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解组织教学技能
理解组织教学技能
什么是组织教学技能?
组织教学技能是指教师通过变换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任何一堂课都是由组织教学开始的,而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组织教学技能是保证课堂正常有序的一个基本条件。
通常意义上的“组织”是指通过安排使人或事物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统一规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编排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集体组织形式。
夸美纽斯在创立班级教学制度时,是以自然法则为依据来加以论证的。他认为,人们之间能力上的差别是自然和谐的缺点。他创立班级授课制度就是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是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向中等生看齐,都和中等生获得一样的发展、一样的知识。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相近,成员之间在学习、心理和思想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有利于互相讨论,帮助和提高。因此,在班级授课中,各科教师在业务,风格上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受到影响和教育。
另外,在班级授课中,各科教师在业务、风格上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受到影响和教育。班级授课也有先天的缺陷,由于它不能顾及学生存在的能力差别,只强调全班学生要在同一时间按照同一个进度学习同一内容,因而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教育界都在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怎样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如何进行分层教学等。
因此,组织学习形式的变化,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上看,小班式教学和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学习的作用正在不断受到重视,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行为并不是符合学校或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秩序,要靠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形成。
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强化有重要联系。通过适当的强化可以把已经形成的习惯充分调动起来同,即进一步加强已有的正确的行为。教育实践表明,儿童在学习情境中以自发动机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者不多,当他们的动机形成后,施加外因激励才显得更为必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鼓励,表扬或批评,对学生的学习和态度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等级,从而巩固自己的正确的学习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用规定的行为标准来指导他们,使他们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的意义,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步骤清晰
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规划、有步骤,由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组成的教师和学生的有机互动的过程。
具体说到组织教学技能,则是从狭义上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就是说,教师授刘的教学环节,步骤要做到清晰、有条不乱,一句话,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教学要有序,忙而不乱。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有序,首先自己的头脑要清醒,不能自乱阵脚,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一般的课堂教学步骤是:引入课题---展开---结束三大环节。
第二篇:课堂组织技能
组 织 技 能
一、组织技能的意义
课堂组织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集中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组织技能是课堂的支点,是课堂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二、组织技能的作用
1、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进取心。
3、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4、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组织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
1、通过组织教学的运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热爱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达到课堂组织的目的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
3、要重视集体风气的形成。
4、要做到灵活多变,因势利导,运用多种教育形式。
5、教师要随时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学生所承担的责任。
四、组织技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细心。
2、缺乏耐心。
3、缺乏爱心。
五、组织技能的类型
1、管理性组织。
2、诱导性组织。
(1)情感诱导。
(2)创造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情境。
3、随机性组织。
(1)对学生上课迟到,我们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站在门口批评一顿,然后让他们回座位,迟到的学生这一节课就会因为开始受到的批评而产生心理障碍。
(2)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持不同见解,而教师又一时难断是非的情况。
(3)课堂上出现一些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或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之间发生纠纷,教师应采取息事宁人、尽快稳定课堂教学秩序的措施。
六、组织技能的训练
1、组织技能训练目标
(1)理解课堂组织技能的意义和课堂组织的作用。
(2)能驾驭课堂。
(3)能驾驭学生。
(4)教学情绪饱满,热忱;教学一丝不苟,有情有趣;尊师爱生,关系融洽,教学相长。
(5)能依据课堂组织技能运用的要求,对本人或他人的教学组织实践进行评价。
2、组织技能训练的建议
(1)加强学习,不断增强事业心。
(2)刻苦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先导作用。
(3)每堂课,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课堂控制能力。
第三篇:会议组织技能训练
会议组织技能训练
一、目的二、训练内容安排
1.确认哪些因素使会议有效或无效。(填写表格)
2.讲授有关有效组织会议的行为类型和观念。
(1)致使会议无效的原因。
(2)使会议成为有效的因素。
(3)使会议变得有效的注意事项。
3.掌握如何使会议更有效的技能。
(1)如何组织会议工作。
(2)如何参加会议。
4.会议改善计划
5.案例分析
会议组织技能训练
一、目的1.确认影响会议的有效因素。
2.认识有效组织会议的行为类型和观念。
3.掌握如何使会议更有效的技能。
二、训练内容安排
1.请你回忆你或其他人是如何组织会议的,并把结果记录在下面两个项目下:
(1)你是如何组织会议的?
(2)其他人是如何组织会议的?
2.讲授有关有效组织会议的行为类型和观念。
(1)什么原因致使会议无效?
a)没有搞清会议的真正目的;
b)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c)持续时间太长;
d)发言过于健谈;
e)拖延决定和行动。
(2)使会议成为有效的因素
a)预先清楚会议的目的;
b)与会者做好会议准备;
c)问题、议程和时间不因情景而变;
d)限制集思广益的范围是必要的;
e)根据要讨论的问题限制出席的人数;
f)手头要掌握全部有关信息;
g)掌握会议的精髓;
h)决策的制定和行动方案的制定要恰如其分。
(3)要使会议变得有效,应注意:
a)群体的沟通;
b)提高讨论的质量;
c)为讨论提供一个结构性的清单;
d)建立团队意识。
3.掌握如何使会议更有效的技能。
(1)如何组织会议工作。
掌握下面这些要点会帮助你使你主持的会议更为有效。
a)确定会议是否必要。能否通过其他方式使会议准备解决的问题更
有效地获得解决?
b)确定会议的目的。你试图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会议准备作出什么
样的决定?准备形成什么行动方案?
c)准备会议日程。列出与会议目的有关的项目,依重要程度进行项
目排序,把有关项目归为一组,限定每个项目的商议时间。d)收集所有与会议所议项目有关的信息。如果太长、太多,将其要
点摘录出来。
e)会前将会议议事日程和整理好的文件在与会人中间传阅。f)根据要讨论的问题限定与会人员。
g)在正式开会之际,查看一下是否有新的信息。如果有,需简要告
诉大家。
a)叙述会议的目的。
b)核对并记录与会者。
c)根据议事日程顺序提出每个项目,然后进行讨论,征求有关与会
者的意见。
d)给每一个人表述自己意见的机会。
e)控制讨论过程。如果发生与论题无关或深入到不必要的细节上,应及时引导到议题本身。
f)如果讨论变得复杂,出现各种不同的见解时,你要根据自己的理
解将各种观点加以概括。
g)坚持预定的时间,不要拖延。
h)在每个项目讨论结束后加以概括,以便决策或达成结论。
i)在会议结束时,对已取得的结果进行概括。如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可以推迟到下一次会议。
j)确定下次会议的议题和时间。
a)在与会和未与会人中间传阅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应准确。会议中
所形成的决策要突出承担行动的责任人姓名、时间及标准。表明下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
b)根据会议,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如何参加会议。
掌握下面这些要点能帮助你更有效地参加他人主持的会议。
a)阅读议事日程和有关材料,确切掌握会议的目的,确认所列项目
与自己有关。
b)根据确认的项目考虑自己应持什么观点、态度以及如何表达。c)携带所有有关材料参加会议。
a)注意倾听,保持安静。仅当需要发表自己见解或被征询意见的时
候,进行简明的发言。不要随意参加与自己无关项目的讨论。b)对涉及你工作的决策、行动计划做记录。
a)阅读备忘录或会议记录,注意那些与你有关的决策和行动计划。b)记下与你有关的决策和行动计划的具体细节,包括时间和标准,并对自己的执行加以控制。
4.会议改善计划
A.你自己能通过什么方法改善参与(或组织)会议的方式?
B.如何使别人改善参与会议的方式?
5.案例分析
为了制定明年的工作目标,几位领导忙得不可开交,直到前天方案才基本确定下来。今天下午的工作安排与任务布置的会几乎成了吵架会,几个部的部长对这个计划都有持有一定的看法,结果会议不欢而散。方案没有获得通过是件令人恼火的事,但是这里总有点东西不对头,你能否告诉我哪里有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篇:教学技能考核各项考核组织安排和流程
2014届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各项考核组织安排和流程
一、考核安排
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题目由所属学院准备。
教学设计:由各相关专业自行考核,成绩由所属学院存档,并把成绩单以Excel文件格式发教育学院刘雄英老师,邮箱为184897459 @qq.com。
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以“专业 姓名 学号”形式命名文件,学院以班级为单位打包成一个文件夹,发给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组,邮箱为12875006@qq.com(王钢锋老师,663811),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组织考核。
说课•模拟上课•板书:由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服务中心组织考核,学生模拟上课的内容就是经学院考核过的教学设计的内容,请考生携带3份教学设计纸质稿进场,1份自己上课用,2份供评委传阅。
二、考核进程
各学院教学设计考核、学生制作的课件上交应在“说课•模拟上课•板书”安排时间之前完成,“说课•模拟上课•板书”每位学生正式考核时间为16分钟,其中说课6分钟,模拟上课•板书时间为10分钟。
三、“说课.模拟上课.板书”考核时间地点
考核日期:详见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认定方案的附件2 各专业教育教学技能考核轮流安排表
考核时间:上午场8:00—12:00;下午场13:30—17:00;晚上场18:00—21:00
每个班都是上午开始,按学号顺序依次进行
考核地点:理工楼微格教室(428、430、432、434)
第五篇:非营利组织的认识和理解
非营利组织作业
一、概念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 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二、兴起的原因
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
三、作用
1、社会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中介服务和直接服务。(如出国留学的咨询服务和各种养老院、民办学校)。
2、社会沟通。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充当桥梁。一方面,向政府反映企业、社会的意见、建议,为政府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作好宣传、指导、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如各种行业协会)。
3社会评价。对生产、消费品作出公正的评价(如各种调查机构)。
4、社会裁断。调解社会成员之间的纠纷,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政治作用:(1)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合法性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人们的地位的承诺和对其命令的服从。(2)政府权力的监督者。(3)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正确的参政观。
四、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
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营利组织。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从雇员到资金来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中国非营利性组织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人均拥有量不足。据统计,中国每万人拥有的非赢利性组织的数量为1.45家,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51.79家,法国则高达110.45家),而且低于印度和巴西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非营利性组织数量的不同,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2)经费不足。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非营利组织,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
(3)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非营利性组织总支出规模太小。(4)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公众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功能结构不合理和服务对象结构不合理。(5)法制缺陷。
五、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2)不存在利润指标。(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4)所有权形式特殊。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1)体现组织宗旨。(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防止腐败。(4)监督组织的运作。(5)争取减免税。
六、解决非营利组织困境的措施
1、建立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
2、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非赢利组织发展。
3、政府制定扶持非赢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
4、非赢利组织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
七、局限性
1、非志愿性。许多国家的非赢利组织的经费开支直接来源于政府,各种非赢利组织日益专业,许多工作人员不再是志愿者而是职业受薪者,成为类似的职业官僚,志愿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2、非独立性。由于志愿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或企业捐赠时,非赢利组织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受资助者价值观和行为的引导。
3、政府职能的虚假转移。不能有效地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成为准政府组织。
4、腐败问题。由于一些大型非赢利组织决策的非公开性和非民主性,使得非赢利性组织也受到腐败和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的困扰。