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五)
《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
(五)麻烦来了,因为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购买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因而从这里推出的逻辑是:我们手中全部收入能给我们带来的边际效用(钱总是用来花费的),一定会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收入而不断下降,那么,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所以马歇尔就说,“对一个富人而言,1个先令所能度量的愉悦和满足,比一个穷人要小。”
按这个逻辑往下推,平均主义最符合经济学原则,再往下推,富人都把自己的钱转给穷人好了。正因为如此,维克塞尔才说,“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本身就意味着彻底的革命纲领。”对效用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结论是,如果没有更为根本的干预经济体系的手段,放任因商品分配的不公平而使商品的效用凭空消失,就证明了工会和累进税以及福利国家这类公平原则的正确性。
但从另一方面看,效用的逻辑也证明了自由放任的正确性。每个人都自由地按自己的意志花费自己的收入,一旦他将每1先令的边际效用均衡地花费在每种商品上,他就获得了最大的福利。再往下推,对每个人来说,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而自利的行为。“个人改善自身境遇自然而然地、不断地所做的努力,就是一种保卫力量。”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斯密,但却是“与教授们所解释的斯密学说完全不同的”经济哲学,揭示的是经济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内容。
罗宾逊夫人为代表的将科学哲学与经济学研究融为一体的方法成为一时之时髦,并引发了对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研究范式的质疑与批判,但实用主义的美国经济学反对这种思辨经济学。杰文斯说过,经济学如果是一门科学,那么,经济学一定是数理科学。萨缪尔森也认为,在牛顿时代之前,运用数学语言的科学就已经取代了希腊和罗马的经典理论。
第二篇:《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三)
《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
(三)罗宾逊夫人认为李嘉图的阶级讨论比斯密纯粹。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的时间决定,不过商品要由资本、劳动和土地三者分配。在分配中,劳动者得到相当于满足劳动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格,即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润;地主得到地租。因此,在劳动生产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想提升利润,就必须实行自由贸易,用进口廉价粮食的方式压低满足工人生存所必需的粮食的价格和地租。
很多人据此认为,罗宾逊夫人的分析是回归李嘉图,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是回归斯密。理由很简单,罗宾逊夫人重视分配,所以她以李嘉图的分配为分析起点。但是,罗宾逊夫人认为,斯密的分析“是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道德哲学,他不赞成人们之间的关系缺少人情味”,相反,“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表明他非常重视道德,并且当然希望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伦理基础。”
但是,“功利主义者李嘉图认为,三个阶级之间的联系是理所当然的关系。”正统经济学家承续李嘉图分析,认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必将导致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道德问题被一笔勾销。虽然道德问题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但是既然正统经济学告诉人们,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没有利害冲突,那么,大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追求个人利益了。
第三篇:《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四)
《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
(四)在罗宾逊夫人看来,正统经济学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并不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斯密本人的学说与正统经济学的斯密理论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从经济学的人文关怀上看,与其说罗宾逊夫人回归李嘉图,不如说回归了真正的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斯密理论。
罗宾逊夫人又不太看上斯密对剩余产品在利润和地租之间分配的讨论。在罗宾逊夫人看来,斯密的“自然价格”不太自然,应该是有了交换才有价格;有了专业分工才有交换;有了有组织社团才有专业化分工。“自然的”技术成本根本不能脱离组织生产的社会形态而独立地决定价格。因此,斯密根据原始条件下“自然的”劳动消费(时间)比对而产生的互利交换决定分工,显然不符合罗宾逊夫人对“价值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认识。
价值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说法充分体现出罗宾逊夫人对经济学的认识。罗宾孙夫人认为,经济学不是中性科学,经济学理论与概念受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的驱动。从价值观念向效用概念的发展,就不仅仅反映出经济学从古典劳动价值论向边际效用论的演变和发展。
严格地说,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是一个循环论证上无解可击的形而上学概念。消费者带着收入进入市场购买效用。消费者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经济学的最大化原则,将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1元钱的边际效用(预期从购买数量的增加所获得的效用增加)和节省1元钱的预期效用的边际效用均等化,从而使自己获得最大量的总效用。
第四篇:《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二)(范文模版)
《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
(二)罗宾逊夫人一直认为“任何一种经济体系都要有一组规则,一种能对经济体系进行评价的形而上学,一个存在于个人心中并迫使他遵循的道德心”。因此罗宾逊夫人的形而上学讨论由来已久,由她挑起的那场两个剑桥资本之争,实质上就是一场形而上学争论。
虽然两个剑桥争论的对象是资本,但从那时以来,资本就没有再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出现过,并一直是当代经济学理论中最为无用的部分。用形而上学概念解决形而下问题的古典分析方法,也在经济学分析中失去了踪迹。贴近物理学分析的形而下分析成了当今的显学。
表面上看,两个剑桥之争表现为同是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两个学派对继承和发展凯恩斯理论的争论,究其实质,却是如何进行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主流经济学的逻辑前提是自私的经济人,人性自私必然包括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在研究人的经济行为时自私本性照样存在且发挥作用。此种情况下说经济学是如物理化学一样的实证科学能相信吗?琼·罗宾逊夫人的哲学逻辑把主流经济学逼入绝境。
第五篇:《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一)
《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
(一)经济学学科性质的事实认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自然科学没有关系。“在形成意识形态的全部观念和看法中,那些涉及经济生活的观念和看法所起的作用很大,而一直以来,经济学本身(大学和夜校的课程以及重头文章的主题)就部分是各个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是部分人科学研究的方法。”(《经济哲学》p2)
经济学科定性的哲学逻辑。经济学确为意识形态。
“如果没有悄悄介入的道德评价,我们就不能对一种制度进行描述。比如说,我们从制度外部对制度进行观察意味着这个制度不是唯一可能存在的制度,在对这一制度进行描述的时候,我们(大鸣大放地或默默地)将其与其他现实的或想象的制度进行比较。差异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评判。我们不能不作评判,我们的评判源自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人生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印在我们脑海中的伦理预设。”(p15-p16)
如上看法基于哲学本体论的认知而来。经济学家是人,其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人研究人怎么能和自然科学家研究一样呢?这正是琼·罗宾逊夫人要告诉我们的常识性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