前者,可以做到,应该如此;而后者,无法实行,也不应该如此。
此外,国外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展品研发机构,很多展品均为科技馆自己创造的,其展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科技馆没有相同的展品。
2.4 运营模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收取门票,但票价都比较低,就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而言,根本构不成居民的支出负担。而且科技馆实行合理的门票制度,对维持科技馆的参观秩序和方便科技馆的管理都有益处。
国外科技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自筹和社会捐助三种途径。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兴建时都主要靠政府投资,也有捐助现象但作用不大。但开馆后的社会捐赠则较为经常和普遍,特别是有些小型科技馆常有源源不断的社会捐助。捐赠的展览和展品的质量和水平都较高,资金捐助的比重也不小。由于运行费用与建设投资相比数额较小,所以开馆后的捐助作用明显增强。而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企业观念和经济实力决定了社会捐助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普遍,水平也不会太高。
国外科技馆发展的启示
自80年代起,人们在逐渐认识到知识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的同时,也对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适应知识经济对于教育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馆事业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而我国真正的现代意义科技馆,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了解国外科技馆的发展将对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具有如下启示。
3.1 科技馆应以常设展览教育作为主要功能,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其他科普活动 常设展览配以若干精彩、短小的人工表演项目,将继续是科技馆最有生命力的主要教育形式和主要功能。科技馆将努力保证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在选择和确定科技馆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时,将重点考虑多数观众能从中获得多少知识、受到多少启发、能否唤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等。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也不论是一般技术还是高新技术,符合这些基本要求和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才是科技馆的理想内容。
对大中型科技馆,为了丰富科技馆的活动内容、活跃科技馆气氛、更好地宣传科技馆、增加知名度,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各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免费的科普报告会、短期专题科普展览等。直接参与此类活动的观众或许有限,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媒体宣传报道科技馆,使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馆,进而喜欢科技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科技馆的潜在观众群。而对小型科技馆而言,在运行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 科技馆的设计规模和布局要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 国外科技馆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当地发展的需要以及周围的环境而确定其规模和类型,并根据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来进行展区的划分和展览的设计;而我国科技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公众的需要以及公众的文化背景,在这一点上,尤其值得借鉴国外科技馆建设。我国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到一定范围内的设施资源的共享、竞争、特色和差异等诸多因素。
3.3 日益重视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览 目前,我国的科技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仍是收藏、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作用的科技文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馆的功能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展教品的内容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应重视反映当代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示。
3.4 交互式展览日益成为主要展览方式
“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是科技中心的新发展。如“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所倡导的“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给世界各国科技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已有一些科技馆专家提出:科技馆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展教思想的驱动下,近年来,以交互式展览为特色的科技中心在国外迅速兴起。这些中心注重观众的参与、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展览中大量采用声像等高技术手段,以此加深观众对科技原理的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效果。在科技中心大行其道的同时,传统的科技博物馆也一改往日静态展览方式,越来越多地引进交互式内容。在我国,随着科技馆功能定位的逐渐改变,展教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交互式展览应逐渐成为科技馆展览的主要方式。
3.5 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增加科技馆的吸引力
每年国外的科技馆都为配合全国科技周、科学促进会、科技节而举办大量的科普活动。此外一些科技馆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发有影响的科普方式。伦敦科学博物馆为儿童举办“科学之夜”晚会,让参加活动的儿童在博物馆留宿。晚会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科学的乐趣,让他们感到科学博物馆是有吸引力的地方。该博物馆还举办科技巡回展览,也从事科学普及研究活动。而我国科技馆目前仍以常设展览为主,互动式展览较少,科普研究活动亦较少。
3.6 自主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是国外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科技馆有一种雷同感,很多展品是引进或模仿别人的东西,自己独立创造的展品少。而国外科技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部分展品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就是仿制,也融进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国外即便是规模很小的科技馆每年也会吸引很多观众前来参观。
3.7 多元化筹资是科技馆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目前国际上盛行的科技馆办馆方法是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相结合,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政府资助一般只占科技馆支出的一部分,自营收入和向社会集资是科技馆持续经营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科技馆主要资金来源仍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较少,由于政府投资比较有限,使得我国科技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
第三篇: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提要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税务部门都专设了税收信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税务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几个税务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国家,对他们税务信息化发展经验作简单介绍,以期为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20世纪中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税务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国内收入局开始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税务工作的管理。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于六十年代先后开始发展本国的税务计算机系统。自此,税务信息化建设开始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及。
(一)美国的税务信息化。美国从1960年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计算机征管网络。税收预测、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监控、纳税情况收集等方面的工作,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美国国内收入局(IRS)通过2个全国性和10个地区性的数据中心,以及遍布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完成了美国联邦税收中约82%的收入征收。1997年联邦政府预算拨付3.36亿美元,用于税务局的技术更新,其中建造计算机信息系统就花费了2.06亿美元。现在,美国已利用互联网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及其他个人和组织之间构建起了快捷的税收信息通道。纳税人通过国内收入局网站,既可以咨询到有关税收的各方面情况,还可以在网上处理纳税事宜,每年有几千万纳税人使用IRS电子信息系统来报税。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美国注重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法规,不仅设立了直属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和负责协调全国安全、基础设施防护及反恐怖行动的国家基础设施保障委员会,而且成立了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NIRT)。
(二)英国的税务信息化。英国国内收入局信息系统主要处理的税种为个人所得税。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建立了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网络系统的发展,开始建立了电子申报纳税系统。也就是个人自1996~1997年,公司自1999年7月开始,实行自行计征,即由纳税人自己计算应纳税额后,再由税务局开始使用地方数据采集系统自行计征数据。后来又使用了“事后检查程序”,根据纳税人申报的情况,选定申报纳税异常的纳税人作为重点稽查对象,进行纳税申报检查。
(三)日本的税务信息化。日本在国税厅、各个国税局以及524个税务署形成了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具有统一性、完善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国税局及税务署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根据征管工作统一开发运行。国税局信息中心接受税务署传送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申报信息以及银行传送的税款入库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统计、验收、核对后,再传送税务署。国税系统内不仅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而且各信息中心也形成了由若干系统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如此,国税局、税务署的大量日常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庞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的,所以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上述几个国家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不仅为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从以上三个国家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节约了税收成本,也提高了税收征收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虽然我国近年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但由于对信息只是纯粹的录入,忽视了分析、整理和利用,造成了信息的严重堆积,共享性、开放性也不足,管理效率较低,偷、逃、骗税行为仍大量存在。这与税务信息化建设中目标不明确有关。所以,税务信息化建设至少应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是税务机关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二是税收信息能够被广泛地获取和高效地利用。
(二)我国需要有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为了适应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组织机构体系。这套体系应当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集约化。即税款集中征收、人员集中办公、硬件集中建设、信息集中处理、干部集中管理。二是扁平化。应随着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征收场所的逐步撤并,使上下级之间的中间层次逐渐减少,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三是专业化。就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在基层征管机构内部对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能实行专业化分工,使每个岗位都成为税收征管“流水线”上作业的一环,环环相扣,明晰责任,相互促进,加强制约。
(三)我国税务信息化需要建立开放的信息网络。国外税务信息化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是建立了发达的信息网络。目前,我国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也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网络。第一,在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可简称为内网)。即,要突破县、市区域网的狭隘概念,建立“总局—省局—市局—县局”的纵向四级互联网络,实现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第二,在税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建立适度信息沟通的协作网(可简称为公网)。即,在加强内部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要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网络化的形势,建立社会化的税收信息网络,通过与银行、工商、海关等部门的联网,更加有效地对税源进行监控,以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第三,在内网贯通、公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可简称为外网)。即,通过社会网络,以最低的成本将税务机关业已建立的信息公路延伸到纳税人和社会中去。
(四)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吸引信息专业人才的机制。人是社会生产中的第一要素,税务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目前,税务系统经过多年努力,吸收和培养了不少计算机专业人才,但仍不能满足税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较突出的问题是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高级人才留不住,人员结构不合理,过分注重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缺乏综合分析规划能力的人才。根据国外经验,首先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税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应包括计算机、通信技术人才和信息管理、综合规划人才。其次要加大税务系统内部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不断进行新知识培训,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信息专业人员。最后要提高信息专业人才的待遇,为他们设立业务档案,确定专业方向,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使他们在税务部门中有长期工作的美好前景,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第四篇:国外商业街的发展及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日本商业街浅评:传统与现代的交错
类别:我的文章 评论(1)浏览(667)2009-01-08 11:38 标签:商业街银座地下电器商店
日本商业街在世界上是颇具特色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业街,构成了日本商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东京银座
银座是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因为在固定时间内禁止车辆通行,它又被称作“步行者的天国。”这个繁华的街区近40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17世纪初,德川幕府在此铸造银币,遂有“银座”之称。明治初年,东京成了日本的“世界门户”,西方商业与生活方式最先渗入此街。
以银座大道为界,银座分为东、西银座。大道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铺鳞次栉比,巨大的橱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时装、锦秀和服、金银珠宝、高级装饰以及精致的艺术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醒目而又奇特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三越”、“松屋”、“松坂屋”等大百货店也座落于此。“三越”被日本人誉为“大百货店的开拓者”,现在的“银座三越”是1930年正式开业的,经营重点是面向年轻人的时髦商品和其它高档商品。这里还有规模不大、但专门经营某种独特商品并保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店铺,总数超过500家,多数为名牌专门店。银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档品,价格高,面向上层社会。
银座大道后街以饭店、酒馆、小吃店居多,颇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应有尽有。有专做活鱼、河豚和鳗鱼的,也有专做“奥殿”(豆腐、萝卜、芋头等混煮的一种菜)和荞麦面条的,而且还有品种繁多的外国菜,如中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菜等。除了大量商店与酒店外,银座还有数十家旅馆,数目众多的舞厅、夜总会,30多家剧院,100多个画廊,这些都增添了银座的繁华。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变幻多端,另有一番“夜银座”的风景。
银座平时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会、表演会和其它娱乐活动。随着季节变化,各商家经常向游客分送鲜花,春天是郁金香,夏季是君影草,秋季是菊花,冬季是水仙,这即博得游客的好感,也能起到广告宣传作用。而且,每年9、10月间都举行“大银座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检阅游行、音乐演奏、祭祀银座神社等。
在日本,银座已成为“繁华”的同义语,其名称被全国各地所使用。据粗略统计,在日本以“银座”命名的商业街多达400条。浅草
浅草是东京另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浅草在日本人特别是东京人的心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认为浅草是“庶民之街”,是在现代化、西方化潮流冲击下尚能顽强保存较多传统和习俗的地区。人们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江户时代“下町”的情调和气氛。
浅草的中心是浅草寺,以浅草寺为依托,这里集聚了具有日本民俗传统的各式商业店铺。浅草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期,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修建了浅草神社。后来到这里参拜的游客日渐增多,周围的行商和娱乐活动也逐渐活跃。从浅草寺的雷门到宝藏门有一段铺石路面,是参拜观音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仲见世”道路。两旁涂成朱红色的小店铺一间紧挨一间,出售供神用品、江户玩具、舞蹈衣物、点心小吃和各种特产,许多是江户时代留下来的传统产品,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些店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如“红梅烧”已有2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仍盛名不减,常常供不应求。现在,同“仲见世”交叉的另一条道路的两旁也发展出密集的小店铺,形成新商业街。新、老“仲见世”商业街店铺数百家,出售物品价格比较便宜,适合中下层群众。
浅草还集中了众多电影院、剧场和其它娱乐场所,有些曲艺场所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浅草四季都要举行盛大的传统节日活动,例如在冬季举行颇具民族特色、在其它地方都少见的“羽子板”集市活动。
浅草终年游人不断,商店街每天都熙熙攘攘,呈现出一派繁闹的平民街景。地下商业街
在日本,全国各大城市及某些中等城市都有地下商业街。地下商业街在地下很大范围内建成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商店标立,和地面上的街道完全一样。地下街有充足的光源,光线柔和,有充足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比地面上更舒适,没有地上街的车辆、噪音和灰尘。
日本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1963年大阪又建成梅田地下街,接着又建成当时全国最长的地下街--虹地下商业街。虹地下商业街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街顶距地面8米,长1000米,宽50米,高6米,内有4个广场、三四百家商店和许多餐馆、酒吧、咖啡店。商店出售名种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级装饰品,从现代电器到名贵古董等,凡是地上有的地下大体俱全。地下商业街兼有商业中心、铁路中枢和游览胜地三大功能。地下商业街中道路纵横交错,曲折有致,路心有花圃,店前有树木,交汇处有群雕,拐角必有喷泉,甚至有小桥流水、飞泉瀑布等景致。巨型风景画在灯光烘托下,使人如临其境。在地下商业街,光电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使用,使艺术与商业产生了完美的结合。
如何防灾是地下商业街面临的巨大问题,日本各地下商业街都采取了严格措施。例如世界最大的地下商业街、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东京“八重州”地下商业街取了以下措施:(1)防火。八重州顶部安装了8000个“烟火感知器”,在温度达摄氏72度时,即自动洒水灭火。每隔50米有消火栓,数十个通达地面的通道。(2)防火灾、地震时突然停电。出现这种情况,发电设备自动发电,约一分钟后就能正常供电。(3)防震。八重州地下商业街采用了各种耐震的建筑构造。同时,地下商业街还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其它特色商业街
在日本,还有许多特色商业街。东京除银座、浅草之外,还有“新宿”、“秋叶原”、“六本木”、“涩谷”等商业街。
“新宿”集中着照相机及摄影用品商店。“六本木”则是时装店、迪斯科舞厅比较集中的地区。“秋叶原”的电器店特别多,整个地区仿佛是一座大电器商场。
“秋叶原”商业街的电器商店大批采购、大量售出,故各种商品价格比较便宜。同样商品与百货店相比,价格要低二至三成,有时还削价出售,最低可减价四成甚至五成。由于过分便宜,不免令人疑惑不解。这主要是因为新款电器源源不断上市,旧式样电器只得抛售。至于售后服务如免费维修、送货上门等方面,则与大百货店并无两样。因此,许多外国人和留学生都来这里购买电器。有的商店同时是对外国人的免税商店,这种商店同时用英语、汉语等外国语言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商品。
东京新宿大街和东京银座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
宋向清
一、东京新宿大街及其启示
◆定位:东京最大的中心商业区
◆特征:魅力+活力,是日本摩天大楼最多的地区。
◆布局:新宿是日本最大、人气最旺的街道。新宿最热闹的是歌舞伎街,这里餐饮,娱乐,电影院齐全,整夜灯火通明,被称为不睡的街。新宿购物街包括120家商店,从新宿车站前的广场开始算起,它们都位于900米长的新宿大街两边和新宿车站东,南,西,北四个出口附近。这里聚积了日本高档的百货公司,伊势丹、三越、松屋歌舞伎街在东口,高岛屋新宿店在南口,全都是最著名的商店。还有大型的购物中心(lsetan,mitsudoshi,marui),书店(kinokuniya),食品杂货店,饭馆(nakamuraya和takano),以及一家美术用品商店(sekaido)。以男装、女装、鞋、手袋划分的商店也在这条大街上。目前,杂货店和计算机房集中在这一区,年轻人喜欢围在alta大厦的电视演播室前观看娱乐节目。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商业区。
◆交通:新宿站每日的客流量平均为346万人,是全世界最大的车站,被基尼斯确认为世界第一大车站,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出口,是公共路线(日本东铁路)、私家铁路(odakyu路线,keio路线,seinu到新宿路线,marunouchi地铁路线,首都到新宿的地铁路线,和oedo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或终点站。这些线路带来的人流量比日本国内其它任何一个城市的人流量都要大,成为新宿商业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核心支撑:新宿大街商业区的核心支撑是车站和密集的交通网络。每天346万人在此上下车,无形中给新宿大街带来巨大的人气。换句话讲,交通让新宿大街保持全日本人气最旺的第一大街的荣誉和地位。
★东京新宿大街给我们的启示:(1)大商业必须有大交通;大交通必须有大网络;大网络必须有大胸怀。新宿商业中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交通对私家铁路的包容。只要有利,不问出身,符合规划即可。这就是日本式思维,也是日本高效、高质、高产的重要原因。(2)夜经济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强城市活力、繁荣商业发展的重大金矿。
二、东京银座及其启示 银座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相传从前这一带是海,后来德川家康填海造地,这一块地方成为铸造银币的“银座役所”。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这里更名为“银座”,有“东京的心脏”之称。
银座商业: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谢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银座大道全长一公里半,北起京桥、南至新桥,大道两旁的百货公司和各类商店鳞次栉比,专门销售高级商品。在银座大街的两旁有4家大百货公司,500家特产商店,2000家饭店,1600多家酒吧和歌舞厅,30余家剧院和100余处画廊。银座大道后街有很多饭店、小吃店、酒吧、夜总会。有买文具的百年老店伊东屋(Itoya),日本第一间面包店——木村屋总本店。街上有许多茶座,游客可以坐在街心饮茶谈天。入夜后,路边大厦上的霓虹灯变幻多端,构成了迷人的银座夜景。
银座交通:比较便利,有JR山手线→有乐町站、营团地下铁银座线、日比谷线、丸之内线→银座站等,四通八达。贯穿银座1丁目至8丁目的中央通,被选为日本“一百名道”之一,也是银座最繁华的主要街道。每到星期日下午,整条中央通会实施交通管制,成为步行者的天堂。银座大道两侧人行道宽阔,从1970年8月起,银座大道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成为步行商业街,故有“步行者的天堂”之称。
银座规划:
1、格网状街区;
2、耐火化;
3、连屋化,即每个街坊的沿街面由2-3栋长条式、较大规模的建筑组成,这种街区整体开发方式在日本城市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4、步道和车道分离。
银座文化:银座不但是日本商界的胜地,也是融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大花园。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银座开始成为东京最繁华、格调高雅的新潮商业中心。其不仅是东京商业中心的代表,而且已发展成为日本现代化的标志和橱窗,尤其是它所代表的消费文化,还具有独特的“标新”和“逆反”文化特征。银座的繁荣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征,“银座”一词本身,也不再仅仅作为地名而存在,更具有一种深层的、非日本人难以理解的文化内涵,它是高级、名牌、流行、品味、信用、货真价实、憧憬、时尚的代名词。
银座地价:东京银座街的地价高得惊人。2007年3月24日,东京银座地价突破3000万日元/平方米(相当于200万元人民币),被戏称为:一个脚印的土地是内阁高级官员一个月的工资。
★东京银座给我们的启示:
1、两侧人行道特别宽阔,被称为步行者的天堂。
2、周日不允许机动车通行。
3、特产商店扎堆,高达500家,成为日本向国外游客推介日本文化和特产的重要窗口。
4、允许标新和逆反的文化存在,并成为银座文化象征,体现了日本作为东方人的西方化宽容。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和拉德方斯CBD
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启示
宋向清
一、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及其启示
◆定位:巴黎市中心商业区
◆特征:文化+情调+金碧辉煌 ◆布局:一轴六点,旅游带动购物。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巴黎八区,城市的西北部。起始于协和广场,广场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东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较平坦,接着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乐广场,广场中心屹立着凯旋门。笔直的街道让我们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卢浮宫和它里面的金字塔、杜伊勒花园、方尖碑、凯旋门,以及城外的戴芳斯大拱门。大街上购物中心并不太多,但大都是全球最知名的顶级品牌店,吸引了全世界的顶级富豪到此密集购物。紧邻的圣安娜街上有世界顶级品牌以及最著名的设计师店面,Christian Dior、Hermes、Lanvin、YSL等等,其中还有不少是全球最大的旗舰店,像Channel总店就设在这个区域。广义的香榭丽舍大道还包括由周边4条商业网点密集分布的小街道,这些街道与香榭丽舍大道不同的是:业态更多,网点更多,消费者更多的是市民而非游客。它们与香榭丽舍大道共同构成香榭丽舍街区,成为巴黎市民和游客购物和观光的首选。
◆功能:文化中心、旅游中心、购物中心
◆核心支撑:旅游业。香榭丽舍大道规划设计的最大亮点,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大道两边和两头密布巴黎最主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区),凯旋门、卢浮宫、方尖塔、戴高乐广场等或近观或远眺,总能让你感受到巴黎迷人的魅力,形成到巴黎就一定要到香榭丽舍大道的天然聚合力。另外,香榭丽舍大道通过市场机制执行严格的门店设置和品牌进驻规则,虽然没有政府指令,但极高的入住门槛让非顶尖企业和品牌望“街”兴叹。
★香榭丽舍大街给我们的启示:
1、让旅游成为拉动商业零售的源动力。
2、主街道凸显通行和观光功能,让商业零售和餐饮等后置于周边街道。
3、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而不是用行政手段淘汰不符合香榭丽舍大道要求的企业和品牌,从而保持她的尊贵和神圣。
4、让中心商业区成为城市的最大名片。
5、不遗余力引进著名商业品牌。
二、法国巴黎拉德方斯CBD及其启示 如果说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可以看做是中部诸城市原有城区商业中心区的楷模的话,那么,巴黎拉德方斯CBD区作为巴黎新开发区,就应该成为中部诸城市新区以及新兴城市的典范,他们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于我们来讲极具参考价值。
拉德方斯CBD区基本情况:塞纳河把巴黎自然分割成南岸和北岸,又称左岸、右岸。左岸有“法国文化摇篮”的美誉,历年来都聚集了很多文化和艺术界的名人;右岸则是法国的贸易及金融区,也叫拉德方斯新区,法国主要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它金融机构都集中在这里。所以,有人说巴黎是“左岸有脑,右岸有钱”。
拉德方斯新区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于1958年建设开发,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1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规划建设写字楼250万平方米,供12万雇员使用,容纳1200个公司,法国最大的企业一半在这里。建成了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的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1/10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环境的绿化系统良好。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慕名而至。
拉德方斯CBD交通系统:这里是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RER高速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是欧洲最大的步行区,67公顷的步行系统使所有到此的游人都能体会到舒适和开心。集中管理的停车场设有2.6万个停车位。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这种做法在世界是仅有的。
拉德方斯的规划和建设:拉德方斯新区不是很重视建筑的个体设计,而是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设计。拉德方斯为了增强新区的凝聚力,特别规划设计了超大型景观性标志性建筑“巨门”。巨门与凯旋门同处在巴黎城市主轴线上,又称新凯旋门,被誉为通向未来的大门。巨门建成后,人们觉得新区与老区有了平衡感,新区面貌大为改观,从此,拉德方斯有了中心,有了标志,有了精神支柱,凝聚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
★拉德方斯给我们的启示:
1、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
2、新区要有一个精神支撑点。拉德方斯的支撑点就是巨门。巨门建成之前都认为拉德方斯离巴黎中心城区远,景观平淡,缺乏吸引力;而巨门建成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该区非常值得到此一游。
3、规划和建设不注重个体,而强调充分利用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营造温馨宜居的美感。
香港商业中心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
宋向清
一、香港铜锣湾商业中心
就像香港的一个缩影,铜锣湾市井而高档。大众化的商铺满街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事物触手可及;世界知名的顶级百货公司也遍布其间,凸显出香港强大的消费力。集巴黎的奢华、米兰的典雅、伦敦的经典和纽约的简约风格于一身。
香港铜锣湾前身是电车厂的时代广场,现在作为香港十大景点之一,有着琳琅满目的美,尽显都市魅力;在利园的名店坊,有小巧精致的街道,有小雕塑喷泉和座椅,咖啡店精致的户外座位让欧陆情调洋溢;从时代广场、崇光百货一带让人炫目的玻璃墙和汉白玉镶嵌的高楼大厦下,步入渣甸街,一路极现代与极市井的景观相交汇,铜锣湾的风情万种让人眼花缭乱。铜锣湾是香港最著名的流行服饰采购天堂,作为全世界租金第三贵的地段,仅次于美国纽约的第五大街及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
★铜锣湾给我们的启示:市井与高档完全可以完美结合。
二、香港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
香港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为香港九龙半岛最大的商业中心地带。从70年代末期开始到90年代初,一个由填海造地形成的尖沙咀东部新商业中心区全部开发建设。尖沙咀东部一共为16公顷的商业发展用地,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中心区。主要建设项目是高级商务办公大楼、商场购物中心及旅馆,也有部分高级住宅。
◆交通:沿街建筑背后及侧边的道路系统作为客、货运车流的通路,公交车、酒店专用车、学生用车等专用车辆可在大街通行,换句话讲,客货车不准在大街行驶。人行道至少7.5m宽,行走安全,遇有大街两边相对都设商业大厦时,则铺设人行天桥(Flyover),连接楼层商场。
◆布局:总共25块地,其中14块用作商业(商场与办公)、5块为旅馆用地。商业及旅馆用地大都分布在中部所谓黄金地段;住宅用地相对集中布置于区内东北部边沿,以保持居住安宁;政府投资用地分散于四周边沿,力求出入方便。在商业大街上的5座旅馆的用地采取隔街错开的布局,可以分散商业大厦的人流。商业大厦在街道两侧相对设立,由天桥连接,目的是便于顾客“串场”。★尖沙咀给我们的启示:
1、要想打造成为具有与老商业中心相抗衡的新商业中心,政府就要舍得把几乎一半的地用作商业,而且呈环形布局:商业居中,居民居外,政府居边。
2、商业街只允许走公用车辆,货运等车走后街。
3、尖沙咀地区2005年人口31万,游客日均流量30万人次,宾馆酒店只有5家,床位总共2980个。5家酒店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2家,其余都是快捷酒店。
第五篇:国外汽车保险发展对我国汽车保险的启示
国外汽车保险发展对我国汽车保险的启示
运输1101 陈强 3110405027
目录 汽车保险的起源和发展................................................................................................2 1.1 1.2 2 汽车保险的起源....................................................................................................2 汽车保险的发展....................................................................................................2
世界各国汽车保险的发展现状和特色........................................................................2 2.1 2.2 2.3 2.4 2.5 美国“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2 英国“完全市场细分”的汽车保险制度............................................................2 德国的汽车分级保险制度....................................................................................3 法国社会管理功能突出的汽车保险制度............................................................3 日本有效保护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汽车保险制度................................................3 我国汽车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3.1 3.2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历程................................................................................3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4 影响我国汽车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4 4.1 4.2 4.3 我国汽车保险制度不够完善................................................................................4 我国汽车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5 我国汽车保险奖惩系统不完善............................................................................5 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5 5.1 5.2 完善我国汽车保险制度........................................................................................6 治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6 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6 6.1 6.2 6.3 6.4 车险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7 保险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费率和核保政策................................................7 拓宽车险销售渠道................................................................................................7 保险公司应加强独自开发新的车险产品及相关服务........................................7
总结................................................................................................................................7 汽车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1.1 汽车保险的起源
国外汽车保险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当时.随着汽车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出现与发展.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随之增加。尽管各国都采取了一些管制办法和措施,汽车的使用仍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引起了一些精明的保险人对汽车保险的关注。
1896年11月由英国的苏格兰雇主保险公司发行的一份保险情报单中刊载了为庆祝“1896年公路机动车辆法令”的顺利通过而于11月14日举办伦敦至布赖顿的大规模汽车赛的消息。在这份保险情报中还刊登了“汽车保险费年率”。
最早开发汽车保险业务的是英国的一法律意外保险有限公司一1898年该公司率先推出了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并可附加汽车火险。到1901年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保险单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综合责任险的条件.保险责任也扩大到了汽车的失窃。
1.2 汽车保险的发展
20世纪初期汽车保险业在欧美得到了迅速发展。1903年.英国创立了汽车通用保险公司并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汽车保险公司。1906年,成立于1901年的汽车联盟也建立了自己的汽车联盟保险公司。到1913年汽车保险已扩大到了20多个国家汽车保险费率和承保办法也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1927年是汽车保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马萨诸塞州制定的举世闻名的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表明了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开始由自愿保险方式向法定强制保险方式转变。此后,汽车第三者责任法定保险很快波及到世界各地。第三者责任法定保险的广泛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保险的普及和发展。车损险、盗窃险、货运险等业务也随之发展起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汽车制造业的迅速扩张。机动车辆保险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成为各国财产保险中最重要的业务险种。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汽车保险已占整个财产险的50%以上。世界各国汽车保险的发展现状和特色
2.1 美国“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 美国被誉为“轮子上的国度”,汽车保有量极高。美国的汽车保险是随着汽车工业和保险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美国的保险公司向汽车用户提供服务和收费时,在保险的相同的条件卜,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费率的依据更多考虑的是人的因素,而不是车的因素。通常,保险费的多少随着投保人的年龄、性别、驾驶经验、违规记录、抽烟与否、婚姻状态、居住地点和汽车价值、种类等的不同有着很大差别。因此同一辆汽车由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费率可以相差3倍,即同一辆汽车由于投保人的不同其所支付的保险费能相差3倍、英国“完全市场细分”的汽车保险制度。
2.2 英国“完全市场细分”的汽车保险制度 英国汽车保险历史悠久,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保险单便在这里诞生。车险的保费收入多年来一直是财产保险业务的龙头险种,而每个家庭在这个项目上的支出约占家庭总开支的1/10。英国机动车辆保险通过许多因素综合加权的方式确定保费,这种做法:一方面,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投保车辆的风险状况,更加注重驾驶员的因素,将代表不同风险的投保对象进行区别对待,可以让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体验到缴费的公平;另一方面,对于驾驶记录差、屡次造成事故的司机,高额的保费附加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惩罚手段,激励消费者养成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安全驾驶的习惯。例如,英国居民生活常识中就包括要尽可能保持“无赔案记录”,当有了一年“无赔案记录”,第二年去保险公司续保时可以获得较大的折扣。为此,被
保险人在因一些小事故向保险公司索赔前通常会仔细考虑,看选择获取理赔还是保持“无赔案记录”更为经济。因为驾车一年不出事故可以享受30%的折扣,连续3年安全驾驶将可以得到高达60%的折扣。如果长期保持安全驾驶记录,一年的保险花费只有不到200英镑。这些承保制度客观上实现了防灾防损,减少了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大化地体现了保险的社会效益。费率制定的先进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了英国车险市场新的变革。由于采用多因素加权计算保费,很多公司都为此专门设计了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
2.3 德国的汽车分级保险制度
德国的车险业务也是德国非寿险业务的核心。德国保险公司往往将汽车保险分为不同等级,作为核定保险赔偿率的依据。当然,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做法。也就是说,等级越高,说明这种车出问题的概率越低,保险赔偿率就越高,如果事故后保险赔偿金额一定,保险等级高的车事先交的保险费用就相对少。以大众POLO为例,根据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和保险公司的评价,这款车的保险等级定为10级,每年只要交350欧元保险费就够了;而同类级别的车一般为13级或14级,要交65(Yv700欧元。所以,据此而定的汽车品牌保险等级在国外早己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而国外各大汽车厂商为了保证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也纷纷把这些问题作为技术课题加以研究解决,以提高自己产品的保险等级。
2.4 法国社会管理功能突出的汽车保险制度
法国车险市场是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丰富,市场细分度高。法国汽车保险业的经营区域和范围已经大大超越传统保险的内涵,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愈加突出。比如,保险公司为减少酒后驾车事故发生率,允许客户在因饮酒而不能驾车时,可在保险公司报销一次交通费用;在重大节假日,保险公司会适时在大的娱乐场所进行查验,并对因饮酒不能驾车的客户提供交通服务;有的保险公司内部设立汽车修理研究中心,为保户提供修车价格指导或为汽车修理厂提供技术培训等。
2.5 日本有效保护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汽车保险制度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机动车保险大国,其将汽车保险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赔责保险,其性质是强制性保险。另外一种是民问的商业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保险,就是“汽车综合保险”其性质为非强制性保险,投保与否由汽车拥有人决定。
日本汽车保险的宗旨是为了,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穷肇事”和减少或消灭“肇事逃逸”事件的发生。政府推行实施强制性保险制度,也就是强制性要求所有拥有汽车的人必须加入自赔责保险厂。我国汽车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汽车保险进入我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但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处于外国保险公司的垄断与控制之下,加之旧中国的工业不发达,我国的汽车保险实质上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十分有限。
1949年10月,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财经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并开办汽车保险。当时主要承保地方国营交通运输部门和国营厂矿的汽车。私营工商业投保的汽车起初占30%以上,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比重逐年降低,并与1954年停办了汽车公众责任险。1959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召开“停办国内保险工作会议”。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国驻华领使馆等外国人拥有汽车保险的需要,开始办理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业务。
1980年,我国保险业开始复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全面恢复中断了25年之久的汽车保险业务,以适应国内企业和单位对于汽车保险的需要,适应公路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事故日益频繁的客观需要。但当时汽车保险仅占财产保险市场份额的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机动车辆迅速普及,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也随之迅猛发展。在此后的20年问,机动车辆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尤其在财产保险市场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1988年,汽车保险收入超过20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37.6%,第一次超过企业财产率。从此以后,汽车保险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并保持高增长率,我国的汽车保险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3.2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机动年保险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42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4 005亿元,年均增长22.7%。2012年我国机动车商业险收入规模达到2 891亿元,其中车损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贡献最大,两者保费收入占到我国商业车险收入的74%,其他险种相对较少。具体保费收入增长如下图所示:
图1 2005-2013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趋势图 影响我国汽车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4.1 我国汽车保险制度不够完善
车险不能充分体现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
我国的财产保险公司把车险承保业务当作一块重大利润来源,当客户出险时,拖延赔付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能完全体现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国外许多保险公司在承保利润方面儿乎为负值,而是依靠资本市场投资来获取盈利。
车险费率厘定方面不够合理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价格应当反映价值,费率应当能够科学反映风险情况。我国车险虽自2003年1月1口起实行自主费率,但山于发展时间短,各大保险公司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还存在“一刀切”和“价格战”问题。另外,目前我国车险费率体系基本上属于“从车费率”,即影响费率的因素主要是与机动车辆本身有关,而西方国家大都采用“从人费率”或者是“从人”加“从车”的费率模式。从原理上讲“从人”因素较“从车”因素更加合理。
车险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经营车险时大多以价格竞争来赢得市场份额,存在恶性费率竞争。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机动车辆保险服务质量是一个较大问题。根据新华网的一项调查资料显不,被调查车主中有6成人对现在使用的保险不满,“服务质量差、服务内容没特色”。发达国家车险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各大保险公司山价格竞争转到服务竞争。
4.2 我国汽车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问题
逆向选择在保险市场上的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关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在保险市场上,消费者对自身的风险状况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而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率是根据平均风险水平厘定的,对于那些高出平均风险水平的消费者购买保险是有利可图的,因此越是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保险。这就迫使保险公司提高费率,而提高费率必然迫使低风险消费者退出保险市场,进一步恶化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二是关于保险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保险公司拥有关于保险服务信息优势,推出的保险产品也口益复杂化和多样化,而且很多保单的条款在表述上专业词汇较多,模糊不清。相比较而言,投保人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投保人对各险种的认识以及对保险合同条款的理解,基本来自于保险代理人的解释。因此,许多对自己的保险需求和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并不是很明确的潜在消费者则被排挤出保险市场。
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是一种交易后的信息不对称。在签订保险合同之后,保险公司不可能比投保人更清楚保险汽车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投保人就处于信息占有的优势地位。车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问题集中体现在频发的车险骗保案上。对于车主来说,参与其中的原因在于骗保可以省掉一部分保养车的费用。道德风险的存在,将破坏市场均衡或导致市场均衡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增加了保险的赔偿负担,推动了保险费率的上涨。
4.3 我国汽车保险奖惩系统不完善 保费等级数少
在我国目前最多只有10个级别,而国外奖惩系统的等级数一般都有20个以上。以韩国为例,韩国的初始等级为100%,最高220%,最低40%,每5个水平为一级。发生事故后,有责任的投保人会得到一些惩罚的点数。投保人每有1点上升10个保费水平。划分的等级数直接关系到BMS在减少风险非同质性中的作用,等级数越多,BMS制度就越有效。
没有考虑索赔额因素
我国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奖惩系统在根据驾驶员的驾驶记录确定其级别时,通常只考察了他的索赔次数,对于其索赔金额并不计较。这不仅对索赔金额小的投保人不公平,也不利于保险人对投保人进行风险评估。
奖惩力度不够
比利时的BMS系统比较发达,奖惩方案有18个等级。最高等级的保费水平为200%,最低等级的保费水平为60%。各保险公司之间建成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以防比投保人通过转移保险公司来摆脱过去索赔的惩罚。我国虽然已经实施了奖惩制度,但山于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够大,故而还不足以发挥BMS对驾驶员的约束作用。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汽车投保人信息平台
我国车险投保人续保时如果选择另一家保险公司,则该公司一般没有关于此客户以往索赔记录的资料,要对他的风险质量进行评估,实施奖惩就很困难。所以,如果某个投保人本来风险质量很差,一旦他换一家保险公司投保,就可以逃避 BM5对他的惩罚,这使得BMS在我国的运作效力欠佳。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
5.完善我国汽车保险制度 充分体现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
各大保险公司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防灾防损上,通过降低事故发生率来实现自己的利润。而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会以各种方式给客户提供方便,比如在定损前预先赔付,还有在客户修车时提供替代车服务,这不仅给受害者以赔偿,更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人性关怀,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厘定合理的车险费率
各发达国家的车险费率厘定均山多种因素决定,基本上包括:车辆保养情况、行驶区域、车型、历史赔付纪录、年行驶里程数,驾驶人年龄、职业、性别、驾驶年限、投保人不动产拥有情况、信用记录和结婚年限,等等。而各国山于国情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我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健全费率体系,将“从车”因素和“从人”因素结合起来。各大保险公司应实行信息共享,根据风险状况的不同制定较为科学和合理的价格机制。
将产品设计和服务相结合,确实体现产品的创新 中国汽车保险业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恶性的费率竞争,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将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设计相结合,凭借自身的服务推出的特色产品,才能理性地赢得市场份额。如提供种类繁多的细分保险项目,供投保人依据自己的情况与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组合;在续保、防灾防损上及当投保人出险时,向投保人提供细致的服务等。
5.2 治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系统
引起汽车事故的原因很多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分为人、车、环境三个因素:人的因素驾车主要包括驾驶员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身体状况、以往肇事记录等;车的因素主要包括厂牌型号、车型、使用性质、车况、安全装置等;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行驶龄龄区域、道路等级等。保险公司可以与交通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实行信息共享,收集关于保险标的的风险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建立客户风险信息系统,对投保人的风险等级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分类管理并约束投保人对免赔额的选择,能够使投保人的免赔额约束更具有科学性,更有效降低或减少逆向选择。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的保险法律体系是一国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目前,针对我国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违规操作严重的情况,需要尽快出台《中国保险监管基本法》、《保险信用评估法》等保险监管法律体系,使我国的保险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保障保险信誉机制发挥作用。
政府干预
首先,加强法制建设。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要求信息优势方向信息劣势方提供信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其次,政府应当调整监管重心,加大对车险市场上保险中介的监管。依法打击不法中介,对保险中介的市场准入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提高保险中介从业者的从业“门槛”。而对于保险公司的监管,则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检查市场运行状况与预防市场偏轨上,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大的自山发展空间。最后,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来促使代理人信息得到较好显不,保证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
借鉴国外汽车保险制度的经验,得出许多启示,找出中外车险水平的差距,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6.车险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与德国相似,我国车险改革初期仍以较低层次的费率竞争为主要营销手段。因此,在改革启动之初的2003年前半年,车险费率一路走低,同时,赔付率则逐步攀升。与德国不同的是,仅半年多时间,我国车险市场的平均费率就开始呈上扬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多年的市场经济进程己经为车险改革打卜了较好的制度基础。车险改革之前,财产险市场除人保和中华联合外都是股份制公司,有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人保虽然由于体制等诸方面原因转型较慢,但股改后公司经营理念调整得也很迅速,局部地区人保费率开始上调。另一方面,传统财产险领域竞争亦很激烈,不存在较高的利润空间,保险公司只有通过主动的战略调整、产品创新及内部架构重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德国的激进式改革花了近五年时间才走向规范,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未及一年,市场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基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对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国外经验告诉我们,作为财产险的重中之重,车险改革不会一墩而就,对改革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前瞻性的准备,车险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6.2 保险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费率和核保政策
我国车险费率改革应分阶段逐步推进,分阶段地引入了折扣贴现率、投保人特定费率,并在基木保费的基础上适用浮动费率。而后再根据保险公司各自特点自行制定的自由费率制度。先实行附加保险费率的自由化,再等时机成熟时实行纯保费的差别化。为了缓和对汽车保险市场的冲击,确保车险消费者认同费率自由化,应对车险费率分阶段逐步实行自由化。
6.3 拓宽车险销售渠道 与品牌汽车经销商结盟,构建车险大超市,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方向。汽车保险协会成员公司可以与品牌汽车经销商结盟,构建车险大超市。协会各成员将各自公司开办的险种、保障范围、费率、售后服务等个性化的保险产品。车险费率市场化后,为降低业务成木,各保险公司应创新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车险营销的电子化及银行保险。由于车险的被保险人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代理制度成为我国现行车险市场营销模式的主流。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引发保险领域的一场新的竞争。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机动车辆保险是最适合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经营的业务之一。另外,开展银行保险业务,有利于利用银行覆盖面)‘一泛的营业网点,降低业务成木。同时各保险公司还要在服务上推陈出新,遵循“以人为木,服务至上”的市场原则,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与服务的竞争。
6.4 保险公司应加强独自开发新的车险产品及相关服务
各保险公司设应该计既符合客户需求又具备自己公司特色的保险产品,加强独自开发新的车险产品及相关服务,使费率竞争和产品及服务竞争并驾齐驱。可以参照美国等机动车辆保险的险种构成,根据保险条件调整保险费,在传统汽车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长期储蓄型产品。可以效仿那些成功的实行“从人主义”的费率模式的国家,将投保额度按驾驶员的驾驶纪,年龄,家庭成员和地区环境几方面来计算。用投保人的驾驶纪录来控制续保时费率的幅度。如投保人在往年投保期间发生理赔事故,则上调其保险费率,而幅度依事故的大小、投保人应承担责任的轻重、被罚款的多寡而定。现今我国家庭一辆车往往是几个人共同开的,因此,保险公司可以按照家庭成员拥有驾照的人数来制定保险的费率。同样年龄的计费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年龄段来实现,一般青年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于中年人,因此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卜,保险公司对中年人收取的保险费可略低。从发达国家的保险产品来看,国外车险做得更细,更多样化,我国车险改革后,主险基木没有改变,只是附加险增加了,但还不够完善,还要借鉴国外汽车保险的经验,取长补短,找出差距,从而设计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总结
汽车保险是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而来的,在拥有百年汽车工业历史的欧美国家,早已形成了健全完善且各具特色的汽车保险制度,虽然不同的国情导致各国汽车保险制度的侧重点不同,但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完善制度都值得我们学习。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的增长必将带动汽车保险业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渐开放保险市场,中国汽车保险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将直面国外保险巨头的竞争。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发现和总结我国现阶段汽车保险制度的不足,通过借鉴国外汽车保险行业的经验加以解决和改善,逐步完善和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黄东杰.汽车保险的起源和发展[J].汽车与保险,2007(6).[2]辛桂华.影响我国汽车保险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0(4).[3] 陈力华,杜建耀.汽车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08(10)[4] 周唤雄.浅谈我国汽车保险发展历程与现状[J].管理科学.[5] 周莎丽.中国汽车保险市场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N].咸宁学院学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