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5: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文章标题: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2005年2月至12月,市委组织部市政工职评办公室与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全市首次进行了__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状况调查。此前,全市政工师队伍的结构状况、能力状况、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工作环境和主要问题等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摸底。

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

卷调查样本11342份,占全市在职政工师可抽样人员的60;召开了5个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政工赶部、专家学者、各级干部管理部门、各级政工职称评委会成员等72人次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横向宽,纵向深,涵盖了点、线、面上的主要情况。调研所取得的全市政工师队伍静态及动态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普遍性、多维性的特点,为加强政工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具有较高价值的基础性资料,也可供各级决策部门、干部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分析使用。现将调查与分析的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目的

自1990年中组部、中宣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称评定工作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政工职称评定工作、特别是企业政工职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4年来,__市已有7万多人次参加了政工专业职称评定,形成了一支由初、中、高级专业职称人员组成的政工师队伍,有效地调动了政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相继推出,基层政工部门的格局及人员构成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经济结构和环境的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延展;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政工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工职评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变化和需求,调研组确定的课题方向和主要目的是:

1、摸清当前全市政工专业人员队伍的基本状况,为掌握和改善政工师队伍结构提供真实数据;

2、了解当前全市政工专业人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为管理和培养好政工师队伍提供基本对策;

3、发现全市政工专业职称评定工作在基层实践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为更加科学地开展政工专业职称评定工作提供可行方案。

这次调研形成的成果,力图为政工职称评定工作的科学化、政工专业人员队伍的动态管理、政工师队伍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提供

基本思路;为市委制定__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建设一支与首都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高水平的政工专业人才队伍提供决策依据。

政工师队伍基本情况

课题组于2004年6月组织开展了“__市政工人员状况问卷调查”,共回收全市各区、县、局(集团、控股公司)62个单位的有效问卷11342份,并委托__化工党校对调查问卷进行综合统计。为摸清底数,本次调查采取干部管理部门系统统计和课题组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据各级干部管理部门全员拉网统计,__市自1991年开展政工职称评定工作以来,截止2003年12月,全市累计有71875人次参加了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定(由于职称评定为逐级晋升,故按人次统计)。其中,评定初级政工专业职称40187人次,评定中级政工专业职称26550人次,评定高级政工专业职称5138人次。

截至2003年底,全市在职政工专业职务人员19112人;在岗政工专业职务人员为17716人,其中,助理政工师8009人,政工师7110人,高级政工师2597人。

有关“调查问卷”统计数字的详细分类情况见调查报告附件。

政工师队伍优势分析

1、绝大部分政工师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据对1134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参加这次抽样的人员中,科级以下干部占78.1,处级领导干部占21.3,局级以上领导干部0.6。他们来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其他部门,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基层党群部门。从岗位分布可以看出,现有政工师工作与实际需要结合紧密,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大部分政工师置身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亲历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处级以上政工师在基层发挥着领导职能,为提高政工师队伍的工作质量起到了组织保障作用。

2、政工师队伍结构优势呈现“两长一高”状态。“两长”即:大部分政工师从事政工工作年限长、入党时间长;“一高”即:大部分人员学历高。

据采样统计二显示,目前我市政工师队伍中从事政工工作年限10年以上人员占72.37,党龄10年以上人员占81.96。表明,我市政工师队伍的主体是由经过党长期培养成长起来的、具有丰富政工实践锻炼、较强专业能力的人员组成的,是各级党组织值得信赖的一支骨干力量。“两长”状况体现了我市政工师队伍具有切实履行政工师职责,开展好政工业务的专业能力,也体现了这支队伍所具有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

另据采样统计二显示,目前我市政工师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84.94。表

明,我市政工师队伍的主体是由较高知识层次的人员组成的。较高知识层次是我市政工师队伍的优势之一。但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有84.86的人员属于非国民教育学历,这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化教育的要求。

3、大部分政工师的能力优势表现为“一熟一会”。“一熟”即:大部分人员对政工工作比较熟悉;“一会”即:大部分人员在日常工

作中会一定程度地运用现代化手段。

据采样统计三显示,目前我市政工师队伍中熟悉和比较熟悉政工工作的人员占92.9。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的人员占64.5。表明,我市政工师队伍中大部分人员熟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有效方法,能够自觉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现代应用技术。“一熟一会”是在新的形势下,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基本要求和必要能力,利用这一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4、大部分政工师队伍的思想趋向呈积极状态。据采样统计四显示,目前我市政工师队伍中思想状态稳定和比较稳定的人员占82.2;对做好政工工作信心很足和比较足的人员占73.56。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几度受到冲击,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的认同度有所降低。但我市政工师队伍中大部分人员能够服从党的事业的需要,长期坚守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热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社会价值有认同感,对本职工作充满信心,愿意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继续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贡献。这是政工师队伍从整体上能够保持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无怨无悔,勇于奉献的重要思想基础。

5、对政工师的工作状态和效果有较高评价。据采样统计五显示:我市政工师队伍对自身工作的评价为,适应和比较适应的人员占71.4;认为所在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与较强的人员分别占12.3和56.5;认为所在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融合好与较好的人员占67.3;对本单位政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基层单位占21,基本肯定的占61。这组数据表明,较大部分政工师和绝大部分基层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状态和效果给予较高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政工师在日常工作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6、思想政治工作的小环境建设有了很大改善。据样本统计六显示,目前我市基层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和比较重视的分别占24和46.1;基层单位政工工作氛围宽松和比较宽松的分别占19.27和52.59;基层单位对政工工作的创新,重视和比较重视的分别占20.6和47.19;政工师收入和本单位其它同级岗位同酬的占77.7。这表明,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在基层得到了较好落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政工干部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这对于调动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都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氛围。

主要问题及成因

1、政工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需要优化。据采样统计七显示,目前我市政工师队伍中年龄40岁以上人员占83.1;当前政工队伍建设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排序是:队伍年龄老化、专职岗位减少、新老青黄不接、人员流失过多、兼职人员过多等。表明,目前我市政工师队伍的主体是由较高年龄段的人员组成的。

形成这种状况的最重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年富力强、具有高等学历和专门知识的人员,不把政工岗位作为自己首选的职业,各级组织也没有一定的机制吸引他们进入政工专业队伍;长期在政工岗位工作的年龄较大的人员,岗位交流十分困难,这部分政工干部的流动基本属于“死水一潭”。这一现状提出了如何保证政工干部队伍正常交流的问题和如何建立政工师队伍进、出口机制的问题。

2、政工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急需加强。据采样统计七显示,目前我市政工师队伍中对经济领域的情况和知识较为生疏的占49.4;认为当前政工队伍急需提高的工作能力排序第一位的是:提高理论政策宣传能力;认为当前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排序第一位的是:开展多种培训,而政工师对继续教育的现状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却高达87。

这组数字不仅反映出,我市政工师队伍中有近一半人员还不完全具备按照经济工作的规律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结合经济工作去做的基本要求差距显见;而且反映出大部分人员急需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党的现行方针政策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政工师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专业化的、符合基层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够长期使用的政工师继续教育培训大纲,因此,继续教育内容不确定,教育标准不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训工作无方向;政工师管理部门人员精力有限,无专门部门和人员部署、实施对政工师队伍评聘后的系统培训和经常性的继续教育;因此,以专业化为方向,以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认真抓好政工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急需系统考虑,做出安排。

3、政工师队伍的思想需要进一步稳定。据采样统计七显示,目前我市政工师队伍中还有30.3人员的思想不太稳定和不稳定;还有26.44的人员对做好政工工作信心一般和不足,这表明,政工师队伍还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思想因素,这种状况不仅会从整体上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且,直接关系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所承担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落实和效果。

部分政工师对做好政工工作信心不足和思想不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基层单位还没有完全落实好政工干部的各种待遇,使他们长期处在付出与所得不统一的状态之中。这次调查也反映出,有22的政工干部不能与其他同级干部同工同酬。一些有其他专业技能、不愿意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没有得到合理安排,处于“强摁牛头硬喝水”的状态;这方面问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个加以排除,避免产生不可轻视的负面作用。

4、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据采样统计七显示,政工师自身反映,基层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评价并不很高。群众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一般的为48.5,认为作用不明显的为5.5,这表明,许多政工师已经认识到,自身工作与群众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标准第一还没有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标准;还没有更有效地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政工干部的主观设想与客观标准之间存在距离。因此,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各单位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5、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部门需要加强横向配合。据采样统计七显示,政工部门与本单位其他部门的融洽度并不很高,认为关系一般、不够融洽和较差的达到50.1。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和部门缺乏大政工的观念;与其他部门、特别是经济工作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不够到位;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在经济工作的体外循环。因此,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化、立体化的新格局需要全方位运作。

6、政工师评定工作要向新领域延展。据采样统计一显示,在进入本次调研抽样人员中,企业政工师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三,较真实地反映出了政工职称评定的历史沿革,又反映出目前政工师专业职称评定覆盖面不够大。因此,需要不断拓宽评定领域,尤其需要填补城市社区、农村、非公企业、新经济组织、来京务工组织等空白点。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在上述社会领域中设置和评聘政工师,对化解群众中的各种思想矛盾,保持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急需加强对政工师队伍的动态管理。14年来,全市参加过政工专业职务评定的共有71875人次,但截至2003年底,全市在职政工专业职务人员仅有19112人;在岗政工专业职务人员仅为17716人。这一现象说明,处于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的政工师队伍,人员变化很大,政工专业职评工作不能单一的以评为主,而要强调评定、聘用和经常性管理的有机结合,特别要研究加强对政工师队伍动态管理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使政工师的流动和日常管理做到底数清楚、管理有序。

对策建议

根据我市政工师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组对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工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加强政工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

明确一个目标:按照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新__、新奥运”的要求,建设一支具有时代特色,高素质的适用型、专家型、复合型的政治思想专业人才队伍。

坚持三个结合:将政工师专业职务评定、实施动态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三者紧密结合。

实现四个围绕: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实现人文奥运、围绕密切党群关系,充分利用首都政治、文化、教育和科研的优势,加强政工师队伍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加强政工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方案

1、制订《__市政工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议从首都政治地位、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的需要出发,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有

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__市政工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规划要从首都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确定总体目标、任务和阶段性实施计划,力争2005年上半年形成初稿,下半年定稿。建议将__市政工专业职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__市“

十一、五”人才规划。

2、积极推进我市政工职评工作的改革。根据__社会经济变革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政工职评工作向新领域延展的途径和方法,尽快在新的社会领域中评聘政工职称;积极探索和完善政工师职评工作的内容、条件和方法,严格评聘条件,提高评聘质量;积极探索组织化、专家化、社会化三结合的政工职评工作的新思路,推进政工职称评聘工作体制和机制的改革。

3、加紧研究出台《__市政工师队伍管理条例》。建议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对政工师队伍动态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工师队伍的动态考评机制、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和进、出口保障机制,逐步向职称管理与职责管理相统一、效能考核与动态聘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使我市政工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实施《__市政工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建议制定并实施《__市政工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并纳入市委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认真落实中组部、市委组织部对干部继续教育的各项要求,加大对政工师评聘后的继续教育力度,严格执行有关干部继续教育的学时规定,按照多层次、大规模、高质量培训干部的要求,采取统一培训与分级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

建议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政工师继续教育大纲》,形成包括教育内容、素质要求、测评标准等在内的政工师继续教育的系统体系,使政工师素质提升和经常性的学习培训有所依循。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理论修养,掌握现代化手段的适用型、专家型、复合型的政工专业人才,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5、建议筹备成立__市政工师协会。通过政工师协会组织各种活动,为政工师搭建学习交流、学术研究的平台。同时根据广大政工专业人员的要求,创办“__市政工师网站”,通过网站实现政工师队伍的信息互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幅射力。

《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第二篇: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针对这一要求,结合中央及盛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藁城市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当前,我市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多数都面临着经营管理机制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基础科技力量弱、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员。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要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培养、引进、用好、用活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促进我市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第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逐渐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种转变当前集中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两高一优农业的拓展,它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多,在素质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现代人才观,把本地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是掌握高、精、尖农业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为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第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群众对艺术、文化等高层次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从我市现状来看,满足群众这一需求的人才队伍远远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对各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积极引进和培养紧缺行业的专门人才,努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广播、、文学艺术、卫生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目前,藁城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才共2.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紧缺行业的高层次人才644人。按职称分,高、中、初级比例分别为2%、25%和61%;按学历分,本科、大专、中专比例分别为15%、42%和36%。近年来,藁城市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人才资源总量增长较快,XX年比1997年净增0.8万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通过在职研修、学历、挂职锻炼等途径使近万名人才素质得到提高;人才交流日趋活跃,5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00余人;人才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科技兴市、人才兴市在社会已形成共识。

第三篇: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针对这一要求,结合中央及省、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藁城市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当前,我市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多数都面临着经营管理机制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基础科技力量弱、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员。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要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培养、引进、用好、用活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促进我市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第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逐渐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种转变当前集中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两高一优”农业的拓展,它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多,在素质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现代人才观,把本地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是掌握“高、精、尖”农业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为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第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群众对艺术、文化等高层次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从我市现状来看,满足群众这一需求的人才队伍远远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对各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积极引进和培养紧缺行业的专门人才,努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广播、教育、文学艺术、卫生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目前,藁城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才共2.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紧缺行业的高层次人才644人。按职称分,高、中、初级比例分别为2、25和61;按学历分,本科、大专、中专比例分别为15、42和36。近年来,藁城市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人才资源总量增长较快,2003年比1997年净增0.8万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通过在职研修、学历教育、挂职锻炼等途径使近万名人才素质得到提高;人才交流日趋活跃,5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00余人;人才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科技兴市”、“人才兴市”在社会已形成共识。

但是,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市人才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高层次人才总量少。一是绝对数量少。从当前看,藁城市高层次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不足3,且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二是专门行业人才少。尤其是缺乏生物、信息、化工等领域的新兴行业人才和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员;三是知名人才少。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数量无几,省管专家至今仍是空白。上述现象在县(市)级人才队伍中较为普遍,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变。

第二,人才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与所任职称对比呈明显的“金字塔”状分布,高层次人才平均年龄偏大,存在高级人才“断层”现象。在全市近400名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中,45岁以上的人员达到了90以上。二是行业分布不合理。卫生和文教两个行业部门高层次人才高度密集,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而工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级人才较为匮乏。三是地域分布不合理。市区、开发区等经济发达区域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等区域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

第三,创新型人才数量少,智力资源利用效能低。现在的高层次人才大多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创新能力较差,科研开发转化能力低,不能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由于受现有用人机制的制约,一方面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传统企

第四篇: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实践证明,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如何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的十六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党的组织部门在干部制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我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一)从总体上看,我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较好。近年来,我市尤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强化干部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和“零起点”培养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党政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领导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处理复杂局面、驾驭全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得了到增强;各级党政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任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知识、文化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从结构上看,我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趋于合理。近年来,我市注重干部选拔培养和轮岗交流,使得人才队伍建设趋于合理。一是全市现有副科级以上干部769人,其中县级干部49人(含担任非领导职务和享受县级待遇的7人),局级干部720人(正局级187人,副局级533人);35岁以下干部90人,占11.7%。大学以上学历干部390人,占50.7%。二是全市女领导干部81人(含县级4人),占10.5%。7个党委工作部门中5个部门配备了女领导干部,25个市政府工作部门中13个部门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共21名);10个镇街中有9个党政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共20名)。全市党政群一把手女干部达到5人,其中镇长1名,市直部门一把手4人。三是全市非中共党员干部19人(含县级5人),占2.5%。全市共有5个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非党干部,有3个镇配备非党领导干部。四是全市现有党政干部14800人,其中公务员1800人,事业干部13000人。

二、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

近年来,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实施“科教兴兖”和“人才立市”战略,始终把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大事来抓。

(一)建立健全党政人才组织网络。建立党政人才管理机构,形成了领导到位、责任分明、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组织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了党政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业绩档案和目标档案管理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党政人才,经济上给予重奖,政治上给予荣誉,使用上提拔重用;建立了党政人才信息网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党政人才1.4万多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重视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党政人才。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了培养造就党政人才力度。一是强化党政人才教育培训。坚持“纵向到底,横跨到边”,注重抓载体、抓主题、重实效,在培训中做到“六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学历教育与干部培训、培训与使用、课堂培训与挂职锻炼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同时,建立了党政人才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干部考学、述学、评学制度,把干部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用、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了培训计划申报备案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以及全员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干部全员培训竞争机制,激发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拓宽干部选拔任用视野。2002年面向社会公开考选了8名非党干部和7名女干部,2003年公开考选了10名正副科级干部及乡镇武装部长。今年我市又实施了“三个一批”工程,加大了优秀年轻党政人才的培养,注重了在实践中选拔培养干部。即选调一批,从2004年应届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中选调30名到镇、街道担任党委、政府主要部门助理职务;选派一批,从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选派了10名35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党政领导干部,到温州瓯海区和深圳侨商国际联合会会员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考选一批,面向全市考选了20名30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担任镇长(主任)助理职务。

(三)选好用好各级各类党政人才。发挥党政人才作用,重点在选,关键在用。我市注重党政人才选用结合,壮大了党政人才队伍。一是严

把党政干部入口关。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和科学的选人标准,严格按照“凭政绩、看德才、重民意”的要求,注重党政干部政治素质,努力将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并注重将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宏观管理能力或专业知识水平的干部选拔到

部分关键或重要部门的领导岗位上。二是改革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探索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公开选拔、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改革传统的选人方式,转变选人观念,努力将优秀人才集聚到党政干部队伍中来。党政机关中层领导职位试行竞争上岗,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机关中层岗位。三是疏通“下”的渠道。通过实行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试用期制度,以及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力度等措施,及时腾出领导岗位,用以安排优秀党政人才。今年以来共调整交流干部80人,其中提拔45人,重用8人,交流11人,到龄离岗16人。

(四)做好高层次党政人才的推荐和引进工作。近年来我市按照向上推荐、向内引进的原则,做到高层次人才的推引结合。一是严格程序要求,做好副县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按照济宁市委组织部《关于调整充实县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通知》(济组通[2005]4号)精神,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对县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了推荐,经过综合分析、通盘考虑,严格了选拔条件,注重了公论,考虑了民意,推荐出15名县级后备干部人选。对15名初步人选分成熟9人、比较成熟3人、需要进一步培养3人等情况,其中40岁以上9名、40岁以下6名(35岁的3名、35岁以下的1名、女干部4名、非中共党员干部1名、少数民族干部1名)。二是强化措施,做好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和高学历人才安置使用工作。注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接收和管理工作,建立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信息库,将现在我市工作的56名选调生信息全部输入微机,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选调生座谈会,及时了解选调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同时,加大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充实镇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力度,吸引了更多高学历人才回兖工作,壮大了党政人才队伍规模。

(五)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改善党政人才队伍结构。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兖州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意见》等,对妇女干部、党外干部配备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三、我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的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和现实需要相比,同兖州的发展目标要求相比,我市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仍然不够,人才智力储备的优势不明显,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零散的、一般性的教育培养与造就高层次党政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教育培训仍局限于一般性的轮训、培训上,缺乏刚性的规模培训措施,形不成培训的合力。党政干部的实践锻炼机会少,层次低,面不够宽。

二是培养方法途径不能满足党政干部的实际需求。培训和锻炼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还不强,渠道比较狭窄。同时,方式方法上显得比较单一,手段不多不活,制约了党政人才队伍的发展。

三是人才层次偏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少、年龄老化,外向型、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缺乏。

四、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既不能因为个别方面的政策措施相对超前而盲目乐观,也不能因为某些状况一时难以改变而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极端重要性,强化工作措施,调整人才政策。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新格局,加强对党政人才和其他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管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重要职能,建立党政人才工作协调机制。

(二)继续调整和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党政人才队伍。按照“总量要增长,层次要提高,结构要合理”的要求,在年龄、文化程度、专业、层次、性别、数量和部门和单位分布等结构方面做好工作,尤其是研究生以上高学历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需要大力引进;经济类、法律类和管理类人才需要加快培养开发。适合镇街、综合经济部门、对外经贸和招商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各类专业和紧缺人才也需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要不断充实法律、经济、城建类专业党政人才。

(三)继续改进和创新党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式,下大力使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应当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继续改革和创新党政人才的培训方法、渠道和机制,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激励制度,努力提高培训质效。使用方式要更加灵活多样,不断加大党政人才到不同机关、上级有关部门、农村和沿海发达地区交流挂职的力度,在实际锻炼中增长才干,以促进党政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人才价值的充分实现。

(四)继续深化和推进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培养吸引使用优秀党政人才提供制度和环境支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有机结合,积极借鉴国内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制度的改革成果,不断创新党政人才的管理、培养、选拔任用、监督和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推进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努力探索实践党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为优秀党政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支持。

(五)坚持正确的人才工作导向,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对人才工作在政策、环境的舆论宣传,营造党政人才等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要总结推广党政人才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树立党政人才工作的新典型。要广泛开展思想宣传和发动工作,动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做好党政人才工作,促进整个人才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五篇: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针对这一要求,结合中央及盛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藁城市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当前,我市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多数都面临着经营管理机制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基础科技力量弱、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员。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要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培养、引进、用好、用活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促进我市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第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逐渐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种转变当前集中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两高一优”农业的拓展,它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多,在素质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现代人才观,把本地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是掌握“高、精、尖”农业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为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第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群众对艺术、文化等高层次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从我市现状来看,满足群众这一需求的人才队伍远远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对各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积极引进和培养紧缺行业的专门人才,努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广播、教育、文学艺术、卫生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目前,藁城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才共2.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紧缺行业的高层次人才644人。按职称分,高、中、初级比例分别为2%、25%和61%;按学历分,本科、大专、中专比例分别为15%、42%和36%。近年来,藁城市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人才资源总量增长较快,2003年比1997年净增0.8万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通过在职研修、学历教育、挂职锻炼等途径使近万名人才素质得到提高;人才交流日趋活跃,5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00余人;人才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科技兴市”、“人才兴市”在社会已形成共识。

但是,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市人才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高层次人才总量少。一是绝对数量少。从当前看,藁城市高层次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不足3%,且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二是专门行业人才少。尤其是缺乏生物、信息、化工等领域的新兴行业人才和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员;三是知名人才少。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数量无几,省管专家至今仍是空白。上述现象在县(市)级人才队伍中较为普遍,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变。

第二,人才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与所任职称对比呈明显的“金字塔”状分布,高层次人才平均年龄偏大,存在高级人才“断层”现象。在全市近400名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中,45岁以上的人员达到了90%以上。二是行业分布不合理。卫生和文教两个行业部门高层次人才高度密集,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而工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级人才较为匮乏。三是地域分布不合理。市区、开发区等经济发达区域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等区域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

第三,创新型人才数量少,智力资源利用效能低。现在的高层次人才大多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创新能力较差,科研开发转化能力低,不能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由于受现有用人机制的制约,一方面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传统企业及特种行业等急需大批掌握新技术、推广新成果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沉冗于国家机关、或没有基础科研项目,而造成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

人才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工农业生产中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经营粗放、传统产业改造步履维艰、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滞后、科技成果转化慢等不良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原因:⑴基础条件差。主要表现为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投入较少,科研经费不足,制约了人才的“梯度”培养和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⑵人才流动不合理。环绕京津石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总的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京津石等大城市的环境、经济和政策优势造成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单向流动,对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⑶管理体制不科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管理行政人员的方式管理各类人才,在流动、晋升、住房等问题上设置了许多壁垒,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在工作中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措施不够灵活、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只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人”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上下大功夫,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建设一支适合本地发展的数量多、素质高、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第一,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改革传统的人才使用管理制度,面向社会,打破身份、部门行业和地域限制,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努力形成功能齐全、措施配套、行为规范、服务周到、快捷高效、运行灵活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国有企业要加快建立能上能下、人员能出能进、企业用人自主、个人择业自由、充满微型机和活力的人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制度的关于事业单位从事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管理人员职员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同时,通过科研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高级科技人才进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自办科研实体,不断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第二,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要在建立和完善后备人才库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一是大力发展科教事业。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并加强与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通过联合办学、专家讲学、举办各类研讨班、进修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素质。二是建立外部培训基地。有重点的选拔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通过到重点院校、大型企业及经济发达地区进修或考察、锻炼等方式,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三是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敢于把他们推向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让其充分施展才华,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尽快脱颖而出。

第三,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一是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人才分流、下乡服务、兴办实体等措施,加大科技兴农、智力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要围绕工业结构调整,以支柱产业的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企业科研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是要围绕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加快培养计算机应用、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机关报技术人才。四是要加快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调整,加大适应本地社会发展急需的城市建设、文化艺术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积极支持和鼓励这些人才参加高层次的进修教育,促进知识更新。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使用、配置人才时强调“专业对口、行业对路”,切实解决人才用非所学和积压浪费等问题。

第四,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加快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对科技成果的奖励措施,提高知识和智力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科技人员对高新技术成果向企业出资入股的,作价金额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据情而定;对于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按一定比例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各部门要把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度具体落实措施,使“按智分配”逐步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补充,从而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

第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立足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在人才引进的力度、广度上下功夫,尤其是对高级专门人才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在住房、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收益分配、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增强本地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本地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人为本,不能一概求全,对在某些方面确有特殊困难的优秀人才,要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时适应倾斜,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努力营造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下载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市县委书记队伍建设

    加强市县委书记队伍建设 选好配强市县委书记,既是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组织部门的使命与担当。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担当、作风好的市县委书记队伍,要在“认准、选好、管常、立规......

    应急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项城市建设委员会应急队伍建设调查报告根据上级要求,我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做好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多种措施......

    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事关企业的兴衰,特别是政策性、知识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企业,显得更加重要。农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

    政工师推荐材料

    关于XX同志申报政工师考核推荐材料 XX:男/女、汉族、年龄X岁、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XX年参加工作,XXXX年从事政工干事工作。 该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同党中央保......

    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市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市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一、全市乡镇干部基本情况及特点目前,**市17个乡镇街道片区管委会(其中6个乡镇,6个片区管委会,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干部3064人,其中女性1740名,占56.79......

    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市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了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坚持在培养上下功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