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村盲目撤点并校

时间:2019-05-13 04:3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治理农村盲目撤点并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治理农村盲目撤点并校》。

第一篇:治理农村盲目撤点并校

治理农村盲目“撤点并校”应以百姓需求为本

日前,教育部出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征求意见。与以往教育布局调整的政策相比,这次意见稿的最大政策指向在于,突出对盲目“撤点并校”问题的关注和治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村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不断下降,由此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从其初衷而言,学校撤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利于更好地满足百姓教育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在一些地方偏离了政策初衷,走了样变了形。

从近年来陆续暴露出来的学校撤并问题来看,有的地方罔顾本地实际和偏远地区特殊性,在撤并上搞“一刀切”,片面追求学校数量少、规模大,在实施上搞大跃进式的“一步到位”,不留下过渡和缓冲的空间,人为造成了混乱和紧张。有的地方打着整合教育资源的幌子,暗地卸包袱,借撤并之机减少对学校的管理并减少教育投入,出现“交通越不便、撤并力度越大”的怪象,甚至强行撤并,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这些撤并问题的后果,正如意见稿已经指出来的,导致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并带来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足、一些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对撤并尤其是盲目撤并“后遗症”的认识和反思,也是一直以来群众意见的普遍反映,体现了教育部门正视现实、呼应民意的责任担当。

正视问题固然可贵,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破解问题,让老百姓满意。剖析撤并问题的症结,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对接百姓的教育需求,没有尊重群众意愿,为撤并而撤并,结果导致不该撤的撤了,百姓反对撤的也撤了,撤了以后又不能提供让人满意的教育服务。因而,不管是治理盲目撤并的“后遗症”,还是预防这类问题发生,都应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立足百姓教育需求这个根本来谋划实施。

从意见稿来看,相关对策体现了对百姓需求和意见的尊重。比如在治理撤并“后遗症”方面,提出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应当恢复,寄宿制学校要配备各项基础澡堂等设施和管理后勤人员,采取措施保障校车安全,满足学生的乘车需求。在防止盲目撤并方面,提出如有多数家长反对不得强行撤并,明确“就近入学”具体标准,规定农村学生上学步行或乘车时间不超过40分钟。类似这些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还需通过征求意见充分吸收民意,进一步调整完善,更需各地各部门的通力协作、认真落实,在学校撤并问题上兴利除弊,让农村娃的上学路更加顺畅,让农村教育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第二篇: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

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学校布局的调整成为区域教育发展中经常性的工作。但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泛进行的以“撤点并校”为导向的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造成的大量的校舍闲置,引发出诸多新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撤点并校

现状

问题

解决方案

因地制宜

前 言

一、农村学校撤点并校背景

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 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等等,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推行了10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

概念界定:撤点并校,特指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的原因

首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因此产生了撤并乡村学校的需要。

其次、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的办学格局,村小布点分散,乡村学校大量小规模地分散零星分布在各个村落中,数量大,规模小,随着生源的减少,一些学校生源不足,办学难以持续。

第三、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大,很多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相对较差,致使很多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往城镇小学读书,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

最后、移民潮,随着人口大量转移,农村学龄儿童大量减少,一些偏僻山区的学生数量减少更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为了方便其中一部分人将子女带在身边就进在城市上学,农村生源减少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村人口也相应减少。预测在未来30年里,我国将继续保持这个趋势,农村常住人口每年将减少1100万至1300万不等。到2034年前后,我国农村将剩不到4亿人左右,且还大部分集中在乡镇核心区。从有关调查看,山区人口减少的速度更快。甚至国家给乡村投资越多,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也越快。

多年前为了普及教育,建了不少乡村学校。近几年又强调教育资源整合,撤并了不少乡村学校,许多校舍(一些使用时间还不到十年)废弃或改作它用。教育资源整合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受到很多教师的支持,但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一些小学生只有八、九岁要走十多公里甚至更远的路才能到校,还要学会生活:洗衣服、蒸饭、打开水……很是可怜,也加重了乡村农民家长的经济负担;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背井离乡而荒废土地,到学校附近租房照看孩子。

三、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现状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因此国务院在2001年5月出台了关于“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的政策要求。

这种国家倡导,政府行动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减轻村舍办学的负担,节省一定的教育支出,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撤并后的学校绝大多数设在乡镇所在地,学校服务半径相对过大,致使许多低龄入学儿童难以做到就近入学,也使许多儿童在本应入学的年龄段推迟入学时间。很多小学生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如此年纪就离开父母独自住校,个人日常生活全靠自理,其困难可想而知。而且寄宿的学生开销很大,诸多费用一年下来至少近万元,这对一个普通村民家庭特别是贫困山区家庭来说是不堪负重的。另外自小就寄宿学校远离家庭成员的关怀与照顾对学生心理与精神方面的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加大对乡村学校锐减问题的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统计:2007年与1996年相比,全国小学数量从64.6万所减少到32.01万所,减少一半还多!招生人数,从2524.66万人,下降到1736.07万人,减少了 788.59万人;在校生从 2

1996年的13615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10564万人,减少3051万人”。

现存小学学校数(万所)***025全国撤点并校后现存小学学校数据表***420062008年份

2006年6月,教育部先后发出两个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同时,为加强西部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年《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展开来。

社会对乡村学校撤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尚未太多关注,对此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通过对此题目的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唤起社会对农村学校问题的关注,并形成相关研究理论,以弥补该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

四、乡村学校撤并过程中产生及隐含的问题

一、教育费用骤增,家庭难以支撑。

主要表现在:一是并校后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合计每年数千元的开销。二是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租房费等开支。三是由于寄宿费用太高,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走读上学,但由于路途较远,又要承担交通费等费用。上述这些支出对于不少贫困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二、就学路途较远,且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地区在布局调整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学生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盲目撤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导致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些山区学生到学校要爬崎岖的山路、趟过深长的塬沟,既费时又危险。有些地方交通虽然便利,学生能够乘坐交

通工具走读上学,但是很多乘用车都是农用车,即使是客车,不少也没有达到安全要求。安全问题成为家长和学生的一块心病。

三、新校问题复杂,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衷之一是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办学质量,但事实上,一些学校合并后教学质量仍难尽如人意。一是在调整过程中由于部分地方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学校并没有相应扩建新校舍、新实验室、新宿舍等,导致班额过大、教学资源紧缺,不少合并后的学校班额都在5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七八十人。过大的班额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布局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多教师都来自被撤并学校。由于编制限制、不合格教师清退难,优秀师资补充依旧困难。三是农村教师负担过重也是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这导致农村教师负担过重,很多老师要上4—5门课,周课时在20节以上。在寄宿学校很多教师还要承担或参与学生生活管理。

四、学校条件有限,影响学生学习。

虽然布局调整后学校条件得到改善,由于成立时间短,经费紧张,因此,很多学校生活设施并不健全,给学生生活带来困难,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一是很多学校生活设施不健全,给学生生活带来困难。如小学生寄宿面临洗衣服、洗澡、就餐等难题,一些学校甚至连热水都无法提供。二是很多学校缺少专门的运动场、语音室、实验室、微机室等设施,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三是一些学校校舍简陋,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学校周边网吧、歌舞厅较多,治安环境较差,也使学生和家长产生畏惧心理。另外,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如此年纪就离开父母独自住校,个人日常生活全靠自理,其困难可想而知;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其困难与麻烦就更为严重。由于长期寄宿在校,许多原本应该从事的农活,此时也不用再去从事,这对于乡村学生劳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欠缺的,也是一种剥离学生乡土情节的不当举措。

五、增加了学校管理难度与教学压力。

就“校方”而言,一是增加了合并校的管理难度与教师工作量。学生数量的剧增与寄宿规模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也为学校管理带来困难。教师们既要备课、上课,还得做饭并管理学生生活,其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超乎人们的想象。另外,由于小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较大,在相对封闭的寄宿学校环境中,来自地域不同的学生常易滋生矛盾,人格羞辱、语言要挟、分派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增加了校方的管理难度。二是加速恶化了被撤并学校的变迁状况。随着一些村小的停办与撤并,原有学校的财产管理与利用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其动产可能已得到相关处理,但其不动产的管理却很

不理想,大部分不是闲置废弃就是迅速废弃,要么就是无故被私人窃据。

六、会带来更为深层的乡村文化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

撤并村校还会带来更为深层的乡村文化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可分割,乡村会因为有学校变得更加完整,村民也会因为自己的学校而感到自豪。学校和村民、和乡村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群落。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关于撤哪个村的学校,把学校并到哪里,邻近几个村常常为此发生冲突甚至械斗,说明村民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撤点并校对村民来说也很无奈,学生确实太少了。昔目引以为豪的学校成为村民的内心之痛。

五、如何规避因学校布局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现有情形下,调整并完善当前我国乡村中小学校布局是必需的,因此,其问题主要不在于争论是否需要调整,而在于要思考如何进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直接涉及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顺利进行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1、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是国家、地区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而做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谋划与决策,因此,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严肃、准确和科学。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变动的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和城乡人口分布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准确预测学龄人口变动趋势是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前提。学校的裁撤、合并,既要考虑到区域内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也要考虑到地方的文化特点、民族状况、人口流动和产业结构等问题,不能搞一刀切,必须进行科学研究、科学规划、科学决策,避免盲目、草率和非理性的调整行为。

2、政府部门必须继续安排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专项经费,特别要重视撤点并校后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与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实行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特别要加强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同时提出要合理核定农村中小学校编制,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工作,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

3、切实保证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由于政府加强了乡镇中心学校和县城学校的建设,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都比原来分散在下面村屯的教学点要好得多,促使更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镇的学校就读。学校布局调整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考虑到未来学龄人口的波动与学生入学的实际困难,对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学生居住较为分散的地区而言,村小和教学点这种办学模式仍是有效的。

4、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虽相对集中,但从现状来看,其整体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巩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果的根本所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坚持并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用超常规方式保证农村急需师资的来源。同时,大幅度提高农村,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其幅度应达到足以挽留、吸引优秀师资安心扎根从教的程度。此外,应加强农村学校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要做到全员、全方位、长时间、高频次培训。与此同时,应建立不合格教师有效退出机制,积极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可在编制、待遇、晋级等方面提供特殊政策。

5、建立相应补偿制度,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资助的力度

现在所免除的教育费用在整个家庭教育开支中仅占一部分,针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贫困的现实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家长负担加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随着新机制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实行,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的力度,对这些学生从实行全免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过渡到“义务教育全免费”,即不仅完全免收学杂费和免费给这些学生提供教科书,而且还应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的范围,免费给这些学生提供寄宿、伙食、校服、交通补助等,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面临的经费困难问题。

6、制定农村学校基本标准,保证农村学校建设质量。国家有必要制定“农村学校质量标准”,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硬杠杠”。“标准”至少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校舍建设的标准;二是周边环境标准;三是学校软环境建设标准;四是非教师岗位标准,如对生活教师、保安人员配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7、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学校应从寄宿的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寄宿生的需要。一是晚自习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外,可组织学生看电视、读书看报、下棋、进行各种体育比赛等;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由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如组织艺术团、科普活动小组、各种兴趣小组等;三是开展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

法制讲座等活动,让寄宿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为此,学校应提供更多适合儿童的读物,并且增加儿童的体育娱乐设施,增添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及生活上的乐趣。

8、重视寄宿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寄宿生心理发展档案,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治寄宿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9、针对有些地方不切合实际的撤并,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小学要在方便就近入学、不影响普及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撤点并校。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时,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对必须保留的小学和教学点,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要进一步规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程序,撤并学校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倾斜。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寄宿制小学检查管理制度,从学校设施建设、生活条件(包括住宿、饮食、卫生等)、文化娱乐、教育质量及安全工作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各地对原来确实不具备撤并条件但已完成撤并工作的学校,要及时采取特殊倾斜政策加以扶持,促其尽快完善,全面做好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人事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核定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专职生管老师编制,以保证有足够的师资对寄宿制小学进行规范化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协调帮助解决学生往返家校的交通车辆问题,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六、结论及意义

据分析,在现有情形下,当前我国乡村小学校布局的调整与完善是必需的,问题主要在于如何进行调整。为确保当前我国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避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地进行布局调整。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来探讨。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社会对乡村学校撤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尚未太多关注,对此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此项目的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唤起社会对乡村学校问题的关注,并形成相关研究理论,以弥补该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教育事业尤其是乡村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从而引起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并努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6月

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2009年08期 王宏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八年之痛》,南方农村报 2009年04月01日 寇莉敏《评:农村学校撤并如何走出两难境地》,南方日报 2009年04月03日 范先佐 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中国教育先锋

范先佐 郭清扬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研究》 2009年01期

秦玉友 《农村被撤并学校用地处置问题研究》,《教育研究》 2009年21期 马振海《学龄人口波动与农村小学布局》,载《决策探索》,2000年

《特别关注•撤点并校:相关政策——哈尔滨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通知》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目的———基于中西部地区6 省区38 个县市177 个乡镇的调》,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课题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年 7 月 《麻雀”消灭后怎么办?农村学校撤并弊端凸现》2009年4月南方日报(广州)《陕西“空壳”乡村学校调查报告》,《求是》2009年第16期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996——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致 谢

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石方军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

吉龙龙

2011年7月于河南师范大学

第三篇: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杨长友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20 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国家义务教育工程,为农村学校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到90 年代中期,我国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校”,保证了农村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一村一校”的学校布局满足了孩子不出村就能够接受学校教育的愿望,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有了新的课题要面对,为了促进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2000 年开始,我国先后颁布多个政策文件,主要采取以“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 为主的策略,即将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点进行横向合并,并以学校食宿条件的完善和校舍、设备的更新作为配套措施,来推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实施。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在这一系列政策推行十多年以来,成绩伴随着问题让农村教育问题重新成为了关注的热点,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要“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叫停了运行十年有余的本轮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即学者所言的“后撤点并校时代”。本文以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近十年的文献研究为主,对农村撤点并校问题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实现对农村撤点并校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撤点并校 农村 区域均衡发展

一、撤点并校政策的提出及其实施现状概述 “撤点并校”政策指的是撤掉教学点(一般为四年以下,通常设在偏远村寨)将几个小学校合并成中心学校,其目标在于扩大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点并校和举办寄宿制学校是中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集中资源办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政策。2001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改革。将农村一些规模小、学生少、教学质量低的学校撤销,统一合并成乡镇学校或中心学校。,撤点并校运动试图通过裁撤规模小、质量差的乡村学校,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以此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农村撤点并校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理由,以让农村孩子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设想,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撤点并校政策的出发点是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同时,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校际间教育均衡。

据2005 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4 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 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3.17 万所, 初中973 所, 共计减少中小学4 万多所。

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量农村小学被撤并,村小数量急剧减少。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自撤点并校政策实施12年来中国的小学由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而被撤并的学校中绝大部分为农村小学。

据21 世纪教育研究院报告,2000年到2010 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 所小学、30 个教学点、3 所初中,几乎每过1 小时,就要消失4 所农村学校。与此同时,10 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 万人,减少了37.8%;农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 万人,减少了26.97%。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减少了约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减少了11.5%,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2001年之后启动全国性的学校布局调整,其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大规模减少。2000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44.03万所,2010年为21.09万所,减少学校数合计22.94万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大大超过了学生的减幅。

二、国内对撤点并校问题的研究现状 从文献分析来看,我国学者对于撤点并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政策实施的理论基础或者政策实行的目的解读:有学者从人口分布变化以及教育资源这两个角度来重新解释“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单丽卿,王春光,2015)认为“撤点并校”的实质是以取消村小的方式来实现中心完小的教育改善,“撤点并校”政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偏离了“均衡发展”这一目标,强调要对总体的教育发展理念进行反思,并从制度层面清除限制教育发展的障碍。也有学者从城市化和计划生育使农村生源减少,从而导致村小布局结构不合理,同时也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均衡发展而提出来的撤点并校,对农村分布较为分散的教学点进行合并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张希亮,2013)。也有学者对比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类似于教育资源整合的举措(樊涛 曲铁华,2014)来对比分析我国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与撤点并校的政策基点,并且认为,要想合理有效的进行整合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对于撤点并校中的主要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立场不同,关注点各异,从学生和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很多学者认为撤点并校的初衷和其实际带来的效果有相悖的地方,认为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使“上学难、上学苦”的问题加深,使学生辍学率上升。(袁金茹,2013)有学者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对农村的积极影响等角度支出撤点并校促使乡村文化中心—村小的没落,在一方面使得文化上移,另一方面促使农村孩子缺乏对乡土情怀的深切感受,从而在乡土文化传承上出现了困境,同时也影响了乡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认为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区的差异以及地方特点,导致很多不合理的撤并。(杨爽 王海英,2013)(李博 司汉武,2013)(冉娟 张铭凯,2011)也有学者从实际出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的过程中,存在着脱离当地实际情况一刀切的现象,造成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难。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滞后,学生吃住的条件难以保证,寄宿增加的费用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无计划的盲目撤并,使得大量农村学生涌向中心学校,给中心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班额现象极为普遍。(周美丽,2012)不少数学者还是对撤点并校的取得的效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重视,诸如上学路程、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缺失、撤并后原来教学点的闲置等问题。(邵伟霞 张嘉星,2013)(李盼强 曾尔琴 杨国辉,2012)

(三)国内外对比研究方面:有学者在分析了英美等国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规模效应和布局调整的研究,从学校规模与经济效益、学校规模与课程多样性、选小规模与教育质量、学校规模与学校风气等等方面来论述和研究我国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以及撤点并校问题的相关理论。(李祥云 魏萍 田文宠,2014)(李祥云 张聪聪,2012)

三、已有的研究总结和评述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和概括,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撤点并校这样一个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从提出到如今政策意义上的消失,前期主要集中于政策解读与宏观问题的探讨,关注的点在于整个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方面,接着对整个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关注的点集中在整个政策实施过程中具体的实质的问题,关注的点在学生在教师,在整个教学点撤并的具体过程。在后期主要是对这一政策的反思性研究,集中在对这一问题形式上的总结上,并且对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影响的后续措施的思考也有一定的关注。

从大的层面来看,这些研究以及观点正好反应了一个政策的实施整个过程的逻辑顺序问题,但是,这些观点往往从宏观层面上给予空泛的议论,难以给真正的政策带来有力的实际理论支撑以及实际的改变措施,因此,这些文献中从观点上来说是比较有广度的,也确实反映出了整个撤点并校政策的全程的一些问题,但是就其论文观点的深度而言,是很不够的,在以后关于这一话题的研究中,集中的点应该在对这一政策的反思上,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支撑,从而促进教育政策的合理制定。另外,在做研究的深度上,要深刻客观,对于教育政策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理论议论的层面,还要有具体的实证数据研究,结合相关的其他领域的政策进行综合分析,这样的观点才有深度,才有力度,才有价值。

应该说,目前对撤点并校这一话题的研究和讨论,实际上应该放到这一政策的总结和反思阶段了,在作进一步的问题调查也要为这样一个主题服务,而这种反思与总结应该是为进一步作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以及配合国家城镇化工业化问题的实现可能进行一些有意的思考,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是否有必要恢复撤并的教学点以及这个政策实行的意义还有多大这样没有意义的问题之上。这一点,必须要作为今后继续该话题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单丽卿王春光.“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3.5 [2]王勇.“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3] 张希亮.“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9 [4] 张丽珍.“撤点并校”政策的绩效反思与优化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2014.7 [5]杨兰 张业强.“后撤点并校”时代小规模学校的复兴[J].教育发展研究.2014.6 [6] 刘欣 曾嵘.“后撤点并校”时期农村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利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 [7] 代静亚 龙红霞.“后撤点并校时代”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传承* [J].教学与管理.2014.4 [8] 李向东.“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应对路径[J].教育评论.2013.5 [9] 杨成明 张棉好.“后撤点并校时代”对我国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4.4 [10] 董树梅.“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文化困境突围中农村学校的担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 [11] 樊涛 曲铁华.20 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 [12] 袁金茹.撤点并校改革的负面影响及解决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 [13] 蔡志良 孔令新.撤点并校运动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 [14]杨爽 王海英.撤点并校遭遇村落传统文化的存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7 [15]雷万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4.2 [16]李博 司汉武.从社会变迁看教育离乡[J].教学与管理.2013.1 [17]杨东平王帅.从网点下伸、多种形式办学到撤点并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0 [18] 李祥云 祁 毓.中小学学校规模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变化还是政策驱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4 [19]庞丽娟.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2 [20] 丁冬 郑风田.地区差异、晋升锦标与撤点并校[J].教育发展研究.2014.6 [21]胡宝泉.对布局调整后的牧区教育之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 [22]周美丽.对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现状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2.3 [23]范铭 郝文武.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三个“目的”的反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4 [24] 邵伟霞 张嘉星.对中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现状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5] 李盼强 曾尔琴 杨国辉.公平与效益的博弈[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8 [26] 雷万鹏 张婧梅.构建公正的学校撤并程[J].全球教育展望.2011.7 [27]杨兰.构建乡土教育课程促进乡村文明回归[J].教育发展研究.2013.8 [28] 朱进喜 吴卓平周海飞.广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实施的效益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7 [29] 李祥云 魏萍 田文宠.国外中小学规模作用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育科学研究.2014.4 [30] 李祥云 张聪聪.国外中小学规模作用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2.11

第四篇:关于“河北省农村 “撤点并校”的调查与反思”

“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社会调查问卷

关于“河北省农村“撤点并校”的调查与反思”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地区为例

本问卷限于学术研究,实行无记名统计,不追究任何责任,受调查者可以放心填写。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恪守您所要求的保密要求,热诚欢迎您同我们一道为祖国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出你我的绵薄之力!此致敬礼!

1您的性别?

A男; B 女您当时支持合并吗?

A支持,B 不支持,C不确定

3您当时支持学校关闭吗?

A支持,B 不支持,C不确定

4请将学校合并的原因进行排列

A入学人数B 资金压力C家长压力D学生利益

5请将学校撤并的原因进行排列

A入学人数B 资金压力C家长压力D学生利益

6学生因合并学业受益

A完全赞同B一般C没什么受益D完全反对

7学校合并的益处

A学生更多的教育机会B资源的更优利用C拓宽的朋友圈子D其他

8您的孩子上学一般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A公交车(校车)B自行车C家长接送D步行

9您认为你校办学的目的是什么

A培养应对毕业生学考试好成绩的学生B盈利C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素质的学生D不清楚 101112您认为师资力量弱、硬件设施不齐全的学校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A学校将会关闭B学校将被其他学校合并C学校招生困难升学率地D学校知名度下降E学校贷款困难 13您对学生学习的看法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D不清楚

14如果你成绩不好老师将对你

A不闻不问B经常批评C比较关心D很关心

15你对学校老师满意吗?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16你认为读书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吗

A是B不是C不知道

第五篇:吝店镇中心校撤校并点工作汇报材料

吝店镇中心校撤校并点工作

汇 报 材 料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力普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学校生源分布呈现出不均衡、逐步减少的态势。合理调整布局、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防止教育教学质量效益低下成为了突出的问题。

一、目前吝店镇辖区内义务段教育现状

吝店镇中心校辖区义务段公办学校共9所,其中小学7所、初中2所。在校生274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465,初中在校生1277。在编教师共有197人,其中小学段教师105人,初中段教师92人。另有民办学校一所,在校生610人。

吝店中心小学在校生834人,占公办小学在校生总数的56.9%,百人以上完小一所,其它5所小学在校人数均不足百人。

吝店一中在校生858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67.2%,在编教师67人,占初中在编教师总数的72.8%;吝店二中在校生126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9.8%,在编教师25人,占初中在编教师总数的27.2%.二、现状分析

(一)小学段

1、年级数多、学生数少与教师配备不足之间的矛盾。尽管绝 大多数小学在校人数不足百人,但由于年级全、课程开设标准的要求未降低,因此各小学普遍教师紧缺。

2、教师跨学科、跨年级、包班情况与专业成长之间的矛盾。目前,各小学普遍存在一个教师带同年级所有学科或一个教师带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现象,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所带学生数过于悬殊,平行班少,导致在科学评价教师的机制建设方面实施困难。

(二)初中段

1、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目前吝店一中在校学生858人,在编教师67人,师生比:1:12.8;吝店二中在校学生126人,在编教师25人,师生比:1:5.04。

2、班级数与教师配备比例失衡。目前吝店一中共17个教学班,班级数与教师配备比例为:1:3.94;吝店二中共设3个教学班,班级数与教师配备比例为:1:8.33。

3、人浮于事与教师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吝店一中教师的周平均工作量12节以上,吝店二中教师的周平均工作量在6节左右。

总之,受教学点设置多、教师平均分布广等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我辖区内各校普遍出现教师紧缺,优势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三、撤并任务

根据目前我镇义务段教育的现状,中心校拟撤并两所学校: 2012年底完成吝店二中的撤并、2013年底完成李十三小学的撤并。

目前撤并吝店二中的条件基本成熟:

(一)撤并条件分析

1、从生源方面来看,吝店二中辖韩家、高庙两所小学。今年秋季开学,吝店二中的七年级新生仅有15人,下学年招生数会骤然减少,预计在校人数不足百人。

2、从教育教学现状来看,由于生源少、经费少、教师多,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难以保障。

3、从两所学校的距离来看,吝店一中与吝店二中仅相隔4里,撤并后对学生的入学不会造成大的困难。

4、从办学条件来看,吝店一中新增一幢学生公寓,可容纳600多住宿生,可解决离校较远的学生住校问题。

5、从班额设置来看,吝店一中可开设18个教学班,容纳学生1100多。目前,吝店一中有17个教学班,各年级平均班额在50名学生,在校生858。吝店二中在校生126人,并入后吝店一中完全可以容纳。

(二)撤并的具体任务:

1、吝店二中所辖自然村群众的稳定工作。

2、吝店二中的教师安置与学生的分流。

3、吝店二中的资产、帐务核查。

4、吝店一中的并入准备工作。

(三)解决办法:

1、争取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协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2、根据区教育局安排意见,制定科学的教师分流实施方案。

3、中心校核算中心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撤并学校的资产、帐务核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4、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并入学校各项准备工作。

四、群众调查

1、依靠镇政府,由村干部开展对群众的意见调查。

2、必要时可发放调查问卷,客观、实事求是地取得群众的一手意见。

3、以稳定为前提,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撤点而失学。

五、并入学校的建设任务

1、深刻理解撤校并点对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2、制定好接收分流学生的实施方案。

3、加强学校部室、教师宿办楼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六、撤并困难及问题

根据目前掌握情况,在撤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以下两个:一个是群众意见。根据目前掌握信息,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吝店一中就读;另一个是撤并学校的教师分流安置。吝店一中初步决定将学生公寓的一层用房,用于解决分流后 的教师住宿。我们相信,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促进教育发展为出发点,就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撤校并点的艰巨任务。

吝店中心校 2012-4-21

吝 店 镇 中 心 校 撤校并点工作

2012-04-21

下载治理农村盲目撤点并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治理农村盲目撤点并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