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诉法实施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4:0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刑诉法实施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刑诉法实施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篇:新刑诉法实施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新刑诉法实施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12-06-18作者:刘新义 蔡雁飞

来源:正义网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内容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加强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监督是本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特征。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行使诉讼监督职能的重要业务部门之一,此次修改主要从四个方面赋予了控申部门更广泛的监督职权,同时也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怎样把握好、履行好新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赋予控申部门的监督职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反映突出问题,对我国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关于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新规定

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意义重大,即解决了长期困扰刑事申诉工作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简要归纳,新法直接涉及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新规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首次明确规定了律师权利被侵害的救济渠道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律师的法定权利被办案机关不当限制或剥夺的情形比较普遍,律师法也没有规定律师权利救济程序,一旦律师权利受到侵犯将面临救济无门,投诉无路的困境,这是立法上的一个明显不足。新法第47条明确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首次从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了律师权利救济渠道,充分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各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基本原则,将会有力的解决律师经常面临的“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问题。

(二)首次建立了对侦查阶段各种违法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

新法第5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法第115条: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此前这类投诉多由公安机关和法院处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外部的监督机构,投诉难、执行难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次修改将会有力的解决这一难题,充分保障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

(三)首次将程序违法纳入再审程序,细化、补充了案件重新审判的条件

1996年刑诉法第204条规定的四种申请再审理由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对于第(一)、(二)项规定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相关司法解释没有对此作出规定。对于什么是“新的证据”,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定、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

1之间存在矛盾如何理解等都没有规范,导致司法实践中操作困难、执行混乱。此外,这四种情形都仅仅将实体错误作为重新审理的范围,而将程序错误排除在外。为此,新法第242条细化、补充了第(一)、(二)项规定,明确规定如果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达到“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程度,“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人民法院就应当再审。这些修改规定既与新法第53条规定的“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量刑证明标准的条件相协调,又与第54条至第58条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配套,有利于司法实践理解和把握。同时,新法第242条还专门增加一项将程序违法作为法院应当重新审判的条件,即:“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这将有力的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和程序公正的实现。

(四)首次赋予了控申部门对再审案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建议权

由于审判监督程序的适用对象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许多被告人刑满释放成了自由公民,他们可能在再审过程中实施各种行为,妨碍再审程序的顺利进行。1996年刑诉法并没有对再审案件强制措施的决定程序和决定主体作出任何规定,使得再审程序的进行往往面临许多障碍。为此,新法第24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复查后,认为需要提出抗诉的,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委会决定抗诉后,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由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派员出庭支持抗诉。这个规定明确将抗诉权从公诉部门完全剥离出来,强化了内部制约和审判监督职能,据此,控申部门认为在再审程序中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可以依法提出建议报检察长批准,从而保障再审程序的顺利进行。

二、《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影响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为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工作量将大幅上升

新法第47条、第115条规定的情形很多是原属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自行处理的事项,在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日常的信访量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查封扣押冻结等涉财问题,是信访中的老大难问题。新法实施后,这些原属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受理的控告、举报、申诉转由控申部门受理,将会导致信访量大幅上升,对信访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化解息诉工作将会更加困难

刑事诉讼程序具有非常强烈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效、及时地处理对律师权利被侵害和侦查阶段各种违法行为的控告和申诉,不能再按照普通的控告申诉案件办理时限来办理。但遗憾的是这一救济程序规定的比较粗糙,目前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来规定具体的审查程序、期限以及“矫正通知”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内监督制约机制缺失,对承办部门的办理次数、办理期限、反馈标准、督办效力等没有具体规定。在实际操作性中,由于相关规定过于笼统,控申部门移交相关业务部门办理的案件经常出现该复查未复查、该纠正未纠正、该查处未查出,或办理不及时、不能按时办结等问题,致使控申部门不能及时答复信访人或者答复缺乏力度,导致信访人不满,化解息诉工作难度增加。

2、对外监督效力存在刚性不足的问题,缺乏具体、明确的监督程序,缺少制约被监督机关改正的机制,实践中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由于检察机关对这些问题的监督是事后监督,主要监督手段是检察建议或纠正通知,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不予纠正的法律责任问题缺乏硬性规定,是否纠正、纠正幅度仍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自行决定,将导致监督效果大打折扣,使控申部门难以答复信访人,处在两难的尴尬境地。

(三)对办案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权、审判权和执行权的监督,尤其强调在强制措施、辩护制度、证据制度、侦查措施、执行程序等容易侵犯诉讼权利的关键点加强监督。这些事项对控申部门来说是新增的课题,此前很少接触,这就要求控申检察干警不仅要精通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等相关业务,还要熟悉诉讼法律、证据制度等方面的知识。重新审判条件的细化和抗诉权的转移要求控申部门应当配备具有公诉经历、出庭经验的办案人员,并且新法赋予了控申部门可以在再审程序中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这些都对控申检察干警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案件实体的审查能力,对程序的驾驭能力、出庭抗诉能力和量刑建议能力等。

三、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对策思考

新刑事诉讼法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对着力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控告申诉检查部门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窗口,是贯彻新形势诉讼法的前沿哨所,为确保新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部新的法律是否能很好的实施,严格细致的执法规范很关键。因此,各基层院在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没有出台之前,一方面要积极的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加快对相关司法解释和操作性规范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各院控申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来细化和规范审查、办理程序,使新刑诉法相关规定具有操作性。比如:对于程序中案件的控告、申诉建立快速通道优先解决、采取领导包案等措施,充分发挥控申部门监督制约职能,保证此类控告和申诉高效、及时地解决,维护刑事诉讼程序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二)为应对新法实施后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应对当前控申检察力量的配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各院应从办案实际出发,结合本院控申工作的特点,在充分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基础上科学的配置办案人员。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热爱控申检察工作的优秀队伍,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加强刑事法律监督的迫切需要。

(三)加大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力度。各级检察机关除了要重视检察干警对新法的日常学习外,还应邀请一些资深业务专家和法学专家,对控申干警进行集中性强化培训。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通过疑难案件研讨、办案能手示范、精品案件展示、法律文书平展和理论研讨评比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控申干警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使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和执法理念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四)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工作作风。控申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信访通道的矛盾释放化解功能,让控申部门成为控告人或申诉人诉说冤屈的途经、场所、和对象,成为控告人或申诉人释放怨气、表达诉愿、逐步化解矛盾的通道,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热情文明的接待群众,给上访群众依靠感和温馨感,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最大限度的运用“法”、“理”、“情”去教育、感化他们,最终促进矛盾纠纷的妥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健康良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叶县检察院

第二篇:新刑诉法对检察工作的影响

新刑诉法对检察工作的影响

今天,我结合我自己对新刑诉法的学习和理解,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新刑诉法的实施涉及我们检察工作的一些问题。有不足之处,请大家给予指正。

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的修改,对检察机关各方面的工作产生巨大影响。有修改的三分之二的内容涉及到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新刑诉法实施后,检察机关在诉讼程序各环节上均会面对法条修改后的新问题、新挑战。新刑诉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修改决定有110条。将刑诉法由225条增加至290条 下面我将从四方面来看一下新刑诉法对我们检察机关主要工作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辩护权的强化与检察职能的延伸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完善

三、逮捕条件的细化及程序完善

四、公诉制度的修改

一、辩护权的强化与检察职能的延伸

(一)、辩护权的强化

此次刑诉法的修改,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规定,扩大了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可以说这次的修订,将辩护人的权利扩大了,对我们今后的自侦和审查起诉等工作也是带来了许多的新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图表我重点说一下三方面的对比,对于律师的会见权和律师会见的时间的问题就不再细说了。•

委托辩护人时间 • 新

• 犯罪嫌疑人自侦查阶段“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 新法36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 旧

• 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 旧法96条规定的自侦查阶段“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仅是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为申诉和控告

•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委托辩护人的主体 律师阅卷范围 • 扩展到监护人和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

• 审查起诉之日起案卷材料(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视听资料等其他证据种类)

• 诉讼文书和技术性鉴定材料

• 根据以往的阅卷范围,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等证据材料都不在阅卷范围,律师在侦查阶段作为辩护人,其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从职务犯罪罪名、犯罪构成要件、刑罚处罚规定、沉默权的运用等诸多方面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甚至教唆犯罪嫌疑人翻供,给自侦工作带来极大的干扰和阻力。对律师阅卷范围的修改这意味着我们所掌握的证据材料,从现有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半公开”状态将变为“全面公开” 状态,这一转变使律师可以全面获得侦控部门所撑握的证据。• • 新增点:

• 律师核实证据权和申请调取证据权 •

新法第37条:“辩护律师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

• 第39条 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有关证据。•

• 核实证据权是根之前律师的阅卷范围相联系,律师在检察机关查阅案卷材料之后,他再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核实证据时,对我们工作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案件到审查起诉之后,被告人的供述有翻供的可能性。•

辩方证据开示

• 新法第40条:“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随着律师阅卷范围的扩大,其所承担的义务也随之增加。由于律师可以在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看到控方的案卷材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突袭控诉,辩方将其所掌握的无罪和不负刑事责任的证据提前告知控方,也是避免突袭辩护的需要。这可以看做是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萌芽。

(二)、证据制度的完善 • A.证据定义的修改 •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旧刑诉法: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 新刑诉法对证据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更加宽泛了,这对我们办案中对证据的审查和采信工作也是要求更高了。• B.证据种类的细化

• 旧刑诉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七种,新法将其增加至八种 • 其中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

• 增加辨认、侦查实验笔录等笔录类证据;增加电子数据。•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鉴定结果只能作为法官定案的参考,而绝不能左右法官的裁判,称之为鉴定意见更为科学,避免鉴定人成为事实上的法官;

2、以往的种类无法涵盖辨认、侦查实验等侦查活动所形成的笔录类证据,在办案中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的笔录;

3、电子邮件、聊天记录、微博等电子信息按照已有种类无法归类,故增设电子数据。•

• • 指定辩护制度

• 情形 • 新(第34条、267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 •

1、盲、聋、哑

2、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3、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 •

4、未成年人

• 义务机关

• C.非法证据的排除

• 这次刑诉法修订一个重点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吧,将非法证据排除做了细化。修正案草案重点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

• 规定其范围:(第54条)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绝对排除和相对排除

• 绝对排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 相对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非法证据排除的阶段

第一次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排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 人民法院 • 旧(第34条)• 被告人是 •

1、盲、聋、哑 •

2、未成年人 •

3、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 非法证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均可成为排除非法证据的主体。•

(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

新法第54条第2款:“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非法取证行为的法庭调查

• 新法第56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54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 新法第57条:“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 这些规定也是我后面要提到的出庭支持公诉要对侦查程序合法性要负举证责任。D.行政执法中收集证据的效力

• 新法第52条第2款新增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证据合法性要求证据收集的主体必须合法(侦查人员),因此,行政执法人员收集的证据往往无法直接作为刑诉证据加以使用,而必须经过证据转化,重新收集固定。言词证据尚可重新收集,但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往往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增加了此条的规定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完善 对于我们侦查工作侦查章修改的主要意图有二:一是完善各项侦查手段、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二是增强侦查讯问程序的规范性,严防刑讯逼供。

•(1)强制措施方面这次刑诉法修改将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分开来规定了,• 取保候审的条件增加两种情形:这个在之前的刑诉法的司法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刑诉规则也有规定。

• 第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第二,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1、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遵守的规定中增加了一项: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实践办案中,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和被告人联系不上的情况。

2、对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被告人 增加了若干可选择的义务:我们在办案中可以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要求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被告人遵守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义务。

不得进入特定场所;比如说某犯罪嫌疑人在歌厅将人打伤,他要是取保候审的话就可以限制他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能今日娱乐场所。

不得与特定人员会见或通信; 不得从事特定活动;

将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我们再来看监视居住

• 改变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以前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条件是写在一起的。现住我刚说了将两个强制措施分开规定了,请大家不要混淆。

• 改变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72条)•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

(六)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

• 我们看到将适用监视居住的对象增加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是新增的一个规定

• 一般情况监视居住应当在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 • 但是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

• 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检察院或者公安批准,也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但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监视居住折抵刑期以前也是没有的,但不是所有的监视居住都折抵刑期,只有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才会有折抵刑期。

• 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 监视居住期间的监督

• 新法第76条:“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

(二)、说一下侦查程序上,可以说我们以后的初查、预审活动要受一定限制。

规定延长拘传的时间到24小时(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以前是不得超过12小时没有延长的情况

• 对犯罪嫌疑人拘留逮捕以后,应当立即送至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 所有的审讯均要求在看守所进行

• 整个预审讯问活动要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资料将用于证明侦查程序合法的证据

• 扩充了“查冻扣”的对象范围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 •

(三)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

• 对于技术侦查权新刑诉法专门用一节来规定,这次技术侦查手段给了我们检察机关了,可能对侦查带来很大的变化, 摆脱对口供的依赖,可以把案件办成铁案。你供不供我不管你,反正我都已经有录音录像,有相应的这种技术手段。但是具体技术侦查的具体的应用,以后应该还会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或者规则。• 人民检察院立案后对于: 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 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 另外对,追捕被通缉或者被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三、逮捕条件的细化及程序完善

批准逮捕方面,新刑诉法在逮捕条件的调整、逮捕程序的完善、建立羁押定期审查机制作出了重要修改。首先来看一下逮捕条件的细化。以前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将尚不足以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重新表述为具有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 在逮捕必要性方面列举了“社会危险性”的五种情形 •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隐匿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并且规定了“应当逮捕”的情形

•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逮捕程序的完善

1、“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形 • 对逮捕条件有疑问 • 嫌疑人要求当面陈述

• 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 •

2、规定了听取律师意见的环节

• 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 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羁押的必要性审查制度

• 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 • “一捕到底”向“必要羁押”的转变人民检察院。这项工作应该不仅要我们批捕部门要做,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后也会有这种情况。•

• 职务犯罪批捕期限这也因为我们现住职务犯罪批捕权交上一级批准的原因,如果说呼伦贝尔市院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要逮捕就得要到自治区院去。

• 在十四日 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

四、公诉制度的修改

这次修改涉及最多的就是公诉了因为之前我所提到的辩护人权利的扩大以及技术侦查的完善这些工作与公诉工作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主要说一下举证难度的增加、简易程序的调整和新增的特别程序。

1、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扩大及全部出庭的规定。比如说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定刑在三年以上要是符合新规定就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新法

旧法

适用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

(一)对依法可能判处三情形 充分的;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罪行,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事实没有异议的; 序没有异议的。

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

(二)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三)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是否应当出庭 出庭

2、控方举证的增加

以往我们向法庭支持公诉都是对定罪和量刑进行公诉进行举证。新刑诉法规定

• 第五十七条 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所谓程序公诉是指在被告人和辩护人申请非法证据排除,可以不出庭

(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要求审查侦查程序合法性的时候,公诉人出庭应诉,证明侦查程序的合法性,(证明侦查程序合法性)。• 最后我说一下新增特别程序

• 这次刑诉法修改增加了四个特别程序,在第五篇中规定的。也是我们公诉工作发生的重大变化。新刑诉法规定的这四种特别程序,对增大了公诉工作的工作量增大,对案件的审查要求更加细致,公诉部门的受案率也将大幅度增加。现有公诉人员的数量将会对工作开展带来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第二百七十一条 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是新刑诉法赋予我们公诉人的一项极其重要也是及其有意义的一项权利,公诉部门在具体实行中要要严格执行不起诉的程序,要开展社会调查、特别要认真听取被害人、公安机关的意见,也要认真听取未成年人家长的意见,确保效果;对适用附条件不诉的案件要做好考验期内的定期考察、回访、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等工作。

• 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

新刑诉法对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适当地扩大了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将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纳入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写出没收财产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

• 强制医疗程序

• 第二百八十四条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决定强制医疗。

• 去年好像公安有一个故意杀人的,后来因为嫌疑人是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做后也没处理,依据这个规定的话就可以作强制治疗了

• 思考:如何应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趋势?

• 侦查人员可能出现:

1、程序证人(57)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

2、量刑证人对于被告人的自首、或者有无其他从重、减轻的情节有可能到法庭说明情况

3、目击证人(187)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 技术侦查给检察工作带来的影响?技术侦查不仅对自侦工作会带来影响,对其他检察工作如批捕、起诉等多是有影响的,如何审查好技术侦查的证据,对我们也是一种挑战。技侦手段也不再是公安机关的专有手段,检察院在自侦案件的办理中同样被赋予了这个权利。电子证据的确立,自侦中技侦的合法化要求我们办案中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第三篇:新刑诉法实施对检察技术工作的影响

新刑诉法实施对检察技术工作的影响

作者:刘英杰 | 来源:中国检察网 | 更新时间:2012-8-27 22:51:18【字体:小大简繁】 210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内容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举证责任、鉴定制度、技术侦查措施、讯问活动等。检察技术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的重要部门之一,此次修改主要从四个方面赋予了检察技术部门更广泛的职能,同时也对检察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怎样把握好、履行好新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技术部门的职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反映突出问题,对我国检察技术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关于检察技术工作的新规定

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察技术工作的意义重大,即解决了长期困扰检察技术工作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简要归纳,新刑诉法直接涉及检察技术工作的新规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规定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电子数据不同于传统证据种类,其具有一体两面性,在采集、固定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具有变造性。新形势下,新刑诉法第48条对于证据种类的分类上作出了调整,明确增加了电子证据这个概念。高科技手段获取的证据被合法化,无疑为我们打击犯罪,固定证据链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新时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执法理念中走出来,科学执法,专业执法。电子证据的确立,自侦中技侦的合法化要求我们技术人员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若是对电子证据我们还不会操作,那势必会影响办案的效率甚至质量。因此,在人、财、物的保障方面,就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基本的电子证据的取证方法、数据恢复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增加专业的、专门的技术人员,配备先进的电子证据取证的常用设备和软件工具,电子证据的获取是电子证据进入证据行列面临的新问题。

(二)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

新刑诉法第121条、第157条中的“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在证据的分类中,鉴定意见是言词证据。鉴定人必须出庭就鉴定意见的内容接受控辩双方的口头询问和反询问。鉴定结果是一种“意见”而非“结论”,对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查,这就要求鉴定人员坚持以严格依法、客观公正、以人为本接受监督为原则的“阳光鉴定”,增强工作透明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改进和加强检验鉴定工作。

(三)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

新刑诉法第二章第八节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重大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根据侦查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对技术侦查适用的时间、范围、程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使技术侦查合法化, 检察机关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手段辅助侦查,通过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取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在收集固定证据方面的优势将显现,同时对职务犯罪嫌疑人将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技术侦查措施必将成为检察机关严惩职务犯罪的一大利器,这必将对检察机关侦查工作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技术的运用,特别是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检察业务将会如虎添翼。

(四)首次增加了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的规定

新刑诉法第121条明确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 “两录”工作从部门规制上升到法律层面,其重要性、严肃性和规范性有明显增强。

二、《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检察技术工作的影响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为检察技术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检察技术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检察技术工作的工作量将大幅上升

新法第48条将电子数据列入证据之列;第121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在第二章第八节中增设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共五个条文。按照新刑诉法的规定,明年重大犯罪案件也会纳入“两录”工作范围,录像次数、录像时长、工作强度比以往会有明显增加,技术部门原有一名兼职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这涉及到的各方面的工作一旦开展,必将会导致检察技术工作的工作量大幅上升,对检察技术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检察技术人员将明显短缺

新刑法增加的检察技术工作方面的内容,使得检察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检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硬件建设的步伐。不少基层院法医、司法会计、文检等传统门类人员空缺,电子证据、心理测谎、技术侦查新兴门类更是空白。没有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工作无法全面展开。对于同步录音录象高检院规定要全程录音录象录音录象且实行审录分离,而录制工作一般由检察技术人员负责。这使得同步录音录像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不是检察机关的关键岗位,人员配备难的问题更加突出。逢到案件全面铺开,没有专职人员,兼职录制人员人手少、调配难、业务能力不高严重影响了讯问的顺利进行。基层院根本无法调配出满足工作需要的录制人员。即使解决了人员数量问题,又会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案件办理密集期外,又会造成录制人员的闲置。由于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基本都是一人身兼数职,导致技术岗位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增加技术人员配备迫在眉睫。

(三)对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对技术侦查权、同步录音录像、电子证据等方面的规定,这些事项对技术部门来说是新增的课题,此前很少接触,这就要求检察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传统的相关业务,还要熟悉诉讼法律、证据制度、电子证据取证等方面的知识。

三、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的对策思考

新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技术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检察技术作为检察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在配合业务部门案件侦查、证据固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执法的规范化,科技强检、信息化工作的展开,以服务其它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以先进科学的方法推进整个检察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第一要务。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必须对新的形势给予充分、清醒的认识,重新认真分析技术工作的特性,加强检察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应用,在新的检察形势要求下对检察技术工作进行创新。如何发展、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检察技术工作的作用,工作如何实现超前式定位、跨越式发展,是新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目前的重要课题。为确保新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守执法规范。各基层院在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没有出台之前,一方面要积极的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加快对相关司法解释和操作性规范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各院检察技术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来细化和规范相关程序,。对整个检察技术从受理范围、委托受理程序及期限、工作方式、工作结果、工作管理、工作培训等进行统一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文可依。对信息化建设、技术协助及工作总结、培训等进行专门规定,使检察技术工作走向正规化、系统化,使新刑诉法相关规定具有操作性。

(二)适当调整检察技术力量的配备。为应对新法实施后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应对当前检察技术力量的配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各院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本院检察技术工作的特点,在充分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基础上科学的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人员配备,创造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对新进院的检察技术人才在工作上多鼓励、生活上多关心、教育培训上给机会、事业开拓上给平台,使他们感觉到被重视、被重用,在情感上滋生感恩之心,这样他们才会用心工作,工作起来会倍加努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在检察技术方面有特色、亮点的,要总结,要肯定;对检察技术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的,要给予重奖。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让检察技术人才真正感觉到在检察机关有奔头、有想头、有盼头,从而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影响和带动一批检察技术人才的产生。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热爱检察技术工作的优秀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的迫切需要。

(三)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基础设施。各级检察机关应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及时采购先进的检察技术设备,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对不符合新规定的设备进行升级和更新,以满足新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的需要。比如,配备必要的电子证据取证设备、心理测谎仪、便携式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等。

(四)加大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力度。各级检察机关要重视检察干警对新法的日常学习, 通过集中网络视频培训、视频录像自学、各部门研讨、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透彻学习新刑诉法修改的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另外还应邀请一些资深业务专家和法学专家,对技术干警进行集中性强化培训。加强对办案人员和检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同时开展模拟演练,让办案人员互相交流办案体会、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技术干警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使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和执法理念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五)完善和加强现有的检察技术,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多年来,传统的检察技术门类为检察业务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应当不断完善和强化。随着各个业务部门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精化,在准确和快捷的要求下,对技术的要求和依赖会日益严格和增强。但是根据目前的形势要求,检察技术工作重点在电脑网络信息化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运用上,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办案更加准确和快捷成为一条必然的途径。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更大范围内加大信息库建设,提高侦查人员运用高科技侦查技术,为提高执法办案水平提供强大保障。将科学技术充分融入检察业务发展中、充分应用于案件侦查和证据核实过程,真正具体地将技术和办案捆绑起来,提高侦查水平、办案质量和效率是当今检察技术工作新形势的最显着特点和强烈要求。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是目前被高度强调的检察技术工作,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此项任务。心理测谎、电子证据取证技术是新兴的门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工作力度,使其在办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工作作风。技术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阳光鉴定”的作用,使检验鉴定过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鉴定人员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以保障当事人有权参与到检验鉴定工作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及时获得全面、客观、真实的情况,为人民群众了解、监督检察机关检验鉴定工作开辟更加广泛直接的渠道,切实把整个检验鉴定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把严肃的执法过程变成贴近群众的工作方式,把规范的法言法语变成通俗易懂的表述,以便于民众直接监督,不断改进和加强检验鉴定工作。

刑诉法关于侦查措施规定中的两个问题

作者:朱孝清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更新时间:2012-9-4 23:05:43【字体:小大简繁】208

【学科分类】刑事诉讼法

【出处】法制网

【关键词】刑诉法;侦查措施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修改后刑诉法在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中新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一种监视居住方式;在“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中新规定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特殊侦查措施。有观点认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必须“符合逮捕条件”,且执行中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故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对符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不如直接逮捕,而没有必要使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另有观点认为,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侦查措施,法律规定其使用主体是公安机关,而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因而这两种侦查措施只能由公安机关使用,而不能由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使用。笔者试就这两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关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有无使用必要问题

修改后刑诉法将监视居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住处监视居住,一种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住处监视居住能一定程度地限制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但难以有效防止其串供、毁证,因为犯罪嫌疑人与家人共居一室,其家人完全可以协助实施串供、毁证等行为,故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意义不大(当然,如果犯罪嫌疑人家中只有他一个人,如裸官、异地交流的单身干部,在住处监视居住也有积极意义)。因此,对职务犯罪侦查有积极意义的主要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根据法律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可适用于两类犯罪:一类是无固定住处的,这主要是少数异地指定管辖的案件,少数异地的行贿嫌疑人等;另一类是特别重大的贿赂犯罪。从法律规定看,能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一是数量少;二是要求高,要“符合逮捕条件”;三是审批严,要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四是存在办案安全风险。

笔者认为,虽然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之一是必须“符合逮捕条件”,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仍具有逮捕所不能代替的独立价值:第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制措施。通过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如果获取了足以证明犯罪的证据,即可转为逮捕;如果万一犯罪不能构成,则可解除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种“往后退”比逮捕后“往后退”对犯罪嫌疑人和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要小得多。同时,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除符合免赔情形外,都要刑事赔偿,而对监视居住后撤销案件、不起诉的,目前尚无刑事赔偿的明确规定。第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比逮捕更利于促使贿赂等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侦查经验表明,对贿赂等犯罪的嫌疑人适于使用逐渐加温式的强制措施,而如果采取一步到位、直接逮捕的措施,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就往往“封口”,不再继续交代犯罪事实。由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在争取从宽处理的希望上要大于逮捕,因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挤清油水”,还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清退赃款,挽回国家损失。第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长于逮捕,对特别重大、复杂案件特别是某些窝案、串案,有利于缓解侦查羁押期限的紧张。此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还有利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在不对犯罪嫌疑人羁押的情况下降低对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措施的依赖。因此,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要依法该用就用、善于使用。

当然,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人身安全风险明显大于逮捕,它容易发生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等事故,故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无论是由公安机关执行还是检察机关配合执行,都要高度重视并确保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为此,要慎重选择监视居住的指定居所,使其能够保证办案安全;要为指定居所装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监控设备和录音录像设备,消除居所内部和周边一切不安全隐患;要培养、训练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管理人员,规范其监督管理流程,实现监督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对因疏于监督管理甚至玩忽职守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检察机关可以配合公安机关执行。既然指定居所监所居住对职务犯罪侦查有独特的价值,检察机关就应积极协同同级公安机关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建造符合侦查职务犯罪需要、由检察机关专用或保证检察机关使用的监视居住指定居所,并配备对讯问过程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设备,以保证依法使用该强制措施的需要。

二、关于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能否适用于职务犯罪侦查问题

修改后刑诉法在“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中,规定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侦查措施,即第151条规定的:“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刑诉法把这两种侦查措施规定在“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中,但它不属于技术侦查措施,而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措施。

隐匿身份侦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隐匿身份侦查泛指侦查人员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所有侦查(调查)活动,它以获取犯罪情报、证据为目的,但在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上,它既可以直接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也可以不直接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狭义的隐匿身份侦查指侦查机关出于侦查的必要性,经机关负责人决定,选派侦查人员或选定其他公民隐匿身份,采取接近侦查对象、深入犯罪组织内部、提供犯罪条件等方法获取犯罪情报、证据或抓获犯罪人的一种侦查措施,它与广义的隐匿身份侦查的区别在于,它仅直接针对侦查对象实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隐匿身份侦查,指狭义的隐匿身份侦查,它一般包括三种方式:一是贴靠侦查,即采取接近侦查对象的方法获取犯罪情报、证据;二是诱惑侦查,即对已有犯意的人提供犯罪条件或机会,从而在其实施犯罪时将其抓获;三是卧底侦查,即采取深入犯罪组织内部的方法获取犯罪情报、证据。该三种方式在深入犯罪的程度上,卧底侦查最深,诱惑侦查次之,贴靠侦查最浅;在行为方式上,贴靠侦查和卧底侦查都是通过直接与侦查对象打交道而获取犯罪情报、证据,而诱惑侦查则是通过提供犯罪条件或机会使侦查对象实施犯罪,从而将其抓获。

控制下交付,是指侦查机关在发现非法或可疑的交易物品后,在对物品进行秘密监控的情况下,允许非法或可疑物品继续流转,从而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人的一种侦查措施。

笔者认为,虽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这两种侦查措施的使用主体是公安机关,但它可以适用于职务犯罪侦查,其理由是:首先,它有法律依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适用本章规定。”这里的“本章规定”,指刑事诉讼法第二章关于侦查的规定,具体包括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侦查措施在内的各种侦查措施。其次,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的侦查措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0条规定:“法律应当为腐败犯罪的侦查活动规定适当的手段。这些手段在严重的案件中可以包括秘密侦查及窃听通讯。”这里的“秘密侦查”包括隐匿身份侦查。该公约第50条还规定:“为有效打击腐败,各缔约国均应当在本国法律制度基本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并根据本国法律规定的条件,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允许其主管机关在其领域酌情使用控制下交付和其认为适当时使用诸如电子或者其他监视形式和特工行动等特殊侦查手段。”由于我国已批准加入该公约,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就是为履行该公约规定的义务而规定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侦查措施的,因而没有理由把它们排斥在腐败犯罪侦查之外。再次,许多国家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用于腐败犯罪侦查。例如在美国,对于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除了采取查阅有关人员的财产情况外,还经常利用耳目收集破案线索和证据,派遣特工人员进行化装侦查等。在英国,根据有关判例法,在犯罪侦查包括职务犯罪侦查中,遇到常规侦查手段难以获取证据时,可以使用化装侦查、布设耳目等特殊侦查措施。在德国,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典》规定,对于严重犯罪包括公职人员严重犯罪,在采取常规侦查措施或技术侦查措施难以取得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侦查员卧底侦查、线人侦查等措施。在澳大利亚,对于某些隐秘型犯罪包括职务犯罪,除了可以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外,还可以使用线人或卧底侦查措施等。第四,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在以往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屡有使用。隐匿身份侦查适于用来侦查内幕性和隐秘性强的犯罪,而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犯罪没有直接的被害人,其犯罪行为有职务作掩护,行受贿双方通过权钱交易都得到了好处,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加上物证、书证少,外人很难了解并揭开其内幕,因而隐匿身份侦查就常用来侦查贿赂犯罪。如侦查人员通过隐匿身份,深入商品购销、工程发包、资源分配等活动之中,探知其送收回扣、手续费、好处费的“潜规则”、“行情”和具体证据;通过在有关领域物色“线人”、“信息员”等提供职务犯罪线索;通过物色特定人员靠近行贿人,探知其行贿的真情;通过公安机关物色人员在看守所对侦查对象搞“狱侦”等。控制下交付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也有使用,如检察机关通过被索贿方获悉某公职人员向其索贿的信息,就让被索贿人应约去交付财物,检察机关就在他们预定的地点落实秘密监控措施,并在他们交付财物时获取犯罪证据或者人赃俱获。

综上所述,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用于职务犯罪侦查,既有必要,也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我们不应人为地划出“禁区”,设置障碍。

当然,检察机关使用隐匿身份侦查措施,一般不像公安机关那样,采取打入犯罪集团内部、诱惑侦查等方式,而是采取短期介入的方法;在介入的程度上,一般也不会太深,因而不大可能采用“可能危害公安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实施“诱使他人犯罪”的行为。但尽管如此,还是要严格遵守法律的限制性规定,一是必须为了查明案情,二是必须基于侦查上的必要性,三是必须经检察长批准,四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

【作者简介】

朱孝清,单位为国家检察官学院。

第四篇:修改后刑诉法对自侦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修改后刑诉法对自侦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是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修改条文逾百条,在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都有重要完善。新刑诉法明确树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理念,强化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新刑诉法倡导的人权保障理念是对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根本性价值在刑事立法中的具体体现。伴随着人权保障理念在刑事立法领域的树立,特别是通过规范刑事司法行为的程序法加以明确规范,对今后侦查工作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应对。

一、新刑诉法对自侦工作的影响

(一)严格化的证据规则,提高了搜证要求

新刑诉法要求对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职务犯罪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要求自侦部门工作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必须严格按照刑诉法的相关规定,告知其权利义务,全程录音录像要求侦查人员严格讯问方式方法以及讯问措辞,不能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供述及证人证言。

非法证据排除使得检察机关侦查取证工作面临了巨大挑战。证据的合法性既包括程序要合法也包括实体要合法,获取证据的手段、获取程序要合法,否则的话就会被当作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对于职务犯罪来说,尤其是贿赂犯罪突破案件主要依靠的事言词证据,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无疑成为涉案者为逃脱法律追究的一个重要的辩护理由。通过政策攻心、法制教育等手段摧毁犯罪嫌疑人的心底防线使其交代罪行,是检察机关在处理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犯罪时最常用的手段,而新刑诉法禁止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使得侦查部门只能在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时,才可对案件有细致的了解,否则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将自侦部门的政策攻心、法制教育等手段狡辩成威胁、恐吓,最终使得证据予以排除。因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侦查的手段、环境、方式、办案人员的语气语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

(二)辩护制度的完善化,强化侦辩对抗性

新刑诉法对于辩护制度的修改主要有四点:一是辩护人参与诉讼的时间提前。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侦查机关应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二是委托辩护主体扩大。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近亲属也可以代为委托辩护人。三是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将原来的范围扩大到部分精神病、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四是律师会见等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持“三证”即可会见犯罪嫌疑人。

在自侦案件的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普遍存在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而律师在侦查阶段就可以以辩护人的身份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使其参与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辩护、代理环节极大提前,因而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全程几乎都要面对辩护人的监督。在以往自侦案件办理中,办案机关突破案件的最佳时机就是对犯罪嫌疑人讯问初期,而如今在这一阶段,律师的提前介入,使得犯罪嫌疑人有了律师帮助,无疑是给犯罪嫌疑人打了一针强心剂。犯罪嫌疑人可能因为律师提供的法律专业知识,在面对侦查人员的讯问更加镇定从容,提高其辩解能力,大大的加强了犯罪嫌疑人对抗侦查的意识,而且法律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犯罪嫌疑人可以充分运用沉默权,对一切有关犯罪的问题拒绝回答,或者避重就轻,只交代自己最轻的或者与犯罪无关的问题,以逃避法律制裁,使案件的突破难度加大。再者律师会见不被监听,对于缺乏职业素养、预谋不法行为的律师缺少监督,不可避免地有些律师为了帮助犯罪嫌疑人逃脱罪责,就会为其出谋划策,为犯罪嫌疑人如何供诉辩解提供意见。特别是新刑诉法赋予律师的申诉、控告权,使得检察工作中稍有不符合诉讼程序的行为,就会给律师以口实,使得侦查工作处于被动,这无疑给检察院的侦查和审查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三)细化了强制措施条件,加大了采取强制措施的难度 一是对取保候审进行修正完善。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九条、第五十三条和第七十条对取保候审制度的条件明确、范围扩大、相关义务和保证金问题都作了新的规范。二是细化了监视居住条件。严防监视居住制度异化为变相羁押,同时完善被监视居住人的监督手段和刑期折抵。三是逮捕、拘留和审查逮捕的程序规范,明确逮捕条件和羁押告知义务,将必要性审查制度严格化,使侦查羁押措施在更加规范的法治轨道内健康运行。新刑诉法就强制措施的条件、程序等进一步细化、规范化,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条件更加苛刻,对传统的通过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为办案争取时间、辅助案件突破提出了挑战。

(四)侦查监督进一步强化,约束了自侦行为

侦查监督的强化主要体现在羁押必要性的严格审查上,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程序,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为强化对羁押措施的监督,防止超期羁押和不必要的关押。在对侦查活动监督中,对被采取羁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要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发现不应当继续羁押的,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变更强制措施就可能使侦查部门无法控制犯罪嫌疑人,不利于证据的收集。

二、自侦部门如何更好应对新刑诉法的规定

(一)要扎实充分地做好对自侦案件的初查工作。新刑诉法对禁止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律师对案件的辩护、代理环节极大提前,使得现行的职务犯罪侦查理念及侦查模式不能适应新诉讼法的要求,在适应新刑诉法的过程中,除了要树立“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与程序兼顾”的观念外,对于传统办案方式中将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作为突破案件关键的做法要予以摒除,要逐步树立依靠正面接触、讯问前的秘密调查及科技手段和技术侦查获取证据突破案件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依靠秘密调查和技术侦查,巧妙运用侦查谋略迫使涉案者自乱阵脚,露出破绽。在新刑诉法背景下,由于辩护律师的介入已经提前至侦查阶段,使得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全程几乎都要面对辩护人的监督,律师享有充分的权利对抗检察机关。为有效查处犯罪,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侦查工作中心应适当前移,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前,要做好相应的调查、侦查、取证工作,要更加重视立案前的自侦案件的初查工作, 一旦出现直接与案件相关的物证、书证等证据,必须高度重视,快速收集、查扣,以防毁灭转移。将相当一部分物证、书证、甚至言词证据予以固定。在自侦案件初查期间,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状况下,做好充分准备后,再立案进入侦查阶段,会使得侦查工作更加快速、有效。

(二)勤于专研讯问手段,严格规范审讯过程

新刑诉法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重大、复杂案件,传唤、拘传的时间可延长至24小时,传唤和拘传时间的延长为第一次讯问争取了时间,缓解了自侦部门拘留前办案时间紧张的压力,但即便时间有所延长,只有重视讯问技巧、提高讯问水平,才会真正解决审讯难的问题。为充分利用新刑诉法关于拘传24小时的规定,在目前审讯工作中自侦部门应提前准备、摸索规律,研究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心理情况,研究如何科学安排审讯时间、确定和规范犯罪嫌疑人必要的休息和饮食时间及场所,把握审讯工作的最佳节奏,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突破案件和固定证据。与此同时必须注意的是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在审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一是要严格遵守提审讯问制度,规范办案工作区及看守所录音录像硬件配备及人员配置,对讯问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严格遵守看审分离和审录分离等规定,消除犯罪嫌疑人翻供、串供的可能性。

(三)适时灵活的运用强制措施

修改后的刑诉法对监视居住和逮捕等强制措施有了较为细化的规定,立案后首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既是检察部门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又是决定案件成败的关键。侦查人员既不要寄希望于犯罪嫌疑人能作有罪供述,但又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要充分运用已收集掌握的证据,打消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摧垮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对犯罪嫌疑人的言行和细节要多留意,多观察,多研究,从而发现新的线索和取证方向。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大胆适时地对其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改变讯问环境,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四)转换侦查模式,充分运用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技术侦查权

首先,新刑诉法规定了禁止自证其罪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得合法证据的获取难度大大的增加,技术侦查手段的补充又为证据的获取提供了新途径。检察机关在立案后,对于重大贪污、贿赂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批准手续,可以由检察机关决定采用技术侦查手段,并交由执行机关执行。因此,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时,应当善于运用技术侦查手段的决定权,并与相关执行部门取得联系,相互配合,通过执行部门麦克风监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像、邮件检查等方式直接而快捷地收集犯罪证据,增强自侦部门获取客观证据的能力,减少对口供的依赖。其次,检察机关在证据的获取方面,要兼顾实体与程序合法。在侦查工作中,要保持与律师及其它司法部门的联系,尊重并听取意见,及时纠正自身自侦案件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要善于借助律师的作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说服教育工作,以实现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进而对案件的侦查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对于律师的申诉、控告,要予以重视并妥善处理,以确保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也有助于维护检察机关的形象。自侦部门完全可以在表明检察机关对律师职业和权利尊重同时,提出要求其行业自律的建议,对少数律师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通报,对个别律师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依法处理。

尚义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综合科 郭朝辉

2013年11月20日

第五篇:刑诉法修改对公诉工作影响及对策范文

刑诉法修改对公诉工作影响及对策

作者:黄鸿远

时间:2012-05-08

正义网

此次刑诉法修改,对公诉而言,新刑诉法恢复了卷宗移送制度,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增设了庭前预备会议,设立了关键证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对简易程序进行了重大修改。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立法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执法者的一次全新挑战。新刑诉法对检察机关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强化自身监督制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行使国家追诉权的公诉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是我们每一名公诉干警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此次刑诉法修改涉及公诉工作的主要方面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充分体现

此次刑诉法修改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但以下四条已经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实质和内核:一是新刑诉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举证责任:“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二是第五十条规定了“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同时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确立了不得自证其罪的权利。三是第五十三条规定了证据确实充分的三个具体标准,即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的事实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四是继续保留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规定,集中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成分。

(二)律师阅卷制度的改革

此次刑诉法修改对于律师阅卷问题,在第三十八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其对1996年刑诉法的修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阅卷的范围从以往的部分材料扩大到案卷材料。新刑诉法规定,无论审查起诉阶段还是审判阶段,辩护律师都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二是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上述案卷材料。此外,为了防止有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材料不被移送,第三十九条还规定:“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这就可以使辩护人全面掌握不利和有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材料。

(三)对公诉案件的庭审细化了要求

在公诉案件庭审方面,对于检察机关具有影响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第一百八十七条增加了证人、警察和鉴定人出庭的规定;二是第一百九十二条增加了专家证人出庭制度;三是一百九十三条在完善一审程序时增加了“量刑”内容,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四是第二百零八条、二百一十条扩大了简易程序案件的适用范围规定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取消了简易程序案件可以不派员出庭的规定。

二、刑诉法修订对公诉工作的影响

(一)证据制度的修改对公诉人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方面,新刑诉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调查核实权,如何妥善处理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都对公诉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大公诉人的工作量。此外,基于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第五十七条规定“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这就需要公诉人进一步研究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方法。

而在证人、鉴定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方面,虽然新刑诉法在第一百八

十七、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了证人、鉴定人和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条件以及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但是对于公诉人而言,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证人出庭作证加大了指控犯罪的难度,尤其是当证人在法庭上直接面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询问和质证的压力时,如何实现良好的庭审效果对公诉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鉴定人和专家证人都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特殊群体,因此,在询问鉴定人和专家证人时,公诉人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工作中逐步实现公诉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

(二)律师办案制度的修改增加了办案的难度

此次刑诉法在律师办案制度方面吸收了08年实施的新律师法的精神,在律师会见权、律师自行调查权、律师阅卷权等方面,较现行的刑诉法有突破性规定,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这意味着,控辩双方的关系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然而这对检察机关公诉工作则意味着一次全新的挑战,而对公诉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控方证明的难度。新刑诉法中涉及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程序的第三十八、三十九条的规定,从总体上看,是扩大了辩护方的权利,从而限制了控诉方的权力。在新刑诉法实施前公诉机关尚可以以刑诉法为上位法、律师法为下位法为由拒绝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但新刑诉法实施后这个“挡箭牌”将不复存在,也使侦查、公诉机关所掌握的证据材料,从现有刑诉法所规定的“半公开”状态变为“全面公开”状态。而随着辩护方权利的扩大,控诉方和辩护方的力量对抗也就从表面上的平等向实际上的平等迈出坚实的一步,进而使控辩双方的对抗性进一步增强。新刑诉法第四十九条还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这也就意味着辩护方不承担相关的责任,这样必然增加控方证明的难度。

二是增加了固定证据的难度。在案件侦查和审查起诉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由于不了解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对哪些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获取了哪些证据,因而不敢轻易翻供翻证。而新刑诉法赋予了律师更充分的会见权、调查取证权和阅卷权,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可以查阅侦查机关移送的证据卷材料,因而可以知悉案件的全部证据及全案的证据弱点、薄弱环节。同时,律师还可以提前了解案件相关证人的证言或者其他同案犯的供述。这样一来,为律师在犯罪嫌疑人和证人之间、犯罪嫌疑人和同案犯之间进行串供提供了条件。通过串供或者其他的措施,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翻供,从而给公诉机关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少数素质不高的律师如果对犯罪嫌疑人、证人稍加“点拨”或暗示,犯罪嫌疑人、证人就有可能翻供变证,造成言词证据的稳定性减弱。职务犯罪特别是行受贿这种对合性犯罪往往主要靠言词证据定案,言词证据本就稳定性差,犯罪嫌疑人、证人如果翻供变证,必然增加固定证据的难度。

(三)简易程序全部出庭将大量增加公诉人的工作量

新刑诉法在某种程度上将现行的简易程序和被告人认罪普通程序案件简化审程序加以合并,这样做将有利于提高庭审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弥补检察机关对于适用简易程序案件庭审活动监督缺失等问题。但是,它给基层检察机关带来的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人力、物力和案件量如何匹配、怎样提高诉讼效率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基层院而言,简易程序和简化审程序案件占到绝大多数,如果每个案件都要出庭,案多人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公诉机关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执法理念

刑诉法的修订是我国法治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以及对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保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明文规定,对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以及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检察机关应当积极适应,更新执法观念,认真执行法律规定,迎接挑战。首先,要更加注重程序正义。在追求实体公正的同时,更要重视程序正义。但长期以来一些执法人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观念在办案中还是存在。程序正义要求公诉人严格按照法律的程序行使,人们诉讼于法律不但要求结果公正,更希望程序正义。其次,要更加注重人权保障。人权保障的理念要求我们要注重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公诉机关在审查起诉时,不仅要仔细审查那些导致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罪重的证据,更要仔细审查那些将导致犯罪嫌疑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全面、客观、公正地审查全部证据。再次,要更加注重尊重律师工作。一个国家法治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律师参与诉讼的程度和实际效果来体现的。检察机关应当为律师行使职责提供方便,相信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加强与律师的沟通和交流,赢得律师对检察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公诉人确保律师权利的实现,就是对律师工作的尊重,就是对刑诉法的遵守,就是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推动。

(二)苦练内功,提高公诉人业务素质

一方面全面学习刑诉法修正案的相关法条,深入探究法条的学理解释,正确把握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认真领会立法意图,通过公诉实践逐步实现公诉理念的转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针对公诉人的实战培训,提高庭审交叉询问技能,妥善处理庭审调查中证人证言、证据发生的各种变化,全面提高掌控庭审局面的能力。

(三)加强与侦查机关配合,强化证据意识

刑诉法的修改对侦查、公诉机关收集、整理和审查证据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审判前侦查结论的不确定性增加,需要通过继续侦查随时提供指控犯罪应有的证据。这就要求侦查和起诉方进一步协调关系,形成合力,尤其是侦查必须围绕起诉指控的需要进行,侦查机关必须准确全面地提供指控所需要的证据。因此,要以刑诉法的修改为契机,加强与侦查机关的联系,及时互通情况信息;对重大复杂案件,公诉机关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指导侦查机关依法全面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各种证据;强化证据的完善、固定工作,防止翻供翻证,及时发现并堵死证据中的空隙、漏洞,提示侦查机关补强完善证据;强化案件动态监控,注意收集串供、转赃等再生证据,发现并掌握律师介入后出现的翻供翻证及其他不正常情况,提高办案人员审查、分析、判断和运用证据的能力;加强侦诉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出庭公诉、指控犯罪的能力。同时,公诉机关要切实改进目前的证据结构,逐步降低言词证据的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提高实物证据的比重和地位,通过降低言词证据的比重,使犯罪嫌疑人翻供、串供的负面影响自然降低。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侦查机关更高的侦查水平以及侦诉机关之间更强的协调能力。

(四)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

一是针对第五十四条至五十八条,建议“两高”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对“非法方法”进行列举,对“严重影响司法公正”进行诠释;对形式非法、陈述内容自愿真实的言词证据如何处理进行判定;公诉方要求侦查人员进行合法性说明,如何进行,是否与非法证据排除的司法解释接轨;以及对有权要求侦查机关提供其他证据证实侦查行为合法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二是证人保护制度在检察机关如何实现,什么条件下依申请而保护,什么条件下实现主动保护,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措施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究竟有哪些方式和措施等等,需要进一步更为明确的规范。三是针对简易程序全部出庭的情况,建议区分情况采取出庭支持公诉和出庭旁听庭审两种形式,或者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允许检察机关派一人出庭。

下载新刑诉法实施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刑诉法实施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刑诉法的影响范文合集

    新刑诉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影响新刑诉法从原来的225条增加到290条,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刑诉法,突出保障基本人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多项具体规定中贯彻这一原则。在辩......

    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

    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笔者在控申部门工作近十年,控申部门的工作虽然做了不少,但是也发现其职能定位上存在问题。如前几年为了评比“文明接待室”,其工作重心和精力......

    新民诉法对民行检察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探析[本站推荐]

    新民诉法对民行检察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探析 新的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施行。民诉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依......

    对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审议意见

    关于对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审议意见 一、强化思想认识,全面推动控申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要教育干警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组织协......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新刑诉法实施近一年来,对于更好的规范反贪案件侦查活动、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反贪实务中新刑事......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项目研究背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准......

    新刑诉法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应对

    新刑诉法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时间:2012-07-16作者:姜涛 王伟来源:正义网《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对我国推进社会主义......

    试析修正后的刑诉法对基层检察技术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试析修正后的刑诉法对基层检察技术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梁全 王晟明编辑:studa1211 论文摘要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对基层检察技术工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